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TORC1/SREBP1/SCD1信号通路探讨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贵萍 刘博文 +5 位作者 李晓斌 李峰 庞旭 冉云 陈文林 胡世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柴芪益肝颗粒对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柴芪益肝颗粒大鼠含药血清,常规培养HepG2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设置空白血清对照组、索拉非尼组、RSL3组(铁死亡诱导剂)、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组、... 目的探讨柴芪益肝颗粒对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柴芪益肝颗粒大鼠含药血清,常规培养HepG2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设置空白血清对照组、索拉非尼组、RSL3组(铁死亡诱导剂)、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组、RMC-5552组(mTORC1抑制剂)、CCT007093组(mTORC1激动剂)及CCT007093+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组,按照分组进行干预后,ELISA法检测细胞内MDA、GSH水平,荧光探针检测细胞Fe^(2+)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RT-qPCR法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mTOR、SREBP1、SCD1、GPX 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p70S6K磷酸化水平与SREBP1、SCD1、GPX4蛋白表达。结果30%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干预细胞48 h时,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佳。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组、RSL3组、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组及RMC-5552组HepG2细胞GSH水平降低(P<0.05),MDA、Fe^(2+)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结构呈铁死亡改变,mTOR、p70S6K、SREBP1、SCD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柴芪益肝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TORC1/SREBP1/SCD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芪益肝颗粒 含药血清 肝细胞癌 铁死亡 mtorc1/srebp1/scd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C1抑制自噬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激素环境下对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招文华 任辉 +12 位作者 沈耿杨 尚奇 张志达 余翔 陈弘林 张鹏 陈桂锋 余富勇 汤凯 江晓兵 梁德 张玉新 唐军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环境下,mTORC1是否通过抑制自噬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前成骨细胞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以下分组及处理:对照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DEX+mTORC1激活剂组,其中DEX为1... 目的探讨激素环境下,mTORC1是否通过抑制自噬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前成骨细胞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以下分组及处理:对照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DEX+mTORC1激活剂组,其中DEX为1μmol/L,mTORC1激活剂为10μmol/L的MHY1485。应用ALP及ARS染色检测MC3T3-E1的成骨能力。Real-time PCR检测mTORC1组成中的关键基因Raptor,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3、β-catenin及成骨相关基因Runx2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Raptor、Beclin-1、Atg5、Wnt3、β-catenin、Runx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的ALP及ARS染色较浅,成骨相关基因Runx2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降,说明DEX抑制MC3T3-E1的成骨分化,且Raptor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下降,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说明DEX诱导MC3T3-E1自噬,而Wnt3、β-caten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降。与DEX组相比,DEX+mTORC1激活剂组ALP及ARS染色较深,Raptor、Wnt3、β-catenin、Runx2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而Beclin-1、Atg5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降,表明应用mTORC1激活剂后抑制自噬并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逆转DEX对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激素环境下,MC3T3-E1成骨分化显著被抑制,mTORC1下调,自噬激活且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而应用mTORC1激活剂则能逆转该过程,表明mTORC1抑制自噬并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激素环境下的MC3T3-E1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c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自噬 激素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mTORC1-STAT3-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何琼姿 韦鹏 +5 位作者 刘欢欢 张俊芝 刘彤彤 石琨群 徐艺 刘史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给药组及雷帕霉素给药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给药处理。白头翁汤组每日给予6.83 ...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雌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给药组及雷帕霉素给药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给药处理。