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金属橡胶的静力学模型研究
1
作者 余慧杰 侯伟平 +1 位作者 陈成 倪维宇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58,共7页
在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复合型金属橡胶(Composite-Metal Rubber,C-MR)的理论模型。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制备C-MR,对其进行静态力学试验。结合编织型金属橡胶(Wove-Metal Rubber,W-MR)和缠绕型金属橡胶(Tangled-Metal Rubber,... 在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复合型金属橡胶(Composite-Metal Rubber,C-MR)的理论模型。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制备C-MR,对其进行静态力学试验。结合编织型金属橡胶(Wove-Metal Rubber,W-MR)和缠绕型金属橡胶(Tangled-Metal Rubber,T-MR)的静力学模型,建立了C-MR的力学模型,并研究了不同编缠比对C-MR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C-MR的力学特性。并且发现,编缠比对C-MR的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编缠比越大,C-MR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越大。研究结论可为C-MR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金属橡胶 静态力学试验 力学特性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下梁桥纵向限位装置限位效果振动台试验研究
2
作者 朱俊 杨大海 屈宏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已成为我国中小跨度公路桥梁上最为常用的支座形式,但汶川地震后震害调查表明: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小跨度梁桥梁,地震作用下,由于支座与梁底钢板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导致主梁发生较大移位,甚至发生落梁破坏。为了研...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已成为我国中小跨度公路桥梁上最为常用的支座形式,但汶川地震后震害调查表明: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小跨度梁桥梁,地震作用下,由于支座与梁底钢板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导致主梁发生较大移位,甚至发生落梁破坏。为了研究采用缆索或黏滞阻尼器限制墩、梁相对位移、减小落梁的风险,本文以一座30m跨径的典型简支梁桥为对象,设计、制造了1/4缩比的振动台模型,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缆索或黏滞阻尼器的限位效果。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缆索限位器和黏滞阻尼器均具有较好的位移约束作用;可有效控制强震作用下墩梁间的相对位移,同时采用缆索或黏滞阻尼器约束后,桥墩的地震反应增加较小,可避免下部结构造成严重地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橡胶支座 中小跨径桥梁 缆索限位 黏滞阻尼器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度区某复杂高层摩擦摆隔震结构设计
3
作者 张鑫 张蕾 赵明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114,共9页
某医院项目位于8度区(0.20g)近断层,在主裙楼之间设置隔震缝后主楼结构仍超长,且长宽比超过了规范限值。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下室顶板以下的柱顶处布置摩擦摆隔震支座形成隔震层,隔震层以上部分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 某医院项目位于8度区(0.20g)近断层,在主裙楼之间设置隔震缝后主楼结构仍超长,且长宽比超过了规范限值。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下室顶板以下的柱顶处布置摩擦摆隔震支座形成隔震层,隔震层以上部分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文对比了摩擦摆隔震支座、叠层橡胶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两种隔震层设计方案,介绍了控制隔震支座拉应力的4种途径,并研究了隔震支座对超长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摆隔震结构可有效地控制上部结构的扭转效应,并且摩擦摆隔震支座方案在隔震效果、隔震层水平位移、隔震支座拉压应力控制等方面都优于橡胶隔震支座方案。同时设置隔震层后,可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摩擦摆隔震支座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黏滞阻尼器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梯曳引机减振的MR-SRC减振器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志英 刘荣阳 +3 位作者 黄伟 李成威 史林炜 徐彩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针对现有曳引机减振常采用的高分子减振垫因环境因素而引发性能大幅退化问题,以电梯曳引机减振器的工程应用需求为导向,确定减振器所需阻尼元件的刚度后,采用真空渗流技术将硅橡胶填充入金属橡胶孔隙并形成包覆,研制出一款耐环境影响的... 针对现有曳引机减振常采用的高分子减振垫因环境因素而引发性能大幅退化问题,以电梯曳引机减振器的工程应用需求为导向,确定减振器所需阻尼元件的刚度后,采用真空渗流技术将硅橡胶填充入金属橡胶孔隙并形成包覆,研制出一款耐环境影响的高性能金属橡胶/硅橡胶连续互穿相复合减振材料(metal rubber-silicone rubber continuous interwoven phase composite damping material, MR-SRC)。然后基于实际结构建立电梯曳引机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加装MR-SRC减振器前后的电梯曳引机进行了模态分析,确定了整体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MR-SRC减振器进行冲击响应分析,对比不同MR-SRC材料和冲击载荷对响应的影响,校核减振器的强度。接着,基于MR-SRC的近似等效,对减振器系统的冲击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金属橡胶密度为1.8 g/cm^(3)的MR-SRC减振器对减振效果最佳。最后将所制备的MR-SRC减振器安装于实际电梯曳引机,按照电梯减振国标要求,测试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计算并校核电梯运行的相关特性参数。该文章提出的减振器为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曳引机 金属橡胶-硅胶线复合材料减振器 模态分析 冲击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参数组合研究
5
