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QG的混合电磁悬架阻尼-刚度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若尘 钱禹辰 +2 位作者 丁仁凯 孟祥鹏 谢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5,8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种模式的混合电磁悬架,三种模式分别侧重于悬架的平顺性、轮胎接地性和综合性能,协调了悬架平顺性与轮胎接地性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混合电磁悬架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各个模式下LQG控制策略的加权系数。在不同的模式下分... 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种模式的混合电磁悬架,三种模式分别侧重于悬架的平顺性、轮胎接地性和综合性能,协调了悬架平顺性与轮胎接地性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混合电磁悬架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各个模式下LQG控制策略的加权系数。在不同的模式下分析了刚度、阻尼对于悬架动力学性能以及悬架能耗特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模式下刚度和阻尼的取值,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电磁悬架相比于传统被动悬架能够有效改善悬架动力学性能,且相比于主动悬架能明显减少能量消耗。最后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表明混合电磁悬架能够减少悬架主动控制时的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磁悬架 lqg控制 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纤维复合材料的泵喷导管振动控制研究
2
作者 乌德木 严斌 吴文伟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泵喷推进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结构噪声。常规材料加工的泵喷推进器往往结构重量大,难以进行尾部配重。而使用复合材料的泵喷推进器结构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整体重量,还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与抗疲劳能力。本文围绕泵喷推进器复合材料导管结... 泵喷推进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结构噪声。常规材料加工的泵喷推进器往往结构重量大,难以进行尾部配重。而使用复合材料的泵喷推进器结构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整体重量,还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与抗疲劳能力。本文围绕泵喷推进器复合材料导管结构振动控制问题,开展基于宏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构建及验证的相关试验建模、算法优化设计、硬件平台搭建与试验等研究。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优化设计中,通过试验对优化前后的算法控制效果进行对比。针对复合材料导管搭建模型辨识平台与主动控制试验平台,通过实验建模的方法获得控制模型并在空气环境中进行了谐波激励下的振动主动控制试验,尝试将基于MFC的振动主动控制推向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纤维复合压电材料 泵喷推进器 振动控制 lqg最优控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加权的LQG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烁 魏克湘 孟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针对实际工程领域中存在的伴有大量宽频干扰/噪声的复杂振动环境,直接影响了常规振动主动控制(AVC)的性能甚至稳定性。本文提出了频域加权的线性二次高斯型(LQG)控制方法,实现对特定振动主频重点衰减的同时,保证宽频域的干扰/噪声控制... 针对实际工程领域中存在的伴有大量宽频干扰/噪声的复杂振动环境,直接影响了常规振动主动控制(AVC)的性能甚至稳定性。本文提出了频域加权的线性二次高斯型(LQG)控制方法,实现对特定振动主频重点衰减的同时,保证宽频域的干扰/噪声控制作用。最后利用压电陶瓷贴片的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lqg控制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二次型高斯(LQG)理论的最优制导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雷虎民 梁颖亮 杨强国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以线性二次型高斯 (LQG)理论为基础 ,研究一种最小化末端脱靶量和拦截周期内控制能量消耗的具有可变有效导航比的LQG最优制导规律。分析了这种制导规律的有效导航比及其在战术导弹上的应用。应用伴随方法对这种制导规律进行制导性能仿... 以线性二次型高斯 (LQG)理论为基础 ,研究一种最小化末端脱靶量和拦截周期内控制能量消耗的具有可变有效导航比的LQG最优制导规律。分析了这种制导规律的有效导航比及其在战术导弹上的应用。应用伴随方法对这种制导规律进行制导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这种制导规律的控制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二次型高斯 最优制导规律 比例导引规律 战术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QG/LTR鲁棒控制器在机翼主动颤振抑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子健 徐敏 +1 位作者 曾晓彬 陈士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传统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控制器无法满足系统的鲁棒性要求,因此文章采用LQG/LTR(Loop transfer recovery)理论设计了机翼主动颤振抑制鲁棒控制器。文中1、2部分建立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并推导了LQG控制器,第3部分基于LQG/... 传统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控制器无法满足系统的鲁棒性要求,因此文章采用LQG/LTR(Loop transfer recovery)理论设计了机翼主动颤振抑制鲁棒控制器。文中1、2部分建立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并推导了LQG控制器,第3部分基于LQG/LTR理论分2步完成了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利用典型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分别采用LQG/LTR控制器和LQG控制器对机翼颤振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LQG/LTR控制器的性能远远优于LQG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颤振 lqg lqg/LTR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帝国竞争算法和LQG的磁流变阻尼器-建筑结构系统的振动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秀芳 陈淑梅 黄国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201,共8页
