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
1
作者 贺三 余锐 +2 位作者 张剑雄 李彬 徐慧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针对部分地区油气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交叉或平行敷设的情况,导致埋地管道面临交直流混合干扰腐蚀的风险。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偏光显微镜、三维光学显微镜、XRD等检测手段,开展了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 针对部分地区油气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交叉或平行敷设的情况,导致埋地管道面临交直流混合干扰腐蚀的风险。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偏光显微镜、三维光学显微镜、XRD等检测手段,开展了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交直流混合干扰下临界电流密度为120 A/m^(2);2)交直流混合干扰下容抗弧的半径与电流密度不存在正相关关系;3)交直流混合干扰阳极区既延续了直流干扰的腐蚀强度也发挥了交流电的振荡和点蚀作用,导致腐蚀坑内发生二次局部破坏,产生大量点蚀和缝隙,逐渐呈现为刻蚀现象,使部分未完全腐蚀的X70钢(部分覆盖有腐蚀产物膜)失去支撑后脱落在溶液中;4)在180 A/m^(2)的电流密度下,交直流混合干扰试样腐蚀深度达26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流腐蚀 交直流混合干扰 X70钢 刻蚀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与交流电场影响猪粪堆肥腐熟效果对比
2
作者 吴霞 于锐 +5 位作者 周嘉 杨文聪 邵玟玥 梁梦月 袁宁 罗那那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23-3831,共9页
为了对比研究直流电和交流电对猪粪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以新鲜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好氧堆肥的基础上,分别施加3V直流电(DC)和3V交流电(AC),以不施加电场作为对照(CK),进行为期42d的堆肥实验.结果表明:CK、DC、AC处理堆体高温期(>... 为了对比研究直流电和交流电对猪粪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以新鲜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好氧堆肥的基础上,分别施加3V直流电(DC)和3V交流电(AC),以不施加电场作为对照(CK),进行为期42d的堆肥实验.结果表明:CK、DC、AC处理堆体高温期(>50℃)分别持续了9,9,8d,最高温度分别为68.3,69.3,76.5℃;堆肥结束时,CK、DC、AC处理堆体pH值分别为7.71、7.92、7.61,EC值分别为3.75,3.11和3.82mS/cm, C/N分别为11.40、10.51、11.96,各处理堆体理化性质均符合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堆肥结束时,CK、DC、AC处理含水率分别为55.35%、54.70%、45.45%,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为76%、99%、87%,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A/FA)分别为1.53、2.03、1.62.总之,直流电使堆体腐熟时间缩短了18%,促进猪粪堆肥腐熟效果比交流电更好;交流电使堆体最高温度升高约8℃,但交流电明显降低了堆体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强化堆肥 好氧堆肥 直流电 交流电 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
3
作者 赵佳琪 冯宁 王越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高压交直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HVAC/DC)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计算量庞大。为改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 高压交直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HVAC/DC)系统结构复杂,元件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计算量庞大。为改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分析HVAC/DC系统中各类元件的结构,用狄拉克函数将表示元件状态的离散随机变量进行连续化,使元件状态能够与系统中的负荷、风电等连续随机变量统一采用点估计法进行处理。将点估计法嵌入非线性最小切负荷量进行优化,通过有限次的优化计算可快速估计各种可靠性指标。最后,采用IEEE 14系统改进后的HVAC/DC测试系统分析论证该方法的可用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少HVAC/DC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计算量,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直流(HVAC/DC)系统 电压源换流站可靠性模型 风电并网 可靠性评估 点估计法 狄拉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电磁发射机可控源整流电路动态性能优化
4
作者 陶海军 张晨杰 +2 位作者 宋佳瑶 赵蒙恩 张国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77,共10页
海洋电磁发射机在非理想状况工作时母线会产生冲击电压,严重时损坏开关管和滤波电容,为此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dq坐标系的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分析海洋电磁发射机可控源整流电路的动态性能,其次,通过理论证明负载扰动和无功电... 海洋电磁发射机在非理想状况工作时母线会产生冲击电压,严重时损坏开关管和滤波电容,为此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dq坐标系的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分析海洋电磁发射机可控源整流电路的动态性能,其次,通过理论证明负载扰动和无功电流iq≠0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然后提出在dq电流解耦控制中引入瞬态直接电流思想的改进q轴混合控制方法,在dq电流解耦控制中引入负载电流前馈和无功电流iq≠0环节,改善了d轴电流id的响应速度,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混合控制方法在负载突变、直流侧电压给定值突变和船上柴油发电机电压跌落3种情况下,直流侧电压超调差最小,与最长调整时间相比减少了6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电磁发射机 可控源整流电路 动态性能 混合控制 改进q轴 瞬态直接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频电源运行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阀段试验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晨 谢晔源 +3 位作者 段军 王宇 任铁强 张君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7-175,共9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M^(3)C)是目前柔性低频输电系统完成频率变换的主要电力电子设备。