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稀土La_(2)O_(3)掺杂WCoB-TiC金属陶瓷组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蔡子佳 潘应君 +1 位作者 柯德庆 朱星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解决WCoB-TiC金属陶瓷韧性差的问题,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了含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 为解决WCoB-TiC金属陶瓷韧性差的问题,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了含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La_(2)O_(3)的WCoB-TiC金属陶瓷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La_(2)O_(3)可以细化WCoB-TiC金属陶瓷颗粒,当稀土La_(2)O_(3)的质量分数为0.3%时,WCoB-TiC金属陶瓷颗粒最细小,为1.37μm,并且此时断裂韧性达到了9.72 MPa·m~(1/2),断裂韧性比未添加时提高了17.11%,起到较好的增韧效果。稀土La_(2)O_(3)对WCoB-TiC金属陶瓷的强韧化机理为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oB-tic 稀土La_(2)o_(3) 真空液相烧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改性纳米Fe_(2)O_(3)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
2
作者 李晶晶 杨福祥 +1 位作者 唐晓东 卿大咏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1-778,共8页
采用水热接枝表面官能团法制备了磷酸改性纳米Fe_(2)O_(3)(PIONPs)催化剂,采用SEM,FTIR,XRD,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磷酸改性前后纳米Fe_(2)O_(3)的性能,利用XDLVO理论分析了PIONPs的相互作用能,采用柱实验研究了含水地层化学条件(离... 采用水热接枝表面官能团法制备了磷酸改性纳米Fe_(2)O_(3)(PIONPs)催化剂,采用SEM,FTIR,XRD,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磷酸改性前后纳米Fe_(2)O_(3)的性能,利用XDLVO理论分析了PIONPs的相互作用能,采用柱实验研究了含水地层化学条件(离子强度和类型)对PIONPs运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ONPs的运移能力强于纳米Fe_(2)O_(3)。高离子强度及高价阳离子会使PIONPs更容易吸附在石英砂表面,对PIONPs的运移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2)o_(3) 运移 多孔介质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晶晶 杨福祥 +2 位作者 唐晓东 赵付英 王顺国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85,共5页
以水热法合成纳米催化剂,探讨其合成条件对纳米催化剂尺寸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稠油的降黏效果。先通过水热法合成5种纳米催化剂,比较其水热稳定性。以水热稳定性最好的纳米Fe_(2)O_(3)为核心,通过激光散射实验,筛选出制备纳米Fe_(2)O_(3)... 以水热法合成纳米催化剂,探讨其合成条件对纳米催化剂尺寸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稠油的降黏效果。先通过水热法合成5种纳米催化剂,比较其水热稳定性。以水热稳定性最好的纳米Fe_(2)O_(3)为核心,通过激光散射实验,筛选出制备纳米Fe_(2)O_(3)的最佳反应条件,即用0.05 mol/L 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活性剂辅助三氯化铁和乙酸钾(摩尔比为1∶3)在110℃下反应8 h制备纳米Fe_(2)O_(3)。最后,使用纳米Fe_(2)O_(3)对稠油进行降黏,稠油的降黏率为45.83%。实验结果有利于纳米催化剂的改造以及提高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纳米Fe_(2)o_(3) 催化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雯 陈刚 +3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李蒙蒙 李泽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52,共19页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_(2)O_(3)颗粒由碎片化尖角形转变为近球形,粗大的Al_(2)CuMg析出相得到细化。当Ce添加量由0.4%增加到0.8%时,α-Al_(2)O_(3)颗粒由近球形转变为四方块体,同时形成粗大的稀土析出相。当Ce添加量为0.4%时,近球形α-Al_(2)O_(3)颗粒与α(Al)晶体学匹配关系最好,1%Al_(2)O_(3np)(体积分数)/7085复合材料基体平均晶粒尺寸从199.00μm降至96.00μm;抗拉强度达到最高,为646.36 MPa,伸长率达到8.20%,较未添加稀土Ce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9.96%和54.72%,其拉伸断口的韧窝细小且均匀。当Ce添加量为0.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变差,拉伸断口出现解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α-Al_(2)o_(3)颗粒 晶粒尺寸 7085基复合材料 稀土Ce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还原法合成Mg(Ⅱ)-α-Fe_(2)O_(3)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6
