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os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y of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s in natural seawater
1
作者 TANG Heng JIANG Quan-tong +7 位作者 XIE Rui WU Si-wei LIU Chang SUN Qiang ZHANG Xiao-ying JIN Zu-quan DUAN Ji-zhou HOU Bao-r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482-3501,共20页
Microarc oxidation is an effective surface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certain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their alloys.In this paper,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i-6Al-4V by microarc... Microarc oxidation is an effective surface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certain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their alloys.In this paper,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i-6Al-4V by microarc oxidation.Thecoatings exhibite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SEM),and 3D laser confocal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atings.The properties of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microstructure,surface roughness,corrosion resistance,andantimicrobial properties.The electr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atings prepar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had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substrate.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evalua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plate counting.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TiO_(2)/Cu_(2)O@CeO_(2)coating was up to 99.70%.In summary,the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prepar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background in the field of marine corrosionprotection and biofou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Ti-6Al-4V alloy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ing the micro-arc oxidation(MAO)parameters to attain coatings with minimum porosity and maximum hardness on the friction stir welded AA6061 aluminium alloy welds 被引量:7
2
作者 R.Kamal Jayaraj S.Malarvizhi V.Balasubramani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Micro-arc oxidation(MAO)technique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dense oxide films on the aluminium alloy surface.This oxide film protects the aluminium alloy from the corrosion attack for longer duration.Empirical relations... Micro-arc oxidation(MAO)technique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dense oxide films on the aluminium alloy surface.This oxide film protects the aluminium alloy from the corrosion attack for longer duration.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ere derived to evaluate the MAO coating properties(porosity and hardness)by incorporating very important MAO parameters(current density,inter-electrode distance and oxidation time).MAO parameters were also optimized to achieve coatings with minimum porosity and maximum hardness.Further,the effect of MAO parameters on coating characteristics was analysed.From the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density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es than the other two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rc oxidation Aluminium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cuum Consistent Electrochemistry in Ionic Liquid Combined with Oxide Epitaxy
3
作者 Yuji Matsumot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7,共19页
We introduce our state-of-the art of“vacuum consistent electrochemistry”to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faces between oxides and ionic liquid(IL).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has been one of the powerful and sophisti... We introduce our state-of-the art of“vacuum consistent electrochemistry”to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faces between oxides and ionic liquid(IL).