目前,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半主动控制装置。为实现MRD对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首先,通过引入一种帝国竞争算法(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ICA)和线性二次型高斯(Linear Quadratic... 目前,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半主动控制装置。为实现MRD对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首先,通过引入一种帝国竞争算法(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ICA)和线性二次型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法(ICA-LQG)计算出理想的控制力。针对LQG控制器的加权矩阵难以整定这一问题,根据优化目标和阻尼力的限制条件,利用ICA对其参数进行优选。然后,通过对一款商用的MRD进行性能测试,获得其基于Bouc-Wen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最后,利用剪枝最优控制(Clipped-Optimal Control,COC)方法将ICA-LQG计算的理想控制力转化为MRD的控制电流。为检验这种集成了ICA-LQG和COC的半主动控制(ICALQG-COC)方法的有效性,以一个三层的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分别对无控制、两种被动控制、未经优化的LQG-COC(LQG-COC)半主动控制以及ICA-LQG-COC半主动控制下的减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地震波激励下的数值结果都表明:在所比较的控制方法中,ICA-LQG-COC方法展现出最优越的综合控制性能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加速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振动控制 帝国竞争算法 lqg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广LQG的小型无人直升机稳定控制
7
作者 陈阳 王田苗 +2 位作者 梁建宏 王超磊 张以成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针对实现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及航线飞行的目标,在建立小型无人直升机近悬停点线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得了两个解耦的线性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增广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该增广LQG控制器包含三部分:一是卡尔曼滤波器... 针对实现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及航线飞行的目标,在建立小型无人直升机近悬停点线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得了两个解耦的线性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增广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该增广LQG控制器包含三部分:一是卡尔曼滤波器,用于估计未测量状态;二是传统的线性二次积分(LQI)控制器,用于稳定内环并消除目标控制信号跟踪稳态静差;三是前馈,用于加速信号跟踪。仿真与实际飞行试验验证了基于增广的LQG控制器不仅能够镇定住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学,同时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控制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人直升机 增广线性二次高斯(lqg) 前馈 线性二次积分(LQI)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线性二次高斯LQG自校正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宣银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72-1375,1362,共5页
为了克服气动伺服系统的时变、非线性等因素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采用在线辨识来获取时变参数 ,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系统的状态。为了减少干扰的影响 ,提高定位精度 ,设计带积分的 LQG最优自校正控制器。仿真和实验表明 :带积分的 ... 为了克服气动伺服系统的时变、非线性等因素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采用在线辨识来获取时变参数 ,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系统的状态。为了减少干扰的影响 ,提高定位精度 ,设计带积分的 LQG最优自校正控制器。仿真和实验表明 :带积分的 LQG自校正控制能有效地抑制干扰 ,改善气动位置伺服控制的动、静态性能。图 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 线性二次高斯最优控制 自校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变量滚动式LQG自适应控制及其稳定性
9
作者 周德云 李必江 陈新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7-51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设计的多变量滚动式优化多步目标函数的LQG自适应控制算法,分析了这种滚动优化LQG控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一些新的稳定性条件,证明了存在有限时域使闭环系统指数稳定,而且至少具有1/α...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设计的多变量滚动式优化多步目标函数的LQG自适应控制算法,分析了这种滚动优化LQG控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一些新的稳定性条件,证明了存在有限时域使闭环系统指数稳定,而且至少具有1/α的稳定度,其中α可由设计者给定,从而将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预期的区域内,提高了系统的鲁棒度,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qg控制 滚动优化控制 自适应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变速变桨的LQG/LTR鲁棒控制
10
作者 曹九发 王同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7,共6页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机实际工况下同时存在外界输入噪声及内部测量噪声的问题,采用线性二次型/回路传输恢复(Linear quadratic Gauss/loop transfer recovery,LQG/LTR)方法设计改善某风力机叶轮转速及塔架前后弯曲模态的控制器,增强风力机...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机实际工况下同时存在外界输入噪声及内部测量噪声的问题,采用线性二次型/回路传输恢复(Linear quadratic Gauss/loop transfer recovery,LQG/LTR)方法设计改善某风力机叶轮转速及塔架前后弯曲模态的控制器,增强风力机系统在随机干扰下的鲁棒性能。根据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圆盘理论和叶素理论,求解风力机受到的扭矩和推力。基于变速变桨风力机的线化模型,分别进行LQG和LQG/LTR控制器设计,分别仿真输出风力机的叶轮转速、塔架塔顶位移和桨距角时间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LQG/LTR控制器在满足系统控制目标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风力机系统的鲁棒性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随机干扰 鲁棒性 线性二次型/回路传输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G算法和复合形法的深水铺管船动力定位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斌 于文太 +3 位作者 樊鹤 骆寒冰 舒德健 谢芃 《中国海洋平台》 2020年第6期46-51,共6页
