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train-bridge system under intensive seismic excitation by random vibration method 被引量:4
1
作者 WU Zhao-zhi ZHANG N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467-2484,共18页
Earthquake is a kind of sudden and destructive random excitation in nature.It is significant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indicator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t... Earthquake is a kind of sudden and destructive random excitation in nature.It is significant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indicator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the stability of structures when the intensive seismic excitation,the intensity of which is larger than 7,acts in train-bridge system.Firstly,the motion equations of a two-dimensional train-bridge system under the vertical random excitation of track irregularity and the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 are established,where the train subsystem is composed of 8 mutually independent vehicle elements with 48 degrees of freedom,while the single-span simple supported bridge subsystem is composed of 102D beam elements with 20 degrees of freedom on beam and 2 large mass degrees of freedom at the support.Secondly,Monte Carlo method and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a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of random excitation is used to define a series of non-stationary pseudo excitation in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and the trigonometric series of random vibration history samples in Monte Carlo method,respectively solved by precise integral method and Newmark-βmethod through the inter-system iterative procedure.Finally,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ase under the weak seismic excitation,and show that the samples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bridge and the offload factor of train obey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In a high probability,the intensive earthquakes pose a greater threat to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bridges and trains than the weak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vibration method intensive seismic excitation train-bridge syste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ter system iteration precise integr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and modal test of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ambient excit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常松 颜东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1期135-139,共5页
To study the stiffness distribution of girder and the metho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of cable-stayed bridge, a simplified dynam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named three beams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gird... To study the stiffness distribution of girder and the metho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of cable-stayed bridge, a simplified dynam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named three beams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girder with double ribs.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model four stiffness formulae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Hamilton principle. These formulae reflect wel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lexural, shearing, free torsion and restricted torsion deformation, respectively.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bout modal parameters was put forward by combining method of peak value an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ccording to modal test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and modal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a long-span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s of frequencies betwee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st results are less than 10% mostl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modal parameters for cable-stayed bridge are determined to be the longitudinal floating mode, the first vertical flexural mode and the first torsional mode, which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of stiffness distribution for three beams model is accurate and metho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is effective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modal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engineering cable-stayed bridg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mbient excitation mod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Ex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duced by PD in GIS 被引量:7
