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SiC_P粒度和浓度对化学镀Ni-P-SiC_(P)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影响
1
作者 晁爽 曹晶晶 +2 位作者 李河宗 范磊 杨军恒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0,共10页
以微纳SiC为第二相微粒,在42CrMo钢表面制备Ni-P-SiC_(P)复合镀层,研究了微纳SiC_(P)的粒度(5μm和0.5μm)和浓度对化学镀Ni-P-SiC_(P)复合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结合Ni-P-SiC_(P)复合镀层截面形貌... 以微纳SiC为第二相微粒,在42CrMo钢表面制备Ni-P-SiC_(P)复合镀层,研究了微纳SiC_(P)的粒度(5μm和0.5μm)和浓度对化学镀Ni-P-SiC_(P)复合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结合Ni-P-SiC_(P)复合镀层截面形貌和成分分布,探讨了Ni-P-SiC_(P)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SiC_(P)的添加抑制了化学沉积反应,导致Ni-P-SiC_(P)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下降,但0.5μm的SiC_(P)对沉积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弱,形成的NiP-SiC_(P)-0.5复合镀层表面的胞状物尺寸更均匀、平整、致密,随SiC_(P)浓度的增加,Ni-P-SiC_(P)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下降,复合镀层表面的Ni∶P增加;当SiC_(P)浓度7 g/L时,复合镀层表面的SiC_(P)发生堆积或团聚。当SiC_(P)浓度为5 g/L时,Ni-P-SiC_(P)-0.5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大,约753 HV,耐蚀性也最优,自腐蚀电位为-0.363 V。浸润处理后的SiC微粒表面带负电,吸附大量的Ni~(2+),向基底表面运动,与Ni、P均匀的共沉积到基底表面,共沉积的SiC_(P)在复合镀层中具有弥散强化和惰性物理屏障的作用,使Ni-P-SiC_(P)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优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微纳SiC微粒 ni-P-SiC_(P)复合镀层 耐蚀性 沉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电沉积纳米TiN/Ni复合镀层的组织和耐磨损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蒙华 李霖泰 +2 位作者 王元刚 王邦国 段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8-82,共5页
采用直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和超声-脉冲电沉积三种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TiN/Ni复合镀层,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显微硬度以及镀层中TiN的含量,并对复合镀层的耐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沉积复合镀层的晶粒最粗大,超声... 采用直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和超声-脉冲电沉积三种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TiN/Ni复合镀层,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显微硬度以及镀层中TiN的含量,并对复合镀层的耐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沉积复合镀层的晶粒最粗大,超声-脉冲电沉积复合镀层的晶粒尺寸最细小;直流电沉积复合镀层、脉冲电沉积复合镀层和超声-脉冲电沉积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以及镀层中TiN的含量依次增大;超声-脉冲电沉积复合镀层具有最佳的耐磨损性能,其磨损量为直流电沉积复合镀层的46%,显微硬度为604.72HV,镀层中TiN的质量分数为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tin/ni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Ni-W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树兵 崔山昆 李志章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研究了 3Cr2 W8V基体上电刷镀 Ni- W中间层和离子镀 Ti N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 ,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由于 Ti 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混合晶态的电刷镀 Ni- 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 ,并形成界面扩散层 ,从而使 Ti N复... 研究了 3Cr2 W8V基体上电刷镀 Ni- W中间层和离子镀 Ti N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 ,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由于 Ti 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混合晶态的电刷镀 Ni- 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 ,并形成界面扩散层 ,从而使 Ti 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明显提高 ;Ni- W中间层对 Ti N涂层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Ti N/ Ni- W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优于 Ti N单层 ,且明显优于 3Cr2 W8V基体和 Ni- W涂层 ;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 ;当试验载荷从 490 N到 980 N时 ,涂层的磨损率上升 ,而当载荷从 980 N上升到 1470 N时 ,涂层的磨损率下降 .这是由于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所致 ,前者以磨粒磨损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磨损 tin/ni-W 磨粒磨损 氧化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脉冲磁场-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工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春阳 刘滨瑜 +2 位作者 朱永永 夏法锋 李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115-19117,共3页
