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45 and CD200 expression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1
作者 LONG Xinyi LIU Jing +2 位作者 HU Rong WANG Chen FU Yunfe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9,共15页
Objective:Multiple myeloma(MM)is a hematologically malignant clonal plasma cell diseas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ophenotype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M,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 Objective:Multiple myeloma(MM)is a hematologically malignant clonal plasma cell diseas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ophenotype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M,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CD45 and CD200 is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newly diagnosed MM(NDMM)patients,and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mbined expression of CD45 and CD200 in NDMM.Methods:A total of 123 NDMM patients admitted to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9 were enrolled.Five key immunophenotypic markers(including CD38,CD138,CD45,CD56,and CD200)were screen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and identified using random forest analysis and un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Group A,CD45 and CD200 double-positive;Group B,CD45 or CD200 single-positive;Group C,CD45 and CD200 double-negative.Kaplan-Meier curves were used to analyze overall survival(OS)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across groups.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prognostic factors,and a nomogra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Results:The OS and PFS of single-positive groups for CD38,CD138,CD45,CD56,and CD200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ir respective single-negative groups(all P<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OS(P<0.001)and PFS(P=0.001)among Groups A,B,and C.Group A had shorter OS and PFS(all P=0.001)compared to the Group B+C(cases from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combined).CD45 and CD200 double-positive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NDMM[hazard ratio(HR)=2.178,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48 to 4.529;P=0.037].The nomogram and calibration curves constructed from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good concordance(concordance index=0.706;95%CI 0.661 to 0.751).Conclusion:NDMM patients with double-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45 and CD200 have significantly shorter OS and PFS.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either marker alone,the combined assessment of CD45 and CD200 may provide better prognostic stratification for M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 CD200 multiple myeloma PROGNOSIS flow cyt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model efficient particle filter based track-before-detect for maneuvering weak targets 被引量:10
2
作者 BAO Zhichao JIANG Qiuxi LIU Fangz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647-656,共10页
It is a tough problem to jointly detect and track a weak target, and it becomes even more challenging when the target is maneuvering. The above problem is formulated by using the Bayesian theory and a multiple model(M... It is a tough problem to jointly detect and track a weak target, and it becomes even more challenging when the target is maneuvering. The above problem is formulated by using the Bayesian theory and a multiple model(MM) based filter is proposed. The filter presented uses the MM method to accommodate the multiple motions that a maneuvering target may travel under by adding a random variable representing the motion model to the target state. To strengthen th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the filter,the target existence variable is separated from the target state and the existence probability is calculated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M based approach, a typical track-before-detect(TBD) scenario with a maneuvering target is used for simula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M based filter proposed has a good performance in joint detecting and tracking of a weak and maneuvering target, and it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general MM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filter track-before-detect(TBD)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multiple model(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状态及外周血RDW-SD、sFLCR、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娟 王勇 +1 位作者 王秋萍 凌晨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M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均随访3年,随访期间失访6例,最终纳入176例进行研究,将最终纳入的176例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预后良好组(123例),另外随机选取于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状态,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予以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预后良好组纳入阴性,预后不良组纳入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的确定依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分析通过拟合方程进行。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FLC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水平(HR=1.091,95%CI:1.027~1.159)、血清sFLCR水平(HR=1.095,95%CI:1.035~1.159)、血清s BCMA水平(HR=1.088,95%CI:1.016~1.165)均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80,高于三者单一检测(0.805、0.786、0.780,P<0.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68.29%。结论MM患者存在免疫状态异常现象,且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与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和血清sFLCR水平有关,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状态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 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张灵秀 吕国庆 朱璐瑶 刘宪凯 郭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6,共6页
