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枯落物燃点、热值实验分析
1
作者 蔡志勇 毛磊 杨旭东 《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实验分析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的燃点、热值及其差异性,有助于客观认识其对森林燃烧性的影响,可为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林火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树种林下枯落物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覆盖该区的大量枯落物样品,测... 实验分析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的燃点、热值及其差异性,有助于客观认识其对森林燃烧性的影响,可为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林火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树种林下枯落物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覆盖该区的大量枯落物样品,测量了枯落物上层和枯落物下层燃点、热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样品燃点、热值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相同树种枯落物上层和枯落物下层燃点、热值差异显著,除樟子松外不同树种之间林下枯落物燃点、热值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种类 燃点 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模式对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念慈 韩丽冬 张京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探究不同经营模式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表可燃物(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 探究不同经营模式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表可燃物(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点燃法、氧弹法及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其含水率、燃点、热值等理化性质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2种经营模式下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由大到小均为灌木、草本、腐殖质、枯落物;燃点由大到小均为腐殖质、灌木、草本、枯落物。不同可燃物组分的含水率和燃点均为综合抚育模式大于无干扰模式,综合抚育模式提高了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和燃点。2)2种经营模式下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地表可燃物热值由大到小均为枯落物、草本、灌木、腐殖质。不同可燃物组分热值均为综合抚育模式小于无干扰模式,综合抚育模式降低了地表可燃物的热值。3)综合抚育模式下,灌木和草本的燃点与热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枯落物和腐殖质的燃点与热值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无干扰模式下,灌木和草本的燃点与热值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枯落物和腐殖质的燃点与热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4)2种经营模式下不同地表可燃物组分的燃点均与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热值与含水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无干扰模式的草本除外)。相较于无干扰模式,综合抚育模式提高了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和燃点,降低了地表可燃物的热值,有利于降低地表可燃物易燃性,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资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地表可燃物 含水率 燃点 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的多工作点控制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勇 李方舟 +1 位作者 邱煌乐 王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发动机多工作点控制策略对整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某增程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满足整车动力性前提下,设计了发动机三工作点和五工作点控制策略。在不同循环工况下,对比分析了2种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三工作点和五... 为了研究不同的发动机多工作点控制策略对整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某增程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满足整车动力性前提下,设计了发动机三工作点和五工作点控制策略。在不同循环工况下,对比分析了2种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三工作点和五工作点控制策略能够满足整车动力性要求,且三工作点控制策略的燃油经济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发动机控制 多工作点 循环工况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定点控制策略优化
4
