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晚明: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广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8,共15页
“晚明文学”的图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在古今中西的参照系中,被赋予与现代性接榫的近世性特征。这幅图景为反思五四以来的学术模式提供了样例,也成为重审晚明文学文化的契机。重审的目标在于将该时期出现的种种变化,还原至当时文... “晚明文学”的图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在古今中西的参照系中,被赋予与现代性接榫的近世性特征。这幅图景为反思五四以来的学术模式提供了样例,也成为重审晚明文学文化的契机。重审的目标在于将该时期出现的种种变化,还原至当时文化与社会的前后关系中,聚焦于古典人文学术,探求晚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及其背后的思想范型。这一知识世界承续自明中期,因复古的价值导向与私人刻书业等物质性条件,而有系统之变,令相关生产与传播产生诸多新特点。将晚明与前后时段联结起来作长时段考察,还促发我们重新思考复古运动与性灵思潮的关系、从文章博学到考据学风的变易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学文化 文人士夫 知识世界 内应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的扩张与自觉:“晚明小品”的概念史考察
2
作者 汤志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9,共10页
明清时期“小品”作为集部的书名,可以指诗集、文集、诗文集并称乃至选本、别本;用作文学批评术语,则指游戏之作,或是变格、变体的代称;作为丛书则可以囊括经史子集四部。自魏晋至明清,小品的文体逐步扩张,可以包括诗、词、曲、文、小... 明清时期“小品”作为集部的书名,可以指诗集、文集、诗文集并称乃至选本、别本;用作文学批评术语,则指游戏之作,或是变格、变体的代称;作为丛书则可以囊括经史子集四部。自魏晋至明清,小品的文体逐步扩张,可以包括诗、词、曲、文、小说等多种,但罕用“小品文”一词,而是用“小品文字”替代。民国间流行的“小品文”概念,起始文体并不明晰,与“散文诗”界限模糊。作为英语essay或sketch等词的译文,同时受到日本汉字直接移入的影响,翻译语境中的“小品文”与“小品”混用,显示出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体自觉。周作人等建构的“晚明小品”概念,将小品文的代表作者指向公安、竟陵派,取代了《四库全书总目》中以陈继儒为代表的“明季小品”,在其影响下出现的散文创作热潮及众多晚明小品选本出版,进一步固化了小品的文体特征与时代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文 文体 晚明 四库提要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明诸名家文学创作工夫论概述
3
作者 汪群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中晚明文学工夫论或承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工夫论,或根于朱熹格物致知之工夫论,或鉴于王学致良知的工夫论,或源于禅宗明心见性的工夫论,或合孟子的“知言”“养气”工夫为一体。如李东阳、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的文体工夫论重视学养... 中晚明文学工夫论或承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工夫论,或根于朱熹格物致知之工夫论,或鉴于王学致良知的工夫论,或源于禅宗明心见性的工夫论,或合孟子的“知言”“养气”工夫为一体。如李东阳、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的文体工夫论重视学养、强调对文体规范、篇章字句之法的掌握;唐顺之、李贽、袁宏道等人的文学创作主体工夫论指向心性的修炼、知识的效用,主体精神的大解脱;王阳明倡导在心性本体上下工夫,至刘宗周、黄宗羲等则主张以工夫作为“存养”身心锻炼的本体。这亦势必影响其文学创作观念。充分认识中晚明诸名家文学创作工夫论的价值,对重新建构与阐释明代文学批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 文学创作 工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文字禅”到“翰墨禅”——晚明文字禅的重构与释家艺文思想的演进
4
作者 王彦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4,共13页
出于以教救禅和藏经刊刻,晚明释子赓续宋代“文字禅”,却将“文字”的重心迁移至佛教经典,并推衍到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建构出全新的“文字禅”。佛禅与“文字”本质的深度探求,消解了释子文学创作的禁忌,涌现出尊道贵德、诗乃... 出于以教救禅和藏经刊刻,晚明释子赓续宋代“文字禅”,却将“文字”的重心迁移至佛教经典,并推衍到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建构出全新的“文字禅”。佛禅与“文字”本质的深度探求,消解了释子文学创作的禁忌,涌现出尊道贵德、诗乃真禅、文章性天等独具特色的文学思想。他们熔铸佛法、世情,以“雁过长空,影沉寒水”为书法至境;依“五种因缘,和合成就”,构筑戏剧文本、观演规范,昭示着释家戏剧的文体自觉。随着隐元僧团的东渡和黄檗宗的创立,“文字禅”更东传日本,迭代衍生出“翰墨禅”,催生了东亚佛教文化圈的释家艺文盛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字禅 翰墨禅 域外迭代 释家艺文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考据学复兴与晚明学风的转变 被引量:4
5