M^(3)C包含9个桥臂,应用在高压大功率场合的串联模块数目众多,对其设备子模块的生产提出了特殊试验需求。在M^(3)C桥臂稳态电压和电流分析基础...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M^(3)C)是目前柔性低频输电系统完成频率变换的主要电力电子设备。M^(3)C包含9个桥臂,应用在高压大功率场合的串联模块数目众多,对其设备子模块的生产提出了特殊试验需求。在M^(3)C桥臂稳态电压和电流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数个串联桥臂子模块(阀段)的对拖运行试验系统,可对其进行等效功率运行测试,以辅助M^(3)C设备的生产和出厂测试。提出了对拖试验系统的控制策略,搭建了由两组4个串联子模块构成的阀段对拖试验系统,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验系统能够满足M^(3)C桥臂串联子模块的等效功率运行试验,并且对电源功率消耗要求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低频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 换流阀 混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锁相环对LCC-HVDC控制回路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俊涛 汪娟娟 +1 位作者 叶运铭 王泽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2-1213,共12页
该文研究了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逆变侧采用不同锁相环时,锁相环控制回路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参数变化对直流控制回路稳定性的影响。首先... 该文研究了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逆变侧采用不同锁相环时,锁相环控制回路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参数变化对直流控制回路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分别建立了逆变侧锁相环采用滑动平均滤波(mo ving average filter,MAF)和级联延时消去滤波(cascaded delayed signal cancellation,CDSC)的LCC-HVDC小干扰动态模型,并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基于拉普拉斯变换获得系统定电压控制回路的传递函数,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以及稳定裕度指标分析不同锁相环对定电压控制回路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同时在PSCAD/EMTDC的电磁暂态模型上进行了验证。最后,进一步在LCC-HVDC工程模型上对该文所得结论的普适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锁相环 稳定裕度 小干扰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桥臂交替换流器子模块电容优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顺亮 廖鑫 +3 位作者 张芮 马俊鹏 李金铭 刘天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76,共12页
桥臂交替换流器(AAC)具有子模块数目少和电容小等优点,在交直流系统功率互联和柔性直流输电中具备广阔应用前景。针对AAC存在的固定调制度运行缺陷和工程应用子模块电容经济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AAC子模块电容优化方法... 桥臂交替换流器(AAC)具有子模块数目少和电容小等优点,在交直流系统功率互联和柔性直流输电中具备广阔应用前景。针对AAC存在的固定调制度运行缺陷和工程应用子模块电容经济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AAC子模块电容优化方法和闭环控制策略。文中首先介绍了AAC的拓扑结构和运行原理,根据换流器能量平衡方程给出注入三次谐波后AAC的宽调制度运行条件,并设计了AAC的闭环控制策略;然后,基于子模块电压波动数学模型,建立了AAC的能量波动方程,能够精确生成不同调制度和功率因数角下的能量波动模型,定量分析了注入三次谐波后能够降低的能量波动峰值和子模块电容优化率,所提出的子模块电容优化方法和闭环控制策略在实现AAC宽调制度稳定运行的同时,注入的三次谐波不改变AAC能量平衡条件,最高能够降低AAC子模块电容大小为传统控制方式下的12.1%;最后,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和StarSim半实物平台中搭建模型,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桥臂交替换流器 电容优化 能量波动方程 能量平衡 移相导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镇痛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邱义 马炜玮 +1 位作者 张会娟 涂毅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33,共15页
经颅电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因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以及高度便携性等特点,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非药物镇痛手段。然而,目前对于经颅电刺激镇痛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镇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系统... 经颅电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因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以及高度便携性等特点,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非药物镇痛手段。然而,目前对于经颅电刺激镇痛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镇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3种主要的经颅电刺激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在镇痛领域的研究进展,评估了这些技术对短时、急性和慢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深入剖析了其潜在的镇痛机制。同时,本文系统讨论了既往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借助电场模拟技术实现个性化刺激以克服不同个体头部解剖结构差异的影响、应用多位点刺激和深部脑刺激技术来拓展刺激脑区、搭建经颅电刺激技术同步神经影像平台以制定个体特异性的刺激方案并深入揭示其镇痛机制、探索与其他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等。这些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经颅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最终实现患者疼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电刺激 神经调控 镇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交流电刺激 经颅随机噪声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干扰下涂层破损X70钢腐蚀特性研究