作者 钟勇 邱煌乐 +2 位作者 李方舟 王镛 范周慧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经验制定的传统规则能量管理策略并不能适应当前增程式汽车复杂的行驶工况,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增程式汽车,使其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考虑到增程器中发动机定点控制策略的发动机工作点切换规则影响,采用Cruise建立整... 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经验制定的传统规则能量管理策略并不能适应当前增程式汽车复杂的行驶工况,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增程式汽车,使其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考虑到增程器中发动机定点控制策略的发动机工作点切换规则影响,采用Cruise建立整车模型、Isight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的方式探究发动机工作点切换规则对油耗的影响,比较其百公里油耗。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NEDC工况、WLTC工况、混合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分别降低了3.51%、7.3%、8.5%,为增程式汽车定点控制策略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经济性 ISIGHT CRUISE 定点控制 多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能源直流微电网能源优化管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琳 谢洪途 +3 位作者 赵路路 陈勇 王一舟 李世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1,共11页
混合能源直流微电网在快速跟踪负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弥补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oxidefuelcell,SOFC)直流微电网功率跟踪缓慢的问题。现有能源管控策略重点关注能源分配,对系统效率、运行安全性和燃料亏空方面缺乏相关研究和成熟... 混合能源直流微电网在快速跟踪负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弥补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oxidefuelcell,SOFC)直流微电网功率跟踪缓慢的问题。现有能源管控策略重点关注能源分配,对系统效率、运行安全性和燃料亏空方面缺乏相关研究和成熟策略。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能源直流微型电网能源优化管控策略。首先,搭建了混合SOFC直流微电网模型。其次,采用最优操作点(optimal operating points,OOPs)实现最大效率,然后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最后,设计了基于SOFC电流的时滞控制算法来避免燃料亏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源优化管控策略具有时间响应迅速、输出效率高和热特性良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能源直流微电网 能源优化管控 最优操作点 最大效率 稳态热安全 时滞控制 避免燃料亏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高闪点喷气燃料池火实验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小栋 王艳真 万新斌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为掌握船用高闪点喷气燃料燃烧的相关特性,在搭建的8 m×13 m×7.5 m钢制舱中内进行了0.5 m×0.5 m×0.1 m与1 m×1 m×0.1 m两种火源面积的船用喷气燃料燃烧性能实验分析。在验证实验重复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 为掌握船用高闪点喷气燃料燃烧的相关特性,在搭建的8 m×13 m×7.5 m钢制舱中内进行了0.5 m×0.5 m×0.1 m与1 m×1 m×0.1 m两种火源面积的船用喷气燃料燃烧性能实验分析。在验证实验重复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火源面积和不同燃烧时间的高闪点喷气燃料所形成的热流场进行实验,重点考察燃烧面积和燃烧时间对温度场、辐射强度,以及火焰高度的影响。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到,增加燃料质量燃料持续温度燃烧时间增加的倍数大于质量增加的倍数;火源面积的增大使得热量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温度梯度更大,热辐射更强,周围温度更高;结合实验数据和Heskestad公式,有效预测该型高闪点喷气燃料在某一火源面积下的热释放速率和火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闪点 喷气燃料 温度 火焰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库内不同车型燃料电池汽车氢泄漏仿真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桂芸 胡辰树 +1 位作者 刘光辉 毛洪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3,共6页
为研究不同车型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泄漏扩散,选取上汽大通FCV90和EUNIQ7两种燃料电池汽车车型,改变车辆停放位置,分析其在半封闭车库发生氢气泄漏后的扩散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EUNIQ7发生泄漏后,氢气易在车辆底部聚集,而FCV90发生氢气... 为研究不同车型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泄漏扩散,选取上汽大通FCV90和EUNIQ7两种燃料电池汽车车型,改变车辆停放位置,分析其在半封闭车库发生氢气泄漏后的扩散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EUNIQ7发生泄漏后,氢气易在车辆底部聚集,而FCV90发生氢气泄漏后,氢气沿车辆底部向外扩散较快,形成氢气易燃区面积较小,说明燃料电池汽车底盘较高时,氢气泄漏扩散快,逃逸能力强。通过在车库墙壁设置监测点,发现靠近车尾监测到氢气所需时间远小于车库顶部,所以燃料电池汽车停车库内还需在侧墙下方合理布置探测器,进而缩短燃料电池汽车氢泄漏监测时间,有效避免氢泄漏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氢气 泄漏 数值模拟 扩散 临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萤火虫优化模糊P&O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 被引量:7
8
作者 樊立萍 陈其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1,共9页
