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栋华 吴大明 +1 位作者 吴友农 葛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5,234,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方法:制备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透明牙标本,记录牙根数目,并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其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得268个透明牙标本,其中单根牙201个(75.00%)、双根牙62个(23.13%)、三根牙5个(1.87%...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方法:制备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透明牙标本,记录牙根数目,并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其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得268个透明牙标本,其中单根牙201个(75.00%)、双根牙62个(23.13%)、三根牙5个(1.87%)。单根管、双根管和三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3.06%、83.58%和1.87%,其他类型根管发生率为1.49%。侧支根管发生率为25.00%,根尖孔大多位于牙根的侧方。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从多到少依次是单根双根管、双根双根管、单根单根管和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牙根 根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林正梅 方溢云 凌均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通过普通X线片法、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以及透明标本法,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特征。方法筛选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363颗为研究对象。将离体牙拍摄颊舌向、... 目的通过普通X线片法、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以及透明标本法,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特征。方法筛选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363颗为研究对象。将离体牙拍摄颊舌向、近远中向数字化X线片,初步判断根管数目。将离体牙开髓,采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法和离体牙透明标本法,观察并记录各牙齿的根管数目、类型。结果不同研究方法所得结果不同。普通X线片法多根管发现率为7.71%;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多根管发现率为33.33%;透明标本法显示多根管发生率为34.44%,其中双根管27.82%,三根管5.79%,四根管0.83%。根管类型多样化,出现Vertuc-ci分类Ⅱ、Ⅲ、Ⅳ、Ⅴ及附加型(3-1)等。双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髓底图特征为颊舌向直线,三、四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髓底图呈平台状。结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出现率高,根管类型多样。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法和插诊断丝拍片法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数目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磨牙 根管解剖形态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丹 陈俊宏 +6 位作者 兰贵华 徐倩 杨佳佳 刘志华 温秀杰 刘鲁川 邓蔓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对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作一系统性的回顾分析。方法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所有与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相关的文献以及病例报道,记录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分型、根尖孔数目和... 目的对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作一系统性的回顾分析。方法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所有与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相关的文献以及病例报道,记录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分型、根尖孔数目和根尖孔位置。结果 1 324颗研究牙根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个牙根发生率占93.1%,2个牙根占6.6%,3个牙根占0.3%,其中未发现4个牙根的存在;5 745颗研究根管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根管发生率占75.2%,多根管占24.8%;4 650颗研究根管分型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Ⅰ型根管发生率占75.1%,Ⅱ型占2.0%,Ⅲ型占1.7%,Ⅳ型占5.5%,Ⅴ型占12.5%,Ⅵ型占0.1%,Ⅶ型<0.1%,Ⅷ型占0.5%,其他根管类型占2.6%;478颗研究根尖孔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只有1个根尖孔的占63.2%,有2个根尖孔的占25.7%,有3个根尖孔的占9.0%,有4个根尖孔的占2.1%;771颗研究根尖孔开口位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包含946个根尖孔,其中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端的占56.6%,位于根尖侧方的占43.4%。结论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单牙根单根管为主,两牙根两根管常见,两根管中主要以Ⅳ型和Ⅴ型根管为主,其他根管分型发生率较低,但包含根管类型较多。此外,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数目变化大,约占一半的根尖孔位于根尖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前磨牙 牙根 根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离体解剖形态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娜 郑玉露 +5 位作者 舒毅 孙建勋 雷蕾 蒋兰 吴红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解剖外形及其根管的形态特点,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游标卡尺测量105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体各项长度指标;肉眼观察牙根形态;拍摄X线片,观察根管形态及类型。结果牙体各项指标...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解剖外形及其根管的形态特点,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游标卡尺测量105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体各项长度指标;肉眼观察牙根形态;拍摄X线片,观察根管形态及类型。结果牙体各项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根长和牙长差异较大。