9
作者 贺三 余锐 +3 位作者 李彬 杜铭轩 唐凯 韩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78-4684,共7页
油气管道经过电气化铁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易出现交直流混合干扰腐蚀现象。针对目前交直流混合干扰下涂层破损管道的腐蚀行为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采用失重、电化学试验,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 油气管道经过电气化铁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易出现交直流混合干扰腐蚀现象。针对目前交直流混合干扰下涂层破损管道的腐蚀行为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采用失重、电化学试验,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等检测手段,开展了微小涂层破损X70钢在交直流混合干扰下的腐蚀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电流密度下试样最大腐蚀坑深度由深到浅排序为:涂层破损直径D=5 mm试样、D=2 mm试样、D=1 mm试样、无涂层试样;(2)存在临界电流密度,当i<120 A/m^(2)时,随电流密度的增加最大腐蚀坑深度缓慢增加,当i≥120 A/m^(2)时,随电流密度的增加最大腐蚀坑深度急剧增加;(3)当i=180 A/m^(2)时,D=5 mm试样腐蚀深度达1883.18μm,涂层破损直径由原来5 mm扩展到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腐蚀 交直流混合干扰 埋地管道 涂层破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压直流干扰工况下X80管线钢的腐蚀行为
10
作者 钟雪 张文艳 +2 位作者 邓子为 许振昌 杜艳霞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采用自行搭建的装置对X80管线钢进行高压直流干扰腐蚀试验,并通过干扰参数监测和腐蚀形貌观察等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高压直流干扰下该钢在四川土壤中的干扰电流密度变化趋势及腐蚀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干扰初期快速增大到峰值,然后... 采用自行搭建的装置对X80管线钢进行高压直流干扰腐蚀试验,并通过干扰参数监测和腐蚀形貌观察等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高压直流干扰下该钢在四川土壤中的干扰电流密度变化趋势及腐蚀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干扰初期快速增大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稳定值约为峰值的1/10;高压直流干扰时长(持续时间)对腐蚀速率有一定影响,腐蚀速率随着干扰时长的延长而降低;高压直流干扰的间隔时间对腐蚀速率也有明显影响,腐蚀速率随着干扰间隔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干扰间隔时间超过3h后,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管道防腐蚀层缺陷面积和土壤含水率对腐蚀速率都有较大影响,当缺陷面积由6.5cm^(2)减小为0.2cm^(2)时,腐蚀速率增大了约3倍,当土壤含水率由17%增加为34.5%时,腐蚀速率增大了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干扰 电流密度 干扰参数 腐蚀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粉末直接进样-交流电弧发射光谱快速测定铝土矿中的硼
11
作者 马景治 向兆 张秦锋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44,共6页
铝资源是全球瞩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找矿过程中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硼含量变化反映区域成矿条件,并计算硼/镓比值以推测沉积环境,因此准确定硼为铝土矿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铝土矿的矿物... 铝资源是全球瞩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找矿过程中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硼含量变化反映区域成矿条件,并计算硼/镓比值以推测沉积环境,因此准确定硼为铝土矿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铝土矿的矿物组成主要是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等含铝矿物,高含量铝产生的光谱分析干扰导致微量硼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并且现有铝土矿标准物质也并未对硼元素定值,限制了铝土矿中硼分析方法的量值溯源能力。因此,通过向硅酸盐光谱分析标准物质中加入氧化铝构建铝土矿基质模拟标准系列,利用与样品类似的基体建立校准曲线,消除基体元素铝的干扰,进而建立了铝土矿中硼元素的交流电弧-发射光谱直接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对铝土矿样品中硼的检出限为0.51μg/g,方法的精密度小于5.2%,加标回收率为95.9%~103%;利用铝土矿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77~GBW07182通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比对以证明方法的可靠性,发现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方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流程,固体粉末直接进样提高了分析通量,若配套使用台式微型仪器可实现野外现场直接分析,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固体粉末进样 交流电弧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配电网的主要形态——基于储能的低压直流微电网 被引量:47
12
作者 刘健 魏昊焜 +1 位作者 张志华 王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1-16,共6页
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未来配电网的可能形态——基于储能装置、以用户为单位的低压直流微电网。同时论述了该形态配电网的结构特征和优越性以及当前技术与这个设想之间的差距。在当前技术... 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未来配电网的可能形态——基于储能装置、以用户为单位的低压直流微电网。同时论述了该形态配电网的结构特征和优越性以及当前技术与这个设想之间的差距。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低压直流微电网和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管理领域的技术已经能够满足设想需要,但是储能装置的能量体积比和能量重量比以及寿命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未来配电网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配电网 微电网 交流 直流 储能装置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 被引量:45
13
作者 刘凯 吴田 +1 位作者 刘庭 肖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8-576,共9页
