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2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of A Shell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 Wei He Zhengjia Zhang Zhousuo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2-146,共5页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to correctly separate the mixed signals into source components when the source number is not known a priori.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asured vibration signals,and provide the priori inf...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to correctly separate the mixed signals into source components when the source number is not known a priori.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asured vibration signals,and provide the priori information for th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ovel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and clustering evaluation analysis,and then carry out experiment studies with typical mechanical vibration signals from a shell structure.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ICA based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performs stably and robustly for the shel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SOURCE SEPARATION shell structure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lk-shell”结构中高效双酶级联催化体系的构筑
2
作者 蒋佳祺 杨红霞 +3 位作者 闫梦飞 史馨瑶 李佳琪 蒋育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6,共8页
合成了一种生物-无机杂化材料ZIF-8@GOx-CPO@ZIF-8,该材料以具有“蛋黄-壳(Yolk-shell)”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MOF)为载体,将葡萄糖氧化酶(GOx)和氯过氧化物酶(CPO)封装在不同隔离空间中构建了双酶纳米反应器.“Yolk-shell”结构可为封... 合成了一种生物-无机杂化材料ZIF-8@GOx-CPO@ZIF-8,该材料以具有“蛋黄-壳(Yolk-shell)”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MOF)为载体,将葡萄糖氧化酶(GOx)和氯过氧化物酶(CPO)封装在不同隔离空间中构建了双酶纳米反应器.“Yolk-shell”结构可为封装的酶提供纳米邻近效应,GOx催化底物原位生成的H_(2)O_(2)可启动相邻的CPO催化反应,有效减少了反应物的扩散阻力和H_(2)O_(2)的分解和逃逸,同时避免了两种酶催化反应的相互影响.与均相缓冲液中的游离酶相比,ZIF-8@GOx-CPO@ZIF-8的级联催化效率更高.由于MOF的屏蔽效应,酶的热稳定性和有机溶剂耐受性显著提高.“Yolk-shell”结构还可有效抑制材料重复使用过程中酶分子的泄漏,经过20次重复使用后,ZIF-8@GOx-CPO@ZIF-8仍可保持初始级联催化效率的72%.将ZIF-8@GOx-CPO@ZIF-8双酶级联反应生成的HClO应用于偶氮染料的高效脱色和水果保鲜.在1 mg/mL ZIF-8@GOx-CPO@ZIF-8水溶液中,橙黄G(0.3 mmol/L)在15 min内可完成脱色(脱色率>98%).在新鲜草莓的杀菌保鲜实验中,ZIF-8@GOx-CPO@ZIF-8也显示出良好效果.ZIF-8@GOx-CPO@ZIF-8双酶级联催化体系具有高效、稳定、温和及绿色的特点,极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k-shell”结构 氯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过氧化物酶 双酶级联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的复杂工程支配网络综合项目排序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可 刘思敏 +1 位作者 张政 马敏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9,共11页
复杂工程包含的项目众多,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综合排序,是工程实际决策亟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方法忽略了项目之间的联系且分析视角单一,导致排序结果区分度不高。为此,基于复杂工程支配网络,提出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的综合项目排序方法... 复杂工程包含的项目众多,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综合排序,是工程实际决策亟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方法忽略了项目之间的联系且分析视角单一,导致排序结果区分度不高。为此,基于复杂工程支配网络,提出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的综合项目排序方法。首先,引入结构洞理论,构建项目影响广泛性的度量模型。其次,利用k-shell算法对项目中心度进行重要性评价及层级划分,构建项目的全局重要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融合结构洞理论与k-shell算法,提出项目重要性综合排序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算例网络和实际工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项目排序方法具有更高的区分度,能够适应项目评价的多维度要求,为复杂工程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支配网络 结构洞理论 k-shell算法 项目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氢杨梅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分析
4
