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1
作者 YANG Zhi−rong YE Zhong−min +2 位作者 LIU Jin−liang RAO Zhu−shi XIAO Wang−qiang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12,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ve this,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RF damper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mper,along with simulation analysis on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ultimately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al testing on the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thereby corroborating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sults.Concurrently,this process generated valuable test data for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effectively accomplishes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Th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of the damping channel is 0.2 T in the absence of current,increases to 0.5 T when a maximum forward current of 4 A is applied,and becomes 0 T when a maximum reverse current of 3.8 A is applied.When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 is 8 mm and the frequency is 2 Hz,with the applied currents varying,the maximum damping force reaches 8 kN,while the minimum damping force measures at 511 N.Additionally,at zero current,the damping force stands at 2 kN,which aligns closely with simulation results.The present paper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emi-active MRF dam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 DAMPER permanent magn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based on different carriers
2
作者 张建 张进秋 贾进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252-255,共4页
In order to prepare special MRFs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racked vehicle,two different carrier fluids were used to prepare MRFs.Preparation of MRF,which are based on carrier of special shock absorption fluid and 45#... In order to prepare special MRFs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racked vehicle,two different carrier fluids were used to prepare MRFs.Preparation of MRF,which are based on carrier of special shock absorption fluid and 45# transformer oil,was finished.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ween-80 and Span-80 can improve the sedimentary stability,and the larger mass fraction can also increase the sedimentary stability.Using 45# transformer oil instead of special shock absorption fluid as a carrier of MRF,the shear yield stress remains nearly constant but the viscosity and the sedimentary stability are reduced.The MRF with diameter of 2.73 μm shows better sedimentary stability than that of the MRF with diameter of 2.30 μm,or 4.02 μm.Stearic acid obviously improves sedimentary stability and off-state viscosity,but has no function on the shear yield stress.In magnetic field of 237 kA/m,the shear yield stress of MRF based on special shock absorption fluid is 18.34 kPa and the shear yield stress of MRF based on 45# transformer oil is 14.26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45# transformer oil SHEAR YIELD stress off-state VISCOSITY SEDIMENTARY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regressive trispectrum and its slices analysi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ing device
3
作者 陈丙三 黄宜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247-251,共5页
A combine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combined with rubber spring an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s addressed.This type of damping device has inherited the merits of rubber spring and th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The t... A combine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combined with rubber spring an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s addressed.This type of damping device has inherited the merits of rubber spring and th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The test damping device is made up of combine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amplitude controller,signal collecting device,computer software for dynamic analysis,etc.When a zeromean and non-Gaussian white noise interfere with the device,a time series autoregressive(AR) model i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sampled experimental data.Trispectrum and its slices analysis are emerging as a new powerful technique in signal processing,which is put forward for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netorheological vibrant device.The present of trispectrum and its slices analysis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 of controllable working magnetic field of the damper correspondingly.It is indicated that AR trispectrum and its slices analysis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investigation of magnetorheological vibrant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COMBINE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autoregressive(AR) trispectrum and ITS sl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环境下密封副非线性磨损行为研究
4
作者 李姗姗 孙兴伟 +1 位作者 杨恒 乔赫廷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8-1979,共12页
