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g-CarNet的车辆型号精细分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烨 金强 +1 位作者 傅云翔 路强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64-1875,共12页
车辆型号识别在智能交通系统、涉车刑侦案件侦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车辆型号种类繁多、部分型号区分度小等带来的车辆型号精细分类困难的问题,采用车辆正脸图像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多分支多维度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车辆型号识别在智能交通系统、涉车刑侦案件侦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车辆型号种类繁多、部分型号区分度小等带来的车辆型号精细分类困难的问题,采用车辆正脸图像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多分支多维度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g-CarNe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car fine-grained classification, Fg-CarNet).该模型根据车正脸图像特征分布特点,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并行进行特征提取,并对网络中间层产生的特征进行两个维度的融合,以提取有区分度的特征,提高特征表达能力,通过使用小卷积核以及全局均值池化,使在网络分类准确度提高的同时降低了网络模型参数大小.在CompCars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Fg-CarNet提取的车辆特征在保证网络模型参数最小的同时,车辆型号识别率达到最高,实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型号精细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多维度特征融合 分块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离和特征融合的人脸编辑方法
2
作者 夏垚铮 郝蕾 +2 位作者 郑宛露 潘成伟 王少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6,共13页
人脸图像编辑模型中的语义属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编辑其中一种语义可能导致其他语义属性以及非编辑区域的内容改动.为了提升用户的编辑体验,实现对人脸图像细节更为精确的编辑,提出一种在图像域上语义分离和特征融合(ISFL)的人脸图像... 人脸图像编辑模型中的语义属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编辑其中一种语义可能导致其他语义属性以及非编辑区域的内容改动.为了提升用户的编辑体验,实现对人脸图像细节更为精确的编辑,提出一种在图像域上语义分离和特征融合(ISFL)的人脸图像编辑模型.首先使用图像掩模将人脸图像的各个语义分离,并将人脸语义组织成一个层次化的树状结构;然后通过ISFL实现对图像语义的局部分离和全局融合,用户可通过掩模单独编辑图像中不同语义的结构和外观;最后使用基于编码器和基于优化2种方式优化生成图像的细节部分.在CelebAMask-HQ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编辑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细节更加丰富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人脸图像编辑 条件生成模型 属性解耦 特征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妆容风格补丁激活的对抗性人脸隐私保护
3
作者 袁霖 黄令 +4 位作者 郝凯乐 张家伟 朱明瑞 王楠楠 高新波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413,共9页
人脸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引发了大众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发布的人脸图像可能会遭到不法机构的收集,并被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出身份从而窃取与用户相关的隐私信息。因此,需要一种隐私保护机... 人脸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引发了大众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发布的人脸图像可能会遭到不法机构的收集,并被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出身份从而窃取与用户相关的隐私信息。因此,需要一种隐私保护机制,使得用户通过公开媒体发布的人脸图像能够被正常观看,却可以防止人脸识别系统从中提取准确的身份信息。主流的基于对抗样本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难免会在图像中引入可被轻易察觉的噪声。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个人照片时往往会加入一些美颜特效,因此,在为图像添加美化效果的同时巧妙地嵌入对抗性扰动,从而实现对图片的身份隐私保护是一种两全的选择。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妆容风格补丁激活的人脸图像身份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将参考人脸图像的妆容风格,通过特征补丁的方式激活到原始人脸图像的特征中,再将激活后的特征重建为含妆容的对抗性人脸图像,同时利用身份隐私增强模块,通过迫使生成图像的身份特征逼近一个目标身份从而获得对抗性隐私保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人脸图像不仅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多样化的妆容风格,还能够有效防御多种黑盒人脸识别模型造成的隐私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隐私 妆容风格 特征补丁 身份隐私保护 黑盒人脸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尺度与坐标注意力的城市扩张模拟
4
