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Litchi chinensis)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异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4-88,共5页
用荔枝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在添加了AgNO3或蜂王浆的含1mg/L6-BA和1mg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同样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得到了稳定的培养细胞系.这种细胞在含1mg/L6-BA+2mg/L2,4... 用荔枝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在添加了AgNO3或蜂王浆的含1mg/L6-BA和1mg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同样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得到了稳定的培养细胞系.这种细胞在含1mg/L6-BA+2mg/L2,4-D的MS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培养周期25d.结果表明:维生素C和NaCl在悬浮培养中有良好的防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细胞培养 褐变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2
作者 凌金锋 黄荣 +5 位作者 董丁铭 孔广辉 习平根 李敏慧 彭埃天 姜子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然而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所致的荔枝炭疽病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产和果实采后贮运。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叶、枝梢、花穗和果实,症状复杂,病原种类多样,迄今已...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然而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所致的荔枝炭疽病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产和果实采后贮运。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叶、枝梢、花穗和果实,症状复杂,病原种类多样,迄今已报道了5个复合种共22个种,其中,盘长孢状刺盘孢复合种C.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为优势种群。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每年4—6月为我国荔枝炭疽病的爆发期。本文从荔枝炭疽病病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根据其侵染过程对已报道的刺盘孢属真菌的致病因子进行了归纳,对荔枝炭疽病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荔枝炭疽致病机制研究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荔枝炭疽菌 优势种群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致病机理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种子发育过程及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分析
3
作者 李芳 王家保 +4 位作者 刘耀婷 李焕苓 王果 王树军 曹学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3,共7页
荔枝种胚败育导致的无核或焦核是种质资源筛选的重要性状。为了研究矿质元素与荔枝种胚败育的关联性,以种子正常发育品种“紫娘喜”和焦核品种“妃子笑”为材料,测定单种子鲜质量、含水量和纵横侧径,并测定氮等11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 荔枝种胚败育导致的无核或焦核是种质资源筛选的重要性状。为了研究矿质元素与荔枝种胚败育的关联性,以种子正常发育品种“紫娘喜”和焦核品种“妃子笑”为材料,测定单种子鲜质量、含水量和纵横侧径,并测定氮等11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荔枝种子发育分为两个阶段,种子快速增长期(I期)伴随着矿质元素的快速消耗,而缓慢增长期(Ⅱ期)矿质元素消耗速度较慢。整个种子发育过程中,大量元素氮和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铁和锰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育过程中的单种子鲜质量、横径、纵径和侧径均与多种矿质元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妃子笑”种胚败育期钾含量迅速下降,可能与焦核形成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种子 矿质元素 种胚败育 焦核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荔枝资源叶片结构及炭疽菌侵染后生理响应差异
4
作者 吴佶 曹学仁 +4 位作者 张蕾 林祺英 李焕苓 李芳 王家保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6,共9页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差异,通过氯仿浸提法测定HK5和NM5H叶片的蜡质含量。采用炭疽菌菌饼法接种HK5和NM5H的叶片作为处理组,接种PDA培养基为对照,对接种后0、6、24 h(hours post inoculation,hpi)的HK5和NM5H叶片的发病情况使用苯胺蓝染色法染色后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化学测定方法对叶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几丁质酶(chitin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漆酶(laccase,Lac)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HK5和NM5H叶片结构基本一致,NM5H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极显著大于HK5,HK5叶片中蜡质含量显著高于NM5H。HK5和NM5H接种后的叶片病斑在24 hpi出现差异。接种炭疽菌后,HK5叶片的PAL酶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的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NM5H叶片中,PPO和Lac的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酶活性在24 hpi显著上升;两份资源叶片的Lac酶活性在6 hpi极显著上升,几丁质酶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结论】荔枝叶片的蜡质含量、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能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PAL、POD、几丁质酶和Lac在抵抗炭疽病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炭疽病 叶片结构 生理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华南区域荔枝成花诱导预估