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has been one of the powerful and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to realize nanoscale preparation of high-quality epitaxial oxide thin films.On the other hand,electrochemistry is a simple,very sensitive,and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technique for solid-liquid interfaces.To ensure the reproducibility in experiment of the interfaces of such epitaxial oxide films,as well as bulk oxide single-crystals,with IL,we employ a home-built PLD-electrochemical(EC)system with IL as an electrolyte.The system allows one to perform all-in-vacuum experiment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well-defined oxide electrode surfaces to their electrochemical analyses.The topics include electrochemical evaluations of the oxide’s own properties,such as carrier density and relative permittivity,and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oxides in contact with IL,such as flat band potential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EDL)capacitance,ending with future perspectives in all-solid-state electr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electrochemistry oxide epitaxy Electric double layer Ionic liquids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defect free ceramic/Ti composite membranes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in situ oxid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 Dong-qiang YANG Ping +2 位作者 WU Jian-yang ZHAO Jing CHEN Yan-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295-3304,共10页
Al2O3 ceramic powder was applied to modify the large pores defec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rous metal Ti support,in situ oxidation method was a convenient method to prepare defect free ceramic/Ti composite membranes o... Al2O3 ceramic powder was applied to modify the large pores defec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rous metal Ti support,in situ oxidation method was a convenient method to prepare defect free ceramic/Ti composite membranes on this basis.In situ oxidation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condition for preparing the TiO2-Al2O3/Ti composite membrane is under 800°C for 2 h,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ore sizes of the TiO2-Al2O3/Ti composite membranes are affected obviously.The thicknes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TiO2/Ti composite membranes are determined by SEM and XRD completely.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 is measured by bubble pressure method,the most probable aperture is about 3.12μm,while the average pore size of defect free TiO2-Al2O3/Ti is about 3.23μm.After ultrasonic treatment,the slight weight change of membranes reveals no observable change,which indicates that TiO2-Al2O3/Ti composite membranes maintain a goo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Ti CERAMIC TiO2 layer in situ oxidation composite membrane surface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庆印 杨訾 +2 位作者 赵静 张桂芳 时志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了制备颗粒较均一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NFM111),以乙酸镍四水合物、柠檬酸铁、乙酸锰四水合物、乙酸钠三水合物以及无水柠檬酸为原料配制出喷雾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前驱体,预氧化后进行球磨... 为了制备颗粒较均一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NFM111),以乙酸镍四水合物、柠檬酸铁、乙酸锰四水合物、乙酸钠三水合物以及无水柠檬酸为原料配制出喷雾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前驱体,预氧化后进行球磨并掺杂TiO_(2)后再进行高温烧结,得到NFM111@TiO_(2);采用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探究不同煅烧温度对NFM111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NFM111@TiO_(2)颗粒的粒径大小一致;煅烧温度为900℃时增大了NFM111的层间距,进而增大了钠离子传输速率,NFM111@TiO_(2)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3.2 mA·h/g,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6.8%,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Al-LDO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
6
作者 严群 陈奕浩 +3 位作者 温俊宇 关锦强 靳涵宇 陈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通过水热-煅烧法成功制备了掺杂Fe、Mn、Co、Zn的铜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M-CuAl-LDO,M=Co、Fe、Zn、Mn)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溶液初始pH、无机阴离子、反应温度以及RhB的初始质量浓度... 通过水热-煅烧法成功制备了掺杂Fe、Mn、Co、Zn的铜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M-CuAl-LDO,M=Co、Fe、Zn、Mn)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溶液初始pH、无机阴离子、反应温度以及RhB的初始质量浓度对RhB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XRD、SEM、FT-IR、BET以及XPS对Fe-CuAl-LDO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定和表征。在25℃的反应温度、pH为5.6、PMS质量浓度为0.3 g/L、Fe-CuAl-LDO用量为0.3 g/L的条件下,30 min内实现了对100 mg/L RhB的完全去除。同时,在pH 3.0~11.0,Fe-CuAl-LDO/PMS体系中RhB的降解率达95%以上,并且在第5次使用时,RhB的去除率仍保持在74.2%。UV-Vis测试、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Fe-CuAl-LDO/PM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氧物种是O_(2)·^(-),作用于芳香烃环以实现染料的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过一硫酸盐 铁掺杂 罗丹明B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锰两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及性能
7
作者 张庆堂 高鹏飞 王晓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0-4015,共6页
