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荞麦品种引种试验
1
作者 任杰 王艳芝 +4 位作者 聂柏玲 孙文璇 徐成刚 孙靖 唐丽颖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方法]2022—2024年对34个荞麦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筛选出甜荞品种6个,为丰甜1号、通荞1号、榆荞4号、赤甜荞1号、信农1号、晋甜E09-2,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5.2%、20.6%、19.8%、1... [目的]筛选适合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方法]2022—2024年对34个荞麦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筛选出甜荞品种6个,为丰甜1号、通荞1号、榆荞4号、赤甜荞1号、信农1号、晋甜E09-2,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5.2%、20.6%、19.8%、18.6%、17.4%、16.0%;筛选出苦荞品种5个,为六苦04、川荞3号、西苦1号、云荞1号、定引1号,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1.0%、19.9%、18.0%、15.9%、15.2%。[结论]筛选出的11个荞麦品种表现出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等优势,适宜在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品种筛选 引种 冀北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赤瓦屋铜钼矿及外围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找矿靶区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栾卓然 马国玺 +6 位作者 李谦谦 吕凤军 许立风 安跃辉 袁兆宪 王丰翔 汪海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9-1160,共22页
【研究目的】赤瓦屋铜钼矿位于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属于找矿突破战略的重点勘查区域,目前找矿工作进入瓶颈期,本研究对下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对赋矿岩体、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的... 【研究目的】赤瓦屋铜钼矿位于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属于找矿突破战略的重点勘查区域,目前找矿工作进入瓶颈期,本研究对下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对赋矿岩体、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的综合研究,分析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认为赤瓦屋铜钼矿与深部花岗斑岩有关,具有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矿化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研究区环形构造发育,大型环形构造与赤瓦屋岩体及外围隐伏岩体有关,小微型环形构造多数与隐蔽爆破角砾岩或隐伏小岩株有关;地球化学异常及遥感蚀变异常的空间分布吻合程度高,对矿化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提出了4个找矿靶区。【结论】在赤瓦屋岩体内部应把确定隐爆角砾岩体和隐伏花岗斑岩体的空间位置作为找矿工作的重点,以寻找Cu、Mo矿为主;外围应以Cu、Au、Ag多金属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 综合找矿信息 靶区预测 太行山北段 赤瓦屋 河北省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
3
作者 于小萌 高青青 +3 位作者 许竹锐 马旭满 孟亚馨 徐学华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在坡向间存在显著差异,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土壤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和氨态氮均影响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多种细菌门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细菌α多样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综上所述,不同坡向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坡向和土层深度变化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是该地区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林 坡向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冀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攻坚造林区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浩然 郭忠诚 +3 位作者 张菲 张贺祥 邓婷 刘强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叶曲率(LC)、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钾(K)、全碳(C)九种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坡度和坡位的差异。【结果】(1)在叶片外部形态方面,平地LL和SLA比坡地显著高出15.25%和5.52%。在叶片养分方面,除C之外,其余养分指标在平地和坡地之间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平地的N、P和K比坡地分别显著高出3.76%、31.14%和9.11%。(2)对于不同坡度,除了LC之外,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LA和LL均表现为陡坡最高,陡坡比中坡平均分别高出20.8%和14.9%;LW表现为缓坡数值最大,分别比陡坡和中坡高出8.9%和5.3%;SLA表现为缓坡和中坡显著比陡坡高出8.6%和8.5%。叶片养分方面全氮含量(N)和全钾含量(K)随着坡度的增加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全磷含量(P)则相反,中坡和陡坡显著比缓坡高出31.3%和30.2%。(3)叶片功能性状综合得分排序表明中坡和缓坡地形对樟子松幼树叶片的功能发育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陡坡则不利于叶片发育。【结论】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表现,对集成和优化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樟子松 外部形态 叶片养分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分类的生态系统类型识别及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例
5
作者 毕善婷 陈影 +3 位作者 李泽 屈爽 赵文超 梁阅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257,共10页
[目的]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方法]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 [目的]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方法]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的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基于RUSLE模型、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①河北省太行山区20 a间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增加最多,主要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缩减了61105.95 hm^(2),以雨养农田为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和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584.32和2535.66 hm^(2),而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减幅分别为0.96%和8.18%。未利用地生态系统受研究区生态保护措施影响减少5800.68 hm^(2)。②生态系统服务值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影响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除粮食供给服务为西低东高,主要是由于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③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重叠性,但仍有差异。[结论]提出的分类体系具有可行性,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符合研究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势,可为识别山区生态系统分类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政策提供科学支撑,进而促进山区生态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分布格局 河北省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辉 郭敬丽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22-25,44,共5页
为提高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开展了不同的整地方式、苗木类型、保水措施对冀北山区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冀北山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采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提前开沟整地,栽植后覆膜保水效果明显,成活率较高。结合分析结... 为提高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开展了不同的整地方式、苗木类型、保水措施对冀北山区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冀北山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采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提前开沟整地,栽植后覆膜保水效果明显,成活率较高。结合分析结果,构建了成活率与苗木类型、整地方式、保水措施等三项的回归模型,有效解释成活率的88.9%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沙地造林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不同林分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伟 杨新兵 +2 位作者 张汝松 曹云生 姚卫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8-212,238,共6页
