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zation of Thermal Infrared Image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被引量:3
1
作者 DU Wen-yong ZHANG Lu-da +7 位作者 HU Zhen-fang Shamaila Z ZENG Ai-jun SONG Jian-li LIU Ya-jia Wolfram S Joachim M HE Xiong-ku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6-1480,共5页
The present paper utilizes thermal infrared image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y of irrigation(drip irrigation,sprinkler irrigation,flood irrigation).It is the first time tha... The present paper utilizes thermal infrared image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y of irrigation(drip irrigation,sprinkler irrigation,flood irrigation).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rmal infrared image is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The temperature of crop and background was measured by thermal infrared image.It is necessary to get the crop background separation index(CBSIL,CBSIH),which can be used for distinguishing the crop value from the image.CBSIL and CBSIH(the temperature when the leaves are wet adequately;the temperature when the stomata of leaf is closed completely) are the threshold values.The temperature of crop ranged from CBSIL to CBSIH.Then the ICWSI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relevant theoretical method.The value of stomata leaf has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CWSI proving the reliable value of ICWSI.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high accuracy simulation model,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One was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simulation model,the other for checking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Such result of the model was concluded as:(1) As for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soil moistur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 is larger than 0.887 6,the average of relative error(Er) ranges from 13.33% to 16.88%;(2) As for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winter wheat yield,drip irrigation(0.887 6,16.89%,-0.12),sprinkler irrigation(0.970 0,14.85%,-0.12),flood irrigation(0.969 0,18.87%,0.18),with the values of R2,Er and CRM listed in the parentheses followed by the individual term.(3) As for winter wheat biomass,drip irrigation(0.980 0,13.70%,0.13),sprinkler irrigation(0.95,13.15%,-0.14),flood irrigation(0.970 0,14.48%,-0.13),and the values in the parentheses are demonstrated the same as above.Both the CRM and Er are shown to be very low values,which points to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nvestigated.The accuracy of model is high and reliabl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mal infrared image can be used potentially for invers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and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infrared image infrared index ICWSI technology of irri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在肺部疾病应用的新进展
2
作者 杨佳诺 王冠理 +7 位作者 杨佳夫 何嘉豪 陈舒敏 沈毅 李娟 任妮 刘春丽 邓方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2-1016,1022,共6页
红外热成像作为一种具备无创性、无辐射性的非接触式临床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人体表面温度并重建温度分布图像,可以早期识别多种疾病,并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本文着重回顾了红外热成像在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 红外热成像作为一种具备无创性、无辐射性的非接触式临床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人体表面温度并重建温度分布图像,可以早期识别多种疾病,并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本文着重回顾了红外热成像在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肺疾病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以及肺栓塞早期筛查等肺部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及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核心优势在于“早”,不同于疾病过程结构性的改变,疾病早期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局部炎症等所致局部异常温度分布的功能性改变,借助基于热敏性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动态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红外热成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肺栓塞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王桂岭 王春满 +2 位作者 高谦 杜传随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研究组(64例,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皮肤温差(ΔT)、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5、7 d和治疗1个月,研究组NRS评分更低(P<0.05)。