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对低感觉寻求者安全行为决策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1
作者 张舒 杨齐玉 +2 位作者 余欣柔 王双 史秀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2,共10页
为从神经层面深究不同偶然情绪对低感觉寻求者的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的影响作用,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使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筛选低感觉寻求者和中感觉寻求者(对照组)。采用视频片段作为情绪刺激材料在试验... 为从神经层面深究不同偶然情绪对低感觉寻求者的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的影响作用,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使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筛选低感觉寻求者和中感觉寻求者(对照组)。采用视频片段作为情绪刺激材料在试验前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并设置风险情景任务进行风险决策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情绪变量时,低感觉寻求组与感觉寻求对照组在安全行为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正性情绪下,低感觉寻求个体保持风险规避倾向;负性情绪下,在行为表现上,低感觉寻求者更倾向作出不安全行为决策;负性情绪下,在ERPs成分上,低感觉寻求者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PP)潜伏期更晚,表明负性情绪的干扰导致个体在风险分类与评价时难度增大,故此从神经层面解释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总之,情绪在感觉寻求影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中产生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低感觉寻求 安全行为决策 事件相关电位(ERPs) 晚期正成分(l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对情绪性图片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培霞 刘惠军 +1 位作者 丁妮 郭德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青少年情绪性加工的脑电反应发展性特征。测量并比较了48名分别处于三个年龄阶段(12~13岁,16~17岁,19~21岁)的个体在观看三类情绪图片(积极、中性、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三个年龄阶...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青少年情绪性加工的脑电反应发展性特征。测量并比较了48名分别处于三个年龄阶段(12~13岁,16~17岁,19~21岁)的个体在观看三类情绪图片(积极、中性、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情绪性图片刺激进行加工,通过主观报告能够明确区分情绪意义,其评价顺序与成人一致,同时,ERP的300~900ms时段从顶枕区到整个脑区呈现和成人研究一致的波形特征,即情绪性刺激引起ERP的晚期成分相对于非情绪性刺激引起更正的波幅;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在脑电活动的时程上表现出从后侧脑区向前侧扩散的趋势,低龄组个体枕区的ERP活动程度高于高龄组个体,而高年龄组个体在额区、颞区、中央区位置的ERP活动比低龄组个体更强。结合主观报告,上述ERP结果展示了青少年情绪性加工脑电反应的发展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情绪性加工 事件相关电位 晚正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分心的强度对创伤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窦伟伟 郑希付 +4 位作者 杨慧芳 王俊芳 李悦 俄小天 陈倩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结合ERP技术、创伤电影范式和改进的工作记忆范式探讨了认知分心的强度对创伤性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负荷上的N2波幅显著大于低负荷上的。(2)在低工作记忆负荷上,创伤负性图引发的LPP波幅显著大于创伤中性图和无关中性图;而... 结合ERP技术、创伤电影范式和改进的工作记忆范式探讨了认知分心的强度对创伤性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负荷上的N2波幅显著大于低负荷上的。(2)在低工作记忆负荷上,创伤负性图引发的LPP波幅显著大于创伤中性图和无关中性图;而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上,三类图片引发的LPP波之间差异不再显著。(3)在创伤负性图上高、低负荷工作记忆任务诱发的LPP波差异显著,且高负荷条件下的LPP波幅显著小于低负荷条件。结果表明,相比低认知控制,早期高认知控制对创伤性信息的调节更有效,支持了认知控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分心 lpp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 N2 认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神经质水平对情绪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妮 丁锦红 郭德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37,共9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探讨个体神经质水平对情绪加工的影响,测量并比较了神经质高水平个体和神经质低水平个体观看三类图片(积极、中性和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发现,P120、N130、P230和N250成分的刺激效价主效应显著,积极、消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探讨个体神经质水平对情绪加工的影响,测量并比较了神经质高水平个体和神经质低水平个体观看三类图片(积极、中性和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发现,P120、N130、P230和N250成分的刺激效价主效应显著,积极、消极情绪刺激与中性刺激诱发的ERP差异最早开始于刺激呈现后的120ms左右。其次,在额叶和额中央部位的晚正电位上,神经质水平与刺激效价交互作用显著,神经质高分组与低分组对消极情绪刺激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而两组被试对积极、中性刺激的反应没有表现出差异。结果支持神经质与消极情绪相关,个体的神经质水平主要影响额叶和额中央叶的晚期负性情绪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神经质 事件相关电位 晚正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视听再认的ERP效应与记忆提取脑机制 被引量:32
