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Deactivation of Ni-Mo-W/Al2O3 during Ultra-Low-Sulfur Diesel Production with Surface Carbon Species 被引量:7
1
作者 Ge Panzhu Zhang Le +2 位作者 Ding Shi Li Dadong Nie H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The deactivation of a Ni-Mo-W/Al_2O_3 catalyst during ultra-low-sulfur diesel produ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pilot plant. The reasons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elemental analysis, BET ... The deactivation of a Ni-Mo-W/Al_2O_3 catalyst during ultra-low-sulfur diesel produ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pilot plant. The reasons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elemental analysis, BET and TG-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deactivation rate was notable at the beginning of run, and then gradually reached a steady state after 448 h.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e catalyst deactivation may mainly be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carbon deposits. The carbon deposits blocked the catalyst pores 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active center decreased. The TG-MS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types of carbon species deposited on the catalysts, viz.: the low temperature carbon deposit with high H/C atomic ratio, the medium temperature carbon deposit,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carbon with low H/C atomic ratio. The amount of high temperature carbon deposits on the catalyst determined the overall activity and, therefore the high temperature carbon wa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deactivation of Ni-Mo-W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sulfur DIESEL CARBON deposit CATALYST DEACTIVATION CATALYST SPEC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
2
作者 李鹏程 谷峰 +3 位作者 李治 宋军超 陈强 李立权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以硫含量为1.2%(w)的FCC油浆为原料,采用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的上行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 为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以硫含量为1.2%(w)的FCC油浆为原料,采用催化剂装填量为100 mL的上行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体积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反应的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滴流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工艺条件下,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工艺的脱硫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滴流床加氢工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快了多环噻吩类硫化物加氢脱硫本征反应速率,有利于发挥微界面强化技术的优势;在反应温度为370℃、反应压力为6 MPa、氢油体积比为400、体积空速为2.0 h^(-1)的优化条件下,微界面强化FCC油浆加氢工艺可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强化 FCC油浆 加氢处理 低硫船用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低硫油黏度计算分析
3
作者 杨帆 秦俊 刘琛 《船舶》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受夏季工况的机舱环境影响,低硫油在供给柴油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温升,导致进机黏度过低,引起柴油机运行异常。针对当前没有基于船舶环境的燃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现状,该文通过低硫油输送管道中的对流传热、管壁传热和外部对流传热的关系式... 受夏季工况的机舱环境影响,低硫油在供给柴油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温升,导致进机黏度过低,引起柴油机运行异常。针对当前没有基于船舶环境的燃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现状,该文通过低硫油输送管道中的对流传热、管壁传热和外部对流传热的关系式,建立燃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数学方程,并基于超大型集装箱船平台和实船管路施工放样,建立低硫油管系的黏温工程模型,研究低硫油在管路输送时受机舱夏季工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管路设计和布置合理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采用最新燃油标准的低硫油可满足商用柴油机日常使用的进机黏度要求。该计算方法也可用于验证和预估船用环境下的无相变流体黏度和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船 低硫油 黏度 温度 对流传热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渣油固定床加氢与延迟焦化组合生产低硫石油焦的工业实践
