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三代测序技术鉴定NGS方法检出的新等位基因HLA-B*54:01:11
1
作者 陈男英 何亿镇 +3 位作者 皮雯雯 李奇 董丽娜 章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568,共4页
目的: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模棱两可的基因分型结果,鉴定HLA-B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利用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22年2076例浙江省脐带血库样本进行HLA入库分型检测,发现1例含碱基突变的模棱... 目的: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模棱两可的基因分型结果,鉴定HLA-B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利用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22年2076例浙江省脐带血库样本进行HLA入库分型检测,发现1例含碱基突变的模棱两可组合样本,选择基于纳米孔技术平台的三代测序技术(TGS)对其进行鉴定。结果:HLA-B位点经NGS检测分型结果显示为HLA-B*46:18,54:06/46:01,54:XX(含碱基突变)组合,经纳米孔测序鉴定结果为HLA-B*46:01,54:XX(含碱基突变)。HLA-B*54:XX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54:01:01:01相比,第6外显子1014位碱基T>C,并未引起任何氨基酸的改变。新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给GenBank数据库(OP853532)。结论: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区分了1例NGS方法产生的模棱两可结果,并成功鉴定了HLA-B新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4:0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 新等位基因 二代测序 纳米孔测序 碱基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隆熏蒸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2
作者 荆卓琼 徐生军 +1 位作者 孙倩 郭致杰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72-578,共7页
明确棉隆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隆熏蒸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隆土壤熏蒸处理后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显著降低... 明确棉隆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隆熏蒸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隆土壤熏蒸处理后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真菌的丰度和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细菌和真菌的OUT聚类结果显示,熏蒸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熏蒸处理的群落结构相似性高,与未做熏蒸处理、揭膜当天清水对照的土壤样品相似性较低;此外,使用375、400 kg/hm^(2)熏蒸处理可增加毛壳菌属(Chaetomium)、Tetracladium等有益真菌的丰度,降低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致病真菌的丰度,对部分有益土壤真菌亦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毛壳菌属最高可增加6.69%,链格孢属最高可降低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熏蒸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关键金属矿产研究:中美对比
3
作者 代世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515,共10页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和选矿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和美国是煤系关键金属研究最重要的2支力量。总结了目前中美两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勘探、提取和分离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彼此的优势和短板。近10 a来,美国在煤系关键金属矿床的发现和分离提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中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前者得益于美国能源部统一部署(明确研发时间节点和核心研发技术)与大量资金投入,后者得益于中国的复杂成煤地质条件,使煤系中关键金属矿床种类多、关键金属的组合形式及空间赋存形式多。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了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因此,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煤系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状况、研发现状及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对进一步发挥我国优势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作用,应对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稳定供应的严峻挑战以及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关键金属 中美对比 提取技术 成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代测序技术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真菌多样性解析及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崔梦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田龙新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大曲真菌多样性及可培养酵母菌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三代测序技术对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结合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蕴含的酵母菌资源进行挖掘。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类型大曲真... 为明确不同类型大曲真菌多样性及可培养酵母菌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三代测序技术对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结合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蕴含的酵母菌资源进行挖掘。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类型大曲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属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主要以疏棉状嗜热霉(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73.81%,中高温大曲主要以多育曲霉(Aspergillus proliferans)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52.58%;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LEfSe分析表明,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曲霉科(Aspergillaceae)可以分别作为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纯培养技术结果表明,从10份大曲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8株酵母菌,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的优势分离株均为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由此可见,高温和中高温大曲真菌多样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高温大曲 三代测序技术 真菌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彦博 何必胜 +3 位作者 陈鹏 张博健 鲁工圆 张光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9,209,共10页
