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分辨率人工识别地表类型的GlobeLand30产品精度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延慈 明艳芳 +1 位作者 王凯 苏庆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26,共11页
我国国家地理基础信息中心2014年推出的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数据产品(GlobeLand30)在土地资源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该产品精度,采用2m分辨率人工识别土地类型产品,选取两个典型... 我国国家地理基础信息中心2014年推出的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数据产品(GlobeLand30)在土地资源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该产品精度,采用2m分辨率人工识别土地类型产品,选取两个典型研究区域,通过空间统计分析、空间一致性分析和空间混淆分析手段,结合高程等因素对GlobeLand30数据产品中的各地表覆盖类型进行精度评价,综合分析影响精度的原因。研究表明:产品总体一致性稳定在70%左右,各地类判别精度具有较大差异,影响精度的因素主要在于地形地貌特征与光谱相似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产品 精度评价 人工识别土地类型产品 Globeland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聪 盛建东 +4 位作者 朱先海 轩俊伟 周学林 杨世平 蒋平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数据集,对滴灌工程在建设与运行期间(2014-2022年)的县域NDVI及耕地面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22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83.83 km^(2),其中滴灌工程区占比71.22%。②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为0.44%/a,而非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仅为0.30%/a,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变化较为明显。③滴灌工程实施后,年降水量降低了42.48%,然而县域NDVI却呈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变化特征,平均增速为0.27%/a,平均增长11.53%。农业生产能力没有降低反而增加。滴灌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田块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显著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县域农业产能(NDVI)与节水抗旱能力显著提升,沙雅县整体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滴灌工程对于提高干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工程 沙雅县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土地覆被产品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以淮河流域为例
3
作者 邵正艳 李南南 +1 位作者 尤慧 李鑫川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70-175,共6页
本文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5种土地覆被分类产品(CLCD、ESACCI-LC、GLC_FCS30、GlobeLand30、MCD12Q1),将各土地覆被类型重分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从面积和空间两方面进行了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结果表明,5种产... 本文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5种土地覆被分类产品(CLCD、ESACCI-LC、GLC_FCS30、GlobeLand30、MCD12Q1),将各土地覆被类型重分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从面积和空间两方面进行了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结果表明,5种产品对于淮河流域土地覆被的类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面积估算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在3种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分类产品中,CLCD的识别精度最高,以此作为参考数据;其他4种产品总体精度在92.37%~95.53%之间,Kappa系数在0.523~0.695之间,GlobeLand30产品与GLC_FCS30产品精度较高且各有优势,ESACCI-LC产品和MCD12Q1产品精度较低。该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土地覆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产品 一致性 精度评价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GI的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精度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宏利 张晓楠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98-102,共5页
以GEO_WIKI和Degree Confluence Project获取的自发地理信息为参考,通过误差矩阵分析FROM-GLC-agg 500 m升尺度数据和MODIS COLLECTION5两种相同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类别精度及类别混淆,采用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模型计... 以GEO_WIKI和Degree Confluence Project获取的自发地理信息为参考,通过误差矩阵分析FROM-GLC-agg 500 m升尺度数据和MODIS COLLECTION5两种相同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类别精度及类别混淆,采用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模型计算FROM-GLCagg 500 m数据的类别精度空间图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制图精度还是用户精度,FROM-GLCagg 500 m数据与MODIS数据相比,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两种数据在林地与灌木、草地与裸地、耕地与灌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类别错分现象;FROM-GLC-agg的类别精度图表明在中国的西北部、东北及华北南部等裸地、林地及耕地聚集区,类别精度较高,该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77%,而在青藏高寒区、中国西南部等地表景观异质性显著区域,类别精度相对较低,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遥感产品 精度评价 自发地理信息 反距离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甲 沈非 +1 位作者 王甜甜 罗小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5-250,共6页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定量分析了近11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同期植被NPP,分析、评估了地类转换对研究区植被NPP的影响程度...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定量分析了近11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利用MODIS/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同期植被NPP,分析、评估了地类转换对研究区植被NPP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持续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后增;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以耕地的显著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主要特点;近11年来,研究区植被NPP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用地类型的NPP均值都在增加,林地NPP增幅最大;长江以北地区植被NPP呈逐渐增加趋势,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的植被NPP变化趋势反之;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造成的NPP损失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皖江城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对三江源草地生产力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4 位作者 王钊齐 杨悦 张艳珍 李建龙 安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共14页