4
作者 徐焱 韩坤鹏 +4 位作者 蒋国权 张甫敏 胡锦原 翁敦机 郭强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2期24-27,40,共5页
构建渣油加氢-延迟焦化组合工艺,渣油加氢生产低硫、高残炭的脱硫渣油供给延迟焦化作原料,生产优质的负极材料(低硫石油焦),对于提升延迟焦化技术水平、减轻环保压力、促进炼油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结合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 构建渣油加氢-延迟焦化组合工艺,渣油加氢生产低硫、高残炭的脱硫渣油供给延迟焦化作原料,生产优质的负极材料(低硫石油焦),对于提升延迟焦化技术水平、减轻环保压力、促进炼油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结合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工艺流程特点和生产实际,在渣油加氢-延迟焦化组合工艺生产低硫石油焦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原料油减压渣油的掺炼比例提高原料的残炭,通过保持高空速和调整各反应器床层温度提高加氢脱硫选择性,通过掺炼催化裂化柴油改善原料性质,最终直接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在0.60%以下、残炭在6.00%左右的加氢渣油。成功生产出符合2B标准的高品质低硫石油焦,可以作为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在生产轻质油品燃料的同时拓展了高附加价值的特种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渣油 组合工艺 固定床渣油加氢 选择性脱硫 高残炭 延迟焦化 低硫石油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瓜多尔某铜矿山低碱铜硫分离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李浩 代献仁 《现代矿业》 2025年第3期31-34,38,共5页
针对厄瓜多尔某铜矿山在铜硫分离过程中面临的高碱石灰工艺带来的环保问题,提出了采用EF-1309作为抑制剂部分替代石灰的方案,旨在降低外排水pH值并维持生产指标的稳定。通过实验室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系统研究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二... 针对厄瓜多尔某铜矿山在铜硫分离过程中面临的高碱石灰工艺带来的环保问题,提出了采用EF-1309作为抑制剂部分替代石灰的方案,旨在降低外排水pH值并维持生产指标的稳定。通过实验室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系统研究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二段磨矿细度以及EF-1309抑制剂用量对铜硫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为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占60%,矿浆pH值9.5,二段磨矿细度-0.045 mm占75%,EF-1309抑制剂用量250 g/t。实验室闭路试验结果表明,添加EF-1309后,铜精矿品位从25.18%提高至26.96%,回收率从88.86%提高至90.64%。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添加EF-1309对精矿指标影响不大,混合回水pH值由9.66降到8.39,pH值明显降低,COD含量由173.78 mg/L降至112.53 mg/L,也得到明显降低,符合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低碱铜硫分离浮选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质分析在选煤工艺选择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佳念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330-332,336,共4页
为优化选煤工艺并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煤质参数(如热值、灰分、水分、含硫量)工艺选择分析,以煤炭行业选煤技术干选、水洗、重介质分离、浮游选煤法、电力选煤法和脱泥筛选为例,分析了各种煤质参数对选煤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优化选煤工艺并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煤质参数(如热值、灰分、水分、含硫量)工艺选择分析,以煤炭行业选煤技术干选、水洗、重介质分离、浮游选煤法、电力选煤法和脱泥筛选为例,分析了各种煤质参数对选煤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精确煤质分析与匹配适宜工艺,可有效提升煤炭质量和燃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处理成本。例如低灰分煤炭适宜采用物理选煤处理以保留热值,高水分煤炭则需先进行干燥、脱水处理。对含硫量不同的煤炭,根据具体含量选择从简单物理处理到复杂化学处理策略。研究结果可为煤炭行业提供最优选煤工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分析 选煤工艺 低灰分煤炭 含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难选铜矿铜硫高效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生鹏 谢海云 +3 位作者 曾鹏 陈海君 刘殿文 曾剑武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我国滇西地区有大量难选低品位铜矿亟待开发利用。