编组站工作组织是铁路货物运输关键环节,为提升编组站运营效率,加快货物周转,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模型。结合多智能体仿真技术与编组站工作组织内容,分别设计本务机车、调机、车辆和列车智能体以及其智能... 编组站工作组织是铁路货物运输关键环节,为提升编组站运营效率,加快货物周转,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模型。结合多智能体仿真技术与编组站工作组织内容,分别设计本务机车、调机、车辆和列车智能体以及其智能呼叫机制、动态进路选择与调度机制以及智能体转换功能,从环境建模和行为建模2个维度构建了编组站智能体仿真模型,实现到达解体列车、自编始发列车和无改编中转列车的作业模拟,并能有效满足编发线列车出发功能以及移动单元的动态进路选择与调度机制,使得仿真模型更贴合编组站的实际工作。最后,通过对实际的单向混合式二级三场编组站进行实例分析,不仅验证了仿真模型及动态进路选择与调度机制的有效性,而且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编顺序与小运转列车占比对编组站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智能体仿真技术能有效进行编组站工作组织仿真,该仿真模型对于指导编组站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运 编组站仿真 多智能体技术 进路选择 解编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蔡小雨 徐静雯 +3 位作者 张世勇 刘洪岩 陈校辉 钟立强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是我国盐碱池塘养殖的重要品种,盐度作为关键环境因子,其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盐度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对照组(S0,0)、低盐组(S3,3‰)、中盐组(...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是我国盐碱池塘养殖的重要品种,盐度作为关键环境因子,其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盐度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对照组(S0,0)、低盐组(S3,3‰)、中盐组(S6,6‰)和高盐组(S9,9‰),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养殖期间,每2周采集1次肠道内容物,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上升,但多样性显著下降。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和放线菌门。对照组及中、低盐度组中,肠道菌群呈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以2周为周期在变形菌门与厚壁菌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间规律性波动,而高盐度组则破坏了这种变化节律,表现为变形菌门持续占优势的稳定状态。同时,高盐度条件下,肠道菌群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脂肪酸代谢与降解、维生素和氨基酸降解以及能量代谢等功能丰度显著升高,核苷酸错配、切除和修复等遗传修复功能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高盐度导致斑点叉尾鮰产生了强烈应激反应,增加了能量消耗,最终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建议在盐碱地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时应加强养殖管理,适当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并补充益生菌群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肠道菌群 盐度 节律 16SrR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柑橘病毒鉴定与种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向 杨进 +2 位作者 黄爱军 周俊 易龙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61,共11页
中国柑橘产业在全球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柑橘病毒病却给该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多,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得愈发关键。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具有高... 中国柑橘产业在全球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柑橘病毒病却给该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多,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得愈发关键。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效快速以及效益高的优势,逐渐成为了鉴定柑橘病毒的核心技术手段。HTS技术的应用不仅成功揭示了多种新病毒的存在,还深入挖掘了已知病毒的全基因组信息,提供了大量的基因序列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柑橘病毒在遗传变异、进化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优化,HTS将在柑橘病毒鉴定与种群多样性分析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综述了HTS技术在柑橘病毒检测与鉴定,以及种群多样性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高通量测序技术 柑橘病毒 种群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结核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子安 浦飞飞 +1 位作者 冯晶 夏平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0,共7页
骨关节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分枝杆菌培养和免疫学检测存在敏感度低、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等问题。GeneXpert MTB/RIF在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无法检测其他病原菌、肺外结核检测敏感度有限等不足。高通... 骨关节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分枝杆菌培养和免疫学检测存在敏感度低、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等问题。GeneXpert MTB/RIF在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无法检测其他病原菌、肺外结核检测敏感度有限等不足。高通量测序技术不仅提供了快速和精确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还在骨关节结核治疗指导和耐药性检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作者就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结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高通量测序技术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刘兰英 吕新 +5 位作者 李莹 黄薇 刘朋虎 王为刚 饶秋华 罗土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0,共8页