为了确保±800kV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线路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带电作业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为此,采用光纤脉冲电流测量系统对进入±800kV特高压直流输... 为了确保±800kV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线路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带电作业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为此,采用光纤脉冲电流测量系统对进入±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进行了测量,进入直流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脉冲最大幅值为149.98A,脉冲宽度为几十μs,正极性和负极性脉冲都存在。根据进入交直流线路等电位的特点,采用电磁分析软件研究了进入等电位过程中作业人员与极导线间的电位分布,计算了作业人员与极导线和杆塔等接地构件间的电容,根据这些参数建立了交直流线路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的分析模型,对特高压交流(UHVAC)与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进行了计算。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远小于特高压交流线路,可以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kV 特高压直流 UHVDC 特高压交流 UHVAC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电位转移电流 脉冲电流 仿真计算 光纤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直流在我国电网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3
14
作者 张文亮 周孝信 +3 位作者 郭剑波 印永华 汤涌 郭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5,共5页
根据我国电网特点和特高压交直流建设情况,探讨了±1000kV特高压直流在我国电网发展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考虑设备制造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1000kV特高压直流的基本配置方案和经济性,并从多个角度分析±1000kV特高压直流对... 根据我国电网特点和特高压交直流建设情况,探讨了±1000kV特高压直流在我国电网发展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考虑设备制造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1000kV特高压直流的基本配置方案和经济性,并从多个角度分析±1000kV特高压直流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具体包括接入系统方式、对送端和受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多直流馈入问题等。最后,文章给出了±1000kV特高压直流发展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kV特高压直流 特高压交流 系统安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试验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汤广福 温家良 +2 位作者 贺之渊 查鲲鹏 邱宇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9,共9页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核心组件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其符合设计准则,并确保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正常及故障条件下都能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而不至于损坏或影响到所接入的电力系统。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核心组件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其符合设计准则,并确保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正常及故障条件下都能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而不至于损坏或影响到所接入的电力系统。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的试验技术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电子装置容量的日益提高使得很难直接在电力系统中进行试验,等效试验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其自身的高度复杂性,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等效试验方法的研究通常比传统电力设备更复杂、难度更大。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试验等效分析的目的是:首先从机理上保证在一定的试验条件约束下,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产生的电流、电压、机械和热应力等应与被试电力电子装置在实际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工况具有等价效果;其次是利用必要的试验条件对试品耐受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文章重点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等效试验机理、等效试验方法和技术应用进行了全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地推动了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工程化进程,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中国电网成功应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试验机理 等效试验方法 灵活交流输电 直流输电 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下局部放电序列信号检测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司文荣 李军浩 +3 位作者 袁鹏 郭弘 罗勇芬 李彦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介绍了用于分析直流下局部放电序列信号的时间等待恢复模型及其假设,总结了基于基本参数放电幅值q和放电时间点t用于分析直流局部放电序列信号的多种放电谱图。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局部放电宽带检测系统获取了缺陷模型(空气中电晕、油纸... 介绍了用于分析直流下局部放电序列信号的时间等待恢复模型及其假设,总结了基于基本参数放电幅值q和放电时间点t用于分析直流局部放电序列信号的多种放电谱图。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局部放电宽带检测系统获取了缺陷模型(空气中电晕、油纸绝缘的尖板、内部缺陷和沿面放电)在直流电压下的大量局部放电脉冲波形-时间序列。并对获取的脉冲波形-时间序列,使用脉冲群快速分类技术进行随机干扰脉冲剔除。