某铜矿含铜0.35%、含硫6.31%。为实现矿石中铜硫高效富集与分离,获得铜精矿和硫精矿产品,根据矿石矿物组成及铜的化学物相分布情况,对该低品位难选铜矿进行铜硫高效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确... 我国滇西地区有大量难选低品位铜矿亟待开发利用。某铜矿含铜0.35%、含硫6.31%。为实现矿石中铜硫高效富集与分离,获得铜精矿和硫精矿产品,根据矿石矿物组成及铜的化学物相分布情况,对该低品位难选铜矿进行铜硫高效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确定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粗精矿再磨-抑硫浮铜”工艺,在分析铜硫浮选分离机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磨矿细度、浮选药剂、混合粗精矿再磨细度、pH值等因素对铜硫浮选及分离的影响。试验采用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为铜硫混合浮选的组合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对得到的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后采用石灰抑制硫矿物,以Z-200捕收铜矿物;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用量为150+150 g/t、Z-200用量20 g/t、pH为12的条件下,经过铜硫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一次精选,铜硫粗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85%,铜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Cu品位为19.51%、Cu回收率为91.98%的铜精矿和S品位为40.77%、S回收率为84.51%的硫精矿,铜硫富集及分离试验指标良好。研究成果为类似低品位难选铜矿的铜硫高效浮选富集与分离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对于提高铜硫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硫化铜矿 浮选 铜硫分离 黄铜矿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硫条件下船舶主机缸套-活塞环磨损现状与应对策略
8
作者 盛晨兴 饶响 +2 位作者 胡浩帆 熊志坚 郭智威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限硫令”于2020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后,燃用低硫燃油(LSFO)成为许多远洋公司的主要选择。对多家远洋公司船舶主机燃用LSFO后的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发现缸套、活塞环等零部件存在异常磨损及故障显著增多的现象。将L...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限硫令”于2020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后,燃用低硫燃油(LSFO)成为许多远洋公司的主要选择。对多家远洋公司船舶主机燃用LSFO后的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发现缸套、活塞环等零部件存在异常磨损及故障显著增多的现象。将LSFO对船舶主机的影响以及其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并针对燃用LSFO的主机所出现的异常磨损和故障现象提出应对策略。该研究有助于解决LSFO条件下船舶主机缸套和活塞环异常磨损问题的实际需求,希望进一步推动LSFO条件下缸套和活塞环异常磨损的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燃油 船舶主机 缸套-活塞环 磨损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加氢催化剂CT6-13在硫磺尾气处理系统的应用
9
作者 王会强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47-50,共4页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硫磺回收装置采用加氢还原吸收工艺及专用加氢催化剂进行尾气处理。将低温加氢催化剂CT6-13与常规加氢催化剂CT6-5B从物性、装填方法及预硫化、技术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深入对比分析CT6-5B和CT6-13在尾...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硫磺回收装置采用加氢还原吸收工艺及专用加氢催化剂进行尾气处理。将低温加氢催化剂CT6-13与常规加氢催化剂CT6-5B从物性、装填方法及预硫化、技术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深入对比分析CT6-5B和CT6-13在尾气加氢反应器的应用情况,发现采用CT6-13催化剂,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尾气排放满足总硫不大于50μL/L、SO_(2)排放浓度不大于100 mg/m^(3)的设计要求。配套高效脱硫剂CT8-26及烟气洗涤技术,可实现开工过程尾气达标排放及日常运行过程尾气SO_(2)排放浓度不大于5 mg/m^(3)的超低排放。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解决了开停工及异常工况下的绿色生产及制约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长周期运行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尾气 CT6-13 低温加氢催化剂 装填方法 预硫化 反应器床层温度 二氧化硫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含硫气藏开发后期井筒化学解堵工艺——以磨溪雷一^(1)亚段气藏为例
10
作者 罗诉舟 冯兆阳 +3 位作者 郑丽 胡秀银 唐陌泽 梁从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6期95-104,共10页
