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ly measuring initiation toughness of pure mode Ⅰ and mode Ⅱ cracks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s
1
作者 LANG Lin ZHU Zhe-ming +3 位作者 ZHOU Chang-lin ZHOU Lei WANG Meng WANG L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20-3731,共12页
In order to simultaneously measure the initiation toughness of pure mode Ⅰ and mode Ⅱ cracks in one specimen,a large-size double-cracked concave-convex plate(DCCP)specimen configuration was proposed.Impacting tests ... In order to simultaneously measure the initiation toughness of pure mode Ⅰ and mode Ⅱ cracks in one specimen,a large-size double-cracked concave-convex plate(DCCP)specimen configuration was proposed.Impacting test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drop plate impact device.Strain gauge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impact loads and crack initiation time.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dynamic finite difference program AUTODYN,and the experimental-numerical method and ABAQUS code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rack.Using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research,we concluded that the DCCP specimen is suitable for measuring the initial fracture toughness of pure mode Ⅰ and mode Ⅱ cracks at the same time;the dynamic initiation toughn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 and the crack initiation tim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oading rate;the initiation toughness of mode Ⅱ crack is 0.5 times that of mode Ⅰ crack when subjected to the same loading rate.For the pre-crack in the vicinity of the bottom of a sample,when its length increases from 20 to 100 mm,the dynamic initiation toughness of the pure mode Ⅰ crack gradually decreases,and the longer the lower crack length is,the easier the crack would initiate,but the dynamic initiation toughness of pure mode Ⅱ crack varies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tion toughness crack initiation time mode crack mode crack impact lo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守超 尹倩 +2 位作者 王卓吾 贺小华 周昌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9,320,共11页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随着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宽越大,中心裂纹板屈曲载荷对裂纹越敏感,中心裂纹板承载能力受到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影响越明显。弹塑性屈曲载荷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厚越大,屈曲载荷的下降程度越显著。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显著大于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弹塑性屈曲载荷与相对裂纹长度、裂纹倾角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试验发现,采用压缩力学性能计算弹塑性屈曲载荷更接近试验结果,试验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含裂纹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荷 有限元方法 -Ⅱ复合型裂纹 弹塑性屈曲载荷 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 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布置方式对加固含复合型边裂纹钢结构的疲劳性能影响
3
作者 叶华文 张超凡 +2 位作者 邓加林 何建希 邓雪峰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2,共11页
为提高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对疲劳开裂钢结构的加固效率,以预应力CFRP加固含复合型边裂纹受拉钢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既有疲劳试验和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进行不同预应力CFRP布置方式加固的预裂受拉钢板的裂纹扩展行为以及疲劳寿... 为提高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对疲劳开裂钢结构的加固效率,以预应力CFRP加固含复合型边裂纹受拉钢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既有疲劳试验和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进行不同预应力CFRP布置方式加固的预裂受拉钢板的裂纹扩展行为以及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CFRP加固量和初始裂纹尺寸,预应力CFRP布置方式对含复合型边裂纹钢板的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最显著;沿名义主拉应力方向布置预应力CFRP的裂纹扩展驱动力消减率比垂直于初始裂纹长度方向布置的高1倍,疲劳寿命提高率则高约3倍,并随着预应力水平的增加,沿主拉应力方向布置的加固优势更加明显;在CFRP加固刚度比为0.18、钢板预压应力为30 MPa情况下,沿名义主拉应力方向布置的预应力CFRP可提高疲劳寿命超百倍,加固效率比非预应力CFRP高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加固 预应力CFRP 布置方式 复合型边裂纹 扩展行为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Ⅰ-Ⅱ型裂纹断裂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亚 强洪夫 杨月诚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9-362,共4页