作者 孙令博 刘明皓 +2 位作者 罗庆喜 许汀汀 陈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针对基于机器学习的元胞自动机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中存在的尺度效应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构建了ASPP(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CRA(坐标注意力)Unet-CARS(基于多类随机斑块种子)耦合模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2、2016、2020... 针对基于机器学习的元胞自动机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中存在的尺度效应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构建了ASPP(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CRA(坐标注意力)Unet-CARS(基于多类随机斑块种子)耦合模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2、2016、2020年实际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例,设计2组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预测2024年及2028年的城市扩张模式。通过模型对比结果显示,ASPP-CRAUnet-CARS模型的Kappa值为0.9123,FoM值为0.4142,Kappa值分别比RF-CMCNN-CA模型和UMCNN-CA模型的高出0.0208和0.0342,FoM值则分别提升了0.0306和0.0679。消融实验表明:去除ASPP和CRA模块后Kappa值与FoM值均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ASPP-CRAUnet-CARS模型融合了传统元胞自动机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双重优势,能较好地学习到城市发展中的复杂空间特征,改善了空间非平稳性建模效果,有效提高了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P-CRAUnet-carS模型 多尺度特征 注意力机制 空间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状-色彩的改进的Laplac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永林 王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210-213,233,共5页
针对人脸识别算法中普遍存在的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特征提取手段,使提取的特征相对于图像尺度,人脸姿态等条件具有不变性;同时,将特征提取算法集成至Laplac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中,形成一种改进的基于形状-色彩特征的人脸识... 针对人脸识别算法中普遍存在的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特征提取手段,使提取的特征相对于图像尺度,人脸姿态等条件具有不变性;同时,将特征提取算法集成至Laplac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中,形成一种改进的基于形状-色彩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不仅提高了现有人脸识别算法的准确度,而且在人脸姿态等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识别率,有效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 AAM(主动外观模型) 颜色直方图 LPP(局部保持映射) Laplacianface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轻量级新残差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惠康华 闫建青 +1 位作者 高思华 贺怀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7-944,共8页
针对现有轻量级模型在嵌入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中存在识别精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人脸对齐关键特征点信息的轻量级新残差网络模型(Lightweight New Residual Network,LNRN).LNRN利用深度残差网络结构能够解决网络退化且避免... 针对现有轻量级模型在嵌入式设备的人脸识别应用中存在识别精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人脸对齐关键特征点信息的轻量级新残差网络模型(Lightweight New Residual Network,LNRN).LNRN利用深度残差网络结构能够解决网络退化且避免干扰因素影响的优势,结合人脸对齐环节产生的关键特征点信息,对深度残差网络结构进行简化和合理设计,实现对关键特征信息和全局信息的提取.为避免特征提取过程中丢失重要特征信息,该模型在新残差网络中加入结合空间和通道的注意力机制进行辅助.在公开的四个标准人脸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识别速度在接近主流轻量级人脸识别方法的同时,平均识别精度比MobiFace提高了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级新残差网络模型 人脸识别 关键特征信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动态选择的三维人脸点云模型重建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素雅 何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9-634,共6页
针对典型的点云配准方法中伪特征点过多导致配准效率低和配准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动态选择的三维人脸点云模型重建方法。该方法在粗配准阶段,采用动态特征矩阵求解法获取粗匹配特征变换矩阵以避免伪特征点的干扰。在精... 针对典型的点云配准方法中伪特征点过多导致配准效率低和配准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动态选择的三维人脸点云模型重建方法。该方法在粗配准阶段,采用动态特征矩阵求解法获取粗匹配特征变换矩阵以避免伪特征点的干扰。在精配准过程中,采用二次加权法向量垂直距离法在人脸流形表面选择更有效的特征点以减少伪特征点的数量,并采用基于特征融合与局部特征一致性的迭代最近点方法进行精配准。经过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且快速的三维人脸点云模型重建,且均方根误差达到1.8165 mm,相较其他算法,其在模型重建精度和效率方面都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点云模型重建 动态特征矩阵 二次加权法向量垂直距离 特征融合 局部特征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脸特征点提取方法综述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月龙 靳彦 +2 位作者 汪剑鸣 肖志涛 耿磊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6-1374,共19页
