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学校高中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能力和跨文化敏觉力的关系
1
作者 何嘉殷 文汉宜 张瑞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国际学校高中生在微观跨文化环境中的抑郁情绪,并检验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能力和跨文化敏觉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国际学校10年级学生94人,在其高中阶段共3年6个学期(标记为T1~T6)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6次(T1~T6)测量其抑郁程... 目的:探讨国际学校高中生在微观跨文化环境中的抑郁情绪,并检验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能力和跨文化敏觉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国际学校10年级学生94人,在其高中阶段共3年6个学期(标记为T1~T6)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6次(T1~T6)测量其抑郁程度,使用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CQ)、跨文化敏觉力量表(ISS) 2次(T1、T5)测量其人际关系能力、跨文化敏觉力水平。结果:T1~T6阶段SDS得分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模式(P<0.01)。T1和T5的SDS与ICQ得分(r=-0.48、-0.47,均P <0.01)、ISS得分(r=-0.62、-0.59,均P <0.01)均呈负相关,但T1的ICQ得分(β=-0.20,P=0.057)、ISS得分(β=-0.02,P=0.897)不能预测T5的SDS得分。ISS得分在ICQ与SDS得分间分别起横向(T1 95%CI:-0.41~-0.12;T5 95%CI:-0.53~-0.13)、纵向中介效应(95%CI:-0.42~-0.15)。结论:国际学校高中生人际关系能力和跨文化敏觉力对缓解其微观跨文化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抑郁情绪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高中 微观跨文化环境 抑郁情绪 人际关系能力 跨文化敏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国际传播及其实践向度调整 被引量:1
2
作者 鲍海波 王利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7,共11页
在当前国际传播环境中存在意识形态下的信息失衡和跨文化价值偏差,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且这种偏差仅可调整,无法完全消除。国际传播生态的变迁凸显了文化间性视角的重要性,强调尊重文化差异、避免冲突、促进交融,通过主体、空间、价值三... 在当前国际传播环境中存在意识形态下的信息失衡和跨文化价值偏差,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且这种偏差仅可调整,无法完全消除。国际传播生态的变迁凸显了文化间性视角的重要性,强调尊重文化差异、避免冲突、促进交融,通过主体、空间、价值三个维度的转向,构建国际传播中的“第三语境”,以实现相互观照。在此视角下,国际传播实践应该从“信息输出”转向“文化互动”、从“内容制作”转向“内容共创”、从“单一效果评估”转向“综合效果评估”,从而推动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向纵深发展,尽可能寻求建构共同认知所依赖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化间性 第三语境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五):“他者”之音——海外“本土中医” 被引量:7
3
作者 魏一苇 严暄暄 何清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现代语境理论中,外界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现象。尤其,海外"本土中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传播现象,它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在长期的海外传播及本土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中国中医药本... 在现代语境理论中,外界环境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现象。尤其,海外"本土中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传播现象,它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在长期的海外传播及本土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中国中医药本体不同的、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形态。海外"本土中医"作为此次研究的"他者",是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典型变异产物,语境中的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使其表现出"去中国化"与"过中国化"两大趋势。把握语境,合理发掘和利用海外"本土中医"文化的文化传播价值将对促进中医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跨文化传播 语境 海外“本土中医”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美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乔东义 常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8-91,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日趋频繁,“跨文化美学”研究成为世界美学研究新的发展路向之一。在认识到“跨文化美学”研究的未完成形态之前提下,试图从文化语境、美学新质、研究方法、学科关联域等不同方面阐发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日趋频繁,“跨文化美学”研究成为世界美学研究新的发展路向之一。在认识到“跨文化美学”研究的未完成形态之前提下,试图从文化语境、美学新质、研究方法、学科关联域等不同方面阐发跨文化美学研究的当下意义与合法性问题,以期对跨文化美学研究的学科建设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跨文化美学” 本土性与世界性 人类学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控制理论的跨文化传播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坚 程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2,共6页
