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n multi-layer low-temperature heating method of asphalt pavement in hot in-place recycling 被引量:4
1
作者 MA Deng-cheng LAN F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793-3806,共14页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rehea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eps in hot in-place recycling(HIR).To improve the heating speed of asphalt pavement in HIR,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 heating ...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rehea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eps in hot in-place recycling(HIR).To improve the heating speed of asphalt pavement in HIR,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 heating process,a new multi-layer low-temperature heating method(MLHM)was proposed.Considering input heat flux,the thermal capacity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the heat transf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 law.By heating the asphalt mixture in layers,it changes the situation that the heat energy can only be input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heating method of asphalt mixtur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isting heating methods lead to serious aging or charring of the asphalt mixture.By MLHM,the upp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asphalt mixture are heated at the same time,and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other heat methods,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heating thickness and increases the heating area of the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but also improves the heating speed,saves the energy resource and ensures the heating quality.Especially,by MLHM,the heating uniformity is better and speed is fa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pavement hot in-place recycling heating speed heating uniformity MULTI-LAYER low-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analysis of an LED module with a novelly assembled heat pipe heat sink 被引量:4
2
作者 TANG Yong CHEN Qiu +3 位作者 GUAN Wo-huan LI Zong-tao YU Bin-hai YUAN 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21-928,共8页
This work aims to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LED) module by employing a novelly assembled heat pipe heat sink. The heat pipe was embedded into the heat sink by a phase change expansion a... This work aims to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LED) module by employing a novelly assembled heat pipe heat sink. The heat pipe was embedded into the heat sink by a phase change expansion assembly(PCEA) process, which was developed by both finite element(F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LED module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Compared to the LED module with a traditionally assembled heat pipe heat sink, the LED module employing the PCEA process exhibits about 20% decrease in the thermal resistance from the MCPCB to the heat pipe. The junction temperature is 4% lower and the luminous flux is 2% higher.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hermal and optical performance is important to the high power L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phase change assembly heat pipe heat sink therm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 new type of phase change heat sink for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被引量:2
3
作者 XIANG Jian-hua ZHANG Chun-liang +2 位作者 ZHOU Chao LIU Gui-yun ZHOU 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08-1716,共9页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solid metal heat sink in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a kind of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developed for high power LED packaging. First, t...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solid metal heat sink in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a kind of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developed for high power LED packaging. First,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of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investigated, upon which all parts of the heat sink are fabricated including main-body and end-cover of the heat sink, the form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oiling structures at the evaporation end, the sintering of the wick, and the encapsulation of high power L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Subsequentl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developed testing system,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sink is tes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atural convection, upo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load and working medium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metal solid heat sink.