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进行了直流局部放电幅值-时间序列信号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给出了各缺陷模型对应的典型q-t、n-q、n-Δt和qsuc-q等多种直流局放谱图。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四种典型缺陷具有各自的放电特性,直流下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符合时间等待恢复模型及其假设。这为基于幅值-时间序列的直流局放检测、识别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局部放电 宽带测量 抗干扰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直流—直流变换器中电磁干扰与抑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逸成 韩新春 +1 位作者 沈玉琢 姚勇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通过电磁兼容理论分析与现场调试试验结果 ,指出由升压型主电路构成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直流—直流变换器中存在的主要电磁干扰源是开关管Z1开断时产生的电压尖峰、二极管D1由导通变为截止时产生的反向浪涌电流和升压电感电流在Z1开断... 通过电磁兼容理论分析与现场调试试验结果 ,指出由升压型主电路构成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直流—直流变换器中存在的主要电磁干扰源是开关管Z1开断时产生的电压尖峰、二极管D1由导通变为截止时产生的反向浪涌电流和升压电感电流在Z1开断瞬间出现的高频振荡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干扰产生的机理以及传播途径 ,并提出了抑制电磁干扰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动汽车 直流—直流升压变换电路 电磁干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司冬梅 齐郑 +1 位作者 钱敏 闫宝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4-28,共5页
随着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配电网故障点的及时发现显得日渐重要,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技术对于配电网安全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基于信号注入法的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流定段,交流定点"的交直流综合定位... 随着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配电网故障点的及时发现显得日渐重要,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技术对于配电网安全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基于信号注入法的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流定段,交流定点"的交直流综合定位方法。该方法分两步走,第一步定出故障区域,第二步定出故障点,将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注入法相结合,优势互补,通过多次现场实验验证,可以有效地处理10kV配电网中的单相接地故障。本文阐述了交直流混合定位法的原理,并介绍了信号源的注入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最后利用现场试验数据和ATP仿真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配电网 直流法 交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塔宽及离子流对带电作业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庭 胡毅 +3 位作者 刘凯 彭勇 肖宾 吴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61-3267,共7页
超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下层500kV交流导线平行处的塔身宽度(简称塔宽)比单一500kV线路铁塔增大1倍以上,同时下层带电作业间隙还存在着上层±800kV直流线路产生的离子流。为此,试验分析了"等电位作业人员-塔身&... 超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下层500kV交流导线平行处的塔身宽度(简称塔宽)比单一500kV线路铁塔增大1倍以上,同时下层带电作业间隙还存在着上层±800kV直流线路产生的离子流。为此,试验分析了"等电位作业人员-塔身"典型作业工况下,1.4~11.0m不同塔宽下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并开展了0.80~1.25m间隙距离下离子流密度对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塔宽的增大,相等带电作业间隙距离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相应降低;当作业间隙距离为7.5m时,11m塔宽下的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比1.4m塔宽下降低了约14%;在0~167nA/m2离子流密度范围内的离子流对0.80~1.25m间隙距离的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无影响。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超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交流(EHVAC) 特高压直流(UHVDC) 带电作业 塔宽 离子流密度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规划电网安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晋华 蒋卫平 +6 位作者 印永华 胡涛 王晶芳 陈凌芳 李新年 谢国平 刘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64-68,共5页
为了对2018水平年国家特高压规划电网的输电网络结构进行检查和考核,该文应用数模混合式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装置,进行多项N-1故障和N-2故障的实时仿真试验,对±800kV直流系统与送受端交流系统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对2018水平年国家特高压规划电网的输电网络结构进行检查和考核,该文应用数模混合式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装置,进行多项N-1故障和N-2故障的实时仿真试验,对±800kV直流系统与送受端交流系统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系统安全稳定角度出发,该网架结构可行;±800kV直流发生双极闭锁故障时,特高压交流通道部分母线电压偏低,建议通过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等手段来改善故障后系统的电压水平。研究还发现,因向家坝—南汇、溪落渡左—株洲、溪落渡右—浙西这3回特高压直流送端换流站距离很近,任一直流发生双极闭锁时整流站换流母线的暂态过电压均会导致其它2回直流发生换相失败,建议设立专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特高压交流 数模混合实时仿真 安全稳定 多馈入直流系统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