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成对钠铝硅玻璃中钇锆酸盐纳米晶析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田英良 韩金龙 +4 位作者 徐博 温玉琳 李培浩 何峰 赵志永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0-718,共9页
基于含Y2O_(3)和ZrO_(2)的钠铝硅玻璃体系,研究了玻璃组分中Al_(2)O_(3)/Na2O摩尔比值(MAN)与SiO_(2)/Al_(2)O_(3)摩尔比值(MSA)对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AN<1时,玻璃经热处理后表面析出钠霞石晶体;当MAN≥1时,玻璃热... 基于含Y2O_(3)和ZrO_(2)的钠铝硅玻璃体系,研究了玻璃组分中Al_(2)O_(3)/Na2O摩尔比值(MAN)与SiO_(2)/Al_(2)O_(3)摩尔比值(MSA)对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AN<1时,玻璃经热处理后表面析出钠霞石晶体;当MAN≥1时,玻璃热处理后析出钇锆酸盐纳米晶体,且此时微晶玻璃仍然具有不小于90%的高可见光透过率。对于固定MAN的玻璃,调整其MSA也能实现钇锆酸盐纳米晶的析出,且析出晶体尺寸随MSA增加而减小。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微晶玻璃样品中纳米晶体尺寸增大,维氏硬度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铝硅玻璃 析晶行为 热处理 钇锆酸盐纳米晶 透明微晶玻璃 维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铁尾矿制取微晶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锦瑞 倪文 王亚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74,共3页
利用唐山地区铁尾矿来探索制备微晶玻璃的配方,使唐山地区铁尾矿得到综合利用,减少尾矿污染。在分析铁尾矿成分的基础上,探索微晶玻璃的配方,确定晶核剂的种类和用量,并选择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确定了核化温度770℃,核化保温时间... 利用唐山地区铁尾矿来探索制备微晶玻璃的配方,使唐山地区铁尾矿得到综合利用,减少尾矿污染。在分析铁尾矿成分的基础上,探索微晶玻璃的配方,确定晶核剂的种类和用量,并选择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确定了核化温度770℃,核化保温时间60min,晶化温度870℃,晶化保温时间60min,升温速率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微晶玻璃 热处理工艺 微晶玻璃 铁尾矿 制取 唐山地区 核化温度 保温时间 晶化温度 热处理工艺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Si_3O_(12)基玻璃陶瓷的制备及热处理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晨阳 胡关钦 +1 位作者 王红 赵景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采用阶梯热处理的方式对Bi2O3-SiO2基玻璃进行析晶处理,得到了具有不同结晶率和透明度的Bi4Si3O12(BSO)基玻璃陶瓷。实验表明,分段热处理有利于控制BSO基玻璃陶瓷中晶粒的数量和尺寸,从而影响玻璃陶瓷的透明度和发光性质。分段热... 采用阶梯热处理的方式对Bi2O3-SiO2基玻璃进行析晶处理,得到了具有不同结晶率和透明度的Bi4Si3O12(BSO)基玻璃陶瓷。实验表明,分段热处理有利于控制BSO基玻璃陶瓷中晶粒的数量和尺寸,从而影响玻璃陶瓷的透明度和发光性质。分段热处理后样品的透射谱显示,BSO基玻璃陶瓷(在600℃保温1h,然后升温至8000C保温1h)的透过率可达73.1%(λ〉500nm)。制备出的BSO基玻璃陶瓷具有和BSO单晶相似的发光性质,在可见光波段(380-680nm)有发光,且发光强度与结晶率成正比。低温(14K)下,该BSO基玻璃陶瓷的发光强度较室温下提高了约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Si3O12 玻璃陶瓷 热处理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核剂及热处理对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晶化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雷 赵莹 +1 位作者 张乐军 王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1-445,405,共6页
采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LAS玻璃的析晶动力学,讨论了4.5wt%TiO2和2 wt%TiO2+2.5 wt%ZrO2两种晶核剂对该系统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玻璃晶化的最优热处理制度,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微晶玻璃的晶相、显微结构及热膨胀性能的影... 采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LAS玻璃的析晶动力学,讨论了4.5wt%TiO2和2 wt%TiO2+2.5 wt%ZrO2两种晶核剂对该系统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玻璃晶化的最优热处理制度,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微晶玻璃的晶相、显微结构及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TiO2单一晶核剂相比,采用TiO2+ZrO2复合晶核剂的玻璃析晶活化能E降低,晶化指数n加大,体积析晶趋势增大。热处理制度能控制晶相的析出,析晶初始温度下首先析出的晶体为β-石英固溶体,晶化温度升高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可以使样品的热膨胀性能符合要求,最优的热处理制度(使热膨胀系数最小)为:核化温度720℃,核化时间1.5小时,晶化温度810℃,晶化时间2.5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微晶玻璃 晶核剂 热处理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对Na_2O-Al_2O_3-SiO_2系统霞石微晶玻璃电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波 李白雅 +1 位作者 肖秋国 付勇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6-528,共3页
霞石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本工作以Na2O-Al2O3-SiO2系统为基础,制备出霞石微晶玻璃,并研究了基玻璃微晶化热处理过程对霞石微晶玻璃试样电阻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电阻率试样... 霞石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本工作以Na2O-Al2O3-SiO2系统为基础,制备出霞石微晶玻璃,并研究了基玻璃微晶化热处理过程对霞石微晶玻璃试样电阻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电阻率试样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石 微晶玻璃 钠铝硅氧化物 热处理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LZAS系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龚伟 钟良 +3 位作者 刘传慧 刘建豪 王恩泽 刘凯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40-3146,共7页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Li_2O-ZnO-Al_2O_3-SiO_2(LZAS)系微晶玻璃。