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Method of Motor Startup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Based on Topology Recognition
1
作者 Li Baozhu Dong Weijie Chen Chao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3-2823,共11页
There are many motors in operation or on standby in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the startup of group motor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voltage of the emergency bus.At present,there is no special or inexpensive softw... There are many motors in operation or on standby in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the startup of group motor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voltage of the emergency bus.At present,there is no special or inexpensive software to solve this problem,and the experience of engineers is not accurate enough.Therefore,this paper develope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startup calculation of group motor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proposed an automatic generation method of circuit topology in nuclear power plants.Each component in the topology was given its unique number,and the component class could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its type and upper and lower connections.The subordination and topology relationship of switches,buses,and motors could be quickly generated by the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component class,and the simplified direct power flow algorith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ower flow for the startup of group motor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lationship.Then,whether the bus voltage is in the safe range and whether the voltage exceeds the limit during the startup of the group motor could be judged.The practical example was us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Compare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software,the method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supply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automatic topology recognition startup of group motor simplified direct power flow algorithm verific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thodological Connotation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Road Recogni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2
作者 Meng Xiangf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7-249,共13页
关键词 道路识别 社会 中国 主义 构造 特征 方法学 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PCA versus PCA for face recogni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建军 谭冠政 +1 位作者 栾凤刚 A.S.M.LIBD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809-1816,共8页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ce recogni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methods in this field. ...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ce recogni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methods in this field. Recent research seems like that 2DPCA method is superior to PCA method. To prove if this conclusion is always tru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PCA and 2DPCA methods was carried out. A novel concept, called column-image difference(CID), wa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CA and 2DPCA methods in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some restrictive conditions when2 DPCA outperforms PCA. Af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four famous face image databas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oretical cla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recognition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2DPCA method PCA method column-image difference(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for safe thickness assessment between concealed karst cave and tunnel 被引量:16
4
作者 HUANG Xin LI Shu-cai +5 位作者 XU Zhen-hao GUO Ming SHI Xue-song GAO Bin ZHANG Bo LIU L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55-969,共15页
An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for safe thickness assessment between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nd a tunn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ttribute mathematic theory.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carrying out risk classifica... An attribute recognition model for safe thickness assessment between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nd a tunn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ttribute mathematic theory.