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roved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multi-layered rock interface
1
作者 WEN Min-jie XIE Jia-hao +4 位作者 LI Li-chen TIAN Yi EL NAGGAR M.Hesham MEI Guo-xiong WU Wen-b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 general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model to predict th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amon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ructures.Based on the Green-Lindsay(GL)thermoelastic theory,semi... This study proposes a general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model to predict th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amon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ructures.Based on the Green-Lindsay(GL)thermoelastic theory,semi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emperature increment and displacement of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Laplace transform method,upon which the effects of therm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partition coefficient,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 and heat capacity ratio on the response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ized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model can realistically describe the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problem.Accordingly,it may degenerate into other thermal contact models by adjusting the therm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partition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ed structures general thermal contact model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GL thermoelastic theory Laplace trans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K-shell分布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亚丽 任远光 +3 位作者 董昂 周傲然 吴学金 郑帅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对于网络结构稳定和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K-shell方法仅通过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导致区分度不高。基于此,综合考虑了节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对节点重要性的影响,提...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对于网络结构稳定和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K-shell方法仅通过节点在网络中所处位置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导致区分度不高。基于此,综合考虑了节点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对节点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邻域K-shell分布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节点邻域Ks值定义节点的熵,从而反映邻居节点的K-shell分布特征。通过11个网络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并区分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K-shell 易感-感染-恢复模型(S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st wav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ayer composite charge:Theoretical analysis,numerical simulation,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Jun-bao Li Wei-bing Li +2 位作者 Xiao-wen Hong Jia-xin Yu Jian-jun Z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1-102,共12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generated by multi-layer composite charge under different detonation modes.Combin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the explosion mechanism of the ch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generated by multi-layer composite charge under different detonation modes.Combin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the explosion mechanism of the charge,a peak overpressure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composite charge under singlepoint detonation and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was established.The effects of the charge structure and initiation method on the overpressure field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AUTODYN simulation.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ere subsequently verified in a series of static explosion experiment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ss of the inner charge was the key factor determining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composite charge under single-point detonation.The peak overpressure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improved appare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spect ratio of the charge.The overpressure curve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exhibited a multi-peak phenomenon,and the secondary peak overpressure even exceeded the primary peak at distances of 30D and 40D(where D is the charge diameter).The difference in