作者 常大伟 曹佳怡 +4 位作者 任娜 王虎玄 孙玉姣 沈文 SARA Sendi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建Zein-阿拉伯胶(GA)纳米营养递送体系,以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为指标优化了Zein/GA-DMY纳米粒子的制备条件。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Zein、GA和DMY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该体系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Zein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Zein与DMY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小(191.04 nm),PDI为0.164,zeta电位为-17.70 mV,包封率为76.17%。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是使该纳米粒子形成的主要驱动力,DMY以非晶体状态成功包埋在Zein/GA-DMY纳米粒子中,复合物呈球形,且分布均匀。GA的包覆使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具备pH、加热、盐离子及储藏稳定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体外抗氧化和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表明经复合纳米粒子包封后DMY仍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呈现缓释特性。因此,本研究可为DMY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玉米醇溶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粒子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壳-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体流动速率、高抗冲聚丙烯产品性能分析及优化
5
作者 刘洋 李慧 张悦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高流动、高抗冲共聚聚丙烯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合近期开发的高流动、高抗冲共聚聚丙烯新产品(熔体流动速率≥50 g/10 min,23℃下,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25 kJ/m^(2))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及优化。结果表明,实际加工应用过... 高流动、高抗冲共聚聚丙烯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合近期开发的高流动、高抗冲共聚聚丙烯新产品(熔体流动速率≥50 g/10 min,23℃下,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25 kJ/m^(2))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及优化。结果表明,实际加工应用过程中,该产品中黏度相对较低的乙丙橡胶相结构使其中的橡胶相易发生剪切变形、融合甚至破裂,因此,产品的冲击强度及稳定性波动较大,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在体系中添加适量高密度聚乙烯,对产品性能进行了优化。聚乙烯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该抗冲聚丙烯橡胶分散相的形态及与连续相基底树脂的相互作用,提高应力在两者之间的有效传递和耗散,最终实现改善产品的抗冲击强度及稳定性的目的。其中,当高密度聚乙烯的添加量为1%~10%时,10根样条的室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较稳定,均值可达到53.31~60.96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核-壳”结构 橡胶相 乙丙共聚物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静电纺丝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李伟 王旭 +1 位作者 张轶督 刘艳萍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8,共7页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PCM)基于良好的潜热存储能力在热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热力学一级相变的固-液转变导致的泄漏和形状不稳定问题严重阻碍了PCM的应用。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以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壳层和芯层材料,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纤维膜。测试与表征了不同PEG含量下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热性能、热管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膜呈现均匀的连续结构,纤维表面连续光滑无缺陷,核壳界面清晰;随PEG含量增加,纤维膜的熔点和结晶温度提升,相变焓值增大,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在热对流试验的升降温过程中达到相同温度的时间均变长,表明纤维膜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当PEG质量分数为50%时,纤维膜熔融焓达到57.93 J/g,储热能力优异,在20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相变储热性能,泄漏率约为6.1%,包覆效果良好。制备的核壳相变纤维膜兼具高储热能力、形状稳定性和循环耐久性,在医学热疗、电子器件热防护、智能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羟基丁酸酯 聚乙二醇 相变纤维膜 核壳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曹翔宇 张嘉盈 +3 位作者 丰赟 申林坤 张秀玲 闫娟枝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葡萄糖缩聚物包覆铁氰化钴晶体的复合前驱体,经过碳化、酸刻蚀和硫负载,最终获得一种双金属(Co、Fe)及氮掺杂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e-CF@NPC/S,其中CF表示CoFe合金,NPC表示氮掺杂的多孔碳)。进而通过改变形成核壳的原...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葡萄糖缩聚物包覆铁氰化钴晶体的复合前驱体,经过碳化、酸刻蚀和硫负载,最终获得一种双金属(Co、Fe)及氮掺杂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e-CF@NPC/S,其中CF表示CoFe合金,NPC表示氮掺杂的多孔碳)。进而通过改变形成核壳的原料比例获得系列样品,研究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核壳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应对电池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质负载及体积变化,碳外壳的空间位阻同时起到了抑制穿梭效应的积极作用和阻碍离子扩散的负面作用,而合金纳米粒子提供吸附和催化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其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在多种作用的协同下,e-CF@NPC-3/S表现出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0.2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能保持996.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和92.35%的容量保持率。在1C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e-CF@NPC-3/S仍具有684.5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循环衰减率为0.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掺杂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复合材料薄柱壳结构的双稳态特性