作者 田石柱 韩铴 刘晨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目的提出纵横桥向分别设置X型弹塑性钢挡块、黏滞阻尼器与板式橡胶支座进行组合的方法,形成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克服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梁式桥限位能力、自复位能力不足等缺陷。方法应用OpenSees有限元... 目的提出纵横桥向分别设置X型弹塑性钢挡块、黏滞阻尼器与板式橡胶支座进行组合的方法,形成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克服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梁式桥限位能力、自复位能力不足等缺陷。方法应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座四跨连续梁桥全桥精细化模型,通过主梁位移、桥墩内力、支座剪力与位移等地震响应对X型弹塑性钢挡块和黏滞阻尼器进行了力学性能参数分析。结果横桥向X型弹塑性钢挡块与板式橡胶支座的组合可以有效控制梁体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基本消除震后残余位移,且在合理选择挡块力学性能参数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支座承受的剪力与位移,同时减小传递到桥梁下部结构的惯性力以起到保护作用;纵桥向黏滞阻尼器和板式橡胶支座的组合,采用较为合理的参数选择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梁端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且大大降低了墩柱所承受的内力,确保桥梁下部结构免受严重损伤。结论板式橡胶支座与X型弹塑性钢挡块、黏滞阻尼器组合形成的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解决强震作用下梁体位移过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橡胶支座 准隔震体系 X型弹塑性钢挡块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温环境金属橡胶减振器阻尼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侯军芳 白鸿柏 +2 位作者 李冬伟 王尤颜 陶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54,共5页
针对金属橡胶材料的轴向强非线性特性对原有基于曲线拟合的比阻尼测试方法进行改进,消除拟合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精度。以高温和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的阻尼减振需求为背景,对设计制作的固支圆盘金属橡胶减振器进行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阻尼性... 针对金属橡胶材料的轴向强非线性特性对原有基于曲线拟合的比阻尼测试方法进行改进,消除拟合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精度。以高温和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的阻尼减振需求为背景,对设计制作的固支圆盘金属橡胶减振器进行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阻尼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橡胶减振器在低温-70℃至高温30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阻尼性能,动态平均刚度随温度升高有所下降,阻尼性能和承载能力对温度的依赖性远小于粘弹性阻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高低温环境 阻尼测试 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胡仁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针对橡胶常温低频段的阻尼性能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该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并提... 针对橡胶常温低频段的阻尼性能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该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迟滞回线分解识别算法,利用试验数据辨识出了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且参数识别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 动态特性 建模 迟滞回线分解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压力对橡胶/金属热硫化粘接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鹏 苏正涛 +3 位作者 赖亮庆 薛磊 冯林兆 王景鹤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NR1155天然橡胶在不同硫化压力下热硫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基于90°粘合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分别测量了不同硫化压力下制备的橡胶/金属复合结构试样的粘合剥离强度,并采用低场NMR橡胶交联密度测定仪分析试样中橡胶部分的交联密度,... 研究NR1155天然橡胶在不同硫化压力下热硫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基于90°粘合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分别测量了不同硫化压力下制备的橡胶/金属复合结构试样的粘合剥离强度,并采用低场NMR橡胶交联密度测定仪分析试样中橡胶部分的交联密度,同时采用冷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研究剥离破坏表面。结果表明:NR1155天然橡胶胶料与Chemlok205/Chemlok220热硫化胶粘体系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协同硫化作用。随着硫化压力的提高,橡胶/金属的粘合剥离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且最大剥离力呈现对硫化压力的函数依赖关系,而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压力 胶粘剂 剥离强度 橡胶/金属复合结构 交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市文体馆基础隔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董军 刘伟庆 +5 位作者 王曙光 蓝宗建 尹士公 周有根 薛彦涛 韦承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宿迁市文体馆 4 5 0 0座位 ,约 130 0 0m2 ,位于 8度抗震设防区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空间框架 ,钢网壳屋盖。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 ,在桩基顶面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架空层 ,用作安置设备管道及隔震层。隔震层由叠层橡胶隔震... 宿迁市文体馆 4 5 0 0座位 ,约 130 0 0m2 ,位于 8度抗震设防区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空间框架 ,钢网壳屋盖。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 ,在桩基顶面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架空层 ,用作安置设备管道及隔震层。隔震层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对主体结构基础隔震采用空间模型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结构地震作用 ,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减震系数可按 0 .2 5采用 ;设置附加粘滞阻尼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地震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 ,对提高隔震体系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经济比较表明 ,本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措施 ,具有明显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市 文体馆 基础隔震 非线性时程分析 空间模型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粘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机理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艳红 洪杰 赵福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了带金属橡胶环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ASFD/MRR (AdaptiveSqueezeFilmDamperwithMetalRubberouter Ring)的减振机理 ,以ASFD/MRR和转子轴颈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为基础 ,从N S方程、流体连续方程出发 ,推导了ASFD/MRR的雷诺方程并求... 