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钇外加量对镁稳氧化锆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冬冬 余同暑 +1 位作者 赵洪波 李红霞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16,223,共5页
为了提高钢铁小方坯连铸用高密度氧化锆定径水口的综合性能,以60%(w)的单斜氧化锆粉、40%(w)的电熔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外加1.1%(w)的稳定剂氧化镁微粉和一定量的氧化钇微粉,成型为125 mm×10 mm×10 mm的试样和标准... 为了提高钢铁小方坯连铸用高密度氧化锆定径水口的综合性能,以60%(w)的单斜氧化锆粉、40%(w)的电熔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外加1.1%(w)的稳定剂氧化镁微粉和一定量的氧化钇微粉,成型为125 mm×10 mm×10 mm的试样和标准水口芯,经1730℃保温8 h制备了高密度氧化锆材料。研究了稳定剂氧化钇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325%、0.65%、0.975%和1.3%)对氧化锆性能、显微结构、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氧化钇的外加量,可以弥合网状微裂纹,提高材料的常温抗折强度与耐钢液冲刷性,但单斜氧化锆相占比减少与网状微裂纹的弥合对材料抗热震性不利。通过控制氧化钇外加量,可以调整材料的抗热震性与耐钢液冲刷性,以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稳定氧化锆 定径水口 单斜氧化锆 抗热震性 耐钢液冲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旋转磨粒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氧化锆陶瓷小孔试验研究
2
作者 黄志坚 吴志铭 +1 位作者 邹治湘 刘江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氧化锆陶瓷因其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然而,该材料加工难大,难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加工。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CDM)氧化锆陶瓷,虽可通过增大能量提升加工... 氧化锆陶瓷因其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然而,该材料加工难大,难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加工。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CDM)氧化锆陶瓷,虽可通过增大能量提升加工效率,但易因材料内部热应力过大等问题,而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等缺陷。为此,提出采用高速旋转磨粒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的方法对氧化锆进行小孔加工。通过与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进行对比试验以分析其加工特性,研究发现磨粒电极能够提升气膜的稳定性,减少放电热冲击所产生的热缺陷,进而改善小孔的加工质量,结果表明其加工精度提高了63.9%。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占空比、电解液浓度、频率以及转速对氧化锆陶瓷的加工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占空比80%、电解液浓度15 wt%、脉冲频率17.5 kHz和转速10000 r/min。在该参数组合下,成功加工出深度达670.4μm、过切量为108.9μm的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旋转磨粒电极 电化学放电加工 氧化锆陶瓷 小孔加工 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腾辉 陈智刚 +5 位作者 田学梁 孟凡高 陈一平 李虎则 郭景郁 王维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研究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基于7.62 mm制式弹的结构基础,设计了一种头部采用ZrO_(2)陶瓷的复合弹,开展了制式穿甲弹和陶瓷复合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2种... 为研究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基于7.62 mm制式弹的结构基础,设计了一种头部采用ZrO_(2)陶瓷的复合弹,开展了制式穿甲弹和陶瓷复合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2种弹丸的侵彻性能。结果表明:在高侵彻速度下,陶瓷复合弹穿透了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在相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其侵彻性能均优于制式弹。陶瓷复合装甲的出口孔径随侵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rO_(2)陶瓷弹头阻止了弹芯和陶瓷面板相互作用时界面击溃现象的产生,保护了弹芯对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能力,为弹芯的后续侵彻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结果可为ZrO_(2)陶瓷材料在中小口径穿甲弹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弹 侵彻 陶瓷复合装甲 氧化锆 子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驱动的生物乙醇催化转化反应条件筛选
4
作者 夏薇 张艳丽 +3 位作者 刘欣悦 蒋振华 王馨蕊 陈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实验教学,设计了机器学习驱动的乙醇转化制备低碳烯烃催化剂实验,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优化氧化锆催化生物乙醇制备丙烯的反应条件。引入随机森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催化剂煅烧温度、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3个关键反... 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实验教学,设计了机器学习驱动的乙醇转化制备低碳烯烃催化剂实验,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优化氧化锆催化生物乙醇制备丙烯的反应条件。引入随机森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催化剂煅烧温度、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3个关键反应条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煅烧温度550℃、反应温度470℃、反应压力10 atm(1 atm=101.325 kPa)条件下,氧化锆催化生物乙醇制备丙烯的效果最佳。此外,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和肯德尔秩相关系数量化了3个反应条件对丙烯产率的影响权重。催化剂煅烧温度权重最大,反应温度次之、反应压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机器学习 氧化锆 生物乙醇 丙烯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氧化锆粘接强度影响