作者 亢学军 侯建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一些学者批判宋明理学的流弊及空疏学风,倡导怀疑和求真精神,用实证考据的方法从事学术研究,对明清之际学风由虚向实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学 学术思潮 学风 明代中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家具发展缘由探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迟 杨丽橘 张蕾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10期18-19,共2页
明式家具在我国古代家具设计及制造方面堪称鼎盛时期,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并成为我国古代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与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思想的进... 明式家具在我国古代家具设计及制造方面堪称鼎盛时期,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并成为我国古代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与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思想的进步与转变;手工业制度的改善;家具设计体现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木材的丰富和木工工具的提高;榫卯结构的发展;园林建筑的风靡流行与家具使用的需求量的增多;文人思想的注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鼎盛时期 文人思想 榫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小集在明清文学思想研究中的价值——以袁宏道《敝箧集》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7,共8页
在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各种文献来源中,文人小集是最能反映历史语境的一种。明清文人小集有大量刊刻并保存至今,为研究者追溯文学史发生的原生态过程提供了方便。袁宏道是明代文学思想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其诸种小集的刻印和流传,塑造了... 在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各种文献来源中,文人小集是最能反映历史语境的一种。明清文人小集有大量刊刻并保存至今,为研究者追溯文学史发生的原生态过程提供了方便。袁宏道是明代文学思想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其诸种小集的刻印和流传,塑造了他在晚明文坛的形象。其早期的《敝箧集》,反映了他诗歌写作从模拟转向独创,反对拟古的理论主张从萌芽到确立的微妙过程。《敝箧集》的例子,可以说明在明清文学思想史研究中重视文人小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小集 袁宏道 《敝箧集》 晚明文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施威 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5-79,共5页
晚明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实学思潮和西学东渐为近代科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徐光启为中心的晚明“历算派”学人对传统科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 晚明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实学思潮和西学东渐为近代科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徐光启为中心的晚明“历算派”学人对传统科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科学、实现中国近代科学启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晚明时期的科学启蒙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但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和实践至今仍不失其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科学思想 科学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小品文述略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进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文 文学特质 自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兵 杨东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晚明诗人唱响的衰世之音,清朝统治稳定之后贰臣诗人流露的愧悔之情,遗民诗人表达的故国旧君之思,国朝诗人展示的复杂心态,都是在明清易代的大时空背景...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晚明诗人唱响的衰世之音,清朝统治稳定之后贰臣诗人流露的愧悔之情,遗民诗人表达的故国旧君之思,国朝诗人展示的复杂心态,都是在明清易代的大时空背景下士人心态的自然表露。诗人心态的变化严重影响了诗歌创作和诗风走向。明清之际文学社团的兴衰嬗变对诗风流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这一时期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抒发爱国之情和亡国之悲成为诗歌的主旋律,悲凉之情弥漫诗坛。明清之际的诗学及诗学批评标志和引导着诗风新变及诗歌走向,如更加强调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更加注重学问,更加注重人格气节,儒家诗教传统得以引申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诗人心态 文学社团 诗歌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内律:明末“文社”兴起的真实动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8-171,共4页
