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ieval of urban land surface component temperature using multi-source remote-sensing data
1
作者 郑文武 曾永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89-2497,共9页
The components of urban surface cover are diversified,and component temperature has greater phys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s in the studies o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Although the multi-angle retrieval a... The components of urban surface cover are diversified,and component temperature has greater phys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s in the studies o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Although the multi-angle retrieval algorithm of component temperature has been matured gradually,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ies o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acquiring urban-scale multi-angle thermal infrared data.Therefore,based on the existing multi-source multi-band remote sensing data,access to appropriate urban-scale component temperature is an urge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current studies on urban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Then,a retrieval algorithm of urban component temperature by multi-source multi-band remote sensing data on the basis of MODIS and Landsat TM images was proposed with expectations achieved in this work,which was finally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 on urban images of Changsha,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1) Mean temperatures of impervious surface components and vegetation components ar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respectively,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actual surface temperature; 2) High-accuracy retrieval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vegetation component temperature.Moreover,through a contrast between retrieval results and measured data,it is found that the retrieval temperature of impervious surface component has the maximum deviation from measured temperature and its deviation is greater than 1 ℃,while the deviation in vegetation component temperature is relatively low at 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nent temperature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要素对滨水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银川市4个典型滨水住区的实证
2
作者 陈天 左明皓 +2 位作者 李沐寒 谷浩卓 刘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使得优化城市热环境迫在眉睫。滨水住区作为常见住区类型,其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值得关注。既往研究缺乏对地表要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考量,难以指导滨水住区内部具体规划实践。以银川市4个典型滨...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使得优化城市热环境迫在眉睫。滨水住区作为常见住区类型,其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值得关注。既往研究缺乏对地表要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考量,难以指导滨水住区内部具体规划实践。以银川市4个典型滨水住区为例,利用无人机采集地表空间数据,并分析其热环境特征;进而采用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地表要素与室外热环境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地表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其自身温度与住区建筑环境条件;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为水体影响、植被遮荫以及车行道路邻接裸露地表。最后,从住区建筑的退台式形态控制、植被配置中提升绿化质量与构建隔离带以及开放空间中增加遮荫和滨水区绿化改造的3方面提出了滨水住区的室外热环境优化策略,以期对气候适应性的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住区 低空红外遥感 室外热环境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红外多通道特征匹配的航空器高度估计方法
3
作者 杨利峰 陈卓 +1 位作者 陈凡胜 王建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大型航空器的高度信息在航空安全和空域资源管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仅依靠被动遥感手段难以获取大型航空器高度信息。通过结合大气特性反演和高灵敏度红外探测技术,天基遥感平台可实现对目标热辐射信息的精确测量,具备对航空器特征... 大型航空器的高度信息在航空安全和空域资源管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仅依靠被动遥感手段难以获取大型航空器高度信息。通过结合大气特性反演和高灵敏度红外探测技术,天基遥感平台可实现对目标热辐射信息的精确测量,具备对航空器特征信息进行定量化观测的潜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多通道特征匹配的大型航空器估计方法。第一步,基于大型航空器目标热红外辐射特性,结合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建立热红外谱段的航空器辐射特性观测模型;第二步,基于观测模型得到不同大气条件下不同高度、飞行状态下的航空器光谱仿真数据库;第三步,提取遥感图像中的目标光谱信息,利用光谱角匹配法开展飞行高度估计;最后,利用仿真数据和SDGSAT-1在轨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巡航高度的大型航空器可实现千米量级的估计精度。该方法为被动式天基手段开展航空器高度估计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高度估计 光谱角匹配 大型航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HD、NDVI及EVI光谱植被指数的锡林郭勒盟草地冠层高度遥感反演对比研究