peak overpressure among azimuth angles of 0-90°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ropagation distance of the shock wave.The coupled effect of the detonation energy of the inner and outer charge under simultaneous detonation improved the overpressure in both radial and axial directions.The difference in peak overpressure obtained from mode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as less than 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wave characteristics multi-layer composite charge Dimensional analysis AUTODYN mapping model Explosion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塑性-损伤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7 位作者 吕飞 王文君 孙浩 SADAT Said Ikram 许云龙 王恩 王莉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11,共22页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约束混凝土工作原理。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混凝土压损伤比将由单轴受压时为1左右线性递减至小于0.5,八面体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峰值应力提升为某一定值,压损伤比取值减小引发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至不变,因而导致混凝土由单轴受压脆性破坏向多轴受压塑性破坏转变,该理论为钢管混凝土柱中发挥混凝土耗能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确定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并建议常温静力荷载下多类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常温地震荷载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以及火灾升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建立约束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介绍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而钢管与钢梁采用壳单元,可模拟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约束作用,当采取增强约束拉筋强柱构造方法时可提升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的承载力、抗震与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比 强度理论 塑性-损伤模型 三轴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实体-壳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技术的ABS矿用检测仪外壳成型质量研究
5
作者 费然 李海军 张江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11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矿用传感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以减少翘曲变形,提高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UG 12.0软件对矿用检测仪外壳构建了三维模型,再通过Moldflow软件对ABS材料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结合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丙烯... 本研究旨在优化矿用传感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以减少翘曲变形,提高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UG 12.0软件对矿用检测仪外壳构建了三维模型,再通过Moldflow软件对ABS材料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结合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是:熔体温度为226.8℃,注射压力为20 MPa、保压压力为20 MPa,冷却时间为64 s。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显著减少了制件的翘曲变形量,上盖和下底制件的翘曲变形量分别降低了27.0%和52.5%。此外,气穴和熔接线的分布更加均匀,缩痕指数也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升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实际注塑成型试模,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结果不仅验证了所采用模型的有效性,也为矿用检测仪外壳ABS材料的注塑成型工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检测仪外壳 双域Tait模型 Cross-WLF模型 工艺优化 MOL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圆柱壳体碰撞动力学响应及预测
6
作者 郭冠伦 闵历 邹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84,共17页
针对无人潜航器(UUV)在航行过程中存在水下碰撞的问题,建立了有水场景下UUV圆柱壳体撞击靶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增量数值解法分析了轴向冲击载荷下弹塑性圆柱壳体的动力响应问题,将理论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无人潜航器(UUV)在航行过程中存在水下碰撞的问题,建立了有水场景下UUV圆柱壳体撞击靶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增量数值解法分析了轴向冲击载荷下弹塑性圆柱壳体的动力响应问题,将理论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再基于流固耦合法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探究了水下不同初始速度、碰撞质量、碰撞角度以及水深对碰撞力与加速度的影响,并与空气中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水中圆柱壳体的碰撞载荷均大于空气中圆柱壳体的碰撞载荷。根据水下碰撞载荷计算结果,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方法,在固定水深下选取初始速度、碰撞质量和碰撞角度为影响UUV最终碰撞载荷的关键因素,获得碰撞载荷随3因素变化的近似预测模型,发现碰撞载荷是各个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且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后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误差在0.80%~4.11%范围内,模型预测精度较为准确,可以有效预测碰撞时的载荷,在UUV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体碰撞 流固耦合 碰撞载荷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冲击下不同孔状和密度仿生结构的抗冲击能力研究
7
作者 周娟 赵宇鹏 +2 位作者 龙思星 张世杰 江旭东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夏威夷果壳显微结构,设计了四种相对密度一致的多孔结构模型及三种相对密度有所差异的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模型;然后,采用热塑性材料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制备了仿夏威夷果壳结构模型;最后,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和落锤冲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条件下的抗冲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密度一致的情况下,三角形多孔结构的比能量吸收和破碎力效率分别比方形多孔结构提高了约60.3%和59%;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的吸能性与相对密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果壳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扫描电子显微镜 熔融沉积成型 有限元模拟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加筋壳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8
