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半芳香聚酰胺PXD10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宇露 杨韶辉 李修函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以对苯二甲胺和生物基癸二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缩聚法合成了生物基半芳香族聚酰胺—聚癸二酰对苯二甲胺(PXD10)。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PXD10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方法和莫志深方法(Mo方法)对PXD10进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 以对苯二甲胺和生物基癸二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缩聚法合成了生物基半芳香族聚酰胺—聚癸二酰对苯二甲胺(PXD10)。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PXD10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方法和莫志深方法(Mo方法)对PXD10进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运用Kissinger方程进一步计算得出PXD10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采用偏光显微镜(POM)观察PXD10晶体形貌。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PXD10的结晶温度会随着降温速率的提升而向较低的温度方向偏移,结晶时间缩短。采用Jeziorny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PXD10的主要结晶阶段的非等温结晶行为,Avrami指数n在3.03~3.86范围内,且均不是整数,表明PXD10晶体成核和生长方式并不单一,可能同时存在异相成核和均相成核,晶体生长方式可能是三维和二维生长共存。Mo方法适用于PXD10的整个非等温结晶过程的分析,通过Mo方法得到的a值在1.15~1.22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降温速率的函数F(T)值在8.48~15.58范围内,并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降温速率增加能加速PXD10结晶过程,获得更高的结晶度。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PXD10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ΔE为-244.76 kJ/mol。POM观测表明,不同降温速率下,PXD10晶体形态变化较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PXD10的晶体成核密度变大,晶体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胺 癸二酸 生物基 聚酰胺 差示扫描量热 结晶动力学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O_(5)/CF_(3)SO_(3)H促进合成4,4′-二氟二苯甲酮
2
作者 付效禹 徐泽锋 朱锦桃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9-642,650,共5页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P_(2)O_(5)-CF_(3)SO_(3)H的促进下与氟苯发生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4-氨基-4′-氟二苯甲酮;后者在无水氟化氢中与NaNO_(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得到4,4′-二氟二苯甲酮。对该路线各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P_(2)O_(5)-CF_(3)SO_(3)H的促进下与氟苯发生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4-氨基-4′-氟二苯甲酮;后者在无水氟化氢中与NaNO_(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得到4,4′-二氟二苯甲酮。对该路线各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通过IR、1H NMR、LC-MS测试手段对各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酰基化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当物料比为n(对氨基苯甲酸)∶n(氟苯)∶n(CF_(3)SO_(3)H)∶n(P_(2)O_(5))=1∶1.1∶10∶1.25、反应温度20~25℃时,选择性(对位产物/邻位产物)达到98/2,收率92.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当物料比为n(4-氨基-4′-氟二苯甲酮)∶n(HF)∶n(NaNO_(2))=1∶7.5∶1.1,选用无水HF作为氟化试剂、加入固体亚硝酸钠发生桑德迈尔反应时,收率86.7%,HPLC纯度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 p_(2)O_(5)/CF_(3)SO_(3)H促进 4 4′-二氟二苯甲酮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action between Humic Acid and p-Arsanilic Acid Using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pproach 被引量:1
3
作者 Ge Siyi Zhou Hong +3 位作者 Song Jia Yu Jia Wei Wei Li Shiyin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674,共8页
P-arsanilic acid(p-ASA),as a kind of organoarsenic feed additiv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ultry and swine breeding.However,it has caused the arsenic pollution around the farm.Currently data shows humic acid(HA)is clo... P-arsanilic acid(p-ASA),as a kind of organoarsenic feed additiv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ultry and swine breeding.However,it has caused the arsenic pollution around the farm.Currently data shows humic acid(HA)is closely to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ASA.Theref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SA and HA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changed from2.74 to 4.88 L·mol-1at a p H varying from 5 to 9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at p H 7.In addition,log K varied from4.15 to 5.02 L·mol-1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5℃to 35℃.The log K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HA.The dominant mechanism between p-ASA and HA is static quenching.The primary interaction force was likely the hydrogen bond,and the binding behavior occurred on the As-O stretch of p-ASA and the carboxylic acid C=O stretch of H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could affect the fate and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organoarsenic pharmaceuticals in aquatic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化学分析 砷污染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氨基苯磺酸修饰MoO_(3)/PPy复合材料室温下对氨气的监测