5
作者 张研楠 刘敏 +2 位作者 孟凡豪 高瑞 陈剑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氧化锆制作成两种规格的试件,Ⅰ类试件50枚(10 mm×10 mm×2 mm),Ⅱ类试件50枚(3 mm×3 mm×2 mm),随机分为5组(n=10),A组:空白组;B组:喷砂组;C-E...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氧化锆制作成两种规格的试件,Ⅰ类试件50枚(10 mm×10 mm×2 mm),Ⅱ类试件50枚(3 mm×3 mm×2 mm),随机分为5组(n=10),A组:空白组;B组:喷砂组;C-E组: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分别处理60、90、120 s。Ⅰ类试件用于检测氧化锆的表面形貌、粗糙度、表面元素及接触角变化。Ⅱ类试件与离体牙粘接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和断裂模式观察。结果: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不会改变氧化锆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经不同时间的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氧化锆的表面元素及接触角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D组表面元素及接触角变化幅度最大,并获得最大剪切强度值(25.74±1.25)MPa。结论:90 s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氧化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低温等离子体 剪切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Er、Yb和Y掺杂Zr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威 任浩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氧化锆具有声子能量低,介电常数高和带隙较宽等优良特性,并且立方相的氧化锆(cZrO_(2))透光率高,适合作为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研究了稀土元素Er、Yb和Y掺杂cZrO_(2)的电子结构和光... 氧化锆具有声子能量低,介电常数高和带隙较宽等优良特性,并且立方相的氧化锆(cZrO_(2))透光率高,适合作为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研究了稀土元素Er、Yb和Y掺杂cZrO_(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显示,掺入Y元素后,cZrO_(2)转变为直接带隙材料,继续掺入Er和Yb原子后,费米能级移动到价带内,带隙显著减小.Y和Er混掺后,增强了cZrO_(2)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能力.继续掺入Yb后,cZrO_(2)对近红外波段的吸收能力有了进一步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表面处理对超透氧化锆粘接性能及美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周瑜 王耀瑶 +2 位作者 陈梓杰 刘璐 郝鹏杰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6-412,共7页
目的:比较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超透氧化锆的粘接性能及美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超透氧化锆切削成不同尺寸作为试验标准试件,选择3种表面处理方式(氧化铝喷砂、二硅酸锂涂层、上釉)对其进行处理,... 目的:比较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超透氧化锆的粘接性能及美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超透氧化锆切削成不同尺寸作为试验标准试件,选择3种表面处理方式(氧化铝喷砂、二硅酸锂涂层、上釉)对其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断裂试验、颜色测量。实验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LSD检验)对组间均值对比分析。结果:粘接强度:二硅酸锂涂层组>上釉组>喷砂组>对照组,色差:喷砂组>上釉组>二硅酸锂涂层组。结论:二硅酸锂涂层处理后粘接强度明显大于喷砂组及上釉组,同时其产生的色差小于喷砂组及上釉组,小于临床可接受阈值。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在选择合适的内表面处理方式时建议优先选择二硅酸锂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透氧化锆 粘接性能 美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阻氢涂层及其性能分析
8
作者 张静怡 吴建猛 +3 位作者 谢佳琦 何梦园 朱鹏 李松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5-19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Q235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锆阻氢涂层,探究了前驱体浓度对氧化锆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锆醇摩尔比为1∶10时,涂层致密均匀,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且阻氢性能最佳,稳态电流密度为12.36μA/cm^(-2),阻氢效...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Q235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锆阻氢涂层,探究了前驱体浓度对氧化锆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锆醇摩尔比为1∶10时,涂层致密均匀,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且阻氢性能最佳,稳态电流密度为12.36μA/cm^(-2),阻氢效果为基体的2.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阻氢 氢渗透 涂层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负载聚苯胺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效果探究
9
作者 刘名澳 范兴文 +2 位作者 刘富晨 钱伟健 陶玉仑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0-284,共5页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在氧氯化锆溶液中浸渍,制备出氧化锆负载聚苯胺(Zr@PANI)新型吸附剂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吸附剂投加量、NaF标准溶液初...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在氧氯化锆溶液中浸渍,制备出氧化锆负载聚苯胺(Zr@PANI)新型吸附剂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吸附剂投加量、NaF标准溶液初始浓度以及静置吸附时间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投加量为1g时,PANI和Zr@PANI对氟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0.376mg/g和0.415mg/g,吸附效率分别为69.1%和62.62%,当NaF标准溶液初始浓度为40mg/L时,PANI和Zr@PANI对氟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1.096mg/g和1.128mg/g, Zr@PANI对氟离子的吸附效率为70.5%,除氟效率优于PANI,当吸附静置时间为300min时,PANI和Zr@PANI吸附效率可达65.76%和74.46%,一次除氟量分别为0.789mg/g和0.894mg/g,通过负载氧化锆制备的聚苯胺在对于氟离子的吸附性能方面,相比于聚苯胺,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氧氯化锆 氧化锆 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妥夫 陈翠翠 +1 位作者 彭影 丁旺蛟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0,16,共5页