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carrying out risk classification of the safe thickness between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nd a tunnel and to guarantee construction’s safety in tunnel engineering.Firstly,the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afe thickness between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nd a tunnel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perturbation method.Then some attribute measurement functions are constructed to compute the attribute measurement of each single index and synthetic attribute measurement.Finally,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of safe thickness between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nd a tunnel are recognized by the confidence criterion.The results of tw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site situations in construction.The results provide a good guidance for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aled karst cave karst tunnel safe thickness attribute recogni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etection and dual-dictionary sparse representation based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in non-su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被引量:2
5
作者 ZHAO Jian ZHANG Chao +3 位作者 ZHANG Shunli LU Tingting SU Weiwen JIA J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期196-202,共7页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few training sampl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daily applications, su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may not be obtained and most of the gained training samples are in various illuminations and pos...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few training sampl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daily applications, su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may not be obtained and most of the gained training samples are in various illuminations and poses. Non-su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could not effectively express various facial conditions, s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ace recognition rate under the non-sufficient training samples condition becomes a laborious mission. In our work, the facial pose pre-recognition(FPPR) model and the dualdictionary sparse representation classification(DD-SRC) are proposed for face recognition. The FPPR model is based on the facial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 and machine learning, dividing a testing sample into full-face and profile. Different poses in a single dictionary are influenced by each other, which leads to a low face recognition rate. The DD-SRC contains two dictionaries, full-face dictionary and profile dictionary, and is able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After FPPR, the sample is processed by the DD-SRC to find the most similar one in training samp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n 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ORL) and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FERET) databases, and also reflect comparisons with SRC, linear 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LRC), and two-phase test sample sparse representation(TPT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recognition facial pose pre-recognition(FPPR) dual-dictionary sparse representation method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ed search technique for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SVM for speech recogni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Teena Mittal R.K.Sharm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390-1398,共9页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 speech recognition problems;still optimum parameter selection is a vital issue for it.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VM,a method for searching the op...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 speech recognition problems;still optimum parameter selection is a vital issue for it.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VM,a method for searching the optimal parameters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edator prey optimization(PPO)and Hooke-Jeeves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In PPO technique,population consists of prey and predator particles.The prey particles search the optimum solution and predator always attacks the global best prey particle.The solution obtained by PPO is further improved by applying Hooke-Jeeves method.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recognize isolated words in a Hindi speech database and also to recognize words in a benchmark database TI-20 in clean and noisy environment.A recognition rate of 81.5%for Hindi database and 92.2%for TI-20 database has been achieved using proposed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predator prey optimization speech recognition 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 wavelet packets Hooke-Jeeves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阵列激光波形特征识别
7
作者 黄建军 彭雪梅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244,共6页
