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2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hombic Dy_(4)-based complex showing remarkable single-molecule magnet behavior
1
作者 HOU Yinling JI Jia +5 位作者 YU Hong BIAN Xiaoyun GUAN Xiaofen QIU Jing REN Shuyi FANG M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2,共8页
A tetranuclear Ln(Ⅲ)-based complex:[Dy_(4)(dbm)_(4)(L)_(6)(μ_(3)-OH)_(2)]·CH_(3)CN(1)(HL=5-[(4-m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dbm=dibenzoylmethane)was manufactu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in... A tetranuclear Ln(Ⅲ)-based complex:[Dy_(4)(dbm)_(4)(L)_(6)(μ_(3)-OH)_(2)]·CH_(3)CN(1)(HL=5-[(4-m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dbm=dibenzoylmethane)was manufactu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in detail.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lex 1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 and its space group is P2_1/n,which contains a rhombic Dy_(4)core.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1 suggest it possesses extraordinary single-molecule magnet(SMM)behavior.Its energy barrier U_(eff)/k_(B)was 116.7 K,and the pre-exponential coefficient τ_(0)=1.05×10~(-8)s.CCDC:2359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nuclear Dy(Ⅲ)complex Schiff base ligand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y single⁃molecule mag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合成疏水性聚铝杂化絮凝剂 被引量:1
2
作者 崔红梅 李凯欣 +3 位作者 孙林阳 徐颖 张晓雪 祝凤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7-374,共8页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无机聚合氯化铝(PAC)、有机单体丙烯酰胺(AM)、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种带有疏水基团的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C-P(AM-BA)]。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各因素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无机聚合氯化铝(PAC)、有机单体丙烯酰胺(AM)、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种带有疏水基团的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C-P(AM-BA)]。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各因素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一步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水处理实验,考察其絮凝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5%(占总单体),n(AM)∶n(BA)=98∶2,尿素质量分数为3.00%,总单体质量分数为15.06%,无机组分质量分数为1.37%,聚合温度为27.06℃,该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度达到470.39 mL/g。红外光谱证明絮凝剂制备成功,扫描电镜表明产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架桥能力。PAC-P(AM-BA)的絮凝效能强于复配型絮凝剂(PAC+PAM)和单一类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分子合成 聚丙烯酰胺 疏水分子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直链淀粉—风味分子复合物物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丽红 杨梓婷 +3 位作者 徐润东 畅莹莹 郭云娥 杨鸿宇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藜麦直链淀粉与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藜麦饭香气的释放,本研究探索直链淀粉与典型风味物质复合的规律,为调控藜麦米饭风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己醛、十九烷和十六酸甲酯3种典型风味物质与藜麦直链淀粉进行复合,直链淀粉-十九烷... 藜麦直链淀粉与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藜麦饭香气的释放,本研究探索直链淀粉与典型风味物质复合的规律,为调控藜麦米饭风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己醛、十九烷和十六酸甲酯3种典型风味物质与藜麦直链淀粉进行复合,直链淀粉-十九烷复合物的晶体结构V_(6Ⅰ)型,直链淀粉-十六酸甲酯的晶体结构V_(6Ⅰ)型,直链淀粉-己醛晶体结构为V_(6Ⅱ)型。3种风味分子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高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直链淀粉-十九烷>直链淀粉-十六酸甲酯>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己醛。气质分析结果显示,藜麦直链淀粉对3种不同风味分子具有控释作用。因此,藜麦直链淀粉与藜麦饭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会影响藜麦饭香气释放,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饭 直链淀粉 风味分子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3 位作者 鲁海菊 吴伟怀 谭施北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碳源 途径 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河画卷(10°≤l≤20°)^(13)CO&C^(18)O致密结构形态分析
5
作者 肖焱山 张海霞 +7 位作者 黄瑶 江治波 陈志维 郑胜 张鹏 罗骁域 蒋禹 潘雪姣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20,共15页
致密分子云团块是恒星形成的场所,其形态特征与分子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该项工作基于紫金山天文台13.7 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的银经(galactic longitude,l) 10°≤l≤20°和银纬(galactic latitude,b)|b|≤5°.25范围... 致密分子云团块是恒星形成的场所,其形态特征与分子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该项工作基于紫金山天文台13.7 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的银经(galactic longitude,l) 10°≤l≤20°和银纬(galactic latitude,b)|b|≤5°.25范围的数据,对^(13)CO(J=1-0)&C^(18)O(J=1-0)致密结构进行了形态分类和分析.利用Facet Clumps检测算法对C^(18)O谱线数据示踪的分子云核进行了检测和人工证认,共获得了544个C^(18)O分子云核.该区域约5.97%的^(13)CO团块内部存在C^(18)O核.以是否存在C^(18)O核将^(13)CO团块分为了两类,发现包含C^(18)O核的^(13)CO团块的峰值、流量、角面积显著大于不含C^(18)O核的^(13)CO团块样本,两类样本的离心率和形状因子没有明显差异.