为研究磁流变液摩擦动力学行为对密封副磨损机理的影响,建立表面粗糙度与铁粉耦合效应下的动态密封磨损模型,利用ANSYS对其进行微观接触力学仿真分析,并通过自制往复式动态密封磨损试验装置测试不同表面粗糙度活塞杆样本在两种介质下的... 为研究磁流变液摩擦动力学行为对密封副磨损机理的影响,建立表面粗糙度与铁粉耦合效应下的动态密封磨损模型,利用ANSYS对其进行微观接触力学仿真分析,并通过自制往复式动态密封磨损试验装置测试不同表面粗糙度活塞杆样本在两种介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粗糙纹理与铁粉瞬时接触不仅能够缓解O形圈在微凸体交变剪切作用下表面出现的疲劳裂纹,还有助于削弱铁粉对活塞杆产生的微切割效应,使密封副在磁流变液工况下展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铁粉介于抛光样本与O形圈之间长期承受微观纹理施加的横向剪切力及纵向挤压力,迫使大量铁粉嵌入O形圈内部,并在往复运动的活塞杆表面产生明显的犁沟式磨痕,导致系统因两体磨粒磨损而过早引发密封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表面粗糙度 磨损特性 摩擦动力学行为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制动器系统区间动态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杨恒 张宇鹏 +3 位作者 杨鹏凯 李淑君 董青 王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8,319,共9页
针对磁流变液制动器结构冗余、失效数据少且动态失效等问题,本文引入动态故障树和区间理论,提出一种区间动态故障树的磁流变液制动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融合区间理论和动态故障树,提出区间动态故障树方法,并推导了区间动态故障门和区... 针对磁流变液制动器结构冗余、失效数据少且动态失效等问题,本文引入动态故障树和区间理论,提出一种区间动态故障树的磁流变液制动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融合区间理论和动态故障树,提出区间动态故障树方法,并推导了区间动态故障门和区间动态故障树重要度求解方法;分析和定义了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和严酷度等级,同时,建立了磁流变液制动器的系统动态故障树;以某新型多槽式磁流变液制动器为例开展了可靠性和重要度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与产品失效的一致性。研究为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推广应用和优化和改进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制动器 区间理论 动态故障树 MARKOV链 二元决策图(BDD) 模块化分解 系统可靠性 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体(MRF)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奇 张平 +1 位作者 王东亚 黄元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以羰基铁粉为磁性粒子,硅油或烃油为载液,对高浓度、微米级的磁流变体材料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项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添加剂的加入,合成工艺的改进,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磁流变体材料,该磁流变体在汽车智能减振器的应用... 以羰基铁粉为磁性粒子,硅油或烃油为载液,对高浓度、微米级的磁流变体材料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项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添加剂的加入,合成工艺的改进,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磁流变体材料,该磁流变体在汽车智能减振器的应用试验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体 载液 粘度 磁悬浮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剪切复合模式下磁流变液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昊鹏 肖鹿 +3 位作者 陈飞 田祖织 谢方伟 王书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磁流变传动装置具有可控性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通过引入挤压强化效应,可有效提升传动装置传动能力。通过分析挤压-剪切复合模式下的磁流变液磁能,推导了复合模式下磁流变液转矩传递表达式,发现挤压引起颗粒距离减小,使得屈服... 磁流变传动装置具有可控性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通过引入挤压强化效应,可有效提升传动装置传动能力。通过分析挤压-剪切复合模式下的磁流变液磁能,推导了复合模式下磁流变液转矩传递表达式,发现挤压引起颗粒距离减小,使得屈服应力增加。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挤压的复合模式传动新方法,设计了具有轴向压力调节功能的盘式传动装置,并测试了其传动性能。结果表明:装置在2 A励磁电流和306 kPa挤压应力下,输出转矩为174 N·m,较单一剪切模式输出转矩提升85%,传动效率为87%,动态响应时间为372 ms。挤压效应增加了磁流变液传动装置的传动转矩,但不影响零场转矩、静态特性和动态响应时间。研究为高功率密度磁流变传动装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复合模式 传动装置 传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结构联系体系MRFD半主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云 徐龙河 李忠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11,共5页
本文对用磁流变流体阻尼器 (MRFD)联系两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提出了一种权矩阵的选取方法 ,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 ,在两个子结构层间设置磁流变流体阻尼器 (MRFD)可以使这种两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的总体动力响应显著降低 。
关键词 两结构联系体系 磁流变流体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优化设计 抗震结构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蜿蜒通道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9
作者 梁英赞 潘文 孙光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5-649,共5页
为克服现有磁流变阻尼器体积受限导致阻尼力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蜿蜒通道阀式磁流变阻尼器。首先,对阻尼器进行工作原理的介绍和结构参数的设计,并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绘制出阻尼器的三维结构图和爆炸图。然后在此基础上... 为克服现有磁流变阻尼器体积受限导致阻尼力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蜿蜒通道阀式磁流变阻尼器。首先,对阻尼器进行工作原理的介绍和结构参数的设计,并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绘制出阻尼器的三维结构图和爆炸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阻尼器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分析。最后,推导出了新型蜿蜒通道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计算方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一种阀式工作模式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阻尼器的出力较大,而且结构设计合理,磁场分布较好,在工程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阀式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式MRF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及磁路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士锋 张进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0,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传统叶片式液压减振器设计的叶片式MRF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磁路设计,利用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叶片式MRF减振器的磁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深入分析该型减振器的磁场分布,为其在车辆悬挂系统... 介绍了一种基于传统叶片式液压减振器设计的叶片式MRF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磁路设计,利用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叶片式MRF减振器的磁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深入分析该型减振器的磁场分布,为其在车辆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磁流变液 磁路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F柔性辅助支撑的弱刚性零件铣削加工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永亮 张帅帅 +1 位作者 张展 邱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8-873,共6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磁流变液的柔性辅助支撑装置,用于提高弱刚性零件的加工精度。