作者 张敏 韦菲菲 +2 位作者 邓殷文 董怡 任根宽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在利用FeS还原硫酸亚铁制备α-Fe_(2)O_(3)纳米材料过程中加入少量的MgSO_(4),合成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然后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甲基橙。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分析合成纳... 在利用FeS还原硫酸亚铁制备α-Fe_(2)O_(3)纳米材料过程中加入少量的MgSO_(4),合成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然后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甲基橙。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分析合成纳米材料结构性能。分析表明,固相还原法成功合成具有类球形结构纯相纳米Mg(Ⅱ)-α-Fe_(2)O_(3)材料,平均纳米粒径为56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固液比为2 g/L、光照射45 min甲基橙降解率接近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黄铁矿 纳米Mg(Ⅱ)-α-Fe_(2)o_(3) 固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掺杂对中间相聚丙烯的性能影响
7
作者 刘煊赫 李媛媛 +2 位作者 严宇翔 薛子文 雷志鹏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8,共9页
为了研究纳米Al_(2)O_(3)掺杂对聚丙烯中间相的影响,利用快速冷却法制备不同Al_(2)O_(3)含量的中间相聚丙烯基纳米复合电介质试样,对试样的XRD图谱、红外光谱、DSC曲线、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虽然掺杂纳米Al_(2)O_(3)... 为了研究纳米Al_(2)O_(3)掺杂对聚丙烯中间相的影响,利用快速冷却法制备不同Al_(2)O_(3)含量的中间相聚丙烯基纳米复合电介质试样,对试样的XRD图谱、红外光谱、DSC曲线、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虽然掺杂纳米Al_(2)O_(3)会抑制聚丙烯分子链中长螺旋段结构的形成过程,但在异相成核的作用下,一定量的纳米Al_(2)O_(3)可以有效提高试样的结晶度,形成数量很多的小球晶,使球晶间有较长的分子链连接。该结构使得试样的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同时,掺杂纳米Al_(2)O_(3)也使得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提高。纳米Al_(2)O_(3)还能约束试样中的大量无序分子链,减小聚丙烯分子链的极化强度,降低复合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Al_(2)o_(3) 中间相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纳米Al_(2)O_(3)与改性植酸的复合环氧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于郭 张鹏龙 +3 位作者 钱海博 谭娟 殷允杰 王立明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3,共7页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性能并赋予其自修复性,在四丁基溴化铵的催化下,将植酸接枝到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上,并与纳米Al_(2)O_(3)混合掺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环氧树脂涂层。探究了纳米Al_(2)O_(3)质量分数对涂层防腐性...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性能并赋予其自修复性,在四丁基溴化铵的催化下,将植酸接枝到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上,并与纳米Al_(2)O_(3)混合掺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环氧树脂涂层。探究了纳米Al_(2)O_(3)质量分数对涂层防腐性的影响,并且对其表面形貌、光泽、力学性能、自修复性和防腐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植酸和纳米Al_(2)O_(3)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环氧涂层的表面平整度、光泽和硬度。当改性植酸的含量控制在5%,纳米Al_(2)O_(3)的含量达到5%时,复合涂层的硬度达到H,腐蚀电流密度达到7.85×10^(-8)A/cm^(2),腐蚀电位为−0.805 V。