5
作者 侯伟 张柳红 +4 位作者 张蕾 栾澜 张明洁 王秀珍 张慧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7-1810,共14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低温积累不足和异常高温是导致荔枝成花不稳定和低产的重要因素,深入开展未来气候变化对荔枝成花诱导演变趋势的预估研究有助于提前谋划选育气候适宜性品种,及时合理调整种植布局。【方法】基于连续5年物...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低温积累不足和异常高温是导致荔枝成花不稳定和低产的重要因素,深入开展未来气候变化对荔枝成花诱导演变趋势的预估研究有助于提前谋划选育气候适宜性品种,及时合理调整种植布局。【方法】基于连续5年物候期观测试验和CMIP6的4种气候模式平均集合,构建荔枝成花气候指数模型,评估华南区域基准期和未来时期两种气候情景下荔枝商业化种植界限和成花诱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早熟妃子笑成花诱导需冷量小,≤20℃低温可促进诱导;中晚熟紫娘喜和无核荔枝需冷量大,诱导低温需≤15℃;≥25℃高温对成花诱导有抵消作用。基于诱导积寒和有害积热构建了荔枝成花气候指数(FCI),FCI与成花率有较强相关性,可作为衡量荔枝成花难易程度的参考。基准期(1979—2014年)极端低温≥0℃的区域集中在云南南部、广西和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以及四川盆地,这是当前中国荔枝推广种植的主要区域,未来时期0℃分界线呈现北移,≤0℃区域的范围逐渐碎片化并缩小,SSP_585情景相比SSP_245情景演变更快,在2080年潜在种植区已覆盖除西北高海拔(纬度26.5°N,海拔1500 m)外的所有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极端高温呈显著上升趋势,SSP_585情景升温幅度明显更快,在2080年华南沿海区域极端高温普遍在27℃以上,海南西北部和南部沿海甚至逼近30℃,荔枝成花逆转风险增大。基准期成花难区域仅限于海南岛,未来时期将向更高纬度地区迁移,在SSP_585情景下,2080年和2100年成花难区域北扩面积最大,逼近北纬25°。【结论】未来气候情景下华南荔枝种植界限将向更高纬度地区扩张,低纬度沿海区域中晚熟荔枝成花稳定性将面临较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成花诱导 气候变化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末次梢成熟期“桂味”荔枝叶片营养及成花着果差异
6
作者 刘明欣 王晗 +3 位作者 申济源 杨胜男 陈厚彬 苏钻贤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6,83,共8页
为了分析不同末次梢成熟期对“桂味”荔枝叶片营养及成花着果的影响,2020年8月12日和9月12日分别短截末端枝梢+喷施400 mg/L乙烯利+60 mg/L烯效唑混合液杀梢,以不控梢做对照,测定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枝梢长度、粗度,成花着果... 为了分析不同末次梢成熟期对“桂味”荔枝叶片营养及成花着果的影响,2020年8月12日和9月12日分别短截末端枝梢+喷施400 mg/L乙烯利+60 mg/L烯效唑混合液杀梢,以不控梢做对照,测定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枝梢长度、粗度,成花着果,氮、磷、钾、钙、镁、叶绿素、硝态氮、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成熟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两次控梢处理末次梢分别于9月12日、10月14日,对照(不控梢)于11月21日成熟。成熟期越早,枝梢质量越好,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a、b含量越高。开花前(2021年2月5日),枝梢成熟期较早的叶片氮、磷、钾、钙、镁、蛋白质含量较高,硝态氮含量较低,成花生物学效应更好;而末次梢较晚老熟的枝梢,叶片未出现褪绿,叶片硝态氮含量更高,树体可能更趋于营养生长。末次秋梢在10月中旬前成熟时,成花率超过95%,单果质量17 g以上,末次秋梢10月14日成熟期的最终着果量最高,为350个。说明适当控梢提前末次梢成熟期能够促进“桂味”荔枝成花着果,具有一定的生产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枝梢成熟期 叶片营养 成花 着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糍荔枝在莆田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7
作者 曾丽兰 张游南 +3 位作者 刘小英 吴碧君 林革 刘国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10,共6页
为调整优化莆田荔枝品种结构,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糯米糍荔枝在莆田试种,对其在莆田的物候期、生长情况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同时总结糯米糍荔枝的关键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建园、施肥、树体管理、防裂果、病虫害防控和采收等。2... 为调整优化莆田荔枝品种结构,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糯米糍荔枝在莆田试种,对其在莆田的物候期、生长情况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同时总结糯米糍荔枝的关键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建园、施肥、树体管理、防裂果、病虫害防控和采收等。2021—2023年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在莆田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果实平均单果重25.22g,可食率76.64%,可溶性固形物20.30%,可滴定酸含量0.21%,优于当地主栽品种陈紫,较陈紫晚熟约13 d,较适宜在山地栽培。引进推广糯米糍荔枝可以扩大莆田荔枝种植区域,调整优化莆田荔枝品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糍荔枝 莆田 引种 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广东省中晚熟荔枝成花差异气候成因分析