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Comsol软件对装置磁感应强度进行仿真,研究其提供的支撑力大小,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对加工工件进行力学分析、理论变形量计算以及对加工工件... 设计了一套基于磁流变液的柔性辅助支撑装置,用于提高弱刚性零件的加工精度。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Comsol软件对装置磁感应强度进行仿真,研究其提供的支撑力大小,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对加工工件进行力学分析、理论变形量计算以及对加工工件进行有限元加工变形仿真,研究不同加载电流状态下磁流变液辅助支撑装置对加工工件变形情况的影响。最后搭建试验台,在不同铣削参数以及磁流变辅助支撑装置加载不同电流的条件下进行铣削实验并测量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平面度,研究铣削参数以及磁流变辅助支撑对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RF辅助支撑装置可提高弱刚性工件的刚度,抑制加工变形,改善工件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有限元 三维磁场仿真 变形量 铣削试验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阀一体式组合结构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先军 薛阳帆 +2 位作者 李龙 于富豪 韩东岳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3,共8页
针对高层居民热水管道流量不足,以及泵阀可控性差等问题,对泵阀一体式组合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一体式泵阀结构,设计并建立了流道和传动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阀体参数对一体式泵阀性能的影响。首先,在... 针对高层居民热水管道流量不足,以及泵阀可控性差等问题,对泵阀一体式组合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一体式泵阀结构,设计并建立了流道和传动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阀体参数对一体式泵阀性能的影响。首先,在阀体内部引入旋转叶轮,建立了阀体与叶轮的三维模型,并设计了特殊传动结构,完成了对阀芯开启和叶轮旋转的控制;然后,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流体域模型,运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研究了叶轮主动旋转过程中对阀体内部流动的影响情况,同时,结合动网格技术和流固耦合(FSI),对阀门启闭过程进行了瞬态有限元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曲面设计(RSM)方法对叶轮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运用3D光固化技术打印出了非标零部件,并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轮转速的不断增加,流量与转速基本呈现出线性关系,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旋转叶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叶片数6片,进口安放角55°,翼展10 mm,弦长14 mm,且试验测得的出口流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在10%以内,有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该结果证明,一体式泵阀结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阀组合结构 旋转叶轮 流场分析 多重参考系 响应曲面设计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输水圆管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13
作者 姜子航 庞森 +1 位作者 郝向炜 吴园园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16-21,共6页
为解决输水金属圆管在送水中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两端铰支的金属圆管的偏微分方程,进一步通过无量纲化和Galerkin法转化为微分方程组,并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线性动力吸振器... 为解决输水金属圆管在送水中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两端铰支的金属圆管的偏微分方程,进一步通过无量纲化和Galerkin法转化为微分方程组,并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模型设计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开关控制律,并采用随机分形搜索算法对开关控制律的三个系数进行了参数寻优。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完成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半主动控制律可以显著减低金属圆管在水流脉动激励以及动力源外部激励复合作用下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圆管 流固耦合 半主动减振 磁流变阻尼器 开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力挤压的双盘式磁流变液传动性能研究
14
作者 黄玥 麻建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5-240,共6页
为了实现挤压方式简便、装置结构简单的研究目标,利用电磁力产生挤压强化效应来提高MRF的传动性能,提出一种电磁力挤压的双盘式磁流变液传动装置。通过对装置进行磁场设计和电磁力分析,建立磁路模型,并基于有限单元法对传动装置的磁场... 为了实现挤压方式简便、装置结构简单的研究目标,利用电磁力产生挤压强化效应来提高MRF的传动性能,提出一种电磁力挤压的双盘式磁流变液传动装置。通过对装置进行磁场设计和电磁力分析,建立磁路模型,并基于有限单元法对传动装置的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推导磁流变液传动方程并分析不同条件下传动装置的传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MRF工作间隙内的磁通量密度显著增加,衔铁所受的电磁挤压力也增大,有助于MRF产生更明显的挤压强化效应,从而增大MRF的剪切屈服应力。当电流为4 A时,挤压的MRF传递的转矩相比未挤压时提高了约1.101倍,验证了挤压强化效应在提升MRF传动性能方面的有效性,为高性能MRF传动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MRF传动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电磁力挤压 挤压强化效应 传动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多惯性通道组合挤压模式磁流变液悬置动态特性研究
15
作者 黄跃东 林智宏 林德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2,共8页
针对重型特种车辆悬置系统低频动态特性不可调问题,提出可控多惯性通道组合挤压模式磁流变液悬置,设计多流道磁流变液阻尼器,以试验方法验证可控流道的切换效果。搭建可控多惯性通道组合挤压模式磁流变液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1/4重型特... 针对重型特种车辆悬置系统低频动态特性不可调问题,提出可控多惯性通道组合挤压模式磁流变液悬置,设计多流道磁流变液阻尼器,以试验方法验证可控流道的切换效果。搭建可控多惯性通道组合挤压模式磁流变液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1/4重型特种车辆的磁流变液悬置系统模型。最后,根据模型进行动态特性和隔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惯性通道施加较大的电流,磁流变液悬置的动刚度和滞后角的峰值和峰值频率在0~50 Hz可调;同时,挤压模式作用下悬置在低频具有大刚度和大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多惯性通道 挤压模式 磁流变液悬置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弯折型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16
作者 吴云杰 夏鹏 +1 位作者 崔心阳 吴立国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56-62,69,共8页
