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重存证的跨域流转多副本发现机制
1
作者 罗海洋 邝彬 +3 位作者 郭守坤 张玲翠 牛犇 李凤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3,共14页
针对泛在共享环境下信息频繁跨节点、跨系统交换时有意或无意留存而导致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存证的跨域流转多副本发现机制,可实现对流转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方式进行溯源,并构造信息的多副本传播图。根据存证时机... 针对泛在共享环境下信息频繁跨节点、跨系统交换时有意或无意留存而导致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存证的跨域流转多副本发现机制,可实现对流转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方式进行溯源,并构造信息的多副本传播图。根据存证时机和方式的不同,双重存证包括流转主动存证和操作被动存证,信息在被分享前,由信息分享者主动记录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生成流转主动存证记录;信息在被操作前,由系统自动记录传播路径,生成操作被动存证记录;相比单一存证,双重存证能够提高构造的信息多副本传播图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能够发现存证行为异常的节点并进行处置;基于社会惩戒理论,证明了存证行为异常发现与处置的有效性。实验开发了针对OFD的双重存证多副本发现原型系统,验证了所提机制对信息传播图构造完整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副本发现 存证系统 跨域流转 社会惩戒 传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玉大略 马旭 +1 位作者 周海波 王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多层交叉导种板和播种盘结构的新型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通过种箱内各交叉导种板角度的变化,分析了种子在振动作用下的流动特性、筛分板和V形振动播种盘的结构;实现了振动流动式播种器的播种。整个播种过程中种... 介绍了一种采用多层交叉导种板和播种盘结构的新型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通过种箱内各交叉导种板角度的变化,分析了种子在振动作用下的流动特性、筛分板和V形振动播种盘的结构;实现了振动流动式播种器的播种。整个播种过程中种子未受到任何机械力作用,突破了传统水稻播种器采用强制排种机构来分离种子的思路,减少了种子在分离过程中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播种器 导种板 秧盘育秧 振动流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横流渗滤床对西安浑浊景观水体的除浊效果
3
作者 任勇翔 黄凯迪 +4 位作者 高卫荣 杨垒 刘洋 张琼华 王晓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2-587,共6页
水的浊度严重影响了城市水体的景观效果,为高效大量去除浑浊景观水中的浊度物质,通过竖向分层和多点进水,开发了一种新型横流渗滤床,在表面负荷相同时显著增加了相同表面积渗滤床的产水量.处理水量大幅增加后渗滤床依然可以高效除浊,三... 水的浊度严重影响了城市水体的景观效果,为高效大量去除浑浊景观水中的浊度物质,通过竖向分层和多点进水,开发了一种新型横流渗滤床,在表面负荷相同时显著增加了相同表面积渗滤床的产水量.处理水量大幅增加后渗滤床依然可以高效除浊,三组滤料粒径(10~30、5~10、2~5mm)渗滤床在表层水力负荷为0.5m3/(m2·d)时,对浑浊景观水中浊度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5.09%、95.34%、97.41%.考虑渗滤床运行稳定性及浊度去除效果,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用5~10mm粒径碎石作为渗滤床的主要填料组成.渗滤床竖向分层与多点进水的运行方式有效分担了滤床常见的表层易堵塞的风险,延长了渗滤床的使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浊景观水体 多层横流渗滤床 产水量 浊度 滤床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流型多级雾化旋转填料床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辉 曾莹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采用空气冷却热水方式,对错流型旋转填料床进行传热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体积传热系数、以湿度为基准的气相体积传质系数均与雾化次数有显著关系,二次雾化比一次雾化增加21%,三次雾化比二次雾化增加18%,而与液流量无关.传... 采用空气冷却热水方式,对错流型旋转填料床进行传热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体积传热系数、以湿度为基准的气相体积传质系数均与雾化次数有显著关系,二次雾化比一次雾化增加21%,三次雾化比二次雾化增加18%,而与液流量无关.传热系数、以湿度为基准的气相体积传质系数不随雾化次数和液流量变化,基本上保持在0.52 kW·m-2·K-1,0.122 kg(m2·sΔH)-1.从而揭示出错流型旋转填料床强化气液传热的机理是由于将液滴雾化,极大地增加了传热面积,而不是提高了传热系数和以湿度为基准的气相体积传质系数.错流型旋转填料床经过三级雾化后,体积传热系数可达98 kW/(m3·K),结构更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流型 旋转填料床 多级雾化 气液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拟三维模型层间处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涛 岳光来 +1 位作者 杨耀忠 周维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多层二维二相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为,油藏中流体的流动以平面为主,纵向上的流动因影响小而被忽略,因此无法解决层间窜流问题。三维模型考虑的流体是立体的。多层拟三维考虑了纵向上的流动,在整体保留多层二维二相模型算法优势的前提下,... 多层二维二相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为,油藏中流体的流动以平面为主,纵向上的流动因影响小而被忽略,因此无法解决层间窜流问题。三维模型考虑的流体是立体的。