4
作者 兰春阳 郭利彪 +3 位作者 谭维贤 黄平平 李苏和 马铭泽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4,共14页
草地冠层高度是指示植被生长和草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物候动态及地表空间异质性指示因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为例,使用MODIS遥感光学多角度冠层观测数据,参考RTLSR辐射传输模型完成了草地植被群落BRDF二向反射分布... 草地冠层高度是指示植被生长和草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物候动态及地表空间异质性指示因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为例,使用MODIS遥感光学多角度冠层观测数据,参考RTLSR辐射传输模型完成了草地植被群落BRDF二向反射分布特征的重构,实现了冠层热点和暗点反射率的计算,构建了植被冠层归一化热点和暗点植被指数(NDHD)。研究基于GRNN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以NDHD、NDVI及EVI多种植被指数为驱动参数的草地冠层高度参数动态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RTLSR模型的f_(iso)、f_(vol)和f_(geo)散射核系数,可分别完成草地植被冠层热点和暗点的反射率计算,并可将体散射、几何光学散射特性用于定量描述植被结构特征的光谱响应变化。(2)使用冠层BRDF数据构建的红光、近红外NDHD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地指示草地植被时序生长所表现的结构变化差异及空间覆盖分布异质性特征。(3)研究区草地冠层高度反演结果空间分布呈现西部低、中部过渡、东北部高的格局,时间序列结果表现为随草地植被物候过程而动态变化。(4)经与NDVI、EVI光谱植被指数反演对比可获知,NDHD时间和空间反演结果的R2分别为0.58和0.89,较NDVI指数(R2=0.44)和EVI指数(R2=0.36)明显改进,且红光和近红外NDHD植被指数对冠层高度反演的贡献比例数值为3.32%和3.57%,显示出较好的植被结构特征指示优势和数值反演驱动潜力。综上,基于RTLSR模型及NDHD植被指数构建的草地冠层GRNN高度反演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过程均具有较理想的数值反演精度,并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多角度遥感 二向反射分布函数 归一化热点和暗点植被指数 冠层高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DF的多角度光谱曲线反演模型
5
作者 刘振 孙旭 +3 位作者 沙建军 孙赫 王德港 高连如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为了解决先验光谱库与实测高光谱图像采集倾角不同导致匹配探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驱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倾斜光谱曲线反演模型。首先将光谱曲线按照波段拆分,再依据BRDF方程拟合各波段反射率与探测倾角的变化关系,... 为了解决先验光谱库与实测高光谱图像采集倾角不同导致匹配探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驱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倾斜光谱曲线反演模型。首先将光谱曲线按照波段拆分,再依据BRDF方程拟合各波段反射率与探测倾角的变化关系,建立反射率反演模型。针对特定倾角采集的高光谱图像,采用反演算法反演出相应倾角下的先验光谱,并进行匹配探测。实验中,使用自主设计组装的野外多角度光谱测量系统,采集了荒漠伪装网及其背景干枯草地的多角度光谱数据,并对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多种反演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物的反射率分别以相似的趋势随探测倾角变化,拟合光谱曲线与实测光谱曲线差异较小,两者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83,光谱夹角均小于1°。与不同倾角采集的先验光谱相比,反演模型生成的与图像采集角度一致的先验光谱在匹配探测中的AUC值有所提高。本研究丰富了多角度遥感的相关研究,并有效地将多角度遥感应用于高光谱目标探测领域。通过建立的反演模型,提高了高光谱图像匹配探测的精度,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遥感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光谱曲线反演 倾斜测量 高光谱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成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曹梦颖 石蕊 +1 位作者 于瀚雯 刘程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病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诊断,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预警。本文综合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微波成像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等遥感成像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的原理和优势,并阐述了常见遥感成像技术在龋病病变组织早期的检测、口腔癌边缘和波及范围评估、口腔软硬组织微小变化的探测等口腔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 微波成像 太赫兹成像 高光谱成像 龋病 口腔癌症 远程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秭归地热勘察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婧 何宏伟 +2 位作者 肖倩 王紫薇 刘琦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56,共5页
传统的地热勘察方法周期长且资金投入大,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复杂地形加剧了地热勘察成本。本文采用机载热红外遥感技术开展研究。首先,以秭归县五龙温泉为核心,圈定了1.05 km^(2)的矩形区域,采用搭载热红外镜头的DJI Mavic 3无人机进... 传统的地热勘察方法周期长且资金投入大,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复杂地形加剧了地热勘察成本。本文采用机载热红外遥感技术开展研究。首先,以秭归县五龙温泉为核心,圈定了1.05 km^(2)的矩形区域,采用搭载热红外镜头的DJI Mavic 3无人机进行冬季昼、夜航测,成功识别出5个典型地热异常区;然后,通过判读和筛查,锁定2个地热资源靶区;最后,对2个靶区进行实地勘踏和补充调查,发现其中一个靶区与五龙温泉自然出露点吻合,另一个为新发现的地热露头。研究结果表明,机载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热勘察中具备可靠性与应用性,能有效缩短勘察周期、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找矿 热红外遥感 无人机 地热异常 鄂西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联合应用的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李旌阳 何杰颖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单一遥感技术由于物理机制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地球系统观测对精度、时空分辨率和数据维度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结合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特性,总结...