以冀北山地6种典型林分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山杨林(32.32 t/hm2)>白桦林(28.59 t/hm2)>蒙古栎林(20.26t/hm2)>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9.49 t/hm2)&... 以冀北山地6种典型林分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山杨林(32.32 t/hm2)>白桦林(28.59 t/hm2)>蒙古栎林(20.26t/hm2)>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9.49 t/hm2)>华北落叶松林(13.53 t/hm2)>油松林(13.23 t/hm2);各林分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山杨林(1 709 t/hm2)>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 551 t/hm2)>白桦林(1 549 t/hm2)>油松林(1 547 t/hm2)>华北落叶松林(1 357 t/hm2)>蒙古栎林(1 303 t/hm2);各林分土壤渗透性能排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林>白桦林>油松林>蒙古栎林>华北落叶松林。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值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不同林分综合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认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其次为山杨林、白桦林、蒙古栎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水源涵养 林分类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三种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剪文灏 李淑春 +2 位作者 陈波 苑丽丽 杨新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47,共4页
枯落物层在森林生态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冀北山区北沟林场搜集了3种典型森林群落枯落物,研究其储量和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总和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55.31t/hm... 枯落物层在森林生态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冀北山区北沟林场搜集了3种典型森林群落枯落物,研究其储量和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总和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55.31t/hm2)>山杨桦树混交林(105.62t/hm2)>落叶松桦树混交林(88.17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半分解层均大于未分解层,排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28.15t/hm2)>山杨桦树混交林(82.27t/hm2)>落叶松桦树混交林(69.22t/hm2);总的有效持水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32.01t/hm2)>山杨桦树混交林(89.39t/hm2)>落叶松桦树混交林(74.95t/hm2);枯落物各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很好的对数关系。总之,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保持水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森林枯落物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7
9
作者 葛京凤 黄志英 +1 位作者 梁彦庆 滑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较,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河北太行山区 环境效应 2001年 调查数据 变化特征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耕层土壤 水利设施 不良后果 水旱灾害 减灾效应 土地覆被 生态农业 行比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定 被引量:23
10
作者 胡健民 刘晓文 杨之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5-616,共12页
在辽西进行的构造研究确认了这里曾经在早中生代期间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地质上,这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被限定在中三叠世老虎沟组沉积之后到晚侏罗世髫髻山/蓝旗组火山岩喷发之前。期间,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被水泉沟组不整合覆... 在辽西进行的构造研究确认了这里曾经在早中生代期间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地质上,这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被限定在中三叠世老虎沟组沉积之后到晚侏罗世髫髻山/蓝旗组火山岩喷发之前。期间,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被水泉沟组不整合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构造被髫髻山组/蓝旗组不整合覆盖。本文通过对水泉沟组火山岩、邓杖子组火山岩砾石、髫髻山组底部火山岩以及侵位到逆冲构造岩片中的安山玢岩脉体进行锆石SHRIMP法U-Pb定年,比较准确地限定了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这对于研究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变形特征和变形历史、研究整个燕山造山带的变形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内造山带 辽西-冀北地区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接坝山区风场特征与风蚀沙埋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一鸣 杨建英 +2 位作者 王志明 史常青 齐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冀北接坝山区风场特征与风蚀沙埋分布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架设多台自动气象站进行气象要素观测,同时使用插钎法对该区地表风蚀沙埋情况进行监测,并采用Windninjia,ArcGIS等... [目的]研究冀北接坝山区风场特征与风蚀沙埋分布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架设多台自动气象站进行气象要素观测,同时使用插钎法对该区地表风蚀沙埋情况进行监测,并采用Windninjia,ArcGIS等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制图,分析接坝山区风场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结果]接坝山区风向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风向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显著,以西北和东南风向为主;由于受地形、下垫面特性等因素影响,风速季节变化显著;风蚀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减,即研究区内沙丘整体缓慢向东南移动。[结论]风蚀强度与地形和风场有直接关系,侵蚀强度分布符合风场矢量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接坝山区 风场特征 风蚀沙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以武安市谷子生产调研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猛 赵宇 +3 位作者 李顺国 王桂荣 张新仕 刘斐 《农学学报》 2011年第9期57-60,共4页
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一直位居中国前列,尤其以山区丘陵地带居多。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其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为了实现太行山区谷子持续、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 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一直位居中国前列,尤其以山区丘陵地带居多。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其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为了实现太行山区谷子持续、快速发展,促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故以武安市谷子生产调研为例,利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Excel表格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现状。通过调查得出: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生产受到劳动者素质低,劳动群体由老年、妇女组成,平均年龄52.8岁,小学文化占53.7%;几乎全部农民对补贴制度不清楚;生产分散、产业零连接;机械化水平较低。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谷子 发展建议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江青龙 谢永生 +1 位作者 赵婷 张应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207,共6页
针对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的冀北山区区位的特殊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于河北围场县曹家沟布设土地利用分别为乔木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的三个径流小区,通过对降雨特征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针对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的冀北山区区位的特殊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于河北围场县曹家沟布设土地利用分别为乔木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的三个径流小区,通过对降雨特征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引起产流的次降雨以中雨和大雨为主,平均次降雨强度为5.83 mm/h;乔木林、疏林地、天然草地的次径流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乘积呈显著相关;产沙模数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乘积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587、0.501和0.613;天然草地和疏林地的产沙模数与径流深度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乔木林的相关性不显著;三种坡面的拦沙蓄水能力大小依次为乔木林>天然草地>疏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降雨特征 产流产沙 冀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2V和AutoCAD的树木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冀北山地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廷宁 祁有祥 +1 位作者 尚润阳 郑文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87-91,共5页