明末文学主要以文社为主流文学样态,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在目前学术界热衷于从科举文化解读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热潮下,却忽视了文社的文学本质。文社既是科举士子“缔文”活动的结晶,又是文坛厘正文体、转变文风的需... 明末文学主要以文社为主流文学样态,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在目前学术界热衷于从科举文化解读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热潮下,却忽视了文社的文学本质。文社既是科举士子“缔文”活动的结晶,又是文坛厘正文体、转变文风的需要,而明代分门别户的标榜风气更促进了文社派别的林立,文社成为明末文学批评多元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文学内律才是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真实原因,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是一个不得不辨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明末 文学本质 缔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江南文人隐逸风习的文化共性——以陈继儒与屠隆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美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9,285,共7页
屠隆与陈继儒都是晚明以隐逸自居的江南文士,他们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人们往往以他们的所好、所游为时尚,追慕仿效。两人结识在屠隆为青浦县令时,亦师亦友相处,都有向往自由和复古隐逸的生活旨趣。二人在... 屠隆与陈继儒都是晚明以隐逸自居的江南文士,他们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人们往往以他们的所好、所游为时尚,追慕仿效。两人结识在屠隆为青浦县令时,亦师亦友相处,都有向往自由和复古隐逸的生活旨趣。二人在罢官和弃举业后,都以自己的技艺谋生。虽不参政却关心时事,把隐逸与挽回江南"虚矫狂慧"士习的责任相提并重,以此互相鼓励。屠隆与陈继儒的隐逸选择以及不放弃社会责任的自我定位,与当时江南社会商业发展以及士绅构成的社会主体背景有关,更与晚明江南社会"心学"思想的影响,及文人士子主动反思其产生的流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继儒 屠隆 江南 隐逸 阳明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定文派古文观及其创作述略——从嘉定文派之兴谈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圣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01,共7页
嘉定文派之称始于明遗民归庄,是一个以嘉定四先生为中心、布衣寒士为主体的区域性古文流派,兴于明万历初,余脉延及清初。传承归有光之学,通经学古,以复兴古文、经世致用为己任,批评八股之"俗学"、七子之"伪体"。文... 嘉定文派之称始于明遗民归庄,是一个以嘉定四先生为中心、布衣寒士为主体的区域性古文流派,兴于明万历初,余脉延及清初。传承归有光之学,通经学古,以复兴古文、经世致用为己任,批评八股之"俗学"、七子之"伪体"。文章六经为质,并以韩、欧为古文"正宗",兼而采之。创作上"经经纬史",追求"文从字顺",形成平实淳雅的风格。嘉定派被称为古文"正宗",在明清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对明清古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后叶 嘉定派 古文观 古文创作 文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州诗坛的文化背景与心态构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玉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5-79,共5页
明末清初,诗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色。就中州一地而言,可谓名家辈出,但也贰臣频现,有着典型的易代文人的人格心态,这与中州文化的思想传统密切相关。梳理其文化背景、心态构成对诗风流变的影响,对建构当时的历史空间和诗坛风貌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州诗人群体 理学思想 贰臣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文学复古思潮研究应充分重视文学社团
15
作者 张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7,共7页
晚明,复社、几社成为文坛的主流,为革除公安、竟陵创作之弊端,在文坛掀起了复古思潮。而文学社团特殊的运作方式对此期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文社把复古作为文学宗旨,从制度上进一步确立了文坛复古方向;... 晚明,复社、几社成为文坛的主流,为革除公安、竟陵创作之弊端,在文坛掀起了复古思潮。而文学社团特殊的运作方式对此期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文社把复古作为文学宗旨,从制度上进一步确立了文坛复古方向;文社社集宣扬文学复古,影响遍及全国;文社编选社稿往往将复古作为指导思想,分工合作的编选方式更有效地宣传了文学复古;社稿作者队伍的扩大,以及书商对社稿编选的参与,皆推动了文学复古思想的传播。因此,学术界对晚明文学复古思潮的研究就不能忽略文学社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复社 几社 复古思潮 文学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词坛的推尊唐词与“唐音”复归