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单一遥感技术由于物理机制的限制,难以满足复杂地球系统观测对精度、时空分辨率和数据维度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波遥感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结合应用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基础原理与特性,总结其在灾害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梳理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进展,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时空分辨率差异、多传感器校准与数据处理复杂性等问题.研究表明,微波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融合能够提升观测精度与数据覆盖范围,为气象预报、灾害响应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未来需优化融合算法与数据处理技术,推动融合技术向产品化和实际应用转化,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红外高光谱遥感 多传感器融合 地球观测 数据处理 时空分辨率 灾害管理 生态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交响乐”轮溢油污染监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崴 王利锋 +5 位作者 牛生丽 吕航 宋舒娴 焦俊男 宋庆君 陆应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9,共11页
溢油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对象。合成孔径雷达、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等卫星技术开展海洋溢油监测的机理已得到阐明,发挥多源遥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实现海洋溢油的精准监测与量化评估,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021年... 溢油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对象。合成孔径雷达、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等卫星技术开展海洋溢油监测的机理已得到阐明,发挥多源遥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实现海洋溢油的精准监测与量化评估,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021年4月27日巴拿马籍“义海”轮与利比亚籍“交响乐”轮在青岛外海发生碰撞,导致约9400t船载货油泄漏入海。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监测并分析了该事故海域的溢油污染覆盖状况及其乳化溢油分布特征。基于溢油多源遥感响应机理与响应特征,优化了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流程,实现了溢油覆盖区域的识别与多种溢油污染类型的分类。结果表明:2021年5月1日至5月22日,“交响乐”轮溢油污染事件累积溢油像元覆盖面积为2368.7 km^(2),其中乳化溢油像元覆盖面积为1019.3 km^(2),乳化油面积占比达43.0%,单日最大溢油像元面积达734km^(2);多源遥感监测结果可以互为验证,光学遥感更具备识别不同溢油污染的能力,其中乳化溢油代表了污染危害的关键所在,从而提高了海洋溢油污染的监测评估精度,为溢油污染事件的危害评估与精细化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乳化溢油 多源遥感 “交响乐”轮 光学遥感 热红外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热红外遥感的理塘盆地地热资源探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泽伟 李枭 +4 位作者 胡亚召 姜光政 左银辉 徐小青 马亚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2-660,共9页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一种环保、可再生的地下热能,热量传导至地表会引起地表温度异常。然而,地表温度受到太阳辐射、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掩盖由地热引起的温度异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突出地热引起的地表温度异常,文中...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一种环保、可再生的地下热能,热量传导至地表会引起地表温度异常。然而,地表温度受到太阳辐射、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掩盖由地热引起的温度异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突出地热引起的地表温度异常,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高效快速计算多时相冬季平均地表温度并提取地热异常的方法,并对理塘盆地的地热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综合运用多时相冬季平均地表温度对比分析、水体剔除、地形效应抑制等手段来提取地热异常区。结果表明,文中确定的8处地热异常区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且区内水资源丰富,具备地热资源形成的良好条件,可以作为未来地热勘探的重点方向。研究认为,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利用多时相平均冬季地表温度识别地热异常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多时相热红外遥感 地表温度 GEE 理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遥感监测滨海电厂温排水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谷佳霖 楼琇林 +2 位作者 张华国 曹雯婷 柏瑶苹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7,共15页
准确监测和评价滨海电厂温排水的温升强度和时空分布,对于滨海电厂的安全作业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热红外遥感观测技术,可以获取滨海电厂温排水空间分布、温升强度和时间变化等信息,已成为滨海电厂温排水监测的重... 准确监测和评价滨海电厂温排水的温升强度和时空分布,对于滨海电厂的安全作业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热红外遥感观测技术,可以获取滨海电厂温排水空间分布、温升强度和时间变化等信息,已成为滨海电厂温排水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遥感数据源、水体温度反演、温排水背景温度信息提取、温排水时空统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多个方面系统综述了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滨海电厂温排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未来滨海电厂温排水遥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电厂 温排水 热红外遥感 背景温度 影响因素 遥感监测 热污染 海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热红外异常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美娇 张元生 +1 位作者 廖洪月 郭晓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0-887,共8页
