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o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ith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慧 朱自强 +2 位作者 冯德山 肖建平 彭凌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35-1239,共5页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 In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mula cannot truly reflect the geoelectric model,thus it needs to define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th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measuring point.Utilizing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VFSA) to fit the theoretical electromagnetic force(EMF) and measured EMF could obtain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in rectangular transmitting loop.The selective cope of initial model of VFSA could be confirmed by taking the late 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s the prior information.For 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ies of the geoelectric models were calculated by VFSA and dichotomy,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ies calculated by these two methods are within 3%.The change of measuring point posi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racing pattern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urve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rst layer medium and the last branch is close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last layer medium,which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rithmetic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VFSA) large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rectangular loop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omputation of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or Ramp Turn-off of a Large Fixed Rectangle Transmitting Loop
2
作者 Liu Zheng Yang Sheng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35-140,共6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减振器的磁通自感式位置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孙凤 李佩遥 +2 位作者 周冉 吴利平 曲建真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在电磁减振器(ESA)的位置检测中,常用的位移传感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和洁净的使用环境。为降低检测方式的复杂性和检测环境的限制,在ESA的动子端部采用3个线性霍尔传感器并间距电角度120°布置,用于检测定子永磁体的磁密变化信... 在电磁减振器(ESA)的位置检测中,常用的位移传感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和洁净的使用环境。为降低检测方式的复杂性和检测环境的限制,在ESA的动子端部采用3个线性霍尔传感器并间距电角度120°布置,用于检测定子永磁体的磁密变化信息,并转换为ESA的位置信息。在考虑霍尔传感器的安装误差、多传感器之间的灵敏度误差和磁场畸变产生的谐波分量的情况下,进行位置检测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分析端部区域的磁密变化、磁密峰值和谐波含量,确定霍尔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然后,建立考虑霍尔传感器误差和谐波干扰的输出霍尔信号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锁相环(DPLL)结合带通频率同步提取滤波器(DPLL-BPFSEF)的位置解算方法。其中,DPLL用于抑制高频谐波对信号的影响,BPFSEF则用于抑制信号中出现低频率谐波的影响,补偿在解算过程中DPLL对低频率信号抑制能力不稳定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匀速和正弦运动工况下位置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DPLL-BPFSEF和DPLL均可准确解算霍尔信号,同时实现ESA动子速度和位置的检测。通过DPLL-BPFSEF检测动子的正弦运动,速度的误差率为5.1%;DPLL-BPFSEF比DPLL的位置解算精度在匀速和正弦运动下各提升了42.8%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减振器 霍尔传感器 位置检测 双锁相环 带通频率同步提取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对电网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4
作者 李群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0,549,共9页
实现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不仅需要解决铁路内部2个或者多个牵引变电所之间牵引网的双边供电,更重要的是解决铁路贯通供电给电网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比单边供电系统与贯通供电系统对电网影响及其区别,结合电网合环规程,探讨双边供电的... 实现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不仅需要解决铁路内部2个或者多个牵引变电所之间牵引网的双边供电,更重要的是解决铁路贯通供电给电网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比单边供电系统与贯通供电系统对电网影响及其区别,结合电网合环规程,探讨双边供电的可实施性;构建贯通供电穿越功率计算模型,提出穿越功率监测方法以及树形供电、合建所和穿越功率利用3类穿越功率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负序治理和再生发电功率利用,提出多功能的智能牵引变电所方案,以消除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推动铁路更大范围实现贯通供电,取消电分相、消除无电区.