针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量低、输出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萤火虫优化和模糊改进扰动观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利用双种群萤火虫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模糊控制的逻辑推理能力产生更精确的控制信号,通过Boost变换器对等效负载进行动... 针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量低、输出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萤火虫优化和模糊改进扰动观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利用双种群萤火虫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模糊控制的逻辑推理能力产生更精确的控制信号,通过Boost变换器对等效负载进行动态调节。结果表明:基于双种群萤火虫优化-模糊扰动观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能以更快的速度追踪到并稳定在最大功率点,降低了稳态误差,抑制了功率振荡,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显著改善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最大功率跟踪 模糊控制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创木酚与环戊醇烷基化-加氢脱氧制备高密度低冰点生物航油
9
作者 张嘉鹏 庄修政 +2 位作者 王海永 王晨光 张兴华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7,共8页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合成高密度低冰点生物航油,可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报道了一种以木质素衍生物愈创木酚和半纤维素衍生物环戊醇为原料,经过烷基化和加氢脱氧制备高密度低冰点燃料的工艺路线。筛选出硅铝比为100的USY分子筛作为烷基化...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合成高密度低冰点生物航油,可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报道了一种以木质素衍生物愈创木酚和半纤维素衍生物环戊醇为原料,经过烷基化和加氢脱氧制备高密度低冰点燃料的工艺路线。筛选出硅铝比为100的USY分子筛作为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优化工况下愈创木酚的转化率可达到97.7%,双环和三环产物的总产率为93.9%。筛选出HZSM-5和Pt/C的组合催化剂催化烷基化产物加氢脱氧,在260℃反应12h,可以实现烷基化产物96.4%的转化率,双环烷烃的产率为27.7%,三环烷烃的产率为63.8%。加氢脱氧终产物的密度为0.89 g/mL,冰点低于-65℃。该研究为木质纤维素衍生物合成高性能喷气燃料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创木酚 环戊醇 烷基化 加氢脱氧 生物航油 高密度 低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塞辅助甲醇发动机点火控制策略研究
10
作者 席晴 王忠诚 +1 位作者 赵子豪 王卢浩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甲醇缸内直喷点燃技术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存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燃烧不稳定及容易失火等问题,为此以MAN公司L23/30H型柴油机作为目标机型构建三维仿真模型,通过Converge软件建立原柴油机的缸内燃烧仿真模型,并... 甲醇缸内直喷点燃技术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存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燃烧不稳定及容易失火等问题,为此以MAN公司L23/30H型柴油机作为目标机型构建三维仿真模型,通过Converge软件建立原柴油机的缸内燃烧仿真模型,并结合甲醇的理化性质和甲醇燃烧反应机理建立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燃烧仿真模型,分析火花塞位置、火花塞数量以及甲醇喷射时刻和点火时刻对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火花塞安装在位置1(距燃烧室壁面40 mm)时,缸内压力峰值和燃烧放热率峰值较大;根据对燃烧效率、指示热效率和燃烧相位的分析,喷射时刻对应的上止点前曲轴转角(crank angle before top dead center,CA BTDC)为30°、点火时刻对应的CA BTDC为15°的喷射策略最有利于甲醇的缸内燃烧;使用多点点火策略会促进其余(未通过火花塞引燃)雾束的着火,但同时需要喷射时刻与点火时刻的优化匹配,不然会导致燃烧速率加快,燃烧相位提前,使热能转化成指示功的有效程度降低,指示热效率下降,不利于发动机高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零碳燃料 甲醇燃料 缸内直喷 多点点火 指示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动力系统发动机运行策略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泓 江枭枭 +4 位作者 曲婧瑶 祁宏钟 占文锋 李钰怀 杜家坤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为进一步明晰自由度高的增程器系统中发动机运行策略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经济性的影响,明确发动机性能优化对整车性能提升的潜力,基于GT-SUITE仿真平台,结合能量流详细分析了发动机线工况和点工况运行策略对整车经济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 为进一步明晰自由度高的增程器系统中发动机运行策略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经济性的影响,明确发动机性能优化对整车性能提升的潜力,基于GT-SUITE仿真平台,结合能量流详细分析了发动机线工况和点工况运行策略对整车经济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发动机性能优化前后的整车性能。结果表明,发动机以点工况运行得到的整车基于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hina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 CLTC)油耗更优,相比于线工况下整车CLTC油耗,基于点工况整车CLTC油耗可降低至0.038 24 L/km。以增程器系统最优效率点作为发动机工作点的策略相对单一,不利于整车油耗的改善,相比于最佳值恶化0.81%。性能优化后的发动机在高效区可实现更大的功率输出,整车CLTC油耗均得到改善,最佳值从0.038 24 L/km降低至0.036 64 L/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线工况 点工况 公里油耗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改燃机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燃料分级实验研究
12