为研究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21年3月~5月收集福建连江养殖海区和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区)海水样本,测定海水理化性质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为研究马祖列岛海水养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21年3月~5月收集福建连江养殖海区和邻近非养殖海区(对照区)海水样本,测定海水理化性质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分析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样本中无机氮含量在5月均低于对照区,养殖区海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在5月时有所升高,但其在3月和4月同样表现出养殖区海水<对照区海水的变化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区水体,海带养殖区水体具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不同时期细菌多样性呈3月>4月>5月的变化趋势。两种区域水体优势微生物菌群结构类似,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主要优势属为Candidatus_Actinomarina(相对丰度11.52%~16.72%)。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pH值和氨氮含量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海带养殖活动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的无机氮磷含量,对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水体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提高。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海水养殖区域的生态效应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活动 细菌群落 环境因子 海水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测序技术在公猪精液品质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毅 马剑峰 +2 位作者 沈林園 朱砺 甘麦邻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5期11-22,共12页
该文介绍了组学测序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简述了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等组学测序技术的研究方法,总结了组学测序技术在公猪精液品质研究的应用情况,在精液质量和精子保存能力的研究中,组学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精液中的生物分... 该文介绍了组学测序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简述了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等组学测序技术的研究方法,总结了组学测序技术在公猪精液品质研究的应用情况,在精液质量和精子保存能力的研究中,组学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精液中的生物分子、细胞和遗传信息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并且指出了多组学技术相较于单一组学测序技术的优势,旨在为改善公猪精液品质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猪精液质量 组学测序技术 多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型Sifrim-Hitz-Weiss综合征1例
11
作者 吴雨晨 钱方媛 +7 位作者 张诗瑶 许慧 魏小金 徐庾含 王彩艳 董子越 吉家乐 郭怡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报道1例Sifrim-Hitz-Weiss综合征(Sifrim-Hitz-Weiss syndrome,SIHIWES)患者。患者为35岁男性,出生后有发育迟缓、肌肉萎缩、骨骼畸形、隐睾等症状,有宽前额、方形脸、低位耳、杯状耳、眼睑下垂等特殊面容。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CHD4... 报道1例Sifrim-Hitz-Weiss综合征(Sifrim-Hitz-Weiss syndrome,SIHIWES)患者。患者为35岁男性,出生后有发育迟缓、肌肉萎缩、骨骼畸形、隐睾等症状,有宽前额、方形脸、低位耳、杯状耳、眼睑下垂等特殊面容。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CHD4基因一处杂合变异NM_001273:c.3047A>G(chr12-6701125)(p.K1016R),该突变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变异位点未见报道,结合其症状体征诊断为SIHIWES。本例是目前中国报道的第1例成年型SIHIW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rim-Hitz-Weiss综合征 CHD4神经发育障碍 CHD4基因 发育迟缓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枇杷花药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高枫 邓国翠 +2 位作者 张伍 张野驰 龚燕兵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 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传粉者访问前(套袋组)与访问后(访问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花药中真菌与细菌的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传粉者访问未显著改变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套袋组中优势真菌科为枝孢菌科与球腔菌科,访问组优势真菌科则为枝孢菌科与梅奇酵母科。此外,两组中优势细菌科均为产碱杆菌科与欧文菌科。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花药微生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传粉者不是驱动花药微生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者访问 花药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ory effects of seed soaking with a beneficial microbial agent on the rhizosphere soil microflora of edible lilies
13
作者 MAN Hua-li LI Hui +3 位作者 SHI Gui-hong YANG Hong-yu LI Mou-qiang SHI Gui-ying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Background】The application of beneficial-microbial seed soaking prior to sowing represents a novel technology that has not been employed in Lanzhou lily cultivation.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to explore the impact ... 【Background】The application of beneficial-microbial seed soaking prior to sowing represents a novel technology that has not been employed in Lanzhou lily cultivation.