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道路交通噪声特性的临街住区规划建议
1
作者 盖磊 李铭雨 +1 位作者 卢守舟 周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利用规划方法控制噪声污染成为重要途径。为实现对住区详细规划设计中声环境要素的精准调控,选取不同布局形式的临街住区进行现场调研,分析道路交通噪声特性,以及住区布局与噪...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利用规划方法控制噪声污染成为重要途径。为实现对住区详细规划设计中声环境要素的精准调控,选取不同布局形式的临街住区进行现场调研,分析道路交通噪声特性,以及住区布局与噪声在其内部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临街住区道路交通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住区内道路交通噪声的水平衰减速度和衰减幅度均与住区布局形式密切相关;随着楼层的增高,声压级先增大再减小,且随着建筑与道路距离的增加,噪声峰值出现在更低的楼层。根据研究结果,从管理条例、规划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方法3个方面提出基于道路交通噪声特性的临街住区规划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住区详细规划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有助于实现住区设计的精准化及噪声管控的精细化,从而助力高质量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街住区 道路交通噪声 详细规划 住区布局 衰减规律 规划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居住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殷鲁秦 王成 刘锐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9,共10页
【目的】城市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全面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并探索居住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本研究以鸟类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中心城区的居住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城市居住区是否是鸟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分析留鸟、候鸟以及不同食性... 【目的】城市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全面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并探索居住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本研究以鸟类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中心城区的居住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城市居住区是否是鸟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分析留鸟、候鸟以及不同食性鸟类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并揭示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居住区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选取了40个居住小区,采用直接计数法进行为期一年的鸟类调查。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特征之间的差异,利用主坐标分析对不同季节鸟类的群落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究居住区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特征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1)共记录鸟类10目23科51种,其中麻雀为极优势种,灰喜鹊、珠颈斑鸠、喜鹊和白头鹎为优势种。(2)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呈双峰型分布,春秋季物种数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但多度的季节差异性不显著。留鸟的物种数、多度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候鸟,且候鸟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而留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食性鸟类的物种数、多度和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食性最高,肉食性鸟类最低,虫食性鸟类的物种随季节变化显著。留鸟和候鸟的群落构成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同,候鸟的群落构成随季节发生变化,而留鸟全年稳定无明显变化。(3)留鸟受环境因子影响不显著,而候鸟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建筑密度、道路密度和建筑层数对鸟类多样性具有负效应,乔木覆盖率具有正效应。【结论】研究揭示了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居住区是鸟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对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乔木覆盖率对鸟类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未来应加强居住区绿地的生境营建,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城市鸟类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传播影响下的长沙老旧住宅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潮宗街标星立场为例
3
作者 严湘琦 李佳 +1 位作者 王迪 李耀华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面对新媒体传播与营销带来的新机遇,探寻新媒体传播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机制,为今后的城市更新提供新的视野与方法。通过梳理新媒体传播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及城市更新模式的转型发现,城市热点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城市更新由传统的圈... 面对新媒体传播与营销带来的新机遇,探寻新媒体传播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机制,为今后的城市更新提供新的视野与方法。通过梳理新媒体传播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及城市更新模式的转型发现,城市热点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城市更新由传统的圈层辐射式更新逐渐转向多中心针灸式更新。在长沙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城市营销”背景下,以标星立场为代表的长沙老旧住宅呈现出“虚实二阶态”的空间生产模式,并摸索出“社会-经济-文化”三元协同的更新策略,从建筑风貌塑造、空间潜力释放、文化场景建构三个层面搭建起空间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闭环,为老旧住宅更新带来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 长沙老旧住宅 空间消费 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要素对滨水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银川市4个典型滨水住区的实证
4
