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晓红 张高南 +4 位作者 张乘 陈姣龙 关健 刘泽洪 刘昭成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安全韧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核心要义,亟需数字技术发挥关键的赋能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极端事件频发、系统结构复杂、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安全韧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核心要义,亟需数字技术发挥关键的赋能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极端事件频发、系统结构复杂、多能协调冲突等方面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数字技术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赋能作用,凝练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关键技术体系,涵盖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态势感知与预警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能协同优化调控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灾后应急决策技术。注重气候韧性重大工程顶层设计、加强“数字+电力”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并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电力行业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等策略运用,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安全 安全韧性 数字技术 多模态数据融合 智能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道亮 赵晔 杜壮壮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从中获取作物的表型参数、理化特征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现有研究多数是基于单一模态数据展开,而单一模态的数据仅有一种类型的输入,缺乏对整体信息的理解,且容易受到单模态噪声的影响;部分研究虽然采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但仍未能充分考虑模态间的复杂交互关系。为了深入分析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领域中多模态融合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重点梳理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作物识别、性状分析、产量预测、胁迫分析及病虫害诊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的数据利用程度低、有效特征提取难、融合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通过多模态融合的方法推动农业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传感器 遥感技术 作物监测 计算机视觉 农业精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搜索和深度Q网络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宗刚 韩森 +1 位作者 陈引娟 宁小刚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4,共15页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 Network,DQN)算法在求解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角度搜索(Angle Searching,AS)和DQN相结合的算法(Angle Searching-Deep Q Network,AS-DQN),通过规划搜索域,控制移动机器人的...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 Network,DQN)算法在求解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角度搜索(Angle Searching,AS)和DQN相结合的算法(Angle Searching-Deep Q Network,AS-DQN),通过规划搜索域,控制移动机器人的搜索方向,减少栅格节点的遍历,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为加强移动机器人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一种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Internet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IIFT)模型,能够将多个分散的局部环境信息整合为全局信息,指导移动机器人规划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DQN算法相比,AS-DQN算法可以缩短移动机器人寻得到达目标点最优路径的时间,将IIFT模型与AS-DQN算法相结合路径规划效率更加显著。实体实验结果表明:AS-DQN算法能够应用于Turtlebot3无人车,并成功找到起点至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深度Q网络 角度搜索策略 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影像中种植作物结构分类方法综述
4
作者 甄彤 张威振 李智慧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8,共14页
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分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遥感影像的主要分类技术,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时序特征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分类方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分类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表现。研... 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分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述了遥感影像的主要分类技术,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时序特征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分类方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技术在提升分类精度和效率方面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多源遥感数据与深度学习模型显著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作物分类效果,尤其在处理多时相数据时表现突出。未来,遥感影像分类将通过算法优化和数据融合,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作物分类 深度学习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5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光照条件下全景图像拼接融合方法研究
6
作者 罗莹 姚湘 刘萌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2,共5页
在复杂光照条件下,全景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为了有效地整合多个视角下的图像信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能力,提出复杂光照条件下全景图像拼接融合方法。结合激光雷达、摄像... 在复杂光照条件下,全景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为了有效地整合多个视角下的图像信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能力,提出复杂光照条件下全景图像拼接融合方法。结合激光雷达、摄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建立明亮的轮廓线,获取复杂光照条件下清晰的目标区域限界。为了提取全景图像中像素级的边缘特征,本方法应用Canny检测算法,并利用曲率尺度空间方法来识别曲率极值点作为特征。接着,对每个边缘点邻域进行多尺度平均值估计,并构建其梯度方向直方图以进行描述。在经过粗略和精细匹配过程之后,通过加权平均融合策略,实现了全景图像的无缝拼接。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全景图像的拼接融合,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摄像技术 复杂光照条件 全景图像 拼接融合 曲率尺度空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场技术体系及工程实践