目的:研究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RRM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D方案(泊马度胺+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45例采... 目的:研究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RRM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D方案(泊马度胺+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45例采用PCD方案(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观察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位疗程5(2-11)个,总体反应率(ORR)为75.0%;采用PDD方案的患者ORR为73.3%,采用PCD方案的患者ORR为75.6%。46例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ORR为86.9%,显著高于14例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35.7%(χ^(2)=15.031,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8.0(95%CI:6.8-9.1)个月,中位OS为14.0(95%CI:11.3-16.7)个月。PD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7.0(95%CI:4.6-9.3)个月vs 4.0(95%CI:3.1-4.8)个月,χ^(2)=5.120,P<0.05;OS:未达到vs 6.0(95%CI:1.1-10.9)个月,χ^(2)=9.870,P<0.05];PC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也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9.0(95%CI:6.2-11.8)个月vs 6.0(95%CI:5.4-6.6)个月,χ^(2)=14.396,P<0.05;OS:未达到vs 11.0(95%CI:6.4-15.6)个月,χ^(2)=7.471,P<0.05]。结论:泊马度胺为主的方案治疗RRMM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 泊马度胺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对不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李志慧 王金慧 +3 位作者 刘蒙蒙 邢朋涛 张彦平 展新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6-821,共6页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对不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不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对不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不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D-Rd组48例和Rd组45例,Rd组给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D-Rd组在Rd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对比两组在基线、治疗3、6、12个周期后的QLQ-C30、EQ-5D VAS评分。末次随访日期为2023年6月30日,对比两组的总生存期(OS)。结果:D-Rd组的中位随访期为21(7-38)个月,中位OS为34个月,Rd组的中位随访期为16(5-3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两组OS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3、6、12个周期后,患者的QLQ-C30评分、EQ-5D 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在治疗3、12个周期后,D-Rd组的QLQ-C30评分、EQ-5D VAS评分均明显高于Rd组(均P<0.05)。两组年龄<75岁、ECOG 0-1分的患者在治疗3、6、12个周期后QLQ-C30 GHS、疼痛评分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D-Rd组中年龄≥75岁的患者在治疗3、12个周期后的QLQ-C30 GHS评分和治疗3、6、12个周期后疼痛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Rd组(均P<0.05);ECOG 2分的患者在治疗3、6、12个周期后的QLQ-C30 GHS、疼痛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Rd组(均P<0.05)。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可显著延长不适宜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且不会以生活质量下降作为代价,尤其是对年龄≥75岁或ECOG 2分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雷妥尤单抗 来那度胺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形态浆细胞在浆细胞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霍虹 王默 +4 位作者 宗红 马国斌 李莎 吕娟 赵燕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1,共6页
目的 探讨特殊形态浆细胞在浆细胞病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确诊的具有特殊浆细胞形态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例2例,明确诊断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目的 探讨特殊形态浆细胞在浆细胞病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确诊的具有特殊浆细胞形态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例2例,明确诊断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病例14例,明确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例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骨髓涂片标本,在油镜下观察骨髓瘤细胞、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浆细胞,以及淋巴样浆细胞的胞体、胞核、染色质、胞浆等方面的形态学特点,比较性分析三者的形态学差异。结果 2例MM患者浆细胞形态特殊,体积小、均一性强,均似幼淋巴细胞样。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浆细胞胞体多数偏小,边缘不整,胞浆量偏少至丰富,核仁不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样浆细胞形态呈淋巴样,胞浆呈浆细胞样改变。结论 对于特殊形态浆细胞相关疾病的诊断,细胞形态学需借助临床体征与M蛋白检测、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细胞遗传学等综合判断,实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多发性骨髓瘤 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癌毒理论的多发性骨髓瘤病机本质探源及方药体系构建
7
作者 倪海雯 凌冰莹 +4 位作者 薄毅文 冯小苏 孔祥图 孙善亮 杨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为指导,吸纳仝小林院士态靶学说思想,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机为正气亏虚,蚀骨伤髓,癌毒蓄积,痰瘀互结,正邪交争,动态演变;提出将补虚扶正、抗癌解毒、化痰祛瘀的思路贯穿治疗全程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解毒...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为指导,吸纳仝小林院士态靶学说思想,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机为正气亏虚,蚀骨伤髓,癌毒蓄积,痰瘀互结,正邪交争,动态演变;提出将补虚扶正、抗癌解毒、化痰祛瘀的思路贯穿治疗全程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解毒全周期防治策略。并从蛋白质过载、肿瘤微环境等多环节阐释多发性骨髓瘤“正虚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构建以宣痹消瘤方为核心的方药体系,为多发性骨髓瘤中西结合临床诊疗方案和全周期防控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癌毒理论 病机本质 方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IL-2R联合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林萍 张雅兰 +1 位作者 谢若腾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最终确定符合诊断标准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MM复发为研究终点事件,随访至终点事件的发生或本研究随访截止日期。根据是否复发,将MM分为复发组(RG)和非复发组(NRG)。在初诊时和随访后(终点事件的发生或研究终止时)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各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初诊时和随访后sIL-2R与TNF-α、IgG、IgA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治疗完全缓解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IL-2R水平,比较初诊时、完全缓解时和复发时sIL-2R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血清sIL-2R、TNF-α、IgG、IgA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L-2R、TNF-α、IgG、IgA在MM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MM患者初诊时和复发时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时(P<0.05)。