作者 刘玉琢 曹立雄 +1 位作者 吴建国 李海波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加筋壳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承力结构中。可靠性优化设计(Reliability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RBDO)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结构参数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可避免结构的过保守设计,保证其在服役环境中的... 加筋壳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承力结构中。可靠性优化设计(Reliability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RBDO)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结构参数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可避免结构的过保守设计,保证其在服役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高效RBDO方法,来解决屈曲可靠性约束下的加筋壳结构轻量化设计问题。基于预期可行性函数准则实现了样本点的自适应添加,并通过构建分段函数将离散变量连续化,进而在保证设计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优化效率。最后,通过将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与确定性优化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壳结构 可靠性优化设计 自适应代理模型 预期可行性函数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hell命令和隐Markov模型进行网络用户行为异常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新广 段洣毅 +1 位作者 孙春来 李文法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异常检测是目前网络入侵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提出一种基于shell命令和隐Markov模型(HMM)的网络用户行为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shell会话中用户执行的shell命令作为原始审计数据,采用特殊的HMM在用户界面层建立网络合法用户的正常... 异常检测是目前网络入侵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提出一种基于shell命令和隐Markov模型(HMM)的网络用户行为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shell会话中用户执行的shell命令作为原始审计数据,采用特殊的HMM在用户界面层建立网络合法用户的正常行为轮廓.HMM的训练中采用了运算量较小的序列匹配方法,与传统的Baum-Welch训练算法相比,训练时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检测阶段,基于状态序列出现概率对被监测用户当前行为的异常程度进行分析,并考虑到审计数据和用户行为的特点,采用了较为特殊的判决准则.同现有的基于HMM和基于实例学习的检测方法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兼顾了计算成本和检测准确度,特别适用于在线检测.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入侵检测系统,并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隐MARKOV模型 异常检测 shell命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下多种材料圆柱壳动特性畸变相似研究
10
作者 杜东海 周利霖 +2 位作者 李道奎 陈晨 廖一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643,共17页
受试验条件和成本限制,大尺寸圆柱壳的热振动测试依赖于缩比模型试验.然而,各种先进复合材料在圆柱壳上的应用,导致传统缩比模型设计面临厚度和材料特性无法缩尺的相似畸变难题.对此,文章首次面向多种复合材料,对热环境下圆柱壳的动特... 受试验条件和成本限制,大尺寸圆柱壳的热振动测试依赖于缩比模型试验.然而,各种先进复合材料在圆柱壳上的应用,导致传统缩比模型设计面临厚度和材料特性无法缩尺的相似畸变难题.对此,文章首次面向多种复合材料,对热环境下圆柱壳的动特性畸变相似进行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导致的相似畸变因素,基于作者近期提出的能量相似修正法(ESCM)对各向同性材料、层合复合材料、传统功能梯度材料(FGM)、夹层功能梯度材料和功能梯度碳纳米管增强材料(FG-CNTRCs)等进行了动特性相似的适用性分析,推导了多种材料的固有频率相似关系,改进了能量相似修正法的应用,使其适用范围从单一的各向同性材料拓展为诸多类型的复合材料,最后建立了通用相似畸变模型.利用相似关系设计缩比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对多种材料的固有频率相似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通用相似畸变模型是准确的,能够适用于各种先进复合材料的圆柱壳热振动缩比模型试验;基于ESCM设计的畸变相似模型中,原型与模型的壁厚、材料及温度条件等均保持一致时,动特性相似关系不受材料对象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将来各种大尺寸新材料圆柱壳在缩比模型试验中的设计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圆柱壳 复合材料 缩比模型 畸变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shell位置和两阶邻居的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熊才权 古小惠 吴歆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742,共5页
K-shell分解法能快速识别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但是无法辨别同壳层内节点重要性的差异,并且低估了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高度值节点的重要性。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shell位置和两阶邻居的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该方法根据K-shell... K-shell分解法能快速识别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但是无法辨别同壳层内节点重要性的差异,并且低估了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高度值节点的重要性。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shell位置和两阶邻居的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该方法根据K-shell分解过程中节点移除的顺序细化节点的全局位置信息,然后综合考虑节点的局部拓扑结构信息和全局位置信息,利用两步长内邻居节点的K-shell位置信息度量节点的重要性。在八个真实网络上用传染病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其他五种相关方法相比能更准确有效地评估并区分节点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K-shell分解法 两阶邻居 传染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初始静应力场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谢晓忠 赵勰 +2 位作者 冯士超 陈沙古 胡嘉骏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3,共9页