8
作者 张柳红 张羽 +2 位作者 柳晔 向渟 陈达强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5-107,共13页
【目的】荔枝成花与否是决定荔枝产量高低的关键环节。2024年广东省荔枝产区中晚熟荔枝出现花质差、少花甚至无花的现象,导致荔枝产量出现超级小年。探明气候条件对中晚熟荔枝成花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可为荔枝生产有效规避风险提供科学依... 【目的】荔枝成花与否是决定荔枝产量高低的关键环节。2024年广东省荔枝产区中晚熟荔枝出现花质差、少花甚至无花的现象,导致荔枝产量出现超级小年。探明气候条件对中晚熟荔枝成花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可为荔枝生产有效规避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荔枝产业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广东省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荔枝成花率数据,从气温、光照、水分3个方面分析广东省粤西廉江和高州、珠三角增城和东莞、粤东惠来和饶平共6个典型荔枝产区中晚熟荔枝花芽分化期气候条件,对比分析其成花率差别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在广东省中晚熟荔枝成花关键期,典型荔枝产区出现气温偏高且变率大、低温迟且间隔长、热积累量过高、日照偏少且寡照突出、成花后期降水不足等情况,导致荔枝无花少花。6个典型荔枝产区水分条件总体差别不大,但温度和光照条件差异明显,表明温光条件对2024年广东省中晚熟荔枝无花少花的制约大于水分条件。饶平‘桂味’‘糯米糍’等传统优质中晚熟荔枝成花率超7成,其余区域不足2成,与其气候条件较好有关。具体指标为日平均气温低于19.0℃的天数最多、达92 d,日平均气温低于14.0℃的天数次多、为30 d,日最高气温高于25.0℃的天数最少、仅29 d,极端低温3.0~4.0℃且持续不超过3 d,日最低气温高于22.0℃的热积累量最少、仅22.2℃,日照时数较近5年同期偏多、占2成以上,且寡照天气最少、仅13 d,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降水量少于15 mm、2月上旬和中旬降水量超过15 mm。未来在开展荔枝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荔枝果园生产管理等工作时可考虑上述因素。同等气候条件下,东莞、惠来等地‘桂味’‘糯米糍’等需冷量高的品种成花率不足2成,而‘观音绿’‘岭丰糯’等需冷量较低品种可达5成以上。【结论】温光条件是制约广东省中晚熟荔枝花芽分化的主导气候因子,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暖冬、持续阴雨寡照等灾害不容忽视,建议荔农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助力荔枝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花芽分化 中晚熟 气温 光照 水分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荔枝、龙眼新品种保护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文英杰 唐志娴 +3 位作者 史发超 刘海伦 姜永华 严倩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0-132,共13页
【目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现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和消费共赢的产业生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农业育种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荔枝、龙眼作为起源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果树,对我国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新品... 【目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现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和消费共赢的产业生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农业育种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荔枝、龙眼作为起源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果树,对我国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新品种权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可为完善我国荔枝、龙眼新品种保护体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品种权公告,系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数据,重点分析历年荔枝、龙眼新品种的申请和授权量、审查授权时长、主要申请地区及申请主体等关键指标。【结果】截至2024年底,荔枝新品种权申请量累计为63件、龙眼为26件,在果树类中分别排名第16位和第18位,其中荔枝授权21件、龙眼授权5件,授权率分别为33.3%和19.2%,平均审查授权时长为30.5个月。荔枝、龙眼新品种权的申请具有明显地域性,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申请主体以教学科研单位为主。【结论】尽管我国荔枝、龙眼新品种权申请量近年有明显提高,但存在育种手段落后、育种主体结构单一、品种转化效率低以及新品种保护技术和法律保护难度大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新品种保护水平,助力荔枝、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新品种 育种 保护措施 育种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荔枝古树资源分布及影响要素研究
10