白头翁汤组每日给予6.83 g·kg^(-1)白头翁汤灌胃,雷帕霉素组每日用2 mg·kg^(-1)雷帕霉素药液进行腹腔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变化及粪便性状,7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并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70S6K的表达,qPCR检测结肠组织环氧化酶(COX-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结肠长度缩短、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升高(P<0.001),结肠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水平、p-mTOR/mTOR、p-P70S6K/P70S6K、p-STAT3/STAT3均升高(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白头翁汤组和雷帕霉素组小鼠上述表型症状均得到改善,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下降(P<0.01,P<0.001),结肠组织中p-mTOR/mTOR、p-P70S6K/P70S6K、p-STAT3/STAT3和COX-2 mRNA表达减少(P<0.05,P<0.01,P<0.001)。结论白头翁汤能有效预防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C1-STAT3-COX-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mtorc1-STAT3-COX-2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上游亮氨酸信号传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智豪 何流琴 +1 位作者 李铁军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22-7532,共11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是细胞生长、代谢等关键过程的核心调节器,能对包括营养物质在内的各种环境输入做出相应反应。研究表明,细胞内亮氨酸信号需通过特定的亮氨酸感受器传递才能激活mTORC1,以实现细胞代谢调控。目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是细胞生长、代谢等关键过程的核心调节器,能对包括营养物质在内的各种环境输入做出相应反应。研究表明,细胞内亮氨酸信号需通过特定的亮氨酸感受器传递才能激活mTORC1,以实现细胞代谢调控。目前,已相继鉴定了亮氨酰-tRNA合成酶(LRS)、Sestrin2和分泌相关的Ras相关GTP酶1B(SAR1B)这3种亮氨酸感受器,并发现它们对mTORC1上游亮氨酸信号传导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mTORC1上游介导亮氨酸信号的传感机制,并深入探讨了亮氨酸感受器LRS、Sestrin2和SAR1B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以期为亮氨酸感受器作为关键靶点对动物机体健康调控和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亮氨酸感受器 mtorc1信号通路 亮氨酰-TRNA合成酶 Sestrin2 SAR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C1信号通路亮氨酸感受器——Sestrin2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222,共1页
亮氨酸是重要的蛋白质合成原料,同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包括饱感、胰岛素分泌、骨骼肌合成代谢等多种生理活动。mT OR复合物1(mT OR complex 1,mT ORC1)蛋白激酶是调节亮氨酸功能的关键调控分子,通过控制蛋白质、脂质合成、自... 亮氨酸是重要的蛋白质合成原料,同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包括饱感、胰岛素分泌、骨骼肌合成代谢等多种生理活动。mT OR复合物1(mT OR complex 1,mT ORC1)蛋白激酶是调节亮氨酸功能的关键调控分子,通过控制蛋白质、脂质合成、自噬等过程调控细胞发育。然而,mT ORC1上游的亮氨酸相关信号通路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Sestrin2 mtorc1 胰岛素分泌 蛋白质合成 合成代谢 细胞发育 调控分子 信号分子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通过c-Myc及Akt/mTORC1信号通路延缓c-Myc诱导小鼠肝细胞癌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莫雅斯 饶辉 +2 位作者 盛磊 胡俊杰 郑国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c-Myc诱导小鼠肝细胞癌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FVB/N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c-Myc建立肝细胞癌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每组7只):正常组、模型组、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150、300 mg·kg^-1)。给药干预6周后采集样...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c-Myc诱导小鼠肝细胞癌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FVB/N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c-Myc建立肝细胞癌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每组7只):正常组、模型组、塞来昔布低、高剂量组(150、300 mg·kg^-1)。给药干预6周后采集样本,测定小鼠体重和肝重,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和肝脏指数差异;HE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变情况;IHC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c-Myc、p-Akt T308、p-Akt S473、p-4EB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脏重量和肝重指数明显增大;肝脏组织多核、固缩现象明显;细胞核大量Ki67阳性染色;c-Myc和p-Akt T308、p-Akt S473、p-4EB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剂量塞来昔布干预后能明显抑制和改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塞来昔布可以通过调控c-Myc及Akt/mTORC1信号通路延缓c-Myc诱导小鼠肝细胞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塞来昔布 增殖 C-MYC Akt/mtorc1信号通路 FVB/N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mTORC1通路调控IgA肾病大鼠脾淋巴细胞分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彭胜男 陶琰心 +2 位作者 洪婷 杨海燕 黄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通过mTORC1信号通路调控IgA肾病(IgAN)大鼠脾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gAN组、雷帕霉素(RAPA)组和AS组。