采用WDN-10KN材料实验机对含Ⅰ-Ⅱ复合型裂纹的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拉伸速率为2mm.min-1的单轴拉伸试验,用摄像机记录了推进剂裂纹扩展至断裂的整个过程。得到了六种不同裂纹倾斜角下的力-变形曲线及裂纹扩展开裂角和断裂载荷。与... 采用WDN-10KN材料实验机对含Ⅰ-Ⅱ复合型裂纹的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拉伸速率为2mm.min-1的单轴拉伸试验,用摄像机记录了推进剂裂纹扩展至断裂的整个过程。得到了六种不同裂纹倾斜角下的力-变形曲线及裂纹扩展开裂角和断裂载荷。与T断裂准则、S断裂准则和σθ断裂准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推进剂裂纹扩展开裂角与T断裂准则的数值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说明可以借助于T断裂准则对推进剂裂纹扩展的初始开裂角进行初步的理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 -Ⅱ复合型裂纹 初始开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脆性材料非闭合裂纹的Ⅰ–Ⅱ压剪复合型断裂准则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部 黄润秋 吴礼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2-668,共7页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IF)的理论解。提出了适用于Ⅱ型断裂的径向剪应力准则和双剪应力准则。对于Ⅰ-Ⅱ复合型裂纹,提出用等效Ⅰ、Ⅱ型SIF比值与Ⅰ、Ⅱ型断裂韧度比值的关系判定裂纹断裂类型,并分别选择适合于Ⅰ、Ⅱ型断裂的断裂准则,计算了裂纹断裂扩展理论角度。理论断裂角与预制非闭合裂纹类岩石脆性材料压剪断裂试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闭合裂纹 -Ⅱ复合型断裂 应力强度因子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26
6
作者 代树红 马胜利 潘一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2-1368,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场数据,将位移场数据带入极坐标系下位移场方程,计算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场数据,将位移场数据带入极坐标系下位移场方程,计算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位置及裂纹扩展长度,解决了以往研究方法因不能准确测定裂纹尖端位置和扩展方向,而无法准确测定岩石应力强度因子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长度 岩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理论的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角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玉琳 王向东 +1 位作者 韩金启 杨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4,60,共5页
基于混凝土断裂与损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方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趋势是随着缝端损伤场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缝端损伤场及损伤梯度的计算,分析了Ⅰ-Ⅱ复合型裂缝从起裂至失稳断裂裂缝扩展方向的... 基于混凝土断裂与损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方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趋势是随着缝端损伤场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缝端损伤场及损伤梯度的计算,分析了Ⅰ-Ⅱ复合型裂缝从起裂至失稳断裂裂缝扩展方向的变化规律,得到了Ⅰ-Ⅱ复合型裂缝的起裂扩展角和失稳扩展角。将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用损伤理论研究裂缝的扩展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梯度 断裂 -Ⅱ复合型裂缝 扩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形状参数对形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国 王涛 +1 位作者 方洪渊 张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88,117,共4页
基于有限单元法针对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的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形状设计,以最大限度提高接头的承载能力以及更准确地对其进行安全评定为目标,从断裂力学角度出发,考察了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的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各形状参数,即焊缝余高... 基于有限单元法针对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的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形状设计,以最大限度提高接头的承载能力以及更准确地对其进行安全评定为目标,从断裂力学角度出发,考察了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的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各形状参数,即焊缝余高高度、余高宽度和焊趾圆弧过渡半径,对其形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余高高度对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的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形状因子影响最为显著,余高宽度和焊趾圆弧过渡半径的影响较小.采用传统的不考虑余高高度时的形状因子指导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的形状设计是不合理的.选择合适的形状参数可以提高焊缝含Ⅰ型单边裂纹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匹配平余高对接接头 接头形状参数 I型单边裂纹 形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复合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梦和 王向东 邵兵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3,共3页