冠长-牙长及根长-牙长间存在相关性及直线回归关系,其他指标间也广泛存在。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或融合根居多,占74.3%。根管数目1~3,以两根管(68.5%)居多,主要有Ⅰ型、Ⅱ型、Ⅳ型和Ⅴ型。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率较高(71.4%),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牙体测量 根管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根管系统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龙明生 刘彩云 杜昌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18,共2页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形态的规律。方法将一组完整的离体乳牙行透明标本制作后,再应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其根管形态及其分类。结果乳前牙除1颗为单双混合根管外,92%的牙体为单根单管型;上颌乳磨牙的根管形态均为三根管型,下颌乳磨牙的根...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形态的规律。方法将一组完整的离体乳牙行透明标本制作后,再应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其根管形态及其分类。结果乳前牙除1颗为单双混合根管外,92%的牙体为单根单管型;上颌乳磨牙的根管形态均为三根管型,下颌乳磨牙的根管形态均为四根管型,并且根管侧枝和管间吻合常见。结论乳前牙根管形态相对简单,而乳磨牙的根管系统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根管形态 透明牙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对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段艳霞 周智 +1 位作者 周红 李月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方法筛选重庆地区567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93例,女:274例),共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方法筛选重庆地区567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93例,女:274例),共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结果 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参考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进行分类,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1.17%,多根管型28.83%[其中Ⅱ型4.45%,Ⅳ型1.16%,V型7.38%,Ⅸ型(双根双根管)13.61%,X型(其他)2.22%];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同一根管类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根管发生率(32.29%)高于女性(2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及双牙根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且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形态 牙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大明 吴友农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的弯曲情况。方法选择100个上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开髓并充分暴露根管口后,将1个K型锉插入根管内直至根尖孔处。利用数字成像系统(RVG)拍摄每个牙的近远中向影像,采用Schneider法测量根管的弯曲角...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的弯曲情况。方法选择100个上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开髓并充分暴露根管口后,将1个K型锉插入根管内直至根尖孔处。利用数字成像系统(RVG)拍摄每个牙的近远中向影像,采用Schneider法测量根管的弯曲角度,计算弯曲半径和弯曲部分长度。结果1)1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共有176个根管,88个根管存在颊舌向弯曲,其中53个位于根尖1/3;21个根管存在“S”形弯曲,其第一弯曲多见于根中1/3,第二弯曲均见于根尖1/3处。2)颊腭侧根管弯曲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形根管第二弯曲的弯曲情况更为复杂。3)弯曲角度与弯曲半径无相关关系(r=0.002,P>0.05),但与弯曲部分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489,P<0.01)。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发生率较高,其中“S”形根管的弯曲情况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 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磨牙V型根管的CBCT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秦琨 祝旭 +1 位作者 张东坡 王琳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采用CBCT探讨下颌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及牙根和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采用Vertucci(1984)提出的分类方法,诊断出V型根管的下颌前磨牙,计算发现率,研究... 目的:采用CBCT探讨下颌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及牙根和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采用Vertucci(1984)提出的分类方法,诊断出V型根管的下颌前磨牙,计算发现率,研究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特征及其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和第二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分别为14.58%(42/288)和1.83%(4/218)。46颗V型根管下颌前磨牙中有根面沟36颗(78.26%),根面沟多发生在近中面偏舌侧。根管分歧发生于根中1/3的占91.30%。根管分布绝大多数为颊舌向双根。18颗下颌前磨牙的根管构型对称性分布。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远高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多数牙根有根面沟并且与双根管构型有一定关系。根管分歧大多数发生在根中1/3处。根管构型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磨牙 牙根形态 V型根管系统 CBCT 根面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三磨牙根形态与根管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龙明生 王晶 杜昌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6-868,共3页