观测大鼠肾IgA沉积情况、脾脏病理变化及脾CD4+T细胞数密度、CD8+T细胞...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通过mTORC1信号通路调控IgA肾病(IgAN)大鼠脾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gAN组、雷帕霉素(RAPA)组和AS组。观测大鼠肾IgA沉积情况、脾脏病理变化及脾CD4+T细胞数密度、CD8+T细胞数密度和IL-10、p-mTOR和p-p70S6k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大鼠肾小球有明显IgA沉积,脾脏白髓内淋巴细胞增生明显;脾脏CD4+细胞数增加而CD8+T细胞数减少(P<0.01),IL-10表达下降(P<0.01),pmTOR和p-p70S6k表达升高(P<0.01)。与IgAN组相比,RAPA组和AS组大鼠肾小球IgA沉积减少,脾脏白髓内淋巴细胞增生减轻,脾CD4+T细胞数减少而CD8+T细胞数增加(P<0.05),IL-10表达升高(P<0.01),p-mTOR和p-p70S6k表达下降(P<0.01)。结论:AS可减轻IgAN大鼠肾小球IgA沉积,可能与抑制mTORC1信号通路,调节脾淋巴细胞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c1信号通路 IGA肾病 脾淋巴细胞 黄芪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调节mTORC1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8
作者 蔡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85,共1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调节细胞内多种物质的代谢。它参与组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2(mTORC2)2种复合...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调节细胞内多种物质的代谢。它参与组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2(mTORC2)2种复合体。在2015年发现的人类mT ORC1结构基础上,Saxton等人揭示了亮氨酸对于mT ORC1通路复杂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蛋白 复合体 信号通路 mtorc1 保守的 细胞生长 酸浓度 药物靶点 化学感受器 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与泛素化修饰对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TORC1)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怡辰 徐鹏飞 +1 位作者 许国强 滕昕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2-703,共12页
TORC1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激酶复合物,能通过感应营养物质、生长因子、能量水平等信号调节细胞代谢水平和生长。TORC1信号通路的失调与代谢紊乱、神经病变、癌症和衰老密切相关。本文比较了酵母细胞及哺乳动物细胞中TORC1的结... TORC1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激酶复合物,能通过感应营养物质、生长因子、能量水平等信号调节细胞代谢水平和生长。TORC1信号通路的失调与代谢紊乱、神经病变、癌症和衰老密切相关。本文比较了酵母细胞及哺乳动物细胞中TORC1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综述了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饰在TORC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由于磷酸化和泛素化在传导外界信号至TORC1以及调节TORC1下游通路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磷酸化和泛素化对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将为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Tor1 mTOR 酵母TORC1信号通路 mtorc1信号通路 磷酸化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mTORC1自噬通路研究二氢杨梅树皮素对损伤A549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海滨 曾春晖 +6 位作者 唐木兰 池鑫宇 邓浩健 李雨君 方静 徐浩亮 杨柯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75-180,共6页
为研究二氢杨梅树皮素(APS)对脂多糖(LPS)诱导A549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AMPK/mTORC1自噬通路的影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PS高中低浓度组(80、40、20μg/m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30μg/mL LPS诱导8 h构建A549细胞损伤模... 为研究二氢杨梅树皮素(APS)对脂多糖(LPS)诱导A549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AMPK/mTORC1自噬通路的影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PS高中低浓度组(80、40、20μg/m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30μg/mL LPS诱导8 h构建A549细胞损伤模型,APS干预24 h后,MTT法检测A549细胞存活率、荧光法检测上清液LDH漏出量、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含量、MDC法细胞检测自噬体形成情况、自噬双标mRFP-GFP-LC3检测细胞自噬流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AMPK、p-mTOR/mTOR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P62蛋白表达水平。AMPK抑制剂(CC)干预验证试验,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PS+APS组、LPS+CC组、LPS+APS+CC组,APS与CC共培养时间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AMPK、p-mTOR/mTOR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PS使LPS损伤的A549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LDH漏出量、TNF-α含量明显减少,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增加,自噬溶酶体明显增加,P62蛋白、p-mTOR/mTOR表达明显下调,LC3-Ⅱ/LC3-Ⅰ表达明显上调;用CC抑制AMPK/mTORC1自噬通路后,APS能够明显上调P62蛋白、p-AMPK/AMPK、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mTOR/mTOR蛋白表达。APS通过激活AMPK/mTORC1自噬通路促进自噬,增强自噬流,发挥对LPS诱导A549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树皮素(APS) 脂多糖(LPS) A549细胞 自噬 AMPK/mtorc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deb促进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