治疗1、2、3个月,研究组PSQI评分、ΔT更低,SF-36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DRG-PRF联合臭氧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及生活质量,减小患侧皮肤温差,且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 红外热成像技术 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成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曹梦颖 石蕊 +1 位作者 于瀚雯 刘程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 遥感技术是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在疾病空间分析、精细导航定位和实时医学图像终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病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诊断,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预警。本文综合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微波成像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等遥感成像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的原理和优势,并阐述了常见遥感成像技术在龋病病变组织早期的检测、口腔癌边缘和波及范围评估、口腔软硬组织微小变化的探测等口腔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 微波成像 太赫兹成像 高光谱成像 龋病 口腔癌症 远程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地铁隧道渗漏水病害智能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乐 沈晨雨 +2 位作者 杜江波 王耀东 王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0,共5页
为了准确、高效检测出隧道渗漏水病害,本文提出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图像数据,采用结合MobileNet V2的U-Net模型进行地铁隧道渗漏水病害智能识别的方法。结合MobileNet V2的U-Net模型既继承了MobileNet V2的轻量化优势,又保留了U-Net... 为了准确、高效检测出隧道渗漏水病害,本文提出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图像数据,采用结合MobileNet V2的U-Net模型进行地铁隧道渗漏水病害智能识别的方法。结合MobileNet V2的U-Net模型既继承了MobileNet V2的轻量化优势,又保留了U-Net在小样本数据集上良好的分割功能。将从我国南方一地铁隧道内采集到的878张红外热成像图作为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分割标注预处理后,建立标签为地铁隧道渗漏水的数据集。将数据集按9∶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本文方法进行渗漏水病害识别。结果表明: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同时,计算参数量仅为原来的1/18,大幅降低了运算量;对小面积点状、中等面积条状和大面积复杂形状三类隧道渗漏水病害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渗漏水区域和周围暗角均为蓝色时,采用传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比较容易受到暗角区域影响,而采用本文方法可以较准确识别渗漏水区域,说明本文方法识别效果优于传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智能识别技术 红外热成像 渗漏水病害 神经网络 语义分割 模型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究八段锦对平人八会穴的影响
6
作者 田思玮 宋军 +5 位作者 闪增郁 谢继鼎 王颖 韩自荣 孙沛泽 代金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对平人八会穴中的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穴位温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观察组习练八段锦,对照组习练第九套广播体操,对纳入的受试者进...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对平人八会穴中的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穴位温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观察组习练八段锦,对照组习练第九套广播体操,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分别于入组后习练前、习练后即刻、习练12周后采用FLI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受试者左右章门穴、中脘穴以及膻中穴、膈俞穴的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习练后即刻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温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习练12周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可通过刺激平人脏、腑、气、血之精气,一定程度提高其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的温度,且长期习练效果更佳,为八段锦“协调脏腑,促进气血运行”提供客观化、可视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导引 八段锦 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像图 八会穴 温度 平人 可视化 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导引术客观化评价的方法及其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颖 王烨 +4 位作者 王智 田思玮 谢继鼎 李抒凝 代金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47-3151,3158,共6页
导引术为许多慢性疾病和身心疾病提供了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案,为中医特色运动疗法,但尚未形成治疗体系和疗效评价方法。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客观分析导引术习练对人体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的影响,体表温度变化可反映内在生理病理;脉诊技... 导引术为许多慢性疾病和身心疾病提供了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案,为中医特色运动疗法,但尚未形成治疗体系和疗效评价方法。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客观分析导引术习练对人体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的影响,体表温度变化可反映内在生理病理;脉诊技术则通过分析脉象图的变化来评估导引术习练的效果。未来可通过技术整合,并结合体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融合研究,为其客观化评价提供科学支持。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深入挖掘脑电、心率变异性等生理心理指标在导引术习练中的变化,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医现代化与数字化,开发智能化评价体系,为导引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提升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术 运动疗法 红外热成像技术 脉诊仪 客观化评价 中医现代化 智能化 多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翔宇 陈泽豪 +1 位作者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1-696,共6页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热辐射成像原理,反映体表温度分布情况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肿瘤、炎症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及...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热辐射成像原理,反映体表温度分布情况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肿瘤、炎症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疾病的早期预测和疗效评估中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参考,以辅助临床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和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直升机航空喷雾参数对雾滴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89