7
作者 吴曼青 洪日昌 +7 位作者 王佐成 林传文 马韵洁 郭嘉丰 吴乐 范举 张兰 王翔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我国在精准把握和研判全球科技发展规律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是我国数据要素创新发展的总体纲领。本文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 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我国在精准把握和研判全球科技发展规律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是我国数据要素创新发展的总体纲领。本文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聚焦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出探索数据要素价值时空分布的内在机理即数据场基础理论,探讨了在深入研究数据场基础理论的同时,构建涵盖数据要素流通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要素场技术体系,具体包括跨域数据管理技术、数据件封装技术、低熵化流通技术、穿透式安全技术和聚变式处理技术。同时,分析了数据要素场在卫生健康场景中的工程实践案例,提出了数据要素场的创新应用场景和工程实践范式,展望了数据场基础理论和数据要素场关键技术、工程实践、生态构建方面的前景,旨在为数据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场 跨域数据管理 数据件封装 低熵化流通 穿透式安全 聚变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宏 刘沁莹 +2 位作者 胡玉峰 王庆红 周育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1,共11页
新兴技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方向有助于国家政策制定和科技快速发展。融合学术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构建一套新兴技术识别方法。通过主题N元语法(TNG)模型抽取和筛选技术主题,确定关键技术主题,... 新兴技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方向有助于国家政策制定和科技快速发展。融合学术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构建一套新兴技术识别方法。通过主题N元语法(TNG)模型抽取和筛选技术主题,确定关键技术主题,通过量化新兴技术的5项特征指标:影响力、增长性、连贯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计算新兴指数得分,对多源数据融合新兴技术进行识别和预判。预测新兴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电网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新兴技术画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P-LDAGV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颠覆性技术主题识别研究——以新能源领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鲲 张未旭 靖继鹏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8,共16页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高速发展和高度融合的态势。准确识别出颠覆性技术主题以推动全面创新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然而,传统的颠覆性技术主题识别方法主要依赖于单一模态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CLIP(contr...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高速发展和高度融合的态势。准确识别出颠覆性技术主题以推动全面创新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然而,传统的颠覆性技术主题识别方法主要依赖于单一模态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和LDAGV(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global vectors for word representation)模型构建新闻文本与图像特征融合向量,通过k-means聚类迭代并结合3个颠覆性技术主题指标进行筛选,实现了多模态信息的融合以及主题的精准识别。以新能源领域为例,验证了该模型在颠覆性技术主题识别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其他单一模态模型相比,多模态信息融合模型在颠覆性技术主题识别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主题识别 多模态融合 CLIP-LDAG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空智联网的多维信息统一表征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超 崔灿 +3 位作者 贾子晔 朱奕安 张磊 吴启晖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5-1229,共15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低空智联网(LAIN),通过构建多种应用场景下的3维网络体系,可协助实现泛在覆盖和万物互联的美好愿景。然而,随着LAIN的快速发展,在数据采集和利用过程中,分布式飞行器和地面设备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来源广泛、格式...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低空智联网(LAIN),通过构建多种应用场景下的3维网络体系,可协助实现泛在覆盖和万物互联的美好愿景。然而,随着LAIN的快速发展,在数据采集和利用过程中,分布式飞行器和地面设备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各异,但由于尚未形成对数据的统一表征标准,极大地限制了LAIN中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因此,该文首先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了LAIN下潜在的异构数据类型,指明其主要特征和应用场景;然后,设计了LAIN数据集成与融合的示范平台;其次,剖析了实现LAIN下多维异构信息统一表征所面临的挑战;进而,基于数据融合技术、时空栅格化技术、多模态协同推理以及知识图谱,提出潜在的融合与集成表征方法,构建统一的知识表征模型框架,以期实现不同信息源数据的语义对齐和集成;最后,对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LAIN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推动LAIN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智联网 信息融合 统一表征 多模态技术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现状及展望
11
作者 张静 庞建中 +3 位作者 康功 张久祥 任鹏举 张文博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1,16,共6页
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精确感知车辆周围环境,支持车路协同、精准导航和智能决策。通过系统阐述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结合其在自动驾驶体系中的应用现状,调研了其产品化及产业化进程,探讨了传感器融合技... 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精确感知车辆周围环境,支持车路协同、精准导航和智能决策。通过系统阐述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结合其在自动驾驶体系中的应用现状,调研了其产品化及产业化进程,探讨了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在AI融合、通信技术和生产制造升级等领域的未来趋势。这些研究进展不仅为自动驾驶发展铺设了稳固基石,更加速其在真实驾驶场景中的深度应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毫米波雷达 环境感知 传感器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空间辐射流测量一致性实验研究
12