研究表明:在电网专用线供电情况下,若牵引变电所间距不超过80 km,双边供电时分区所的合环电压差不大于16.00%,相角差不大于12.00°,低于合环规程的规定值,符合要求,可以合环;与同相单边供电相比,贯通供电对电网产生的穿越功率问题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并且再生发电功率也能得到更好利用,技术指标优于单边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贯通供电系统 电磁合环 穿越功率 智能牵引变电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层对双差模线缆回路电磁串扰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宁 杨勇 +2 位作者 张明 饶波 张正卿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屏蔽层在抑制电磁干扰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少有研究聚焦于屏蔽层对独立的功率回路与信号回路构成的双差模回路间电磁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双差模带屏蔽线缆回路间的串扰分析模型。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多导体... 屏蔽层在抑制电磁干扰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少有研究聚焦于屏蔽层对独立的功率回路与信号回路构成的双差模回路间电磁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双差模带屏蔽线缆回路间的串扰分析模型。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多导体系统单位长度等效电路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差分的思想并依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列写出系统的传输线方程组,最后求解得到串扰结果。将计算结果与CST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进行单独计算,研究了屏蔽层对线缆间串扰的影响,得到了抑制串扰的方法,可为实际应用中电缆选型以及屏蔽层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体系统 传输线理论 双差模回路 屏蔽层 电磁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磁信息智能控制的生成对抗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兰 张彪 +1 位作者 梁天一 朱辉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4,共15页
电磁信息智能控制是现代战争中管理和利用电磁环境的关键技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e-orient-decide-act,OODA)循环提供了这一过程的理论指导。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及其衍生模型,凭借其出色的数据生成... 电磁信息智能控制是现代战争中管理和利用电磁环境的关键技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e-orient-decide-act,OODA)循环提供了这一过程的理论指导。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及其衍生模型,凭借其出色的数据生成和适应能力,极大增强了在电磁环境信息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为电磁频谱战中OODA循环的智能化提供了新动力。本文深入探讨GAN及其衍生模型在电磁频谱战OODA循环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如何在信号检测识别、辐射源识别、策略优化等关键环节中提高认知效能。同时,对于GAN在此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如数据质量和模型泛化能力,旨在推动该技术在电磁信息智能控制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进而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信息智能控制 生成对抗网络 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 信号识别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实验平台设计
7
作者 杨杰 杨帅 +2 位作者 周发助 李智鑫 宋成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磁悬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磁浮交通、工业制造、医疗设备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而混合悬浮具有低功耗、可调、可稳的优势,故开发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实验平台用于开展混合悬浮技术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为探索多点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的悬浮机... 磁悬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磁浮交通、工业制造、医疗设备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而混合悬浮具有低功耗、可调、可稳的优势,故开发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实验平台用于开展混合悬浮技术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为探索多点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的悬浮机理和控制算法,该文研制了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综合实验平台,平台以STM32H743IIT6为主控芯片,由平台主体、电源电路、悬浮控制器、驱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斩波电路、传感器、外部采样电路等组成,通过双闭环串级PID控制策略实时调节电磁力大小,实现多点悬浮间隙的动态可控。测试结果表明,多点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实验平台能在多种复杂工况下实现稳定悬浮,可为探索与验证多点混合悬浮控制算法提供软硬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磁混合悬浮 HALBACH阵列 双闭环串级PID控制 实验平台 抗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矿山系统工程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3
8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10 位作者 任怀伟 战凯 杜明 张勇 程健 杜毅博 张建中 巩师鑫 王丹丹 孟令宇 孟积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202,共22页