高温隔热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以及实现碳中和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锆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技术制备ZrO_(2)(氧化锆)、ZrO_(2)/SiO_(2)(氧化锆/氧化硅)、YSZ(钇稳定氧化锆)、... 高温隔热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以及实现碳中和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锆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技术制备ZrO_(2)(氧化锆)、ZrO_(2)/SiO_(2)(氧化锆/氧化硅)、YSZ(钇稳定氧化锆)、YSZ/SiO_(2)(硅掺杂钇稳定氧化锆)4种锆基气凝胶。选用最优的促凝剂,研究不同溶剂体系和掺杂钇、氧化硅对锆基气凝胶性能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气凝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乙酰丙酮可以改善凝胶效果;同时,不同溶剂体系的气凝胶多点比表面积均>400 m^(2)/g。1 000℃热处理后,4种锆基气凝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晶现象;通过纯ZrO_(2)气凝胶与ZrO_(2)/SiO_(2)、YSZ/SiO_(2)气凝胶的对比发现,掺杂钇、氧化硅可有效抑制ZrO_(2)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晶体生长和晶相转变,对提高锆基气凝胶的耐温性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气凝胶 微观结构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11
作者 肖益群 李斌 +3 位作者 刘思京 姚本林 叶国安 何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2-190,共9页
为实现高温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O_(2−))浓度的精准实时监测,本文制备了一种钇稳定氧化锆(YSZ)氧离子测试电极(简称YSZ电极),并对其响应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平行性进行了评估。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温度、O_(2−)浓度和气体流量条... 为实现高温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O_(2−))浓度的精准实时监测,本文制备了一种钇稳定氧化锆(YSZ)氧离子测试电极(简称YSZ电极),并对其响应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平行性进行了评估。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温度、O_(2−)浓度和气体流量条件下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YSZ电极对温度和氧浓度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灵敏的响应。在O_(2−)浓度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电极能提供准确及时的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单次和多次实验中,电极的电势测量具有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测试显示,在低氧和高氧条件下,电极均能长期输出稳定的电势信号,其波动范围分别为±10 mV和±4 mV。平行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电极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电势与O_(2−)浓度的对数(pO_(2−))呈现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6。以上结果表明,YSZ电极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稳定工作,适用于熔盐体系中O_(2−)浓度的精确测量,为氧化物燃料干法后处理等高温电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稳定氧化锆 氧离子浓度测量 高温熔盐体系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改性氧化锆陶瓷相变与光吸收性能
12
作者 张燕 彭雨晴 +3 位作者 张方舟 王启帆 宁立新 李爱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通过高温烧结法制备了一组含Ce、Al、Y和Si元素的氧化锆基高熵陶瓷,并对其相结构转变和光吸收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能在1450℃下完成立方氧化锆相的转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通过高温烧结法制备了一组含Ce、Al、Y和Si元素的氧化锆基高熵陶瓷,并对其相结构转变和光吸收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能在1450℃下完成立方氧化锆相的转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的氧化锆基陶瓷颗粒出现晶粒细化,最小平均晶粒尺寸达234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结果表明,氧空位浓度与Ce∶Zr原子比呈正相关.烧结后的样品抗弯强度最大可达130.32 MPa,孔隙率最低至0.15%,可见吸收光范围最大为513 nm,掺杂后最小禁带宽度达2.97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氧化锆 相变 光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陶瓷的动态弯曲断裂行为
13