目的:寻找上颌第三磨牙根形态及根管形态的规律。方法:使用传统的牙透明技术,充分显露该牙髓腔外形,在体式显微镜下读取根管系统的形态,并统计分类。结果:103颗上颌第三磨牙,融合根占72%,分叉根占28%;完全融合型牙根单根管(1-1型)多见,... 目的:寻找上颌第三磨牙根形态及根管形态的规律。方法:使用传统的牙透明技术,充分显露该牙髓腔外形,在体式显微镜下读取根管系统的形态,并统计分类。结果:103颗上颌第三磨牙,融合根占72%,分叉根占28%;完全融合型牙根单根管(1-1型)多见,不完全融合牙根中双根管(2-2)和三根管(3-2;3-3)为主;分叉根型中近中颊根分为双管型常见;根尖分歧和根管侧枝在各型根管中均可见到。结论:上颌第三磨牙融合根常见,但根管形态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三磨牙 牙根形态 根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成像技术诊断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午丽 李颂 吴光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颊舌向、近远中向术前片和诊断丝片,采用透明牙技术使根管系统完全可视化。以Vertucci分类法进行根管分型,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型结... 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颊舌向、近远中向术前片和诊断丝片,采用透明牙技术使根管系统完全可视化。以Vertucci分类法进行根管分型,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型结果间的Kappa值为0.545 8,为中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成像技术 下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形态 复杂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根三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克贤 王霄 +1 位作者 黎远皋 张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43,共3页
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的发生率为0.5%~7.5%,目前国内报道的多为三根三根管型,尚未见双根三根管型的病例报告。今病例介绍1例双根三根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治疗。
关键词 根管治疗 三根管 上颌前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三根管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波 胡欢 +1 位作者 李东 施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4-875,共2页
前磨牙是切牙和磨牙之间的一个过渡牙。其根管系统变异较大,大多数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双根管,三根管较少见,研究表明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为0~5%。然而,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未见报道。该文报告了一个罕见的病例:双侧上颌第一... 前磨牙是切牙和磨牙之间的一个过渡牙。其根管系统变异较大,大多数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双根管,三根管较少见,研究表明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为0~5%。然而,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未见报道。该文报告了一个罕见的病例: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三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前磨牙 根管形态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健 杨冬茹 胡万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4-76,80,共4页
上颌第二磨牙的形态比较复杂且存在变异,临床的解剖位置又比较靠后,给牙髓和牙周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掌握上颌第二磨牙的形态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上颌第二磨牙的研究方法和进展,并结合临床对上颌第... 上颌第二磨牙的形态比较复杂且存在变异,临床的解剖位置又比较靠后,给牙髓和牙周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掌握上颌第二磨牙的形态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上颌第二磨牙的研究方法和进展,并结合临床对上颌第二磨牙的牙冠和牙根等外部形态以及髓腔和根管形态等内部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对髓腔解剖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充分掌握牙根和根管形态并了解可能存在的变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形态 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对成人上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艳 郑雨燕 +1 位作者 马丽辉 何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各358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各358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主要为单根(65.92%)和双根(33.80%)。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93.85%)。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双根管(84.36%)。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系统单、双根管比例接近(分别为52.79%和46.08%)。上颌第一前磨牙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48.32%)、Ⅱ型(24.30%)和Ⅰ型(12.56%)。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51.68%)、Ⅱ型(21.51%)和Ⅳ型(14.25%)。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分型左右对称(对称率分别为74.57%和81.29%)。上颌前磨牙根管系统的主要变异为:管间交通支、颊根C形根管和多根管(树形根管或神经根样根管)。结论: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单根管和双根管。术前了解根管形态的变异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前磨牙 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磨牙根管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娜 王怡舒 +2 位作者 张伟玉 唐昭 邓国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5-7,共3页
前磨牙根管形态较为复杂,根管治疗时容易遗漏根管或根管充填不完全,导致治疗失败。本文回顾以往国内外对于前磨牙根管形态的研究结果,阐述前磨牙根管系统的形态特点及与临床治疗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前磨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在根管峡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征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并分析峡区根管的结构模型指数(SMI)。结果: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为81.8%,其中完全峡区(CI)占72.8%,部分峡区(PI)占9%;DCEJ为(0.79±0.55)mm,DApex为(1.55±0.86)m;峡区根管的SMI为1.20±0.43。