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环流分型及其环境参量统计分析
1
作者 付智龙 姜帅 +5 位作者 李国平 陈芳丽 黄楚贤 骆蓉 张秋明 梁惠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2003—2022年4—6月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挑选和环流分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的平均环流场和环境场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2003—2022年惠州前汛期共发生48次暖区暴雨,...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2003—2022年4—6月惠州前汛期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挑选和环流分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的平均环流场和环境场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2003—2022年惠州前汛期共发生48次暖区暴雨,可以分为切变型(第一类)、短波槽+低空急流型(第二类)和副热带高压外围+低空急流入口型(第三类)。进一步对比各类暖区暴雨的平均环流场发现,在500 hPa上除第二类暴雨受到短波槽影响外,其余两类暴雨惠州地区都处于西风气流、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的控制之下;在低层,第二、三类暴雨惠州附近都出现了双低空急流(西南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低空急流),而第一类暴雨只在925 hPa珠江口以南出现了边界层低空急流。环境场特征分析表明,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环境参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适用性,第二、三类暴雨整体上水汽和能量条件优于第一类暴雨,但对于动力条件而言,第一类暴雨的垂直风切变则明显高于第二、三类暴雨,同时第一类暴雨的静力不稳定度也要高于其余两类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环流型 环境参量 双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被引量:57
2
作者 苗爱梅 武捷 +1 位作者 赵海英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6,共8页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区域性暴雨)、118个大暴雨日、10个特大暴雨日,有偏南风(或偏东风)最大风轴相伴出现的分别有165,110和10次,分别占其总次数的86%,93.2%和100%,表明其预示性极强;当山西大暴雨中有台风介入时,台风一般沿25°N以南西行,在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强的东到东南风带,经鄂西北、豫西一带受西风槽或高原低值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阻挡折向西北使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形成中尺度低空西南急流;当无台风介入时,热带辐合区一般在17°N以南,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副热带高压与高原低值系统之间形成的天气尺度西南低空急流常常伸向黄河中游,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太原以南地区;根据高、低空急流的位置以及有、无台风介入,归纳出的6种大暴雨预报模型基本涵盖了山西大暴雨的落区与中、低空急流的关系,但中、低空急流的类别、位置不同以及经、纬向副热带高压、500hPa急流、西风槽、高原槽和台风等的不同配置,可使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暴雨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陕北暴雨过程热力动力机制诊断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强 王楠 +1 位作者 李萍云 屈丽玮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56,共1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FNL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分辨率为6 h),对2013年7月21—22日和2014年7月8—9日两次陕北暴雨过程成因进行热力动力诊断,结果表明:两次陕北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关系密切,暴雨带位于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FNL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分辨率为6 h),对2013年7月21—22日和2014年7月8—9日两次陕北暴雨过程成因进行热力动力诊断,结果表明:两次陕北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关系密切,暴雨带位于低空急流左侧的水汽辐合区,"0721"过程低空急流更强,在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强上升运动区(延安)出现大暴雨。降水前期,两次过程大气均存在对流不稳定,切变线触发对流,产生强降水,而其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形成中低层大气的热力不连续面,湿斜压性及锋生增强,造成整层饱和大气的抬升,维持强降水。"0721"过程前期对流降水的潜热释放更大,由此反馈的低空急流及锋生更强,出现大暴雨天气。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很好地描述了两次暴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以及凝结潜热释放增强的锋生作用,其变化趋势能够反映降水的发展和减弱过程。暴雨出现在湿热力平流参数垂直积分大值中心及南侧的高梯度区,大值中心出现后约6h会产生强降水,这对于强降水落区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高低空急流 垂直次级环流 凝结潜热 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华北中部一次回流暴雪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钤伟妙 罗亚丽 +2 位作者 曹越 张晓 车少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2-747,共16页
