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optimal power flow problem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连博 胡琨元 +1 位作者 朱云龙 陈瀚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220-4227,共8页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ABC) algorithm is improved to construct a hybrid multi-objective ABC algorithm, called HMOABC, for resolving optimal power flow(OPF) problem by simultaneously optimizing three conflicting obj...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ABC) algorithm is improved to construct a hybrid multi-objective ABC algorithm, called HMOABC, for resolving optimal power flow(OPF) problem by simultaneously optimizing three conflicting objectives of OPF, instead of transforming multi-objective functions into a singl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main idea of HMOABC is to extend original ABC algorithm to multi-objective and cooperative mode by combining the Pareto dominance and divide-and-conquer approach. HMOABC is then used in the 30-bus IEEE test system for solving the OPF problem considering the cost, loss, and emission impac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MOABC is superior to other algorithms in terms of optimizatio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 robust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artificial colony algorithm optimal power flow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万忠 王春燕 +1 位作者 于蕾艳 陈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98-104,共7页
The vehicle model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for the pure electric bus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for multi-variable function, a multi-obj... The vehicle model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for the pure electric bus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for multi-variable function,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GA)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odel of system, the quantitative formula of the road feel, sensitivit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of the steering were induced. Considering the road feel and sensitivity of steering as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and the operation stability of steering as constraint, the multi-objective GA was proposed and the system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optimized by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has better road feel, steering sensibi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 The energy of steering road feel after optimization is 1.44 times larger than the one before optimization, and the energy of portability after optimization is 0.4 times larger than the one before optimization. The ground tes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simulation results,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pure electric bus equipped with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PS system can provide better road feel and better steering portability for the drivers, thu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P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ymptotically Optimal Scenario Analysis and Wait-and-See Model for Optimal Power Flow With Wind Power 被引量:27
3
作者 LI Jinghua WEI Hua MO Do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03-I0003,共1页
精确模拟风功率分布的场景,有效求解反映风电随机性的最优潮流模型,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经济调度、质量控制及安全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引入风电随机变量,建立最优潮流的"wait-and-see"(WS-OPF)模型;采用优于其他指标的瓦瑟斯坦(Was... 精确模拟风功率分布的场景,有效求解反映风电随机性的最优潮流模型,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经济调度、质量控制及安全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引入风电随机变量,建立最优潮流的"wait-and-see"(WS-OPF)模型;采用优于其他指标的瓦瑟斯坦(Wasserstein)距离为衡量指标,形成与风功率概率分布最优近似的场景模型,生成渐近最优场景,获得潮流分布及机组最优出力等指导调度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最后,以IEEE 30和IEEE 300系统为例,对比各种距离指标的模拟精度,验证Wasserstein距离的优良性;同时,与不考虑风电随机性的模型相比,WS-OPF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风功率随机特性,提供与实际发生的风功率相近的调度方案,从而合理地规避风电接入电网的风险,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渐近最优 最优潮流 风电 随机变量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path planning method of electric vehicles considering power supply 被引量:7
4
作者 GUO Dong LI Chao-chao +8 位作者 YAN Wei HAO Yu-jiao XU Yi WANG Yu-qiong ZHOU Ying-chao E Wen-juan ZHANG Tong-qing GAO Xing-bang TAN Xiao-ch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31-345,共15页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electric vehicle(EV)battery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supporting facilities,there is a great risk of breakdown of EVs during driving.The resulting driver“range anxiety”greatly affects th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electric vehicle(EV)battery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supporting facilities,there is a great risk of breakdown of EVs during driving.The resulting driver“range anxiety”greatly affects the travel quality of EVs.These limitations should be overcome to promote the use of EVs.In this study,a method for travel path planning considering EV power supply was developed.First,based on real-time road conditions,a dynamic energy model of