研究了带金属橡胶环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ASFD/MRR (AdaptiveSqueezeFilmDamperwithMetalRubberouter Ring)的减振机理 ,以ASFD/MRR和转子轴颈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为基础 ,从N S方程、流体连续方程出发 ,推导了ASFD/MRR的雷诺方程并求解了油膜压力场 .对比ASFD/MRR和挤压油膜阻尼器SFD减振机理的特点 ,指出SFD仅是ASFD/MRR的特殊形式 ,ASFD/MRR具有抑制双稳态跳跃等非线性振动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转子 减振 金属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艳红 洪杰 赵福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带有金属橡胶外环的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ASFD MRR(AdaptiveSqueezeFilmDamperwithMetalRubberouter Ring) ,它利用环形金属橡胶的弹性变形来调整油膜间隙 ,以达到油膜阻尼器最佳的减振效果 ,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 :对ASFD MR... 提出了一种带有金属橡胶外环的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ASFD MRR(AdaptiveSqueezeFilmDamperwithMetalRubberouter Ring) ,它利用环形金属橡胶的弹性变形来调整油膜间隙 ,以达到油膜阻尼器最佳的减振效果 ,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 :对ASFD MRR减振机理的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该阻尼器在优化设计下 ,油膜间隙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能明显抑制非线性振动现象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挤压油膜阻尼器 减振 金属橡胶 设计 转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紧量与振动量级对金属橡胶减振器振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邹广平 刘泽 +1 位作者 程贺章 唱忠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73-177,191,共6页
通过随机激励下金属橡胶减振器减振机理深入研究,在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结合金属橡胶非线性力学特性,推导金属橡胶减振系统均方根加速度响应近似求解公式。对金属橡胶减振器进行正弦扫频及随机振动试验,研究预紧量与振动量级对金属... 通过随机激励下金属橡胶减振器减振机理深入研究,在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结合金属橡胶非线性力学特性,推导金属橡胶减振系统均方根加速度响应近似求解公式。对金属橡胶减振器进行正弦扫频及随机振动试验,研究预紧量与振动量级对金属橡胶减振器振动特性影响,并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研究,分析误差产生原因、确定公式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减振器 振动量级 预紧量 均方根加速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硅橡胶复合阻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程 张军 张恒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复合硅橡胶不仅可解决65Mn金属橡胶的耐腐蚀性差的问题、显著提高金属橡胶的刚度,而且使其应力-应变曲线的曲线特征发生较大改变;复合后的静态损耗因子仍然保持在0.40-0.50的较高水平上,动态损耗因子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的速度低于复合前,... 复合硅橡胶不仅可解决65Mn金属橡胶的耐腐蚀性差的问题、显著提高金属橡胶的刚度,而且使其应力-应变曲线的曲线特征发生较大改变;复合后的静态损耗因子仍然保持在0.40-0.50的较高水平上,动态损耗因子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的速度低于复合前,说明金属橡胶/硅橡胶复合阻尼材料在动态减振、隔振方面存在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金属橡胶 硅橡胶 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油膜压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蕊华 汤军浪 +1 位作者 熊智文 胡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840-1843,共4页
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得到了相对偏心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与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压力分布特性,证明了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刚度... 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得到了相对偏心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与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压力分布特性,证明了新型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刚度在较大的偏心率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变化,解决了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所存在的油膜刚度高度非线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挤压油膜阻尼器 油膜压力场分布 油膜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隔振构件中不锈钢丝疲劳断裂的原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秀萍 刘国权 +1 位作者 杨建春 白鸿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8,42,共5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了成分与302不锈钢基本相同的冷拉拔0.3 mm不锈钢丝的表面形貌特征,并用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用此钢丝制备的金属橡胶隔振构件进行了疲劳试验并对钢丝疲劳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了成分与302不锈钢基本相同的冷拉拔0.3 mm不锈钢丝的表面形貌特征,并用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用此钢丝制备的金属橡胶隔振构件进行了疲劳试验并对钢丝疲劳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不锈钢丝表面存在较多微米量级的凹凸体,其表面粗糙度Ra为3.447μm;钢丝内部存在以硬质颗粒为核心,长轴方向与拉拔方向一致的梭形微孔洞;钢丝的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表面,并且呈现多源特征,断口上的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面积所占比例各半,裂纹扩展区有典型的舌形叠加波浪状疲劳辉纹,其形成与钢丝内部的梭形微孔洞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2不锈钢丝 金属橡胶 隔振构件 疲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试验建模与参数辨识 被引量:10
