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安全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复种效应研究
1
作者 彭继权 童建 +1 位作者 李家陶 薛存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40,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复种效应及机制,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复种效应及机制,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提升耕地复种指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作用效果依然存在。(2)从农业功能区、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作物熟制类型和自然灾害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多熟制南方地区和高受灾率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通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经营规模扩大这三个路径来提升耕地复种指数。(4)门槛效应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复种的作用随着建设费用增加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性,门槛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复种的边际效应要明显大于门槛后。研究结论:应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体制机制,分区分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合理配置建设资金,有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更好地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复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复种效应 粮食安全 连续型DID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1949~2006年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延琼 秦钟 +1 位作者 章家恩 肖红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5-769,共5页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序变化分析 耕地面积 粮食单产 复种指数 农业技术 农业投资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原“旱三熟”地区不同覆盖栽培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
3
作者 胡兵辉 王维 +1 位作者 张红芳 张志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3-188,共6页
在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旱三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效应。研究表明,秸秆、地膜覆盖尤其是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有明显蓄集和保存土壤水的作用,土壤保蓄水度平均提高60.63%,覆盖能有效减少田间水分... 在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旱三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效应。研究表明,秸秆、地膜覆盖尤其是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有明显蓄集和保存土壤水的作用,土壤保蓄水度平均提高60.63%,覆盖能有效减少田间水分的无效蒸发,平均减少181.93 mm,使作物蒸腾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平均提高19.84%和23.5%,而使作物耗水系数减小,平均减少18.26%,根区是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变化明显层、30-8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变化显著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变化缓慢层。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三熟 覆盖栽培 土壤水分效应 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1 位作者 宋嘉豪 李孟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和三农问题解决意义重大。为了考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以1 682份湖北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IVTobit和IVProbit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耕地复种指... 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和三农问题解决意义重大。为了考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湖北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以1 682份湖北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IVTobit和IVProbit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类型农作物耕地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复种指数提高1.393%,粮食作物耕地复种指数提高0.988%,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指数提高2.160%。2)从不同类型农作物耕地复种意愿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对粮食作物耕地复种意愿的概率提高3.100%,对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意愿的概率提高5.361%。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户主教育、户主年龄、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家庭转出土地、气温变化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规模、农作物品种数量、地区类型对农户耕地复种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之,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耕地复种有积极作用,特别对经济作物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户行为 耕地 复种指数 IVTobit IVProb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种牧草对耕地生产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见发 《甘肃农业科技》 2005年第10期38-39,共2页
夏收后耕地复种牧草对耕地生产效能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复种箭竹舌豌豆和毛苕子可多生产青绿饲料24 382.5、23 787.0 kg/hm2,提高土壤有机质2.6、3.5 g/kg,提高土壤速效氮7.1、6.2 m g/kg,增加后作产量15.6%、16.3%,增收2 869.74、2 805... 夏收后耕地复种牧草对耕地生产效能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复种箭竹舌豌豆和毛苕子可多生产青绿饲料24 382.5、23 787.0 kg/hm2,提高土壤有机质2.6、3.5 g/kg,提高土壤速效氮7.1、6.2 m g/kg,增加后作产量15.6%、16.3%,增收2 869.74、2 805.57元/hm2,能够显著的提高耕地生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牧草 生产效能 耕地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