此外,也对^(13)CO团块和C^(18)O核的形状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C^(18)O核的速度方向积分强度轮廓明显更接近圆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分子 星际介质:谱线与谱带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瑞 陈双 +1 位作者 骆婷婷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Treg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CLL患者和20例健康人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TI...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Treg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CLL患者和20例健康人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TIGIT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受试者外周血B细胞和DC细胞上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CLL患者组外周血PD-1^(+)TIGIT^(+)CD4^(+)T细胞、PD-1^(+)TIGIT^(+)Treg细胞、CD155^(+)DC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LL患者的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P<0.05)。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均与CD155^(+)DC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742,r=0.766)。随着Binet分期进展,PD-1^(+)TIGIT^(+)CD4^(+)T细胞、PD-1^(+)TIGIT^(+)Treg细胞、CD155^(+)DC细胞比例逐渐增加(P<0.05),CD38≥30%、IGVH未突变、染色体异常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上述三种细胞比例均增高(P<0.05)。结论:PD-1和TIGIT共抑制分子可能参与了CLL晚期患者的免疫耗竭,具有临床预后参考价值。双抑制分子靶向治疗为CL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抑制性分子 PD-1 TIG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材料在氢分子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东 林展乐 +11 位作者 冯璟 师进文 孙成珍 张浩 余泽佳 陈斌 王国祥 周致富 姚亮 郑玉萍 王慧渊 高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43,共14页
自2007年首次发现氢分子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特性以来,氢分子迅速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已证实其在多种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传统氢分子给药(如吸入氢气、饮用富氢水和注射氢盐水等)存在的利用率低、释放难... 自2007年首次发现氢分子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特性以来,氢分子迅速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已证实其在多种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传统氢分子给药(如吸入氢气、饮用富氢水和注射氢盐水等)存在的利用率低、释放难以控制和靶向性不足等问题,微纳材料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从微纳材料的释氢原理出发,综述了吸附载氢与原位释氢两种主要策略,以及它们在协同治疗中的前沿应用。吸附载氢依靠物理或化学吸附储存氢气,通过温度、压力等外部调控实现释放;原位释氢则利用化学反应、光热催化或生物手段在特定病理环境中生成氢气,可通过内源响应或外源调控达到更高的靶向性和可控性。以微纳材料为媒介,结合氢分子的抗炎、抗肿瘤等功能,氢分子还可通过与化疗药物、光热疗法及光动力疗法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总结了当前面临的生物安全性、靶向性及规模化生产等挑战,并提出未来需通过设计智能响应材料及氢分子多模式协同治疗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精准性,为后续基于微纳材料的氢分子医学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分子 微纳材料 吸附载氢 原位释氢 协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案表面粗糙度对有机分子区域选择性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聂青苗 石亮 +5 位作者 汪长超 蒋悦 陈乃波 胡来归 王文冲 鄢波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区域选择性生长(ASG),即有机分子在预图案表面上的自组装技术,在有机微/纳米图案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研究图案表面粗糙度在ASG中的明确作用,在粗粒化各向异性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蒙特卡罗(KMC)模型中引入了无序强度参数描述图... 区域选择性生长(ASG),即有机分子在预图案表面上的自组装技术,在有机微/纳米图案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研究图案表面粗糙度在ASG中的明确作用,在粗粒化各向异性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蒙特卡罗(KMC)模型中引入了无序强度参数描述图案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模拟了有机分子在不同表面粗糙度图案上的沉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图案表面粗糙度会影响有机分子沉积形貌:表面越光滑,图案顶部生长的薄膜越厚;相反,当图案表面变得更粗糙时,粒子更倾向于以台阶边缘诱导的方式生长在图案的间隔处,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由此可见粗糙度可用于控制有机图案的成核分配,以实现不同的应用,如全彩显示器和微透镜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选择性生长 动力学蒙特卡罗 有机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胡英 周立花 +1 位作者 黄勇 郝佳渊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按不同预后将PCOS不孕症患者分为妊娠组[66(82.5%)]和未妊娠组[14(17.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因子及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重点分析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与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预测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进一步分析其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与PCOS不孕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5^(+)T细胞及CD4^(+)CD6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妊娠组患者外周血总睾酮(T)、TNF-α、IFN-γ、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为影响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CD4^(+)CD45^(+)T细胞预测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756(0.721~0.826),最佳诊断截点为48.1%,CD4^(+)CD63^(+)T细胞的AUC为0.746(0.711~0.834),最佳诊断截点为31.2%,而CD4^(+)CD45^(+)T细胞、CD4^(+)CD63^(+)T细胞联合预测的AUC为0.948(0.897~0.98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联合预测的总体净收益率高于单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不孕症患者外周血CD4^(+)CD45^(+)T和CD4^(+)CD63^(+)T细胞表达与T、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FN-γ、IL-2及IL-10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表达越高,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关系