复发组初诊时的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未复发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高于未复发组(P<0.001),两组间的其他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初诊时和随访后的sIL-2R、TNF-α、IgG、Ig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sIL-2R与TNF-α、IgG和IgA在初诊时和随访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sIL-2R、TNF-α、IgG和IgA预测MM的AUC分别为0.919、0.850、0.766和0.795,随访后预测MM的AUC分别为0.890、0.815、0.760和0.794(P<0.001)。结论:血清sIL-2R对MM复发的预测价值最高,可在特定的时间检测TNF-α、IgG和IgA水平来推断sIL-2R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IGG IGA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感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情况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王国蓉 杨光忠 +3 位作者 冷芸 吴垠 刘爱军 陈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62,共8页
目的:分析新冠感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1日-2023年7月15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有新冠感染或无新冠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基线... 目的:分析新冠感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1日-2023年7月15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有新冠感染或无新冠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动员采集前的治疗因素、采集情况、采集后的治疗概况进行分析。结果:269例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动员采集前32例有新冠感染史(简称“新冠组”),237例无新冠感染史(简称“无新冠组”)。新冠组:17例采用化疗(依托泊苷)+G-CSF,15例采用普乐沙福+G-CSF。无新冠组:214例采用化疗(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或E-CHOP)+G-CSF,17例采用普乐沙福+G-CSF,6例采用化疗+普乐沙福+G-CSF。采集情况:新冠组与无新冠组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5.52(0.94-26.87)对4.80(0.53-37.20)]×10^(6)/kg(P=0.610)、(93.8%对85.2%)(P=0.275)、(62.5%对49.4%)(P=0.190)。采用依托泊苷+G-CSF动员的113例患者中,新冠感染(17例)与无新冠感染(96例)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7.54(2.66-26.87)对7.78(2.26-37.20)]×10^(6)/kg(P=0.847)、(100.0%对100.0%)(无P值)、(82.4%对86.5%)(P=0.655)。采用普乐沙福+G-CSF动员的32例患者中,新冠感染(15例)与无新冠感染(17例)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3.82(0.94-7.27)对4.11(0.53-9.05)]×10^(6)/kg(P=0.821)、(86.7%对88.2%)(P=0.893)、(40.0%对35.3%)(P=0.784)。新冠感染的32例患者中,采用依托泊苷+G-CSF(17例)与普乐沙福+G-CSF(15例)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7.54(2.66-26.87)对3.82(0.94-7.27)]×10^(6)/kg(P=0.004)、(100.0%对86.7%)(P=0.120)、(82.4%对40.0%)(P=0.014)。截至2023年7月31日,完成干细胞采集的患者有232例(86.2%)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冠组24例,无新冠感染组208例。两组的中位回输CD34^(+)细胞数分别为3.67(2.50-13.44)×10^(6)/kg、3.11(1.12-19.89)×10^(6)/kg(P=0.058),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天数分别为11(9-13)、11(9-17)(P=0.674),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为11(0-23)、12(0-43)(P=0.279)。结论:新冠感染史未影响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移植;在新冠感染患者中,依托泊苷化疗动员采集结果似乎优于普乐沙福动员,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及白介素-15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晓冬 李萌 +1 位作者 刘海霞 张丹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33,共6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IL)-10及IL-15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个体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IL-10及IL-15水平,并对MM患者进... 目的:研究白介素(IL)-10及IL-15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个体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IL-10及IL-15水平,并对MM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10及IL-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同DS分期中IL-10及IL-15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0及IL-15水平在Ⅱ及Ⅲ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Ⅰ期(均P<0.05)。治疗后sCR+CR组IL-10及IL-15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VGPR+PR组IL-10及IL-15水平亦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显著高于sCR+CR组(均P<0.05)。IL-10>22.01 pg/m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短于IL-10≤22.01 pg/ml的患者(均P<0.001),IL-15>48.56 pg/ml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亦显著短于IL-15≤48.56 pg/ml的患者(均P<0.05)。结论:MM患者IL-10及IL-15水平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治疗后IL-10及IL-15水平均下降,且IL-10及IL-15水平越低,疗效越好。IL-10及IL-15水平低于阈值的患者,中位PFS及OS均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介素-10 白介素-15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B12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何川 张晓慧 +2 位作者 陈萍 庄文卓 李炳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4,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部分个体在初诊时即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然而其临床意义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B12在造血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MM患者髓外病变、免疫功能及预后中的关联。...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部分个体在初诊时即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然而其临床意义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B12在造血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MM患者髓外病变、免疫功能及预后中的关联。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初治MM患者,根据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分为降低组(37例)和正常组(55例)。结果显示,维生素B12降低组的髓外浸润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26.5%vs 17.0%,P=0.031)。生存分析表明,维生素B12降低组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缩短(OS:P=0.0123;PFS:P=0.0136)。此外,该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计数均呈降低趋势,且维生素B12水平与总T细胞计数(R=0.2717,P=0.0135)和CD4+T细胞计数(R=0.2175,P=0.0497)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初诊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MM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提示其在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及髓外病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生素B12 髓外浸润 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非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博月 付积艺 +2 位作者 吴佳霏 王珺 李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06-3814,共9页