语境控制理论是指研究传播活动中的语境生成和调适的理论。语境控制理论的核心理念,不是交流信息语境结构的差别,而是传播活动中语境结构的有效设定与能动调适。语境控制理论进行文化判断的基本依据,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形态关系。消除... 语境控制理论是指研究传播活动中的语境生成和调适的理论。语境控制理论的核心理念,不是交流信息语境结构的差别,而是传播活动中语境结构的有效设定与能动调适。语境控制理论进行文化判断的基本依据,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形态关系。消除跨文化传播中的"信息超载",重在引导和促进传播通道中流动的信息产生语境传播效应。通过话语信息的语境转换,增加交流活动中的语境信息量,是实现跨文化传播中信息协调配置和有效传通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控制理论 文化判断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的诠释学视角——以中国语境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贾文山 刘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历经60年的发展,跨文化传播学在西方已经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整体而言,众多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受实证主义及后实证主义影响,致力于提炼可跨越文化差异而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及模型。同时这些研究也深受西方二元对立思辨... 历经60年的发展,跨文化传播学在西方已经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整体而言,众多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受实证主义及后实证主义影响,致力于提炼可跨越文化差异而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及模型。同时这些研究也深受西方二元对立思辨传统的影响,对多元文化的优势不免忽视,更是把不同文化的影响置于对立的两极。在这样的背景下,诠释学为跨文化传播学贡献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视域。诠释学强调从"视域",也就是从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语境所滋养的视域去理解跨文化传播现象。从诠释学来看,跨文化传播就是不同视域相遇、交汇、协商和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目标;意义的丰富源自于差异的出现和存在,新旧视域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本文以中国文化为例,着重阐述诠释学对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诠释学 视域 中国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委婉语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戴聪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汉英委婉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性 :委婉语的间接性 ;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运用的必要性 ;不同语言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委婉语存在差异的必然性。
关键词 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语境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跨文化语境中解构媒介女性话语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越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大众传媒中,持有话语权的媒介生产者大多不可能脱离其生长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语境中解构媒介女性话语有益于我们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性别话语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女性在媒介中的生存环境、性别呈现与传播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我们... 在大众传媒中,持有话语权的媒介生产者大多不可能脱离其生长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语境中解构媒介女性话语有益于我们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性别话语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女性在媒介中的生存环境、性别呈现与传播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传统与现代的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与遮蔽,挖掘深埋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渊源。在对不同文化性别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媒介性别话语蕴藏的深沉文化含义,从而构筑女性自己的媒介文化和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解构 媒介女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条美学:跨文化语境的会通——“国际视野的东方美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1
9
作者 麦永雄 张思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在人类社会和世界诸文明中,线条具有跨文化的普世价值,是人类学、哲学和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西方线条观在艺术史上经历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到非欧几何的转向,在近现代逐渐与东方线条美学交叠互渗。以西方线条哲学为参照,有助于当代东亚线... 在人类社会和世界诸文明中,线条具有跨文化的普世价值,是人类学、哲学和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西方线条观在艺术史上经历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到非欧几何的转向,在近现代逐渐与东方线条美学交叠互渗。以西方线条哲学为参照,有助于当代东亚线条美学的建构,中国语言文化的“Wen”(文/纹)和“Li”(理/礼),日本美学的“Ma”(间)和“Kire”(切)等重要话语堪为佳例。由此中日书画的线条美学呈现丰赡的新意。线条美学作为前沿发展的论域,可从“穹若”与哲理的维度予以拓展与前瞻。当代线条美学形成了跨文化语境的情势,亟待加强比较与会通研究,以丰富世界美学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条美学 普世价值 跨文化语境 比较与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后殖民语境的后殖民英语及英语教育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卫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72-76,81,共6页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出发 ,对后殖民话语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殖民英语的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 ,在后殖民语境里 ,英语教育模式应从传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转向“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语境 后殖民英语 英语教育 跨文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