为改善钻井泥浆泵活塞的耐磨性能,采用脉冲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试件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磨损试验机、电子分析天平、扫描电镜、正交试验法研究并优化Ni-TiN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5T时,Ni-TiN复合... 为改善钻井泥浆泵活塞的耐磨性能,采用脉冲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试件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磨损试验机、电子分析天平、扫描电镜、正交试验法研究并优化Ni-TiN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5T时,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量到达最小值0.72 mg,当阴极电流密度和占空比分别为2.2A/dm2和50%时,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量达到最小值6.4 mg。脉冲磁场-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磁场强度0.5T,电流密度2.2A/dm2,占空比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ni-tin复合镀层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iN(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刘辉 黄维刚 赵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为了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磨性能并扩大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P-TiN(纳米)复合镀层,同时制备Ni-P镀层进行比较。研究了复合镀层形貌、成分、硬度和耐磨性能与镀液中纳米TiN颗粒含量的关系。... 为了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磨性能并扩大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P-TiN(纳米)复合镀层,同时制备Ni-P镀层进行比较。研究了复合镀层形貌、成分、硬度和耐磨性能与镀液中纳米TiN颗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和Ni-P镀层表面都是由胞状物排列而成;纳米TiN颗粒沉积于Ni-P-TiN(纳米)复合镀层中。当镀液中纳米TiN颗粒浓度为3g/L时,复合镀层硬度达最大值,为826HV,而Ni-P镀层只有508HV;同时复合镀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其磨损失重只有Ni-P化学镀层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化学复合镀 纳米tin颗粒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Ni-TiN纳米镀层腐蚀速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法锋 贾婉春 +2 位作者 赵丹 马春阳 田济语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T8钢试样表面制备Ni-TiN纳米镀层,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RBF神经网络对Ni-TiN纳米镀层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研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及镀层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i... 采用电沉积法在T8钢试样表面制备Ni-TiN纳米镀层,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RBF神经网络对Ni-TiN纳米镀层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研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及镀层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iN粒子质量浓度为9 g/L、镀液温度为40℃、电流密度为0.6 A/dm^2时,RBF神经网络预测的腐蚀速率为3.152 mg/m^2·h,而实测值为3.163 mg/m^2·h,相对误差仅为0.35%;镀层表面较平整,颗粒较细小。腐蚀实验后,镀层的腐蚀坑较小且无明显腐蚀产物,耐腐蚀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ni-tin纳米镀层 腐蚀速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占空比对Ni-TiN镀层组织及其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法锋 田济语 +1 位作者 朱永永 马春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4-777,共4页
采用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钢表面制得Ni-Ti N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及磨损试验机等对Ni-Ti N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织构和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占空比为50%时,镀层表面镍晶粒平... 采用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钢表面制得Ni-Ti N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及磨损试验机等对Ni-Ti N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织构和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占空比为50%时,镀层表面镍晶粒平均粒径65.3 nm,且镀层中Ti N粒子复合量较多。随着脉冲占空比的增加,Ni-Ti N镀层的显微硬度先增加后降低。脉冲占空比为50%时,Ni-Ti N镀层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934 Hv,其磨损量和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28.5 mg和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占空比 ni-tin复合镀层 表面形貌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氨基磺酸盐镀液电沉积纳米TiN/Ni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元刚 宁智 吴蒙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添加有纳米TiN颗粒的氨基磺酸盐镀液为基础镀液,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TiN/Ni复合镀层,分析了电流密度对其微观形貌、显微硬度以及表面TiN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在2~5A·dm^(-2)时,复合... 