2020年1月5日07时至6日04时(北京时,下同)华北中部出现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15.5 mm。文中应用ERA5再分析和多种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暴雪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本地动、热力状况,探讨了暴雪落区、强度演变和降雪微物理... 2020年1月5日07时至6日04时(北京时,下同)华北中部出现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15.5 mm。文中应用ERA5再分析和多种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暴雪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本地动、热力状况,探讨了暴雪落区、强度演变和降雪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受河套地区地面倒槽和东北平原高压影响,900 hPa以下东北气流(被称为“回流”)自东北平原经渤海抵达华北平原,早于降雪7 h开始影响华北中部,受太行山阻挡在华北平原形成浅薄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应暴雪落区;暴雪落区位于500 hPa高空槽前、700 hPa南北走向切变线东侧,850 hPa受西南低涡外围东南气流影响。降雪前1 h石家庄市观测到800 m以下转为东北风,1 km以下气温迅速下降至-5—-1℃,形成“冷垫”;暴雪区上空700 hPa附近低空急流较降雪早2 h出现,随后急流变厚、向下伸展至2 km高度,其下部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触发降雪,急流风速增至极值(19 m/s)和急流指数达峰值(约8)与大于1 mm/h强降雪时段重合,此时700 hPa上下为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的大值中心。本次降雪粒子直径多为0.35-0.55 mm,降雪强度与粒子数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降雪云层位于1.3-5.5 km高度,大致以3 km(约-10℃)为分界线,下层为冰雪混合层,上层为冰雪层,冰雪层相对湿度与地面雪花粒子浓度及降雪强度呈正相关。基于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反演的地面反射率因子与降雪强度拟合关系为Z=149.85R^(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天气背景 低空急流指数 降雪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两次典型大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54
5
作者 梁生俊 马晓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4-813,共10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陕西省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23—24日("0723")和2011年7月28—29日("0728")两次暴雨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陕西省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23—24日("0723")和2011年7月28—29日("0728")两次暴雨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背景;"0723"大暴雨发生前期低空急流就已建立,"0728"过程中伴随低空急流的形成,高空急流增强转竖,强降水发生;"0723"大暴雨期间热带低压"灿都"东侧偏南气流沿副高外围形成了一条宽而强的水汽输送通道,将南海大量的水汽和能量直接输送到陕西,"0728"大暴雨期间热带风暴"洛坦"北部的偏东南气流沿副高外围与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合并后经华南、华中输送至暴雨区上空;两次过程期间陕西省均应于θ_(sc)高值区;两次过程均有干冷空气入侵、位涡扰动沿θ_(se)密集区下滑的现象。位涡随时间的变化与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几乎保持一致,化涡大值的出现预示着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环流背景 高低空急流 台风 干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暴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影响机制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海霞 姚秀萍 +2 位作者 刘新伟 周甘霖 赵采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7-1924,共18页
高、低空急流对中国暴雨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中国西部地区暴雨影响的深入研究缺乏,其耦合过程及机制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数值模拟,研究高、低空急流耦合效应对2018年7月8... 高、低空急流对中国暴雨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中国西部地区暴雨影响的深入研究缺乏,其耦合过程及机制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数值模拟,研究高、低空急流耦合效应对2018年7月8~11日中国西部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东移冷涡低槽与副高西伸北抬的有利背景下产生的,高、低空急流耦合有利于暴雨的发展。(2)高、低空急流耦合主要通过次级环流和动量下传得以实现:高空急流加强高层辐散下沉,同时低空急流加强低层辐合上升,促使高、低空急流之间形成次级环流,其下沉支引导高层高值位涡向下层传播,形成动量下传,与中层高值位涡区相衔接,高、低空急流在中层耦合。(3)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中层不稳定能量的聚集,促使低空急流加强发展;进而增强了辐合强度,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从而增强了降水强度。通过增减高、低空风速的敏感性试验发现,高低层风速的增减能够改变中低层最大位涡的增减,其基本对应了强降水时段,且位涡值越大降水强度越强。(4)高、低空急流强度共同对降水强度有重要影响:数值模式敏感试验表明,当同时增加高低空急流强度,降水强度将增强,而仅增加高空或低空急流,降水强度变化不大,但减弱高空或低空急流强度,降水强度均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暴雨 高、低空急流耦合 数值模拟 动量下传 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季风槽特征及海南岛的强降水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红 郭冬艳 +1 位作者 吴俞 李勋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348-357,共10页