3
作者 DING Dengwei GAO Wensheng +2 位作者 YAO Senjing LIU Weidong HE Jiaxi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93-1901,共9页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itation mechanism of ultra high frequency (UHF) electromagnetic waves (EW) is essential for ap- plying UHF method to partial discharge (PD) detection. Since the EW induced by PD in gas insu...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itation mechanism of ultra high frequency (UHF) electromagnetic waves (EW) is essential for ap- plying UHF method to partial discharge (PD) detection. Since the EW induced by PD in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 contains not only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TEM) wave, but also high-order transverse electric (TE) and high-order transverse magnetic (TM) waves, we analyzed the proportions between the TEM wave and the high order wav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PD position on this proportion,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t time domain (FDTD)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ves, they are separated only ap- proximat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order mode is the main component, more than 70%, of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the enclosure of GIS, an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between PD source and inner conductors, the low frequency ( below about 800 MHz) component of EW decreases, but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above 1 GHz) increases, meanwhile the proportion of high-order components in EW could reach 77% from 70%. It concluded that the closer the PD source to the enclosure is, the easier high order EW may be exc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电磁波 励磁特性 GIS PD 诱导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UHF方法 TEM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励磁装置建模及关键参数研究
4
作者 周超 魏超政 王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2,共9页
对于索类结构的断股无损检测,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钢丝绳Steel wire rope(SWR)漏磁检测方面,较少涉及钢芯铝绞线Conductor steel reinforced(ACSR)这一特殊结构的内层钢芯断股检测。为优化设计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设备结构,在借鉴钢丝绳漏... 对于索类结构的断股无损检测,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钢丝绳Steel wire rope(SWR)漏磁检测方面,较少涉及钢芯铝绞线Conductor steel reinforced(ACSR)这一特殊结构的内层钢芯断股检测。为优化设计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设备结构,在借鉴钢丝绳漏磁检测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设备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了励磁回路形式和传感器提离值、磁极间距、径向气隙等励磁装置结构参数对钢绞线局部磁化效果及缺陷漏磁信号的影响规律。基于此确定了励磁结构的尺寸参数,设计了ACSR钢芯断股检测的漏磁装置有限元模型。采用设计的模型对型号为LGJ-210/50的简化ACSR钢芯断股进行实验检测。研究发现,ACSR及SWR设置的5个缺陷均可以得到有效检测,且不同于SWR,ACSR的缺陷漏磁图像呈细长的条纹状。因此,设计的励磁装置模型在ACSR的钢芯断股检测方面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芯铝绞线 漏磁法 无损检测 励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分析
5
作者 周一辰 徐宏伟 +3 位作者 李永刚 张艺菲 王子杰 李金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26-5240,I0025,共16页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网型逆变电源各控制环节代数微分方程模型,同时,提出锁相环状态空间模型变换方法,形成适用于转矩分析法的2阶微分方程结构;其次,建立保留回路结构的嵌合转矩拓扑图,推导跟网型逆变电源各回路所提供阻尼转矩的计算公式;然后,提出跟网型逆变电源回路间互激、竞争理论,设计参数影响回路溯源方法;最后,溯源关键参数影响下的回路间互激、竞争路径,揭示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的失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逆变电源 多回路耦合 嵌合转矩法 溯源路径 互激竞争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液体阻尼器-高层结构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
6
作者 邹万杰 梁敏容 +2 位作者 李创第 葛新广 经承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4,共13页
针对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高层结构在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求解方法复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技术和功率谱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顶层设置TLD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胡聿贤地震激励谱下动力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根据TLD... 针对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高层结构在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求解方法复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技术和功率谱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顶层设置TLD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胡聿贤地震激励谱下动力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根据TLD线性力学模型,建立TLD-高层建筑结构耦合地震动方程,再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获得高层建筑结构动力特性,重构以实模态表示的TLD-高层建筑结构等效动力学方程,解决了复杂受控结构动力特性不易获取的问题。其次,基于复模态法和二次式分解法推导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绝对位移、层间位移、方差和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以一实际结构作为算例分析,通过本文方法所得楼层和节点谱矩与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得响应谱矩的正确性;并探讨了结构振型数和TLD参数对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前三阶振型能保证响应结果的精度,且适当增大TLD长度、高度和选取合适阻尼比可有效提高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胡聿贤随机激励谱 二次式分解法 实用分析法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振效果分析