采用DTA曲线初步确定了LZAS系微晶玻璃的成核和晶化温度范围,再用传统方法确定其最佳热处理制度。分别研究了核化温度、核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LZAS系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Li_2O-ZnO-Al_2O_3-SiO_2(LZAS)系微晶玻璃。采用DTA曲线初步确定了LZAS系微晶玻璃的成核和晶化温度范围,再用传统方法确定其最佳热处理制度。分别研究了核化温度、核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LZAS系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两步和一步热处理制度对此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核化温度和核化时间严重影响LZAS微晶玻璃的结晶度,对析出物相种类影响较小;晶化温度对LZAS微晶玻璃析出晶体的种类、晶粒的大小和晶体尺寸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两步法和一步法热处理对析出晶相的种类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影响不大,但经历两步法热处理析出晶体的数量更多;LZAS系微晶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2种相变:方石英转化为β-石英固溶体,γⅡ-LZS转化为γ0-LZ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LZAS微晶玻璃 析晶行为 晶相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对耐磨微晶玻璃晶化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运才 肖汉宁 谭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3-657,共5页
在确定耐磨微晶玻璃配方范围的基础上,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热处理条件对微晶玻璃晶化及性能的影响,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微晶玻璃的晶粒尺寸小于50nm,以透辉石为主晶相,该材料抗弯强度高达282MPa,维氏硬度达12 89GPa... 在确定耐磨微晶玻璃配方范围的基础上,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热处理条件对微晶玻璃晶化及性能的影响,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微晶玻璃的晶粒尺寸小于50nm,以透辉石为主晶相,该材料抗弯强度高达282MPa,维氏硬度达12 89GPa,相对耐磨性为95Al2O3瓷的1 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热处理条件 耐磨性 晶化机理 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熔渣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梅书霞 裴可鹏 +4 位作者 何峰 刘小青 方德 杨虎 谢峻林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8-704,共7页
高温熔渣具有大量显热与渣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可以更好地利用其热和渣,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通过高温条件下混熔的方式制备性能稳定的基础玻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基础玻璃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高温熔渣具有大量显热与渣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可以更好地利用其热和渣,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通过高温条件下混熔的方式制备性能稳定的基础玻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确定基础玻璃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微晶玻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基础玻璃中氟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微晶玻璃成核和晶体长大,降低微晶玻璃的形核结晶温度。在低温热处理得到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萤石,高温热处理得到的微晶玻璃析出了霞石和萤石两个微晶相。高炉渣微晶玻璃中,微晶相的出现可有效提高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试样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585.68MPa,抗折强度最高可达126.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熔融法 高炉熔渣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硅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钟晴 成茵 +2 位作者 周伟伟 吴腾宴 黄小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196,共6页
2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MgO—Al2O3-SiO2(MAS)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热膨胀系数仪研究了晶化热处理工艺、MgO/A12O3质量比以及晶核剂种类(TiO2/ZrO2)与含量对MAS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理化... 2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MgO—Al2O3-SiO2(MAS)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热膨胀系数仪研究了晶化热处理工艺、MgO/A12O3质量比以及晶核剂种类(TiO2/ZrO2)与含量对MAS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理化性能和晶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在核化温度750℃、保温时间1h,晶化温度1050℃、保温时间2.5h,升温速率5%/min时,微晶玻璃中堇青石含量最高,析品性能最好;当MgO/A12O3质量比为1左右时,在30~700℃温度范围内,平均热膨胀系数最小,在4.4~4.8×10^-6K^-1范围内可调;TiO2是MAS系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有效晶核剂,而ZrO2的加入并不利于基础玻璃的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gO—Al2O3-SiO2微晶玻璃 堇青石 热处理制度 晶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含量与热处理制度对矿渣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汉宁 刘洋 时海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107-110,共4页