近数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实施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的三江源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借助CASA模型和气候生产力模型,结合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分析,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LUCC和草... 近数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实施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的三江源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借助CASA模型和气候生产力模型,结合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分析,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LUCC和草地管理措施对三江源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2年间,三江源草地总面积增加了6749km^2,草地的平均NPP下降了5.47%,总NPP下降了5.00%。2)由新增加的草地带来的NPP总量为1293.12Gg C,由转出草地带来的NPP总量损失为215.42Gg C。3)2012年气候总NPP比2001年下降了20.27%,而人为总NPP增加了41.51%。12年间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利于草地植被的生长,而人为活动对草地植被的负面影响力有明显减弱。4)由气候因素引起的草地总NPP变化量为-165.28Tg C,而管理措施引起的总NPP变化量为140.03Tg C;LUCC导致的草地总NPP变化量为2.22Tg C。草地管理措施的改进对遏制草地退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草地管理措施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多源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类别精度探索性分析
7
作者 宋宏利 张晓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1,共6页
分析了GLOBCOVER,MODIS COLLECTION5,GLCNMO和GLC2000四种数据在中国区域的类别精度、空间一致性及类别均质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全球土地覆被遥感数据与参考数据存在一定的混淆现象,混淆主要发生于林地、草地、灌木和耕地之间... 分析了GLOBCOVER,MODIS COLLECTION5,GLCNMO和GLC2000四种数据在中国区域的类别精度、空间一致性及类别均质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全球土地覆被遥感数据与参考数据存在一定的混淆现象,混淆主要发生于林地、草地、灌木和耕地之间,其中灌木与其他地类的混淆程度最为严重;四种数据完全空间一致性区域主要位于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的光谱特征较为显著区域,其总面积约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9.03%;较为一致区域主要分布于完全一致区域周围,该区域的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67%,该区域主要地表类型为草地和裸地以及耕地为主;不一致区域的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6%,该区域地表类型较为复杂,地表景观呈现明显的破碎现象,耕地、林地、灌木、草地交错分布;完全不一致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4%,并且集中分布于胡焕庸地理分界线两侧,成典型的带状分布特征;四种土地覆被遥感数据的空间均质性谱图整体上趋于一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平原、西北沙漠地区和东南地区。图谱表明,各地表土地覆被类别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均质性区域几乎消失,这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地表景观过于复杂,表现出强烈的景观异质性。本文为用户合理利用这些数据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多源土地覆被数据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先验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遥感产品 误差矩阵 空间一致性 空间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琳 景元书 张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836,共8页
基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产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间,研究区植被净第一性... 基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产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间,研究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数值主要集中在420-670 g·m^-2·a^-1(以碳计),平均值为562 g·m^-2·a^-1(以碳计)。从时间角度来看,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年际波动大,且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呈现随时间逐渐降低趋势。从空间角度看,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呈南高北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规律。研究区内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受到了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与年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P〈0.05)。同时,土地覆被类型的转变也是导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产生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时空特征 气候因素 土地覆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的干旱绿洲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响军 周益民 +3 位作者 侯秀玲 李杰 刘洋 张殷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本文以干旱典型绿洲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05年的Landsat TM和2010年环境一号星CCD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室内...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本文以干旱典型绿洲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05年的Landsat TM和2010年环境一号星CCD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核查相结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选取3年的MODIS数据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主要以耕地、草地和灌丛为主,占总面积的88.9%。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草地和灌丛呈减少趋势,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603.2 km2和1 166.2 km2减少至2010年的1 677.3 km2和933.8 km2;耕地和城镇逐步增加,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892.8 km2和209.2 km2增加至2010年的4 038.3 km2和259.1 km2;耕地主要由草地和灌丛转化而来,城镇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发展趋势。2)研究区景观特征趋于简单,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区域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减少,优势度明显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也呈向单一方向转变的趋势。3)受气候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灌丛>荒漠,林地、灌丛、草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6.7%、38.2%、15.6%和12.3%;较高和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中、较低和低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4)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降雨量是影响干旱绿洲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以及合理规划生产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干旱绿洲区 土地利用/覆盖 景观格局 植被覆盖度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数据与全球地表覆盖产品比较及分析
10
作者 解超 王安琪 《数字通信世界》 2016年第6期24-27,共4页