作者 孙付军 潘江华 +3 位作者 郭璐华 李洁 马宏宇 索建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_(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_(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_(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_(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60%载荷工况CO排放量较高而不满足排放标准;主模燃料分两级方案,50%~100%载荷工况范围内NO_(x)和CO排放量均满足f_(NOx)≤25×10^(-6),fCO≤50×10^(-6)(@15%O_(2))的排放标准,且70%工况是打开主模第二级燃料的过渡工况点。另外随着进口压力和温度升高,能同时满足NO_(x)和CO排放标准的R_(pilot)(副模燃料质量流量与总燃料质量流量之比)范围逐渐缩小,且NO_(x)排放量与进口压力关系为F_(NOx)∝p30.44。因此采用主模燃料两级分级方案且适当调节R_(pilot),本文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NO_(x)和CO能满足目前航改地面燃机燃烧室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改燃机 多点喷射 贫预混燃烧 低污染 燃料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聚酯型柴油降浊剂的研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燕民 朱同荣 +5 位作者 徐明进 唐涛 许白敏 张大钧 林滨 李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11,共4页
以α-烯烃、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为原料,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柴油流动改进剂——含氮聚酯型柴油降浊剂。评价了它在两家炼油厂柴油中的降浊效果,表明柴油降浊剂可以降低柴油的浊点、冷滤点及凝点。考察了柴油在加剂前后的析蜡情况... 以α-烯烃、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为原料,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柴油流动改进剂——含氮聚酯型柴油降浊剂。评价了它在两家炼油厂柴油中的降浊效果,表明柴油降浊剂可以降低柴油的浊点、冷滤点及凝点。考察了柴油在加剂前后的析蜡情况、热力学性质的变化以及低温结晶状况,提出了柴油降浊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浊点 降浊剂 燃料油添加剂 氮聚酯型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M-101柴油降凝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路 商红岩 +1 位作者 江少明 韩哲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38,共3页
报道由α 烯烃 顺丁烯二酸酐 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与一种蜡晶分散剂组成的二元复配体系构成的AEM 10 1柴油降凝剂实验室和中型试验研究的情况。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 ,AEM 10 1柴油降凝剂具有较好的柴油感受性 ,降凝效果已达到国内外... 报道由α 烯烃 顺丁烯二酸酐 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与一种蜡晶分散剂组成的二元复配体系构成的AEM 10 1柴油降凝剂实验室和中型试验研究的情况。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 ,AEM 10 1柴油降凝剂具有较好的柴油感受性 ,降凝效果已达到国内外降凝剂的水平。中型试验结果表明 ,AEM 10 1柴油降凝剂对胜华柴油具有良好的感受性 ,加剂量在 70 0~ 90 0mg/kg时能大幅度降低柴油的冷滤点 ,可以将 0号柴油调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降凝剂 冷滤点 凝点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MOVS柴油降凝剂的研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克俭 张金辉 闫光绪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9-21,共3页
对柴油降凝剂EsMOVS的合成、用途、使用条件、影响因素等作了阐述。此降凝剂对抚顺石油二厂-10#柴油的纯降凝度是18℃,冷滤点纯降低度是9℃。对其它柴油也有一定的降凝助滤效果。
关键词 柴油 降凝剂 合成 燃料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点固体酒精的制备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广玉 赵云龙 +3 位作者 樊卫华 马海英 段艳丹 朱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27,35,共4页
为制备燃烧时不流淌,性能优良的固体酒精,在工业酒精中,加入6%硬脂酸,加热回流,保持微沸、搅拌,使硬脂酸完全溶解。加入0.1%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硫酸铝,缓慢加入1.3%氢氧化钠,温度控制在80℃,加入着色剂,继续搅拌保持微沸20 min。倒入放在... 为制备燃烧时不流淌,性能优良的固体酒精,在工业酒精中,加入6%硬脂酸,加热回流,保持微沸、搅拌,使硬脂酸完全溶解。加入0.1%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硫酸铝,缓慢加入1.3%氢氧化钠,温度控制在80℃,加入着色剂,继续搅拌保持微沸20 min。倒入放在热水中的模具,使其缓慢降温冷却,可得到表面光亮、细腻、蜡状的固体酒精。由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硫酸铝,可使不溶于酒精的硬脂酸钠溶胶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更加牢固,使固体酒精的硬度增加,熔点升高。该法制备的固体酒精熔点高,储存稳定,无液体渗出,燃烧时不流淌,燃烧时间长,无烟,残渣少,无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酒精 制备 熔点 固体燃料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燃料冰点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明清 赵丽萍 +1 位作者 常春艳 陈志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03,共6页