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捕捉复杂或细微的特征,导致特征识别的准确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阵列激光波形特征识别方法。采集阵列激光波形数据并实施预处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解,以提取固有... 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捕捉复杂或细微的特征,导致特征识别的准确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阵列激光波形特征识别方法。采集阵列激光波形数据并实施预处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解,以提取固有模态函数(IMF)的波形能量矩。将这些IMF的波形能量矩输入到深度学习中的概率神经网络(PNN)模型中,以实现阵列激光波形的特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3次交叉验证中的特异性表现优于其他对比方法,这充分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特征识别任务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方法 阵列激光 波形数据 PNN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深度学习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戴瑞成 董翔 +4 位作者 赵璧 张潇 葛东阳 秦彬 杨金龙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为提升变电站智能巡检中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混合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目标识别。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萤火虫算法,通过动态调整随机参数和光强衰减系数,实现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的全... 为提升变电站智能巡检中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混合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目标识别。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萤火虫算法,通过动态调整随机参数和光强衰减系数,实现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的全局优化,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精确性;然后,将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巡检图像进行高层次特征提取,再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中完成图像分类,实现了对巡检图像的高效、精确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各类故障检测任务中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巡检机器人 识别方法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可变多聚腺苷酸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宇 池红霞 +2 位作者 杨乌日吐 左永春 邢永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9,共18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哺乳动物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得到了更加精准的检测。APA通过改变poly(A)尾巴的长度和位置,精细地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疾病发生、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哺乳动物APA的研究主要聚... 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哺乳动物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得到了更加精准的检测。APA通过改变poly(A)尾巴的长度和位置,精细地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疾病发生、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哺乳动物APA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转录组数据识别APA事件,并阐明其特征;第二,研究APA与基因表达调控的相互关系,揭示其在生命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第三,挖掘APA与疾病发生、胚胎发育、分化等生命过程的内在联系,为疾病的诊治、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的解析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APA的分类、发生机制及功能,系统总结了基于多种转录组数据的APA识别方法和APA数据资源,对APA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强调了测序技术对哺乳动物APA研究的推动作用。未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哺乳动物APA的调控机制将更加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多聚腺苷酸化 调控机制 转录组 识别方法 数据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标签算法的地震事件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10
作者 范晓易 王夫运 +1 位作者 陈飞 陈传华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7,177,共9页
将伪标签算法引入地震类型识别领域,并设计伪标签神经网络法程序,对山东地区2019—2021年M L1.5以上的天然地震、爆破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事件开展试验。使用优选的有标签样本集预测无标签样本,将其标记为伪标签样本后加入联合训练,并对... 将伪标签算法引入地震类型识别领域,并设计伪标签神经网络法程序,对山东地区2019—2021年M L1.5以上的天然地震、爆破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事件开展试验。使用优选的有标签样本集预测无标签样本,将其标记为伪标签样本后加入联合训练,并对比传统BP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以初步验证伪标签算法在地震类型识别领域的可行性和在小样本条件下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伪标签神经网络法分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已知样本数量和伪标签样本占比。当已知样本数量介于60~120个、伪标签样本占比20%~30%时,其识别效果最佳。在小样本条件下,伪标签神经网络法的识别率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法提高了2%~8%,与支持向量机法的识别率差值集中在±4%以内。因此,采用伪标签算法弥补部分地区样本库匮乏的不足,实现小样本地震类型识别,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标签算法 地震类型识别 神经网络法 小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抗学习的野生动物图像域适应识别方法
11
作者 赵恩庭 张长春 +1 位作者 赵海涛 张军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针对不同时空场景、物种差异等引发的域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抗学习的野生动物图像域适应识别方法,提升复杂野外环境下无标签野生动物物种识别的泛化性能,为开放环境野生动物分类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野生动... 【目的】针对不同时空场景、物种差异等引发的域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抗学习的野生动物图像域适应识别方法,提升复杂野外环境下无标签野生动物物种识别的泛化性能,为开放环境野生动物分类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野生动物图像的类别信息作为条件构建对抗学习网络模型,通过批光谱惩罚约束和mixup特征对齐方法减轻不同时空场景、物种差异下野生动物图像间的分布差异,建立基于对抗学习的野生动物图像域适应模型实现图像识别。【结果】在分别包含8和11种野生动物的域适应数据集上训练和评估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与联合对抗学习和特征对齐的野生动物识别基线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方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3.3%、14.0%,精确率分别提升3.3%、20.6%,召回率分别提升3.5%、20.5%,F1值分别提升3.6%、5.1%,基于对抗学习的野生动物图像域适应模型对不同时空场景下野生动物的识别性能明显提升。【结论】野生动物图像的类别信息作为对抗学习网络条件,可提供野生动物图像的多模态结构信息,有助于本研究方法更好理解野生动物图像之间的关系,提升野生动物图像域适应学习性能。训练集和测试集图像特征对齐得越好,测试集的图像识别性能越好。本研究为野生动物图像跨域识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识别方法 对抗学习 特征对齐 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改进VGG16算法的YB55包装机喷码图像识别