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可调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弯折流道型的磁流变液阻尼器,提高了磁场利用率,能够在体积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展现较好的阻尼性能。阐述了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结构设计和工... 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可调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弯折流道型的磁流变液阻尼器,提高了磁场利用率,能够在体积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展现较好的阻尼性能。阐述了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Maxwell进行磁场建模分析磁路,结合磁场数据与磁流变液本构方程,构建磁流变液阻尼器单向耦合数值仿真,编入UDF进行Fluent瞬态动网格数值计算。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包括阻尼力峰值、力速图、阻尼力可调范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流由0 A增加到2.0 A的过程中,输出最大阻尼力为12.8 kN,动态可调范围为1~69,为优化磁流变液阻尼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阻尼器 结构设计 数值模拟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F的遥操作机器人触觉反馈装置设计与仿真
17
作者 于川 张林帅 +2 位作者 顾硕鑫 蒋涛 奉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力反馈或触觉反馈在人与环境交互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感知形式,能够给予感觉器官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得操作者能够及时调整操作方向或操作力大小。在医疗、工业、微操作等领域,力反馈或触觉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一种基于磁流变液(M... 力反馈或触觉反馈在人与环境交互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感知形式,能够给予感觉器官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得操作者能够及时调整操作方向或操作力大小。在医疗、工业、微操作等领域,力反馈或触觉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一种基于磁流变液(MRF)的遥操作机器人主端触觉反馈装置。该装置可应用在远程微装配、微操作等领域,能够给予遥操作者真实的触觉反馈,实现临场操作感,提高操作安全性。此外,该装置能够解决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漏液问题,减小操作杆与磁流变液容器外壳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的影响。针对研究时间最长、应用最广的阻尼器Bingham模型,搭建Simulink力学仿真模型并对该机器人主端触觉反馈装置所能提供的感知力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主端触觉反馈装置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易于感知的触觉力,验证了该研究中遥操作机器人主端触觉反馈装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阻尼器 Bingham模型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润滑球轴承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慎龙 侯潇男 +1 位作者 张金乐 吴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4-500,共7页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喷油润滑球轴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采用滑移网格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轴承内部流场分布和搅油力矩.搭建了轴承流场可视化试验台,对比分析了仿真流场与高速摄影...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喷油润滑球轴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采用滑移网格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轴承内部流场分布和搅油力矩.搭建了轴承流场可视化试验台,对比分析了仿真流场与高速摄影实测流场.结果表明:滑移网格下的轴承内部油液体积分数大于用MRF方法的计算结果,且当转速逐渐增大时,轴承内部油液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小,且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更多地分布在轴承外圈滚道.滑移网格下的轴承内部流场油液分布更接近实测流场.仿真计算的搅油力矩随转速增大而增大,MRF方法下搅油力矩大于滑移网格下的搅油力矩,平均误差约为12.3%.两种方法对搅油力矩的计算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F时间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体积 轴承 两相流 滑移网格 多重参考系 搅油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成龙 吴鲁杰 +1 位作者 魏学谦 曾庆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259,共12页
针对特定结构限制下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性能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磁场与流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输出阻尼力和动态可调系数为优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型磁流变阻尼器内... 针对特定结构限制下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性能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磁场与流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输出阻尼力和动态可调系数为优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型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活塞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冲击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外形尺寸条件下,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有效阻尼通道长度为64 mm,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提高了60%;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与动态可调性更加优越,当施加2.0 A电流、活塞运动速度为0.09 m/s时,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为55.9 kN,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32.4 kN)提高了72.5%;施加不同大小电流时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峰值压力与吸能容量均明显高于普通磁流变阻尼器。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当施加2.0 A的电流、冲击速度为2.45 m/s时,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其峰值压力达到11.64 MPa、峰值压力提高约41%。峰值压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其相对误差在0.1之内,表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磁流变阻尼器 多物理场耦合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的磁流变阻尼器H-B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忠奎 张晗 闫洋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针对Bingham模型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剪切稀化效应带来的阻尼力计算误差,在理论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H-B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获得各参数与电流的关系,从而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 针对Bingham模型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剪切稀化效应带来的阻尼力计算误差,在理论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H-B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获得各参数与电流的关系,从而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进行准确计算。最后通过磁流变阻尼器实验对理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借助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仿真分析,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磁流变阻尼器H-B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精确度高、吻合性好,验证了参数辨识结果的通用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阻尼器 H-B模型 最小二乘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