除此之外,复合涂层还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改性植酸和纳米Al_(2)O_(3)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性能、自修复性能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改性植酸 纳米Al_(2)o_(3) 防腐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改性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的磨削性能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宗伟 易军 +1 位作者 周蔚柱 陈扬建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提高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的磨削性能,采用纳米Al_(2)O_(3)作为增强相对光固化树脂进行改性,研究纳米Al_(2)O_(3)含量对改性光固化树脂力学性能和改性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光固化树脂中添加适当的纳米... 为提高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的磨削性能,采用纳米Al_(2)O_(3)作为增强相对光固化树脂进行改性,研究纳米Al_(2)O_(3)含量对改性光固化树脂力学性能和改性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光固化树脂中添加适当的纳米Al_(2)O_(3)可以提高树脂的抗弯强度,当纳米Al_(2)O_(3)质量分数为3%时强化效果最佳,相比于纯光固化树脂提升了35.1%;树脂的硬度随着纳米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树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纳米Al_(2)O_(3),改性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能获得最佳的磨削性能,其磨削表现相比于纯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和常规市售砂轮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树脂 纳米Al_(2)o_(3) 光固化树脂结合剂砂轮 磨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参数对纳米SiC-Al_2O_3/TiC新型陶瓷刀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1 位作者 陈宇航 雷景轩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压力、热压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因素对纳米SiC Al2 O3/TiC系新型陶瓷刀具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纳米SiC Al2 O3/TiC系陶瓷复合材料 ,在压力为 30MPa ,热压温度为 170 0℃ ,保温时间为 60min时 。
关键词 纳米sic-al2o3/tic 陶瓷刀具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C陶瓷材料微细电火花加工试验研究
11
作者 吴耀光 张铁异 +2 位作者 郭小龙 穆协乐 谢晋全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7,共7页
为研究电火花加工Al_(2)O_(3)-TiC陶瓷材料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混合2-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加工极性、极间电压、最大放电电流、增益、脉冲频率、脉宽、放电间隙与电极长度损耗、电极轮廓损耗、材料去除率之间的规律。... 为研究电火花加工Al_(2)O_(3)-TiC陶瓷材料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混合2-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加工极性、极间电压、最大放电电流、增益、脉冲频率、脉宽、放电间隙与电极长度损耗、电极轮廓损耗、材料去除率之间的规律。通过极差分析,获得了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趋势。结合方差分析,表明加工极性对电极损耗有显著影响,极间电压、最大放电电流显著影响材料去除率。综合三项工艺性能,最优的参数组合为负加工极性、130 V极间电压、50 A最大放电电流、45增益、150 Hz脉冲频率、1.0μs脉宽、放电间隙4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tic陶瓷 电火花加工 正交试验 电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MgO和La_(2)O_(3)对纳米微晶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慧 张金平 +2 位作者 高景霞 王二萍 张洋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6,共8页