针对智慧矿山复杂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并分别从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地下空间重构与模型动态更新、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瓦斯环境射频防爆测试方法、矿山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智慧矿山标准体系... 针对智慧矿山复杂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并分别从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地下空间重构与模型动态更新、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瓦斯环境射频防爆测试方法、矿山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智慧矿山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将智慧矿山分为信息感知支撑层、边缘计算层、云数据中心、多型网络、矿山智能生产管控平台、矿山智能生产系统、智慧矿山运维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多系统深度融合的智慧矿山技术架构。基于智慧矿山知识图谱及信息抽取技术,构建了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为核心的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了以机器视觉感知信息为主、其他感知信息为辅的矿山井下三维视觉空间模型,提出了矿山井下场景三维视觉与空间重建框架,实现了矿山井下三维空间重构与动态更新。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井下设备位姿与煤岩界面识别算法,实现了对井下综采装备群及煤岩分界面的同时空测量。探讨了井下瓦斯环境下现行防爆标准对5G基站功率的限制及存在的不足,设计开发了射频电磁能防爆专用试验装置,为提升井下5G基站功率阈值提供了方法借鉴。提出了融合灾害信息全面感知、防控方案自主决策、防控装备协同控制的矿井灾害闭环管控系统技术架构,实现井下灾害的超前预测预警与协同防控。构建了智能化煤矿标准体系框架,剖析了我国煤矿与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发展趋势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系统工程 机器视觉 射频电磁能防爆 安全闭环管控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纳米压电定位平台的电容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付连壮 刘曰涛 +2 位作者 韩振 蔡如岩 李自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针对纳米压电定位平台中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无法满足定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双极板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首先,详细分析了电容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和闭环控制原理。对电容传感器固有的边缘效应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 针对纳米压电定位平台中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无法满足定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双极板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首先,详细分析了电容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和闭环控制原理。对电容传感器固有的边缘效应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保护环措施消除其影响。在建立电磁仿真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带保护环结构的电容仿真值与理想值误差小于1.8%。改进了一种基于有源电桥的高灵敏度运算放大器式电容检测电路,使电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线性度。通过对该传感器进行标定,其测量范围在0~30μm内,线性度为0.05%,分辨力优于0.0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压电平台 闭环控制 保护环 电磁仿真 电容检测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磁法在凤太二里河铅锌矿深部的找矿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靖 郭文波 +6 位作者 王宏宇 张建军 顾欣 王伟 冯凡 刘敏 朱恩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06,共11页
二里河铅锌矿是凤太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近些年找矿方向转向已知矿体深部及外围。根据二里河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多年在凤太地区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工作,分析了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 二里河铅锌矿是凤太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近些年找矿方向转向已知矿体深部及外围。根据二里河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多年在凤太地区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工作,分析了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及广域电磁法在二里河地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对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总结,认为: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及广域电磁法在该地区深部找矿具有可行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对于圈定矿体水平位置具有较好的效果,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异常较为敏感,广域电磁法分辨率较高,同时探测深度可达到2500 m。此外针对二里河矿区的找矿工作,提出物探工作建议:采用以广域电磁法和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为首选的综合电磁探测方法,同时应尽可能采用长剖面和面积性物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法 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型核心主网解环方案的评估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硕 张文朝 +3 位作者 顾雪平 李少岩 邵冲 赵伯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64,共9页
随着西北某省中东部核心环网两侧多个千万级能源基地的建设,负荷聚集的核心环网逐步演变为超千万千瓦的功率互济通道,成为核心环网与输电通道耦合的复杂型电磁环网。复杂型电磁环网承担着可靠供电与功率传输的作用,相比于普通环网有更... 随着西北某省中东部核心环网两侧多个千万级能源基地的建设,负荷聚集的核心环网逐步演变为超千万千瓦的功率互济通道,成为核心环网与输电通道耦合的复杂型电磁环网。复杂型电磁环网承担着可靠供电与功率传输的作用,相比于普通环网有更多安全隐患和解环约束,为评估其解环方案,针对主网安全稳定性、供电可靠性、运行经济性,提出短路电流安全、N-1热稳裕度、负荷供电风险、通道传输能力、系统损耗、上下网功率均衡度六个解环评估指标。考虑到主、客观赋权法的优缺点和环网解环场景的实际需求,利用客观CRITIC法改进主观G1法,以主、客观权重差值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求得最优综合权重。以该核心环网2023年的规划方案为例,验证了所提解环指标及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网 安全性 G1法 核心主网 方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容量VSC-HVDC在解决电力系统电磁环网问题的应用
12
作者 孙鹏伟 周保荣 +4 位作者 姚文峰 李诗旸 付超 苏寅生 梅勇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6,共8页