基于线性二次高斯算法和复合形法开发一套动力定位数值模拟程序。针对某深水铺管船,用该程序与Simo软件进行模拟对比,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利用该程序对深水铺管船进行铺管作业动力定位时域模拟,分析运动轨迹、推进器推力... 基于线性二次高斯算法和复合形法开发一套动力定位数值模拟程序。针对某深水铺管船,用该程序与Simo软件进行模拟对比,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利用该程序对深水铺管船进行铺管作业动力定位时域模拟,分析运动轨迹、推进器推力和转角、海管受力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程序可以合理预报动力定位铺管作业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铺管船 线性二次高斯算法 复合形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HP-KCA的主动悬架LQG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健 柳江 +1 位作者 李明星 袁策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732-739,共8页
为提高汽车用户的乘坐舒适性,进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K均值聚类算法(KCA)的主动悬架控制研究.首先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以悬架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的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然后,利用AHP求得一组性能指标权值,并根据这组权... 为提高汽车用户的乘坐舒适性,进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K均值聚类算法(KCA)的主动悬架控制研究.首先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以悬架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的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然后,利用AHP求得一组性能指标权值,并根据这组权值在MATLAB软件中得到225组新的权值;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进行主、被动悬架性能的仿真,通过KCA对权值分类分级.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采用AHP-KCA结合算法得到的主动悬架性能有所提高,尤其是车辆乘坐舒适性;与仅利用AHP相比,AHP-KCA结合算法进一步提升车辆悬架的性能,证明了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 加权系数 层次分析法(AHP) K均值聚类算法(K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距预瞄的虚拟轨道列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
13
作者 王雨恒 杨蔡进 +2 位作者 徐菁 周帅 张卫华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5期69-77,共9页
针对虚拟轨道列车垂向振动问题,基于轴距预瞄原理设计了一种列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首先,考虑线性滤波白噪声路面不平度激励,建立了列车—路面耦合振动模型;其次,结合列车轴距预瞄信息,利用线性二次型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L... 针对虚拟轨道列车垂向振动问题,基于轴距预瞄原理设计了一种列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首先,考虑线性滤波白噪声路面不平度激励,建立了列车—路面耦合振动模型;其次,结合列车轴距预瞄信息,利用线性二次型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LQG)控制理论设计了列车主动悬架LQG控制器,并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SO)对控制器的权重系数进行优化;最后,研究了列车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作用下的垂向振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列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能明显降低列车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作用下各节车体的垂向振动,且针对不同等级路面和车速工况,均有良好的鲁棒性,有效提高了虚拟轨道列车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轨道列车 主动悬架控制 轴距预瞄 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 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精确着舰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兵 苏析超 +2 位作者 汪节 韩维 李常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7-1207,共11页
针对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航母运动、舰尾流扰动等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线性二次型高斯(MPC-LQG)算法的精确着舰控制方法,开展飞机纵向通道的精确着舰控制研究。对飞机纵向动力学、舰尾流、航母运动、轨迹跟踪等,进行建模和分... 针对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航母运动、舰尾流扰动等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线性二次型高斯(MPC-LQG)算法的精确着舰控制方法,开展飞机纵向通道的精确着舰控制研究。对飞机纵向动力学、舰尾流、航母运动、轨迹跟踪等,进行建模和分析。对MPC-LQG算法进行融合,以实现轨迹跟踪控制,核心思想是:模型预测控制进行航母运动补偿;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实现全状态反馈,以实现最优着舰控制。对不同的着舰情况和初始条件进行算法仿真,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轨迹跟踪效果很好,高度偏差0.1~0.2 m;相比传统着舰控制,所提方法动态响应快、着舰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线性二次型高斯 甲板运动 引导指令 着舰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列车自主运行的边缘智能系统
15