应用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相对功率谱法和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提取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前的热红外信息。结果表明,震前存在显著的热红外异常现象。相对功率谱法提取到的热红外异常现象分为两个阶段:(1)在2023年10月以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 应用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相对功率谱法和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提取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前的热红外信息。结果表明,震前存在显著的热红外异常现象。相对功率谱法提取到的热红外异常现象分为两个阶段:(1)在2023年10月以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交汇处为核心区,出现了沿北东向展布的热红外异常(功率谱最高值超过8);(2)在2023年11月,冷龙岭断裂和金强河断裂交汇处至日月山断裂和拉脊山断裂交汇处出现了较弱的热红外异常(功率谱最高值不到7),异常的空间演化逐步向震中靠近。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的计算结果显示出背景性异常的特征,9月在祁连山中东至甘东南段出现了显著的长波辐射异常,两种热红外异常提取方法的结果起到了互相佐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亮度温度 长波辐射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遥感相机多负载制冷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汪瑜 王新皓 +1 位作者 郝中洋 刘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1260,共10页
制冷控制器是红外遥感相机的重要部组件,其温控精度直接影响着相机成像质量。随着控温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相机部组件的制冷需求也越来越多,多功能、高性能、低重量、少成本的新型制冷控制器的研制变得越来越迫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 制冷控制器是红外遥感相机的重要部组件,其温控精度直接影响着相机成像质量。随着控温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相机部组件的制冷需求也越来越多,多功能、高性能、低重量、少成本的新型制冷控制器的研制变得越来越迫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集中型多负载红外遥感相机制冷控制器,采用电路模块复用与测控温分离的方法实现多负载控制。硬件上,在传统制冷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复用小型化设计,实现由“单电源、单主控、多驱动”组成的集中型硬件产品;提出“控制器+测温盒”的测控温分离方法,就近采集温度数据以保证测温精度,从而提高控温精度。软件上,配合硬件方案完成软件架构设计、测控温匹配设计、多负载驱动独立设计、温度数据可靠性设计。以此设计方案为基础,“一带三”制冷控制器的实验数据显示,该设计满足测控温匹配、驱动独立、精密控温的功能性能要求,同时±8mK的制冷控温精度完全满足了高质量成像要求,该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遥感相机 制冷控制 多负载 复用设计 测控温分离 精密控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和热红外光谱联合分析的煤和矸石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宋亮 刘善军 +2 位作者 虞茉莉 毛亚纯 吴立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6-422,共7页
煤与矸石是矿山采煤过程中主要固体堆放物,对其进行遥感动态监测是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需求。由于煤与部分矸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在使用传统的可见-近红外遥感分类时,往往将部分矸石划分为煤,导致遥感分类精度降低。首先对... 煤与矸石是矿山采煤过程中主要固体堆放物,对其进行遥感动态监测是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需求。由于煤与部分矸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在使用传统的可见-近红外遥感分类时,往往将部分矸石划分为煤,导致遥感分类精度降低。首先对铁法矿区的12个煤样本和115个矸石样本进行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发现绝大部分矸石样品的光谱与煤差异很大,二者易于区分,但有部分矸石与煤样本存在"异物同谱"现象。为进一步对矸石与煤区分,测试了混分样本的热红外光谱,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光谱差异,利用热红外光谱特征可以将其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和热红外光谱联合分析的煤与矸石区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所有样本进行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利用Mao模型进行第一步分类识别;其次对煤与矸石混分的样品进行热红外光谱测试,利用光谱吸收比率SAR作为判别指标进行第二步分类,两步的分类结果为最终分类结果。该方法在铁法、兖州、神东和木里矿区的验证结果表明,其具有很高的分类准确率,效果远好于单独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种光谱联合分析的方法可以解决单波段存在的"异物同谱"现象,对于地物遥感分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 遥感 可见-近红外 热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变形过程中红外辐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董玉芬 王来贵 +1 位作者 刘向峰 代立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对岩石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试件加载过程中,微破裂伴随产生红外辐射,微破裂愈强,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就愈强,在红外热像仪中显示图像就愈明显。这一现象的发现将对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 对岩石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试件加载过程中,微破裂伴随产生红外辐射,微破裂愈强,所产生的红外辐射就愈强,在红外热像仪中显示图像就愈明显。这一现象的发现将对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微破裂 红外辐射 岩石变形 岩石力学 红外热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遥感定量反演地表岩石的SiO_2含量 被引量:31
16