多层拟三维考虑了纵向上的流动,在整体保留多层二维二相模型算法优势的前提下,在多层二维二相数学模型基础上,把连通层层间的流动量(即节点的垂向流入量、流出量)作为假象的源汇项加到二维二相方程中。在二维模型基础上,实现三维模型问题的近似考虑。给出了多层拟三维的改进数学模型,对层间连通性的改进算法进行了数学推导,使层间连通的多层油藏模拟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油藏。研制的多层拟三维数值模拟软件比三维三相黑油模型的运算速度快,扩大了算法的适应范围,提高了模拟精度,达到了实用化程度。并通过了概念模型的测试,在模拟精度、算法功能等方面与Geoquest公司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的黑油模型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对山东省胜利油区的大芦湖油田沙三中区块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整体运行效率比黑油模型提高32.4%。参2(戴涛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拟三维模型 算法 研究 油藏 数据模拟 层间窜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和最小交叉熵的快速CT图像重建算法
6
作者 王琦 王化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two-phase flow regime is the basis for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flow parameters in two-phase flows.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is applied to two-phase/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 in ...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two-phase flow regime is the basis for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flow parameters in two-phase flows.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is applied to two-phase/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non-invasiveness and visibility.Image reconstruction of CT often involves solving large-dimension matrix equations repeatedly, which is expensive in computation, especially for 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flow regimes.In this paper, the minimum cross entropy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processing (MRMCE) is presented for fast image reconstruction.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showing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duce the comput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constructed image with suitable decomposition levels.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on-line observation for two-phase flow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CT 图像重建 交叉熵 多分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超声互相关流量测量方法
7
作者 单亦先 任旭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4-96,共3页
提出了一种用超声互相关测量油井流量的方法 ,设计了专用超声传感器和互相关器。试验结果证明 ,用该方法测量油井流量是可行的 ,但在获得工业应用之前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 油井 流量测量 超声互相关 多相流 动态测井 超声传感器 互相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颗粒团多参数的光散射测量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斌 张驰 +2 位作者 平力 殷上轶 姜勇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6,共7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动态参数和行为特性的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颗粒团运动速度、高度与浓度等多参数同时在线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二维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开展颗粒团参数测量,获得了颗粒经测量区造成的光强衰减信号... 针对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动态参数和行为特性的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颗粒团运动速度、高度与浓度等多参数同时在线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二维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开展颗粒团参数测量,获得了颗粒经测量区造成的光强衰减信号,通过对上下测量单元光强信号进行互相关分析可获得颗粒团运动速度参数;对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根据低频信号极值点时间差及运动速度测量结果,得到颗粒团高度参数;同时根据光强衰减程度计算颗粒团的浓度参数。由此实现了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运动速度、高度与浓度多参数同时在线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在典型工况下,提升管中心区域颗粒团运动速度较为稳定,平均速度为3.81 m/s,近壁面区域颗粒团运动速度有较大波动且出现负值,平均速度为0.65 m/s;中心区域颗粒浓度较近壁面区域小;中心区域颗粒团高度主要分布在20~40 mm区间,近壁面区域颗粒团高度主要分布在30~60 mm区间。这为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的形成、结构及其运动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测量 循环流化床 颗粒团 光散射 互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烘缸汽液两相流型特性及转变 被引量:1