9
作者 张京 何雄奎 +3 位作者 宋坚利 曾爱军 刘亚佳 李学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96,共3页
研究了无人驾驶直升机航空喷雾参数对药液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使用红外热像仪与无人机联用测试喷雾前、后作物冠层温度,通过温度变化率反映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效果。结果表明:以雾滴沉积量与冠层温度变化率为评价指标得到的结果一致... 研究了无人驾驶直升机航空喷雾参数对药液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使用红外热像仪与无人机联用测试喷雾前、后作物冠层温度,通过温度变化率反映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效果。结果表明:以雾滴沉积量与冠层温度变化率为评价指标得到的结果一致,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反映雾滴在水稻上的沉积规律。WPH642型无人驾驶直升机作业时选取喷雾参数为:飞行高度2 m、飞行速度1.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喷雾参数 雾滴沉积 红外热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元林 梅晨 +1 位作者 唐庆菊 芦玉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0-262,266,共4页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直观、操作方便、安全、单次检测面积大等诸多优点。在分析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理论基础上,介绍了根据加热激励源方式不同,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特...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直观、操作方便、安全、单次检测面积大等诸多优点。在分析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理论基础上,介绍了根据加热激励源方式不同,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及研究现状,概括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电气、土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定量化、多种检测技术融合、检测设备便携化与简单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激励源 研究现状 应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红外热成像技术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瑞凤 杨宪江 吴伟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99-702,共4页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详细阐述了红外探测器的概念、特点及典型规模,简要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并且分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成像 红外探测器 军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温度分布特征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零值绝缘子识别方法 被引量:36
12
作者 姚建刚 关石磊 +4 位作者 陆佳政 蒋正龙 赵纯 夏德分 钱艳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提出利用绝缘子串相对温度分布特征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不同污秽等级、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零值绝缘子。试验获取模拟110 kV线路悬式绝缘子的红外运行图像,经图像去噪、分割等预处理后,提取绝缘子串区域相对温度分布特征参... 提出利用绝缘子串相对温度分布特征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不同污秽等级、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零值绝缘子。试验获取模拟110 kV线路悬式绝缘子的红外运行图像,经图像去噪、分割等预处理后,提取绝缘子串区域相对温度分布特征参数作为识别零值绝缘子的温度信息特征量,并结合环境相对湿度、等值附盐密度作为识别模型的输入向量,将实际测定绝缘子串是否含零值的状态分类信息作为输出向量,通过训练得到优化的识别模型,并用于零值绝缘子识别。试验结果验证该方法准确性高,可为输电线路瓷绝缘设备的故障检修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 相对温度分布特征 图像去噪 图像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零值绝缘子识别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变压器热故障在线检测与诊断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海洋 张玉成 +1 位作者 朱启伟 赵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2,40,共4页
与传统热故障的方法,如热电偶、不同熔点蜡片等相比,红外成像技术能够主动、非接触式在线检测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某110 kV变电所主变进行检测,发现套管将军帽和箱体大盖螺栓存在热故障。根据温度图谱,并结合发热机理... 与传统热故障的方法,如热电偶、不同熔点蜡片等相比,红外成像技术能够主动、非接触式在线检测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某110 kV变电所主变进行检测,发现套管将军帽和箱体大盖螺栓存在热故障。根据温度图谱,并结合发热机理和历史状态,准确有效地诊断出变压器热故障原因,既防止了事故发生,又不盲目停电检修,从而提高了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技术 变压器 热故障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自适应红外热成像系统用硫系玻璃表面镀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华 金扬利 +2 位作者 祖成奎 邱阳 刘永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2-76,共5页
硫系玻璃具有透过谱段范围宽、折射率温度系数低等优点,是新一代温度自适应红外热成像光学系统的核心元件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满足不同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须通过表面镀膜方式提升硫系玻璃的透过率和力学性能。介绍了国内外硫... 硫系玻璃具有透过谱段范围宽、折射率温度系数低等优点,是新一代温度自适应红外热成像光学系统的核心元件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满足不同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须通过表面镀膜方式提升硫系玻璃的透过率和力学性能。介绍了国内外硫系玻璃表面镀膜的研究进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目前硫系玻璃镀膜存在的问题,并对硫系玻璃表面镀膜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玻璃 镀膜技术 红外热成像 温度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温模型”的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半日花蒸腾速率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永 张瀚文 +4 位作者 虞毅 王淮亮 王震 董雪 张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721-5727,共7页