16
作者 陈水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5,共8页
明代万历以后词坛,有一种推尊唐词的倾向,不但多次翻刻有关唐五代词的典籍,而且还新编新刻了《花间集补》《唐词纪》这样的唐五代词文献,当时的选本或评论中也反复出现“唐词”“唐调”“唐音”的提法,表明“唐词”作为一种观念在晚明... 明代万历以后词坛,有一种推尊唐词的倾向,不但多次翻刻有关唐五代词的典籍,而且还新编新刻了《花间集补》《唐词纪》这样的唐五代词文献,当时的选本或评论中也反复出现“唐词”“唐调”“唐音”的提法,表明“唐词”作为一种观念在晚明渐已形成,它的意义指向是:词祖、古音、香艳、温丽,这对明末清初“唐音”的复归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唐五代词 唐音 创作 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代之际作家的时代归属与断代文学史书写——以“明初”诗人为中心
17
作者 余来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99-106,共8页
在断代文学史书写中,易代之际作家的时代归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往的划分往往是以各人的政治选择作为依据,由此造成对某些文学现象的理解与文学历史实际之间出现偏差。考察元末明初诗人的类型,可以看出,历代文苑传、诗文评、诗选... 在断代文学史书写中,易代之际作家的时代归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往的划分往往是以各人的政治选择作为依据,由此造成对某些文学现象的理解与文学历史实际之间出现偏差。考察元末明初诗人的类型,可以看出,历代文苑传、诗文评、诗选在所列"明初"诗人时,多以其政治归属作为基本准则,而往往忽略其作为易代之际诗人的特殊性,由此在文学史认识上出现误识。文章通过对明初诗分五派等看法予以辨析,试图为理解文学历史的演进和重写中国文学史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易代作家 文学史 文学历史的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颓废——晚明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新视点
18
作者 妥建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现代性研究的困境在于变笼统概论为专题分梳。五四以降的晚明文学现代性研究,首先视晚明文学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继而以资本主义萌芽等话语为轴线,新时期以来则从中国文学的整体观念和美学思想方面着手,新世纪以降则从消费文化等方面考... 现代性研究的困境在于变笼统概论为专题分梳。五四以降的晚明文学现代性研究,首先视晚明文学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继而以资本主义萌芽等话语为轴线,新时期以来则从中国文学的整体观念和美学思想方面着手,新世纪以降则从消费文化等方面考察晚明文学的现代性。梳理此研究历史和现状,借以审视其研究困境,力图从颓废面向来重视晚明文学的现代性,寻绎中国文学自身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文学 现代性 颓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文学生态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慧敏 陶慕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女性作家群体不断扩大,作品数量骤增,出现了女性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峰。明末清初,以女性作家群体为中心的文学生态逐渐形成。在此时期,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不再囿于闺门之内,女性创作群体不分阶层融合起来,文学实践活... 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女性作家群体不断扩大,作品数量骤增,出现了女性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峰。明末清初,以女性作家群体为中心的文学生态逐渐形成。在此时期,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不再囿于闺门之内,女性创作群体不分阶层融合起来,文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元,为女性文学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明清之际的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澄之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根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钱澄之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所知录》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专著,其他著述所涉史事和史论亦多,表现出强烈的史学意识和史学关怀。其"文直""事核"的史著原则,"存疑""质证"的史学批评理论,"彰... 钱澄之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所知录》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专著,其他著述所涉史事和史论亦多,表现出强烈的史学意识和史学关怀。其"文直""事核"的史著原则,"存疑""质证"的史学批评理论,"彰往""察来"的史学经世思想和宏阔的史学视野,在明"遗民"阶层和清初学术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彰显了其作为桐城派先导在史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史学思想 《所知录》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