为了探究复合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K和应变能释放率G的关系,基于最大应力准则,采用能量法对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扩展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单一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的关系,推导出Ⅰ-Ⅱ复合型裂缝K与G的关系公式,利用Abaqus软件... 为了探究复合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K和应变能释放率G的关系,基于最大应力准则,采用能量法对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扩展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单一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的关系,推导出Ⅰ-Ⅱ复合型裂缝K与G的关系公式,利用Abaqus软件建立Ⅰ-Ⅱ复合型裂缝的有限元模型,计算Ⅰ-Ⅱ复合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与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误差仅为2.5%,验证了推导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复合型裂缝 最大应力准则 应力强度因子 应变能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测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树红 王召 张立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疲劳裂纹预制机对含Ⅰ型缺口的TC4合金试件预制裂纹,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观测试件在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裂纹的扩展过程及裂尖区域的位移场,将位移场数据带入裂尖位移场方程,计算裂尖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 采用疲劳裂纹预制机对含Ⅰ型缺口的TC4合金试件预制裂纹,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观测试件在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裂纹的扩展过程及裂尖区域的位移场,将位移场数据带入裂尖位移场方程,计算裂尖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钛合金的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裂尖位置及裂纹扩展长度。该方法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因不能准确测定裂纹尖端位置,而无法准确测定钛合金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钛合金 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尖端位置 裂纹扩展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复合材料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秀峰 李俊林 杨维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7期1780-1782,1794,共4页
对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的I型裂纹尖端应力场进行了有关的力学分析,通过求解一类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引入新的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出了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I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型裂纹 应力场 复变函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Ⅲ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门槛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常海 任明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80-183,共4页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 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 为主应力强度因子 σ1 ,提出主应力强度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初始扩展准则及扩展的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推导复合型裂纹的门槛值方程和裂纹面扭转角公式及裂...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 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 为主应力强度因子 σ1 ,提出主应力强度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初始扩展准则及扩展的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推导复合型裂纹的门槛值方程和裂纹面扭转角公式及裂纹扩展速率公式 ,定义复合型裂纹的理论门槛值 ,进行Ⅰ Ⅲ复合型裂纹扩展试验。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槛值 -Ⅲ复合型裂纹 主应力因子 静态断裂模型 疲劳扩展 扩展速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裂纹尖端圆弧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春风 李晓杰 +1 位作者 闫鸿浩 王美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4期961-965,共5页
应力强度因子表征了裂纹尖端奇异应力场的强度,它是研究裂纹扩展规律和带裂纹构件强度的基础。采用有限元法,对受均布荷载作用存在边缘Ⅰ型裂纹的平面板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裂纹尖端圆弧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具有不同裂... 应力强度因子表征了裂纹尖端奇异应力场的强度,它是研究裂纹扩展规律和带裂纹构件强度的基础。采用有限元法,对受均布荷载作用存在边缘Ⅰ型裂纹的平面板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裂纹尖端圆弧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具有不同裂尖圆弧r_0的Ⅰ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应力法计算不同半径处的表观应力强度因子,插值到裂尖圆弧而得。根据计算结果,绘制K_Ⅰ-r_0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至尖裂纹(r_0=0)即得理想尖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与解析解相差仅0.7%。该曲线为带圆弧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测试和带圆弧裂纹构件强度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尖端圆弧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裂纹扩展的主应力因子模型及Ⅰ-Ⅲ复合型裂纹扩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常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作为主应力因子 σ1,提出了主应力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扩展的断裂准则及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 ,推导了考虑裂纹闭合的扩展速率公式 ,进行了Ⅰ Ⅲ复合型裂纹扩展试验 ...