11
作者 杨林泉 佟斯羽 +2 位作者 朱慧明 张会欣 王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9-517,共9页
目的:探讨诱导细胞死亡DNA片段化因子α(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alpha,DFFA)样效应因子B(cell death-inducing DFFA-like effector B,Cideb)促进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 目的:探讨诱导细胞死亡DNA片段化因子α(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alpha,DFFA)样效应因子B(cell death-inducing DFFA-like effector B,Cideb)促进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沉默对照(siR-NC)组和Cideb沉默(siR-Cideb)组,采用PA诱导HepG2细胞建立脂质沉积细胞模型,利用特异性siRNA沉默Cideb的表达,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ideb、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AMPKα)表达。通过转染Cideb真核表达质粒,观察过表达Cideb对HepG2细胞的脂质沉积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模型组出现脂质沉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显著上升,Cideb、SREBP1c、ACC、FAS和SCD1表达水平升高,AMPKα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siR-NC组比较,siR-Cideb能够抑制HepG2细胞脂质沉积,降低细胞内TG和TC含量,降低SREBP1c、ACC、FAS和SCD1表达水平,增加AMPKα表达(P<0.05);Cideb过表达能够增加HepG2细胞脂质沉积及TG和TC含量,增加SREBP1c、ACC、FAS和SCD1表达,降低AMPKα表达水平。结论:降低Cideb水平可通过下调SREBP1c/ACC/FAS/SCD1通路,上调AMPKα,从而抑制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deb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srebp1c/ACC/FAS/scd1通路 AMPKα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组分配伍理论探讨鳖甲-莪术有效组分协同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及机制验证
12
作者 冯豆豆 骆小珊 +6 位作者 蒙雁云 赵晶哲 朱久龙 黄雅珍 谢青 凌湘力 谢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59,共10页
目的探究鳖甲-莪术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有效组分配伍及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鳖甲-莪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MI、GeneCards数据库获取TNBC的疾病... 目的探究鳖甲-莪术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有效组分配伍及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鳖甲-莪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MI、GeneCards数据库获取TNBC的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关键靶点与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对关键组分配伍及靶点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①鳖甲-莪术药对中筛选出71个有效成分,药物与疾病相关靶点146个,通过KEGG分析得出113条信号通路。鳖甲-莪术的71个潜在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mTORC1、ULK1、TNF、EGFR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氨酸和姜黄素为鳖甲-莪术的关键活性成分,均对关键靶蛋白mTORC1和ULK1有较强的对接活性。②体外实验发现,甘氨酸联合姜黄素明显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P<0.05),抑制核心靶点EGFR的表达,上调自噬活性标志蛋白LC3Ⅱ/Ⅰ表达、下调通路蛋白mTORC1、p-mTOR、p-ULK1蛋白表达、促进通路蛋白ULK1表达(P<0.05)。结论鳖甲-莪术药对抗三阴性乳腺癌关键组分配伍是甘氨酸-姜黄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C1/ULK1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莪术药对 三阴性乳腺癌 组分配伍 自噬 mtorc1/ULK1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树泉 张辉 +8 位作者 张淑芳 潘保朝 姚彬 苏秀海 王元松 李文东 李函舟 田甜 苗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2-968,共7页
目的: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T2DM模型大鼠,并用不同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灌胃。通过检... 目的: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T2DM模型大鼠,并用不同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灌胃。通过检测各组大鼠造模给药后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白虎加人参汤对T2DM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然后,运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免疫分析法检测白虎加人参汤干预后,各组大鼠肝组织中AMPK/SREBP1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N)、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基因及蛋白水平,初步探究白虎加人参汤治疗T2DM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白虎加人参汤可明显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改善T2DM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及蛋白质免疫分析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可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肝组织中AMPK基因与蛋白水平,上调SREBP1、ACC1、ACLY、FASN基因与蛋白水平。