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is soaking method on the fungal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Methods】Lily bulbs were soaked in a seed treating agent containing beneficial microbes(SP treatment)for 4 hours.Subsequently,they were planted in soil in July and sampled in September to assess plant growth,rhizospher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and microorganism community structures.In addition,we employed the software PICRUSt and FUNGuild to predict bacterial pathways and fungal functions.【Results】Under SP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fungi and 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s,accompanied by improved soil nutrient status.Notably,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dominant microorganism groups,such as the fungi Basidiomycota,Pseudeurotium,Cladophialophora,Microascus,and Dactylonectria,as well as the bacteria 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Ochrobactrium,Lysobacter,and RB41,underwent notable changes.Microorganism function prediction results indicated a reduction in pathotrophic fungi(including plant pathogens)and an increase in endophytic and saprotrophic fungi under SP treatment.Among the top 20 metabolism pathways,80%were upregulated in SP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CK.【Conclusions】Seed soaking with beneficial microbial strain promotes the growth of Lanzhou lily bulbs.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regulating soil microbial structures,enhan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reducing the abundance of pathogens,and improving soil functions.Furthermore,specific microbial groups are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maintaining soi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ble lily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 seed treating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PROPHYLAX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发酵的全麦酸面团质量评价及乳酸菌多样性分析和选育
14
作者 王博 张维清 +3 位作者 高涵 王超 刘玉春 郭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91,共10页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全麦酸面团质量及乳酸菌多样性的影响,利用全长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解析不同温度发酵的全麦酸面团在成熟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通过理化分析评价酸面团质量,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优势菌种并从中筛选特异菌株。...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全麦酸面团质量及乳酸菌多样性的影响,利用全长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解析不同温度发酵的全麦酸面团在成熟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通过理化分析评价酸面团质量,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优势菌种并从中筛选特异菌株。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酸面团的质量特征存在显著影响,随发酵温度升高,酸面团成熟时的pH从4.18降低到3.87,总滴定酸度(Total titratable acidity,TTA)从15.0 mL增加到24.0 mL,发酵温度≥30℃时,成熟酸面团总抗氧化活性、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温发酵可赋予全麦酸面团更好的质量特征。不同温度发酵成熟的全麦酸面团中优势乳酸菌存在显著物种差异,20℃和25℃以弯曲乳杆菌为主,30℃以弯曲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主,37℃以桥粘液乳杆菌为主。通过酶活力筛选,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LAB 31弯曲乳杆菌的纤维素酶活最高,为77.92±2.26 U/L,LAB 22乳酸片球菌的淀粉酶活最高为42.19±4.12 U/L。该研究为全麦发酵食品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温度 全麦酸面团 乳酸菌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演替规律
15
作者 李娜 崔梦君 +4 位作者 倪慧 田龙新 叶明波 郭壮 侯强川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4,共6页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研究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次翻曲时,发现物种数(369.16)和辛普森指数(0.75)均达...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研究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二次翻曲时,发现物种数(369.16)和辛普森指数(0.75)均达到最大,且极显著高于拆曲出库时(P<0.01);优势真菌属包括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和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大小(LEfSe)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呈现出特征性优势菌,Phialosimplex、Thermoascus和Thermomyces可分别为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和拆曲出库阶段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能与菌群间的互作关系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优化大曲发酵过程和提高产品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发酵过程 高通量测序技术 真菌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分析云南鹤庆猪肝鲊微生物多样性
16
作者 王高 魏光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4-132,共9页