电磁环网可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但也会造成故障后短路电流增加、线路过载等问题。南方电网公司目前主要采取解环运行和方式预控的措施来降低电磁环网运行风险,但解环不适用于所有场景,方式预控又可能造成电源出力受限。因此提出将中... 电磁环网可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但也会造成故障后短路电流增加、线路过载等问题。南方电网公司目前主要采取解环运行和方式预控的措施来降低电磁环网运行风险,但解环不适用于所有场景,方式预控又可能造成电源出力受限。因此提出将中小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应用于含电磁环网的低压电网,利用其灵活可控的特点来降低电磁环网运行风险。首先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要求以及经济性确定VSC-HVDC在电磁环网中的接入位置和容量,随后给出了VSC-HVDC直流电压、拓扑结构以及参数的确定原则。其次,设计了VSC-HVDC在电磁环网中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以降低网损,提高电磁环网稳定性。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提出的中小容量柔性直流方案在降低电磁环网运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容量VSC-HVDC 电磁环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异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钢丝绳双源磁回路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13
作者 周坪 王士豪 +3 位作者 周公博 赵天驰 李煊瀚 闫晓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6,共12页
目前矿用钢丝绳损伤电磁检测方法存在主磁通检测对于局部类损伤检测精度较低,基于漏磁的局部损伤检测的定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检测主磁通和漏磁的矿用钢丝绳双源磁检测方法,结合主磁通与漏磁在局部损伤检测方面的互补性,... 目前矿用钢丝绳损伤电磁检测方法存在主磁通检测对于局部类损伤检测精度较低,基于漏磁的局部损伤检测的定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检测主磁通和漏磁的矿用钢丝绳双源磁检测方法,结合主磁通与漏磁在局部损伤检测方面的互补性,设计了双源磁检测环形筒状励磁回路和独立分离励磁回路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验证了2种方案的可行性,确定了以独立分离回路作为磁回路的基本结构。研究了衔铁参数、磁铁参数对磁化效果的影响和磁桥路结构参数对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磁化幅值与回路数量呈正相关,与衔铁长度呈负相关,高度对磁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2)磁化幅值与永磁铁材料牌号、长度和厚度呈正相关,与提离值呈负相关。(3)磁化幅值与磁桥路厚度呈正相关,与空气间隙呈负相关,而提离值对磁化效果影响较小。(4)磁桥的空气间隙对磁桥路内磁通密度分布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钢丝绳局部损伤 电磁无损检测 双源磁回路 主磁通 漏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并矢Green函数模拟地井电磁远探测响应
14
作者 魏宝君 边旭 刘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8,共11页
采用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并矢Green函数模拟地井电磁远探测同线、旁线和回线3种发射源的响应,分析频率、收发水平间距、背景地层各向异性、目的层电导率对电磁场各分量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发射方式、电磁场的不同分量对目... 采用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并矢Green函数模拟地井电磁远探测同线、旁线和回线3种发射源的响应,分析频率、收发水平间距、背景地层各向异性、目的层电导率对电磁场各分量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发射方式、电磁场的不同分量对目的层的识别能力不同。3种发射方式中同线发射方式的综合识别能力最强,其中又以E_(zx)分量最佳。频率越高,各种发射方式的探测深度越浅,但对目的层的综合识别能力越高。收发水平间距的变化对不同分量探测深度的影响特性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背景地层各向异性和目的层电导率的变化对不同分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同线发射方式的E_(zx)分量所受影响最大。相关结论可为地井电磁远探测方案的设计和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矢Green函数 地井电磁探测 同线发射源 旁线发射源 回线发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220kV电磁环网开环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孔涛 王洪涛 +2 位作者 刘玉田 杨明辉 牟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6,共4页
随着500kV电网的建设,许多地区出现了500kV-220kV高低压电磁环网,有些因成为安全隐患而需要断开。分析了500kV线路开断引起220kV系统过负荷等电磁环网的安全隐患,给出了电磁环网是否开环应考虑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等因素,提出判断500kV... 随着500kV电网的建设,许多地区出现了500kV-220kV高低压电磁环网,有些因成为安全隐患而需要断开。分析了500kV线路开断引起220kV系统过负荷等电磁环网的安全隐患,给出了电磁环网是否开环应考虑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等因素,提出判断500kV-220kV电磁环网是否应该开环的一般步骤,并以山东北部电网为例说明了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网 安全稳定性 输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资料解释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1
16
作者 石显新 闫述 +1 位作者 傅君眉 陈明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31-1936,共6页
中心回线装置是瞬变电磁勘探中最常用的装置之一.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一般从回线中心点场的公式出发导出.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射回线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通过对场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与中心点相比... 中心回线装置是瞬变电磁勘探中最常用的装置之一.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一般从回线中心点场的公式出发导出.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射回线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通过对场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与中心点相比,观测区边缘处的感应电动势数值偏离达15%~25%,这与广泛存在于华北型煤系中赋存深度为400~1000 m的陷落柱、导水小断层等引起的异常相比,已经不可忽略.大定源回线公式可以准确地表示任意场点的感应电动势,由此导出视电阻率无边缘效应影响;观测按照中心回线方式并保持在近区进行,可使感应电动势和视电阻率之间的转换简单而直接.理论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瞬变电磁探测中心回线方法的探测精度.在有上覆低阻屏蔽层的情况下,对埋深500~700 m的陷落柱给出了了明显的异常反映,并被井下掘进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中心回线装置 边缘效应 大定源回线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极子假设引起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偏差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薛国强 闫述 周楠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89-2396,共8页