10
作者 张磊 高彩娟 +6 位作者 伊晓宇 钱程 叶航 孔宪忠 晁昳 胡安国 李春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究抑制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及癌旁)进行B7-H4表达的检测,分析患者的组织蜡块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与肿瘤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究抑制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及癌旁)进行B7-H4表达的检测,分析患者的组织蜡块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与肿瘤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LOVO,HT-29,RKO,HCT-116中筛选高表达B7-H4的细胞。将高表达B7-H4的人结直肠癌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1组和shRNA-2组分别转染相应的B7-H4慢病毒抑制基因序列,对照组则转染试剂但不影响序列。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7-H4表达量,选取shRNA-2组的SW480人结肠癌细胞进行细胞实验。转染后的细胞进行细胞荧光定位、侵袭性、迁移性运动能力及体内成瘤性研究。结果对58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样本B7-H4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B7-H4的阳性表达率为41.37%(24/58),其中8例为强阳性,16例为中等至弱阳性。统计学分析显示,B7-H4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6)、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2)和TNM分期(P=0.019)显著相关,且在分化程度较低、存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较晚的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在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的B7-H4表达筛选中,SW480细胞株的B7-H4相对表达量较高(1.39±0.23),其余细胞株的表达量依次为:SW620(0.67±0.09)、LOVO(0.86±0.13)、HT-29(0.62±0.06)、RKO(1.03±0.15)、HCT-116(0.42±0.05)。进一步使用慢病毒载体抑制SW480细胞中B7-H4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hRNA-2组(1.16±0.13、1.24±0.12)的B7-H4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6.44±1.28、8.66±1.27),且抑制效果较为显著(P<0.001)。通过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发现shRNA-2组较对照组显著抑制了SW480细胞的迁移(44%±6%vs 82%±13%,P<0.001)和侵袭能力[细胞数量(82±8)个vs(308±11)个,P<0.001]。裸鼠皮下荷瘤肝转移模型的实验结果显示,shRNA-2组肝转移明显减少,肝表面平滑,无明显转移灶。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中B7-H4呈现高表达,且其表达量的高低,与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有关。抑制B7-H4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潮复合膜水分子扩散吸附规律及其老化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小黎 李星华 +3 位作者 许文 吴昊昱 高洋洋 张欢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了探究多层结构的防潮复合膜对水蒸汽分子的阻隔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蒸汽分子在复合膜中的扩散吸附行为,并且采用并联模型获得了水蒸汽分子在防潮复合膜中的渗透系数(扩散系数与溶解系数之积)。结果显示:水蒸汽分子... 为了探究多层结构的防潮复合膜对水蒸汽分子的阻隔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蒸汽分子在复合膜中的扩散吸附行为,并且采用并联模型获得了水蒸汽分子在防潮复合膜中的渗透系数(扩散系数与溶解系数之积)。结果显示:水蒸汽分子在复合膜中的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其溶解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渗透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同时,多层结构的复合膜中,聚偏氯乙烯(PVDC)的水蒸汽阻隔性效果最佳,其次是聚乙烯(PE),最后是尼龙6(PA6)。另外,为研究复合膜的耐老化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不同老化时间和不同湿度下复合膜的化学结构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材料性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潮复合膜 水蒸汽分子 渗透系数 分子模拟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转移相关分子4表达在宫颈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机制
12
作者 刘建辉 周静 +4 位作者 王海燕 杨安琪 阿小英 王佳倞 穆庆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4,共9页
CMTM4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尽管CMTM4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体现,但其在宫颈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MTM4表达在宫颈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机制研究。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 CMTM4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尽管CMTM4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体现,但其在宫颈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MTM4表达在宫颈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机制研究。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TM4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MTM4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01)。卡方检验分析CMTM4表达高低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CMTM4表达高低与产次、HPV感染情况、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Western印迹和RT-qPCR检测宫颈癌细胞系(C-33A、HeLa、U14、HT-3)、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中CMTM4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发现HaCaT细胞中的CMTM4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高于C-33A细胞、HeLa细胞、U14细胞和HT-3细胞。其中,C-33A细胞中的CMTM4表达变化最为显著,故选择C-33A细胞系进行后续的过表达实验。过表达CMTM4转染C-33A细胞,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pcDNA-NC组、pcDNA-CMTM4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发现pcDNA-CMTM4组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pcDNA-NC组(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Bax、Bcl-2、切割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蛋白质水平,发现CMTM4过表达促进细胞凋亡(P<0.001),显著增加Bax(P<0.001)和切割胱天蛋白酶3(P<0.05)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Bcl-2蛋白质水平(P<0.01)。