作者 杨佐兵 魏玉晗 魏丹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荔枝古树数量多,是广东省古树的组成特征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类群之一。通过对广东省荔枝古树的组成特征、分布特征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古树共有13779株,占广东古树总数的16.33%,主要为三级古树,占比96.97%;荔枝古树所... 荔枝古树数量多,是广东省古树的组成特征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类群之一。通过对广东省荔枝古树的组成特征、分布特征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古树共有13779株,占广东古树总数的16.33%,主要为三级古树,占比96.97%;荔枝古树所属权属数量存在差异性,集体权属占比最大,占总数的75.78%;荔枝古树分布特点差异不显著,群状和散生分布数量相近;荔枝古树数量分布受地理环境影响,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和雷州半岛的平原地区乡村。荔枝古树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种植文化等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古树 资源分布 文化要素 经济要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余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为研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选择广西北流市的荔枝果园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小组,分别为:处理1组不作施肥处理;处理2组施用复合肥;处理3组施用70%化肥+有机肥(5 kg/株);处理4组施用70%化肥+有机肥(... 为研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选择广西北流市的荔枝果园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小组,分别为:处理1组不作施肥处理;处理2组施用复合肥;处理3组施用70%化肥+有机肥(5 kg/株);处理4组施用70%化肥+有机肥(10 kg/株);处理5组施用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处理6组施用70%化肥+有机肥(20 kg/株)。结果显示,处理5组即施用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最有利于荔枝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在荔枝的实际生产中建议按“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的组合进行施肥,以提升荔枝的品质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施肥 生长 产量 品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VQ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凡超 杨杰 +2 位作者 陈蓉 刘伟 向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9-750,共12页
【目的】VQ蛋白是一类含有保守VQ基序(FxxhVQxhTG)的植物特异性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荔枝VQ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应答,为后续研究其抗逆... 【目的】VQ蛋白是一类含有保守VQ基序(FxxhVQxhTG)的植物特异性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荔枝VQ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应答,为后续研究其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荔枝全基因组中鉴定LcVQ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等进行分析;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荔枝、拟南芥和水稻VQ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LcVQs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荔枝中共鉴定获得可聚类为9个亚族的18个VQ基因(LcVQ1-18),依次分布在荔枝的11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介于111~427之间,分子质量为12.48~45.49 kD;除LcVQ15和LcVQ17定位于细胞质之外,其余LcVQ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LcVQs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及逆境响应元件。LcVQs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差异,总体上分为普遍性表达和特异性表达。LcVQs可快速响应非生物胁迫,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处理3 h内分别有4,3,3,4个LcVQs明显上调表达。【结论】荔枝全基因组中有18个VQ家族成员,具有典型VQ保守结构域,能差异化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VQ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
13
作者 王果 刘耀婷 +3 位作者 李焕苓 王树军 李芳 王家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7-1318,共12页