背景 卡非佐米自2022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广泛应用,但目前该药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不足。目的 探讨卡非佐米治疗M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 背景 卡非佐米自2022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广泛应用,但目前该药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不足。目的 探讨卡非佐米治疗M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至少2个疗程卡非佐米治疗的5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患者均采用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进行治疗,以研究对象首次使用卡非佐米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死亡、疾病复发或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通过门诊、住院复查或使用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每2个月随访1次,并记录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例数,计算总缓解率(ORR)、≥VGPR率、最佳ORR和最佳≥VGPR率,评估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的治疗线数、髓外病变、Durie-Salmon(DS)分期、国际分期系统(ISS)、肾功能、心血管疾病进行亚组间疗效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53例患者中PR为17例(32.1%),VGPR为11例(20.8%),CR为4例(7.5%),sCR为8例(15.1%),ORR为75.5%(40/53)。总体疗效评估显示,最佳ORR为84.9%(45/53),最佳≥VGPR率为71.7%(38/53)。一线用药组、首次复发用药组与三线及以上用药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PF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O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MART标危组与高危组、DS分期Ⅰ~Ⅲ组、ISS分期Ⅰ~Ⅲ组、有髓外病变组与无髓外病变组、有心血管疾病组与无心血管疾病组、肾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临床疗效、PFS、O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中感染患者8例(15.1%),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衰加重等不良反应患者7例(1.2%),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3例(5.7%),肝功能损害患者1例(1.9%),肾功能损害患者1例(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20/53)。结论 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卡非佐米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肿瘤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心血管毒性监测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1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 《蛋白酶体抑制剂心血管毒性监测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5 位作者 刘彤 李悦 张志仁 王卫定 邵群 赵志强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1,共9页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已批准用于MM治疗,并广泛用于临床。然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已批准用于MM治疗,并广泛用于临床。然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等增加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识别、监测并管理PIs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改善MM患者生存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就PIs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旨在规范PIs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心血管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冷球蛋白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藏美蓉 吕鸿雁 +6 位作者 冀雅聪 谢建丽 孙丽霞 刘晗 宋晓宁 孟建波 张金巧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以冷球蛋白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周身坏死性皮损3年,右手拇指坏死2周就诊的38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全身多发... 目的:探讨以冷球蛋白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周身坏死性皮损3年,右手拇指坏死2周就诊的38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全身多发坏死性丘疹和斑丘疹,右拇指远端坏死,双下肢和双足背网状青斑。血常规示贫血。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骨髓象:幼稚浆细胞25%。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炎。冷球蛋白检测阳性。最终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经血浆置换联合抗浆细胞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和漏诊。若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或冷球蛋白血症时,应筛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骨髓象以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冷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不全麻痹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
15
作者 严治 吴星玥 +6 位作者 姚卫芹 颜灵芝 金松 商京晶 施晓兰 吴德沛 傅琤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7-814,共8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在新诊断和诱导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探索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疗效、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在新诊断和诱导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探索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疗效、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4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基线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VRD)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变化。免疫不全麻痹定义为未受累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实验室参考值下限,并按其程度对患者分层(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等方法分析免疫不全麻痹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并根据其动态变化,分析免疫不全麻痹改善与疗效、感染发生、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MM患者正常免疫球蛋白严重减少。128例(90.1%)患者存在免疫不全麻痹,其中重度及以上免疫不全麻痹占76.1%。有广泛免疫不全麻痹(全部未受累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参考值下限)患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及以上免疫不全麻痹(P<0.05)。不同程度免疫不全麻痹MM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重度肾功能不全及是否遗传学高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M分期(P=0.008)和分型(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不全麻痹严重者多处于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Ⅱ/Ⅲ期和IgG型。MM患者受累免疫球蛋白或轻链的水平与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完成诱导治疗后MM患者免疫不全麻痹改善的程度与诱导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06)。诱导治疗过程中,MM患者感染发生率(26.8%)较高,免疫不全麻痹与感染无相关性(P>0.05)。