以添加有纳米TiN颗粒的氨基磺酸盐镀液为基础镀液,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TiN/Ni复合镀层,分析了电流密度对其微观形貌、显微硬度以及表面TiN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在2~5A·dm^(-2)时,复合镀层结构致密且厚度均匀,其厚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复合镀层表面晶粒先细化后长大,显微硬度先提高后降低,当电流密度为4A·dm^(-2)时,镀层表面平整,表面和截面硬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77,763HV;复合镀层表面TiN的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当电流密度为4A·dm^(-2)时,其含量最高且分散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纳米tin/ni复合镀层 氨基磺酸盐镀液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Ni-TiN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靳红梅 肖国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079-13081,共3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Ni-TiN镀层进行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Ni-TiN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Ni-TiN镀层中存在Ni和TiN相。衍射角2θ=44.80,52...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Ni-TiN镀层进行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Ni-TiN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Ni-TiN镀层中存在Ni和TiN相。衍射角2θ=44.80,52.23和76.75°分别对应于镍晶面的(111)、(200)和(220);而衍射角2θ=36.63,42.62和61.79°则分别对应于TiN晶面的(111)、(200)和(220)。在TiN粒子浓度一定时,大电流密度和小占空比脉冲电沉积可获得表面致密、光滑,腐蚀坑较小的镀层。3×8×1型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最大误差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 ni-tin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Ni-P-nano-SiC复合化学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岁元 范红 +1 位作者 梁京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0-813,825,共5页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Ni-P,Ni-P-SiC镀层镀态时硬度分别为572 HV,649 HV,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在400℃时达到最大值1 045 HV和1 341 HV.纳米SiC颗粒在镀液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Ni和P共同沉积在镀层中起到了复合强化的作用.Ni-P-nano-SiC镀层的生长机理是按层状方式生长,生长方向垂直于钢基体表面.纳米SiC提高了复合化学镀层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复合镀层以较薄的分层方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ni-p-nano-SiC复合镀层 纳米颗粒复合强化 层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空比对氨基磺酸盐制备Ni-TiN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敬明 贾卫平 吴蒙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6,共5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电沉积制备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能。方法选用氨基磺酸盐镀液体系,利用超声脉冲方法在3Cr13基体上电沉积Ni-TiN纳米复合镀层,研究占空比对纳米复合镀层TiN含量、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占空比增... 目的进一步提高电沉积制备Ni-TiN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能。方法选用氨基磺酸盐镀液体系,利用超声脉冲方法在3Cr13基体上电沉积Ni-TiN纳米复合镀层,研究占空比对纳米复合镀层TiN含量、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占空比增加,镀层的硬度和纳米TiN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镀层织构衍射强度增加,结晶度提高,衍射峰变窄。在占空比为0.2时,镀层TiN含量和硬度达到最大值,TiN质量分数为3.85%,硬度为580HV0.1,且镀层表面平整、致密。结论在一定的平均电流密度下,采用合适的占空比可以获得表面平整、致密的Ni-TiN纳米复合镀层。纳米TiN的共沉积影响了镍的结晶过程,不同占空比下制备的镀层中纳米TiN含量不同,引起了镀层晶格畸变,织构发生明显变化,性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磺酸盐镀液 占空比 纳米复合镀层 ni-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接触强化对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梦廓 朱世根 丁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7-193,共7页
目的提高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性能。方法利用电刷镀技术将Ni-P与nano-WC粉末共同沉积在40Cr基体表面形成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再利用电接触技术对Ni-P/nano-WC复合镀层进行二次强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 目的提高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性能。方法利用电刷镀技术将Ni-P与nano-WC粉末共同沉积在40Cr基体表面形成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再利用电接触技术对Ni-P/nano-WC复合镀层进行二次强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分析(EDS)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手段,分析电接触强化处理对Ni-P/nano-WC复合镀层的影响。