为探讨外源多胺(PAs)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EC)增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妃子笑”荔枝EC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分析了不同PAs处理后EC的形态、结构、内源PAs含量及相关酶... 为探讨外源多胺(PAs)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EC)增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妃子笑”荔枝EC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腐胺(Put)、亚精胺(Spd)及精胺(Spm),分析了不同PAs处理后EC的形态、结构、内源PAs含量及相关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外源Put、Spd和Sp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增殖率,减少了体胚诱导及萌发数量。经外源PAs处理增殖的EC胚性细胞大小较一致,染色深且均匀,多细胞原胚减少,可见已经分化完全的早期子叶胚。(2)外源PA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EC中内源PAs含量,其中Put处理的EC中各类内源PAs及总PAs含量最高;当在含外源PAs培养基上增殖的EC转入不含外源PAs的培养基上增殖时(恢复培养),EC中的Put含量仍然显著高于对照,内源Spd和Spm则显著降低。(3)外源Put处理显著提高了EC中的鸟氨酸脱羧酶(ODC)、精氨酸脱羧酶(ADC)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而外源Spd、Spm处理显著降低了EC中的ODC及ADC活性,外源Spd显著提高了多胺氧化酶(PAO)活性;恢复培养后,EC中ADC和DAO活性比恢复培养前显著降低,ODC和PAO无显著性差异。综上认为,外源PAs可以通过调节PAs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内源PAs含量,进而影响荔枝EC增殖和体胚诱导。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As调节荔枝体胚发生机制及提高荔枝离体再生效率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离体再生 组织切片 多胺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毛荔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辉 曹学仁 +7 位作者 张蕾 李松刚 洪继旺 吴佶 张惠云 丁灿 罗心平 王家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6-1562,共17页
【目的】对云南省的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褐毛荔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褐毛荔分布较多的云南省10个县调查收集褐毛荔种质资源,采集成熟果实,评价果实的16个描述性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并... 【目的】对云南省的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褐毛荔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褐毛荔分布较多的云南省10个县调查收集褐毛荔种质资源,采集成熟果实,评价果实的16个描述性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并对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共调查收集到93份褐毛荔资源,其中1份为焦核资源。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描述性性状,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种子质量,为2.98。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果皮质量,为38.36%。果实的主要特征包括:形状为歪心形,果皮颜色淡红带微黄,果肩和果顶形状多为双肩斜和钝圆;龟裂片多为平滑,裂片峰多为毛尖,缝合线不明显,果肉颜色以蜡白色为主,果肉内膜褐色为无或少,种子形状以椭圆形为主,种皮颜色以浅褐色为主,肉质多为细嫩,香味、风味和涩味以无香、酸甜、微涩为主,种子多为大核。根据果实数量性状分析将93份荔枝资源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的可食率最高,为62.49%,第Ⅴ类的果实最大。根据果实描述性性状可将荔枝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Ⅳ类的果实风味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果实大小、果实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据主成分得分,筛选出2株优异单株。【结论】褐毛荔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可用于荔枝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毛荔(litchi chinensis var.fulvosus Y.Q.Lee) 果实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营养变化与萌发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耀婷 李芳 +5 位作者 高兆银 王果 李焕苓 王树军 王祥和 王家保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117,共10页
对比分析“妃子笑”和“紫娘喜”2个荔枝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种子萌发规律,研究其淀粉、可溶性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探讨种子萌发与这些有机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妃子笑”荔枝种子萌发率... 对比分析“妃子笑”和“紫娘喜”2个荔枝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种子萌发规律,研究其淀粉、可溶性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探讨种子萌发与这些有机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妃子笑”荔枝种子萌发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紫娘喜”荔枝种子萌发率持续上升;盛花后45 d开始,“紫娘喜”荔枝种子萌发率持续高于“妃子笑”。果实发育过程中,“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种子中总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N”和“W”形变化,两者的淀粉含量均逐渐升高;果实完全成熟时,“紫娘喜”荔枝种子中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妃子笑”;两者种子中总有机酸含量均持续下降,但组分不同,“妃子笑”荔枝种子中含有8种有机酸,“紫娘喜”荔枝种子多了乳酸和琥珀酸。两个品种种子均含21种氨基酸,“妃子笑”荔枝种子总氨基酸含量呈先降低后上升至稳定水平的趋势;而“紫娘喜”种子中总氨基酸含量呈先短时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荔枝品种的种子萌发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淀粉和有机酸可能是影响种子发育与萌发的主要有机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种子 可溶性糖 有机酸 氨基酸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荔枝壳中原花青素的鉴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雨 杨晓迪 +3 位作者 胡卓炎 赵雷 王凯 刘旭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8-226,共9页
