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6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s the Path and Vision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Gu Mingyuan
1
作者 Gu Ming-yuan Ma Zhong-hu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es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2
作者 Kang Yong-jiu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There is almost universal faith in "innovation capability", which can realize creations with obvioussocial values, and a knowledge-based needs such creation.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herein is to developinnovation ca... There is almost universal faith in "innovation capability", which can realize creations with obvioussocial values, and a knowledge-based needs such creation.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herein is to develop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offer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ose creation-driven person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mto play their roles. The creativity hence is equated with a technical, instrumental existence, and innovationcapability therefore is understood as something with creativity for ever. This kind of research cannot wellunderstand the social nature of innovation, and would lead to our over-dependence on those technical factorsin the matter of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In our opinion, the longing for innovation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knowledge-based society, but the need of the whole modern society. As Schumpeter argues, between the growthand the development there is not an absolute gap, where seemingly insignificant may exit a truly earthshakingpower. Our ultimate aim is to build an educational theory of innovation based upon the social nature of innovation,that is, to build a meta-theory of the sharing framework of the action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modernity SOCIAL NATURE of INNOVATION sharingframework of 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逻辑·精神: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分析框架与战略定位 被引量:9
3
作者 朱德全 冯丹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23,共12页
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建立在对其属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基础上。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概念,涵括“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三重子概念,分别对应治理对象、治理本体、治理样态三重内核,体现出三重属性,分别是“职普... 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建立在对其属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基础上。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概念,涵括“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三重子概念,分别对应治理对象、治理本体、治理样态三重内核,体现出三重属性,分别是“职普比较”下的差异融通贯通属性、“国家中心”下的多元主体协作属性以及“时空交错”下的动静质量迭代属性。然而,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当前仍普遍存在三大典型问题:一是趋同普通教育、脱离人本中心、纵向衔接薄弱的职教属性悬浮问题,二是转型目的不清、主体权责不定、合作体系不全的治理范式模糊问题,三是制度“规训”主导、技术“座架”支配、主体“私益”满足的现代化定位偏误问题。未来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应以扎根“三重”职教属性为理性根据,以贯通“五业”(即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学业)治理属性为逻辑理路,以追寻“中国式”现代化属性为精神旨归,从理性、逻辑、精神的综合视域出发,重新厘定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路向与战略定位,以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立足“职教”、回归“本业”、走向“善治”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治理 治理现代化 本质属性 战略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浩 胡姝 谭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8,共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聚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矛盾,提出了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与主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六大基本特质”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聚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矛盾,提出了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与主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六大基本特质”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职普关系”与“产教关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两对主要关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都与其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改革应锚定两对关系,瞄准在融合融通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打造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硬链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重塑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杰远 潘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评价生态场单一,评价范围窄化;评价生态环境支持力不足,评价改革乏力;评价生态节律弱化,评价过程简单化。在重塑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聚焦分化评价生态位、监测评价生态因子、联通评价生态场、优化评价生态环境、依循评价生态节律等方面,以维持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平衡,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生态学 基础教育生态 评价生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行动构想 被引量:7
6
作者 田铁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数智时代跃迁诱发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背景、价值导向、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向更新。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回应现实需求、追求治理转向、关照治理使命与开展治理行动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数智化引发的治... 数智时代跃迁诱发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背景、价值导向、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向更新。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回应现实需求、追求治理转向、关照治理使命与开展治理行动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数智化引发的治理失序、治理失调、治理失效与治理失衡等现实挑战。因此,亟需重新构想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未来,遵循内在逻辑,采取必要行动。秉数智承法治,坚守法理与伦理双线并行的治理原则;经数智达共治,协同智能化网络生态的多元治理主体;以数智求良治,构建以人为本的精细智能化治理体系;借数智促善治,生成价值跃升的智慧治理张力与韧性。希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数智化转型与现代化跨越,进而加快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数字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若干政策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洪宇 李宇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要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须着力破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的执行力。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地生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适应人口... 要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须着力破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的执行力。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地生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适应人口变化形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高校人才评价改革,强化人才发展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引领教学研究的深层变革;健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性投入机制,确保教育投入满足教育强国建设需求;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提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促进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建成教育强国 教育政策 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小洲 潘韵涵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持续性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育人、社会、专业等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现代化强国 理念 机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论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卫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伴随教育学科的制度化而产生、发展,彰显“学科之会”面相。简洁高效的组织架构,专题研究、学术讲演、刊物发行等主要会务,展现出学术社团的应有风采。尽管大学教育学会的会员以教育院系学生为主体,折射出学科规训...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会伴随教育学科的制度化而产生、发展,彰显“学科之会”面相。简洁高效的组织架构,专题研究、学术讲演、刊物发行等主要会务,展现出学术社团的应有风采。尽管大学教育学会的会员以教育院系学生为主体,折射出学科规训的张力,但作为教育学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院系教师以及教育学人穿梭其中,或引领、或襄助、或鼓励大学教育学会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实乃职责所在,从而形塑了师生共研的学术场景。大学教育学会成为聚集教育专业人员以及有志于研究教育者“坐而论道”“起而习行”的又一重要平台,不仅提升了会员的教育学术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而且有益于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学教育学会 教育学术 教育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的主题聚焦与难题破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靖国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核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中国人的现代化标志是国民素质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经,以“中国教育现代化”为纬,以“国民素质现代化”为坐标点,聚焦高质量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分析国民素质现代化的难点问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核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中国人的现代化标志是国民素质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经,以“中国教育现代化”为纬,以“国民素质现代化”为坐标点,聚焦高质量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分析国民素质现代化的难点问题并探寻破解之道,是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时代主题包括“人民幸福”以每一位国民的素质养成为基础,国民素质现代化以现代人格养成为核心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方式,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强驱动力。破解素质教育落实难、核心素养落地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面向人人”保障难等问题,需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探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道路、健全“面向人人”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 国民素质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本科发展的问题域与消解路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宇文 刘艳琴 白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5,共10页
