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5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秋玉 王宇鑫 林承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碘能力,成为RAI难治性DTC(radio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预后较差。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RAIR-DTC复发病灶或远处转移灶,既往认为治疗方式有限。随着对RAIR-DTC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分子层面的改变有了更深的认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人类研究中被证实,为RAIR-DTC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概括了RAIR-DTC的发生、发展机制、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结论,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多激酶抑制剂(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MKIs)是晚期转移性RAIR-DTC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RAIR-DTC的药物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前两者也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中国还有安罗替尼(anlotinib)、多纳非尼(donafenib)被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以上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中国自主研发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成为sorafenib耐药时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而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因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对于某些含有特定突变类型的RAIRDTC,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更好地发挥效果。TC通常被认为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较低,既往认为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包括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伊匹单抗(ipilimumab)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使用时疗效常不理想。当联合靶向治疗时,pembrolizumab可以增强靶向药物的疗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挽救疗法,这可能与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有关。对于联合治疗,各种治疗分别对抑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发挥了多大作用需要明确,特别是在病例数较少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合理的对照成为关键。既往研究受限于RAIR-DTC定义模糊、纳入患者量少且异质性大,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后延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是否能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以及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RAIR-DTC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基因突变 信号通路 免疫微环境 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海涛 许阳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治疗转移性CRC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仍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生存期的关键障碍。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CR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耐药机制以及如何解决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抗血管生成 耐药机制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地榆散方对肺癌靶向治疗引发口腔黏膜炎阴虚热毒证患者疗效观察
3
作者 赵玮 管翠强 郭洪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地榆散对肺癌靶向治疗引发口腔黏膜炎阴虚热毒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肺癌靶向治疗口腔黏膜炎阴虚热毒证患者86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及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 目的研究加味地榆散对肺癌靶向治疗引发口腔黏膜炎阴虚热毒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肺癌靶向治疗口腔黏膜炎阴虚热毒证患者86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及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地榆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分级、中医症状积分(口干咽燥、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手足心热)、炎症因子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卡氏功能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味觉异常、舌苔发黄、恶心呕吐、嗳气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口干咽燥、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手足心热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项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9.30%(4/43)、6.98%(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榆散对肺癌靶向治疗口腔黏膜炎阴虚热毒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口腔黏膜炎分级状况,消除炎症、缓解各种不适症状,提高机体健康水平,是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向治疗 口腔黏膜炎 阴虚热毒证 地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4
作者 王琦 陈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0,共8页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新型CD20单抗、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抑制剂等为代表的抗B细胞靶向治疗,以及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和CD38单抗为代表的抗浆细胞靶向治疗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补体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单抗、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wAIHA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抗体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治疗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头颈鳞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网络及靶向治疗策略
5
作者 王斌 安韡(综述) 李智林(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91-795,共5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通过整合病原及应激信号,动态调控IL-1β/IL-18分泌及...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通过整合病原及应激信号,动态调控IL-1β/IL-18分泌及细胞焦亡;表现出功能的双重性,既可激活Caspase-1/GSDMD通路诱导肿瘤焦亡发挥抑癌作用,亦通过重塑免疫抑制性TME(驱动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NETs相关焦亡、促进肿瘤干细胞维持及化疗耐药)驱动恶性进展。临床前研究表明,小分子抑制剂(MCC950、BAY11-7082)、天然药物假马齿苋提取物以及IL-1信号通路生物制剂等靶向NLRP3的干预策略能显著抑制HNSCC以及其他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系统解析NLRP3动态网络,评估靶向治疗的转化潜力,旨在为突破HNSCC治疗瓶颈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NLRP3 炎症小体 肿瘤微环境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
6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赵静 +11 位作者 王欣 高婕 赵艺媛 徐晓霞 曹家燕 马宏文 金艾香 赵洁 张方圆 王舒朗 陈昌连 马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1-895,共15页
目的:制定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组织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会议,... 目的:制定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组织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会议,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内容进行修改并达成共识,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终稿。结果: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包括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期间出现的7种常见不良反应(皮疹、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腹泻、疲乏、恶心呕吐及高血压)的评估及干预。结论: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对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向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2