采用MnCO_(3)为原料,通过两步和一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分别命名为NMO-2,NMO-1),并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MO-2和NMO-1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1、60 nm,小的晶粒尺寸可缩短钠离子迁... 采用MnCO_(3)为原料,通过两步和一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分别命名为NMO-2,NMO-1),并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MO-2和NMO-1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1、60 nm,小的晶粒尺寸可缩短钠离子迁移距离,和NMO-1的不规则颗粒不同,NMO-2为明显的一维棒状和二维片状颗粒。当NMO-2作为电池正极时,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40 mAh/g,10 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71.8 mAh/g,且在0.5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异质结β-Bi_(2)O_(3)柱撑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8
作者 张亚平 吴桐辰 +1 位作者 郑云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特性。制备的β-Bi_(2)O_(3)/CoAl-LDH柱撑材料具有2.1 nm的层间通道、62 m^(2)·g^(-1)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辐照下,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β-Bi_(2)O_(3)/CoAl-LDH催化剂在90 min内可降解91.3%的TC,降解率远高于非柱撑的β-Bi_(2)O_(3)和CoAl-LDH。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柱撑复合的β-Bi_(2)O_(3)与CoAl-LDH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构建了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率,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铋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柱撑材料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炭微球对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电解修整磨削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伟 常佳起 +3 位作者 李博鑫 严灿 邓朝晖 万林林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大粒度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在电解修整时氧化膜成膜质量差、厚度不足,进而导致磨削性能不佳,在磨料层中加入中间相炭微球(MCMB)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开展了不同MCMB含量对砂轮性能及其电解修整磨削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CMB能显著... 大粒度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在电解修整时氧化膜成膜质量差、厚度不足,进而导致磨削性能不佳,在磨料层中加入中间相炭微球(MCMB)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开展了不同MCMB含量对砂轮性能及其电解修整磨削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CMB能显著改善砂轮的电解成膜能力,氧化膜厚度最大达到104μm,氧化膜的致密性与黏附性均有改善;含MCMB试验组的工件磨削表面形貌完整性更高,脆性破碎凹坑较少;当工件进给速度为40 mm/s、磨削深度为15μm时,体积分数为5%的MCMB试验组相比不含MCMB的试验组表面粗糙度Ra下降29.8%;在工件进给速度30 mm/s、磨削深度20μm时,体积分数为5%的MCMB试验组相比不含MCMB的试验组亚表面损伤深度减小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钎焊砂轮 电解修整磨削 中间相炭微球 氧化膜 亚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热压合成Ti_(2)AlC-20TiB_(2)复合材料在1000~13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10
作者 王文婷 徐敬军 +3 位作者 马科 李美栓 李兴超 李同起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Ti_(2)AlC是MAX相材料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化合物之一,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抗氧化防护涂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强度和硬度不足,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升Ti2AlC的性能,本研究采用原位固-液相反应/热压方法成功合成... Ti_(2)AlC是MAX相材料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化合物之一,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抗氧化防护涂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强度和硬度不足,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升Ti2AlC的性能,本研究采用原位固-液相反应/热压方法成功合成了Ti_(2)AlC-20%TiB2(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简称Ti_(2)AlC-20TiB_(2)),分析了其在1000~1300℃的高温氧化行为,揭示了其高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Ti_(2)AlC-20TiB_(2)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符合自然对数规律,比单相Ti_(2)AlC具有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1200℃以下,氧化膜主要由Al_(2)O_(3)(内层)和TiO_(2)(外层)组成,而在1300℃时,氧化膜的外层则是TiO_(2)与Al_(2)TiO_(5)混合物。复合材料形成的Al_(2)O_(3)保护层比单相Ti_(2)AlC形成的更为致密,这是抗氧化性能优异的关键。引入的TiB_(2)颗粒减小了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加了短路扩散的晶界数量,有利于Al的选择性氧化,从而加速了Al_(2)O_(3)保护层的形成。TiB_(2)氧化过程中生成的B2O3能够填充微孔并修复微裂纹,有效阻止了O的内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C-TiB_(2)复合材料 高温氧化行为 氧化保护层 高温抗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亚波 付文静 +3 位作者 潘晓钢 刘青辉 李海龙 李鹏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3,132,共7页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36%升至66.2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性碳纸的微观形貌,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碳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采用万能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汞注入测试仪探究了树脂浓度和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纸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浓度和GO含量的增加,碳纸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显著增强。为确保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水气传输能力、导电性和机械性能,碳纸需具备适宜的孔隙和孔径分布、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当树脂浓度为30wt%时,0.6wt%GO改性的碳纸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25.56 MPa,孔隙率为65.27%,面电阻率达到1.365Ω·sq^(-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纸 气体扩散层 PEM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6%Ni因瓦合金粗大柱状晶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12