偶极子假设下的场点近似解与场点的瞬变电磁精确解存在一定的误差,文中对偶极子假设引起的误差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分析了由恒定电流偶极子公式"比拟"出的谐变偶极子位函数解.分别计算了静态场中磁偶极子和电偶极子的近似... 偶极子假设下的场点近似解与场点的瞬变电磁精确解存在一定的误差,文中对偶极子假设引起的误差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分析了由恒定电流偶极子公式"比拟"出的谐变偶极子位函数解.分别计算了静态场中磁偶极子和电偶极子的近似解与各自对应的未做偶极子假设的电流环和载流导线的精确解之间的误差值,然后分析了谐变偶极子微元与点电荷微元的误差.结果表明,在发射回线内,均不满足偶极子的条件,由此造成的解析表达式的误差不可忽略.为此探讨了以时变点电荷微元作为解析求解基本单元的可行性,以时变点电荷假设代替偶极子假设,将时变点电荷解直接"比拟"到时域场中,给出了时间域瞬变电磁场的推迟矢量位函数,为进一步研究时变点电荷微元假设下的精确解、直接时域求解瞬变场问题探索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中心回线 大定源回线 偶极子微元 点电荷微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Helmholtz方程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建慧 胡祥云 +4 位作者 曾思红 路金阁 霍光谱 韩波 彭荣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56-4267,共12页
正演是电磁法勘探野外工作参数选取、室内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础,精确、稳定、高效的三维正演算法尤为重要.本文采取先求解拉普拉斯域电场、再由Gaver-Stehfest算法获得时间域磁场的思路,基于电场异常场Helmholtz方程实现了交错网格有限... 正演是电磁法勘探野外工作参数选取、室内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础,精确、稳定、高效的三维正演算法尤为重要.本文采取先求解拉普拉斯域电场、再由Gaver-Stehfest算法获得时间域磁场的思路,基于电场异常场Helmholtz方程实现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对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三维正演.通过对比低阻块状体的积分方程法、时域有限差分法、矢量有限单元法和SLDM法的数值解,验证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的正确性.由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基于矩形块单元的矢量有限单元法将待求电场均定义在矩形块单元棱边上,因此三种数值算法可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电场待求量编码、计算背景场和后处理.然而,与矢量有限单元法相比,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的系数矩阵更加稀疏,求解效率更高.通过对水平低阻板状体三维模型的数值模拟,我们发现本研究中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比有限体积法精度更高;再利用一维解析法求解相应三层层状地电模型的感应电动势,我们还发现两种数值算法和一维解析法计算的感应电动势等值线形状吻合程度高,只是数值范围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MHOLTZ方程 回线源 瞬变电磁法 有限差分法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磁环网运行控制若干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明松 张健 张文朝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电磁环网是电网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在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当电网中出现弱电磁环网时,系统运行将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文中对弱电磁环网运行控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弱电磁环网的3个主要特征,指出了弱电磁环网运行控制面临... 电磁环网是电网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在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当电网中出现弱电磁环网时,系统运行将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文中对弱电磁环网运行控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弱电磁环网的3个主要特征,指出了弱电磁环网运行控制面临的4类主要问题;分别对这4类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并结合实际系统算例进行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所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对弱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磁环网 运行控制 潮流转移 过电压 低电压 空充线路 解合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表面磁源瞬变响应建模及海水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刘长胜 林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91-1898,共8页
根据电磁场理论,推导了磁偶源和接收点均位于海水中时层状海底模型的频域电磁场响应一般表达式,并通过此式,得到了海水为均匀半空间和有限海水深度两种情况下,垂直磁偶极装置、中心回线和重叠回线分别置于均匀半空间海底表面时的瞬变电... 根据电磁场理论,推导了磁偶源和接收点均位于海水中时层状海底模型的频域电磁场响应一般表达式,并通过此式,得到了海水为均匀半空间和有限海水深度两种情况下,垂直磁偶极装置、中心回线和重叠回线分别置于均匀半空间海底表面时的瞬变电磁响应(磁场和感应电压)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将瞬变响应和海底的电导率等参数有机联系在一起,为海底瞬变电磁法的正演计算和反演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仿真计算表明,海水的存在不仅使得瞬变响应曲线形态发生变化,而且影响其对海底电导率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瞬变电磁法 垂直磁偶极装置 中心回线 重叠回线 电磁场 瞬变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