人脸轮廓的定位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课题.该课题对于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目标跟踪等诸多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征点是目前人脸轮廓的最主要描述形式.近年来,伴随着受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针对人脸特征点定位技术... 人脸轮廓的定位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课题.该课题对于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目标跟踪等诸多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征点是目前人脸轮廓的最主要描述形式.近年来,伴随着受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针对人脸特征点定位技术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文中对过去十年间该方向上出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了整体综述.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介绍了人脸轮廓描述形式、所采用的图像特征、实验图像数据集等相关知识;(2)按照核心技术方法的区别,所有方法被进行具体细分并归类介绍;(3)统计汇总分析了各方法的实施细节,包括特征点数目、实验数据集、图像特征形式、方法相对实验精度等内容;(4)分析了近年来方法发展的趋势和共性特点;(5)对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点 轮廓提取 轮廓模型 PDM 二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VM进行车型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亮申 朱玉才 +4 位作者 陈少华 侯杰 于京诺 苏子林 欧宗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453-2454,共2页
为了提高车辆图像的识别率,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理论进行轿车车型识别方法。SVM能够解决线性及非线性分类问题,以较少的支持向量确定分类面,对样本数量及维数不敏感。基于颜色直方图及惯性比确定的图像特征具有平移、旋转和尺度... 为了提高车辆图像的识别率,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理论进行轿车车型识别方法。SVM能够解决线性及非线性分类问题,以较少的支持向量确定分类面,对样本数量及维数不敏感。基于颜色直方图及惯性比确定的图像特征具有平移、旋转和尺度不变性,可以用来确定SVM的最优分类面,并由此识别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识别 特征 SVM 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脸轮廓提取算法及实现 被引量:24
10
作者 蔡骋 宋肖肖 何进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1-177,共7页
计算机视觉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检测牛个体行为以给出养殖管理决策,牛脸轮廓的提取及形状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牛身份鉴别,咀嚼分析及健康状况评估的自动化程度。为实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接触、高精度、适用性强的肉牛养殖场环境下的... 计算机视觉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检测牛个体行为以给出养殖管理决策,牛脸轮廓的提取及形状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牛身份鉴别,咀嚼分析及健康状况评估的自动化程度。为实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接触、高精度、适用性强的肉牛养殖场环境下的牛脸轮廓提取,提出用自适应级联检测器定位牛脸位置,用统计迭代模型提取牛脸轮廓的方法。该方法采集牛脸正面图像,用级联式检测器定位出牛脸的位置,并分别采用监督式梯度下降算法(supervised descent method,SDM),局部二值算法(local binary features,LBF)和主动外观模型算法(fast active appearance model,FAAM)3种算法被用于提取牛脸轮廓。对20头肉牛共拍摄800幅牛脸正面图,随机选取训练数据720幅和测试数据80幅。结果表明,主动外观模型算法准确率最高,其轮廓提取误差为0.0184像素,适于应用在轮廓提取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而局部二值算法的运行效率最高,在分辨率为744像素(水平)×852像素(垂直)的牛脸图像中轮廓提取时间为0.35 s,更适于应用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该方法可实现养殖场中肉牛的无接触精确的面部轮廓提取,具有适用性强、成本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算法 模型 牛脸 轮廓提取 特征点标定 图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稠密SIFT特征对齐的稀疏表达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全 魏昕 +1 位作者 陈建新 郑宝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13-1919,共7页
该文针对人脸图像受到非刚性变化的影响,如旋转、姿态以及表情变化等,提出一种基于稠密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特征对齐(Dense SIFT Feature Alignment,DSFA)的稀疏表达人脸识别算法。整个算法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利用DSFA方法对齐训练和... 该文针对人脸图像受到非刚性变化的影响,如旋转、姿态以及表情变化等,提出一种基于稠密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特征对齐(Dense SIFT Feature Alignment,DSFA)的稀疏表达人脸识别算法。整个算法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利用DSFA方法对齐训练和测试样本;然后设计一种改进的稀疏表达模型进行人脸识别。为加快DSFA步骤的执行速度,还设计了一种由粗到精的层次化对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ORL,AR和LFW 3个典型数据集上,该文方法都获得了最高的识别精度。该文方法比传统稀疏表达方法在识别精度上平均提高了4.3%,同时提高了大约6倍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人脸对齐 稠密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特征 稀疏表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加工方式下面孔结构与特征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建伟 胡凤培 +3 位作者 苏晓华 王笃明 王曦 葛列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2-359,共8页