作者 何承渝 蔡晨 +1 位作者 谷宇 李静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3,107,共7页
采用恒温氧化增重法,研究了Fe-36%Ni粗大柱状晶在1000℃和1100℃保温不同时间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氧化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36%N... 采用恒温氧化增重法,研究了Fe-36%Ni粗大柱状晶在1000℃和1100℃保温不同时间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氧化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36%Ni因瓦合金在1000℃和1100℃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在1000℃和1100℃的氧化层结构分为外氧化层、晶内氧化层和晶间氧化层3部分,其中外氧化层以Fe和O元素为主,晶内氧化层中Fe元素较基体含量降低而Ni元素升高,岛状区域富集氧元素,而其余位置Ni元素富集。1100℃时外氧化层又分为三部分,最外层为Fe_(2)O_(3)。因瓦合金在1100℃氧化1 h的氧化增重以及氧化层厚度都超过了在1000℃氧化5 h的情况,因此需要合理制定加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6%Ni因瓦合金 高温氧化 氧化层结构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瓜尔胶/氧化纳米纤维素层层自组装涂布纸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吕勇 宋词 戴磊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7-264,共8页
食品包装材料在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同时,需要更加优异的阻隔性能。采用生物质材料在纸基材料表面进行构筑,是目前功能性纸基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高碘酸钠和亚氯酸钠对纳米纤维素(CNF)进行氧化改性,制备氧化纳米纤维素(OCNF)... 食品包装材料在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同时,需要更加优异的阻隔性能。采用生物质材料在纸基材料表面进行构筑,是目前功能性纸基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高碘酸钠和亚氯酸钠对纳米纤维素(CNF)进行氧化改性,制备氧化纳米纤维素(OCNF),再将阳离子瓜尔胶(CGG)和OCNF在食品包装原纸上进行层层自组装(LBL)来制备全生物质纸基包装材料。对新型纸基包装材料的油接触角、抗油脂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进行测试,通过静电印刷和喷墨打印的印刷方式对纸基包装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CGG和OCNF在纸基表面进行层层自组装过程中,其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随着CGG和OCNF的自组装层数增加,涂布纸的油接触角和抗油脂指数显著增加。当自组装层数为5层时,油接触角为49.2°,抗油脂指数达到12。当自组装层数由单层提高到6层时,水蒸气透过率从3.21×10-11g·cm-1s-1Pa-1下降到1.49×10-11g·cm-1s-1Pa-1。通过静电复印和喷墨印刷在CGG/OCNF层层自组装涂布纸上进行数码印刷打样。结果表明,喷墨印刷方式具有更大的色域和阶调再现性能,能满足数码印刷打样基本需求。CGG/OCNF涂布纸在抗油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标签及高附加值包装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纳米纤维素 阳离子瓜尔胶 层层自组装 涂布纸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与金属氧化物-KCl熔融介质的甲烷热解制备少层石墨烯与氢气联产研究
14
作者 杨茗凯 黄泽皑 +7 位作者 周芸霄 刘彤 张魁魁 谭浩 刘梦颖 詹俊杰 陈国星 周莹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3-480,I0001,I0002,共10页
甲烷热解是一种利用化石能源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氢气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熔融金属催化法在制备石墨烯时存在固体催化剂失活、石墨烯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反应温度高(≥1100℃)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 甲烷热解是一种利用化石能源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氢气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熔融金属催化法在制备石墨烯时存在固体催化剂失活、石墨烯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反应温度高(≥1100℃)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究提出了通过金属Cu与金属氧化物-KCl熔融介质催化甲烷热解制备石墨烯的创新方案。通过添加金属氧化物(Al_(2)O_(3)、TiO_(2)、ZrO_(2)、MgO、SiO_(2))作为分散剂,增强了Cu球活性位点的分散性,特别是Cu球体积分数为50%的Cu/ZrO_(2)和Cu球体积分数为75%的Cu/MgO催化剂,可有效制备少层石墨烯。前者表现出最佳活性,其甲烷转化率为22%,氢气产率为21.5 mmol/h,而且能产生大面积、平整的少层石墨烯。本研究为甲烷热解联产石墨烯与氢气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未来有望实现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热解 熔融介质 少层石墨烯 氢气 铜/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硅钢内氧化层形貌对底层物相及形貌的影响
15
作者 左畅 郭悦 +2 位作者 戴方钦 冯雨 王维宇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4,共6页
取向硅钢表面底层是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内氧化层与辊涂于表面的MgO涂层反应生成的具有一定绝缘性的薄膜。分别对有无MgO涂层的取向硅钢进行高温退火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分析了露点温度对其表面内... 取向硅钢表面底层是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内氧化层与辊涂于表面的MgO涂层反应生成的具有一定绝缘性的薄膜。分别对有无MgO涂层的取向硅钢进行高温退火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分析了露点温度对其表面内氧化层及硅酸镁底层形貌的影响,探明了硅酸镁底层物相及形貌与内氧化层形貌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硅酸镁底层附着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1170℃,露点温度由-10℃增加至25℃时,涂层试样表面均形成了底层,底层下方球形氧化物颗粒直径由0.23μm增加至1.49μm;当露点温度达到25℃时,底层下方会出现连续的氧化物。底层下方的氧化物颗粒可减少低热膨胀系数的物相在底层与基体连接界面的分布,降低底层与基体连接界面的热应力,从而提高底层在取向硅钢表面的附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内氧化层 硅酸镁底层 退火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氧化铁皮对SPA-H耐候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唐东山 孙彬 +1 位作者 钱兴强 程磊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3,共7页