本文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马里兰大学(UMD)、波士顿大学(BU)及欧洲空间局(GLOBCOV ER)等4类遥感全球地表覆盖产品中国区数据进行比较,选取青海省和黑龙江省内两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数据匹配、计算与分析,从... 本文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马里兰大学(UMD)、波士顿大学(BU)及欧洲空间局(GLOBCOV ER)等4类遥感全球地表覆盖产品中国区数据进行比较,选取青海省和黑龙江省内两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数据匹配、计算与分析,从数据精度、分类体系、时间信息几方面论述地理国情数据与全球地表覆盖产品的差异与关联规律,从而对上述数据的特性、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讨论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 地表覆盖 遥感产品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土地利用/覆被产品在黄土高原应用和精度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晓彤 孙文义 +2 位作者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为准确掌握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格局,基于6种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产品,MCD12Q1,ESA-CCI-LC,GlobeLand30,GLASS,CAS-LUCC和ChinaCover,开展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地表覆被时空格局和转类特征的研... 为准确掌握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格局,基于6种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产品,MCD12Q1,ESA-CCI-LC,GlobeLand30,GLASS,CAS-LUCC和ChinaCover,开展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地表覆被时空格局和转类特征的研究,对不同来源数据产品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分类特征和变化趋势上,MCD12Q1和GLASS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最大,其次为ESA-CCI-LC产品,GlobeLand30,CAS-LUCC和ChinaCover产品的差异相对较小。(2)除MCD12Q1产品外,不同来源土地利用/覆被产品各类型面积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空间转类上,GLASS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最大,解译类型明显错误;其次为MCD12Q1产品,转林类和转草类也存在明显错误,退耕还林(草)特征表现不明显;ESA-CCI-LC和GlobeLand30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的转类特征表现不足;CAS-LUCC和ChinaCover退耕还林(草)特征明显。(4)抽样精度上,GlobeLand30,CAS-LUCC,ChinaCover产品的总体精度最高,分别为86.61%(K=0.84),91.68%(K=0.90),89.45%(K=0.87);其次为ESA-CCI-LC(73.83%,K=0.69);MCD12Q1,GLASS产品的精度最低,分别为59.43%(K=0.51),36.31%(K=0.24)。(5)土地利用/覆被多源数据产品的融合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度,与融合前产品GlobeLand30,CAS-LUCC和ChinaCover相比,融合产品总精度可提高了2.25%~7.30%。综上,CAS-LUCC产品的精度最高,且2000—2010年退耕还林(草)表现与实际较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产品 退耕还林(草) 精度验证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多源遥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评价与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宗洋 蔡卓雅 +1 位作者 郭英 王彦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7-927,共11页
开源、多分辨率、及时的土地覆盖产品为了解全球地表覆盖状况、陆面过程模型模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但多源的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区域尺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地覆被产品成为应用中的难题。本研究以黄... 开源、多分辨率、及时的土地覆盖产品为了解全球地表覆盖状况、陆面过程模型模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但多源的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区域尺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地覆被产品成为应用中的难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对分辨率从30 m到1000 m的CLCD_v01_2020、GLOBELAND30、GLC_FCS30_2020、LANDCOVER(300 m)、MCD12Q1(500 m)和CNLUCC1000(1000 m)等6种2020年土地覆被产品进行区域尺度精度评价和一致性分析。基于Google Earth采集的1540个样本点分析6种数据在黄河流域的总体精度,以最高精度的数据为参考对其他数据进行面积一致性分析,并对6种数据进行类别混淆分析和混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6种数据中分类精度最高的为CLCD_v01_2020,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88.12%;其次是GLOBELAND30(OA=85.32%)、GLC_FCS30_2020(OA=84.09%)、LANDCOVER300(OA=77.79%)、MCD12Q1(OA=73.38%)、CNLUCC1000(OA=71.82%),30 m土地覆被产品的KAPPA系数均在0.8以上,随着空间分辨率的下降,分类精度下降。6种数据的土地覆被类别组成的相对比例总体上趋于一致,但在耕地和草地两类土地覆被类别上仍存在较大差异,GLC_FCS30_2020与参考数据CLCD_v01_2020的相关性最高,R2达到0.9976。通过类别混淆分析可知6种数据普遍对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混淆较为严重。类别混淆空间分析表明,验证数据与参考数据在黄河上游的草地、中下游部分耕地和建设用地等类型较为单一的区域一致性较高,而在陕西北部、山西西部的一致性较差,主要表现为草地和林地的混淆。针对黄河流域土地覆被数据一级分类,本研究建议,30 m分辨率的数据中选择CLCD_v01_2020,百米级分辨率数据中选择LANDCOVER300,二级分类则可以根据所需的分类体系选择合适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评价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多源遥感数据 黄河流域 混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六大煤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祥 张艺凡 张和生 《中国矿业》 2021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从中观尺度上定量评价矿区土地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可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本文以山西省六大煤田为例,利用MODIS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NPP和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情况,引入NPP损益流概念,从定... 从中观尺度上定量评价矿区土地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可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本文以山西省六大煤田为例,利用MODIS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NPP和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情况,引入NPP损益流概念,从定向和定量的角度分析省域尺度下矿区土地覆被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西省六大煤田2005-2015年NPP整体向好,研究时段内NPP均值为335.03gC/(m^(2)·a),11年间NPP总量增长3 492.20GgC,空间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2005-2015年间,土地覆被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和草地,其中,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长了3 581.75km^(2)和148.65km^(2),草地则减少了3 882.25km^(2);(3)2005-2015年研究区林地和耕地的增加使得NPP总量增加,建设用地的增加以及林地向其他类型用地的转化造成NPP总量损失;(4)2005-2015年间,山西省六大煤田NPP因土地覆被变化而变化,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与六大煤田的生态修复工作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六大煤田 净初级生产力 土地覆被变化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基元产品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丽 汪爱华 +3 位作者 周会珍 王智勇 迟耀斌 文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91,共6页
研究目的:研制基于遥感的土地基础分类体系及其土地基础产品的方法和内容,满足不同部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产品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决策树方法和集合运算方法。研究结果:在阐述和分析现有国家、行业... 研究目的:研制基于遥感的土地基础分类体系及其土地基础产品的方法和内容,满足不同部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产品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决策树方法和集合运算方法。研究结果:在阐述和分析现有国家、行业等分类体系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目的、不同遥感数据源的基础分类体系和土地信息基础产品——基元产品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初级阶段的基元分类体系,并与其他分类体系进行了转换,得到较好的结果。研究结论:土地基元产品能够同时满足不同行业部门应用需要,为中国土地分类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分类体系 遥感 基元产品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