作者 梁雅楠 刘昌瑞 石雪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8期893-900,共8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人们对运输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车载计算能力短缺的现象已成为重要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变得非常必要。近年来,边缘智能(EI)作为一种全新的领域应运而生。通过EI,可以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卸载...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人们对运输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车载计算能力短缺的现象已成为重要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变得非常必要。近年来,边缘智能(EI)作为一种全新的领域应运而生。通过EI,可以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卸载到轨道旁的计算服务器上,从根本上解放车载设备的计算能力,使车载设备专注于执行简单、低能耗的计算任务,将大部分计算工作交给边缘服务器完成。基于上述理念,本文提出一个全新的EI列车自主控制系统。该系统借助谷歌Kubernetes高可靠性边缘计算平台,实现列车自主控制算法;采用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算法,对列车自主控制过程进行建模,并利用云上安全计算保障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同时,该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故障的影响,因此在通信包间隔延迟性能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提出的EI列车自主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同时具备较低的通信包间隔延迟性能。证明了该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lqg算法 Kubernetes平台 边缘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耦合隔振系统主动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洋 孙志军 +1 位作者 陈广峰 华宏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8,共3页
针对柔性耦合主动隔振系统,本文采用阻抗/导纳方法和矩阵传递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括被隔离设备、电磁式主被动一体隔振器和柔性基础在内的柔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方法(linear quadratic Gauss... 针对柔性耦合主动隔振系统,本文采用阻抗/导纳方法和矩阵传递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括被隔离设备、电磁式主被动一体隔振器和柔性基础在内的柔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方法(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对隔振系统进行了主动控制器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控制 仿真研究 lqg方法 柔性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挂的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管继富 顾亮 侯朝桢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3,共5页
根据军用履带式车辆对悬挂系统的要求 ,对半主动悬挂 1/4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模型在有限带宽内进行了降阶简化。以振动加速度和悬架变形的加权二次型最小为控制性能指标 ,进行了线性高斯二次控制器 (LQG)的设计 ,并... 根据军用履带式车辆对悬挂系统的要求 ,对半主动悬挂 1/4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模型在有限带宽内进行了降阶简化。以振动加速度和悬架变形的加权二次型最小为控制性能指标 ,进行了线性高斯二次控制器 (LQG)的设计 ,并以此作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参考模型。运用李雅谱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MRAC)。仿真研究表明 ,MRAC能够适应悬架系统参数的变化 ,跟踪LQG控制的最优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半主动悬挂 线性高斯二次控制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履带式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频率驾驭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书红 董绍武 +1 位作者 白杉杉 高喆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7-1464,共8页
为满足各应用领域对高精度时间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该文设计实现了一种迭代的优化频率驾驭算法,主要分为纸面时间计算和实际物理信号实现两个部分。其中纸面时间计算采用ALGOS算法,利用实时原子钟数据和Circular T公报数据计算获得准确... 为满足各应用领域对高精度时间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该文设计实现了一种迭代的优化频率驾驭算法,主要分为纸面时间计算和实际物理信号实现两个部分。其中纸面时间计算采用ALGOS算法,利用实时原子钟数据和Circular T公报数据计算获得准确可靠的时间尺度,保障了驾驭参考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实时物理信号实现采用最优二次型高斯控制算法与Kalman算法综合,通过实时调整参数,计算出最优的频率驾驭量,将该驾驭量输送至频率调整设备,最终实现高精度时间信号的输出,整个驾驭系统是闭环的。该文基于我国时间基准保持系统和原子钟组,搭建试验平台,采用该算法对一台氢钟进行为期140天的频率驾驭,最终对输出的物理信号进行性能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驾驭后物理信号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驾驭后信号与国际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相比,相位偏差保持在±3 ns以内,且30天稳定度优于5×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时间 时间尺度 时间保持 频率驾驭 KALMAN算法 最优二次型高斯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最优中制导律
19
作者 张强 雷虎民 张武森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对于中远程导弹,为得到最优中制导弹道,提出了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最优中制导律。研究和仿真分析表明这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最优中制导律与其它末制导律配合,可有效提高导弹拦截机动目标的性能。
关键词 ELMAN神经网络 中制导律 线性二次型高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型无尾飞机横航向多变量鲁棒控制设计
20
作者 肖华 王立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7-1260,共4页
以基于前掠翼布局及翼身融合一体化技术设计的W型无尾飞机为被控对象,采用线性二次型高斯/回路传输恢复LQG/LTR(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with Loop Transfer Recovery)多变量鲁棒控制方法完成了飞机横航向控制设计.该方法解决了由于... 以基于前掠翼布局及翼身融合一体化技术设计的W型无尾飞机为被控对象,采用线性二次型高斯/回路传输恢复LQG/LTR(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with Loop Transfer Recovery)多变量鲁棒控制方法完成了飞机横航向控制设计.该方法解决了由于该特殊构型导致的本体不稳定,以及运动模型的不确定性、随机干扰下控制系统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和控制精度不够的问题.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实现了横航向指令的精确跟踪,不但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而且调节性能良好,满足W型无尾飞机横航向控制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型无尾飞机 线性二次型高斯/回路传输恢复 不确定性 随机干扰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