作者 陈天 左明皓 +2 位作者 李沐寒 谷浩卓 刘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使得优化城市热环境迫在眉睫。滨水住区作为常见住区类型,其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值得关注。既往研究缺乏对地表要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考量,难以指导滨水住区内部具体规划实践。以银川市4个典型滨...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使得优化城市热环境迫在眉睫。滨水住区作为常见住区类型,其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值得关注。既往研究缺乏对地表要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考量,难以指导滨水住区内部具体规划实践。以银川市4个典型滨水住区为例,利用无人机采集地表空间数据,并分析其热环境特征;进而采用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地表要素与室外热环境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地表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其自身温度与住区建筑环境条件;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为水体影响、植被遮荫以及车行道路邻接裸露地表。最后,从住区建筑的退台式形态控制、植被配置中提升绿化质量与构建隔离带以及开放空间中增加遮荫和滨水区绿化改造的3方面提出了滨水住区的室外热环境优化策略,以期对气候适应性的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住区 低空红外遥感 室外热环境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评价及其驱动机制——以贵州省台江县3个典型村庄为例
5
作者 冯应斌 李静静 +1 位作者 吴爽 辜磊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101,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因素,构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大德、交密3个典型村庄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功能转型... 研究目的:剖析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因素,构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大德、交密3个典型村庄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功能转型协调测度与逐步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17—2023年3个典型村庄农户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仍是主导功能且分值有所增加,但经济财产功能有着明显的强化,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弱化。(2)3个典型村庄农村宅基地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趋势,功能转型协调指数均呈上升态势。(3)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有宅基地利用状况满意度、宅基地权利认知、房屋结构、就业行业、就业地点及家庭人口总数。研究结论: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趋向于复合多元化,且这一趋势逐渐增强,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构建其转型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驱动机制 偏远山区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典型城市居住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及其驱动力
6
作者 李硕涵 范俊涛 +5 位作者 孙然好 张文龙 张帆 石婧仪 高瑞阳 张守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探讨不同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差异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北方不同气候区6个典型城市(北京、西安、青岛、沈阳、迁安、西宁)39个不同类型居住区783块绿地开展样地调... 【目的】探讨不同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差异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北方不同气候区6个典型城市(北京、西安、青岛、沈阳、迁安、西宁)39个不同类型居住区783块绿地开展样地调查,通过计算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定量解析城市各类型居住区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1)所调查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共756种,隶属于108科378属,其中沿海城市青岛植物种类数最多(327种),内陆城市北京、西宁植物种类数相对较少(分别为182、226种),北京乡土树种占比最高(95.24%),沈阳入侵物种占比最高(3.61%)。(2)草本植物是东西部城市居住区绿地的主导植物,中部城市则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植物群落结构以“乔”“灌”“草”单一生活型为主(占比68.9%)。(3)北方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呈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西宁与其他城市植物群落Jaccard距离最大(均值0.8861),北京最小(均值0.8379),草本层对空间与环境异质性的响应最为敏感。与自然因素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居住区面积、城市人均GDP和居住区建成时间)对居住区植物多样性影响更大。【结论】我国北方调查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配置丰富,但优势种类群以“乔”“灌”“草”单一生活型配置为主。植物多样性从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市 居住区 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步行仿真模拟下的生活圈居住区空间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车冠琼 兰旭 王倚天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生活圈依据步行活动时间和距离划定,分析居民步行活动与生活圈空间环境的互动机制,成为营造人本化生活圈的重要视角。构建了居民步行活动仿真模型,以天津市华苑生活圈为例模拟通勤、购物、休闲三类步行活动,在分析各类步行活动影响机制... 生活圈依据步行活动时间和距离划定,分析居民步行活动与生活圈空间环境的互动机制,成为营造人本化生活圈的重要视角。构建了居民步行活动仿真模型,以天津市华苑生活圈为例模拟通勤、购物、休闲三类步行活动,在分析各类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圈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发现:①模型能够较准确反映实际步行活动情况;②可达性、居住密度对各类步行活动均具有正向吸引;③各类步行活动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性,对于通勤和购物步行活动,1000m范围内可达性较高的道路吸引力大,且功能混合度对通勤行人的吸引力更大,对于休闲行人,500m范围内可达性高、街道宽高比高的道路吸引力大;④步行活动是街道网络结构、功能设施分布、街道界面三方面因素相互适配、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三方面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协同布局,提高社区空间对步行活动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步行 仿真模拟 生活圈居住区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居民区蓝绿空间协同降温效应——以南京市为例