同时利用滚动摩擦试验分析电接触强化前后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电接触强化处理后,Ni-P/nano-WC复合刷镀层的孔隙和裂纹减少,复合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焊合。XRD分析显示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化,镀层的晶粒尺寸由35.35 nm下降至26.28 nm。随着接触电流的加大,复合镀层的硬度也在逐步加大。经过20 k A电流的强化,复合镀层平均硬度由637HV0.1增加到885HV0.1,镀层硬度分布更加均匀;4 h的滚动摩损表明,随着接触电流的加大,试样的质量损失逐步减小,经20 k A接触电流强化后的Ni-P/nano-WC复合镀层质量损失为503 mg,比未经电接触强化的Ni-P/nano-WC复合镀层低40%。结论电接触强化技术能有效改善Ni-P/nano-WC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将镀层界面由机械结合变为冶金结合,同时提高镀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nano-WC复合镀层 电接触强化 微观组织 冶金结合 硬度分布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Ni-TiN双层复合镀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庆 姜珂迪 +1 位作者 姜民政 李天旭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改善金属材料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等,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分别制备Ni-TiN和Ni/Ni-TiN双层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以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其表面形貌、组织成分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Ni-... 为改善金属材料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等,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分别制备Ni-TiN和Ni/Ni-TiN双层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以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其表面形貌、组织成分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Ni-TiN镀层相比,Ni/Ni-TiN双层镀层胞状组织更加致密,晶胞间结合的更加紧密,孔隙更少,其孔隙密度可达到1.9个/cm2;Ni/Ni-TiN双层镀层的Ecorr向正偏移,达到最大值为-0.22 V,Icorr向负偏移,达到最小值为1.59×10-5A/cm2,表明Ni/Ni-TiN双层复合镀层有较好的耐蚀性;Ni/Ni-TiN双层镀层腐蚀初期,以均匀腐蚀为主,随腐蚀时间的延长,镀层腐蚀速率加快,由点蚀过渡到局部腐蚀状态;Ni/Ni-TiN双层镀层表面先出现腐蚀点,其直径不超过5.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i-tin双层复合镀层 极化曲线 耐蚀性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脉冲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文喜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8-1410,1420,共4页
采用超声辅助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镀层的物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对Ni-TiN复合镀层的立体表面形貌及晶粒的分布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超声辅助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镀层的物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对Ni-TiN复合镀层的立体表面形貌及晶粒的分布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为300 W时,所制备的Ni-TiN纳米复合镀层衍射峰强度最高,且含有Ni、TiN两相,Ni晶粒得到显著细化,TiN纳米颗粒分布较为均匀,无显著团聚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电沉积 ni-tin 复合镀层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nano-TiO_2合金镀层耐蚀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余祖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9-21,共3页
用失重腐蚀、热处理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P-nano-TiO2合金(溶胶型、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的失重腐蚀速度、孔蚀电位、孔隙率、形貌和硬度。结果表明,在NaCl腐蚀介质中,Ni-P-nano-TiO2(溶胶型)合金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提高10倍多,... 用失重腐蚀、热处理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P-nano-TiO2合金(溶胶型、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的失重腐蚀速度、孔蚀电位、孔隙率、形貌和硬度。结果表明,在NaCl腐蚀介质中,Ni-P-nano-TiO2(溶胶型)合金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提高10倍多,并且孔蚀电位最正(0.785V)。经200~600℃热处理后,合金耐蚀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合金的晶格变化、氧化膜生成、镀层与基体间扩散层形成都对合金耐蚀性能变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合金硬度在200~400℃热处理后明显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化学复合镀 ni-P—TiO2(溶胶型 锐钛型和金红石型) 耐蚀合金 耐腐蚀性能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l_2含量对电沉积Ni-纳米TiN复合镀层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霖泰 吴蒙华 +2 位作者 王元刚 王邦国 宁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2,28,共7页