8
作者 吴耀鹏 杨泉 刘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8,共10页
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是一种新型可展开结构,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其材料性能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结构的双稳态特性。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研究,建立含热膨胀系数和湿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薄柱壳结构理论模型,推导复... 双稳态复合材料结构是一种新型可展开结构,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其材料性能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结构的双稳态特性。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研究,建立含热膨胀系数和湿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薄柱壳结构理论模型,推导复杂环境下薄柱壳应变能的解析表达式。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温度和湿度影响的双稳态理论模型,研究预测环境参数对T700/Epoxy、T300/5028 Graphite-Epoxy和AS7/M21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柱壳第2稳态应变能、主曲率和扭曲率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柱壳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柱壳的双稳态变形过程,得到不同温湿环境下第2稳态应变能、主曲率和扭曲率变化,并将数值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700/Epoxy、AS7/M21在20~120℃以及0.0~1.0%湿度范围内,最大应变能分别最多减少32.7%和9.1%,T300/5028 Graphite-Epoxy柱壳的应变能最大增量为914.6%,T700/Epoxy与T300/5028 Graphite-Epoxy的主曲率对温度敏感性强,最大增量约为17%和14%,而AS7/M21变化不超过5%。在抗扭性能上,T700/Epoxy与T300/5028 Graphite-Epoxy在高温高湿下波动较大,AS7/M21则保持良好稳定性。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高温、高湿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双稳态性能影响显著。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温湿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为双稳态结构的材料选择及应用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复合材料 柱壳结构 复杂环境 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要求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特性分析
9
作者 李世强 朱时洋 +2 位作者 和卫平 刘均 程远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方案的特性,建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轻量化数学模型。[方法]基于Matlab建立遗传算法主控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校核,并对比分析不同... [目的]为探究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方案的特性,建立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结构轻量化数学模型。[方法]基于Matlab建立遗传算法主控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校核,并对比分析不同长径比和不同计算压力下钛合金单、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方案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钛合金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存在2个临界计算压力,优化设计可分为3个优化类型,即极限承载能力约束控制优化设计的稳定性约束型、强度约束控制优化设计的强度约束型以及强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约束共同控制优化设计的共同约束型。长径比越大,临界计算压力越大;在相同的计算压力和长径比下,双层壳优化方案的重量低于单层壳结构;在相同长径比下,双层壳优化设计的临界计算压力小于单层壳。[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钛合金双层加筋圆柱壳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 双层加筋圆柱壳 钛合金 结构优化 结构设计 长径比 计算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电解质的制备及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彦贝 王若名 +7 位作者 刘娟 Taimoor Raza 陆玉正 Rizwan Raza 朱斌 李松波 安胜利 云斯宁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3-1362,共10页
开发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对于提升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SIFC)在中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为此,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核-壳结构CeO_(2)@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CeO_(2)@LSCF)复合电解质材料,通过对其物相信息、微... 开发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对于提升半导体离子燃料电池(SIFC)在中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为此,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核-壳结构CeO_(2)@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CeO_(2)@LSCF)复合电解质材料,通过对其物相信息、微观形貌及价态演变进行分析,进一步将其作为SIFC电解质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和燃料电池性能,研究核-壳结构异质界面电荷传输及内建电场作用机理。结果表明:550℃时,CeO_(2)@LSCF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在1.08 V开路电压下,获得942.2 mW·cm^(-2)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作为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的SIFC电解质材料,核-壳结构CeO_(2)@LSCF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燃料电池 电解质 核-壳结构 内建电场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中带封板圆柱壳振动的轴对称有限元⁃边界元耦合计算方法