作者 蔡治城 许泽建 +2 位作者 郭保桥 刘彦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0-278,共9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结合一套新设计的夹具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动态弯曲测试。通过应变片实测信号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试样的起裂时间,并结合透射信号获得试样的弯曲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起裂时间与透射波的波峰时刻具有良...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结合一套新设计的夹具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动态弯曲测试。通过应变片实测信号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试样的起裂时间,并结合透射信号获得试样的弯曲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起裂时间与透射波的波峰时刻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因此能够用透射波峰值确定弯曲强度。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试样在加载过程的受力平衡,并通过高速摄影技术验证了试样起裂时间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85.4~239.7 TPa/s的加载速率范围内,试样弯曲强度呈现与加载速率正相关的变化趋势,而断裂时间则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断口分析可知,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氧化锆陶瓷由穿晶与沿晶并存的混合断裂模式转变为以穿晶断裂为主的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动态弯曲强度 三点弯曲实验 氧化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法和间接法数字印模制作的高嵌体适合性评价的体外研究
14
作者 钱锟 刘亦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基于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的适合性。方法:36牙位树脂人工牙48颗,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颗,体外完成人工牙标准近中牙合远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显微镜下检查...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基于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的适合性。方法:36牙位树脂人工牙48颗,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2颗,体外完成人工牙标准近中牙合远中高嵌体牙体预备,显微镜下检查预备质量。仿头模固定于牙科治疗椅,将标准人工牙列模型固定于仿头模内。将A、B组树脂人工牙依次置于人工牙列内相应位置,口内扫描仪获取36牙位数字印模。成品托盘,聚醚硅橡胶制取C、D组树脂牙列印模,灌注石膏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扫描C、D组石膏模型。4组均使用数字化设计软件完成高嵌体设计,送加工部门完成高嵌体制作(A、C组使用氧化锆材料,B、D组使用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材料),使用三维配准方法评价高嵌体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结果:基于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高嵌体的边缘间隙及内部间隙均小于直接法数字印模组(P<0.05),各处理组远中边缘间隙值最大(P<0.05),不同制作材料对高嵌体边缘及内部适合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于间接法数字印模技术制作的高嵌体的边缘适合性及内部适合性均优于直接法,氧化锆及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两种修复材料对高嵌体适合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牙瓷料 氧化锆 二硅酸锂 高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刚玉添加量对Al_(2)O_(3)-SiC-C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杜娟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申天姿 石凯 曹骏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再生刚玉(粒度为1~3、3~5 mm)、电熔白刚玉(粒度≤1 mm)、α-Al_(2)O_(3)微粉(粒度≤10μm)、鳞片石墨(粒度≤50μm)、碳化硅(粒度≤1 mm)为主要原料,硅粉(粒度≤74μm)为防氧化剂,残碳量约为45%(w)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 以再生刚玉(粒度为1~3、3~5 mm)、电熔白刚玉(粒度≤1 mm)、α-Al_(2)O_(3)微粉(粒度≤10μm)、鳞片石墨(粒度≤50μm)、碳化硅(粒度≤1 mm)为主要原料,硅粉(粒度≤74μm)为防氧化剂,残碳量约为45%(w)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O_(3)-SiC-C材料。研究了锆刚玉(AZ40)(粒度≤74μm)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12%)对Al_(2)O_(3)-SiC-C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试样的断口形貌,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AZ40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保持率均先升高后下降,显气孔率和氧化指数的变化规律则相反;2)当AZ40添加量增加至12%(w)时,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都低于未添加试样的,这说明在Al_(2)O_(3)-SiC-C材料中添加适量的AZ40,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和抗氧化性能;3)当AZ40添加量为3%(w)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刚玉 Al_(2)O_(3)-SiC-C 强度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助剂含量对Cu/SiO_(2)纳米管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赵丽娜 张慧丹 +1 位作者 赵金仙 任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迅猛发展,乙二醇(EG)需求量持续增大,使用助剂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乙二醇产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一锅法制备了Zr助剂掺杂的Cu/SiO_(2)纳米管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采用XRD、N_(2)吸... 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迅猛发展,乙二醇(EG)需求量持续增大,使用助剂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乙二醇产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一锅法制备了Zr助剂掺杂的Cu/SiO_(2)纳米管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采用XRD、N_(2)吸/脱附、FT-IR、TEM、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重点考察了Zr助剂含量(n(Zr)/n(Cu))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Zr助剂(n(Zr)/n(Cu)=0.05)的引入有利于活性组分Cu均匀分布在纳米管上,提高了Cu物种的分散度。