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领导逻辑
1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0,172,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现代化建设的落后者、失败者到赶超者、成功者的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现代化建设的落后者、失败者到赶超者、成功者的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积淀和现实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还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迎难克艰的现实需要。党的领导不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中国力量和汇集中国智慧,而且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规划稳步推进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提供保证。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语境、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2
作者 王永友 赵金英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14,共14页
保持历史耐心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了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从认知维度、实践维度、目标维度审视,历史耐心... 保持历史耐心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了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从认知维度、实践维度、目标维度审视,历史耐心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为遵循规律、把握主动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进取精神,谋划长远、干在当下的奋斗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耐心必须在深刻把握历史方位中形成清醒认知,在不断深化自我革命中增强主体自觉,在坚守初心使命中汲取奋进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耐心 唯物史观 精神品格 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设的优化路径新探
3
作者 郭永虎 王亦然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成为一个具有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的政治议题。政党实力的彰显要仰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发挥,以保证其理念、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落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一亿多党员的大党,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成为一个具有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的政治议题。政党实力的彰显要仰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发挥,以保证其理念、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落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一亿多党员的大党,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设,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环境挑战、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设的优化,要明确具体原则和目标,还要克服多重制约因素,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执行力,通过严密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号召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政治功能 组织功能 基层党建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时代价值和实践进路
4
作者 蒋桂芳 陈晓月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自觉能动改造社会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质,是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跨越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制胜法宝,也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要求。它蕴含着党主动求真的科学精神、贯彻...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自觉能动改造社会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质,是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跨越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制胜法宝,也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要求。它蕴含着党主动求真的科学精神、贯彻群众路线的主体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党强化使命担当、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党应对风险挑战、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要求,也是党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在加强理论武装、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深化改革创新、勇于自我革命中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进路与当代启示
5
作者 周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8,共11页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根基、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进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现代化转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往往并不取决于政党数量多寡,而在于政党在领导现代化进程中能否突破“部分”利益藩篱而维护“整体”利益,超越追逐权力而正确运用权力,摒弃封闭僵化而注重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转型 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问题的哲学思考
6
作者 李维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毛泽东从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起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不仅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党的纪律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党的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党的纪律具有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成为有着马克思主... 毛泽东从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起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不仅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党的纪律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党的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党的纪律具有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成为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的规范和要求。这一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唯物史观出发思考中国共产党的纪律问题;二是阐明党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三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纪律的自觉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之所以能成为铁的纪律,之所以能获得广大党员的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是与党的纪律具有这种哲学基础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纪律 唯物史观 辩证法 自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7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把握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的历史逻辑与哲学基础
8
作者 孙占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F0002,共14页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在准确分析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把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主要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在准确分析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把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主要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主要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中心任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新时代,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基础上,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通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历史逻辑体现的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与创新发展的过程,是注重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确定和努力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主要矛盾 中心任务 历史逻辑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新境界
9
作者 代玉启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I0002,共9页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代之问的同时,对自身历史叙事逻辑的认识愈加系统深刻。我们要立足于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党的实践成就,面向党的历史使命,以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为指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用特色话语彰显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境界,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党建学 守正创新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成功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勇 王国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探索、创造性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和历史序列。党在主动探索、摸索前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中不断...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探索、创造性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和历史序列。党在主动探索、摸索前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中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次理解和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书写了清晰、立体、可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汲取其中的成功经验,坚持现代化一般规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守正笃实和开拓创新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党的主张和依靠群众相结合、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历史进程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机理:一个探索性的分析理路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志康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M0003,M0004,共18页