综合应用AbleSoftwareR2V的矢量化功能和AutoCAD的测量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树木年轮测量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冀北山地广为分布的白榆地径年轮宽度,进而用来尝试过去气候序列的重建。结果表明:5—9月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与年轮指数成正相... 综合应用AbleSoftwareR2V的矢量化功能和AutoCAD的测量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树木年轮测量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冀北山地广为分布的白榆地径年轮宽度,进而用来尝试过去气候序列的重建。结果表明:5—9月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与年轮指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7(α<0·05)、0·695(α<0·05)。以此为基础,建立了5—9月平均气温、总降雨量的转换方程,重建了冀北山地1940—1955年共16年5—9月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代学方法 冀北山地 AUTOCAD R2V 矢量化功能 测量功能 年轮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郝庆 邓玲 +1 位作者 张万军 崔建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5,共4页
冀北山区是我国环境脆弱与贫困并存的区域,在此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内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区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入户调查,分析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 冀北山区是我国环境脆弱与贫困并存的区域,在此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内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区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入户调查,分析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得出初步的结论:在生态建设项目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禁牧等措施,限制了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通过加大对项目区农户的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改变项目区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以及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农户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随着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户的非农业就业收入、林业收入有所增加;生态补偿性收入在农户的收入中占据很大比重,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是维护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生态建设 农户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山区主要野菜植物营养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力川 唐伟斌 +1 位作者 胡章记 孟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78,共3页
对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分布的部分主要野菜植物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野生蔬菜植物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各种维生素含量较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野菜植物 营养成分 冀南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冀北土石山区东北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吕明权 王继军 +2 位作者 江青龙 张怀 郝晓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3期18-25,共8页
在G 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气候、土壤、植被盖度、DEM、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影像等数据,揭示东北沟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特点,明确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增加,草地、耕地和... 在G 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气候、土壤、植被盖度、DEM、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影像等数据,揭示东北沟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特点,明确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增加,草地、耕地和难利用土地减少,林地和草地之间及其内部转化较为明显;2)土壤侵蚀模数由1990年的5 136.13 t/(km2.a)减小到2009年的1 823.30 t/(km2.a),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减弱,土壤侵蚀由轻度侵蚀(32.78%)和中度侵蚀(28.49%)为主减弱到以微度侵蚀(42.16%)和轻度侵蚀(33.25%)为主;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其差异也比较明显,林地、居住建筑用地的侵蚀强度较小,难利用土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大。难利用土地是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冀北土石山区 东北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名冲 张祥义 +1 位作者 马鹰 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6-1172,共7页
定量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整理效益因素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实证... 定量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整理效益因素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构建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可拓学理论,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差异较为显著,石家庄市周边县市以及环北京市13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7,1.0],属于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包括保定市中部、石家庄市南部以及邯郸市北部的12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4,0.7);邢台市、邯郸市南部以及保定市西部13个县市区整理潜力值为[0,0.4),属于适度整理区。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整理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模式,本文建立的熵权可拓模型将有助于推进区域农村居民点进行有序整理和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可拓学理论 区域农村居民点 整理潜力 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步古沟一带萤石矿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代晓光 李健 +5 位作者 商朋强 胡中国 王志鹏 李津 王猛 张成信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821,共13页
地物化综合信息在热液充填型萤石矿找矿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冀北步古沟一带萤石找矿为例,通过综合物化探方法进行有效性试验,总结该地区萤石矿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 地物化综合信息在热液充填型萤石矿找矿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冀北步古沟一带萤石找矿为例,通过综合物化探方法进行有效性试验,总结该地区萤石矿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土壤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天然电场选频测量、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及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等找矿技术方法探索。结果表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1万土壤剖面测量等化探方法可辅助锁定找矿目标区;高精度磁法及天然电场选频测量,可初步判定断裂的位置;电阻率联合剖面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可进一步探测含矿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及延伸。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建立了冀北地区萤石矿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经工程验证在研究区内新发现萤石矿点1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该套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可进一步指导冀北地区的萤石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物探 化探 技术方法组合 步古沟 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金平 魏立涛 冯忠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131-133,共3页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62957km2,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47.42%。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河北省山区水...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62957km2,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47.42%。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山区 水十流失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