针对合拢端口含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肋圆柱壳结构在形状矫正后装配产生的初应力场问题,在考虑由大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的前提下,研究初应力场对环肋圆柱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获得典型环肋圆柱壳在端口位移载荷下的结... 针对合拢端口含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肋圆柱壳结构在形状矫正后装配产生的初应力场问题,在考虑由大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的前提下,研究初应力场对环肋圆柱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获得典型环肋圆柱壳在端口位移载荷下的结构应力;同时利用ANSYS软件构建含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肋圆柱壳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得到初应力场;通过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数值仿真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弧长法对含初始几何缺陷及初应力场的水下耐压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行求解。分析表明:受静水外压作用的水下耐压结构在考虑初始静应力场后,其极限承载能力出现小幅下降,结构失稳波形规则性降低,但破坏位置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几何缺陷 应力场 环肋圆柱壳 静水外压 强度 稳定性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MDD算法的指挥信息系统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13
作者 杨学康 周家豪 +2 位作者 黄翔 于琳 张捷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现代战争中,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在态势感知、控制决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指挥信息系统视为复杂网络,从中识别出重要节点进行保障,是提升指挥信息系统抗毁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k-Shell算法存在的节点重要度,区分精度低及忽略... 现代战争中,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在态势感知、控制决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指挥信息系统视为复杂网络,从中识别出重要节点进行保障,是提升指挥信息系统抗毁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k-Shell算法存在的节点重要度,区分精度低及忽略指挥信息系统末端节点数量多,重要性难以区分的缺陷,提出基于k-Shell改进的GMMDD关键节点识别算法。该方法基于接近中心性进行节点重要度初始化,并采用重力模型计算节点的局部影响力,引入耗尽度评估已剥离节点的贡献。仿真结果表明:GMMDD在仿真指挥系统网络上能够区分大量末端节点间的重要性,抗毁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GMMDD识别方案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信息系统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识别 K-shell 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盾壳模型的类矩形盾尾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沈皓 潘汪洋 +2 位作者 石元奇 翟一欣 柳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5,共11页
盾壳是保护盾构机内部人员设备安全的重要屏障,盾尾作为盾壳结构中用于管片拼装区域,无法加装大型隔板以及肋条等加固措施,是盾壳最薄弱的位置,且类矩形盾尾的受力性能与传统圆形盾尾存在明显差异。为真实地反映类矩形盾尾的受力性能,... 盾壳是保护盾构机内部人员设备安全的重要屏障,盾尾作为盾壳结构中用于管片拼装区域,无法加装大型隔板以及肋条等加固措施,是盾壳最薄弱的位置,且类矩形盾尾的受力性能与传统圆形盾尾存在明显差异。为真实地反映类矩形盾尾的受力性能,验证类矩形盾尾在各种施工荷载下的安全性并指导后续优化设计,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包括前壳体1、前壳体2、后壳体和盾尾四部分的全盾壳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盾尾刷和盾尾油脂腔荷载的影响,就直线掘进工况下盾尾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背景工程中的类矩形盾尾变形与应力最大位置均位于盾尾自由端拱顶处,其在18m埋深下的直线掘进工况下最大应力48.58MPa,最大水平变形5.88mm,最大竖向变形16.66mm,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储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全盾壳计算模型相较于仅考虑盾尾的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工程实测数据,可以认为全盾壳模型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盾尾的力学性能;盾尾油脂腔荷载显著影响盾尾变形和应力的计算结果,在盾尾力学性能研究中应考虑该荷载的影响,而盾尾刷由于刚度过小,对盾尾整体的受力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地层性质、埋深和盾尾厚度对盾尾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而顶推力对盾尾受力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尾 全盾壳模型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均匀预紧的螺栓法兰连接双圆柱壳半解析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5
作者 田亚雄 孙伟 +1 位作者 杜东旭 刘宏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为了研究螺栓连接结构的非均匀预紧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螺栓法兰连接双圆柱壳结构的半解析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考虑非均匀预紧,研究了带法兰的螺栓连接双圆柱壳结构的半解析建模方法,并在建模中考虑了法兰对结构动力... 为了研究螺栓连接结构的非均匀预紧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螺栓法兰连接双圆柱壳结构的半解析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考虑非均匀预紧,研究了带法兰的螺栓连接双圆柱壳结构的半解析建模方法,并在建模中考虑了法兰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用连接弧来模拟螺栓结合部力学特性的建模方法,对双圆柱壳、法兰、边界条件以及螺栓法兰处连接条件下的能量进行分析,引入正交多项式作为位移容许函数,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螺栓法兰连接双圆柱壳结构的动力学方程;然后,通过组建的试验系统证明了所创建的半解析模型在均匀和非均匀预紧力条件下求解螺栓法兰连接双圆柱壳结构振动特性的合理性;最后,基于所创建的模型分析了非均匀预紧的螺栓位置和完全松动的螺栓数量对双圆柱壳结构的固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栓非均匀预紧幅度降低会导致结构固有频率降低,交叉位置螺栓预紧力减小导致结构固有频率降低幅度更大,松动螺栓数量增加会引起结构固有频率较为均匀地小幅减小,且非均匀预紧和螺栓松动均会引起结构的振型不再沿着周向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法兰连接 非均匀预紧力 双圆柱壳结构 半解析建模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曲率壳的能量辐射传递模型研究
16
作者 张宏宇 代成浩 +1 位作者 黄进安 陈海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8,共11页