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presents much bett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ver traditional metal solid heat sink,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packaging of high power 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three-dimensional microgrooves sintered wick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ing technology of boiling structure on evaporation surface of phase-change heat sink for high-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被引量:1
4
作者 向建化 叶邦彦 +2 位作者 汤勇 周伟 胡志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44-548,共5页
Boiling structures on evaporation surface of red copper sheet with a diameter (D) of 10 mm and a wall thickness (h) of 1 mm were processed by the ploughing-extrusion (P-E) processing method, which is one part of... Boiling structures on evaporation surface of red copper sheet with a diameter (D) of 10 mm and a wall thickness (h) of 1 mm were processed by the ploughing-extrusion (P-E) processing method, which is one part of the phase-change heat sink for high power (HP)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wo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rectangular- and triangular-shaped micro-grooves are formed in P-E process. When P-E depth (ap), interval of helical grooves (dp) and rotation speed (n) are 0.12 ram, 0.2 mm and 100 r/min, respectively, the boiling structures of triangular-shaped grooves with the fin height of 0.15 mm that has good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are obtained. The shapes of the boiling structures are restricted by dp and ap, and dp is determined by n and amount of feed (f). The ploughing spee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groove structure in P-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change heat sink boiling structure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ploughing-extr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a Manifol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Applied in High Concentrated Solar Cells
5
作者 JU Xing LI Xin ZHANG Xiliang XU L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I0008-I0008,6,共1页
该文对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聚光电池冷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有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冷却,较为适合高聚光比的密集阵列聚光电池系统。文中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热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该文对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聚光电池冷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有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冷却,较为适合高聚光比的密集阵列聚光电池系统。文中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热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该种结构完全基于半经验公式的一维传热模型,并分析影响总热阻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电池-热沉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此范围内实验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电池-热沉系统的整体热阻低于1×10-4 m2·℃/W。结合聚光电池的性能模型,可获得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温度等性能参数随聚光比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散热器 微通道 聚光 应用 流形 辐射通量 电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环境下碳泡沫吸波材料电磁性能测试研究
6
作者 杜春林 秦家勇 +1 位作者 王宇辰 申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6-331,共6页
随着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兴起和卫星天线技术的发展,开展热真空环境下卫星与天线联合无线测试成为新的试验模式,以增加测试覆盖性。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具备高真空、低温、低微波反射率的综合热试验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确定了吸波材料应... 随着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兴起和卫星天线技术的发展,开展热真空环境下卫星与天线联合无线测试成为新的试验模式,以增加测试覆盖性。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具备高真空、低温、低微波反射率的综合热试验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确定了吸波材料应用于真空低温环境下需要关注的关键参数,并给出了参考指标;提出了基于碳泡沫吸波材料的低微波反射率和低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指标的吸波热沉的研制技术流程、测试内容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真空试验 碳泡沫 无源互调 吸波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功能结构铝板传热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勇 王慧攀 +2 位作者 何嘉斌 江克俊 陈昕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1,共11页