为了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深入了解南海季风槽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强降水形成的影响,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及海南岛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2001—2020年的5—9月205次南海季风槽活... 为了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深入了解南海季风槽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强降水形成的影响,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及海南岛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2001—2020年的5—9月205次南海季风槽活动及海南岛强降水(3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季风槽位置按分为两类(Ⅰ、Ⅱ类),分别对其强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多样本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海南的季风槽过程年均出现10.3次,年均58.4 d,一次过程平均5.7 d,其中强降水占7.1%,主要发生在8月和9月,Ⅰ类季风槽在8月最活跃,9月最易产生强降水,Ⅱ类季风槽最活跃和强降水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9月,两类强降水的暴雨高频区分布差异较大,Ⅱ类更容易出现极端降水。(2)高层南亚高压的辐散作用、中低层强盛的季风和季风槽是发生强降水的前提,但季风槽位置不同导致影响降水的系统配置有区别。Ⅰ类强降水的发生与季风槽切变线位置、结构密切相关,季风将水汽和能量向槽区输送,季风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特征使低层的对流和上升运动得以建立和加强从而产生降水,暴雨高频区与切变线南侧、气旋式环流右侧辐合条件最强的区域对应;Ⅱ类则与季风槽北侧低空急流有关,低层水汽和能量通过低空急流向位于急流左前方的海南岛输送,并在海南岛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导致强降水发生。(3)降水强弱分布与海南岛钟状特殊地形结构也有紧密联系,两类季风槽暴雨高频区均与地形强作用区有很好的对应,但由于低层背景风不同,二者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槽 强降水 环流特征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重庆中西部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翟丹华 刘德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利用1980-2008年探空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是在高空急流、高空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低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对西南低涡的结构研究表明,高层... 利用1980-2008年探空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西南低涡暴雨是在高空急流、高空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低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对西南低涡的结构研究表明,高层以散度辐散为主,700 hPa附近为气旋性旋转,800 hPa及以下以辐合为主,且700 hPa正涡度中心南侧由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的共同作用造成的上升运动更显著,这一区域恰恰对应暴雨落区。分析v分量发现,暴雨落区主要位于南北风最大值中心连线附近,或其连线北侧等值线密集区,对重庆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分析低空急流和水汽条件表明,重庆地区充沛的水汽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孟加拉湾是主要水汽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 环流特征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2月抚顺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春英 李金义 徐全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84-14789,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2月12~13日抚顺一次历史罕见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释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一槽一脊径向环流形势下,500hP...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2月12~13日抚顺一次历史罕见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释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一槽一脊径向环流形势下,500hPa北涡、南支槽、地面江淮气旋、85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动力条件下。该次降水过程有2支低空急流在辽宁汇合,水汽条件充沛。冷平流由低层侵入,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强锋区,为强降水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为雷暴和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该次降水预报过程中,欧洲、日本形势预报、降水预报稳定且准确,德国降水预报前期48h预报偏小,24h预报与实况接近,中尺度预报过程降水量级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数值预报 低空急流 雨雪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 被引量:91
10
作者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7,共5页
分析了冬季产生东亚低空急流的大型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 (暴 )雪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 ,若有中亚冷槽分成南北两段东移 ,则极易有造成内蒙古大 (暴 )雪的东亚低空急流产生。指出可将... 分析了冬季产生东亚低空急流的大型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 (暴 )雪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 ,若有中亚冷槽分成南北两段东移 ,则极易有造成内蒙古大 (暴 )雪的东亚低空急流产生。指出可将产生这种环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 ,作为内蒙古大 (暴 )雪天气的中期预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大暴雪 环流 预报 水汽输送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西北气流下特大暴雨的预报误差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30