探讨面孔整体性加工方式下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通过聚焦窗口技术在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权变过程中考察二者对面孔整体性加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两类信息的加工关系模式。结果表明:面孔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加工;结构信... 探讨面孔整体性加工方式下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通过聚焦窗口技术在结构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权变过程中考察二者对面孔整体性加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两类信息的加工关系模式。结果表明:面孔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加工;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和特征信息加工系统两者并行存在,在当前实验任务中两类信息加工之间为竞争关系;面孔以结构信息加工为主还是以特征信息加工为主取决于两类信息在当前任务中提取和加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加工 整体 结构信息 特征信息 竞争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SM的人脸特征点提取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云舒 付中华 +1 位作者 张艳宁 赵荣椿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5-257,共3页
通过深入分析ASM/AAM算法的各种改进方案的试验统计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梯度统计特征和纹理约束形状的改进ASM算法:用梯度信息代替灰度信息训练特征模型得以有效提高匹配精度和减少所需训练的样本数,用全局的纹理去约束形状得以有... 通过深入分析ASM/AAM算法的各种改进方案的试验统计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梯度统计特征和纹理约束形状的改进ASM算法:用梯度信息代替灰度信息训练特征模型得以有效提高匹配精度和减少所需训练的样本数,用全局的纹理去约束形状得以有效提高算法对特征点定位的精度。大量统计试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正确地提取大部分正向人脸的特征点。提出的算法对人脸跟踪、识别和表情分析等图像理解任务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点提取 ASM AAM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的车身覆盖件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思忠 王天霖 +1 位作者 林程 吴志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研究基于特征的车身覆盖件参数化建模方法 .在车身覆盖件建模中引入了特征建模概念 ,针对车身覆盖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形状特征的生成机理 ,提出车身覆盖件形状特征分类方法 ,归纳体特征控制参数和面特征控制参数 .以 QCJ70 82微型轿车车... 研究基于特征的车身覆盖件参数化建模方法 .在车身覆盖件建模中引入了特征建模概念 ,针对车身覆盖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形状特征的生成机理 ,提出车身覆盖件形状特征分类方法 ,归纳体特征控制参数和面特征控制参数 .以 QCJ70 82微型轿车车门内钣为例 ,建立了基于特征的车门内钣参数化模型 .应用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可以方便地实现车身覆盖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覆盖件 特征 参数化建模 CAD 微型轿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脸建模和动画的基本技术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翔宇 华蓓 陈意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2-347,共6页
文中讨论了通过人脸的正面和侧面照片构造头部的三维模型 ,并赋予其简单动画的基本技术 .基于此技术 ,实现了一个交互式人脸建模和动画的工具 .详细阐述了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应用到的人脸几何表示、由一般人脸变化到特定人脸、弹性网格、... 文中讨论了通过人脸的正面和侧面照片构造头部的三维模型 ,并赋予其简单动画的基本技术 .基于此技术 ,实现了一个交互式人脸建模和动画的工具 .详细阐述了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应用到的人脸几何表示、由一般人脸变化到特定人脸、弹性网格、肌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建模 动画 计算机图形学 弹性网格 肌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和AHP理论的汽车造型意象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程永胜 徐骁琪 +1 位作者 卜俊 唐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109,共8页
为解决汽车设计过程中造型特征获取和设计完成后汽车造型意象认知二者之间的匹配问题,辅助设计师通过造型意象评价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感性工学和层次分析法的汽车造型意象评价方法。以汽车设计中的车型、品牌和风格... 为解决汽车设计过程中造型特征获取和设计完成后汽车造型意象认知二者之间的匹配问题,辅助设计师通过造型意象评价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感性工学和层次分析法的汽车造型意象评价方法。以汽车设计中的车型、品牌和风格特征要素建立造型特征集,通过感性工学理论实现造型意象词汇的量化,以确定语义特征集,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造型特征集与语义特征集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影响造型意象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排序;最终对设计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获得最佳造型意象设计方案。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3款电动汽车造型设计方案评价中,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并对各个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筛选得出最佳造型意象设计方案,为项目开发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层次分析法 造型特征 造型意象 设计评价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ar特性的改进HOG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 被引量:25