电子产品微型化、轻薄化、低成本的发展需求,给散热模组的设计制造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轻薄型高性能路由器以及小型电子器件散热难题,在光滑铝板散热器基础上设计了6种具有表面微功能结构的铝板散热器,并根据新设计的铝板散热器搭建实... 电子产品微型化、轻薄化、低成本的发展需求,给散热模组的设计制造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轻薄型高性能路由器以及小型电子器件散热难题,在光滑铝板散热器基础上设计了6种具有表面微功能结构的铝板散热器,并根据新设计的铝板散热器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分别在自然对流和微对流工况下,对比分析所设计的6种新型铝板散热器相对于光滑铝板散热器散热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自然对流工况下,热源功率在3.0~6.0 W时,方形针翅式铝板散热性能最优,相比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约18%,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乘积提高约17%,热源温度降低约2.0 K;圆形针翅式铝板相较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7%,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乘积提高约5%,热源降低约1.3 K;表面处理后,喷砂型方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2.0~3.9 K,纳米碳层方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5.3~8.6 K;喷砂型圆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1.9~2.5 K,纳米碳层圆形针翅式铝板可使热源温度降低4.9~7.7 K。在风速2 m/s微对流工况下,圆形针翅式铝板散热性能最优,相比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约8%,热源在6.0 W时温度可降低3.6 K,热阻降低18%;方形针翅式铝板,相比于光滑表面铝板,平均努塞尔数提高约6%,热源在6.0 W时温度可降低2.4 K,热阻降低11%。热源功率越高,具有表面微功能结构铝板相较于光滑表面铝板散热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功能结构 散热器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相变冷板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8
作者 潘子升 周俊屹 +1 位作者 余时帆 胡桂林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513,531,共9页
针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散热中功率密度高且散热负荷随工况变化的问题,基于制冷剂对流散热和蒸发潜热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技术可对IGBT芯片进行有效散热,建立了三维、伪瞬态算法稳态和流体体积(VOF)相变的综合数学模型。研究了... 针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散热中功率密度高且散热负荷随工况变化的问题,基于制冷剂对流散热和蒸发潜热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技术可对IGBT芯片进行有效散热,建立了三维、伪瞬态算法稳态和流体体积(VOF)相变的综合数学模型。研究了R1233zd、R1234ze、R134a三种相变制冷剂在单片IGBT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器中的散热性能;在单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片IGBT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种不同流道设计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6 L/min流速工况下,较其他两种相变制冷剂散热性能更优;串联流道比并联和串并联流道芯片温升低34.5%,其整体温升低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散热器 数值模拟 制冷剂 流体体积(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离体猪肺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泽南 张忠亮 +10 位作者 王思斌 郭新垣 张晶 张啸波 何晓锋 孟亮亮 张欣 魏颖恬 肖越勇 南群 张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离体猪肺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离体猪肺组织块利用气泵等压充气、玻璃管与蠕动泵循环灌注鸭血等建立体外模拟模型,于8种不同组合条件下(血管直径3或5 mm、血流灌注30或50 cm/s及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5或...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离体猪肺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离体猪肺组织块利用气泵等压充气、玻璃管与蠕动泵循环灌注鸭血等建立体外模拟模型,于8种不同组合条件下(血管直径3或5 mm、血流灌注30或50 cm/s及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5或10 mm)行MWA,每种重复3次;记录消融中血管侧最高温度T V、对照侧最高温度T C,以及完成后血管侧消融深度D V及对照侧消融深度D C;基于模拟血管直径、血流灌注及其与消融天线的距离构建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观察|T C-T V|及|D C-D V|的影响因素。结果模拟血管直径与|T C-T V|及|D C-D V|均呈线性正相关(P均<0.001);模拟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与|T C-T V|及|D C-D V|均呈线性负相关(P均<0.001),尤其后者对血管热沉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模拟血液流速与|T C-T V|及|D C-D V|均无明显线性相关(P均>0.05)。结论模拟血管直径及血管与消融天线距离均为MWA离体猪肺热沉效应的影响因素且后者更为显著,而模拟血液流速对此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血管 消融技术 热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蛛网形微通道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红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98-3703,共6页
为解决现有微通道散热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电子散热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蛛网型微通道热沉结构,并对其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来提升蛛网形微通道热沉的综合性能。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对热沉的槽宽、翅宽、槽深设计变... 为解决现有微通道散热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电子散热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蛛网型微通道热沉结构,并对其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来提升蛛网形微通道热沉的综合性能。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对热沉的槽宽、翅宽、槽深设计变量进行响应曲面分析,拟合出蛛网形微通道的温度与压降函数;以拟合后的两函数为目标函数,用多目标粒子群寻优算法得到Pareto解集,并使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从Pareto解集中进行选择。结果表明,Pareto解集为不同状况下的最优解,温度与压降函数的多元统计系数R^(2)分别为0.9996和0.9984,表明拟合函数的精确度高。优化后的结构与原设计相比,不仅平均温度降低了3 K,压降也降低了1514 Pa,综合性能显著提升,表明合理的通道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微通道热沉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响应面拟合 粒子群优化算法 热阻函数 压降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滤波Doherty功率放大器热分析研究