建立了常曲率壳结构的能量辐射传递模型,以预测高频径向点激励下结构的能量响应。基于Donnell-Mushtari薄壳理论推导了常曲率壳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了波传播特性参数。利用驻项法近似求得了弯曲波输入功率辐射强度的方向函数。根据能量... 建立了常曲率壳结构的能量辐射传递模型,以预测高频径向点激励下结构的能量响应。基于Donnell-Mushtari薄壳理论推导了常曲率壳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了波传播特性参数。利用驻项法近似求得了弯曲波输入功率辐射强度的方向函数。根据能量密度控制方程求得了能量密度和功率流强度的核函数。结构内部任一点的能量由实源产生的能量和边界虚源产生的能量叠加求得。数值算例计算了三种典型常曲率壳结构的能量响应,并与模态叠加法和振动传导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讨论了频率、曲率半径及阻尼对常曲率壳结构能量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率半径和激励频率均会影响壳结构波传播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x和y方向曲率半径差距越小,弯曲波传播的方向性越小;曲率半径越小,结构平均能量密度越大;频率越高,弯曲波传播的方向性越小,结构能量密度衰减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曲率壳 Donnell-Mushtari理论 能量辐射传递模型 能量密度 高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燃-滑油散热器传热性能计算修正模型
17
作者 张司薇 高红霞 +1 位作者 冷子昊 苏壮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满足飞机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热分析及发动机设计方案论证的需求,采用改进的Bell-Delaware法建立了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计算模型,对该类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变工况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 为满足飞机和发动机润滑系统热分析及发动机设计方案论证的需求,采用改进的Bell-Delaware法建立了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计算模型,对该类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变工况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计算出的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的单位温差散热量与试验值相比误差在10%以内,且90%的数据点的比较误差均在5%以内;修正后的计算模型能准确地预测散热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能有效地计算出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在飞行剖面上典型飞行状态点的性能曲线,为预测飞机不同飞行状态点或发动机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散热器传热特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发动机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滑油散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传热性能 计算模型 润滑系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大型运载火箭加筋圆锥壳多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
18
作者 陈超磊 王志祥 +1 位作者 雷勇军 王婕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为提高大型运载火箭加筋圆锥壳舱段结构轴压承载效率,开展了数据驱动的加筋圆锥壳多保真度近似建模轻量化设计。针对单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方法效率不高、精度不足等问题,搭建了基于变可信度期望改进(Variable-Fidelity Expected Improve... 为提高大型运载火箭加筋圆锥壳舱段结构轴压承载效率,开展了数据驱动的加筋圆锥壳多保真度近似建模轻量化设计。针对单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方法效率不高、精度不足等问题,搭建了基于变可信度期望改进(Variable-Fidelity Expected Improvement,VF-EI)加点准则的数据驱动多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框架,并据此开展加筋圆锥壳结构轻量化设计。综合利用不同网格规模的加筋圆锥壳有限元模型,建立了加筋圆锥壳极限承载的Co-Kriging多保真度近似模型;优化迭代中,利用VF-EI加点准则生成多保真度采样点,以此序列提升Co-Kriging多保真度近似模型的全局和局部近似精度。典型数值和工程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和Kriging模型,Co-Kriging多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方法的效率和精度更高,获得了相比初始设计减重11.5%的优化加筋圆锥壳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圆锥壳 多保真度近似建模 序列近似优化方法 轻量化设计 VF-EI加点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籽脱壳清选工艺参数模型构建与优化
19
作者 陈斌 唐建新 +3 位作者 陈丽娟 边晓东 袁名安 郑寨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58,共5页
为提升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保证茶叶籽油原料质量,对茶叶籽进行脱壳清选试验,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工艺参数对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仁中含壳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主轴转速、进料速度和出仁口面... 为提升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保证茶叶籽油原料质量,对茶叶籽进行脱壳清选试验,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工艺参数对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仁中含壳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主轴转速、进料速度和出仁口面积。仁中含壳率受到工艺参数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进料速度与主轴转速的交互作用极显著。根据回归方程,得到合适的茶叶籽脱壳清选工艺范围,即进料速度为6.0~6.3 kg/min,主轴转速为1 865~1 915 r/min,出仁口面积为56~62 cm2。在此条件下,仁中含壳率和壳中含仁率均在1.0%以下。因此,应用茶叶籽脱壳清选模型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脱壳清选 仁中含壳率 壳中含仁率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ell-Solid单元混合建模技术的焊接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陈峰 王庭策 +3 位作者 刘葳 蔡庆港 董森 周学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针对焊接数值模拟的体单元模型计算效率低和壳单元模型计算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的Shell-Solid单元混合建模方法。以平板对接焊为例,分别采用Shell单元、Solid单元和Shell-Solid单元混合建模,开展了焊接温度场... 针对焊接数值模拟的体单元模型计算效率低和壳单元模型计算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的Shell-Solid单元混合建模方法。以平板对接焊为例,分别采用Shell单元、Solid单元和Shell-Solid单元混合建模,开展了焊接温度场和结构热力耦合响应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温度场、应力场及计算效率。结果表明:混合模型既保证了焊接温度场和结构响应的计算精度,又保证了计算效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焊接模拟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模拟 shell-Solid单元混合建模 双椭球热源模型 热力耦合 温度场 应力场 计算效率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