7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卢实春 蔡建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经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肝切除或肝移植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为了提高肝癌总体人群的远期生存率,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就《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以来新的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就相关要点的修改、增补达成新的共识,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分子向治疗 肝切除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杨悦 马佩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由3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药物载荷,以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子。ADC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将细胞毒性载荷定向运送至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治疗潜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肺癌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阮万百 李俊峰 +2 位作者 尹艳梅 彭磊 朱克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950-2960,共11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患者整体预后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加之其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使得传统治疗模式(手术、放疗和化疗)遇到了瓶颈。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治...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患者整体预后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加之其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使得传统治疗模式(手术、放疗和化疗)遇到了瓶颈。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胰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本文发现,随着基因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胰腺癌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表达谱有了更深入了解,更多信号通路和作用靶点被发现,相应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胰腺癌的治疗模式正逐渐从传统的“一刀切”方式向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转变,为胰腺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本文能够为针对胰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微环境 向治疗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新时代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郡 孟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内外、器官及系统受累,临床异质性强,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关节炎症明显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RA的靶向...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内外、器官及系统受累,临床异质性强,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关节炎症明显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RA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RA靶向药物(包括生物制剂类和小分子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加以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思路,更好地指导RA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向治疗 生物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结合免疫激活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扬 汪越 魏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紧密连接蛋白18.2(Claudin18.2,CLDN18.2)是一种参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结构蛋白,在正常组织中限制性表达,而在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成为颇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新靶点。目前CLDN18.2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紧密连接蛋白18.2(Claudin18.2,CLDN18.2)是一种参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结构蛋白,在正常组织中限制性表达,而在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成为颇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新靶点。目前CLDN18.2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LDN18.2阳性胃癌可能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靶向与免疫激活相结合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可能能够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进一步提高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并讨论了CLDN18.2阳性胃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并总结了目前靶向结合免疫激活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的相关研究探索和临床试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laudin18.2 肿瘤免疫微环境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思彤(综述) 韩丹娜(审阅) 杨洋(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TAAME)是一种由正常脂肪组织及肿瘤相关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源性成纤维细胞等新型细胞共同组成的结构,通常存在于乳腺癌等富含脂肪组织的实体肿瘤中。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乳腺癌细胞有利于TAAME中各种新型脂肪细胞的... 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TAAME)是一种由正常脂肪组织及肿瘤相关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源性成纤维细胞等新型细胞共同组成的结构,通常存在于乳腺癌等富含脂肪组织的实体肿瘤中。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乳腺癌细胞有利于TAAME中各种新型脂肪细胞的形成。同时,TAAME中的各种脂肪细胞通过分泌脂肪因子、脂肪酸等活性物质促进乳腺癌的增殖、转移及影响癌细胞代谢等。二者间的“对话”机制使乳腺癌细胞不断适应外界变化,诱导肿瘤耐药等问题,致使乳腺癌治疗效果不佳。靶向TAAME中的各种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等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进展。为此,本文对TAAME促进乳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针对TAAME开展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纳米治疗等新辅助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 乳腺癌 向治疗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蛋白与肽的工程化设计优化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奇逸 邓鑫月 +4 位作者 袁艳婷 张雅倩 杨敏 李伟娜 范代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7-2420,共14页
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在精准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展示了显著的潜力。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靶向性蛋白和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精准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然而,它们的临床... 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在精准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展示了显著的潜力。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靶向性蛋白和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精准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然而,它们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稳定性差、免疫原性高、药代动力学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工程化设计优化已经成为提升其药效、安全性和临床应用前景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的工程化设计的步骤;简述了肽类药物、蛋白质药物的优化设计方法;探索了相关药物递送策略,列举部分药物实例;分析了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的临床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最后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性治疗蛋白和肽将在精准医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多种复杂疾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蛋白质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分子工程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4