11
作者 温金流 李军 刘太君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6,共8页
该文基于Cree公司的CGH40025F晶体管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为2.8 GHz~3.2 GHz的高效滤波Doherty功率放大器,然后采用自然散热与热沉结构方式分别对其进行了散热分析,接着利用ANSYS和COMSOL软件分别对热沉结构进行仿真,研究了功率放大器的... 该文基于Cree公司的CGH40025F晶体管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为2.8 GHz~3.2 GHz的高效滤波Doherty功率放大器,然后采用自然散热与热沉结构方式分别对其进行了散热分析,接着利用ANSYS和COMSOL软件分别对热沉结构进行仿真,研究了功率放大器的温度分布及其产生的热应力与热形变,最后完成了功率放大器实物制作与测试。实测结果显示,该频段内的功率放大器在饱和输出功率条件下,漏极效率为53.35%~69.66%,增益为11.8 dB~12.6 dB。红外测温仪记录功率放大器功率管的最高温度为97.7℃。与两款ANSYS和COMSOL软件仿真得到的最高温度93.25℃和92.60℃相比,误差分别为4.45%和5.22%,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热分析 滤波 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喷射微通道散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
12
作者 王卓然 孙志坚 俞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9-1546,共8页
优化微通道肋片结构,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均温性并改善流场均匀性.利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比较并讨论封闭通道与4组非封闭不同肋高通道的冷却性能,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封闭结构能够有效改善流场均匀性,使流... 优化微通道肋片结构,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均温性并改善流场均匀性.利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比较并讨论封闭通道与4组非封闭不同肋高通道的冷却性能,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封闭结构能够有效改善流场均匀性,使流场速度分布均匀;当通道由封闭式向肋高逐渐降低的非封闭式转变时,存在肋高最优值,使散热器的均温性能和散热性能达到最优.在相同条件下,5组模型中肋高为1.8 mm的微通道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和均温性能最佳,与封闭式通道相比,平均温度降低了4.22%,最大温差降低了7.4%;与肋高为1.2 mm的非封闭式通道相比,平均温度降低了14.95%,最大温差降低了1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散热器 狭缝射流 均温性 散热性能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金刚石热沉在GaN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鑫 梁宇 +3 位作者 刘佳奇 丁发柱 古宏伟 谢波玮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2-618,共7页
GaN大功率器件高功率密度和不匹配的散热能力引起结温过高,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发展受限。采用硅基金刚石基板代替常规的钼铜基板作为热沉基板,研究其在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COMSOL热场有限元仿真证明硅基金刚石热沉在金刚石薄... GaN大功率器件高功率密度和不匹配的散热能力引起结温过高,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发展受限。采用硅基金刚石基板代替常规的钼铜基板作为热沉基板,研究其在器件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COMSOL热场有限元仿真证明硅基金刚石热沉在金刚石薄膜厚度为0.08 mm厚时,其散热效果与纯金刚石热沉相近。在相同小信号测试条件下,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探测。结果显示钼铜热沉器件的最高分布温度为83.8℃,硅基金刚石热沉器件的最高分布温度为73.1℃,比钼铜热沉低10.7℃。随着功率器件热耗增加,硅基金刚石热沉散热能力更加突出,可代替钼铜基板,散热效果与价格昂贵的纯金刚石热沉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金刚石 热沉 GAN 功率放大器 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雪花液冷通道散热器的性能优化
14
作者 陶佳辉 张甫仁 +5 位作者 孙世政 邱帅帅 王烽 陶远兵 谭海坤 李龙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为了解决汽车电子器件在运行时难以满足散热需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系统电子器件的新型仿生雪花液冷通道散热器。对散热器的结构、分支通道的数量以及宽度的优化是研究的关键。首先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对基础结构... 为了解决汽车电子器件在运行时难以满足散热需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系统电子器件的新型仿生雪花液冷通道散热器。对散热器的结构、分支通道的数量以及宽度的优化是研究的关键。首先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对基础结构进行一系列优化,包括出口数量以及位置、分支通道数量、渐缩分支通道并加入二次液冷通道;然后对分支通道的宽度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以散热器的压降和平均温度作为目标函数,对散热器内部通道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经过多目标优化后的模型有着较为良好的散热性能,其压降和平均温度分别为262.81 Pa、312.67 K,相比于初始结构压降降低了8.15%,平均温度降低了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冷却散热器 电子器件 多目标优化 仿生雪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结构的微通道散热技术研究现状
15
作者 周雄 张莉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7,共11页
随着微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倾向于小型轻量化、高集成度、高热流密度的方向发展。多孔结构因其能有效拓展传热面积、增加汽化核心和调控壁面润湿性而强化沸腾传热,广泛应用于散热领域。基于多孔结构的微通道散热技术是提... 随着微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倾向于小型轻量化、高集成度、高热流密度的方向发展。多孔结构因其能有效拓展传热面积、增加汽化核心和调控壁面润湿性而强化沸腾传热,广泛应用于散热领域。基于多孔结构的微通道散热技术是提高散热器性能十分有效且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微通道表面多孔结构、微通道内填充多孔材料和微通道骨架为多孔结构是近年来3种常见的多孔结构和微通道相结合增强沸腾传热的结构形式,多孔结构主要包括多孔涂层、微腔、金属泡沫、多孔翅片和多孔肋等。主要对近年来基于多孔结构的微通道散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上述3种强化传热结构的优缺点,阐述了微通道散热器在传热性能和压降的平衡设计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散热器 多孔结构 传热强化 压降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板热管的热电制冷热管理系统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16
作者 陈翀 刘克函 史波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5,共9页