9
作者 乔丽洁 董继先 +4 位作者 王博 董岩 王莎 郭浩增 董惟昕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3,共7页
本研究以实验条件下多通道烘缸蒸汽凝结换热工作状态为基础,通过可视化观察,研究了水平U形截面通道汽液两相界面分布情况及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通道内蒸汽凝结流动主要有7种流型,发生稳定凝结换热过程的主要区域仍然是传热效果较好的环... 本研究以实验条件下多通道烘缸蒸汽凝结换热工作状态为基础,通过可视化观察,研究了水平U形截面通道汽液两相界面分布情况及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通道内蒸汽凝结流动主要有7种流型,发生稳定凝结换热过程的主要区域仍然是传热效果较好的环状流;环状流占据范围会随着操作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而最佳的蒸汽质量通量与冷却水质量流量的匹配关系是35 kg/(m^(2)·s)与198 kg/h;换热热流密度会影响环状流转变位置,但不同蒸汽饱和温度下,换热热流密度对环状流占据范围的影响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烘缸 水平U形截面通道 可视化 流型 蒸汽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的全球协动与区域联动研究——基于时变参数多层动态因子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明 王心培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7,共13页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探究全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协同波动有助于防范外部冲击带来的金融风险。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多层动态因子模型,识别跨境资本流动的全球协动与区域联动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方差分解量化全...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探究全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协同波动有助于防范外部冲击带来的金融风险。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多层动态因子模型,识别跨境资本流动的全球协动与区域联动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方差分解量化全球和区域协同波动在解释资本流动中的重要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平均层面来看,全球和区域协同波动对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具有决定性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流动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上升;全球协动与区域联动能够解释我国大部分资本流动波动,我国资本流动对外部冲击敏感度的时变性更强。进一步将全球和区域协同波动的方差贡献度之和作为资本流动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本文考察了结构性和周期性变量如何影响资本流动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等国内结构性变量的改善能够显著缓解资本流动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这一结论为提高一国资本流动管理水平,进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协同波动 时变多层动态因子模型 外部冲击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横流攻角时抛弃式探头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陈振涛 刘凤 +1 位作者 王晓蕾 叶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6-3551,共6页
抛弃式探头的下沉运动,主要受横流和攻角影响。采用混合网格结合k-e湍流模型,对下沉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在5个不同攻角、5个不同横流时的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探头在水平方向C_d随横流增大而显著增大,垂直方向C_d增幅较小;探头在... 抛弃式探头的下沉运动,主要受横流和攻角影响。采用混合网格结合k-e湍流模型,对下沉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在5个不同攻角、5个不同横流时的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探头在水平方向C_d随横流增大而显著增大,垂直方向C_d增幅较小;探头在水平方向C_d随攻角增大而逐渐增大,45°攻角附近后开始减小,垂直方向C_d则持续增大;设定2 m/s下落时,探头头、尾部力矩不同,使得探头姿态发生改变,最终以一固定攻角匀速下落。可为进一步提高抛弃式探头的下沉数学模型的测深准确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弃式探头 不同横流 不同攻角 水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周边越赤道气流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妤晴 林爱兰 温之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4-516,共13页