4
作者 丁宁宁 孙建华 +1 位作者 韦旭 孙丽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5-1253,共9页
氨气是一种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开发低能耗、高性能的氨气实时监测系统势在必行。本工作以MoO_(3)和吡咯单体(Py)为原料,FeCl_(3)为氧化剂,对氨基苯磺酸(pABSA)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原位化学... 氨气是一种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开发低能耗、高性能的氨气实时监测系统势在必行。本工作以MoO_(3)和吡咯单体(Py)为原料,FeCl_(3)为氧化剂,对氨基苯磺酸(pABSA)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pABSA修饰的MoO_(3)/聚吡咯(PPy)复合材料。通过不同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pABSA修饰对MoO_(3)/PPy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BSA-MoO_(3)/PPy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对质量浓度1×10^(5)μg/L氨气的响应值为188%,为纯PPy(22%)的~8倍,并且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气敏性能提升归因于MoO_(3)与PPy之间形成的异质结以及pABSA的修饰使材料表面载流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MoO_(3) 对氨基苯磺酸 氨气 气敏性能 电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5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p-8 蛋白组 类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香豆酸缓解痛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孙建梅 杨雁 +2 位作者 宋一之 沈周阳 唐宗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痛风是一种以下肢剧烈疼痛为典型特征的急性炎症性关节炎。目前临床治疗痛风的药物,例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均有较大副作用,所以探究一种新型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极为迫切。对香豆酸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是... 痛风是一种以下肢剧烈疼痛为典型特征的急性炎症性关节炎。目前临床治疗痛风的药物,例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均有较大副作用,所以探究一种新型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极为迫切。对香豆酸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痛风药物,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以小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模型,探究对香豆酸对痛风的缓解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香豆酸能明显缓解急性痛风性疼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一是抗炎,对香豆酸能够明显降低急性痛风模型小鼠关节组织中IL-1β的水平;二是对香豆酸与TRPV1结合,通过抑制TRPV1的功能与表达缓解急性痛风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对香豆酸 治疗机制 TRpV1 热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复合强化裂殖壶菌S31积累二十二碳六烯酸
7
作者 左旦 尹中秋 +1 位作者 曹仲文 陈志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7,共7页
【目的】提高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得率。【方法】基于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S31的DHA生物合成途径,系统探究外源添加关键前体物质苹果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对DHA产量的影响。【结果】添加苹果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均能够促进裂殖壶菌生... 【目的】提高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得率。【方法】基于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S31的DHA生物合成途径,系统探究外源添加关键前体物质苹果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对DHA产量的影响。【结果】添加苹果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均能够促进裂殖壶菌生产DHA,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4 g/L和0.2 g/L。在此基础上,在5 L搅拌式发酵罐规模下,通过复合添加上述2种物质进一步提高了裂殖壶菌发酵生产DHA的产量。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复合添加策略时,DH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活性及葡萄糖消耗速率均显著增强,同时维持代谢能处于4.1×10^(-3)g/(g·h)的较低水平。最终,采用复合添加策略后,DHA质量浓度达到7.7 g/L的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75.0%。【结论】作者所提出的苹果酸与对氨基苯甲酸复合添加策略可有效强化裂殖壶菌积累DHA,为其商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苹果酸 对氨基苯甲酸 发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LDH@FeS_(x)-NBC光催化降解水中的对氨基苯甲酸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琬玥 濮宇豪 +3 位作者 夏睿笛 黄嘉诚 任新 赵雪松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654,共8页