5
作者 罗跃嘉 魏景汉 +1 位作者 翁旭初 卫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9-494,共6页
测定了正常青年人汉字再认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观察到对听觉汉字的认知产生“持续中央负成分” ,而视觉汉字的认知出现“晚期正成分” ,提示汉字的视听认知具有不同的脑机制。汉字视听认知皆出现了新旧效应 ,即旧词皆引起ERP晚期成... 测定了正常青年人汉字再认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观察到对听觉汉字的认知产生“持续中央负成分” ,而视觉汉字的认知出现“晚期正成分” ,提示汉字的视听认知具有不同的脑机制。汉字视听认知皆出现了新旧效应 ,即旧词皆引起ERP晚期成分的正走向变化 ,但视听新旧效应的起始时间与头皮分布不同 ,听觉效应为右半球优势 ,视觉效应则出现在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后部与右侧枕叶。以上实验结果提示 ,“优势半球”概念已难以概括半球间的多维动态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再认 事件相关电位(ERP) 持续中央负成分(SCN) 晚期正成分(LPC)RR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倾向对个体情绪调节目标的影响——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红 杨小光 +1 位作者 郑文瑜 王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647,共11页
目前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研究主要关注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但是对于情绪调节目标是否异常及其背后的电生理基础尚不清楚。情景选择是成熟的情绪反应产生之前运用的一种调节策略,可以反映情绪调节目标。本研究要求抑郁倾向被试与控制组被试观... 目前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研究主要关注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但是对于情绪调节目标是否异常及其背后的电生理基础尚不清楚。情景选择是成熟的情绪反应产生之前运用的一种调节策略,可以反映情绪调节目标。本研究要求抑郁倾向被试与控制组被试观看并选择快乐、中性和悲伤场景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和主观情绪偏好。结果发现,抑郁倾向组悲伤图片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健康控制组,并更多地选择再次观看悲伤图片。此外,抑郁倾向组对于悲伤情绪的偏好显著增加,对快乐情绪的偏好则显著降低。结果提示抑郁倾向个体对快乐刺激的趋近动机和对悲伤刺激的回避动机都降低,从而使得抑郁倾向被试的情绪调节目标为更多地体验到悲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目标 抑郁倾向 趋避动机 晚期正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情绪障碍者面孔表情ERP晚期正成分分析
7
作者 董日霞 杜向东 +4 位作者 杨建功 王晓龙 吴天诚 徐晓文 朱宏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正性、负性及中性面孔刺激范式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脑外伤者情绪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以焦虑忧郁症状为主的情绪障碍者(忧郁组)和19例以敌对猜疑症状为主的情绪障碍者(敌对组)分别进行面... 目的探讨正性、负性及中性面孔刺激范式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脑外伤者情绪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以焦虑忧郁症状为主的情绪障碍者(忧郁组)和19例以敌对猜疑症状为主的情绪障碍者(敌对组)分别进行面孔刺激范式ERP检测,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正性、负性和中性3类图片刺激诱发的ERP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潜伏期及波幅(负性图片刺激诱发的波幅除外)在忧郁组及敌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PP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均延长,LPP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在相同组内,3类图片刺激诱发的LP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图片刺激诱发的LPP波幅均高于中性、正性图片刺激诱发的LPP波幅,敌对组与正常对照组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忧郁组内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P潜伏期、波幅的变化可作为脑外伤者情绪障碍评定的客观指标,负性情绪诱发的LPP对忧郁为主的情绪障碍的评估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情绪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晚期正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55
8
作者 蔡阿燕 杨洁敏 +1 位作者 许爽 袁加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94,共13页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晚期正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晚期正电位的脑电情绪识别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凤 焦凯强 郭茂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147-15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晚期正电位(LPP)特征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以图片连续刺激被试诱发正、中和负性情绪。对三种情绪图片诱发的脑电进行方差分析,显示LPP段早期(300~600 ms)、中期(600~1 000 ms)、晚期(1 000~1 500 ms)在部分导联... 