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猪肝鲊中细菌和真菌分别进行16S全长和内部转录间隔全长测序,分析云南鹤庆猪肝鲊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并注释到种水平。猪肝鲊微生物群落呈现复杂多样性,门水平上,优势细菌和真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 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猪肝鲊中细菌和真菌分别进行16S全长和内部转录间隔全长测序,分析云南鹤庆猪肝鲊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并注释到种水平。猪肝鲊微生物群落呈现复杂多样性,门水平上,优势细菌和真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属水平上,优势细菌属为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真菌属为米勒酵母属(Millerozyma);种水平上,优势细菌为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_halophilus),优势真菌为粉状米勒酵母(Millerozyma_farinosa),参与发酵的真菌种类多于细菌。由群落热图可知,ZGZ201、ZGZ202、ZGZ302样品的细菌和真菌组成最为相似。鹤庆猪肝鲊微生物群落构成以真菌为主,细菌为辅,注释出嗜盐四联球菌和粉状米勒酵母,可为后续潜在发酵菌株的筛选、发酵剂的研发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鲊 第三代测序技术 种水平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明哲 杜嘉辉 +4 位作者 胡嘉豪 贺子芊 乐泽铭 黄静怡 李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活化分子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技术和活化诱导标记(AIM)技术,以及基于已知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的多聚体检测技术和最新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联合测序技术。利用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包括:应答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亚群信息、识别的表位及其HLA-限制性、TCR克隆信息及转录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活化诱导标志物 四聚体技术 T细胞抗原受体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在表观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文健 崔晓楠 施威扬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DNA甲基转移酶是一类在DNA甲基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酶。在生物体内,DNA甲基转移酶可以将甲基基团添加到核酸分子上,从而引入DNA甲基化修饰,改变遗传表现并调控基因表达。DNA甲基转移酶可以在体外进行融合重组表达,并导入细胞在染色... DNA甲基转移酶是一类在DNA甲基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酶。在生物体内,DNA甲基转移酶可以将甲基基团添加到核酸分子上,从而引入DNA甲基化修饰,改变遗传表现并调控基因表达。DNA甲基转移酶可以在体外进行融合重组表达,并导入细胞在染色质上引入人为的DNA甲基化修饰。利用这一特性,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基因组特定位置进行甲基化标记,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开发了多种基于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观遗传测序技术,其应用包括染色质可及性测量、核小体定位、转录因子印迹和组蛋白修饰检测等。这些技术在获得表观遗传修饰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基因组学信息以及内源性的DNA甲基化信息,因此成为了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方法,综述了多种基于DNA甲基转移酶检测表观遗传修饰的测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 DNA甲基化 染色质可及性 DNA-蛋白质互作 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调理牛排菌群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
19
作者 史娜 邢超 +7 位作者 宋丽萍 毛婷 杜建萍 李龙 耿健强 孙晓冬 杨丽梅 李黎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为了解不同贮藏温度下调理牛排微生物多样性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分析冷藏(4℃)和脱冷贮藏(15℃)牛排菌群结构。将新鲜调理牛排进行冷藏(4℃)和脱冷贮藏(15℃),基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温度下过... 为了解不同贮藏温度下调理牛排微生物多样性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分析冷藏(4℃)和脱冷贮藏(15℃)牛排菌群结构。将新鲜调理牛排进行冷藏(4℃)和脱冷贮藏(15℃),基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温度下过保质期牛排菌群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排4℃贮藏下的菌落总数(7.4×10^(8) CFU/g)极显著低于15℃(5.2×10^(9) CFU/g)(P<0.001)。菌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藏或脱冷贮藏不影响牛排菌群组成,但优势菌属发生更替。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弯曲乳杆菌属(Latilactobacillus)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2种贮藏温度下的优势腐败菌属。索丝菌属(Brochothrix)仅为4℃贮藏下的优势菌属,沙雷氏菌属(Serratia)仅为15℃贮藏下的优势菌属。菌属丰度相关性网络中Page Rank>0.4且出现频率最高的菌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索丝菌属。不动杆菌属与沙雷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索丝菌属,沙雷氏菌属与索丝菌属,索丝菌属与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特定贮藏温度和时间下存在相关性,这表明牛排腐败菌之间存在潜在种间相互作用。索丝菌属、弯曲乳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可能是牛排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种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锹甲科昆虫分布格局及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赫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4-99,共6页
锹甲科(Lucanidae)昆虫是鞘翅目金龟总科的一个重要类群,以其独特形态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同时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锹甲科昆虫的生存和分布面临着新的挑战。综述了在中国分... 锹甲科(Lucanidae)昆虫是鞘翅目金龟总科的一个重要类群,以其独特形态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同时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锹甲科昆虫的生存和分布面临着新的挑战。综述了在中国分布的锹甲的分类特征、分布格局及其肠道菌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认为,锹甲科昆虫的分布格局可能与其对森林生态系统严格栖息选择密切相关。此外,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对宿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而温度升高可能进一步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基于此,进一步提出未来需要加强气候变化对锹甲科昆虫分布影响的长期监测,深入研究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适宜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等。这些研究对于揭示锹甲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分布格局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技术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