7
作者 黄志强 游正涛 +4 位作者 李刚 付铭威 王若豪 帅军 张国旭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方式,建立了振动器-大地有限元模型,构建了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效果评价体系;其次,基于该评价体系,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组合激振方式对大地的下传能量、横波信号下传深度和组合激发波间的相互干涉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个横波可控震源,两台SHY横波可控震源并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86.36%,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73.40%;两台SHX横波可控震源单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97.48%,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58.61%,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激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效果提供指导,也可为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组合横波振动器 组合激振效果 地震勘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耦合作用下海上浮式风机疲劳性能
8
作者 李书进 付鹏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072-8080,共9页
针对海上浮式风机复杂的受荷环境,特别是持续、周期性的海浪作用带来的疲劳损伤隐患,对其在波浪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展开了研究,给出了一种浮式风机长期视角下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以Spar型海上浮式风机为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 针对海上浮式风机复杂的受荷环境,特别是持续、周期性的海浪作用带来的疲劳损伤隐患,对其在波浪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展开了研究,给出了一种浮式风机长期视角下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以Spar型海上浮式风机为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其8-DOF(dgree of freedom)的波浪耦合作用非线性模型,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在所建模型基础上根据所提方法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浮式风机的疲劳损伤与波浪载荷特性关系很大,不同工况下表现出不同的损伤性能,由于海况条件的随机性,仅按传统方法对风机进行疲劳估计不足以准确了解其疲劳性能,还需进行长期视角下的疲劳分析。而且风机塔架根部疲劳损伤的峰值出现在塔架自振周期附近,而长期疲劳损伤的峰值则出现在海域高概率海况周期范围,因此应尽量使风机的自振周期避开其峰值周期,从而避免风机损伤的高位叠加,减小疲劳损伤。分析还表明了所提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浮式风机长期疲劳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精度高且耗时少,提出的改进算法能使输出结果波动变小、稳定性增强,结果也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长期疲劳分析 波浪耦合作用 蒙特卡洛方法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PSU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辩识及其驱动力矩估计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兴彪 张晓旭 +1 位作者 孙秀婷 徐鉴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8,共16页
并联机器人运动奇异常常会导致电机驱动力矩过载甚至损坏.为降低驱动电机的故障率,以6-PSU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预设轨迹提前精确估计驱动力矩以便用于安全性校核.首先,结合凯... 并联机器人运动奇异常常会导致电机驱动力矩过载甚至损坏.为降低驱动电机的故障率,以6-PSU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预设轨迹提前精确估计驱动力矩以便用于安全性校核.首先,结合凯恩方法和虚功原理,建立了包含滚珠丝杠模组摩擦、伺服电机摩擦和惯性的逆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其次,利用QR分解获得了最小可辨识参数集,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连杆截面的对称性特点,发现了可忽略的连杆惯量,得到了简化的线性化模型;此外,利用统计的方法,验证了激励轨迹优化时考虑摩擦的必要性;然后,利用Simulink/Multibody搭建机器人物理仿真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与驱动力矩估计仿真实验,针对最小可辨识参数集模型和简化模型分别定量分析了两者的参数辨识精度、驱动力估计精度以及抗噪能力;最后,在6-PSU型并联机器人平台上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简化模型在保证相同驱动力矩估计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了模型复杂度,具有明确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凯恩方法 关节摩擦 激励轨迹优化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激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设计及光谱分析
10
作者 卢思贤 龙开红 +1 位作者 詹陈锐 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仪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元素分析仪,主要用于元素定性与定量的分析。ICP光源是光谱仪的核心部件,它在光谱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主流的ICP光源有两种:自激式和他激式,各自具有优缺点。他激式光源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仪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元素分析仪,主要用于元素定性与定量的分析。ICP光源是光谱仪的核心部件,它在光谱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主流的ICP光源有两种:自激式和他激式,各自具有优缺点。他激式光源电路复杂、体积庞大、阻抗匹配速度较慢、最大输出功率有限。设计了一种基于镀金工艺的高功率MOSFET和变频实现阻抗匹配的自激式ICP光源,该光源采用射频放大和阻抗匹配一体化的设计,把从负载线圈采样的频率信号f_(1)以及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后的频率相位f_(0)进行相位比较,再根据两者相位差的变化,进而控制频率的变化,实现阻抗匹配;设计上采用了镀金工艺的金属化硅N通道型高功率的MOSFET实现功率放大,具有更大的功率密度、更小的体积,最大输出功率超过2400 W。对研制的ICP光源进行了电学静态测试,给出了鉴相器、压控振荡器以及功率的输出特性,验证了各电路在相应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表现;同时结合光谱仪进行了包含Ba、Na和Li元素标准溶液的测试,获得了目标元素的光谱信号;另外,对获得的光谱信号进行了处理,使用了基于EEMD特征增强的方法对目标元素光谱信号进行有效增强,信号的线性决定系数(R^(2))从0.97降至0.99,相对标准偏差(RSD)从6.47%降至1.07%,增强了信号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本文所研制的自激式ICP光源,通过射频放大和阻抗匹配一体化设计缩小了体积,变频技术使阻抗匹配速度从毫秒级提升到纳秒级,镀金工艺的MOSFET技术使最大输出功率从原来的1800 W增加到2400 W,为ICP光源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式ICP光源 阻抗匹配 光谱信号 EEM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动态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李玉玺 朱瑞超 +5 位作者 随赛 贾宇翔 丁畅 韩亚娟 屈绍波 王甲富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4-696,共33页