提出了一种基于晚期正电位(LPP)特征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以图片连续刺激被试诱发正、中和负性情绪。对三种情绪图片诱发的脑电进行方差分析,显示LPP段早期(300~600 ms)、中期(600~1 000 ms)、晚期(1 000~1 500 ms)在部分导联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用SVM建模分类,在θ、α、β、γ波频段内LPP段晚期特征的情绪识别准确率比LPP段早期、中期特征的高,LPP段早期、中期、晚期特征的脑电情绪识别率超过60%,比时频特征的识别率高。表明晚期正电位特征识别脑电情绪种类更具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正电位 情绪识别 特征提取 脑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信号中的频谱不对称指数特征与情绪识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焦凯强 王湖斐 郭茂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45-149,共5页
研究了脑电信号中的频谱不对称指数(SASI),采用国际标准图片刺激被试者诱发产生正、中和负性情绪并采集其脑电信号,依据后期正电位段具有特征性的特点[7],对来自不同脑区、电极的1 000~1 500 ms时间段内脑电信号选取后期正电位段进行处... 研究了脑电信号中的频谱不对称指数(SASI),采用国际标准图片刺激被试者诱发产生正、中和负性情绪并采集其脑电信号,依据后期正电位段具有特征性的特点[7],对来自不同脑区、电极的1 000~1 500 ms时间段内脑电信号选取后期正电位段进行处理分析,分别计算不同脑区分别处于正、中、负性情绪时脑电信号的平均SASI。结果显示,相比于中性情绪,处于负性情绪时的SASI明显偏大;处于正性情绪时的SASI明显偏小,尤其是在左颞区、右颞区和枕叶区其特征性更加明显,表明SASI可作为情绪种类识别的特征量之一,若与后期正电位特征量结合使用,有望显著提高情绪种类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频谱不对称指数 后期正电位 情绪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阴阳类比映射的具体和抽象认知趋同现象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慧雯 吴彤 +3 位作者 窦嘉乐 刘庆华 韩布新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325-3330,共6页
目的:探索中医阴阳类比推理的大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时间进程。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34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判断具体和抽象的中医阴阳类比过程的脑电波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行为学上抽象中医阴阳类比表现出了反应时优势。ER... 目的:探索中医阴阳类比推理的大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时间进程。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34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判断具体和抽象的中医阴阳类比过程的脑电波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行为学上抽象中医阴阳类比表现出了反应时优势。ERP研究结果发现,阴阳类比的抽象、具体和非阴阳目标域诱发的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依次减小,提示其二元对立统一关系提取与语义整合难度依次增大。在阴阳类比的关系映射阶段,阴阳类比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PC)大于非阴阳类比,但具体和抽象阴阳类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阴阳思维的核心是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提取与整合。中医学概念受阴阳思维的影响,表现出关系类比的具体和抽象类比映射趋同效应,可能与抽象概念的隐喻具象化信念和具体概念的关系类比抽象化信念双重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类比推理 事件相关电位 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 晚期正成分 具体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修正与认知重评策略的ERPs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城 李颖洁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4,共10页
通过分析事件相关电位,比较情景修正与认知重评策略对负性情绪刺激加工产生的不同影响.选取20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了简单注视负性、简单注视中性、情景修正负性和认知重评负性图片的实验;采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场景图片作为实验刺激材料,... 通过分析事件相关电位,比较情景修正与认知重评策略对负性情绪刺激加工产生的不同影响.选取20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了简单注视负性、简单注视中性、情景修正负性和认知重评负性图片的实验;采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场景图片作为实验刺激材料,记录头皮脑电.实验结果表明:情景修正与认知重评策略在调节负性情绪时都能有效地降低情绪体验;与简单注视负性相比,情景修正负性图片对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的调制作用出现的较早, LPP大约在刺激后800 ms阶段开始显著下降,并且持续到刺激结束;相比情景修正策略,认知重评负性图片对LPP的调制作用出现的相对较晚,只发生在中期1 600~3 200 ms阶段.可见,情景修正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与认知重评相比情景修正策略能够更早地影响到情绪产生的轨迹(emotion-generative trajectory);进一步丰富情绪调节动态模型可以为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情景修正 认知重评 晚期正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脏腑概念认知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敏 宋秋梦 +3 位作者 黄慧雯 贾春华 李鹏英 刘丹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289-3295,3302,共8页