纳米微晶氧化铝磨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高精度磨削能力,且性价比较高,在机械制造、轴承、模具、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勃姆石(γ-AlOOH)为原料,MgO、La_(2)O_(3)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微晶氧化铝。通过差... 纳米微晶氧化铝磨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高精度磨削能力,且性价比较高,在机械制造、轴承、模具、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勃姆石(γ-AlOOH)为原料,MgO、La_(2)O_(3)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微晶氧化铝。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研究了添加剂对微晶氧化铝相转化、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MgO和La2O3可以使氧化铝中间相θ-Al_(2)O_(3)向α-Al_(2)O_(3)转化的温度从1257℃降低到1105℃,将致密化温度从1600℃降低到1350℃,将微晶氧化铝的晶粒尺寸从1.04 mm减小到120 nm,实现了低温致密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 Al_(2)o_(3) MGo La_(2)o_(3) 溶胶-凝胶 添加剂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STPP@HACC核壳填料的制备及其对间位芳纶绝缘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律方成 路修权 +3 位作者 刘贵林 朱玫盈 常小斌 阮浩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通过交联和表面吸附的方法,以三聚磷酸钠(STPP)作为交联剂将壳聚季铵盐(HACC)包覆在纳米氧化铝(Al_(2)O_(3))表面,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Al_(2)O_(3)-STPP@HACC),并以此纳米材料作为填料制备了氧化铝/间位芳纶(PMIA)... 通过交联和表面吸附的方法,以三聚磷酸钠(STPP)作为交联剂将壳聚季铵盐(HACC)包覆在纳米氧化铝(Al_(2)O_(3))表面,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Al_(2)O_(3)-STPP@HACC),并以此纳米材料作为填料制备了氧化铝/间位芳纶(PMIA)复合纸。利用zeta电位、XPS、FTIR、SEM、TEM和热重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氧化铝微观形貌、化学组分、理化性能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各纸样的工频击穿场强和表面电荷消散过程,计算得到绝缘纸陷阱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外壳通过静电引力和氢键包覆在纳米氧化铝表面,在聚合物中起到粘合和过渡作用,三聚磷酸钠起交联作用。改性后芳纶纸抗张强度和交流击穿强度分别为4.6 MPa和32.6 kV/mm,分别提升了38.5%和33%,同时,复合纸具有显著增强的热稳定性和低电导率(7.50×10^(-17)S/m),HACC@STPP壳层能够增强纤维界面结合力,引入大量深陷阱,限制载流子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C@STPP 间位芳纶 界面作用 纳米Al_(2)o_(3) 电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水雾射流下陶瓷和钛合金的摩擦磨损研究
14
作者 关新宇 何余康 +1 位作者 吴世雄 王成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共6页
纳米流体因润滑减摩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纳米粒子水雾射流下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研究较少。本文开展纳米粒子水雾射流润滑下陶瓷和钛合金的摩擦磨损研究,分别制备0.10%,0.25%,0.50%,0.75%四种不同浓度的纳米Al_(2)O_(3)水溶液,进行... 纳米流体因润滑减摩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纳米粒子水雾射流下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研究较少。本文开展纳米粒子水雾射流润滑下陶瓷和钛合金的摩擦磨损研究,分别制备0.10%,0.25%,0.50%,0.75%四种不同浓度的纳米Al_(2)O_(3)水溶液,进行两种线速度下纳米粒子水雾射流摩擦磨损对比实验,测试比较摩擦系数、磨损面积和磨痕形貌,并探讨摩擦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0.50%纳米Al_(2)O_(3)水雾射流表现出最优的减摩润滑性能。相比于干摩擦,0.50%纳米Al_(2)O_(3)水雾射流在两种不同线速度(10m/min和45m/min)下的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87.68%和82.81%。在纳米粒子水雾射流下,氧化锆陶瓷与钛合金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纳米Al_(2)O_(3)发挥的类轴承和保护膜作用是降低摩擦磨损的主要原因。过量的纳米粒子易发生积聚,增大磨粒磨损及微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_(2)o_(3) 水雾射流 陶瓷 钛合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IL-101介导的纳米Cr_(2)O_(3)高效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研究
15
作者 李修仪 申浩伟 +1 位作者 徐家乐 李春义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6-1515,共10页