磨溪雷一1亚段气藏(简称“磨溪雷一^(1)气藏”)属低渗透碳酸盐岩中高含硫气藏,为了解决气藏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井筒堵塞严重导致气井低产甚至停产的难题,进行了井筒化学解堵工艺措施的研究。在分类统计低压气井井筒堵塞现状的基础上,... 磨溪雷一1亚段气藏(简称“磨溪雷一^(1)气藏”)属低渗透碳酸盐岩中高含硫气藏,为了解决气藏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井筒堵塞严重导致气井低产甚至停产的难题,进行了井筒化学解堵工艺措施的研究。在分类统计低压气井井筒堵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堵塞机理,优选解堵剂,并选择磨溪雷一^(1)气藏的典型堵塞气井,开展化学解堵现场试验。针对气井低压特征,优化关键工艺参数,最终形成井口泵注解堵剂、连续油管解堵剂冲洗两套化学解堵工艺措施,适用于堵塞程度不同的气井。研究结果表明:(1)磨溪雷一^(1)气藏井筒堵塞物主要由烃类、酯类组成的有机物和由FeS、Fe_(3)O_(4)等组成的无机物构成,大部分堵塞物来源于井下工具及管材的腐蚀产物;仅无机解堵剂对堵塞物有溶解分散作用,其中CT4-12B性能最优。(2)井口泵注解堵剂工艺,适用于井筒内有一定流动通道的中、轻度堵塞井以及堵塞井段较短的重度堵塞井;解堵剂加注量0.5 m^(3)、浸泡时间24 h时,效果最佳。(3)连续油管解堵剂冲洗工艺,能够有效解除井筒重度堵塞,但井筒造斜点以下施工难度增大;解堵剂加注量1 m^(3)、直井段浸泡时间3 h、斜井段浸泡时间24 h时,效果最佳。两种井筒化学解堵工艺在磨溪雷一^(1)气藏的现场应用试验结果,4口中度堵塞井、8口重度堵塞井共计12口气井实现解堵,日增产气量共计24.1×10^(4)m^(3),取得较好效果,表明两种井筒化学解堵工艺切实可行,对同类气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含硫 低压 井筒堵塞 化学解堵 解堵剂 连续油管 磨溪雷一^(1)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低品位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11
作者 范宛惠 谢蕾 +2 位作者 郭泽 张汉泉 余洪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88,共4页
安徽某高硫低品位铜矿硫品位41.30%、铜品位0.53%,易氧化,选矿指标不稳定。为了改善铜硫分离效果,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和药剂用量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3.88%,采用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浮选流程,以CaO... 安徽某高硫低品位铜矿硫品位41.30%、铜品位0.53%,易氧化,选矿指标不稳定。为了改善铜硫分离效果,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和药剂用量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3.88%,采用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浮选流程,以CaO+Na_(2)S为组合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获得了铜品位15.27%、回收率80.96%的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可为高硫低品位铜矿浮选回收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高硫铜矿 铜硫分离 组合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硫分离低碱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承杰 邵延海 +3 位作者 李金辉 李睿 陈红琴 孟晓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闪锌矿与黄铁矿在低碱条件下的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传统的锌硫分离方法通常需要在添加石灰的高碱环境下进行,但是大量使用石灰会造成管道堵塞、后续金属矿物活化困难等问题,因此无碱或低碱条件下的锌硫分离浮选药剂的... 闪锌矿与黄铁矿在低碱条件下的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传统的锌硫分离方法通常需要在添加石灰的高碱环境下进行,但是大量使用石灰会造成管道堵塞、后续金属矿物活化困难等问题,因此无碱或低碱条件下的锌硫分离浮选药剂的选择尤为重要。综述了锌硫分离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低碱抑制剂(有机抑制剂、无机抑制剂和新型抑制剂)和低碱选择性捕收剂(黄药类、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捕收剂和新型捕收剂)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选机理,总结了各类低碱浮选药剂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在低碱环境下分离闪锌矿和黄铁矿所用浮选药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硫分离 低碱度 黄铁矿 闪锌矿 抑制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低硫残渣型船用燃料的加氢反应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坤鹏 刘铁斌 +2 位作者 翁延博 袁胜华 耿新国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26-29,共4页
为生产低硫残渣型船用燃料油,采用典型高硫渣油原料在中型渣油加氢装置上开展了反应条件(体积空速、氢分压、反应温度及氢油比等)对渣油加氢脱硫及残炭加氢转化过程影响规律的研究,并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催化剂体系... 为生产低硫残渣型船用燃料油,采用典型高硫渣油原料在中型渣油加氢装置上开展了反应条件(体积空速、氢分压、反应温度及氢油比等)对渣油加氢脱硫及残炭加氢转化过程影响规律的研究,并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催化剂体系下,体积空速、氢分压和反应温度是影响渣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的关键因素,而氢油比的影响较小;在兼顾加氢催化剂体系的加氢脱硫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较高且适宜的体积空速(0.20~0.24 h^(-1))、适合的氢分压(13~15 MPa)以及不高于380℃的反应温度更有利于渣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基于以上结果,通过综合调整匹配不同反应参数,在满足加氢产品硫质量分数低于0.50%的情况下,残炭提升了11.3百分点、降残炭率降低了5.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残渣型 船用燃料油 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 体积空速 氢分压 反应温度 氢油比 降残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伴生银镉铟高硫铜锌矿低碱度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阳阳 张凯熙 +4 位作者 田江涛 孟建卫 王素 危刚 路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08,共8页