针对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稳定且难以分解,长期存在会导致水体污染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以生物质炭(BC)为基底的三维层状FeAl-LDH@FeS_(x)-NBC催化剂,构建光催化降解体系,降解水中的PABA.结果表明:FeAl-LDH@FeS_(x)成功负载在掺杂N... 针对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稳定且难以分解,长期存在会导致水体污染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以生物质炭(BC)为基底的三维层状FeAl-LDH@FeS_(x)-NBC催化剂,构建光催化降解体系,降解水中的PABA.结果表明:FeAl-LDH@FeS_(x)成功负载在掺杂N元素的生物质炭(NBC)上;当催化剂用量为0.3 g/L,pH=5时,光催化体系降解PABA的效果最佳,210 min后去除率可达95.4%;在5次循环实验后,FeAl-LDH@FeS_x-NBC仍对PABA有较高的去除率,即可重复利用率较好.在该体系中主要降解作用的自由基为超氧根自由基(O·_(2)^(-))和光生空穴(h^(+)).光照射使催化剂表面光生电子(e^(-))与h^(+)分离,e^(-)被氧气捕获生成(O·_(2)^(-),h^(+)被氢氧根捕获生成羟基自由基(·OH),进而促进整个体系的活性组分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 FeAl-LDH@FeS_(x)-NBC 光催化降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和N/P对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5
9
作者 魏东 张学成 +1 位作者 隋正红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50,共5页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 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从10增加到90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大 ,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 %左右。16∶0、16∶1...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 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从10增加到90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大 ,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 %左右。16∶0、16∶1n 9和20∶5n 3 (EPA)是脂肪酸的主要组分 ,三者之和占总脂肪酸的70 %~80 %。在培养基N/P>20时 ,20∶5n 3和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接近30 %和35 %。在3种氮源中 ,使用NaNO3 可获得更高的生长速率 ,并在相对较低的N/P下 (N/P=54)时获得约30 %的EPA ,故NaNO3 是眼点拟微球藻生长、合成和积累EPA的最佳氮源。将培养基中所有营养盐增加4倍 ,EPA含量可提高到35 % ,说明富含氮、磷的培养基可使细胞始终保持旺盛生长、富含EPA的状态 ,这也是该种微藻大规模培养中高产EPA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拟微球藻 氮源 总脂 脂肪酸 EpA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废液回收利用技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文敦 刘晓东 +1 位作者 孙秀云 王连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0-293,共4页
介绍了从精对苯二甲酸 (PTA )废液中回收醋酸 ,邻、对苯二甲酸 ,醋酸钴锰盐的回收工艺。醋酸得率为 90 % ,邻、对苯二甲酸得率为 70 % ,醋酸钴锰盐得率为 95 %。该技术成熟、合理 。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废液 醋酸 苯二甲酸 醋酸钴锰盐 综合利用 pTA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芦根中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 被引量:20
11
作者 潘春燕 陈静 +1 位作者 杭太俊 宋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以评价芦根质量。芦根经碱性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对香豆酸和阿魏酸,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3%醋酸水溶液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紫外310 nm波长检测。对香豆酸和阿魏酸...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以评价芦根质量。芦根经碱性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对香豆酸和阿魏酸,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3%醋酸水溶液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紫外310 nm波长检测。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分别在0.2~200μg/m L和0.1~120μg/m L范围有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2.91)%和(98.7±1.78)%。测得15批市售芦根饮片中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x珋±s,max^min)分别为(0.88±0.16,1.21~0.70)%和(0.41±0.035,0.49~0.36)%。所建立的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可用于芦根质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根 对香豆酸 阿魏酸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红歌 杜国营 +2 位作者 胡元森 吴坤 贾新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10,共3页
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对香草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300μg/mL的上述3种酚酸物质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培养2d后,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3.48%、99.09%和54.74%。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上清液对... 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对香草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300μg/mL的上述3种酚酸物质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培养2d后,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3.48%、99.09%和54.74%。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上清液对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能力较弱,作用2d后,降解率分别为13.28%,4.47%和5.43%,而该菌菌丝体降解能力很强,作用2d后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5%,98.37%和48.69%。