Western印迹检测PI3K、AKT、p-PI3K和p-AKT蛋白质水平,发现CMTM4过表达显著降低p-PI3K(P<0.001)和p-AKT(P<0.01)蛋白质水平,不影响PI3K和AKT蛋白质水平(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MTM4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下调,CMTM4过表达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因此,CMTM4可作为筛查宫颈癌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转移相关分子4 宫颈癌 临床病理特征 增殖 凋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啶基团的小分子三苯胺改善CsPbI_(3)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吕海军 王胜港 +1 位作者 马嘉茁 郝彦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5,共11页
采用Suzuki-Miyaura和Ullmann等经典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D-Π-A结构的新型小分子三苯胺衍生物N,N-双(4-甲氧基苯基)-4-(4-吡啶基)苯胺(H432)和N,N-双(4-甲氧基苯基)-4-[4-(氰基)-3-吡啶基]苯胺(H462),将两种小分子三苯胺分别用结晶... 采用Suzuki-Miyaura和Ullmann等经典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D-Π-A结构的新型小分子三苯胺衍生物N,N-双(4-甲氧基苯基)-4-(4-吡啶基)苯胺(H432)和N,N-双(4-甲氧基苯基)-4-[4-(氰基)-3-吡啶基]苯胺(H462),将两种小分子三苯胺分别用结晶修饰和表面后处理修饰的方法沉积在FTO/c-TiO_(2)/m-TiO_(2)/CsPbI_(3)复合薄膜上,制备了CsPbI_(3)钙钛矿太阳电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表面后处理修饰方法制备的CsPbI_(3)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显著提高,0.05 mol/L H432和0.05 mol/L H462修饰的CsPbI_(3)钙钛矿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由对照器件的12.44%分别提高到了15.54%和1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I_(3)钙钛矿太阳电池 小分子三苯胺衍生物 界面修饰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软骨发育相关分子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致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星辰 叶勇裕 +6 位作者 戴景兴 余涛 程星 尹东 欧阳钧 昌耘冰 陈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椎体起源于体节,是脊柱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异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等多种疾病相关。在人类胚胎发育时期,体节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进而骨化形成椎体,这一过程中椎体软骨的发育由多种信号分子协同调... 椎体起源于体节,是脊柱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异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等多种疾病相关。在人类胚胎发育时期,体节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进而骨化形成椎体,这一过程中椎体软骨的发育由多种信号分子协同调控。然而,有关椎体软骨发育过程与CS致病因素的关联尚无全面综述,因此本文旨在对椎体软骨发育和CS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总结,阐明CS致病因素背后的分子调控,以期为临床寻找更好的治疗CS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软骨发育 先天性脊柱侧凸 信号分子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酶法制备黑斑蛙皮抗氧化肽及其活性评估
15
作者 张喜才 李蓉 黄业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5,共9页
为提高黑斑蛙加工副产物蛙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对黑斑蛙蛙皮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超滤方法对黑斑蛙蛙皮的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小分子肽,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价不同分子量范围... 为提高黑斑蛙加工副产物蛙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对黑斑蛙蛙皮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超滤方法对黑斑蛙蛙皮的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小分子肽,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价不同分子量范围蛙皮小分子肽的抗氧化性能;以高活性小分子肽得率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方法对酶添加量、超高压压力、超高压时间、液料比四个参数优化,确定小分子肽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1~2000 Da小分子肽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了76.93%、59.23%,并显著提高了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能力;在中性蛋白酶水解的基础上,二次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用量10210 U/g,超高压压力315 MPa,压力作用时间9.3 min,液料比16倍,1~2000 Da小分子肽得率为25.26%。超高压辅助双酶水解显著提高了黑斑蛙蛙皮小分子肽的得率,为黑斑蛙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双酶水解 黑斑蛙皮 小分子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清脑钠肽、尿肾损伤分子-1、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小儿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吴澄 金泓毅 钟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64-1970,共7页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血清脑钠肽(B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对小儿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接受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的患儿138例,统计患儿术后AKI发生率,并...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血清脑钠肽(B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对小儿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接受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的患儿138例,统计患儿术后AKI发生率,并据此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血清BNP、KIM-1、CysC变化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对小儿心脏术后AKI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138例患儿中,有57例(41.30%)发生AKI。