针对某含铜1.13%、锌1.98%、硫17.85%、银71 g/t、镉90 g/t、铟21 g/t,目的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高硫铜锌矿,进行了组合抑制剂低碱度浮选回收黄铜矿、闪锌矿和重选回收黄铁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0... 针对某含铜1.13%、锌1.98%、硫17.85%、银71 g/t、镉90 g/t、铟21 g/t,目的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高硫铜锌矿,进行了组合抑制剂低碱度浮选回收黄铜矿、闪锌矿和重选回收黄铁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0%条件下,铜浮选作业采用氧化钙+硫化钠抑制黄铁矿、硫酸锌+焦亚硫酸钠抑制锌矿物,锌浮选作业采用腐殖酸钠+氧化钙抑制黄铁矿,获得铜品位23.59%、铜回收率92.85%,含银、镉、铟分别为328 g/t、228 g/t、142 g/t的铜精矿;锌品位45.81%、锌回收率80.60%,含银、镉、铟分别为796 g/t、2000 g/t、287 g/t的锌精矿;摇床试验获得硫品位42.34%、作业回收率68.04%的硫精矿;黄铁矿组合抑制剂发挥协同作用减少了氧化钙用量,浮选pH值降至10以下。研究成果为该类型矿石的工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碱度 高硫 组合药剂 铜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改性材料制备及其对低浓度含钴溶液中钴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铭杰 张丽萍 +4 位作者 肖万海 谭宁 王志 魏奎先 王东 《矿冶》 CAS 202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针对含钴废渣酸浸余液中低浓度Co^(2+)提取困难的问题,采用NaOH和S与蒙脱石混合焙烧的方法制备出硫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用于酸浸余液中Co^(2+)的吸附。对所制备的硫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改性后,S... 针对含钴废渣酸浸余液中低浓度Co^(2+)提取困难的问题,采用NaOH和S与蒙脱石混合焙烧的方法制备出硫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用于酸浸余液中Co^(2+)的吸附。对所制备的硫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改性后,S被成功地负载在蒙脱石表面,并和Na均匀分布在蒙脱石结构中;在初始Co^(2+)浓度为100μg·L^(-1)、溶液pH值为8、吸附剂用量为3 g·L^(-1)、吸附时间10 h的条件下,硫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最大吸附容量为90 mg·g^(-1),Co^(2+)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此外,对硫改性蒙脱石复合材料吸附Co^(2+)的过程进行研究时发现: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990。溶液中的Co^(2+)会以两种方式进入改性蒙脱石中,一是Co^(2+)与S2-以软硬酸碱作用力相结合,二是Co^(2+)会取代蒙脱石层间结构中的Na,从而达到高效提取Co^(2+)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钴废渣 蒙脱石 NaOH改性 S改性 吸附动力学 低浓度钴溶液 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性能评价
16
作者 张晶晶 李鹏飞 +1 位作者 文芳 岳林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0期114-116,124,共4页
目前,国内外所研制的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反应温度均需要在100~400℃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活性,给实际工业生产和应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能量浪费。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温的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是目前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热点。本文对低温羰... 目前,国内外所研制的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反应温度均需要在100~400℃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活性,给实际工业生产和应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能量浪费。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温的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是目前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热点。本文对低温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并且依托于净化公司第三联合装置开展工业测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70℃,压力5.3 MPa,原料气流量150 m^(3)/h,原料气COS浓度45 mg/m^(3)条件下,羰基硫水解率≥99%,为低温羰基硫水解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羰基硫水解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和渣油生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技术研究