新质生产力的当代出场,源自“源”与“流”一脉相承的理论支撑、“内”与“外”良性互动的实践奠基、“时”与“势”有机结合的现实催化,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交织的结果。作为守正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 新质生产力的当代出场,源自“源”与“流”一脉相承的理论支撑、“内”与“外”良性互动的实践奠基、“时”与“势”有机结合的现实催化,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交织的结果。作为守正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点在“新”,关键点在“质”,落脚点在“生产力”,突破点在“因地制宜”,着力点在“全面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增添了“新内容”,构成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新标识”,而且,提供了新时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指南”和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困局的“新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经济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以来,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层面“正本清源”,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等视角...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以来,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层面“正本清源”,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等视角深化了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以“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视角揭示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内涵及原则要求,以“两个维护”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主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学说新境界;在制度层面“立梁架柱”,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的根本领导制度地位,建构了系统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执行机制;在实践层面“扎实推进”,巩固了党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面领导,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坚持并发展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变迁与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枫波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坚定人民立场,立足经济监督,反对和打击贪污腐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审计监督目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充分借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持,将应然的审计监督目的实现为实然的现实,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百年红色审计 中国式审计现代化 审计监督目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我革命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与西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14
作者 杨明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西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相对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先行地区,以及相对于中国内地,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辉煌成就。将西藏现代化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整体进程联系起来,可以从更深层次揭示西藏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与... 西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相对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先行地区,以及相对于中国内地,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辉煌成就。将西藏现代化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整体进程联系起来,可以从更深层次揭示西藏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与各种复杂因素的关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西藏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给西藏现代化注入了特殊的政治性元素和生产力要素,使得西藏现代化既不同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先行地区,也与祖国内地有所不同。概而言之,西藏现代化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富有“西藏特点”。“中国特色”彰显于西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上,“西藏特点”体现在西藏现代化的具体实施中。西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地方实践,为世界上既希望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良好生态环境、又寻求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现代化 历程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优势
15
作者 阚道远 惠乐怡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坚守改革的决心信心;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锻造推进改革的卓越能力;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积极主动有效作为,不断营造有利于... 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坚守改革的决心信心;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锻造推进改革的卓越能力;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积极主动有效作为,不断营造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善于持续总结规律性认识,丰富和运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这些系统性政治优势科学回答了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何以可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关切。要深刻认识、系统把握和持续增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优势,将其更好转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全面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内涵要义、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向
16
作者 张鹏虎 王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3,125,共13页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党的文化领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体现了党在文化建设中引领方向、配置资源、培养人才以及掌握话语权的能力与责任,其核心要义体现为四大核心权能,即文化...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党的文化领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体现了党在文化建设中引领方向、配置资源、培养人才以及掌握话语权的能力与责任,其核心要义体现为四大核心权能,即文化方向的主导权、文化资源的配置权、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权以及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新时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中国数千年文化治理智慧的创造性融合,也是承继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更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和回应人民群众精神共同富裕的时代诉求。要有效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关键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推进文化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筑牢文化发展前沿阵地、抓好文化建设的“关键少数”,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化领导权 人民群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张龙丽 杨蔚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8,共7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品格,包括尊重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善于总结的反思批判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行...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品格,包括尊重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善于总结的反思批判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了改革政策与理论创新性发展,也对深刻认识“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掌握科学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起于何时?——对学界相关观点的回应
18
作者 翁乐苗 林修能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对中国式现代化起始点的认识,关系着对中国式现代化性质的把握。由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中国式”“起始点”等相关概念理解的多元性,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起始点存在争议。起始点不是指概念提出的时间或者理论产生的时... 对中国式现代化起始点的认识,关系着对中国式现代化性质的把握。由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中国式”“起始点”等相关概念理解的多元性,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起始点存在争议。起始点不是指概念提出的时间或者理论产生的时间,而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展开的开始时间;起始点也不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当代形态”的呈现时间,而是中国式现代化“诞生形态”的呈现时间。对比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起点的探讨,将新中国成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起始点的观点更具合理性。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从局部探索转向全国展开,这一全国范围内的现代化建设一开始就体现出了中国的特色,具备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并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内涵得到了体现,并形成了理论体系。以新中国成立为起始点,有助于串联起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叙事,体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一致性,有助于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高度来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宏伟历程,有助于总结运用现代化实践的宝贵经验引导启发当前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 历史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群众 武装群众 实行人民战争——日本史料所见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述论
19
作者 武向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0,共8页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浴血奋战、共同斗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标志。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实现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敌后抗战,建立19块抗日根据...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浴血奋战、共同斗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标志。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实现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敌后抗战,建立19块抗日根据地,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全面抗日斗争。日本相关史料,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展现了日本当局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真实看法,从他者视角批驳了否定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日本史料 全面抗战 中流砥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本质蕴含、主要成就与推进路径
20
作者 吴林龙 马浩冉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3,共16页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原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规律性要求,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更是制度创新。从本质蕴含看,新时代坚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原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规律性要求,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更是制度创新。从本质蕴含看,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百年来党的领导制度化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取得的主要成就看,新时代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做出开创性探索并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清晰、效果更加显著。从推进路径看,新征程上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要丰富制度要素构成,推进各项制度守正创新;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内在结构,实现制度体系功能最大化;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增强制度体系的执行力;要健全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监督反馈,强化制度体系的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本质蕴含 重要成就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