作者 刘耀远 龚韬 +14 位作者 李琦 郑金华 秦雪龙 侯立飞 李三伟 赵航 潘凯强 李朝光 杨轶濛 车兴森 任宽 王峰 谢旭飞 李志超 杨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3,共6页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平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空间分辨辐射流探测器(SRFD)都是测量辐射流常用的方式,SRFD探测器可以测量空间局部范围的辐射流,具有避开非目标区域信号干扰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直接判断两种辐射流...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平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空间分辨辐射流探测器(SRFD)都是测量辐射流常用的方式,SRFD探测器可以测量空间局部范围的辐射流,具有避开非目标区域信号干扰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直接判断两种辐射流探测器测量一致性的实验证据。介绍了神光100 kJ装置上基于小平面靶的一致性实验,兼顾了两种探测器的视场范围和信号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探测器获得的辐射流平均差异约4.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辐射流体模拟程序给出的辐射流结果与实验整体趋势基本接近,尽管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处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程序建模的精细度不足有关。该工作为局部区域辐射流精密测量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辐射流 再发射流 诊断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 金平面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品质在线感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贾志鑫 杨霖 +1 位作者 史策 杨信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2,共16页
在线感知技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模式、成像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等,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销性的关键工具。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关注在线感知系统在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并系统分析了在线感知技术,... 在线感知技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模式、成像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等,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销性的关键工具。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关注在线感知系统在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并系统分析了在线感知技术,包括机器视觉、高光谱成像、近红外光谱、荧光传感、3D深度传感、算法及数据分析等。讨论传感器硬件演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以及用于实时质量控制的多模态数据集成。介绍了不同类别的具体应用示例,如水果和蔬菜分拣、谷物质量监测以及肉类和乳制品的评估。指出了未来趋势及新兴技术在革新农业质量感知技术方面的潜力。综上所述,在线感知技术在提升质量评估准确性与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减少浪费、保障安全合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感知技术 农产品质量 传感器融合 农业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双线性池化的铜矿石双能X射线图像预选方法研究
14
作者 冯灿翔 何剑锋 +7 位作者 李卫东 王文 聂逢君 钟国韵 汪雪元 袁兆林 瞿金辉 夏菲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9-1005,1034,共8页
针对深度神经网络在双能X射线图像分类中存在高、低能图像特征信息融合不充分、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低秩双线性池化铜矿石预选模型LRBP-PDENet。该模型采用并行双编码器分别提取高、低能X射线图像特征,基于低秩双线性池化方... 针对深度神经网络在双能X射线图像分类中存在高、低能图像特征信息融合不充分、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低秩双线性池化铜矿石预选模型LRBP-PDENet。该模型采用并行双编码器分别提取高、低能X射线图像特征,基于低秩双线性池化方法实现高、低能图像特征信息的完全交互,在适当控制计算参数量的同时,获得表征能力更强、信息更丰富的融合特征。结果表明,融合特征在分类任务上的效果优于单一特征,该模型在铜矿石预选任务上准确率达到91.88%,精确率达到92.39%,召回率达到86.71%,F1分数达到89.17%。模型分类性能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铜矿石预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预选 图像识别 双能X射线透射技术 低秩双线性池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目标检测算法及相关数据集综述
15
作者 张天泷 耿远超 +1 位作者 廖予祯 许党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共18页
相较于单一波段目标检测技术,多光谱目标检测技术通过捕获物体在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谱波段下的反射或辐射信息,极大地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应对复杂环境的鲁棒性。在遥感、农业检测、环境保护、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相较于单一波段目标检测技术,多光谱目标检测技术通过捕获物体在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谱波段下的反射或辐射信息,极大地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应对复杂环境的鲁棒性。在遥感、农业检测、环境保护、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多光谱目标检测领域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多样化的高质量数据集以及高效目标检测算法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鉴于此,综合阐释了多光谱目标检测数据集的制作方法以及多光谱目标检测算法的重要进展。首先,系统分析了多光谱数据集的构建过程,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和数据标注。其次,全面分析了目标检测算法发展的历史脉络,这些算法涵盖了基于传统特征提取技术的目标检测算法、深度学习方法以及其改进版本。此外,着重强调了算法开发者为提升多光谱目标检测性能在特征融合、模型架构和子网络方面所作的关键改进。最后,探讨了多光谱目标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为研究人员指明潜在的研究热点和应用领域,促成多光谱目标检测技术在实际场景中更广泛的应用,提升其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技术 成像光谱仪 目标检测算法 多光谱目标检测算法 数据集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形态与节律特征融合的轻量房颤检测模型及可解释性研究
16