电磁超表面是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材料,其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电磁超表面通过引入外部激励(机械激励、热激励、电激励、光激励、磁激励等方式)实现了对电磁响应更为灵活的动态控制。基于动态调控的方式,电磁... 电磁超表面是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材料,其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电磁超表面通过引入外部激励(机械激励、热激励、电激励、光激励、磁激励等方式)实现了对电磁响应更为灵活的动态控制。基于动态调控的方式,电磁超表面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相位、振幅、极化方式、传播模式等特性的精确控制,从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波前调控。该文首先归纳总结了电磁超表面动态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然后,讨论了电磁超表面在全息成像、极化转换、超构透镜、波束调控以及智能系统等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最后以调控技术为基石总结展望了电磁超表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智能化调控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表面 动态调控 电磁响应 激励方式 自适应智能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装置应用研究综述
12
作者 刘志鹏 付秀丽 +3 位作者 蒋振峰 梁新宇 潘延安 潘永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UEVC)技术可以获得低表面粗糙度和不同形状的织构,为了满足不同加工需求已经设计并制造了多种类型的UEVC装置。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对UEVC装置进行分类分析,归纳了谐振型与非谐...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UEVC)技术可以获得低表面粗糙度和不同形状的织构,为了满足不同加工需求已经设计并制造了多种类型的UEVC装置。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对UEVC装置进行分类分析,归纳了谐振型与非谐振型UEVC装置椭圆轨迹产生原理,明确各类UEVC装置适用领域,并对UEVC装置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后续装置设计与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装置 变幅杆 精密加工 模态转化 激励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激励下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座的振动能量传递特性
13
作者 王逢德 马云腾 +3 位作者 葛新灿 吕莉莉 刘冰 肖文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3,共9页
为探究振动能量在压缩机橇座中的传递特性,降低振动控制成本,将结构声强法应用于橇装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综合运用自编程序与有限元工具建立压缩机橇座结构声强场分析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橇座结构声强分析及可视化... 为探究振动能量在压缩机橇座中的传递特性,降低振动控制成本,将结构声强法应用于橇装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综合运用自编程序与有限元工具建立压缩机橇座结构声强场分析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橇座结构声强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应用该方法求解并可视化橇座的结构声强场,研究橇座中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以及机械能与结构声强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压缩机振动能量主要转化为橇座的应变能,振动能量主要通过型钢的腹板沿着压缩机轴向传递,振源间的耦合作用会降低振动能量的传递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 稳态激励 橇座 结构声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刀尖点频响函数的迁移学习预测技术
14
作者 王贤钧 王玲 +2 位作者 李洋洋 陈春霞 殷国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142,共9页
针对刀尖点频响函数受机床主轴位置、主轴转速和刀具参数的影响较大的难点,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文中引入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少量试验样本来获取不同刀具参数的旋转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的方法。首先,生成机床主轴... 针对刀尖点频响函数受机床主轴位置、主轴转速和刀具参数的影响较大的难点,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文中引入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少量试验样本来获取不同刀具参数的旋转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的方法。首先,生成机床主轴位置和转速的正交规划表,基于空运行自激励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建立与机床加工位置和主轴转速相关的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其次,考虑刀具伸长量、直径和种类等参数的影响,利用少量的相关数据样本,基于迁移学习训练出不同刀具工况的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加工中心VMC80IV开展了锤击实验和空运行自激励实验,采用实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各阶次模态参数为模型输出值,通过模态叠加法重构出刀尖点频响函数,并对比模型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刀具工况下的旋转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各阶次固有频率的预测误差不超过2%,阻尼比的预测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尖点频响函数 激励实验 卷积神经网络 有限样本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简谐基础激励作用的结构频响拓扑优化
15