结论:显微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根管峡区形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研究根管峡区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峡区 显微CT 三维重建 上颌前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成人离体前磨牙的解剖形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春平 董跟喜 +1 位作者 李永锋 李鹏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兰州市部分成人离体前磨牙的解剖外形及其根管的解剖形态特点。方法收集兰州市成人离体前磨牙190颗,其中上颌第一前磨牙54颗,上颌第二前磨牙4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5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40颗,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收集到... 目的研究兰州市部分成人离体前磨牙的解剖外形及其根管的解剖形态特点。方法收集兰州市成人离体前磨牙190颗,其中上颌第一前磨牙54颗,上颌第二前磨牙4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5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40颗,用精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收集到的前磨牙的牙体各项长度指标,通过锥形束CT资料观察根管形态及类型,使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兰州市部分成人离体前磨牙解剖形态和根管类型数据,牙体各项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牙根长度和牙体长度差异较大,前磨牙的根管形态以Ⅰ型和Ⅳ型为主。结论前磨牙解剖外形特征总体稳定,但根长和牙长的变异情况较大,在临床操作中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前磨牙 解剖外形 根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法研究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形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雨豪 王芳芳 +2 位作者 黎淼 王颖 唐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1-994,共4页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63颗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并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63颗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并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征。结果:共有5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9.37%。共记录到124个分支根管,其中95.16%发生于根尖1/3。分支根管开口于近中和远中方向的分别为33.06%和23.39%。根尖三角区的发生率为7.94%。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发生率高,根管系统形态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发生规律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分支根管 显微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形态的Micro-CT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海峰 刘亚文 +2 位作者 陆亚倩 吴大明 李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使用Micro-CT技术研究离体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系统形态。方法:收集58颗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运用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牙齿及根管系统形态,观测根管类型、Vertucci V型根管分叉位置及角度,统计侧副根管发生率及位... 目的:使用Micro-CT技术研究离体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系统形态。方法:收集58颗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运用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牙齿及根管系统形态,观测根管类型、Vertucci V型根管分叉位置及角度,统计侧副根管发生率及位置;并对颊、舌根管根尖孔位置、管壁厚度及根管直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最常见的类型为Vertucci V型,发生率为55.2%,有1例罕见4根管类型:1-3-4-3型;分叉至釉质牙骨质界距离为(6.13±2.08)mm,其舌侧根管偏离主根管角度为29.89°±11.22°;V型根管颊舌两根管在根尖孔位置、管壁厚度及根管直径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V型根管发生率较高,了解其根管解剖特点,可为临床牙体治疗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下颌第一前磨牙 根面沟 V型根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根管形态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春野 段涛 +3 位作者 尹硕 王贺 李梦洁 张颖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5-819,共5页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主根管(MB)形态,探讨采用冷侧压充填法(CLC)与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法(CW)进行根管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吉林省长春地区80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在MB根管中插入8~10#C锉,拍摄颊舌向数字式牙片测量根管弯曲...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主根管(MB)形态,探讨采用冷侧压充填法(CLC)与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法(CW)进行根管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吉林省长春地区80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在MB根管中插入8~10#C锉,拍摄颊舌向数字式牙片测量根管弯曲度;Mtwo镍钛机用器械扩大成形MB后使用CT断层扫描根管测算扁平度。根据弯曲度与扁平度将根管分为强弯曲.强扁平型(QWQB)(n=16)、强弯曲.弱扁平型(QWRB)(n=26)、弱弯曲.强扁平型(RWQB)(n=14)和弱弯曲.弱扁平型(RWRB)(n=24),4种类型的根管随机平均分为CLC组和CW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根管充填,CT断层扫描测算牙胶充填面积百分数(PGFA)。结果:在CLC组,PGFA大小排序为QWQB<RWQB<QWRB<RWR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W组,4种类型根管的PGF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LC组QWQB、QWRB及RWQB型根管的PGFA均小于CW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C组与CW组RWRB型根管PGF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C组与CW组总体比较,CLC组的PGFA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时,CW效果优于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主根管 根管形态 根管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