EVs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driving energy and accessory energy.Second,a multi-objective travel path planning model of EVs was constructed considering the power supply,taking the distance,time,energy,and charging cost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s.Finally,taking the actual traffic network of 15 km×15 km area in a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model was simulated and verified in MATLAB based on Dijkstra shortest path algorith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ute planning method,the total distance in the proposed optimal route planning method increased by 1.18%,but the energy consumption,charging cost,and driving time decreased by 11.62%,41.26%and 11.00%,respectively,thu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travel cost of EVs and improving the driving quality of E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vehicle vehicle special power charging path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ijkstra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 Power Flow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apid Energy Storage 被引量:23
5
作者 ZHAO Yanlei LI Haidong +1 位作者 ZHANG Lei ZHANG Housh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I0004-I0004,187,共1页
风电功率的间歇与波动致使电场容量可信度低、可调度性差;同时易引起局部电网的电压不稳、频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此现象,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成快速储能装置,用于风电的潮流优化控制。采用三重双向直流变... 风电功率的间歇与波动致使电场容量可信度低、可调度性差;同时易引起局部电网的电压不稳、频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此现象,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成快速储能装置,用于风电的潮流优化控制。采用三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控制储能元件间的功率流动;采用四象限交直流变换电路控制储能与电网间的能量交换。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器电压低频波动抑制的功率分配方法,可显著减少蓄电池的充放次数;提出基于储能元件荷电状态的储能能量调整规则,可避免储能元件的过充和频繁深度放电,以优化其功率调节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2种储能元件的优势互补,能有效平滑调节风电注入电网的有功功率,并实时补偿控制风电接入点的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厂 控制系统 流程优化 储能 基础 电力系统 电能质量 低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imultaneous optimal placement and sizing of shunt active power conditioner(APC)and shunt capacitor in harmonic distorted distribution system
6
作者 Mohammadi Mohamm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035-2048,共14页
Due to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increase in electricity demand,the use of capacitor banks increases.From the other point of view,nonlinear loads generate and inject considerable harmonic currents into p... Due to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increase in electricity demand,the use of capacitor banks increases.From the other point of view,nonlinear loads generate and inject considerable harmonic currents into power system.Under this condition if capacitor banks are not properly selected and placed in the power system,they could amplify and propagate these harmonics and deteriorate power quality to unacceptable levels.With attention of disadvantages of passive filters,such as occurring resonance,nowadays the usage of this type of harmonic compensator is restricted.On the other side,one of parallel multi-function compensating devices which are recently used in distribution system to mitigate voltage sag and harmonic distortion,performs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nd improves the overall power quality as active power conditioner(APC).Therefore,the utilization of APC in harmonic distorted system can affect and change the optimal location and size of shunt capacitor bank under harmonic distortion condi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improvement of power quality using simultaneous optimal placement and sizing of APC and shunt capacitor banks in radi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voltage and current harmonics.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cludes the cost of power losses,energy losses and those of the capacitor banks and A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nt capacitor banks active power conditioner multi-objective func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harmonic distorted distribu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Quantum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for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in Power Systems Including DGs 被引量:3
7
作者 Yuancheng Li Zongpu Li +1 位作者 Liqun Yang Bei Wa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0-1288,共9页
关键词 差分进化算法 电力系统 无功优化 量子编码 应用 微分进化算法 局部搜索能力 分布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精细化建模的配电网优化运行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帅 李华强 +2 位作者 武姝凝 游祥 陆杨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4-2034,I0068-I0070,共14页
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使配电网产生大量灵活性需求,随之带来的灵活性资源传输阻塞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该文通过探究配电网的灵活性资源传输原理,构建计及配电网潮流的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约... 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使配电网产生大量灵活性需求,随之带来的灵活性资源传输阻塞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该文通过探究配电网的灵活性资源传输原理,构建计及配电网潮流的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约束的配电网日前优化运行方法。首先,综合考虑节点灵活性与网络灵活性构建配电网灵活性分析框架;然后分别构建配电网各节点的灵活性需求与资源模型;随后,结合虚拟潮流精细化构建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模型,以描述灵活性资源传输与配电网潮流的耦合关系,体现节点电压与线路传输容量在灵活性资源传输过程中的限制作用,从而量化配电网实际运行中对灵活性资源的传输能力;最后,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传输约束的配电网日前优化运行方法。算例表明,该文所提的灵活性分析方法符合配电网的运行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实际运行中灵活性资源传输阻塞问题带来的影响,并降低配电网的运行成本,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灵活性 网络传输灵活性资源 虚拟潮流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运行包络的多微网合作运行方法