目的:通过在不同语境下提取脏腑图和解剖图语义信息的变化和差异,考察中医脏腑概念的认知加工特点。方法:实验a、b分别采用图词匹配范式和图词整合范式,记录中医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脏器概念匹配及脏腑术语整合加工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结... 目的:通过在不同语境下提取脏腑图和解剖图语义信息的变化和差异,考察中医脏腑概念的认知加工特点。方法:实验a、b分别采用图词匹配范式和图词整合范式,记录中医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脏器概念匹配及脏腑术语整合加工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结果:图片呈现后引起的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a中脏腑图在前额、额区更负(P<0.05),实验b中解剖图在前颞区更负(P<0.01)。词语呈现后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P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实验a前额、额、额中央、中央的脏腑图更正(P<0.05),到实验b左、右前额和右额区的脏腑图更正(P<0.05)和右侧顶区的解剖图更正(P<0.01)。结论:由熟悉度导致的图片语义信息加工差异变小,脏腑术语的上下文语境对解剖图提取语义信息的抑制效应更明显。与脏腑图相比,解剖图具有整合相应概念的优势,但中医脏腑概念与2种图片,尤其是解剖图并未形成对应表征关系,中医相关专业学生对脏腑概念的加工缺乏对应的心理图像,脏腑概念更类似于抽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概念 脏腑图 解剖图 事件相关电位 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 晚期正成分 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习时间对医学命题认知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窦嘉乐 黄慧雯 +4 位作者 吴彤 刘庆华 贾春华 刘丹彤 李鹏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313-3317,3324,共6页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中医学习时间不同的医学生对医学命题加工的差异。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分别以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二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并分析被试者在理解判断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行为学和脑...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中医学习时间不同的医学生对医学命题加工的差异。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分别以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二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并分析被试者在理解判断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晚期正成分(LPC)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N400时间窗,大二生比研究生诱发了更负的波幅,组别主效应呈边缘显著[F_((1,27))=4.01,P=0.06,η^(2)=0.13];在LPC时间窗,组别与命题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_((2,54))=3.57,P=0.04,η^(2)=0.12],大二生内,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大的晚期正成分(P=0.01)。研究生内,中西医命题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27)。结论:拥有不同中医学习时间的学生对中西医命题的理解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高,中医学生可能不再关注中医学本身的隐喻特质,倾向于将中医抽象概念进行西医命题的具体化加工,促使中西医概念的理解呈现更多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西医理论 医学命题 知识水平 思维差异 隐喻认知 事件相关电位 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 晚期正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执行意图的认知重评对负性情绪的持续调节效应:纵向脑电证据
15
作者 李亚琴 代佳佳 +1 位作者 高伟 袁加锦 《心理学报》 2025年第9期1572-1588,I0001,I0002,共19页
基于执行意图的认知重评(Implementation Intention-based Reappraisal,IIR)作为一种执行意图(即if-then计划)与适应性认知重评相结合的新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在不增加认知负荷的情况下实现对负面情绪的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可以从设... 基于执行意图的认知重评(Implementation Intention-based Reappraisal,IIR)作为一种执行意图(即if-then计划)与适应性认知重评相结合的新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在不增加认知负荷的情况下实现对负面情绪的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可以从设定情境(If情境)泛化到非设定情境。然而,以往研究未关注IIR的泛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脑电技术结合图片观看任务,以被试自我报告的效价、唤醒度和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为指标纵向考察IIR对被试当下及未来一周的情绪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在第0~7天,相比控制组,IIR组对设定负性情境(血腥图片)的情绪体验及唤醒水平持续降低;且该调节效应同样稳定出现在对非设定情境(非血腥图片)的唤醒度评价上。同时,在第0天、第3天和第7天,IIR组相比控制组有更小的中央顶区LPP(400~1500ms)波幅和额区LPP(400~1100ms)波幅;且中央顶区LPP波幅与唤醒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IIR不仅能长期调节负性情绪并产生泛化效应,且其泛化效果存在一定的持续性。这一研究为IIR在情绪调节领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基于执行意图的认知重评 持续效应 泛化效应 晚期正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