通过热解大比表面Cr-MIL-101制备纳米Cr_(2)O_(3)(n-Cr_(2)O_(3)),考察其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能,并比较与沉淀法p-Cr_(2)O_(3)-1、焙烧铬盐得到的p-Cr_(2)O_(3)-2以及工业Cr_(2)O_(3)/Al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活性差异。n-Cr_(2)O_(3... 通过热解大比表面Cr-MIL-101制备纳米Cr_(2)O_(3)(n-Cr_(2)O_(3)),考察其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能,并比较与沉淀法p-Cr_(2)O_(3)-1、焙烧铬盐得到的p-Cr_(2)O_(3)-2以及工业Cr_(2)O_(3)/Al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活性差异。n-Cr_(2)O_(3)能够催化正己烷高效脱氢为己烯和苯,并且其催化脱氢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600℃焙烧的n-Cr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转化率最高40.6%,对产物己烯和苯的选择性分别为20.1%和69.3%。提高焙烧温度,n-Cr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活性下降但稳定性增强,催化剂积炭量减少。p-Cr_(2)O_(3)-1和p-Cr_(2)O_(3)-2催化正己烷脱氢转化率很低(<7.5%),比活性分别为1.5和1.7 g/(m^(2)·h),低于n-Cr_(2)O_(3)-600的(2.0 g/(m^(2)·h))。通过BET、XRD、TEM和FT-IR等表征发现,n-Cr_(2)O_(3)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的纳米颗粒(10−20 nm),多暴露晶面和脱氢活性位,而p-Cr_(2)O_(3)是比表面非常小的大颗粒,所暴露脱氢活性位少。相比之下,Cr_(2)O_(3)/Al_(2)O_(3)催化剂由于大比表面Al_(2)O_(3)的分散作用,催化正己烷脱氢效率更高(2.4 g/(m^(2)·h))。因此,由Cr-MIL-101焙烧得到的n-Cr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的高活性源于这种纳米Cr_(2)O_(3)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小颗粒,大比表面,多暴露活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脱氢 己烯 纳米Cr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MoWTa-Al_(2)O_(3)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的宽温域摩擦磨损性能
16
作者 裴旭辉 杜银 +2 位作者 王瀚铭 胡明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_(2)O_(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_(2)O_(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_(2)O_(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_(2)O_(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_(3)的过度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固体润滑复合材料 氧化摩擦层 纳米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杂浓度Er∶Lu_(2)O_(3)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子玉 郑雯雯 +4 位作者 冯亚刚 叶君豪 刘鹏 杨现锋 李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2-1900,共9页
Er∶Lu_(2)O_(3)透明陶瓷具有高热导率、高抗热震性能、良好的光谱特性和低制备温度等优势,是实现近、中红外波段高效率、高功率激光输出的候选固态增益介质之一。针对Er∶Lu_(2)O_(3)透明陶瓷的应用激光波段,探究Er^(3+)掺杂浓度对陶... Er∶Lu_(2)O_(3)透明陶瓷具有高热导率、高抗热震性能、良好的光谱特性和低制备温度等优势,是实现近、中红外波段高效率、高功率激光输出的候选固态增益介质之一。针对Er∶Lu_(2)O_(3)透明陶瓷的应用激光波段,探究Er^(3+)掺杂浓度对陶瓷制备和性能的影响,对实现高品质Er∶Lu_(2)O_(3)陶瓷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以共沉淀法合成Er∶Lu_(2)O_(3)纳米粉体,采用真空预烧结合热等静压(HIP)烧结工艺制备出Er∶Lu_(2)O_(3)透明陶瓷。研究表明,1100℃煅烧的Er∶Lu_(2)O_(3)纳米粉体物相与立方相Lu_(2)O_(3)一致,10%Er掺杂浓度(原子数分数)粉体分散性更好。经过1500℃预烧所得的0.3%和10%(原子数分数)Er∶Lu_(2)O_(3)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0.86和0.87μm,相对密度分别为95.1%和96.2%。对应预烧陶瓷经过1750℃HIP后,在2400 nm处直线透过率分别为71.6%和78.0%(厚度2.9 mm),其中,0.3%Er∶Lu_(2)O_(3)陶瓷残留较多气孔,在短波范围直线透过率锐降。计算了Er∶Lu_(2)O_(3)透明陶瓷的吸收和发射光谱,0.3%Er∶Lu 2O 3陶瓷在1.55μm波段具有更高的吸收、发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Lu_(2)o_(3) 纳米粉体 两步烧结 透明陶瓷 微观结构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r_(2)O_(3)对MgO-CaO材料抗低碱度渣侵蚀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佳 栾舰 +4 位作者 潘波 王树山 王春艳 臧伟楠 秦嘉晨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20-4628,共9页