结论:白虎加人参汤对T2DM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AMPK/SREBP1信号通路,改善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 2型糖尿病 血糖 脂代谢 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AMPK/srebp1)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缺乏诱导细胞自噬及miRNA调控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琪 齐仁立 +1 位作者 王敬 黄金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3,共6页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并对动物体的新陈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是细胞内通过降解和回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和受损细胞器,以完成本身代谢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研究证实氨基酸缺乏能诱...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并对动物体的新陈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是细胞内通过降解和回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和受损细胞器,以完成本身代谢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研究证实氨基酸缺乏能诱导细胞自噬,而这种反应大部分是依赖于m TORC1信号通路的方式实现的,但总氨基酸或单体氨基酸调节细胞自噬的分子作用机制和自噬水平有很大差别,且相关方面的分子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阐明。mi RNA是一类长度为18-24 nt的非编码核苷酸,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自噬与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研究表明mi RNA在氨基酸缺乏诱导细胞自噬过程中的也发挥重要调控机制。就不同氨基酸缺乏调控自噬相关机制加以综述,并探讨mi RNA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旨在为治疗自噬相关代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缺乏 MIRNA 细胞自噬 mtorc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雅雯 付芳惠 马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5-1088,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已有研究表明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雷帕霉素作为mTORC1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善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功能状态、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调节Th17细胞免疫功能等机...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已有研究表明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雷帕霉素作为mTORC1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善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功能状态、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调节Th17细胞免疫功能等机制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银屑病 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再认识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鸿 邓永琼 熊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4-777,共4页
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与雄激素相对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口角化过度及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并不是单纯的毛囊皮脂腺疾病,其发病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与IGF-1和mTORC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与雄激素相对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口角化过度及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并不是单纯的毛囊皮脂腺疾病,其发病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与IGF-1和mTORC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该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痤疮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IGF-1 mtorc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媛 牛芳林 +2 位作者 王迓君 于怡 熊裕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018,共8页
目的:探索L-精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有害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含生理浓度(0.1 mmol/L)或临床补充浓度(0.5 mmol/L)L-精氨酸的细胞培养液中进行短时间(2 h)或长时间(8 d)的处理,观察L-精氨酸补充不同时长对内皮... 目的:探索L-精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有害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含生理浓度(0.1 mmol/L)或临床补充浓度(0.5 mmol/L)L-精氨酸的细胞培养液中进行短时间(2 h)或长时间(8 d)的处理,观察L-精氨酸补充不同时长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簇(ROS)产生、细胞衰老、精氨酸酶Ⅰ(Arg-Ⅰ)表达及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短时间L-精氨酸补充可增强内皮NO的产生,而长期补充会导致内皮细胞衰老以及NO产生减少和ROS增加,并引起Arg-Ⅰ表达上调,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S6K1信号通路,而敲减Arg-Ⅰ的表达可以显著改善这一现象。结论:长期补充L-精氨酸通过上调Arg-Ⅰ表达激活mTORC1-S6K1信号通路引起内皮细胞衰老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衰老 精氨酸酶Ⅰ mtorc1-S6K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