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作为主应力因子 σ1,提出了主应力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扩展的断裂准则及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 ,推导了考虑裂纹闭合的扩展速率公式 ,进行了Ⅰ Ⅲ复合型裂纹扩展试验 ,并对断口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试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裂纹 -Ⅲ复合型裂纹 裂纹扩展 主应力因子 扫描电镜分析 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角剪滞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永光 李忠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18-125,共8页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一种所谓的最大应力集中因子的概念,对Ⅰ-Ⅱ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了简化描述.得到了复合裂缝断裂角的解析解.根据斜裂缝体的应力分布概况,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子层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剪滞分析模型,从而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除个别外的相对误差小于4%,均小于S判据,显示算法的卓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滞理论 混凝土 断裂角 -Ⅱ复合型裂缝 应力集中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裂纹问题的相似形状单元聚缩解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有堂 俞焕然 龚俊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提出了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相似单元聚缩解法.该方法首先在裂纹尖端附近自动划分相似单元,多层相似单元形成一个子结构;然后将子结构内的大量结点自由度聚缩掉,在聚缩过程中充分利用相似形状单元具有相同刚度矩阵的特点,最后通... 提出了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相似单元聚缩解法.该方法首先在裂纹尖端附近自动划分相似单元,多层相似单元形成一个子结构;然后将子结构内的大量结点自由度聚缩掉,在聚缩过程中充分利用相似形状单元具有相同刚度矩阵的特点,最后通过结点位移计算一组广义坐标,利用广义坐标和应力强度因子间的关系获得应力强度因子.作为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单元聚缩解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韧性金属Ⅰ型裂纹前缘晶体塑性与应力的初步分析
17
作者 张克实 耿小亮 +2 位作者 郭运强 余海东 张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11,共4页
为探讨含裂纹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细观力学行为 ,采用随机构成的多晶模型对循环载荷下Ⅰ型裂纹裂尖前缘的晶体塑性变形和应力循环进行初步分析。模型裂尖前缘的材料由不同大小和不同取向的多面体单晶晶粒随机集合构成 ,各晶粒的力学... 为探讨含裂纹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细观力学行为 ,采用随机构成的多晶模型对循环载荷下Ⅰ型裂纹裂尖前缘的晶体塑性变形和应力循环进行初步分析。模型裂尖前缘的材料由不同大小和不同取向的多面体单晶晶粒随机集合构成 ,各晶粒的力学行为用单晶滑移的粘塑性关系描述 ;单晶滑移粘塑性本构关系的求解是采用先前建议的方法 :以应力为基本变量 ,用Newton Raphson迭代求解晶体的滑移变形与应力的关系。文中给出循环载荷下裂尖前缘的塑性变形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裂纹 裂尖前缘 晶粒结构 各向异性 晶体塑性 循环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粘弹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18
作者 杨勇 唐立强 边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7-691,共5页
为了研究粘性效应作用下的动态扩展裂纹尖端渐近场,建立了可压缩粘弹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可压缩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的本构方程.在稳态蠕变阶段,弹性变形和粘性变形同时在裂纹尖端场中占主导地位,应力和应变具有... 为了研究粘性效应作用下的动态扩展裂纹尖端渐近场,建立了可压缩粘弹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可压缩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的本构方程.在稳态蠕变阶段,弹性变形和粘性变形同时在裂纹尖端场中占主导地位,应力和应变具有相同的奇异量级.通过渐近分析求得了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位移分离变量形式的渐近解,并采用打靶法求得了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位移的数值结果,给出了应力、应变和位移随各种参数的变化曲线.数值计算表明,弹性可压缩变形对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影响甚微,而对应变场和位移场影响较大.裂纹尖端场主要受材料的蠕变指数n和马赫数M控制.当泊松比v=0.5时,可以退化为不可压缩粘弹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粘弹性材料 型裂纹 尖端场 动态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结构铝合金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
19
作者 王芳丽 佘崇民 郭万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束因子极小值出现在相同的角度;根据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在Ⅰ型载荷占主导(eβq>65.45°)时,三维有限元计算的裂纹起裂角比采用二维MTS准则预测的起裂角更加接近实验结果。实验中8 mm厚度下的复合型断裂具有比采用现有二维断裂准则的预测值更小的起裂角,说明需要发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的新的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Ⅱ复合型弹塑性断裂 起裂角 最大周向应力准则 三维离面约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in增强CMC层间Ⅰ+Ⅱ混合型断裂韧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韡 矫桂琼 张为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0,383,共5页
提出手工预缝纫方法将3K丝束的T300碳纤维引入预成型体,采用CVI工艺在预成型体和缝线处同时渗透SiC基体,制备了Z-pin增强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了Ⅰ+Ⅱ混合型应变能释放率,分析了材料的裂纹扩展行为和Z-pi... 提出手工预缝纫方法将3K丝束的T300碳纤维引入预成型体,采用CVI工艺在预成型体和缝线处同时渗透SiC基体,制备了Z-pin增强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了Ⅰ+Ⅱ混合型应变能释放率,分析了材料的裂纹扩展行为和Z-pin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裂纹扩展长度的增大,Ⅰ+Ⅱ型裂纹扩展阻力不断增大,相同裂纹扩展长度,增加Z-pin植入密度可以提高粘结强度,增大止裂作用。Z-pin增强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裂纹扩展的耗能途径主要是层间界面剥离、Z-pin弹性剪切和拉伸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断裂韧性 应变能释放率 Z-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