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181a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倩婷 王安训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RNA,参与调控不同基因的表达,对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miRNA-181a(miR-181a)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免疫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本文就miR-181a的结构和功能,miR-181a在...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RNA,参与调控不同基因的表达,对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miRNA-181a(miR-181a)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免疫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本文就miR-181a的结构和功能,miR-181a在其他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miR-181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miR-181a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81a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瑞武 巴颖 +2 位作者 钟鸣 张学 张核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杂合性丢失 口腔肿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IT抑癌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思明 殷操 沈丽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FHIT)是 1996年新发现的一种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3p14 .2上的抑癌基因 ,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ApnA水解酶的特性 ,可通过水解ApnA(主要是Ap3A)而阻止细胞生长信号传导途径 ,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另有观点认为FHIT可与A...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FHIT)是 1996年新发现的一种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3p14 .2上的抑癌基因 ,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ApnA水解酶的特性 ,可通过水解ApnA(主要是Ap3A)而阻止细胞生长信号传导途径 ,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另有观点认为FHIT可与Ap3A等结合成FHIT底物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能是一种信号物质 ,其抑癌作用可能比其水解酶作用更重要。研究表明FHIT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就FHIT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头颈部鳞癌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蛋白Masp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税桦桦 罗玲 +2 位作者 梁尚争 黄历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610,共4页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结果在正常口腔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72.73%(24/33)和37.78%(17/45)。Maspin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其中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Masp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淋巴结转移潜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ASPIN蛋白 肿瘤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抑癌基因的失活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兴军 关晓峰 +2 位作者 高英贤 王兆元 王绪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9-370,共2页
目的 :探讨同一口腔鳞癌标本中 3种抑癌基因失活情况。方法 :2 7例口腔鳞癌标本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一抗分别为鼠抗人nm2 3 ,P5 3单克隆抗体及P16多克隆抗体。以癌细胞着色 30 %为判断高低表达的界值。结果 :p16基因失活率最高 ,为 ... 目的 :探讨同一口腔鳞癌标本中 3种抑癌基因失活情况。方法 :2 7例口腔鳞癌标本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一抗分别为鼠抗人nm2 3 ,P5 3单克隆抗体及P16多克隆抗体。以癌细胞着色 30 %为判断高低表达的界值。结果 :p16基因失活率最高 ,为 6 6 7% ;2种以上基因同时失活为 5 1 9% ,其中p16和nm2 3占 6 4 2 % (9 14)。结论 :p16基因失活是口腔鳞癌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分子事件 ;口腔鳞癌中抑癌基因的失活为非单一基因失活 ,其意义值得探讨 ;同时提示 ,研究口腔鳞癌其基因表达及意义时 ,应注意抑癌基因失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抑癌基因 基因失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LATS2基因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自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岳增文 王树斌 刘进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基因过表达诱导口腔鳞癌细胞(OSCC)发生自噬性的现象的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LATS2稳定转染SCC-25细胞,并设空载体为对照组。转染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LATS2、自噬标志物(LC3)... 目的:探讨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基因过表达诱导口腔鳞癌细胞(OSCC)发生自噬性的现象的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LATS2稳定转染SCC-25细胞,并设空载体为对照组。转染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LATS2、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双荧光自噬流以及透射电子电镜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LC3、Beclin-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OSCC细胞SCC-25细胞质内有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结论:LATS2基因可诱导OSCC细胞SCC-25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肿瘤抑制因子2 口腔鳞癌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大肿瘤抑制因子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增文 王树斌 刘进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技术,使用LATS2过表达慢病毒感染SCC-25细胞株。通过CCK-8检测过表达LATS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ATS... 目的探讨过表达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技术,使用LATS2过表达慢病毒感染SCC-25细胞株。通过CCK-8检测过表达LATS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ATS2基因过表达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LATS2过表达后对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p EGFP-LATS2细胞的LATS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 EGFP-LATS2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pEGFP-LATS2组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空载体组(pEGFP-control)(P<0.05)。与control和pEGFP-control组相比,pEGFP-LATS2组Bax蛋白上调,而Bcl-2蛋白下调。结论过表达LATS2基因可明显抑制SCC-25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大肿瘤抑制因子2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组织中染色体3p14.2区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贺剑飞 李瑞武 +2 位作者 赵彦艳 邓春富 钟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3p14.2区D3S1300位点丢失情况,为新的抑癌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D3S1300位点微卫星多态为遗传标记,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该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s...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3p14.2区D3S1300位点丢失情况,为新的抑癌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D3S1300位点微卫星多态为遗传标记,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该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sofheterozygosity,LOH)状况。结果:22例口腔鳞癌17例提供信息,7例出现杂合性丢失,LOH率为41%(7/17),有2例出现微卫星的不稳定性。结论:3p14.2区D3S1300位点杂合性丢失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提示该区域可能存在口腔鳞癌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 抑癌基因 杂合性丢失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