9
作者 张栋梁 魏奇 +2 位作者 赵阳 王强 薛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62,共12页
多能微网间的联网协作可以缓解分布式发电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现有的微网合作方法往往忽略了底层配电网运行的网络约束,难以适用于实际系统。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运行包络(dynamic operating envelopes,DOEs... 多能微网间的联网协作可以缓解分布式发电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现有的微网合作方法往往忽略了底层配电网运行的网络约束,难以适用于实际系统。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运行包络(dynamic operating envelopes,DOEs)的多微网纳什议价模型。首先,建立配电网及具有多种能量形式的微网模型。其次,根据配电网最优潮流在不同时间动态设置微网进出口限制,计算DOEs并将其分配给不同微网。最后,微网内部的异质能在原微网调度策略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下加入DOEs约束进行优化,按照纳什议价策略使所有参与的微网进行交易。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将配电网与微网所做的决策解耦,配电网通过DOEs保证网络完整性,而不直接控制微网间的交易。并且通过优化电量交易,促进了微网内部异质能之间的互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微网 网络约束 动态运行包络 最优潮流 纳什议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10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激励下基于子空间优化模式分解的小幅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
11
作者 王丽馨 沙东鹤 +5 位作者 王思宇 蔡国伟 江守其 杨德友 高晗 夏世威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4,共9页
为实现基于广域量测随机响应的小幅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优化模式分解(Sub_OMD)的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通过Sub_OMD方法对量测的多通道随机响应数据进行分解,进而重构系统各振荡模式时域分量;... 为实现基于广域量测随机响应的小幅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优化模式分解(Sub_OMD)的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通过Sub_OMD方法对量测的多通道随机响应数据进行分解,进而重构系统各振荡模式时域分量;计算模式能量及其权重以甄别表征系统强迫功率振荡模式的关键性时域分量,再进一步计算各发电机组耗散能量流;在此基础上,利用所提强迫功率振荡源定位判据可实现电力系统小幅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定位;最后,在IEEE 4机2区系统、IEEE 16机68节点系统以及美国NewEngland系统中实现了小幅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的精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响应 子空间优化模式分解 强迫功率振荡 扰动源定位 耗散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潮流控制器设计的参数优化及性能分析
12
作者 颜湘武 连凯歌 李昱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表现出的工作性能各有不同,为提高RPFC的工作性能,应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一台额定容量40 kVA的RPFC样机,首先建立了基于RPST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田口实验法及权重计算确定了RPST内部结构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利用Matlab、Maxwell及Simplorer实现场路网耦合的联合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RPFC运行效率及功率因数分别了提升1.4%和2.7%,为大容量RPFC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潮流控制器 参数优化 田口法 有限元 场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方法
13
作者 颜湘武 李洋洋 +3 位作者 卢俊达 郭美辰 杜春林 吴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77,共11页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的双层优化模型,在该模型中,上层旨在最大化配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新能源接入容量;下层旨在最小化系统的综合运行费用,调节各设备运行出力。然后,采用基于灰狼算法和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引入二阶锥松弛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采用IEEE33节点系统作为仿真算例,对不同场景下的承载力双层优化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需求响应措施和旋转潮流控制器的投入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新能源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 旋转潮流控制器 需求响应 承载力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式风电出力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小兵 张一鸣 +3 位作者 李自成 魏寒琪 丁画 李奔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分布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不确定性潮流分布的影响,提出考虑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计算方法。将分布式风电出力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并赋予子区间对应的概率,并构建分布式风电出力的焦元模型;结合仿射算术将基...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分布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不确定性潮流分布的影响,提出考虑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计算方法。将分布式风电出力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并赋予子区间对应的概率,并构建分布式风电出力的焦元模型;结合仿射算术将基于焦元模型的配电网概率区间潮流模型转化为仿射优化模型,并采用平行四边形模型、凸多边形模型、椭球模型来描述分布式风电出力的相关性,通过坐标变换将相关性模型转换为仿射约束条件,并将其嵌入仿射优化模型中进行联立求解;根据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得到配电网概率区间潮解的概率边界。2个配电网的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通过最大、最小概率描述潮流解的不确定度,同时椭球模型对相关性的建模比其他2类方法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概率区间潮流 相关性 仿射优化模型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最优潮流的隐私保护方法
15
作者 徐雅雯 欧阳晓丽 徐建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2-598,共7页
电力系统中包含大量敏感数据,保护这些数据的隐私安全对用户至关重要。针对在分布式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算法中,由于迭代过程中信息交换频繁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分布式最优潮流的隐私保护方法。该算法采用完... 电力系统中包含大量敏感数据,保护这些数据的隐私安全对用户至关重要。针对在分布式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算法中,由于迭代过程中信息交换频繁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分布式最优潮流的隐私保护方法。该算法采用完全分布式计算方法来进一步增强隐私性,并引入了自适应惩罚参数方法以提高计算效率。在算法的迭代过程中对各节点间交流的传输变量添加差分隐私噪声,从而阻止攻击者通过窃听传输变量真实值而推测算法中的关键参量,实现了模糊关键参数的OPF问题的分布式求解框架。此外,对于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和最优性进行了理论证明,并在IEEE 9-总线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具有收敛性与准确性,隐私保护性能也优于对比算法。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在迭代过程中由于信息交换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在保持计算效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数据隐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隐私 分布式优化 最优潮流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POWER在电力系统最优潮流实时电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肖清 肖宇 张海燕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5,共4页