12
作者 张维琛 金姝彬 +3 位作者 吉鹏 王伟 刘昊喆 付志强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解决YB55包装机喷码过程中字符图像识别精度低问题,本研究采用全局阈值法,对喷码字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基于最小割算法,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单一字符提取。利用VGG16算法,进行喷码字符库训练和喷码字符图像识别。通过对比Transformer... 为解决YB55包装机喷码过程中字符图像识别精度低问题,本研究采用全局阈值法,对喷码字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基于最小割算法,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单一字符提取。利用VGG16算法,进行喷码字符库训练和喷码字符图像识别。通过对比Transformer算法、RCNN算法以及YOLOv4算法,对VGG16算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利用模拟退火(SA)-VGG16算法,对VGG16算法识别错误的字符进行二次识别。结果表明,基于全阈值和最小割算法,可获得完整的单一喷码字符图像;当VGG16算法迭代27次时,训练模型的准确度可达0.987;利用VGG16算法,对不同喷码字符图像中字符的识别精度均大于0.95;相较于其他三种算法,VGG16算法准确率分别提升了7.87%、5.11%和4.44%,说明该算法可更精准预测喷码字符;该算法还可修正错误的识别,识别精度可达到0.84以上。本研究可为日后喷码设备智能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阈值法 最小割算法 VGG16算法 喷码字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识别的晶圆精确找正方法
13
作者 郑晋 颜嘉杰 +2 位作者 王庆霞 周虎 黄顺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为提高晶圆划片的找正精度和实现不同类型晶圆划片找正的通用性,提出一种两步找正策略:基于Blob目标识别实现晶圆大视野图像特征标识的粗找正;结合广度优先搜索策略与带掩膜的边缘梯度模板匹配实现晶圆小视野图像特征标识的精找正。分... 为提高晶圆划片的找正精度和实现不同类型晶圆划片找正的通用性,提出一种两步找正策略:基于Blob目标识别实现晶圆大视野图像特征标识的粗找正;结合广度优先搜索策略与带掩膜的边缘梯度模板匹配实现晶圆小视野图像特征标识的精找正。分析晶圆图像中能够反映晶圆姿态的粗-精找正特征标识,对晶圆大视野图像进行滤波与分块自适应阈值分割操作,建立筛选条件进行Blob识别,确保在精找正时不出现跨越划切道的现象;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策略控制相机轨迹寻找精找正特征标识,结合边缘梯度模板匹配算法并引入掩膜操作实现精找正特征标识的准确匹配,通过获取特征的重心坐标完成精找正。试验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使晶圆的找正精度达到4μm,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并且对不同型号的晶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特征识别 找正方法 模板匹配 广度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14
作者 王灵月 李颖 +1 位作者 郭磊 杨新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4-158,共5页
为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提供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面部信息,并提高表情识别鲁棒性,提出一种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利用自商图像法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处理,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多姿态... 为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提供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面部信息,并提高表情识别鲁棒性,提出一种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利用自商图像法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处理,消除光照度变化对图像的影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多姿态人脸正面化模型,对光照处理后的人脸图像进行再处理,得到标准正面姿态的人脸图像,为表情识别提供更为全面和清晰的面部信息,提高表情识别鲁棒性。利用局部二值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标准正面姿态的人脸图像,完成可变光照下多姿态人脸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对人脸图像进行光照与人脸正面化处理,不同姿态情况下,该方法均可完成人脸表情的精准识别;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人脸表情识别的精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表情识别 光照处理 多姿态人脸识别 人脸正面化 自商图像法 局部二值卷积神经网络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量反向行波的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识别与定位方法
15
作者 赵欣洋 邹洪森 +3 位作者 杨晨 李玉琦 李博通 刘思源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行波法是目前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的常用方法,但在阈值整定方面普遍依赖于仿真,且无法判断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主动式行波注入法,通过解析计算的方式,得到接地极线路发生单回接地故障、双回跨线故障、单回断线故障和... 行波法是目前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的常用方法,但在阈值整定方面普遍依赖于仿真,且无法判断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主动式行波注入法,通过解析计算的方式,得到接地极线路发生单回接地故障、双回跨线故障、单回断线故障和双回断线故障后接地极线路首端测量点处的模量反向行波时域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模量反向行波的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识别和定位方法。所提出的注入行波法具有明确的测距阈值整定表达式,可以准确判断出线路故障类型。在PSCAD/EMTDC环境中检验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实现故障精准测距外,可以可靠识别出接地极故障类型,且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以及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极线路 故障定位 故障类型识别 行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序列标注的古籍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16
作者 许乾坤 王东波 +1 位作者 刘禹彤 黄水清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6-747,共12页
命名实体识别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众多下游任务的重要基础步骤。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是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未来的重要源泉。提高古籍文本中实体识别的准确性,有助于推动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助... 命名实体识别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众多下游任务的重要基础步骤。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是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未来的重要源泉。提高古籍文本中实体识别的准确性,有助于推动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助力古籍资源的智能利用和开发。首先,选取本课题组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古籍作为原始数据集,使用GujiBERT_FAN预训练模型对Sequence Labeling、Sequence Labeling_CRF、Span-level Prediction方法进行微调,从而更准确地捕捉实体边界和类型,对古籍文本中的实体进行识别和预测。其次,本文引入多数投票(Majority Voting Combiner,MVC)和合并(Union Combiner,UC)的方法,与预测数据集进行整合并构建新的数据集,基于已识别实体数据集,使用MVC和UC方法结合NER(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模型的预测结果重新生成新的数据集。最后,通过学习判断Sequence Labeling、Sequence Labeling_CRF、Span-level Prediction方法对实体的预测结果是否错误,并使用提示的思路对模型进行微调。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采用评估指标来验证模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C方法的加入使得实体识别的召回率显著提升,MVC方法提升了模型的F1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标注 命名实体识别 二十四史 MU方法 跨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粒度动作语境聚合的动作检测与识别