利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取半日花叶温,并根据"三温模型"原理测定半日花的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测定时间段内半日花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5:00,最低值出现在17:00;叶温在测... 利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取半日花叶温,并根据"三温模型"原理测定半日花的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测定时间段内半日花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5:00,最低值出现在17:00;叶温在测定时间内均高于气温,叶温与气温差最大为9.58 K,最小为0.71 K;在半日花所测冠幅范围内,冠幅越大,其蒸腾速率越大,蒸腾扩散系数越小。样本中,最大冠幅半日花测定时间内的蒸腾速率均值最高,为9.42×10-6MJ m-2d-1,蒸腾扩散系数最低,为0.41;最小冠幅半日花测定时间内的蒸腾速率均值最低,为4.18×10-6MJ m-2d-1,蒸腾扩散系数最高,为0.76。试验测定结果与传统测定技术结果相比较表明:利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非接触无损伤测定半日花蒸腾速率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温模型 远红外热成像技术 叶温 植物蒸腾 半日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文辉 卢伟 +2 位作者 徐鸿力 洪德林 梁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92-2697,共6页
基于稻种老化时间不同时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快速、无损检测稻种发芽率的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在温度为45℃、湿度为90%的条件下,将水稻... 基于稻种老化时间不同时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快速、无损检测稻种发芽率的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在温度为45℃、湿度为90%的条件下,将水稻种子依次老化0,1,2,3,4,5,6和7 d,得到不同发芽率的种子;采集稻种红外热图像,然后提取稻种胚芽部位数据,总计144份,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其中校正集96份,预测集48份;分析和比较不同老化天数稻种红外热差异,从物理学和生理学方面揭示稻种发芽率与红外热图像间的关系,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BP(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建立稻种发芽率的红外热模型。结果表明,利用GRNN建立的发芽率预测模型效果最优,其中校正集的Rc(相关系数)和SEC(标准偏差)分别为0.932 0和2.056 0,预测集RP(相关系数)和SEP(标准偏差)分别为0.900 3和4.101 2,相关性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校正集与预测集的标准偏差均较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研究稻种发芽率是可行的,且所建模型在稻种发芽率快速测定方面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稻种 发芽率 无损检测 GR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6
17
作者 蔡毅 汤锦亚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共5页
从红外技术的地位和应用、热成像技术的划代问题、热成像整机系统和探测器、材料的关系、军用热像仪现状等方面 ,提出了对红外热成像技术今后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 红外技术 热成像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建民 周其显 刘燕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共5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物体自身各部分红外热辐射的差异,把物体不可见的热辐射情况转换为可视热图的技术。为此,简单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从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产品检测与加工等3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目前红外...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物体自身各部分红外热辐射的差异,把物体不可见的热辐射情况转换为可视热图的技术。为此,简单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从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产品检测与加工等3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技术 农业生产 红外辐射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动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8
19
作者 宓为建 沈晴 +2 位作者 刘园 曹沛 宓超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改进现行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不足,寻找一种半自动或自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在传统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该方法对正常运转和故障运转条件下发动机特殊部位的温度场进行监测;通... 为改进现行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不足,寻找一种半自动或自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在传统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该方法对正常运转和故障运转条件下发动机特殊部位的温度场进行监测;通过对比热像图和绘制温度曲线图,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发动机常见的漏水、漏油、发动异常和缺缸这4类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与现行的振动、压力、能耗、尾气等相应方式相比,具有非接触、无干扰、无损、准确、无需大量仪器、便捷、直观、迅速等优点.故障所对应的温度特征指向性明确.若能结合相应的识别程序对故障进行自动识别,就能在提高诊断效率和精度的同时防止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造成的事故,对实现自动、半自动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故障诊断 发动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车厢内部火灾预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飞 陈海鹏 +3 位作者 吴冬华 徐磊 刘晓华 谭华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目前最为实用的火灾预警检测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车厢的运行安全。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及优点,结合动车组车厢较为狭长的特点,探讨红外探测器的镜头选择;提出了融合绝对温度和基于高度变化的火焰判定概率模型,...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目前最为实用的火灾预警检测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车厢的运行安全。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及优点,结合动车组车厢较为狭长的特点,探讨红外探测器的镜头选择;提出了融合绝对温度和基于高度变化的火焰判定概率模型,提高了火焰检测的精度。在动车车组车厢环境中的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降低虚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动车车厢 火灾预警 火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