为解决有限封闭空间下现存热管理方案存在难以主动高效地创造低温热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热电制冷复合热管理系统。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并搭建了平板热管耦合热电制冷热管理系统实验台,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为解决有限封闭空间下现存热管理方案存在难以主动高效地创造低温热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热电制冷复合热管理系统。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并搭建了平板热管耦合热电制冷热管理系统实验台,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热管理系统利用热电制冷片在有限空间内为整体热管理系统提供低温热沉,并通过耦合平板热管解决了热电制冷片热端高热量积聚现象。在1~12 A工作电流下,热电制冷片性能均远优于基于铝制翅片的热电制冷系统散热,单片制冷片最佳工况下制冷量有效提升38.35%,COP提升1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低温热沉 平板热管 热电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再生冷却与结焦积碳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正正 毛倩 +2 位作者 程弋凡 石保禄 王宁飞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9,共17页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高马赫数下承载的热负荷远超材料的耐温极限。再生冷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热防护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再生冷却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跨临界相变、超临界裂解以及气固壁面结焦积碳之间的复杂耦合...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高马赫数下承载的热负荷远超材料的耐温极限。再生冷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热防护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再生冷却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跨临界相变、超临界裂解以及气固壁面结焦积碳之间的复杂耦合过程,回顾了再生冷却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沉测定方法,讨论了燃料热沉的热物性(物理热沉)在超临界相变过程中的变化和热解反应路径对化学热沉的影响;系统分析了燃料在再生冷却通道内的结焦积碳定量测量方法,通过已有实验和模拟讨论了结焦积碳的反应路径,揭示了影响结焦积碳量和形貌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从燃料添加剂和再生冷却壁面修饰两方面对结焦积碳的抑制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实验室尺度的单管通道到实际应用尺度的多管并联通道内的流动换热特性,将再生冷却通道内的流动、燃料相变、热解和结焦积碳相耦合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碳氢燃料 热沉 再生冷却 结焦积碳 换热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内流动与传热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林 张玲 +2 位作者 张鑫宇 曹杨 曹子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改善日益呈现微型化和高功率化的微化工器件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微通道热沉内流动和传热特性,考查扩缩比φ和高度比β对热性能的影响,并与直微通道热沉和单层三角形凹穴微通道热沉分... 为改善日益呈现微型化和高功率化的微化工器件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微通道热沉内流动和传热特性,考查扩缩比φ和高度比β对热性能的影响,并与直微通道热沉和单层三角形凹穴微通道热沉分别进行对比,评估其综合性能C_(PE)。结果表明:具有叠层交错凹穴的微通道热沉的努塞尔数Nu和摩擦因数f分别比单层三角形凹穴微通道高10.1%—34.4%和5.9%—28.7%。Nu、f、C_(PE)均随φ的增大而减小。当固定φ值且β=0.5时,Nu、f、C_(PE)在相应雷诺数Re下达到最大值。在相同Re条件下,β在0.25—0.75内的变化不会引起流动阻力的显著波动。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可以加强流体的混合,中断热边界层的再发展,具有强化传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交错凹穴 微通道 热沉 数值模拟 综合性能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芯片弹热制冷式热控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志明 刘奇 +3 位作者 蒋翔俊 董兴琨 邹吾松 张笑凡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攀升。高效的散热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提升其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为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最高使用温度,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热效应的电子芯片热控方法,即将卸载过程... 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攀升。高效的散热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提升其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为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最高使用温度,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热效应的电子芯片热控方法,即将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冷能通过流体介质输送至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子芯片微通道散热器热控系统中。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三维条件下系统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冷却后的传热流体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最高温度达5.5 K,微通道散热器性能提高约10.7%。经参数分析发现,提高制冷系统的循环频率和冷却液体积流量可以显著提高其制冷能力,循环频率为0.25 Hz和0.33 Hz时分别可提高68%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 弹热效应 微通道散热器 制冷系统 制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冰微粒喷射冷却的高速列车IGBT散热器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静红 任子亮 +3 位作者 宋志朋 祝森 孙璐瑶 高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针对高速列车IGBT模块的高效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干冰微粒喷射冷却的针肋散热器。建立了3组不同针肋参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针肋数量、直径、高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针肋散热器的针肋数量为64、直径为12 mm、高度... 针对高速列车IGBT模块的高效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干冰微粒喷射冷却的针肋散热器。建立了3组不同针肋参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针肋数量、直径、高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针肋散热器的针肋数量为64、直径为12 mm、高度为45 mm,相比于无肋散热器其换热基板表面温度降低了10.57℃,散热器内部干冰升华率提高了17.2%。通过实验观测到了干冰微粒冷却流体在管内流动状态以及干冰微粒在散热器内部扰动碰撞过程,验证了模拟结果,干冰微粒喷射冷却使热源功率为1.6 kW的IGBT模块保持在约25℃,满足其散热需要,为深入研究干冰微粒喷射冷却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冰升华 散热器 相变 IGBT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