作者 周大为 张盛 +2 位作者 陈飙松 李云鹏 周昳鸣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研究了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频响拓扑优化问题。首先,推导了结构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其次,在人工变密度法的框架下基于伴随法推导了结构指定位置的频响振幅的灵敏度列式,并应用RAMP模型以抑制局部模态问题。在结构... 研究了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频响拓扑优化问题。首先,推导了结构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其次,在人工变密度法的框架下基于伴随法推导了结构指定位置的频响振幅的灵敏度列式,并应用RAMP模型以抑制局部模态问题。在结构响应分析和灵敏度计算环节使用广义模态截断扩增法(GMTAM)以兼顾计算成本与精度。通过典型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灵敏度列式的正确性,并进一步考虑一致与非一致两类基础激励情况下的拓扑优化问题,对拓扑优化模型进行了讨论,优化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谐基础激励 拓扑优化 频响振幅 灵敏度分析 广义模态截断扩增法(GMT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Zr-4锆合金弹性模量
16
作者 陈波全 王美玲 +2 位作者 陈雨航 王朋飞 吕俊男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了国产Zr-4合金板材、管坯、管材和棒材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在压水堆包壳服役温度范围内,不同型材及典型取样方向下Zr-4合金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相差不超过10%。室温至400℃之间,不同型材杨氏模量差值在3.1~3.9... 采用脉冲激振法研究了国产Zr-4合金板材、管坯、管材和棒材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在压水堆包壳服役温度范围内,不同型材及典型取样方向下Zr-4合金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相差不超过10%。室温至400℃之间,不同型材杨氏模量差值在3.1~3.9 GPa范围内,相差约4%~5%;剪切模量差值在1.0~2.3 GPa范围内,相差约3%~9%。棒材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无显著变化;板材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加;管坯等效泊松比随温度增加略微降低,但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计量 弹性模量 动态法 脉冲激振法 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圆柱壳随机动力学解析建模及分析
17
作者 吴洪瑞 高国华 +3 位作者 邵东 梁伟阁 李池 孙宁泽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22,共10页
随着复合材料圆柱壳在导弹发射、潜艇船舶等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随机载荷引起的随机振动逐渐成为其动力学设计优化的重要考虑要素。使用1阶剪切壳理论和Hamilton原理构建壳体的运动控制方程,并通过人工虚拟弹簧施加边界条件,结合虚拟... 随着复合材料圆柱壳在导弹发射、潜艇船舶等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随机载荷引起的随机振动逐渐成为其动力学设计优化的重要考虑要素。使用1阶剪切壳理论和Hamilton原理构建壳体的运动控制方程,并通过人工虚拟弹簧施加边界条件,结合虚拟激励法与回传射线矩阵法,分离出广义解向量中的非齐次激励方程,推导出基底加速度和随机载荷激励下的统一矩阵列式,以完成对复合材料圆柱壳的随机动力学解析建模及求解。将计算的平稳/非平稳随机响应结果与有限元仿真进行比较,证明新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功率谱的工程算例,揭示了壳体厚径比、正交各项异性比以及铺层数量对圆柱壳随机振动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圆柱壳 随机载荷 平稳/非平稳随机响应 虚拟激励法 回传射线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振方式下枸杞振动采摘仿真与试验
18
作者 陈清宇 张是夏 +5 位作者 卫乃硕 凡云雷 张薇 王泽宇 陈军 陈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实现枸杞摘熟留青,高效采收,根据枸杞无限花序特点和果-花-叶脱落加速度分布顺序,该研究提出一种无需直接接触果实的振动采摘方法,依靠果实惯性力完成熟果采摘。根据所述采摘方法提出上下同振、上静下振和上下反振的激振方式并设计相... 为实现枸杞摘熟留青,高效采收,根据枸杞无限花序特点和果-花-叶脱落加速度分布顺序,该研究提出一种无需直接接触果实的振动采摘方法,依靠果实惯性力完成熟果采摘。根据所述采摘方法提出上下同振、上静下振和上下反振的激振方式并设计相应的采摘机,得到振动头的运动学模型,同时建立枸杞枝条和枝-柄-果的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分析与ADAMS动力学仿真方法,得到不同激振方式下枝条的振动响应,以及果实在激振下的振动响应,以此分析果实脱落机理。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激振方式会影响枝条的振动响应。为获得适宜枸杞采摘的激振方式和最佳振动参数,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以熟果采摘率、未熟果误采率、熟果损伤率为试验指标,以振动幅度、激振方式、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获得最佳参数组合:振动幅度31.13 mm、激振方式上静下振、振动频率12.59 Hz。田间试验熟果采摘率为95.14%,未熟果误采率为4.61%,熟果损伤率为2.98%。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机械化采收设备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振动采摘 激振方式 脱落机理 仿真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数阶微分项和参数激励的Duffing⁃van der Pol振子的动力学分析
19
作者 崔腾达 申永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1,共7页
对含有分数阶微分项和参数激励的Duffing⁃van der Pol振子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黏惯性(1≤p≤2)和参数激励共同作用下系统的各项参数对系统幅频曲线的影响。采用平均法分析此系统,用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质量的概念处理分数阶... 对含有分数阶微分项和参数激励的Duffing⁃van der Pol振子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黏惯性(1≤p≤2)和参数激励共同作用下系统的各项参数对系统幅频曲线的影响。采用平均法分析此系统,用等效线性阻尼和等效质量的概念处理分数阶微分项,得到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将所得近似解析解与数值解进行比较,二者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发现共振峰值、共振频率、共振区域、多值解的范围和解的数量都会受到系统参数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外激励幅值和分数阶微分项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参数激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分数阶微分项 黏惯性 参数激励 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风校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20
作者 孔洒洒 李泳 张二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9-373,共5页
针对麦克风之间频率响应不匹配导致噪声源重建精度不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扫频激励声源,基于IEC 61094-5的比较法,设计了一套麦克风校准测试方法与系统。将参考麦克风和测试麦克风置于相同的声场,通过谱估计获得这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 针对麦克风之间频率响应不匹配导致噪声源重建精度不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扫频激励声源,基于IEC 61094-5的比较法,设计了一套麦克风校准测试方法与系统。将参考麦克风和测试麦克风置于相同的声场,通过谱估计获得这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传递函数,使得待测试麦克风的频响特性与参考麦克风完全匹配,最终实现麦克风阵列频响特性的一致。最后,开展了模拟麦克风的校准实验,并使用校准后的麦克风进行谐波声信号的增强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风校准 比较法 相对传递函数 谱估计 扫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