完成诱导治疗后,MM患者免疫不全麻痹改善者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PFS:当前随访时间下未达到vs 38个月,P=0.025),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影响(P=0.450)。结论·MM患者初诊时免疫不全麻痹普遍存在且较严重,免疫不全麻痹程度与疾病分型及分期相关。VRD治疗可部分逆转免疫抑制,免疫不全麻痹改善程度与MM缓解深度呈正相关,并提示PFS获益。感染风险独立于免疫不全麻痹,需综合防控。体液免疫缺陷状态或可作为MM预后评估指标,但其对OS的影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体液免疫 免疫不全麻痹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及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慧 夏海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活检组织中IL-17及MMP-13的表达。结果:MM组患者IL-17^+及MMP-13^...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活检组织中IL-17及MMP-13的表达。结果:MM组患者IL-17^+及MMP-1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M组中骨病组(MBD组)IL-17^+及MMP-1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无MBD组(P<0.01)。MM组NF-κB-p65^+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MM骨髓活检组织中IL-17与MMP-1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4)。治疗无效患者IL-17及MMP-13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患者(P<0.01)。结论:IL-17及MMP-13在M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L-17及MMP-13与MBD密切相关,这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参与MBD的发病,同时IL-17及MMP-13可能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白介素-17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A20-NF-κB信号分子在MM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旭 徐玲 +7 位作者 张帆 徐艳 吴秀丽 杨力建 陈少华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 A20 NF-Κ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在小白菊内酯诱导MM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巍 安达正晃 周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倍半萜内酯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L)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和细胞株诱导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及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用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反... 目的研究倍半萜内酯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L)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和细胞株诱导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及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用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反应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结果2.5μmol.L-1PL引起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明显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正常淋巴细胞在同等条件下不受影响。用2.5μmol.L-1PL作用10 h后,KMM-1和MM1S细胞ROS水平明显增加。用自由基清除剂L-N-乙酰半胱氨酸(L-NAC)预处理可抑制ROS的产生,对两种细胞存活率、凋亡率无影响。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烟碱氯化物(diphenylene iodonium chloride,DPI)预处理KMM-1和MM1S,可明显抑制PL介导的ROS的产生,并对两种细胞凋亡率无影响。结论PL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而正常淋巴细胞在同等条件下不受影响。PL的凋亡活性是通过引起MM细胞氧化应激而介导的,并进一步推测NADPH氧化活性与PL介导的MM细胞ROS的产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多发性骨髓瘤 活性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P-9、MMP-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仲夏 季风清 +6 位作者 陈世伦 孙海梅 刘晋伟 郭益群 张蕾 陈文明 戴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78-58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骨重建、骨质重吸收和肿瘤浸润转移等过程有关。我们检测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MMP-9和MMP-2水平,以探讨其与MM发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30例M...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骨重建、骨质重吸收和肿瘤浸润转移等过程有关。我们检测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MMP-9和MMP-2水平,以探讨其与MM发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30例MM患者单个核细胞培养液的MMP-9水平、24例MM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培养液的MMP-2水平和12例对照组MMP-9、MMP-2水平。结果:19/30例进展期MM组的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1/30稳定期MM组和12例对照组(P<0.05);14/24例进展期MM组BMSCs的MM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0/24例稳定期MM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期MM组和对照组的MMP-9、MMP-2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12例IgG型MM患者的MMP-9和血免疫球蛋白(M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87,P=0)。rIL-6(终浓度100ng/m l)、rIL-1β(终浓度10ng/m l)并不能显著改变BMSCs分泌的MMP-2,但9例进展期MM组BMSCs与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终浓度2×105/mL)混合培养48小时后,MMP-2水平明显增高,显著高于上述进展期和稳定期MM患者和对照组的BMCSs(均为P<0.05)。结论:MMP-9、MMP-2水平升高与MM的病情进展有关;MMP-9可反映MM患者的肿瘤负荷,可能与MM的肿瘤浸润病理过程有关;而这些过程需骨髓瘤细胞和BMSCs相互作用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mP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马度胺的抗骨髓瘤细胞株MM1.S活性及对CRB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樊文静 范枝俏 +5 位作者 潘耀柱 杨柯 尹娇娇 赵宵晨 姚浩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07-191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泊马度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的作用及对CRB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M1.S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CRBN基因表达水平;West...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泊马度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的作用及对CRB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M1.S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CRBN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CRB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泊马度胺对MM1.S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0.981,r=0.990);泊马度胺能够诱导MM1.S细胞凋亡;浓度为0、40和80μmol/L的泊马度胺作用于MM1.S细胞72 h后,CRBN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487±0.340,0.211±0.054和0.055±0.005;泊马度胺作用后,CRB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泊马度胺能够抑制MM1.S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一定浓度泊马度胺可降低MM1.S细胞CRBN基因表达并下调其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马度胺 Cereblon 骨髓瘤细胞株mm1.S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