16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共4页
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耗能器的非线性弹性复合阻尼模型,该模型将恢复力分解为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两部分,并辨识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 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耗能器的非线性弹性复合阻尼模型,该模型将恢复力分解为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两部分,并辨识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耗能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为耗能器动力设计及动力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 动态特性 非线性 建模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对磁轴承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振宇 牟伟兴 +1 位作者 窦忠才 黄佩珍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5-638,共4页
在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中同时引入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通过理论计算和系统高速旋转实验分析了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对系统不平衡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转子在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处的振动随金属橡胶环刚... 在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中同时引入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通过理论计算和系统高速旋转实验分析了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对系统不平衡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转子在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处的振动随金属橡胶环刚度和阻尼的变化而明显改变;同时引入金属橡胶环和磁悬浮阻尼器可显著减小转子在前两阶弯曲临界转速运行时的振幅,有助于简化磁轴承的控制策略,保障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轴承 金属橡胶 磁悬浮阻尼器 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金属丝网橡胶组合减振器迟滞力学模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邹广平 张冰 +1 位作者 唱忠良 刘松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5-1134,共10页
金属丝网橡胶材料是一种完全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多孔复合材料,与传统螺旋卷制金属橡胶材料相比,其改进了成型工艺,剔除了制备过程中大量的手工工艺干扰,提高机械化程度,重合度更高,拥有更稳定的力学性能.由于金属丝网橡胶材料具有承载能... 金属丝网橡胶材料是一种完全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多孔复合材料,与传统螺旋卷制金属橡胶材料相比,其改进了成型工艺,剔除了制备过程中大量的手工工艺干扰,提高机械化程度,重合度更高,拥有更稳定的力学性能.由于金属丝网橡胶材料具有承载能力高、阻尼大、耐高温、耐低温、耐老化、抗油抗腐蚀等优良特性,在很多方面强于传统橡胶,多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军事武器等军工工业.弹簧-金属丝网橡胶组合减振器具有可设计刚度和较高承载能力,但因其具有复杂的非线性迟滞特性,目前相关材料的本构模型还难以准确描述其力学特性.本文在弹簧-金属丝网橡胶组合减振器静态迟滞力学性能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干摩擦阻尼迟滞特性,提出了一种迟滞力学性能理论模型.根据减振器迟滞实验恢复力-位移曲线特点,利用参数分离的方法将迟滞曲线分解为弹性恢复力和干摩擦阻尼力,分别建模求解等效刚度和干摩擦阻尼系数,以此建立了组合减振器理论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及进行误差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网橡胶 组合减振器 迟滞特性 等效刚度 干摩擦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永毅 陈安华 郭源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16-2221,共6页
在考虑金属橡胶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迟滞恢复力的基础上,建立金属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研究由基础激励的金属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和振动稳定性,导出频率响应方程,讨论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得出稳... 在考虑金属橡胶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迟滞恢复力的基础上,建立金属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研究由基础激励的金属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和振动稳定性,导出频率响应方程,讨论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得出稳定区和不稳定压的分界线方程。结果表明:迟滞恢复力所引起的非线性因素使主共振频率左移,并得出刚度非线性和迟滞恢复力的忽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隔振器 非线性振动 频率响应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刚度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宇燕 黄协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9-823,共5页
以多孔材料理论为基础,以干摩擦非线性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小曲梁模型建立了金属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对经回火处理的金属橡胶结构进行动态试验,得到了材料的结构刚度及其系统的固有频率,将由理论模型计算出来的刚度和由实验测得的... 以多孔材料理论为基础,以干摩擦非线性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小曲梁模型建立了金属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对经回火处理的金属橡胶结构进行动态试验,得到了材料的结构刚度及其系统的固有频率,将由理论模型计算出来的刚度和由实验测得的刚度进行比较,发现理论和实验吻合较好,说明由多孔材料理论建立的金属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推导出来的刚度理论模型基本能描述金属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刚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金属橡胶材料 多孔材料理论 形状因子 非线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