11
作者 张德春 陈浩然 +2 位作者 李鹏 刘桂祥 杨翊仁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696,共10页
针对水环境中带封板圆柱壳的动力学计算提出了一种轴对称有限元⁃边界元耦合计算方法。基于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圆柱壳和封板的运动可通过其母线的运动唯一确定。将母线离散为若干个单元以进行有限元求解。通过能量法获得单元矩阵并组装成... 针对水环境中带封板圆柱壳的动力学计算提出了一种轴对称有限元⁃边界元耦合计算方法。基于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圆柱壳和封板的运动可通过其母线的运动唯一确定。将母线离散为若干个单元以进行有限元求解。通过能量法获得单元矩阵并组装成总体矩阵,建立了结构运动的有限元计算格式;考虑流体的轴对称特征,在结构母线上建立轴对称边界元并构建了流弹压力的边界元计算格式;获得流体压力后将其转换为有限元节点的等效节点力,其表现为流体附加质量、阻尼和刚度;结合结构运动方程和流弹压力计算格式,构造了求解该类流⁃固耦合问题的轴对称有限元⁃边界元耦合计算方法。本文计算结果与已有理论解和商用分析软件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相比于商用分析软件,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可直接获得圆柱壳在流体中的质量和刚度矩阵,有利于受迫振动的快速计算。基于本文方法分析了端部含封板复杂圆柱壳在动水中的湿频率和稳定性特性,结果表明:封板会改变壳体表面流动特性,更易诱发圆柱壳的流弹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 流⁃固耦合 封板 轴向流 有限元⁃边界元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壳链结构在船撞载荷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12
作者 王创 潘晋 +2 位作者 陈杰 张文哲 许明财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8,共7页
频发的船桥碰撞事故对桥墩的防船撞结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常见的防船撞结构均是以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破坏来吸收和耗散碰撞能量,而具备能量疏导特性的新型结构可将船舶碰撞产生的应力波沿预设路径疏散,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削减冲击能量对防... 频发的船桥碰撞事故对桥墩的防船撞结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常见的防船撞结构均是以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破坏来吸收和耗散碰撞能量,而具备能量疏导特性的新型结构可将船舶碰撞产生的应力波沿预设路径疏散,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削减冲击能量对防船撞结构和被撞桥墩的影响。以柱壳链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二维模型中柱壳链单胞纵横比对防船撞结构抗冲击特性的影响,并将所得结论应用于三维柱壳链结构设计之中,同时引入相对密度梯度参数。经参数化设计和对比研究发现,正相对密度梯度、胞元纵横比为5/3且按固定间距排布的三维柱壳链结构具有较好的能量疏导性能,可为船桥碰撞领域中具备新型能量疏导性能的防船撞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桥碰撞 能量疏导 柱壳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PS@PAO同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可控构建及其海水提铀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昊 崔琦 +6 位作者 王凤菊 李子明 宋艳 吴浩天 李壑 杨吴馨晨 陈树森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4-533,共10页
针对聚偕胺肟基吸附材料表面改性过程中纤维收缩脆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材料力学性能衰退问题,研究提出了“核-壳异质结构应力传递”策略,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柔性核层、聚偕胺肟(PAO)为刚性壳层的纳米纤维吸... 针对聚偕胺肟基吸附材料表面改性过程中纤维收缩脆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材料力学性能衰退问题,研究提出了“核-壳异质结构应力传递”策略,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柔性核层、聚偕胺肟(PAO)为刚性壳层的纳米纤维吸附材料(PS@PAO)。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S@PAO具有均匀的核壳异质结构(核层直径约为200 nm,壳层厚度约为50 nm),比表面积达6.22 m^(2)/g,较纯PAO纤维提升38%;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S@PAO的拉伸强度(0.66 MPa)与杨氏模量(34.84 MPa)较纯PAO纤维分别提升13.8%和30.1%;动态接触角试验发现1 s内水接触角由30°降至21°,PS@PAO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用PS@PAO对pH=8.0、铀质量浓度16 mg/L的加标海水吸附48 h,铀吸附容量为34.14 mg/g;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铀酰离子(UO^(2+)_(2))与偕胺肟基的化学螯合主导吸附过程。该研究通过对材料结构、海水提铀性能及吸附机制的协同解析,为高稳定性海水提铀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规模化制备工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 核壳结构 聚偕胺肟 聚苯乙烯 纳米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耐SO_(2)催化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作者 彭钎 董芳 +3 位作者 韩维亮 韩维高 唐志诚 周智芳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I0004,共12页