运用UTA、XRD和SEM等现代分析技术对CaO(MgO)-Al_2O_3-SiO_2系矿渣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温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炉渣引入量和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高炉渣引入量为45%时,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_3)和透辉... 运用UTA、XRD和SEM等现代分析技术对CaO(MgO)-Al_2O_3-SiO_2系矿渣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温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炉渣引入量和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高炉渣引入量为45%时,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_3)和透辉石(CaMg(SiO_3)_2),材料结构均匀致密,性能良好。本文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退火温度670℃;核化温度850℃,晶化温度970℃,各保温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微晶玻璃 晶化 热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油页岩渣制备微晶玻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勇 冯宗玉 +1 位作者 杨合 薛向欣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50-1454,共5页
以油页岩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微晶玻璃,探讨了微晶玻璃组成、主晶相确定和晶核剂选择等问题.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晶核剂和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晶核剂(TiO2+P2O5)能有效促进油页岩渣玻璃晶化;最佳热... 以油页岩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微晶玻璃,探讨了微晶玻璃组成、主晶相确定和晶核剂选择等问题.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晶核剂和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晶核剂(TiO2+P2O5)能有效促进油页岩渣玻璃晶化;最佳热处理制度为:850℃核化100 min,980℃晶化80 min.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铁透辉石,次晶相为钙长石;晶体呈纤维状结构并且交错分布;性能明显优于同类的瓷质砖、大理石和花岗岩等建筑装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渣 微晶玻璃 制备 晶核剂 热处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莹 陆雷 +1 位作者 张乐军 王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4,共5页
制备了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 制备了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工艺来控制晶相的析出,析晶初始温度下首先析出的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随晶化温度升高β-石英固溶体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可以使样品的热膨胀性能符合要求。获得较小热膨胀系数的热处理工艺为:核化温度620℃,核化时间1小时,晶化温度840℃,晶化时间3小时。所获得的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9.510-7/℃,可作为低膨胀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 热处理 析晶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LAS系微晶玻璃热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野 张伟伟 +1 位作者 孙海清 姚树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了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讨论了热处理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胀性能的影响。采用DSC、XRD、SEM等研究手段,制定了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并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微晶玻璃热...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了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讨论了热处理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胀性能的影响。采用DSC、XRD、SEM等研究手段,制定了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并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核化时间>核化温度;热处理过程中SiO2固溶进入β-锂辉石结构形成锂铝硅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微晶玻璃 热膨胀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LZAS玻璃陶瓷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晓曙 隋普辉 陆雷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9-783,共5页
采用DSC、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Li2O-ZnO-Al2O3-SiO2(LZAS)系玻璃陶瓷的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讨论了析晶机理。结果表明:610℃时开始析晶,晶体为纤微树枝状γⅡ-LZS;650℃时出现直径为0.5μm的球状方石英晶粒,随后... 采用DSC、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Li2O-ZnO-Al2O3-SiO2(LZAS)系玻璃陶瓷的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讨论了析晶机理。结果表明:610℃时开始析晶,晶体为纤微树枝状γⅡ-LZS;650℃时出现直径为0.5μm的球状方石英晶粒,随后晶粒消失;720℃时开始析出蜂窝状的β-石英固溶体,并且随着温度升高晶体逐渐长大;到850℃变为均匀的颗粒状β-锂辉石固溶体,大小为1μm左右。锂锌铝硅系玻璃陶瓷在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相变:γⅡ-LZS→γ0-LZS;方石英→β-石英固溶体→β-锂辉石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玻璃陶瓷 显微结构 析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钕钙钛锆石基玻璃陶瓷制备及浸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浪 徐东 +2 位作者 李玉香 滕元成 刘宗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43-1948,共6页