利用NCAR/NCEP-1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以及GPCP降水资料等,通过功率谱分析、超前滞后回归等方法,对夏季南海周边105°E、125°E以及150°E三支越赤道气流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三支越赤道气流季节内振荡与热... 利用NCAR/NCEP-1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以及GPCP降水资料等,通过功率谱分析、超前滞后回归等方法,对夏季南海周边105°E、125°E以及150°E三支越赤道气流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三支越赤道气流季节内振荡与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及南海周边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105°E与125°E越赤道气流均具有10~20d以及30~60d低频振荡显著周期,而150°E越赤道气流则以10~20d周期为主。在年际尺度上,105°E、125°E、150°E越赤道气流分别具有2~4年、2~3年、2~6年振荡周期。无论是季内还是年际变化,皆以105°E与125°E这两支越赤道气流之间关系较密切。南亚-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10~20d振荡的气旋(对流加强)和反气旋(对流减弱)的环流活动变化,决定着105°E及125°E越赤道气流的10~20d振荡的演变。这两支越赤道气流之30~60d振荡所伴随的异常变化与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的演变过程非常相似,而150°E越赤道气流之30~60d振荡所伴随的异常低频环流则与南半球热带辐合带关系密切。105°E及125°E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内振荡及年际异常均与南海周边降水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越赤道气流 多时间尺度 南海 环流 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纹影定量化在层流轴对称火焰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根娟 杨臧健 +2 位作者 孟晟 王明晓 钟英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以本生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背景纹影技术在层流轴对称火焰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考虑到背景尺度对窗口和相机参数的限制问题,采用了多尺度小波噪点背景。比较各类运动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选用变分光流法获取光... 本文以本生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背景纹影技术在层流轴对称火焰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考虑到背景尺度对窗口和相机参数的限制问题,采用了多尺度小波噪点背景。比较各类运动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选用变分光流法获取光线穿过火焰后的偏转角。搭建实验台并进行背景纹影火焰测温实验,实验中发现,在选用多尺度小波噪点背景的情况下,由变分光流算法获得的像素位移分布图的噪声小于同等条件下由互相关算法得到的结果。最后,假设火焰呈轴对称分布,结合Gladstone-Dale公式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别获得了甲烷火焰当量比为1.06和0.83这2种实验条件下的温度场,所获得的温度分布与Raman-LIF法的测温结果相比,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纹影 火焰温度 变分光流算法 互相关算法 多尺度小波噪点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两级增压等百分比流量调节旁通阀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冷泠 程江华 +3 位作者 王振彪 刘胜 石磊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4,103,共7页
针对柴油机两级增压旁通阀大范围高精度调节特性需求,开展了增压旁通偏置异型阀阀瓣型线优化设计研究,实现了等百分比流量调节特性,解决了通用快开型废气旁通阀流量调节精度低的问题,并且具有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旁通阀可以实现控制参数... 针对柴油机两级增压旁通阀大范围高精度调节特性需求,开展了增压旁通偏置异型阀阀瓣型线优化设计研究,实现了等百分比流量调节特性,解决了通用快开型废气旁通阀流量调节精度低的问题,并且具有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旁通阀可以实现控制参数在全开度范围内的一致。针对不同异型阀结构,进行了流量调节特性分析,提出了多截面混合阀设计方法,通过多种阀门流量特性试验,验证了多截面混合阀有效调节范围。研究表明,优化设计的多截面混合阀流量特性与等百分比流量特性最接近,最大有效相对开度为0.73,为通用平面旁通阀的2.6倍,增益变化率缩小,大幅提升了调节精度,多截面混合阀可显著改善增压压力的调节特性,能够平稳且有效地控制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增压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涡轮增压系统 异型旁通阀 多截面混合阀 流场特性 调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CL的多相流LBM模拟跨平台异构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越 徐传福 +4 位作者 邱昊中 戴未希 汪青松 林拥真 王正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40,共9页