低碳烷烃分子结构稳定,C—H键的断裂能垒较高,被认为是VOCs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催化燃烧技术因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目前,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 低碳烷烃分子结构稳定,C—H键的断裂能垒较高,被认为是VOCs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催化燃烧技术因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目前,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大类.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含硫物种通常会与VOCs分子竞争吸附到催化剂活性位点上,造成活性中心的失活.某些工况下,含硫物种甚至会与活性组分或载体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造成不可逆的中毒.本文针对催化剂表面硫中毒失活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低碳烷烃VOCs催化燃烧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主要抗硫中毒策略,包括构建双贵金属催化体系、元素掺杂、酸化处理以及构筑核壳结构催化剂等.最后,提出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抗硫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烷烃VOCs 催化燃烧 耐硫性 催化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沉积提升TiO_(2)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射率
15
作者 刘烨 赵谦 +5 位作者 俞彦仿 甄银钊 高伯楠 王世荣 李祥高 刘红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0-1036,1072,共8页
为提升TiO_(2)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射率,通过化学反应沉积法将Al_(2)O_(3)、SiO_(2)复合沉积在锐钛矿型TiO_(2)粒子表面制备了TiO_(2)@Al2@Si2。以活性聚合物分散剂(Solsperse 17000)为表面活性剂,将TiO_(2)@Al2@Si2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为提升TiO_(2)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射率,通过化学反应沉积法将Al_(2)O_(3)、SiO_(2)复合沉积在锐钛矿型TiO_(2)粒子表面制备了TiO_(2)@Al2@Si2。以活性聚合物分散剂(Solsperse 17000)为表面活性剂,将TiO_(2)@Al2@Si2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采用FTIR、XPS、TEM、N2吸/脱附等温线对TiO_(2)@Al2@Si2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分散液的稳定性、透光率和白态反射率。结果表明,Al_(2)O_(3)、SiO_(2)复合壳层沉积在TiO_(2)粒子表面,形成了多孔壳层,提升了TiO_(2)@Al2@Si2的比表面积(44.74 m^(2)/g)、表面羟基含量(1.204×1019个/g)及荷电量(–40.61 mV);TiO_(2)@Al2@Si2表面复合沉积的Al_(2)O_(3)、SiO_(2)提升了粒子的遮盖力,增强了TiO_(2)@Al2@Si2外层表面羟基上的氧原子负电性,使其更易键合Solsperse 17000,从而提升了粒子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TiO_(2)@Al2@Si2在甲苯、十二烷基苯、四氯乙烯、环己烷、Isopar L中(质量浓度150 g/L)的白态反射率分别为49.11%、49.11%、48.18%、53.91%、54.43%,比TiO_(2)粒子分散液有所提升;将TiO_(2)@Al2@Si2与铁锰黑粒子相配,制备了电泳显示器件,得到了白态反射率40.47%、对比度59.51的电泳显示原型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表面改性 核壳结构 非水介质 反射率 电泳显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换热器壳程振动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
16
作者 李俊鹏 万霖 +3 位作者 车刚 刘季君 黄宇佳 郑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271,287,共8页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中受到壳程振动的影响导致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壳程振动特性分析,并以提高低阶固有频率为目标优化机具结构。借助ANSYS Workbench对换热器壳程的工作状态进行振动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使用模态分析确定换热器壳...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中受到壳程振动的影响导致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壳程振动特性分析,并以提高低阶固有频率为目标优化机具结构。借助ANSYS Workbench对换热器壳程的工作状态进行振动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使用模态分析确定换热器壳程的前6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得出5处振动测点的加速度曲线,从而确定易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建立机具振动力学模型,通过JM1811无线网关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机具结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实际振动测试数据相对误差为6.16%,换热器壳程部分是造成机具振动剧烈的主要原因,运载状态下整体振动幅值要高于空载工况;实测振动频率为72 Hz,接近机具第二阶固有频率范围。采用正交试验对机构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壳程厚度为10 mm,壳程直径为630 mm,阻尼器安装距离为1700 mm。优化后机具前两阶固有频率提升至47.60 Hz和82.13 Hz;振动测试结果表明,空载工况下,壳程装置(测点3)振动幅度下降18.5%,两装置连接处(测点5)振动幅度下降14.0%;运载工况下,壳程装置(测点3)振动幅度下降15.1%。研究结果可为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减振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模态分析 结构优化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加筋壳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17
作者 刘玉琢 曹立雄 +1 位作者 吴建国 李海波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加筋壳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承力结构中。可靠性优化设计(Reliability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RBDO)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结构参数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可避免结构的过保守设计,保证其在服役环境中的... 加筋壳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承力结构中。可靠性优化设计(Reliability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RBDO)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结构参数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可避免结构的过保守设计,保证其在服役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高效RBDO方法,来解决屈曲可靠性约束下的加筋壳结构轻量化设计问题。基于预期可行性函数准则实现了样本点的自适应添加,并通过构建分段函数将离散变量连续化,进而在保证设计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优化效率。最后,通过将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与确定性优化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壳结构 可靠性优化设计 自适应代理模型 预期可行性函数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中心性及K-shell的脑网络核心节点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小俊 王彬 +3 位作者 夏一丹 鹿丽鹏 刘辉 熊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49,共6页