作者 范素梅 信聪伶 +4 位作者 朱来芳 刘畅 徐蕊 周正荣 程玺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获得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号:(2024)伦审第(015)号]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分为观察组70例(卡瑞利珠单抗,可联合化疗与靶向治疗)和对照组60例(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2.9%,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0%,显著优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对照组(ORR=20.0%,χ^(2)=36.1,P<0.001;DCR=40.0%,χ^(2)=21.8,P<0.001)。观察组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优于对照组(中位PFS=7.0个月,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而患者的年龄、复发转移部位、初始治疗方式和病理学类型对PFS无显著影响。观察组有29例患者(41.4%)发生≥3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管增生、甲减、过敏和腹泻等。结论: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延长了患者的PFS。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3级不良反应,但整体上患者可接受。在实际临床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化疗 向治疗 复发 转移 初治晚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程星翰 杨隽钧 向阳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子宫内膜癌是全球女性第六大常见癌症,主要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预期寿命延长、肥胖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稳步上升。尽管大部分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都在早期得到诊断且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 子宫内膜癌是全球女性第六大常见癌症,主要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预期寿命延长、肥胖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稳步上升。尽管大部分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都在早期得到诊断且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高达95%;但是仍有约8%的患者在诊断时即为较晚的期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晚期 免疫治疗 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靶向治疗在EGFR突变可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黄世杰 范梦颖 +7 位作者 彭凯明 闫万璞 陈博扬 王武 杨天宝 陈克能 康明强 谢金标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7-49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占比较高,然而这部分患者当前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缺乏明显获益。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新辅助靶向治疗在E... 背景与目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占比较高,然而这部分患者当前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缺乏明显获益。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新辅助靶向治疗在EGFR突变可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2024年10月接受新辅助靶向治疗后进行手术切除的EGFR突变IIA-IIIB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来自3个中心的24例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且均实现R0切除(100.0%)。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3.3%(20/24),主要病理缓解率(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为37.5%(9/24),其中2例(8.3%)患者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在新辅助治疗期间,24例患者中有13例(54.2%)经历了1-2级不良事件,未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皮疹(4例,16.7%)、口腔溃疡(2例,8.3%)、腹泻(2例,8.3%)是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中位随访时间为33.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总生存率为100.0%,1、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1%和86.2%。结论新辅助单药靶向治疗在EGFR突变可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且可行的,有望成为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一种极具前景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新辅助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主要病理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志文 王龙蓉 王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手术切除和化疗等传统手段在改善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方面作用有限。随着对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已成为了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肝细...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手术切除和化疗等传统手段在改善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方面作用有限。随着对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已成为了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肝细胞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及相关治疗方案,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治疗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心怡 姜胤如 +4 位作者 赵子源 王珑睿 孙闻婧 杜冠华 孔令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8-549,共12页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辅助型T细胞2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EG治疗的相关靶点主要是辅助型T细胞2细胞因子和调节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相关因子,但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仍未取得突破。目前EG的治疗药物以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和生物制剂为主,各类药物优缺点,目前尚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本文对EG发病机制、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的系统综述,提出多靶点治疗是EG理想的治疗策略,中药及天然产物可作为未来EG治疗药物的主要研发方向。期望为EG的临床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反应 治疗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癌自身抗体的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一代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9
作者 孙琳歌 苏皎 +3 位作者 刘艳君 代丽萍 陈瑞英 欧阳松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5-1332,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对应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20例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154例)和... 目的探讨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对应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20例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154例)和验证组(66例)。Cox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影响一代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效能。结果训练组客观缓解率为35.71%,疾病控制率为7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66.23%,无进展生存率为42.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转移、骨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治疗后p53、p53差值、治疗后癌症抗原基因(CAGE)、CAGE差值均与PFS相关(P<0.05)。LASSO回归筛选出4个预测变量,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LR、p53差值、CAGE差值是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一代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29,P=0.351);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组列线图模型预测靶向治疗效果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7.53%,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验证组灵敏度为74.08%,特异度为71.43%,AUC为0.835。结论肺癌自身抗体p53差值、CAGE差值及TNM分期、NLR是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一代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基于p53、CAGE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自身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晚期肺腺癌 向治疗 列线图模型 EGFR-T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玻玮 沈皓 +2 位作者 田淏 夏勇 沈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以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治疗被广泛用于HCC转化治疗。相较其他转化治疗方案,这些药物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且具有不良反应可控等优势。此外,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收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分子向治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