研究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这3种酚酸的降解主要在菌体表面或体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黄孢原毛平革菌 香草酸 阿魏酸 对羟基苯甲酸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光辉 张军平 +3 位作者 丁义 曹阳 董玮 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 ng/mL、阿魏酸104 ng/mL时OD值最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绿原酸 阿魏酸 p-选择素 NF-ΚB p65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对肉鸡消化道pH值、消化酶活性和蛋白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肖芹 常玲玲 +4 位作者 沈一茹 赵旭 沈海玉 陈杰 施寿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磷酸对肉鸡消化道p H值、消化酶活性及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肉鸡日粮适宜磷酸添加量。将720只1日龄AA肉公鸡分成6组(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磷酸对肉鸡消化道p H值、消化酶活性及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肉鸡日粮适宜磷酸添加量。将720只1日龄AA肉公鸡分成6组(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0.20%、0.25%磷酸。结果表明:磷酸浓度显著影响肉鸡42日龄嗉囊、肌胃+腺胃和回肠的p H(P<0.05),且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显著影响肉鸡42日龄腺胃和肌胃胃蛋白酶的总酶、酶原、酶活和激活度(P<0.05),除了肌胃酶原呈一次线性关系(P<0.05),其他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显著影响肉鸡42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胰蛋白酶及十二指肠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且十二指肠、空肠胰蛋白酶与磷酸浓度呈一次线性关系(P<0.05),回肠胰蛋白酶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与磷酸浓度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显著影响肉鸡蛋白质和干物质消化率(P<0.05),且呈显著一次线性关系(P<0.05)。由此可知,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磷酸对肉鸡消化道p H值、消化酶活性及蛋白消化率都有显著影响,达到最佳消化道p H值、消化酶活性及蛋白消化率的磷酸浓度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磷酸 pH值 消化酶活性 蛋白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诺尼果汁中6种酚酸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露 陈建国 +3 位作者 李雪 李金霞 谭望桥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9-243,共5页
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诺尼果汁中6种酚酸的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XL C18(250mm×4.6 mm,4μm)色谱柱,以甲醇-0.95%冰醋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in/m L,30℃柱温,检测波长为280、330nm。结果显示:6种... 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诺尼果汁中6种酚酸的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XL C18(250mm×4.6 mm,4μm)色谱柱,以甲醇-0.95%冰醋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in/m L,30℃柱温,检测波长为280、330nm。结果显示:6种酚酸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且6种酚酸组分在30 min内得到了较好分离。平均回收率为91.18%~1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73%~2.17%。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诺尼果汁中6种酚酸的含量,所测得的西沙诺尼果汁中没食子酸、龙胆酸、P-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401、2.970、15.123、9.374、1.029、0.48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没食子酸 龙胆酸 p-羟基苯甲酸 绿原酸 咖啡酸 阿魏酸 西沙诺尼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PCMB对精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毅 汪存信 +2 位作者 吴鼎泉 屈松生 邹国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44-747,共4页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对-氯汞苯甲酸(PCMB)对精氨酸的酶促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确定它属于竞争性不可逆抑制剂,在298.15K和pH为9.4时PCMB与精氨酸酶作用的二级速度常数k+0=92.17L/(mol·s)...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对-氯汞苯甲酸(PCMB)对精氨酸的酶促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确定它属于竞争性不可逆抑制剂,在298.15K和pH为9.4时PCMB与精氨酸酶作用的二级速度常数k+0=92.17L/(mol·s).同时用PCMB作为修饰剂探讨了精氨酸酶的活性中心性质,推测该水解酶至多含有3个与酶活性有关的半胱氨酸残基,但这些残基不属于精氨酸酶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法 精氨酸酶 氯汞苯甲酸 抑制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O催化剂上丙烷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宗祥 刘广舜 +1 位作者 毛国梁 匡洞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6,共6页