17
作者 蒋政 程春玲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07,共5页
现有的大多数特征提取算法在提取人脸特征时,容易受到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后期人脸识别率下降。而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具有较强的光照鲁棒性,能够很好地减少由光照带来的干扰,但传统HOG在计... 现有的大多数特征提取算法在提取人脸特征时,容易受到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后期人脸识别率下降。而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具有较强的光照鲁棒性,能够很好地减少由光照带来的干扰,但传统HOG在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时只计算水平和垂直方向上4个像素点对中间像素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不能保证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Haar特性的改进HOG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在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时考虑水平、垂直以及对角线上8个像素点对中间像素的影响,由于增加计算量导致特征提取时间也随之增加,因此引入Haar,借助Haar型特征运算简单、快捷的特点设计4组Haar型特征编码模式,按照改进的HOG特征计算方式提取人脸特征。在有光照等外界因素影响的FERET人脸数据库和Yale B扩展的人脸测试库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GFC,LBP和其他文献中的HOG算法相比,该算法对光照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够在光照变化的环境下提高人脸识别率。该算法在FERET探测集fb,fc,dup1和dup2上的识别率分别为95.1%,80.9%,70.1%和63.2%,在Yale B中的识别率为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人脸识别 方向梯度直方图 HAAR 编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日彬 周明全 李春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5,72,共4页
建立三维人脸模型和表情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方法,首先在给定的人脸的正侧面照片上提取事先定义好的反映人脸特征的特征点信息,与一个一般人脸模型上对应点的信息进行比较... 建立三维人脸模型和表情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方法,首先在给定的人脸的正侧面照片上提取事先定义好的反映人脸特征的特征点信息,与一个一般人脸模型上对应点的信息进行比较和修改,得到反映给定人脸特征的特定人脸模型。最后使用纹理映射技术给特定人脸模型添加纹理信息,形成真实感的虚拟三维人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模型 特征提取 模型变换 柱面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Gabor小波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华锋 鲁宏伟 冯悦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00-201,204,共3页
分析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一种基于Gabor小波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二维Gabor小波特征精确且稳定地描述人脸特征,重建三维人脸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板匹配,对匹配后的三维人脸模型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对基于ORL和UMIST两个人... 分析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一种基于Gabor小波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二维Gabor小波特征精确且稳定地描述人脸特征,重建三维人脸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板匹配,对匹配后的三维人脸模型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对基于ORL和UMIST两个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Gabor小波特征 三维人脸识别 人脸表面模型 模型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标准混合高斯模型的快速人脸检测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春华 马旭东 +1 位作者 戴先中 钱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针对室内移动机器人运动过程提出一种快速而稳定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室内存在多种物体,背景不断变化,且光照条件可能不断变化,提出采用人脸肤色的标准混合高斯模型与人眼特征相结合的人脸检测法,无需对原始图像进行尺度变换.检测过程首... 针对室内移动机器人运动过程提出一种快速而稳定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室内存在多种物体,背景不断变化,且光照条件可能不断变化,提出采用人脸肤色的标准混合高斯模型与人眼特征相结合的人脸检测法,无需对原始图像进行尺度变换.检测过程首先将经过补光处理及光线增强的人脸库转换到YCbCr空间,求其非线性变换空间YCb′Cr,′求出左右脸标准正态密度函数及混合高斯分布;然后根据人眼颜色特征,分别对人脸肤色候选区域进行人眼候选区域提取,利用人眼Gabor模板的不变Hu矩与人眼候选区域的相关性,找出人眼拟合矩形区域,再综合利用人眼与人脸的特征关系以及人脸候选区域的投影关系检测出人脸区域.大量实验表明,新方法速度快,适应性较好,并可扩展检测到侧面人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混合高斯模型 GABOR变换 人眼特征 移动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