8
作者 冯海蓉 冯莉 +2 位作者 黄帆 孙嘉欣 陈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71-4183,共13页
城市蓝绿空间的协同降温效应是热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选取南京市四个典型滨水居民区,通过无人机获取研究区蓝绿空间数据,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蓝绿空间协同降温效应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平均降温强度在07:00... 城市蓝绿空间的协同降温效应是热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选取南京市四个典型滨水居民区,通过无人机获取研究区蓝绿空间数据,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蓝绿空间协同降温效应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平均降温强度在07:00—19:00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在15:00左右达到峰值(1.52℃),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2)受来流风向影响,下风区水体及其周边降温强度高于上风区水体及其周边,水体宽度越大,水体内部降温强度越高,但水体周边降温强度与水体形状宽度相关性较小。(3)在白天,单一面状水体的降温范围最大,为95.52%;分散、复杂状水体的降温距离最大,可以延伸至248 m。四种不同水体特征的降温效果在距河岸7—32 m距离内产生较明显的降温效应。相比于白天,傍晚宽度最小的线状水体表现出更好的降温效果。研究结论可为城市滨水区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met数值模拟 滨水居民区 城市蓝绿空间 微热环境 协同降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典型居住区康体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李美芸 唐燕玲 +3 位作者 刘婷 杨善云 覃富强 梁修仁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96-103,共8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对柳州市12个典型居住区的景观植物资源及康体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柳州市典型居住区共有景观植物317种,隶属于97科224属,以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为主,同时包含少量裸子植物...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对柳州市12个典型居住区的景观植物资源及康体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柳州市典型居住区共有景观植物317种,隶属于97科224属,以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为主,同时包含少量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及单子叶植物。植物区系以寡种科和单种属为主,多种科和多种属较少,整体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从康体功效的角度分析,视觉类植物(观花植物115种、观果植物18种、彩叶植物43种)、嗅觉类芳香植物(49种)、味觉类可食用植物(79种)、防护类植物(106种)及体疗保健类植物(20种)的应用情况显示,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康体功效主要集中在视觉和防护类植物上,而综合康体功能整体偏低,尤其是观果植物、彩叶植物、芳香植物、可食用植物及体疗保健类植物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前25种高频次应用的植物中,仅有3种(木樨Osmanthus fragran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与强康体功效植物相匹配,匹配度仅为12%。针对居住区植物康体功效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建议增加观花植物、彩叶植物、芳香植物及可食用植物的种类与应用频率,丰富居民的五感体验,从而提升居住区景观的生态康养功能,为构建生态、康体、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景观 康体植物 生态康养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更新思路与策略
10
作者 窦飞宇 骆建云 +2 位作者 吴嘉慧 曾艳婷 谢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广州经过多年老旧小区更新实践探索,总结并积累经验,反思单个小区改造及过度依赖财政投资等现实问题。结合广州老城存量资源实际状况,以成片连片的老旧小区为工作对象,基于精细化评估充分挖掘老旧小区存量资源价值;以成片连片策划方案... 广州经过多年老旧小区更新实践探索,总结并积累经验,反思单个小区改造及过度依赖财政投资等现实问题。结合广州老城存量资源实际状况,以成片连片的老旧小区为工作对象,基于精细化评估充分挖掘老旧小区存量资源价值;以成片连片策划方案、建设实施方案和长效运营方案为统筹规划的抓手,完成从前期谋划到后期运营的全链条更新工作整合;合理划分投资界面,确定项目实施部署,提出老旧小区可持续微更新治理的创新思路与策略。结合广州白云区广园片区实践案例,在逐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对标完整居住社区补短板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具备经济可行性的老旧小区长效维育更新路径,为我国老旧小区微更新研究与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微更新 成片连片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传统农区宅基地退出农户产权实施行为研究——基于金寨、余江、宜城的实地调查
11
作者 吴郁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共11页
产权界定不等于产权实施。研究宅基地退出农户产权实施行为形成机理及优化路径对于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有效实现、落实农户产权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中部传统农区安徽金寨县、江西鹰潭市余江区和湖... 产权界定不等于产权实施。研究宅基地退出农户产权实施行为形成机理及优化路径对于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有效实现、落实农户产权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中部传统农区安徽金寨县、江西鹰潭市余江区和湖北宜城市的实地调查,采用粗糙集理论、K-means聚类和分位数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宅基地退出农户的产权实施行为。研究发现,在中部传统农区,宅基地退出农户产权实施的行为有主动实施、象征性实施和被动实施之分,且主动实施的农户仅占20.19%,大部分农户处于“被安排”、“推着走”状态。同时,农户产权实施行为在不同地区、不同宅基地退出方式、不同就业类型和不同收入水平下均呈现异质性特点。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宅基地资源禀赋以及各地退出政策的执行状况是影响农户产权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实践中不仅需要以法定形式清晰界定农户对宅基地的产权权利及权能,更需要出台相关的配套激励政策。相关政策应在产权实施行为强度不同的农户间有所差别,应重点关注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也应体现村庄的地区差异。而建立和完善宅基地产权交易市场,赋予农户可预见、可实现的宅基地权益财富空间,是鼓励农户积极实施产权、践行宅基地产权权利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农户产权实施行为 中部传统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闲置宅基地分类诊断及其治理路径——基于安徽省试点地区两个村的考察
12