作者 高宁 李玉榕 +2 位作者 陈泓 陈文升 贾梓豪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3-513,共11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与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近年来,虽然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房颤检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所提出的方法大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盒效应,模型的检测结果较难以...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与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近年来,虽然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房颤检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所提出的方法大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盒效应,模型的检测结果较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轻量房颤检测模型并对其开展可解释性研究,模型由ECG(ElectroCardioGram)主干网络和RRI(R-R Interval)支路组成.ECG主干网络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及少量的标准卷积来提取心电信号的深层形态特征,RRI支路使用多尺度卷积提取RRI的深层节律特征,网络通过融合二者来学习全面鲁棒的特征表示,实现准确的房颤检测.进一步,基于Grad-CAM++来可视化不同特征对于分类结果的贡献实现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本文在长期房颤数据库LTAFDB进行训练与数据集内部测试,准确率达到了97.99%.为了验证模型的泛化性能,利用MIT-BIH心房颤动数据库AFDB与中国生理信号挑战赛数据库CPSC2021开展跨数据集的外部测试,分别取得了95.17%和93.81%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轻量级特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同时可解释性深度学习的引入使得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房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房颤 轻量级神经网络 可视化技术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车间全要素标识数据质量追溯系统研究
17
作者 王丽雯 孙文磊 +3 位作者 常赛科 吴雪 郎双曼 路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200,共8页
为满足变压器生产车间智能制造需求,研究通过分析某变压器生产制造车间的生产制造流程,构建了变压器生产车间全要素标识数据质量追溯系统。同时对变压器生产车间制造流程进行了分析,并从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构建、信息融合机制、系统实... 为满足变压器生产车间智能制造需求,研究通过分析某变压器生产制造车间的生产制造流程,构建了变压器生产车间全要素标识数据质量追溯系统。同时对变压器生产车间制造流程进行了分析,并从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构建、信息融合机制、系统实现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一种变压器制造追溯系统的体系架构;研究了变压器生产车间数字化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融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物元可拓的变压器生产车间全要素信息数据模型,实现了生产车间运行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然后,采用Java编程技术以及Hadoop平台开发了变压器生产车间质量追溯系统;最后,采用系统性能测试软件对所开发的系统信息追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主导资源平均算法能够在保证响应时间的同时提升吞吐率,能够满足质量追溯需求。研究可为工业产品质量追溯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质量追溯 全要素标识 信息融合机制 RFI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珍珠光泽度分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凯 周扬 蔡成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9-76,共8页
珍珠的光泽度是对珍珠评价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珍珠光泽度分类的方法包括人工分类和传统图像处理分类,前者分类速度慢、效率低,后者分类过程易受环境干扰且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学相干层析成... 珍珠的光泽度是对珍珠评价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对珍珠光泽度分类的方法包括人工分类和传统图像处理分类,前者分类速度慢、效率低,后者分类过程易受环境干扰且准确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结合的珍珠光泽度分级方法。在完成OCT珍珠图像采集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对采集到的珍珠OCT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并使用训练完毕的网络实施预测。所提方法在训练时不需要对图像做过多的预处理,提高了珍珠分级过程中的时间效率。通过对多个网络的对比实验表明:采用ResNet50模型对珍珠光泽度分类的方法准确率较高,分类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6.9%;对比VggNet16、AlexNet和ResNet18三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显著优势,实现了珍珠光泽度的快速分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珍珠光泽度分类 ResNet50模型 光学特征融合 BatchN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技术在水果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19
作者 吕秋辉 朱立学 +2 位作者 张世昂 陈逸鹏 毛顺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2期58-68,共11页
目前水果采摘存在劳动力短缺、采摘效率低和作业环境复杂等问题,亟须发展具备高精度感知与自主作业能力的智能化采摘装备,以全面提升果实采摘的效率和质量。传感器技术在水果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包括路径规划、果实识别、定位及抓取控制... 目前水果采摘存在劳动力短缺、采摘效率低和作业环境复杂等问题,亟须发展具备高精度感知与自主作业能力的智能化采摘装备,以全面提升果实采摘的效率和质量。传感器技术在水果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包括路径规划、果实识别、定位及抓取控制等关键任务环节。针对非结构化果园环境,视觉、触觉与激光传感器的协同应用可实现目标识别、位置感知与避障控制,显著提升了采摘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作业精度,但是现有传感器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短板,如视觉传感器易受阳光干扰、枝叶遮挡和果实密集分布等因素影响,导致目标检测困难;触觉传感器易受温湿度影响,难以量化复杂的力学反馈,因而细微抓取力控制困难;由于非结构化环境下的路径优化困难,且激光传感器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同时,单一传感器存在感知维度单一、环境适应性不足和果实特征感知不足等局限,难以适应非结构化果园环境。为此,针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面临的数据异构性、时序同步性和计算复杂性等挑战,对传感器技术在水果采摘机器人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融合红外、紫外等多波段成像技术和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HDR)成像技术,柔性电子皮肤结合仿生结构设计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视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农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多光谱透明光学元件疵病检测
20
作者 姜李哲 刘骥 +5 位作者 林嘉俊 吴思凡 徐宝锟 杨凡 童莹 何睿清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在进行多光谱光学元件疵病谱检测时,由于光谱图像数据量较为庞大,人为操作的误差以及光斑亮度不均匀等问题致使图像明暗不均,多光谱图像的细节信息被掩盖,从而导致检测效率的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多光谱光学疵病... 在进行多光谱光学元件疵病谱检测时,由于光谱图像数据量较为庞大,人为操作的误差以及光斑亮度不均匀等问题致使图像明暗不均,多光谱图像的细节信息被掩盖,从而导致检测效率的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多光谱光学疵病检测技术,首先将光谱图像进行融合,然后根据图像的照明不均匀性进行背景的提取与自适应补偿,最后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与连通标记法将疵病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光学元件疵病,对不同环境的样本,其缺陷检测率可达95.73%,提升了多光谱光学元件疵病检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疵病 多光谱技术 图像处理 缺陷检测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