AKI组中,分为轻度组(n=20)和中重度组(n=37);关于AKI组和非AKI组:术后6、12、24、48 h不同时间BNP、KIM-1、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BNP、KIM-1、CysC水平比非AKI组较高(P<0.05),两组BNP、KIM-1、CysC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KIM-1、CysC均是小儿心脏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三项联合预测小儿心脏术后AKI发生的AUC为0.893,明显高于BNP、KIM-1、CysC的0.723、0.812、0.761;关于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术后6、12、24、48 h不同时间BNP、KIM-1、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BNP、KIM-1、CysC水平比中重度组较低(P<0.05),两组BNP、KIM-1、CysC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KIM-1、CysC均是影响小儿心脏术后AKI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三项联合评估AKI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908,明显高于BNP、KIM-1、CysC的0.780、0.762、0.720。结论动态监测血清BNP、KIM-1、CysC水平变化对小儿心脏术后AKI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尿肾损伤分子-1 血清胱抑素C 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
17
作者 钟玉钗 胡可丁 +1 位作者 姜义荣 黄晓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ALL患者,对照组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5例。对两组患者Tim-3、C-myc mRNA表达量...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ALL患者,对照组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5例。对两组患者Tim-3、C-myc mRNA表达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进行检测。统计患者死亡率,分析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im-3、C-myc、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1)。Tim-3、C-myc mRNA表达量、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危险度分型、髓外浸润相关(均P<0.05)。Tim-3、C-myc、CD8^(+)低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而CD3^(+)、CD4^(+)、CD4^(+)/CD8^(+)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有髓外浸润、高危分型占比、Tim-3、C-myc、CD8^(+)水平较高,CD3^(+)、CD4^(+)、CD4^(+)/CD8^(+)水平较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髓外浸润、危险度分型、Tim-3、C-myc、CD3^(+)、CD4^(+)、CD8^(+)、CD4^(+)/CD8^(+)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与Tim-3、C-myc、CD3^(+)、CD4^(+)、CD8^(+)、CD4^(+)/CD8^(+)单项诊断相比,Tim-3、C-myc、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ALL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ALL患者Tim-3、C-myc mRNA表达量、CD8^(+)水平较高,CD3^(+)、CD4^(+)、CD4^(+)/CD8^(+)水平较低,且Tim-3、C-myc、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与患者髓外浸润、高危分型、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C-MYC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小分子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的优化
18
作者 公祥南 杨钏瑶 周小元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9-1963,共5页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该文通过改变数据收集策略、晶体与面探测器的距离、收集温度、单幅曝光时间和晶体尺寸5个方面来改善衍射数据质量,从而寻求适合Agilent SuperNova型单晶衍射仪在小分子手性单晶体结构测定的主要设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 手性小分子 测试条件 C_(12)H_(13)Cl_(3)O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FIP1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富龙 李亮 +6 位作者 强昊 袁慧 王松 程晓虎 江闰犇 杨雅茹 刘志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分析CYFIP1(cytoplasmic FMR1-interacting protein-1,CYFI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敲低CYFIP1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YFIP1的表达... 目的分析CYFIP1(cytoplasmic FMR1-interacting protein-1,CYFI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敲低CYFIP1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YFIP1的表达水平;通过GEPIA2数据库筛选共表达基因,预测二者相关性及可能结合位点;构建siRNA-CYFIP1后,分别用CCK-8、细胞凋亡荧光Hoechst 33342/PI双染实验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凋亡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YFIP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CYFIP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利用GEPIA2、JASPAR数据库和rVista 2.0启动子预测软件在CYFIP1基因上游的3kbps的DNA区域预测了一个保守的TP53结合位点;HT29转染siRNA-CYFIP1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HT29转染siRNA-CYFIP1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水平升高,caspase-3,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这可能与CYFIP1与TP53相互作用有关。结论CYFIP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敲低CYFIP1后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影响相关凋亡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YFIP1 凋亡 增殖 HT29 小分子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20
作者 杜鸿瑶 范智媛 +3 位作者 韩佳 鲁瑛 鲁静 潘晔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的基础上),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血清Caspase-3、Bax、Bcl-2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血清Bcl-2、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且B组更高(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spase-3、Bax水平、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机能功能状态,增强心功能,并下调血清凋亡分子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心功能 凋亡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