通过不同时间(4,48,72,96,144,192 h)的盐雾腐蚀试验(35℃,50 g/L NaCl)模拟海洋气候环境,研究了带氧化铁皮SPA-H耐候钢的锈层形成规律以及氧化铁皮对锈层形成过程的影响。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定有、无氧化铁皮试样经不同时间盐雾腐... 通过不同时间(4,48,72,96,144,192 h)的盐雾腐蚀试验(35℃,50 g/L NaCl)模拟海洋气候环境,研究了带氧化铁皮SPA-H耐候钢的锈层形成规律以及氧化铁皮对锈层形成过程的影响。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定有、无氧化铁皮试样经不同时间盐雾腐蚀后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氧化铁皮对腐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雾腐蚀时间不超过48 h时,致密氧化铁皮起到了物理屏障作用,阻挡了钢基体的腐蚀;继续增加盐雾腐蚀时间,一方面由于氧化铁皮被腐蚀破坏,对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另一方面,腐蚀液渗透至基体,形成了原电池腐蚀,促进了锈层的形成与稳定,最终导致带氧化铁皮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增量比无氧化铁皮试样多了约7 mg。SPA-H钢表面的氧化铁皮在腐蚀前期阻滞腐蚀,而在腐蚀后期加速锈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H耐候钢 氧化铁皮 盐雾腐蚀 电化学 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富锂层状氧化物的结构调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郑灵霞 尚猷 +3 位作者 温晓辉 郑华均 邱报 刘兆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碳酸盐前驱体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无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了组分调节对材料阳离子排布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材料进行不同尺度的形貌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i摩尔分数可以减小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 采用碳酸盐前驱体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无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了组分调节对材料阳离子排布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材料进行不同尺度的形貌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i摩尔分数可以减小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在不影响材料富锂相摩尔分数的前提下减小了类Li_(2)MnO_(3)晶畴的尺寸,并且增大了材料的Li^(+)/Ni^(2+)混排程度;小尺寸的类Li_(2)MnO_(3)晶畴可以提高晶格氧氧化活性和材料的充电容量;Li^(+)/Ni^(2+)混排的增加可以提高晶格氧还原活性和材料的放电容量,并抑制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无钴 Li_(2)MnO_(3)晶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比能电池高锰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18
作者 宋亮亮 梁颢严 +2 位作者 李顺清 邱报 刘兆平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共22页
得益于过渡金属和晶格氧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具有大于250 mAh∙g^(−1)的比容量,因而成为下一代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候选正极材料。为进一步提高理论比容量并减少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钴、镍元素依赖,开发高锰富锂... 得益于过渡金属和晶格氧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具有大于250 mAh∙g^(−1)的比容量,因而成为下一代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候选正极材料。为进一步提高理论比容量并减少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钴、镍元素依赖,开发高锰富锂层状氧化物(HM-LLOs)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通过引入更多的Li–O–Li构型,可以促进更多晶格氧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提升理论比容量。然而,锰含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如活化困难和不可逆氧释放等挑战,显著限制了HM-LLOs理论比容量的实际利用。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HM-LLOs高理论比容量的来源,随后深入分析了高锰特性引发的结构变化及其对实际比容量利用的限制,最后系统总结了从合成到活性材料改性的多种优化策略,并展望了可能提升HMLLOs实际比容量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富锂层状氧化物 合成优化 改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s对锂离子电池LMRO电极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欧阳丽霞 黄贤凯 +4 位作者 黄宏基 张军 赵红利 徐肖飞 王建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2-1620,共9页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含量对高电压下LMRO电极性能的影响,用SEM和EIS分析了MWCNTs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随MWCNTs含量的增加,LMRO电极的循环性能先提升后衰减,高MWCNTs含量电极的面电阻更低,倍率性能更优。循环性...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含量对高电压下LMRO电极性能的影响,用SEM和EIS分析了MWCNTs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随MWCNTs含量的增加,LMRO电极的循环性能先提升后衰减,高MWCNTs含量电极的面电阻更低,倍率性能更优。循环性能最佳的LR-3MWCNTs电极的面电阻为8.54Ω,是LR-1MWCNTs电极的15.5%。MWCNTs可在MWCNTs与LMRO颗粒间形成非断点式、非曲折的电子传输路径,从而在电极中形成更均匀、更完善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因此可减低电极阻抗、抑制电极极化。当MWCNTs含量超过3%时MWCNTs团聚严重,反而降低电极的循环性能。循环40次时,LR-3MWCNTs电极的R_(e)(13.79Ω)最低,是LR-1MW-CNTs电极的22.7%;LR-3MWCNTs电极的R_(ct)(61.81Ω)最小,为LR-5MWCNTs电极的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 阻抗 极化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错6英寸锑化镓单晶生长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杨文文 卢伟 +7 位作者 谢辉 刘刚 吕鑫雨 摆易寒 李晨慧 潘教青 赵有文 沈桂英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4-792,共9页
锑化镓因其优越的物理特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团队采用液封直拉法成功生长出国内首根6英寸n型掺Te锑化镓单晶锭,加工制备出高质量6英寸(1英寸=2.54 cm)锑化镓单晶衬底,并对晶体结晶质量和晶片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测... 锑化镓因其优越的物理特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团队采用液封直拉法成功生长出国内首根6英寸n型掺Te锑化镓单晶锭,加工制备出高质量6英寸(1英寸=2.54 cm)锑化镓单晶衬底,并对晶体结晶质量和晶片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锑化镓衬底(400)面摇摆曲线半峰全宽仅为20″,平均位错密度约为3 177 cm^(-2),表面粗糙度Rq为0.42 nm,氧化层厚度为2.92 nm,显示出6英寸锑化镓单晶具有较高的结晶质量和优良的表面形貌。此外,通过对6英寸锑化镓单晶生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其热场分布、流场分布和固液界面偏转情况。这些研究成果为锑化镓材料的高质量生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大尺寸晶体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英寸 锑化镓 液封直拉法 位错密度 数值模拟 热场分布 氧化层厚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