为筛选适合开发天然抗氧化产品的荔枝优良品种,本研究对7个不同品种荔枝壳中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含量及A型低聚原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褐毛荔果壳提取物中所... 为筛选适合开发天然抗氧化产品的荔枝优良品种,本研究对7个不同品种荔枝壳中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含量及A型低聚原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褐毛荔果壳提取物中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如总酚、总原花青素、总黄酮以及总A型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均为最高。经电喷雾液质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分析鉴定,得到所含物质的一级及二级质谱。质谱结果显示荔枝壳中含有的低聚原花青素组分主要为表儿茶素、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A4、A型三聚体及四聚体,不同品种荔枝壳中原花青素含量具有差异性(P<0.05)。褐毛荔果壳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1144.60μmol Trolox/g DW,ABTS^(+)·:2905.56μmol Trolox/g DW,FRAP:868.84μmol Trolox/g DW)。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原花青素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分析,与其他品种相比,褐毛荔果壳提取物中A型低聚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表现最佳,可作为开发天然抗氧化产品的新型潜在原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水果 荔枝 A型原花青素 聚合度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仙进奉荔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永杏 马志航 +3 位作者 莫振勇 党裔育 甘冰 邓开萍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为提升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针对仙进奉荔枝在玉林市的物候期表现及果实变异的问题,主要从建园、种苗选择、秋梢培养、控梢促花、疏花保果、适时采摘、采后修剪及清园等方面描述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仙进奉... 为提升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针对仙进奉荔枝在玉林市的物候期表现及果实变异的问题,主要从建园、种苗选择、秋梢培养、控梢促花、疏花保果、适时采摘、采后修剪及清园等方面描述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仙进奉荔枝高质量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仙进奉 物候期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桂味荔枝主要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琛 鲁勇 +5 位作者 孙丹 曾建明 龚茂健 林琪武 李锋 彭李亚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为了有效防控荔枝的主要害虫,以深圳地区桂味荔枝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对荔枝蝽、瘿螨和蒂蛀虫等虫害进行综合防控试验。结果显示,综合防控技术有效减轻了荔枝虫害的发生。
关键词 荔枝 虫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技术 深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提质增效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9
作者 张羽玲 蔡紫玲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17-18,21,共3页
茂名盛产荔枝,在当地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是广东主要的荔枝产地之一。该文结合当地实际,对荔枝的提质增效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简单地总结,包括果园清理、间伐及回缩短截、高接换种、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对当地荔枝的优质丰产... 茂名盛产荔枝,在当地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是广东主要的荔枝产地之一。该文结合当地实际,对荔枝的提质增效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简单地总结,包括果园清理、间伐及回缩短截、高接换种、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对当地荔枝的优质丰产有着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提质增效 栽培 广东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荔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胡成武 蓝铉盛 梁昌贵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27-128,共2页
以黑叶荔枝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荔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荔枝可溶性固形物、可溶糖、有机酸、维生素的含量,有效改善了荔枝品质,在0.4~0.5 kg/株的施氮范围内,荔枝的品质最好,产量较高。
关键词 氮肥 荔枝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