17
作者 王峥 赵新辉 王小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5,共11页
在空域和时域上精确定位并识别视频中的人体动作对于智能体育分析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分步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通常受限于RoI特征的固定感受野,难以在复杂场景中进行有效建模和语义表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细粒度动作语境聚... 在空域和时域上精确定位并识别视频中的人体动作对于智能体育分析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分步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通常受限于RoI特征的固定感受野,难以在复杂场景中进行有效建模和语义表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细粒度动作语境聚合网络,利用并行的语义建模单元和动作候选单元对人物表征特征和全局时空语境特征进行有机融合。前者中采用人体定位模型从关键帧生成细粒度的人物候选特征,并通过3D视频骨干网络提取全局时空特征;后者则利用共享Transformer框架对上述多模态特征进行统一建模,捕捉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而获得具有高度区分能力的动作预测。进一步地,本文引入加权分数聚合策略,将多个关键帧与短时视频片段的动作分类信息整合,用于长视频片段的动作识别。在AVA-60 v2.2数据集上,本文模型在帧级mAP指标上达到了30.01%,而基于长时策略的本文模型则达到了30.74%。在Charades数据集上,本文模型的mAP提升至30.68%,而基于长时策略的本文模型结果提升至3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作检测与识别 分步方法 全局时空语境特征 细粒度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车轮多边形识别方法研究
18
作者 戴成昊 许文天 +3 位作者 彭佳宁 崔利通 梁树林 池茂儒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213,共9页
针对目前车轮多边形动态检测方法存在无法定量识别多边形、准确率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车轮多边形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与车轮粗糙度级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求解计算车轮粗糙度级,进而定量判断车轮... 针对目前车轮多边形动态检测方法存在无法定量识别多边形、准确率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车轮多边形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与车轮粗糙度级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求解计算车轮粗糙度级,进而定量判断车轮多边形磨耗情况。首先建立考虑柔性车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在不同车速下以不同多边形阶次、粗糙度级的车轮多边形为激励做了大量仿真;通过Kriging代理模型构造了不同阶次下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振动级关于车速、车轮粗糙度级的响应曲面;将实测轴箱加速度振动级和车速作为输入,代入KSM(Kriging Surrogate Model)响应曲面得到预测的车轮粗糙度级,并根据ISO 3095:2013标准判断车轮多边形磨耗严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为严重的多边形阶次下,预测的车轮粗糙度级与实际值基本一致,最小绝对误差可达0.14 dB/μm,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1.50 dB/μm。此外,研究车轮多边形特征规律时发现:振动级与车轮粗糙度级是近似线性的关系,表明振动级作为研究车轮多边形的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轴箱加速度和车轮粗糙度级之间的关系;振动级随阶次和车速的变化规律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在制定车轮多边形限值时应考虑车速与阶次的影响。文中提出一种能够定量识别车轮多边形的方法,该方法在车轮多边形故障诊断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车轮多边形 Kriging代理模型 轴箱振动 车轮粗糙度级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BEPCII超导腔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曾童科 戴建枰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3,共8页
超导腔故障的传统分析方法依赖先验知识,人工和时间成本较高,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并且在处理复杂设备和大量数据时效率较低。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提高故障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主观判断造成的人为误差。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导腔... 超导腔故障的传统分析方法依赖先验知识,人工和时间成本较高,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并且在处理复杂设备和大量数据时效率较低。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提高故障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主观判断造成的人为误差。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导腔故障分类方法,即,基于BEPCII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超导腔故障图片数据,通过图片信息提取、特征选择与优化、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利用K折交叉验证分析模型准确率与一致性等,实现了对超导腔故障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支持向量机与Bagging分类算法在处理故障图片时有更好的分类效果,有监督学习方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明显高于无监督学习。研究中实现的故障分类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和一致性,有助于快速高效地区分BEPCII超导腔上发生的故障,同时为其他加速器中超导腔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故障 诊断方法 图片识别 机器学习 故障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振华 苏玉璠 +1 位作者 叶鸥 丛旭亚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通过对系统进行对抗攻击可以检测系统漏洞,进而提高系统鲁棒性。然而,对抗攻击前往往需要系统的参数信息,这使得攻击条件受限。为此,结合一种新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黑盒有目标对抗攻击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原始样本中添加微小噪... 通过对系统进行对抗攻击可以检测系统漏洞,进而提高系统鲁棒性。然而,对抗攻击前往往需要系统的参数信息,这使得攻击条件受限。为此,结合一种新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黑盒有目标对抗攻击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原始样本中添加微小噪声,构造差异化粒子群,作为初始对抗样本种群;基于记忆搜索的领域重分布策略得到当前种群的全局最优粒子,从而生成初始对抗样本;融入扩维和自适应权重位置更新,使得种群更接近目标;根据对抗样本与目标语句的编辑距离,继续优化初始对抗样本,生成最终对抗样本。为了验证方法的攻击效果,在GoogleSpeech、LibriSpeech以及CommonVoice数据集上,对语音识别模型DeepSpeech进行实验,将目标语句设置为不同场景中的常见语音指令。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三个数据集上成功率都优于对比方法,其中在Common Voice数据集上的成功率比对比方法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时,召集志愿者对生成的对抗样本噪声强度进行主观评估,其中82.4%的对抗样本被志愿者判断为没有噪声或噪声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攻击 语音识别 黑盒攻击 样本生成 量子粒子群算法 梯度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