目的针对氨基磺酸镍体系镀镍液,优化活化剂NiCl2的用量,提高Ni-纳米TiN复合镀层的性能。方法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Ni-纳米Ti N复合镀层,研究NiCl2含量对镀液的电导率及复合镀层的厚度、显微硬度、表面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镀... 目的针对氨基磺酸镍体系镀镍液,优化活化剂NiCl2的用量,提高Ni-纳米TiN复合镀层的性能。方法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Ni-纳米Ti N复合镀层,研究NiCl2含量对镀液的电导率及复合镀层的厚度、显微硬度、表面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镀液的电导率及复合镀层的厚度、显微硬度均随NiCl2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NiCl2的用量为30 g/L时,镀液的导电性能最佳,电导率值为61.3 m S/cm,复合镀层的厚度及显微硬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μm和760HV,并且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光滑,晶粒尺寸最小。结论 NiCl2含量对镀液及复合镀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适量的NiCl2可以防止阳极钝化,提高镀液的导电能力及沉积速率,使复合镀层的厚度增加,显微硬度提高,晶粒细化,微观形貌获得改善,性能提高。适宜的NiCl2用量为3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纳米tin复合镀 氨基磺酸镍 氯化镍 沉积速率 镀层厚度 显微硬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镁合金Ni-P-nano-Si_3N_4化学复合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孝华 黄维刚 +1 位作者 卫广赛 李婷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AZ31镁合金Ni-P-nano-Si3N4化学复合镀层形貌、镀速、镀层中nano-Si3N4颗粒的含量以及镀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Ni-P-Si3N4镀层的组织均匀且致密,镀层的硬度和沉积率都较高。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ni—P复合镀 纳米SI3N4 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作用方式对纳米TiN/Ni复合镀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杰 吴蒙华 李霖泰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38,共6页
采用添加了纳米TiN的氨基磺酸镍系镀液,利用超声电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TiN/Ni复合镀层,对比研究了直流、单脉冲、正负脉冲等3种电流作用方式对镀层表面形貌、纳米TiN含量及分布、界面结合力、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采用添加了纳米TiN的氨基磺酸镍系镀液,利用超声电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TiN/Ni复合镀层,对比研究了直流、单脉冲、正负脉冲等3种电流作用方式对镀层表面形貌、纳米TiN含量及分布、界面结合力、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流电沉积相比,脉冲电沉积镀层的晶粒细小、表面平整、表面裂纹少、界面结合力高,且正负脉冲电沉积的界面结合力高于单脉冲电沉积的;脉冲电沉积更易沉积纳米TiN粒子,且正负脉冲电沉积TiN的沉积速率大于单脉冲的;正负脉冲电沉积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摩擦磨损性能最佳,直流电沉积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n/ni复合镀层 脉冲方式 显微组织 表面形貌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Ni-TiN镀层耐蚀性能预测研究
19
作者 邓秋香 王俊荣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7-1710,共4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0Cr钢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并以TiN粒子浓度、电流密度以及占空比为输入层,以Ni-TiN复合镀层腐蚀量为输出层,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对镀层腐蚀量进行预测研究,最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工艺参数下镀层表面形貌...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40Cr钢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并以TiN粒子浓度、电流密度以及占空比为输入层,以Ni-TiN复合镀层腐蚀量为输出层,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对镀层腐蚀量进行预测研究,最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工艺参数下镀层表面形貌。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对镀层腐蚀量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最小仅为0.73%;SEM分析表明,当TiN粒子浓度10 g/L,电流密度5 A/dm2,占空比60%时,Ni-TiN复合镀层经腐蚀后表面较为平整,腐蚀坑较少,耐腐蚀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ni-tin复合镀层 腐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姚建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1,共4页
以汽车模具配件—导柱常用的20Cr钢为基材,在其表面制备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及普通Ni-P镀层。对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与Ni-P镀层和基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 以汽车模具配件—导柱常用的20Cr钢为基材,在其表面制备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及普通Ni-P镀层。对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与Ni-P镀层和基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小,结构更加致密,显微硬度平均值可达到436.4 HV,高于Ni-P镀层的357.3 HV和基材的190HV;与Ni-P镀层相比,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能更有效地改善基材的摩擦磨损性能。NanoAl_2O_3颗粒复合量对Ni-P/nano-Al_2O_3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质量损失率有一定影响,增加颗粒复合量可以提高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nano-Al2O3复合镀层 汽车模具配件 微观形貌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