采用熔融-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掺钕钙钛锆石基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玻璃陶瓷晶相结构的影响,用粉末静态浸泡法(PCT法)对玻璃陶瓷的浸出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玻璃陶瓷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析晶峰温度分别为580℃和740℃。... 采用熔融-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掺钕钙钛锆石基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玻璃陶瓷晶相结构的影响,用粉末静态浸泡法(PCT法)对玻璃陶瓷的浸出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玻璃陶瓷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析晶峰温度分别为580℃和740℃。采用先制备玻璃再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二步法)很容易生成CaTiO3晶相,而采用从熔融温度降低到核化温度成核,再升高到晶化温度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一步法),可获得稳定的2M型CaZrTi2O7晶相,且CaZrTi2O7晶粒呈树枝状分布在玻璃基质中。玻璃陶瓷固化体中B和Na元素的归一化质量损失在14d后达到稳定值(约1mg/m2),Nd元素的归一化质量损失在28d后达到稳定值(约0.2mg/m2),均较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的低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钙钛锆石 热处理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Yb^(3+)共掺La_2O_3-TiO_2-ZrO_2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明辉 余建定 +2 位作者 潘秀红 程愉悻 刘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6-900,共5页
利用气悬浮方法制备了Nd3+/Yb3+共掺La2O3-TiO2-ZrO2前驱体玻璃,通过热处理获得了微晶玻璃。通过DTA对前驱体玻璃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光致发光谱,TEM和EDS对微晶玻璃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热处理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气悬浮方法制备了Nd3+/Yb3+共掺La2O3-TiO2-ZrO2前驱体玻璃,通过热处理获得了微晶玻璃。通过DTA对前驱体玻璃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光致发光谱,TEM和EDS对微晶玻璃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热处理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转变温度和析晶起始温度分别为799℃和880℃.在980 nm激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出中心位于497,523,545,603和657 nm处的五条发光带。热处理后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提高,经过880℃保温50 min热处理的微晶玻璃显示了最强的上转换发光,在545 nm处的发光强度是前驱体玻璃的11倍,这是由于在微晶玻璃基质中存在致密柱状晶和Nd3+离子在晶体中富集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气悬浮方法 热处理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铌钽尾矿微晶玻璃的热处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建长 宋开新 刘旭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铌钽尾矿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烧结收缩率的影响 ,找出其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并采用XRD和SEM对热处理后的微晶玻璃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
关键词 正交实验 铌钽尾矿 微晶玻璃 热处理 烧结收缩率 XRD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O-Zn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凯祥 龚伟 +2 位作者 王恩泽 王丽阁 张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8 72,72,共5页
通过两步法制备Li2O-Zn O-Al2O3-Si O2(LZAS)系微晶玻璃,并通过正交实验探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致密化的影响,使用P2O5作为晶核剂。结果表明;玻璃转化温度为492℃,析晶温度为560℃和714℃,材料软化点为685℃。各参数对微晶玻... 通过两步法制备Li2O-Zn O-Al2O3-Si O2(LZAS)系微晶玻璃,并通过正交实验探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致密化的影响,使用P2O5作为晶核剂。结果表明;玻璃转化温度为492℃,析晶温度为560℃和714℃,材料软化点为685℃。各参数对微晶玻璃致密化的影响顺序为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核化温度>核化时间;析晶量主要受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影响;当温度为560℃时,开始有少量晶体析出,当温度超过580℃,主晶相为锂辉石,并且还有少量锂霞石;锂辉石的增多导致材料致密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微晶玻璃 热处理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莹 陆雷 +1 位作者 张乐军 王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353-356,共4页
制备了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 制备了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通过热处理工艺来控制晶相的析出,析晶初始温度下首先析出的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随晶化温度升高β-石英固溶体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获得较小热膨胀系数的热处理工艺为:核化温度620℃,核化时间1h,晶化温度840℃,晶化时间3h。所获得的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9.5×10^(17)/℃,可作为低膨胀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系微晶玻璃 热处理 析晶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玻璃的特性、种类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茂 沈卓身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23,共5页
概括了微晶玻璃的各种优异性能,按照微晶玻璃的基础玻璃成分,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及进展,以及各类微晶玻璃系统的热处理制度、主晶相及热膨胀等特性,并简要叙述了各类微晶玻璃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 微晶玻璃 主晶相 热处理制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