此外,Cu与Zr之间的电子转移增强了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稳定,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温度为210℃、反应压力为2.4 MPa、原料n(H_(2))/n(DMO)为110、质量空速为0.405 h^(-1)和反应时间为40 h条件下,Cu-Zr_(0.05)/SiO_(2)催化性能最佳,其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分别达到99.1%和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草酸二甲酯加氢 Zr助剂 Cu/SiO_(2)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SZ基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子毅 付永强 +3 位作者 王优强 谷炎琦 黄淑元 孟凤云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43,共17页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不断攀升,对热端部件的耐高温性能及相应的冷却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障涂层作为热端部件(尤其是涡轮叶片)隔热冷却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氧化钇部分...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不断攀升,对热端部件的耐高温性能及相应的冷却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障涂层作为热端部件(尤其是涡轮叶片)隔热冷却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基热障涂层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YSZ涂层的改性方法、制备技术及失效机理。通过涂层设计的材料(如稀土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等)角度,综述了它对YSZ涂层热导率、高温相稳定性和抗烧结等性能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单元氧化物掺杂和多元氧化物共掺杂对YSZ涂层改性的机理和影响。同时,介绍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PS)、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和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等主要YSZ涂层制备技术,对比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此外,探讨了热障涂层的主要失效模式,包括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热生长氧化物(TGO)、CMAS腐蚀及Na2SO4+V2O5熔盐腐蚀失效,并总结了热障涂层的失效机理。最后对未来YSZ基热障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 YSZ掺杂改性 涂层制备技术 涂层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延工艺制备氧化锆燃料电池薄膜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庆 欧阳雪琼 +2 位作者 刘文财 吕洋 王双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0,共10页
8%(摩尔分数,如无特别说明,下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8YSZ)薄膜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SOFC的输出性能。本文介绍了氧化锆电解质薄膜化工艺,详细地分析了烧结助剂、粘结剂体系以及浆料流变性对氧化锆浆料的影响... 8%(摩尔分数,如无特别说明,下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8YSZ)薄膜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SOFC的输出性能。本文介绍了氧化锆电解质薄膜化工艺,详细地分析了烧结助剂、粘结剂体系以及浆料流变性对氧化锆浆料的影响,总结了流延速度、干燥环境等流延工艺参数对氧化锆流延生带厚度以及品质的作用,并对近年来氧化锆生带的先进烧结方式进行了阐述,讨论了电解质厚度及结构对氧化锆电解质薄膜致密度与离子电导率的影响,最后对流延成型工艺制备高品质的氧化锆薄膜的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延成型 氧化锆薄膜 8YSZ 电解质 SOFC 烧结助剂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中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评估及解决策略
19
作者 黄博 王剑 张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具有特殊相变增韧能力的氧化锆陶瓷凭借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口腔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相变增韧能力也容易导致临床应用中发生低温老化现象,影响长期使用寿命。低温老化不仅严重影响材料机械性能,还会通... 具有特殊相变增韧能力的氧化锆陶瓷凭借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口腔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相变增韧能力也容易导致临床应用中发生低温老化现象,影响长期使用寿命。低温老化不仅严重影响材料机械性能,还会通过改变半透明度、颜色对美观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影响低温老化的关键因素,包括稳定剂种类和含量、晶粒尺寸及残余应力,并就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评估及减缓策略作一综述,为牙科氧化锆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全氧化锆 低温老化 美观性 氧化钇 掺杂剂 残余应力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种植体的表面修饰及其对骨整合的影响
20
作者 余杰 刘劲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95,共15页
氧化锆种植体因其颜色类似天然牙齿,美学效果优良且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以及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的炎症反应,成为替代钛种植体的可能选择。然而,与钛相比,未经处理的氧化锆表面具有生物惰性,导致其骨整合有限。由于表面... 氧化锆种植体因其颜色类似天然牙齿,美学效果优良且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以及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的炎症反应,成为替代钛种植体的可能选择。然而,与钛相比,未经处理的氧化锆表面具有生物惰性,导致其骨整合有限。由于表面特性在蛋白质的吸附、黏附、增殖和成骨相关细胞的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表面修饰被用于增强氧化锆的表面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氧化锆种植体的各种表面修饰及其对骨整合的影响,并总结了几种表面改性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骨整合 氧化锆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