作者 张勇 高羽洁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村庄宅基地闲置类型,探索各类闲置宅基地治理路径,为村庄有效精准治理本村闲置宅基地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闲置宅基地基于时空特征、功能属性和闲置程度差异呈现出“显性”与...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村庄宅基地闲置类型,探索各类闲置宅基地治理路径,为村庄有效精准治理本村闲置宅基地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闲置宅基地基于时空特征、功能属性和闲置程度差异呈现出“显性”与“隐性”两种闲置类型。村庄区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闲置宅基地的主要类型,如城市近郊村庄因村民进城定居,闲置宅基地多为“显性”闲置,农村腹地村庄因户均宅基地面积过大,闲置宅基地多为“隐性”闲置。“显性”闲置和“隐性”闲置宅基地均有一定治理潜力,但二者治理主体和治理路径不同,前者治理应以村集体为主体,通过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现宅基地由无功能、福利保障功能向经营功能的转型,后者治理应以农户为主体,通过发展庭院“微经济”,实现宅基地由居住功能向居住、生产功能的转型。研究结论:不同村庄应结合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精准把握宅基地闲置类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化治理闲置宅基地,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宅基地 分类诊断 治理路径 试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视角下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富丰园街区为例
13
作者 刘剑锋 邓子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22,共8页
老旧住区从整治、改造到更新,不仅是工作用词的变化,也体现了从工程思维、治理思维到系统思维,从小区内到街区单元与社区生活圈,以及从以单体建设为主到空间环境提升的内涵扩展过程。同时,老旧住区空间环境不仅表面上秩序乱、设施少、... 老旧住区从整治、改造到更新,不仅是工作用词的变化,也体现了从工程思维、治理思维到系统思维,从小区内到街区单元与社区生活圈,以及从以单体建设为主到空间环境提升的内涵扩展过程。同时,老旧住区空间环境不仅表面上秩序乱、设施少、景观弱,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人车动线、空间体系、设施布局、景观意象等一系列要素的构成结构出现消退,而这也是难以靠数量化、菜单式管理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文章提出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两圈层四要素”的框架和方法,将规划的资源调配区域观、空间品质整体观、要素联动系统观融入老旧住区空间环境的“二次”塑造中,以期为相关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老旧住区 空间环境 要素圈层 街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密度住区骑行环境视觉安全感知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14
作者 张元欣 王璐琦 徐涛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共9页
随着当前城市中骑行活动的增加,居民对骑行环境品质,尤其是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升。提高骑行环境安全性,需要深入理解影响骑行安全感知的因素,以武汉市主城区高密度住区的骑行环境为例,基于骑行者视角自采集街景图像,借助计算机视觉和街... 随着当前城市中骑行活动的增加,居民对骑行环境品质,尤其是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升。提高骑行环境安全性,需要深入理解影响骑行安全感知的因素,以武汉市主城区高密度住区的骑行环境为例,基于骑行者视角自采集街景图像,借助计算机视觉和街景感知问卷调查获取骑行环境数据以及居民安全感知数据。通过构建混合效应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骑行视觉安全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不同类型骑行场景的安全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类型的骑行场景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自行车道建设较好的条件下,骑行安全感知主要受绿视率、天空开敞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自行车道建设较差的条件下,个体差异的影响更加明显。基于结果针对不同类型骑行环境提出改善建议,为高密度住区骑行环境建设与安全性提升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行环境 高密度住区 街景感知 骑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组合的居住区绿地对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晓刚 杨永佺 +3 位作者 李萌 周在辉 李凤霞 王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158,共8页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同模式结构组合的绿地生态系统进行热效应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组合的绿地系统热环境效应特征,探寻多模式组合下的居住区绿地与局地热环境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中心+宅间”绿地组合模式的热环境效应最好,“组团+宅间”模式次之,“宅间”模式热环境效应最差;模拟区域内三种绿地组合模式的最高最低温度差分别为2.36、2.31和2.34℃,且温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多绿植类型的组合模式对局地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灌+乔>草+乔>草+灌>草,灌木对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该研究能够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绿地 热环境 模拟 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割”与“融合”: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东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8,共8页
北魏在扩建都城平城时,为应对大规模移民的聚居问题,采用“方割”为名的规划建设方式,后在北魏洛阳城推行。“方割”的初衷是保证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隔离,但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却表现出“融合”趋势。目前规划史研究并未关注。根据历... 北魏在扩建都城平城时,为应对大规模移民的聚居问题,采用“方割”为名的规划建设方式,后在北魏洛阳城推行。“方割”的初衷是保证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隔离,但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却表现出“融合”趋势。目前规划史研究并未关注。根据历史文献,将北魏洛阳城的居民划分为胡汉士庶四个等级阶层,以《洛阳伽蓝记》为数据来源。研究发现,各城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阶层混居;里坊间的阶层差异虽然高于城区间的差异,但里坊内也有民族、士庶、南北朝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居现象。北魏洛阳城的社会空间在统一的“方割”底图上,总体上呈现出城区尺度的居住混合与里坊尺度的居住隔离相交织的结构特征。长期推行的汉化政策是主要原因;汉化政策又通过影响阶层认知和城市规划建设方式,进一步影响了社会融合。其中“方割”而成的里坊,以统一的形制对社会空间分异起到了消弭作用。