作者 闫柏琨 刘圣伟 +3 位作者 王润生 甘甫平 陈伟涛 杨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硅酸盐矿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与其SiO2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以ASU(Arizona State University)、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光谱库为数据源,研究了硅酸盐矿物发射率光谱克里斯琴森特征(CF-Christensen Features)与SiO2含量... 硅酸盐矿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与其SiO2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以ASU(Arizona State University)、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光谱库为数据源,研究了硅酸盐矿物发射率光谱克里斯琴森特征(CF-Christensen Features)与SiO2含量、 SCFM(SiO2/(SiO2+FeO+MgO+CaO))指数的定量关系,并与Copper对火成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可作为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线性混合的佐证。建立了表征硅酸盐矿物SiO2含量的SiO2指数(ε12/ε13)与SiO2含量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 ASTER热红外数据对东天山黄山东地区SiO2进行了定量反演,反演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利用反演结果可以对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圈定,对于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矿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遥感 SIO2含量 硅酸盐 矿物 黄山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热红外光谱的地下煤火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蒋卫国 武建军 +3 位作者 顾磊 杨波 陈强 刘晓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7-361,共5页
地下煤火燃烧在地表和近地面形成温度高于其周围环境的区域,可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地下煤火高温度区及热异常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煤田火区为例,探索了利用不同季节夜间ASTER热红外光谱进行地下煤火监测方法。采样TES-ADE算法反演地... 地下煤火燃烧在地表和近地面形成温度高于其周围环境的区域,可用热红外遥感技术监测地下煤火高温度区及热异常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煤田火区为例,探索了利用不同季节夜间ASTER热红外光谱进行地下煤火监测方法。采样TES-ADE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阈值分割法提取煤火区,分析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夜间与白天地表温度差异、煤火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相对白天来说,夜间热红外光谱能够有效反演煤火区的地表温度,而且能够避免沙地、裸地与建筑物的干扰,提取的高温区基本都是煤火区;(2)相对其他季节来说,冬季热红外光谱是反演煤火区地表温度及提取煤火区的最佳时相,能有效区分煤火区与背景区;(3)冬季夜间热红外光谱能够有效监测煤火区的变化与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火 地表温度 热红外 遥感 A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模型的热红外遥感成像模拟方法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贵军 柳钦火 +2 位作者 黄华国 刘强 顾行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实现升空后运行的卫星的整体性能处于最佳状态,通常在卫星发射前,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从地表到影像获取的整个遥感物理过程进行模拟.针对现有模拟方法不能全部采用辐射传输、成像等物理模型,实现大场景、复杂地表覆盖情况下的热红... 为实现升空后运行的卫星的整体性能处于最佳状态,通常在卫星发射前,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从地表到影像获取的整个遥感物理过程进行模拟.针对现有模拟方法不能全部采用辐射传输、成像等物理模型,实现大场景、复杂地表覆盖情况下的热红外遥感成像模拟,在基于场景模型的热红外遥感成像模拟基础上,将模拟系统分为地表场景模拟、大气作用模拟及传感器成像场景,重点对模拟各场景所涉及的物理模型和算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初步构建了大场景、复杂地表覆盖下模拟的技术框架,是对热红外遥感成像模拟的一种全新而有益的尝试,对相关研究工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场景模型 成像模拟 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遥感反演陆地表面温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9
作者 甘甫平 陈伟涛 +3 位作者 张绪教 闫柏琨 刘圣伟 杨苏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1期6-11,共6页
总结了地表绝对发射率信息的提取方法;综述了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温度的各种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应用情况;分析了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温度面临的困难;展望了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温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发射率 陆地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土壤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影响研究初探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阳 赵云升 +2 位作者 赵乃卓 李潜 吕云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2-706,共5页
应用高光谱仪实测了部分典型森林土壤在不同状态下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从光线入射天顶角、探测天顶角、探测方位角、偏振状态、土壤含水量、土壤粒径等不同影响因子对所测土壤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 应用高光谱仪实测了部分典型森林土壤在不同状态下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从光线入射天顶角、探测天顶角、探测方位角、偏振状态、土壤含水量、土壤粒径等不同影响因子对所测土壤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因子对森林土壤光谱曲线均有影响,但主要影响森林土壤反射比值,对森林土壤光谱谱形影响不大。根据森林土壤光谱特征和实验得出的结论,作者设计出遥感中森林土壤波谱探测的最佳设计方式,保证最佳的森林土壤的遥感状态。这不仅是对森林土壤性质的测试做出了新尝试,而且对多角度偏振高光谱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 偏振 高光谱 遥感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