在对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重构得到的人脑结构网络的研究中,核心节点的识别是对全脑网络特性展开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一种基于K-shell和介中心性的核心节点评价方法,首先使用以节点局部重要性为标准的度中心性、邻近中心性... 在对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重构得到的人脑结构网络的研究中,核心节点的识别是对全脑网络特性展开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一种基于K-shell和介中心性的核心节点评价方法,首先使用以节点局部重要性为标准的度中心性、邻近中心性和介中心性三个中心性评价方法分别对人脑结构网络中的节点重要性展开评估和分析;接着利用以节点全局地位为标准的K-shell分解法对人脑结构网络的核心节点展开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由于同时兼顾了脑网络节点的整体特性和局部特性,该方法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识别核心脑区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节点 人脑结构网络 点介中心性 K-shell分解法 度中心性 邻近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低共熔溶剂法制备笋壳木质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研究
19
作者 郭健龙 杜京京 +5 位作者 杨松 朱倩 谷佳玉 郭家刚 吴晓伟 江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分别在氯化胆碱/甘油和氯化胆碱/草酸二元低共熔溶剂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三元低共熔溶剂(3-Deep Eutectic Solvents,3-DES)体系,并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对笋壳进行处理。探讨在不同反应体系中,三种金属离子氯化物对笋壳木质纳米纤维素(L... 本研究分别在氯化胆碱/甘油和氯化胆碱/草酸二元低共熔溶剂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三元低共熔溶剂(3-Deep Eutectic Solvents,3-DES)体系,并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对笋壳进行处理。探讨在不同反应体系中,三种金属离子氯化物对笋壳木质纳米纤维素(Lignocellulosic Nanofibrils,LCNF)的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氯化胆碱/甘油/氯化锌和氯化胆碱/草酸/氯化锌处理的样品纤维素结构被破坏,不适用于LCNF的制备;TEM和粒径显示氯化胆碱/草酸/氯化铁体系处理的样品粒径最小,达到了58.77 nm;氯化胆碱/甘油/氯化铁体系处理的样品分散性最佳;在第三组分相同时,氯化胆碱/草酸体系处理的样品结晶度整体高于氯化胆碱/甘油体系制备的样品,其中氯化胆碱/草酸/氯化铝体系处理的样品结晶度最高;此外,TGA显示氯化胆碱/草酸/氯化铁体系处理的样品热稳定性最佳。本研究发现通过添加氯化铁或氯化铝制备的3-DES处理笋壳是制备LCNF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低共熔溶剂 金属离子氯化物 木质纳米纤维素 笋壳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氏甜龙竹笋壳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结构表征及体外生物活性分析
20
作者 刘靖洁 彭小伟 +4 位作者 王安娜 夏文茜 曹昌伟 阚欢 刘云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30,共10页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勃氏甜龙竹笋壳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bamboo shoot shell,PDB)的提取工艺,综合运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刚果红实验对经DE...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勃氏甜龙竹笋壳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bamboo shoot shell,PDB)的提取工艺,综合运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刚果红实验对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的PDB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当碳酸钠浓度为4.1 mg/mL、超声功率310 W、超声时间81 min、超声温度66℃时,PDB的得率最高,为2.09%;PDB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后得到三个组分PDB-0、PDB-1和PDB-2,均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组成,红外光谱发现三个组分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峰。体外生物活性实验发现三个多糖组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其中PDB-2抗氧化活性最为突出,清除DPPH·、ABTS^(+)·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0.74±0.05 mg/mL和0.64±0.01 mg/mL,当浓度为1 mg/mL时,铁还原实验吸光度值为0.331;各组分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0.78±0.05、0.82±0.04和0.94±0.02 mg/mL;在浓度达到1 mg/mL时,PDB-0、PDB-1和PDB-2结合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的比率分别达到17.66%±0.12%、21.06%±0.45%和22.28%±0.51%,24.79%±0.79%、26.27%±0.78%和32.57%±0.75%,22.46%±0.79%、25.52%±0.23%和23.16%±0.78%。综上所述,PDB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在食品抗氧化剂和保健品的研发中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氏甜龙竹 笋壳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 降血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