异构并行体系结构是当前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技术趋势。由于各种异构平台通常支持不同的编程模型,跨平台性能可移植异构并行应用开发非常困难。SYCL是一个基于C++语言的单源跨平台并行编程开放标准。目前针对SYCL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其他并... 异构并行体系结构是当前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技术趋势。由于各种异构平台通常支持不同的编程模型,跨平台性能可移植异构并行应用开发非常困难。SYCL是一个基于C++语言的单源跨平台并行编程开放标准。目前针对SYCL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其他并行编程模型的性能比较,对SYCL中提供的不同并行内核实现及其性能优化研究得较少。针对这一现状,基于SYCL编程模型对开源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openLBMmflow实现跨平台异构并行模拟,通过对比基础并行版本、细粒度调优的ND-range并行版本以及计算到工作项多对一映射方法,系统总结了SYCL并行应用的性能优化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在Intel Xeon Platinum 9242 CPU以及NVIDIA Tesla V100 GPU上,相比优化后的OpenMP并行实现,在不需要额外调优的情况下,基础并行版本在CPU上获得了2.91的加速比,表明了SYCL的开箱即用性能具备一定优势。以基础并行版本为基准,ND-range并行版本通过改变工作组大小及形状,在CPU与GPU上分别取得了最高1.45以及2.23的加速比。通过优化计算到工作项的多对一映射改变每个工作项处理的格子数量以及形状,与基础并行版本相比,在CPU与GPU上分别取得了最高1.57以及1.34的加速比。结果表明,SYCL并行应用在CPU上更适合采用计算到工作项多对一映射的优化方法,在GPU上更适合采用ND-range并行内核,以提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CL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多相流模拟 异构并行计算 跨平台并行编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多裂隙岩体单轴压缩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舒杨 孙少锐 宋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为研究交叉多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破坏模式、裂纹扩展特征、强度特性等力学相应特征,利用颗粒流程序模拟了交叉多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力学特征,分析了交叉裂隙夹角对多裂隙试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强度特性、破坏模式、微... 为研究交叉多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破坏模式、裂纹扩展特征、强度特性等力学相应特征,利用颗粒流程序模拟了交叉多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力学特征,分析了交叉裂隙夹角对多裂隙试样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强度特性、破坏模式、微裂纹发育及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叉多裂隙试样破坏强度随裂隙夹角的增大表现出缓底“U”型的特性;交叉多裂隙试样破坏模式以拉剪破坏为主,部分试样中为剪切破坏;交叉多裂隙试样破坏过程首先是裂隙内尖端之间产生裂纹并交汇贯通,随后在裂隙外尖端产生裂纹并平行于加载方向向上下两侧传递至岩体两端,最终致使岩体发生宏观破坏。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交叉多裂隙岩体在压缩破坏中的力学机制,是对交叉多隙岩体力学性质研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交叉多裂隙 单轴压缩 宏细观特征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相关多相流量测量的理论模型
17
作者 曹理平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6年第A01期25-30,共6页
通过对互相关流量测量系统中随机流动噪声检测机理的理论分析和在超声波气液两相相关流量测量系统上的实验结果,建立了适合于多相流的互相关测量的新的理论模型———叠加模型。这个模型在理论上较透彻和全面地描述了相关流量测量系统... 通过对互相关流量测量系统中随机流动噪声检测机理的理论分析和在超声波气液两相相关流量测量系统上的实验结果,建立了适合于多相流的互相关测量的新的理论模型———叠加模型。这个模型在理论上较透彻和全面地描述了相关流量测量系统的机理,并有效解释了实际相关曲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流量计 数学模型 多相流测量 流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的多尺度跨通道注意力煤流检测网络
18
作者 朱富文 侯志会 李明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05,共6页
为通过变频调速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行效率,需要对带式输送机煤流进行检测。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带式输送机煤流检测方法难以在模型轻量化和分类准确度之间达到平衡,且很少考虑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通道权重分布不平衡对检测准确度的影响。针对... 为通过变频调速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行效率,需要对带式输送机煤流进行检测。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带式输送机煤流检测方法难以在模型轻量化和分类准确度之间达到平衡,且很少考虑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通道权重分布不平衡对检测准确度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的多尺度跨通道注意力煤流检测网络,该网络由特征提取网络和分类网络组成。将轻量化的残差网络ResNet18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煤流通道注意力(CFCA)子网络,CFCA子网络采用多个卷积核大小不同的一维卷积,并对一维卷积的输出进行堆叠,以捕获特征图中不同尺度的跨通道交互关系,实现对特征图权重的重新分配,从而提高特征提取网络的语义表达能力。分类网络由3个全连接层构成,其将向量化的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出作为输入,并对其进行非线性映射,最终得到“煤少”、“煤适中”、“煤多”3类结果的概率分布,通过将煤流检测问题转换为图像分类问题,避免瞬时煤流量波动过大导致带式输送机频繁变频调速的问题,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ResNet18+CFCA网络在几乎不增加网络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比ResNet18网络在分类准确率上提升了1.6%,可更加有效地区分图像中的前景信息,准确提取煤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煤流检测 图像分类 轻量化 多尺度跨通道注意力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