11
作者 郑婧 许爱华 +1 位作者 孙素琴 许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6,共14页
利用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资料、业务数值预报模式、GFS再分析资料(0.5°×0.5°),分析了2016年6月19日江西北部高空西北气流下特大暴雨环境场特征和数值模式误差,对比了相似形势的暴雨过程,找出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是... 利用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资料、业务数值预报模式、GFS再分析资料(0.5°×0.5°),分析了2016年6月19日江西北部高空西北气流下特大暴雨环境场特征和数值模式误差,对比了相似形势的暴雨过程,找出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是对高空"干冷"西北气流南移、副热带高压北抬的速度、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及前端辐合、上游移来短波槽、异常水汽条件的综合作用分析不到位,各类数值模式产品对降水落区预报偏北、强度预报偏弱也影响了预报员对暴雨的综合判断;给出了预报这类特大暴雨着眼点和预报概念模型以及订正模式降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误差 西北气流 低空急流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高臻 高拴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6-212,共7页
2017年10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地区西风带为4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明显偏西。全国平均降水量46.2mm,较常年同期(35.8mm)偏多29%,为1961年以来第八高;全国平均气温10.6℃,较常年同期(10.3℃)偏高0.3... 2017年10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地区西风带为4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明显偏西。全国平均降水量46.2mm,较常年同期(35.8mm)偏多29%,为1961年以来第八高;全国平均气温10.6℃,较常年同期(10.3℃)偏高0.3℃。10月我国的大范围降水过程有6次,主要冷空气过程3次,其中8—10日降水过程伴随冷空气活动,给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东北南部带来该地区该季节较罕见的大范围强降水。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10月中旬登陆广东雷州半岛,给华南带来大风、降水。下旬我国北方出现一次雾-霾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暴雨 冷空气 低空急流 台风 雾-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州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桂青 茹仙古丽 +1 位作者 周雪英 巴哈古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21-6324,共4页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高低空急流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暴雨预报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健雄 米鑫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7期93-95,共3页
利用NCEP/NCAR 6 h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降水实况数据,查阅2009—2018年10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所有雨日,从中筛选出暴雨个例,从强对流短时强降水和系统性降水入手,对物理量分别进行诊断分析,提炼预报指标。选取2017年为个例进行分... 利用NCEP/NCAR 6 h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降水实况数据,查阅2009—2018年10年平阳县梅汛降水集中期所有雨日,从中筛选出暴雨个例,从强对流短时强降水和系统性降水入手,对物理量分别进行诊断分析,提炼预报指标。选取2017年为个例进行分析,归纳典型梅汛期易产生暴雨的高低空配置。结果表明:当700 hPa q>9.0 g/kg,850 hPa q>12 g/kg,暴雨概率大于70%,K指数在39左右、水汽通量Q在7~8 kg/(m·s)上下波动,更易产生暴雨天气。西南季风在梅雨期的建立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其中低空急流≥12 m/s,有利于上升运动,对暴雨预报有一定指示性。强的上升运动对暴雨出现时段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上升运动越强,暴雨触发概率越高。高度层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时,有利于暴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汛期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由河套倒槽影响产生的华北大雪天气分析
15
作者 杜丽娅 钟天华 付叶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836-5838,共3页
利用实况资料和NCEP FNL 1°×1°资料,对2012年12月13日华北大雪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发生在高空环流较平直的形势下,西风带低槽东移,引导地面冷空气从西北路侵入地面暖倒槽中,与暖湿气流交汇而产生降雪... 利用实况资料和NCEP FNL 1°×1°资料,对2012年12月13日华北大雪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发生在高空环流较平直的形势下,西风带低槽东移,引导地面冷空气从西北路侵入地面暖倒槽中,与暖湿气流交汇而产生降雪的;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此次大到暴雪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雪中心位于低层2个水汽通量轴线交汇的南侧;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动量下传是低空偏南急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急流的耦合加强,不仅为此次大雪提供了水汽和热量输送,还加强了抬升运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以及暴雪区上空深厚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强降雪出现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河套倒槽 高低空急流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