根据实时电价理论,结合实时电价与最优潮流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MATPOWER计算最优潮流、求解实时电价,并通过对IEEE14节点的范例进行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效果最佳。
关键词 MATpower软件 最优潮流 实时电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P的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极限供电能力改进模型
17
作者 张建 李笑倩 +2 位作者 魏应冬 李占赫 陆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821,I0001,共10页
近年来,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获得了快速发展,因其在优化系统潮流、提升再生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优势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极限供电能力(ultimate supply capacity,USC)是表征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输出能力的指标,需要被精确评估。针... 近年来,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获得了快速发展,因其在优化系统潮流、提升再生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优势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极限供电能力(ultimate supply capacity,USC)是表征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输出能力的指标,需要被精确评估。针对极限供电能力模型的非凸性以及求解上存在的问题,该文建立基于二阶锥规划(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SOCP)的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极限供电能力模型。首先,利用支路潮流模型改进系统潮流建模方法并通过引入虚拟零电位和虚拟电流源实现钢轨电位建模;其次,利用泰勒展开方法对钢轨电位表达式进行线性化并利用SOCP松弛方法对极限供电能力模型进行松弛并将其转化为凸优化模型;最后,基于北京地铁13A线设计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模型获得了更为精确的极限供电能力计算结果,在数值上降低约1 MW,计算速度提高5.4倍,计算精度提高14%。所提方法对于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极限供电能力 最优潮流 凸松弛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暂态稳定预防控制方法
18
作者 刘颂凯 曾羽聪 +5 位作者 张磊 李彦彰 王秋杰 刘龙成 陈萍 赵文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4,共11页
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中时域仿真计算复杂,同时系统存在样本不平衡问题,影响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极限学习机(deep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ELM)的暂态稳定预防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过采样技... 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中时域仿真计算复杂,同时系统存在样本不平衡问题,影响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极限学习机(deep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ELM)的暂态稳定预防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过采样技术处理样本不平衡;然后利用DELM发现平衡数据集的潜在信息,建立电力系统运行特征和暂态稳定指标之间的映射模型,在预防控制中引入基于DELM的暂态稳定预测模型来代替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ed optimal power flow,TSCOPF)模型中含微分代数方程的暂态稳定约束,减少计算复杂度,并采用萤火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最终策略;最后在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预防故障发生时,本文所提的预防控制方法能够以2042美元的优化调整成本实现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提高,将暂态失稳的情况调节为稳定,且采用的萤火虫算法求解的计算时间可以控制在20 s以内,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DELM暂态稳定预防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且在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 预防控制 最优潮流 样本不平衡 深度极限学习机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侧资源参与断面潮流实时控制的优化方法
19
作者 黄格超 叶希 +4 位作者 朱童 李海波 高剑 王湘 王彦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为了更有效地对电网断面潮流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断面潮流实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网关键断面的识别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分析及潮流转移比参数对关键断面进行识别;其次,以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两... 为了更有效地对电网断面潮流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断面潮流实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网关键断面的识别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分析及潮流转移比参数对关键断面进行识别;其次,以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两类需求侧资源为例,分析评估了两者参与断面潮流实时控制的调节能力;接着,建立了一套断面潮流实时控制优化模型,考虑需求侧资源,提出兼顾精度和速度的两步求解方法;最后,基于IEEE 118节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断面潮流实时控制中引入需求侧响应资源,调节成本低于单独通过电源控制断面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过需求侧资源负荷增减来控制电网潮流,电源机组出力变化较小,从而使机组可以运行于经济最优区间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潮流 实时控制 断面识别 需求侧资源 可调节能力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初探
20
作者 牛泽原 李嘉媚 艾芊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7-1336,I0015,I0016,共12页
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该文初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提示工程、多模态处理、模型微调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实践价值。通过实验验证了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辅助运行中的潜力和能... 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该文初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提示工程、多模态处理、模型微调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实践价值。通过实验验证了大语言模型在电力系统辅助运行中的潜力和能力,并分析了其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大语言模型结合提示词框架设计和模型微调,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中如功率预测、最优潮流计算和专业知识问答等问题,给为电气工程师利用大语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参考,也为未来更广泛的应用探索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电力系统 提示词工程 微调 功率预测 最优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