用V-P-O催化剂,以氧为氧化剂,进行丙烷部分氧化,主要产物为丙烯酸及乙酸。研究结果表明,钒源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很大。在不加助剂时,催化剂的适宜P/V原子比为1.10。在C03/O2/H2O=0.72~1.08/... 用V-P-O催化剂,以氧为氧化剂,进行丙烷部分氧化,主要产物为丙烯酸及乙酸。研究结果表明,钒源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很大。在不加助剂时,催化剂的适宜P/V原子比为1.10。在C03/O2/H2O=0.72~1.08/35.37/63.73,反应热点温度为693~713K,停留时间为19.1~25.4s时,丙烯酸的最佳单程收率为15%,选择性为32%,相应的丙烷转化率为46%。还对催化剂中添加金属助剂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氧化 丙烯酸 V-p-O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纳米P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对氨基苯酚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淑芳 高杨 +1 位作者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针对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PAP)反应,于反相微乳液体系中,采用重新分散沉积负载法和改进的微乳-溶胶凝胶负载法制备了不同Pt粒径的Pt/SiO2催化剂,考察了Pt粒径对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微乳-溶胶凝胶负载... 针对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PAP)反应,于反相微乳液体系中,采用重新分散沉积负载法和改进的微乳-溶胶凝胶负载法制备了不同Pt粒径的Pt/SiO2催化剂,考察了Pt粒径对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微乳-溶胶凝胶负载法制备的Pt/SiO2催化剂,Pt粒子在载体表面分散得更均匀,且粒径较小。在Pt/SiO2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草酸及改变H2PtCl6溶液浓度,均对Pt粒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以制备的不同Pt粒径的Pt/SiO2为加氢反应催化剂、以S2O82-/ZrO2固体酸为重排反应催化剂进行硝基苯加氢合成PAP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Pt粒径的减小,硝基苯转化率及PAP的选择性均明显提高,当Pt粒径为5.1nm时,PAP的选择性最高,为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粒子 催化剂 微乳液 对氨基苯酚 硝基苯 加氢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P2W15V3/C催化绿色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小华 任杰 +3 位作者 刘朝霞 谢宝华 徐常龙 严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5-369,共5页
以活性碳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H9P2W15V3/C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Uv-Vis、FT-IR表征。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磷钨钒杂多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以活性碳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H9P2W15V3/C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Uv-Vis、FT-IR表征。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磷钨钒杂多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杂多酸负载量为30%,催化剂用量8.7%(按反应体系总质量计算),醇酸摩尔比2∶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25℃,酯化率可达91.30%。催化重复使用5次,酯化率仍可达7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p2W15V3/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对羟基苯甲酸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香豆酸对西洋参的化感作用及生理机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焦晓林 毕晓宝 高微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06-3013,共8页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栽培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前期发现p-香豆酸在以滤纸片为基质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抑制西洋参胚根的生长。为了明确p-香豆酸在土壤基质中对种胚的化感活性以及对成株西洋参生长的作用及生理机制,以自...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栽培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前期发现p-香豆酸在以滤纸片为基质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抑制西洋参胚根的生长。为了明确p-香豆酸在土壤基质中对种胚的化感活性以及对成株西洋参生长的作用及生理机制,以自然土壤为基质,观察p-香豆酸作用后种胚的生长情况;采用室内水培试验,观察p-香豆酸作用下2年生西洋参种根从出苗至结果期的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种胚生长实验在土壤中分别添加0.0024、0.012、0.06、0.3、1.5、7.5 mg/g的p-香豆酸,处理7 d后测定西洋参种胚的胚根长和胚芽长。水培试验中全营养液中分别添加0.012 mg/m L、0.06 mg/m L、0.3 mg/m L p-香豆酸,处理后每隔5 d测定植株叶片展开情况、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于展叶期(10 d)、现蕾期(20 d)、结果期(30 d)测定地上部分及新生须根的生物量,同时测定新生须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力;叶片完全展开后测定植株净光合速率(Pn)、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0.0024—7.5 mg/g p-香豆酸西洋参胚根长度降低28.52%—100%,胚芽长度降低1.09%—100%,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抑制效应。实验浓度内的p-香豆酸可显著抑制西洋参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推迟展叶期;结果期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降低17.17%—54.55%(P<0.05,Dunnett-t test);同时,叶片的Pn、ETR受到抑制(P<0.05),但Fv/Fm不变;对须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0.06 mg/m L p-香豆酸处理组在展叶期PAL酶活力提高69.05%,之后PAL活力和生物量均比对照下降,浓度增加至0.3 mg/m L时整个培养期内PAL酶活力和生物量均低于对照。由此推论,根系环境中的p-香豆酸在自然土壤中对西洋参种胚具有显著抑制其生长的化感作用;对成株西洋参的作用主要为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并通过降低成株西洋参叶片光合能力,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0.06 mg/m L p-香豆酸诱导须根PAL酶活力先升高再降低并最终降低生物量的结果也表明p-香豆酸是西洋参根系生长的胁迫因素。结果证实p-香豆酸对西洋参种胚和成株的生长均具有自毒作用,其抑制生长的生理机制在于抑制叶片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p-香豆酸 化感作用 生物量 光合作用 pAL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