17
作者 邵志才 李妍 +1 位作者 杨鹤 胡志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7,共8页
通过分析7种典型催化裂化油浆(简称油浆)性质及固体颗粒的粒度分布,发现不同来源的油浆性质差异较大,油浆中绝大部分固体颗粒粒径小于50μm,其中粒径为1~10μm的固体颗粒体积分数超过50%。采用3代柔性滤材开展油浆脱固试验,结果表明,第... 通过分析7种典型催化裂化油浆(简称油浆)性质及固体颗粒的粒度分布,发现不同来源的油浆性质差异较大,油浆中绝大部分固体颗粒粒径小于50μm,其中粒径为1~10μm的固体颗粒体积分数超过50%。采用3代柔性滤材开展油浆脱固试验,结果表明,第三代滤材对油浆的脱固率最高,(Al+Si)脱除率超过97%,滤材再生性能好。在氢分压为3.0 MPa的条件下,开展油浆低压临氢脱固脱硫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原料适应性好、产品质量稳定。以脱固脱硫油浆和加氢渣油为组分开展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调合试验研究,调合时多数性能指标符合线性规律,经济性调合配方中油浆的质量比例高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渣油 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PEMFC氢燃料中痕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18
作者 邓凡锋 邓文清 +3 位作者 徐冰艳 王维康 林俊杰 潘义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2-569,共8页
基于在线动态稀释、低温富集和硫化学发光气相色谱的耦合联用,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燃料中痕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优化的分析系统聚焦温度、脱附温度、进样流量、进样体积的参数条件下,建立起质子交换膜... 基于在线动态稀释、低温富集和硫化学发光气相色谱的耦合联用,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燃料中痕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优化的分析系统聚焦温度、脱附温度、进样流量、进样体积的参数条件下,建立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中痕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R2>0.9995,检出限和定量限为0.0030~0.0066 nmol/mol,回收率为95%~105%,重复性限为0.036~0.070 nmol/mol,再现性限为0.048~0.080 nmol/mol,方法满足氢燃料中痕量硫化物的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氢燃料 硫化物 气相色谱 硫化学发光检测器 低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炼油厂转型发展的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
19
作者 郭胜军 于传瑞 +5 位作者 王福琳 邓剑文 宋坤 韩坤鹏 刘铁斌 袁胜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为应对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和炼油厂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在前期S-RHT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研发的基础上,采用新催化剂体系及工艺技术,开发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采用浅度加氢催化剂、级配体系及其工艺技术,可以直接生产出硫... 为应对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和炼油厂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在前期S-RHT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研发的基础上,采用新催化剂体系及工艺技术,开发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采用浅度加氢催化剂、级配体系及其工艺技术,可以直接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0.5%且沉淀物满足要求的低硫船用燃料油;针对不同性质的渣油原料,形成了两种组合生产低硫石油焦的技术,可以分别生产出满足3B、2A标准要求的石油焦;采用固定床渣油深度加氢技术得到的加氢重油氢质量分数大于12.5%,是较为优质的催化裂解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转型 固定床渣油加氢 加氢重油 低硫船用燃料油 低硫石油焦原料 催化裂解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用高硫煤锅炉受热面硫腐蚀分析与防治
20
作者 石仁强 杨超 王闯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燃用高硫煤会引发水冷壁高温硫腐蚀减薄、横向开裂及尾部烟道的低温露点腐蚀。对三类腐蚀失效样品进行宏观检查、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合现场工况,分析腐蚀机理与原因,得出燃煤全硫量及现场吹灰器布置对高温硫腐... 燃用高硫煤会引发水冷壁高温硫腐蚀减薄、横向开裂及尾部烟道的低温露点腐蚀。对三类腐蚀失效样品进行宏观检查、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合现场工况,分析腐蚀机理与原因,得出燃煤全硫量及现场吹灰器布置对高温硫腐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结论。基于该结论,建议电厂在检修期间加强对吹灰器附近管道壁厚进行检查,该建议已帮助多个机组顺利排除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燃煤 高温硫腐蚀 低温露点腐蚀 横向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