镁钙系耐火材料因具有耐火度高、热力学性质稳定、能净化钢液等优良性质,被认为是炉外精炼设备的理想炉衬材料,但在实际冶炼过程中因长期受低碱度渣侵蚀,熔损严重。为提高MgO-CaO体系抗低碱度渣侵蚀,本文以轻烧白云石粉和轻烧氧化镁粉... 镁钙系耐火材料因具有耐火度高、热力学性质稳定、能净化钢液等优良性质,被认为是炉外精炼设备的理想炉衬材料,但在实际冶炼过程中因长期受低碱度渣侵蚀,熔损严重。为提高MgO-CaO体系抗低碱度渣侵蚀,本文以轻烧白云石粉和轻烧氧化镁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Cr_(2)O_(3)(0.5%、1.0%、1.5%、2.0%、2.5%和3.0%,质量分数),经混合、成型后于1650℃×3 h烧成,进行低碱度渣(m(CaO)∶m(SiO_(2))=1∶1)侵蚀试验,采用XRD表征烧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SEM表征侵蚀后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少量纳米Cr_(2)O_(3)的加入会固溶到CaO和MgO晶粒中引起晶格畸变,促进烧结,当纳米Cr_(2)O_(3)的加入量超过2.5%时,纳米Cr_(2)O_(3)会与CaO和MgO生成CaCr_(2)O_(4)和MgCr_(2)O_(4),填充在晶粒的晶界等部位,改变试样的显微结构,显著提升其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r_(2)o_(3) Mgo-Cao材料 抗侵蚀性 显微结构 物相组成 低碱度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渗吸驱油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昌华 张永伟 +4 位作者 魏军红 王绘鹏 王辰 梁拓 阿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77-2283,共7页
低渗致密油藏储层基质渗透率低、孔喉小,常规提高采收率方法难以有效驱替出低渗透储层中的原油。选用表面活性剂与纳米Al_(2)O_(3)颗粒合成一种纳米渗吸驱油剂,通过对其进行稳定性优化、界面张力和润湿性静态评价,开展岩心渗吸和驱替实... 低渗致密油藏储层基质渗透率低、孔喉小,常规提高采收率方法难以有效驱替出低渗透储层中的原油。选用表面活性剂与纳米Al_(2)O_(3)颗粒合成一种纳米渗吸驱油剂,通过对其进行稳定性优化、界面张力和润湿性静态评价,开展岩心渗吸和驱替实验,研究纳米驱油剂在低渗透岩心中渗吸和驱油效果。结果显示,纳米Al_(2)O_(3)渗吸驱油剂能够改变岩石壁面润湿性,润湿角改变程度可达57.5%;有效降低界面张力,使其下降至70%;对于低渗透岩心具有较好的渗吸采收效果,60℃条件下渗吸采收效果可达37%;驱替实验中,纳米驱油剂提高采收率可达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油藏 纳米Al_(2)o_(3)复配体系 润湿性 渗吸效果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改良滨海水泥土的动力特性及微观机理试验研究
20
作者 庄心善 杨本驰 陶高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7-1466,共10页
在循环荷载及腐蚀环境下进行动三轴、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试验,分析纳米Al_(2)O_(3)改良滨海水泥土的动应力–应变、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微观孔隙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变随动应力增大而增加,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力增大而减小;加载频率... 在循环荷载及腐蚀环境下进行动三轴、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试验,分析纳米Al_(2)O_(3)改良滨海水泥土的动应力–应变、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微观孔隙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变随动应力增大而增加,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力增大而减小;加载频率增大使动应变减小,使动弹性模量增加;海盐的质量分数增大使动应变增大,使动弹性模量减小.纳米Al_(2)O_(3)改良水泥土的阻尼比-动应变曲线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逐渐下移,该曲线在不同加载频率下均出现交汇点,交汇点随着海盐的质量分数增大向右移动.相比素水泥土,纳米Al2O3改良水泥土的孔隙弛豫时间分布曲线主峰峰值及峰面积显著缩小,土孔隙中有C-S-H、C-A-H凝胶物质胶结填充,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胶结效果显著.纳米Al_(2)O_(3)改良水泥土在海盐质量分数小的情况下孔隙明显减少,且孔隙率比素水泥土的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_(2)o_(3) 水泥土 循环荷载 腐蚀环境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