综述国内外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方法的进展、原理及国内相应标准化接轨的情况。美国喷气燃料标准ASTM D1655-07e规定可以采用标准试验方法ASTM D2386—06、自动相转移法ASTM D5972—05、自动激光法ASTM D7153—05、自动光纤法ASTM D7154—0... 综述国内外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方法的进展、原理及国内相应标准化接轨的情况。美国喷气燃料标准ASTM D1655-07e规定可以采用标准试验方法ASTM D2386—06、自动相转移法ASTM D5972—05、自动激光法ASTM D7153—05、自动光纤法ASTM D7154—05等4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测定喷气燃料冰点,且规定ASTM D5972—05、ASTM D7153—05为仲裁方法;国外其它主要国家的喷气燃料标准也允许使用这些冰点的测定方法,但规定只有ASTM D2386—06或其等效标准为仲裁方法;中国3号喷气燃料标准GB 6537—2006规定采用标准试验方法GB/T 2430—2008和相转移法SH/T 0770—2005测定喷气燃料冰点,指定GB/T 2430—2008为仲裁方法。ASTM D5972—05,ASTM D7153—05,ASTM D7154—05为近年来新发展的仪器分析方法,自动化程度较高,测定重复性好。另外还简单介绍了一些正在研究但没有标准化的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冰点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海莲 齐邦峰 +2 位作者 王璐璐 曹祖宾 胡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6,共6页
合成了丙烯酸酯(AAE)、马来酸酐(MA)和醋酸乙烯酯(EA)三元共聚物的醇解型柴油降凝剂,考察了该降凝剂的降凝助滤效果及最佳反应条件,初步讨论了其降凝机理。以0.6%(质量分数,以下同)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1.5%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n(十六... 合成了丙烯酸酯(AAE)、马来酸酐(MA)和醋酸乙烯酯(EA)三元共聚物的醇解型柴油降凝剂,考察了该降凝剂的降凝助滤效果及最佳反应条件,初步讨论了其降凝机理。以0.6%(质量分数,以下同)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1.5%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n(十六醇)∶n(丙烯酸)=1.0∶1.6,合成AAE;以甲苯为溶剂,1.2%的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n(MA)∶n(EA)∶n(AAE)=1∶4∶4,恒温85℃,聚合7 h,得三元共聚物;以1.5%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碳数16的脂肪醇醇解三元共聚物,得到醇解型降凝剂。结果表明,当降凝剂添加量为500μg/g时,可使抚顺石油一厂、二厂、三厂5#柴油的凝点分别降低16、19、18℃,冷滤点分别降低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解型柴油降凝剂 合成 凝点 冷滤点 降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降凝剂复配及降凝机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葵 韩生 +2 位作者 吴志桥 王鹏 谭凤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1-416,共6页
柴油降凝剂复配是有效提高其在柴油中降凝效果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类型柴油降凝剂在0#柴油中的降凝效果,筛选出其中效果较好的降凝剂进行复配,并考察了不同配比对其降凝效果的影响,最终采用低温原位X射线衍射、低温偏光显微... 柴油降凝剂复配是有效提高其在柴油中降凝效果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类型柴油降凝剂在0#柴油中的降凝效果,筛选出其中效果较好的降凝剂进行复配,并考察了不同配比对其降凝效果的影响,最终采用低温原位X射线衍射、低温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比研究了柴油降凝剂加入前后对柴油蜡晶的生长规律和低温结晶热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KT4与聚乙烯-乙酸乙烯酯类降凝剂AH-BSFH复配起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降凝效果,其最佳复配比例为1∶1。XRD、低温偏光显微镜的分析结果表明,KT4降凝剂主要是通过吸附理论来降凝,AH-BSFH降凝剂主要是通过共晶理论来降凝。DSC分析结果证明,KT4与AH-BSFH按1∶1复配后使蜡晶的固-液相变能下降得更多,提高了降凝剂与蜡的匹配性,从而起到了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降凝剂 蜡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针叶可燃物的热值和燃点与其超临界萃取物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凤君 王秋华 +2 位作者 舒立福 杨丽君 刘柯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4,共7页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可燃物样品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含量与热值和燃点的相关性,寻求简单、快速、准确获取可燃物抽提物含量的方法和技术,为林火管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从兴安落叶松、樟子松、鱼鳞云杉、红皮...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可燃物样品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含量与热值和燃点的相关性,寻求简单、快速、准确获取可燃物抽提物含量的方法和技术,为林火管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从兴安落叶松、樟子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偃松、兴安桧6个针叶树种中按针叶和小枝分别采集可燃物样品,风干后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利用优选法确定可获取最大萃取物含量的超临界萃取条件,采用美国PARR 6300全自动氧弹量热仪测定可燃物样品的热值,DW-2点着温度测定仪测定可燃物样品的燃点。【结果】可燃物样品超临界萃取物含量与热值显著相关,但与燃点相关性不显著。基于相关性分析,推断优选条件下获得的超临界萃取物主要为脂肪类抽提物。【结论】样品粒度40目、萃取釜温度45℃、萃取釜压力40 MPa、收集时间80 min、气体流速2.0 L·min^(-1),是获得可燃物样品中脂肪类抽提物的适宜条件。萃取物含量与热值密切相关,特别是针叶样品萃取物含量与热值相关系数达0.972 2。应用本研究方法,可快速测定可燃物样品中的脂肪类抽提物含量,与传统的索氏提取器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可燃物 超临界萃取 热值 燃点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