研究能够丰富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史,并为认识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洛阳城 方割 社会分层 社会融合 里坊 居住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我国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升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惠 邓小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推动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义,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打造韧性社区的有效举措。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探讨我国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 推动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义,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打造韧性社区的有效举措。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探讨我国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存在适应不恰、目标失配、整合不顺、维系不稳等问题。研究认为,应从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全方位激发改造动力;形成决策共商氛围,多形式推动供需匹配;构建资金共担机制,多渠道整合改造资源;打造长效建管机制,全过程提升改造效能等方面推进老旧小区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体育设施 适老化改造 结构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海伦市长华村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冬梅 文清 祁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增强,宅基地功能由居住功能主导向居住、生产二元复合功能或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转变;(2)村域尺度内,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阶段特征明显,空间上表现为与中心村的距离越远,宅基地功能转型程度越剧烈;(3)在城镇化等外缘要素的影响下,乡村地域系统内人口和产业的变化共同驱动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4)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结合农村宅基地功能组合和利用状态,引导农户选择适宜的宅基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促进宅基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正在经历转型过程,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阶段特征,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筛选适宜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空心村治理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示范性海绵型住区海绵系统长期水文-成本综合绩效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家琳 刘兆莉 张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目的】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已逐步进入优化营建与科学评估阶段。针对已建成海绵型住区,对于海绵系统的长期水文-成本综合绩效的研究较为欠缺。通过对长期水文、成本的量化评估,探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中住区的海绵系统设计方式。... 【目的】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已逐步进入优化营建与科学评估阶段。针对已建成海绵型住区,对于海绵系统的长期水文-成本综合绩效的研究较为欠缺。通过对长期水文、成本的量化评估,探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中住区的海绵系统设计方式。【方法】以重庆示范性海绵型住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现状水文模型,通过监测数据进行精准校验。以低成本为目标,采用雨水桶及少量生物滞留设施和渗透塘,设定比选方案S1;以高水文绩效为目标,采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桶、渗渠、渗透塘、轻薄绿色屋顶等类型丰富的设施,设定比选方案S2。在校验模型基础上构建出比选方案的水文模型,量化评估各方案长期的水文绩效、成本投入及水文-成本综合绩效。【结果】现状方案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3%,略低于规划控制目标,且海绵系统建造维护成本相对最高。S1的平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7.2%,其海绵系统的总投入成本最低。S2的平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峰值削减率最优,其长期水文-成本综合绩效相对现状方案提升3.6倍。其中,透水铺装和蓄水池的水文-成本综合绩效最低,雨水桶与渗渠组合的综合绩效最高。【结论】提出在不同应用条件下,住区适宜采用的不同海绵系统设计方式。当住区绿地率条件良好,对水文-成本综合绩效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具有丰富设施类型的S2。对重庆以及有相似降雨条件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中海绵型住区的建设优化有积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海绵型住区 水文绩效 成本效益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社区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公共设施布局评估——以武汉市望丰社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虹 李天悦 王伊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4,共7页
在健康社区的视角下,公平的健康设施配置对于保障居民健康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老旧社区的设施规划与居民新时代需求产生了冲突,因此所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旨在探索健康社区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公共设施布局评价体... 在健康社区的视角下,公平的健康设施配置对于保障居民健康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老旧社区的设施规划与居民新时代需求产生了冲突,因此所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旨在探索健康社区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公共设施布局评价体系,并探讨设施布局提升路径。以武汉望丰社区为实证范围,通过API接口采集当地公共设施POI、设施规模和人口数据,构建地图要素矢量数据集,以ArcGIS为工具运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设施可达性和服务供给两个方面评估老旧小区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情况,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设施可达性不佳和供给失衡的问题。接着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功能差异归类—潜在空间挖掘—适用性嵌入”的优化路径,并对重新规划后的设施开展二次评价,结果显示,优化策略对该社区的公共设施可达性和服务供给提升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规划 健康社区 老旧社区 POI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