发展职教本科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但是,职教本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将什么是真正的职教本科、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的根本性变化是什么、什么是职教本科文... 发展职教本科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但是,职教本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将什么是真正的职教本科、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的根本性变化是什么、什么是职教本科文化、职教本科应有的精神气质是什么以及什么是职教本科最为适切的治理等作为职教本科发展的问题域进行深入阐释与分析。职教本科发展问题域的消解,需要以类型特征与层次边界为把握职教本科本质的关键要点,以理念突破与开放创新为廓清职教本科根本变化的基本路径,以继承传统与打造共识为明确职教本科内涵的主要做法,以彰显特色与重构内涵为形塑职教本科精神气质的具体指向,以权力配置与制度安排为探索职教本科适切治理的根本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本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升格 精神气质 适切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育强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价值、挑战与本土型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岚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61,共10页
为贯彻二十大精神,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国民素质等核心概念关联。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建成依赖终身教育价值功能的发挥,“学习社会”与“学习体系”虽深... 为贯彻二十大精神,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国民素质等核心概念关联。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建成依赖终身教育价值功能的发挥,“学习社会”与“学习体系”虽深度融合,但并非当然的同一问题、同一目标,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与描述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学习型社会是立足本土实际且面向未来的革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案与视野下诠释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面向与价值内涵,理性分析实践基础与复杂性,促成国家、社会及个体的共建与共治,在发展理念、体系建构、公民意识与社会文化层面形成完整的系统性支持,使之成为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一体化统筹发展的重要场域。学习型社会的积极探索将直面人类面临的教育与社会问题,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强国 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 教育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之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来兵 张勇明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普及水平、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转型与教育资源适配的冲突、管理体制壁垒与优质均衡目标的矛盾、评价改革滞后与育人方式变革的脱节等挑战,同时又迎来了建成教育强国赋予的时代机遇。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须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优化教育公共服务布局等作为实践路径,加强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基础教育体系 公平优质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现代新农人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莉敏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现代新农人培育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新农人培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育强国建设能为现代新农人培育提供资金、政策与制度支持,而现代新农人培育能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 现代新农人培育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新农人培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育强国建设能为现代新农人培育提供资金、政策与制度支持,而现代新农人培育能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资源要素的整合。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培育具备新形象、新思维、新素养的现代新农人,面临培育标准缺失、培育理念陈旧、培育模式单一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以科学先进的培育理念引领现代新农人培育改革、以信息技术助推现代新农人精准培育、以制度建设提升现代新农人培育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现代新农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及其实现进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教育德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在扎实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法治治理作保障。但目前存在着教育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教育依法治理实践不够充分、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和教育法治氛围仍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规范主体行为、强化多主体协同、营造法治氛围等手段予以解决,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治理 现代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达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该文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劳动教育的路径,指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性教育融合不足、专业实践与劳动脱节,以及时代适应性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通过校企合作框架构建、行业对接课程制定、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导向... 该文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劳动教育的路径,指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性教育融合不足、专业实践与劳动脱节,以及时代适应性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通过校企合作框架构建、行业对接课程制定、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导向课程体系构建、实操能力培养强化,以及“双导师”制推行等措施,以强化专业实践与劳动教育的整合。强调现代技术的引入与更新对于提升劳动教育时代适应性的重要性。研究认为,通过这些创新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劳动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教育 动物医学 劳动教育 教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医函授教育成因探微
18
作者 蒋龙魁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和印刷出版业的勃兴为中医函授教育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借鉴;对函授教育进行契合中医教育规律的改良使其真正贴合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近代中医函授教育虽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但其为当代中医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范式,为我国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医 函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省域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项目的实践探索
19
作者 陶然 瞿晓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3-38,共6页
实施贯通培养项目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支撑。江苏省自2012年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以来,历经“小规模、多类型”尝试探索期、“大范围、多路径”迅速发展期和“重成效、拓内涵”稳进提质期三个阶段,有效... 实施贯通培养项目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支撑。江苏省自2012年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以来,历经“小规模、多类型”尝试探索期、“大范围、多路径”迅速发展期和“重成效、拓内涵”稳进提质期三个阶段,有效推进了各层次职业教育间的衔接。但也面临着贯通培养定位“主观取向”、贯通培养主体“合而不深”、贯通培养模式“贯而不通”、贯通培养专业课程“滞后”等困境。亟须精准办学价值取向,建立规范长效的项目统筹机制;发挥多元主体效能,构建高效运转的产教协同合作机制;细分能力层次结构,设计内涵贯通的一体化育人机制;紧随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实施动态灵活的专业课程更新机制来优化实践进路,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培养 职普融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技术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发展趋势
20
作者 陈瑶 宋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2,共12页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劳动教育政策有助于我们反思和重建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更好地确定今后劳动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方向和内容,科学有效地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在政策工具视角下,辅之以政策要素分类,可...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劳动教育政策有助于我们反思和重建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更好地确定今后劳动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方向和内容,科学有效地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在政策工具视角下,辅之以政策要素分类,可以透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工具使用的频次分布特点、历时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的形成,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其在均衡性、匹配度、协调性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在未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均衡多样地使用劳动教育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工具与政策要素的匹配程度,加大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完善劳动教育激励督导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教育政策 政策工具 文本分析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