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直播模式下水稻种子丸化包衣处理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居龙 张国 +7 位作者 张新凤 朱阿秀 张海波 王晓琳 缪康 张建华 束兆林 姚克兵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5,351,共8页
为了明确水稻利用药剂丸化包衣后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种子丸化包衣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湿直播播种模式下,以常规拌种包衣和裸种播种作为对照,研究了种子处理药剂丸化包衣后对水稻出苗安全性、茎蘖动态... 为了明确水稻利用药剂丸化包衣后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种子丸化包衣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湿直播播种模式下,以常规拌种包衣和裸种播种作为对照,研究了种子处理药剂丸化包衣后对水稻出苗安全性、茎蘖动态、病虫害防效、缓释增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丸化包衣水稻种子后,比拌种包衣和裸种处理出苗率分别提高2.25百分点和3.00百分点,田间出苗成苗数、分蘖数及最终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种子药剂丸化包衣播种后45 d,对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4.29%、89.98%和90.86%,播种后76 d,对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5.24%、83.69%和81.69%,防效优于拌种包衣处理;播种后45 d药剂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丸化包衣处理后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叶片中、三氟苯嘧啶和噻呋酰胺在水稻茎秆中分布量均显著高于拌种包衣处理,药剂利用率得到提升;水稻成熟时,丸化包衣处理田间有效穗达到384.0穗/m^(2),千粒重为28.96 g,实测产量达到9321.30 kg/hm^(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及实测产量均显著高于裸种对照。因此,利用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呋酰胺丸化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加分蘖数,提升药剂利用率,增强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具有一定增产作用,可为水稻湿直播安全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直播 丸化包衣 种子包衣 防治效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青松 胡营 +3 位作者 韦筱媚 韦树根 张占江 朱艳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了建立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29个产地的肉桂种子为材料,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面积、周长、长、宽、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9.9%、33.7%、23.42 g、51.07 mm 2、27.16 mm、9.99 mm、... 为了建立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29个产地的肉桂种子为材料,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面积、周长、长、宽、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9.9%、33.7%、23.42 g、51.07 mm 2、27.16 mm、9.99 mm、6.77 mm、39.9%、86.3%和4.941,变异系数分别为0、2.2%、21.2%、14.3%、7.2%、7.7%、7.8%、45.1%、10.3%和14.0%。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标与形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将29份种子聚为三类,第Ⅰ类种子发芽势低,第Ⅱ类种子发芽率高且粒重大,第Ⅲ类种子发芽速度慢且粒重大。初步建立了以净度、含水量、发芽指数和百粒重为指标的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一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5.690、百粒重≥20.90 g;二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3.960、百粒重≥20.90 g;三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3.960、百粒重≥15.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种子质量 发芽率 发芽势 百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包衣甘蓝种子色度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龙国 马玲 +3 位作者 张瑶 田雨 朱彦哲 张祎洋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包衣过程中4个不同品种的包衣甘蓝种子,3个不同浓度包衣剂处理的包衣甘蓝种子的包衣颜色均匀性以及包衣颜色深浅进行分析。提取出240个种子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通过4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优化,然...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包衣过程中4个不同品种的包衣甘蓝种子,3个不同浓度包衣剂处理的包衣甘蓝种子的包衣颜色均匀性以及包衣颜色深浅进行分析。提取出240个种子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通过4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优化,然后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变换法(UVE)、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4种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基于优选的特征波长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以及主成分回归(PCR)模型。结果表明:羽衣甘蓝种子的包衣效果最明显,佳香口感型甘蓝次之,中甘15和紫甘蓝的包衣效果接近;优选Baseline法对色度值L*进行预处理,Normalize法对色度值a进行预处理,SNV法对色度值b进行预处理;GAPLS法提取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L^(*)、b的定量预测模型,UVE法提取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色度a值的定量预测模型。PLSR建立的L*模型效果最优(R_(C)=0.814,Rp=0.640;RMSEC=1.150,RMSEP=1.852);MLR建立的色度a值模型效果更优(R_(c)=0.981,Rp=0.964;RMSEC=2.563,RMSEP=3.243);PCR建立的色度b值模型效果最优(R_(C)=0.917,Rp=0.913;RMSEC=2.552,RMSEP=2.589)。研究结果可为种子色度的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包衣甘蓝种子 色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西瓜(Citrullus lanatus)种子及幼苗的促长增抗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尚 张作刚 +2 位作者 凌峰 王建明 武英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用不同浓度氧化镧水溶液浸泡西瓜种子12h,测定其萌发情况及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氧化镧溶液浸种可提高西瓜种子的萌发率和活力指数,其中,氧化镧浓度为1.0g.L-1对西瓜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大。经浸种处理而萌发的西瓜幼苗,其体内... 用不同浓度氧化镧水溶液浸泡西瓜种子12h,测定其萌发情况及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氧化镧溶液浸种可提高西瓜种子的萌发率和活力指数,其中,氧化镧浓度为1.0g.L-1对西瓜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大。经浸种处理而萌发的西瓜幼苗,其体内PPO、SOD、CAT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抗性增强。本研究可为稀土进一步在植物增抗防病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镧 西瓜种子 幼苗 促长增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何苏南 +2 位作者 郁凯 刘冲 邢锦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黑色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盐地碱蓬品种‘沿海碱蓬1号’(‘Yanhai Jianpeng No.1’)为材料,以未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0 W)的种子为对照,对100、200、300、400和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后... 为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黑色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盐地碱蓬品种‘沿海碱蓬1号’(‘Yanhai Jianpeng No.1’)为材料,以未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0 W)的种子为对照,对100、200、300、400和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后‘沿海碱蓬1号’黑色种子部分发芽指标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处理功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100、200和300 W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各处理组的平均发芽时间、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400和500 W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冷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与发芽势、根长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100~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可有效促进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增强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其中3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盐地碱蓬 种子发芽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腐植酸肥料对土壤养分供应与种子萌发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俊彪 尚蕴果 +1 位作者 朱明娟 刘玉星 《种子科技》 2025年第4期195-197,共3页
腐植酸肥料作为关键的有机肥料,凭其独特化学特性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各类腐植酸肥料对土壤养分供给及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各异。阐述了腐植酸肥料的基本特性与分类,探讨了其在土壤养分释放、提高矿物质溶解度及在增强土壤养分交换能力等... 腐植酸肥料作为关键的有机肥料,凭其独特化学特性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各类腐植酸肥料对土壤养分供给及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各异。阐述了腐植酸肥料的基本特性与分类,探讨了其在土壤养分释放、提高矿物质溶解度及在增强土壤养分交换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此外,分析了腐植酸肥料如何促进种子萌发,包括促进水分吸收、调节植物生长激素、增强抗逆性与适应性以及促进根系发育等机制。研究表明,腐植酸肥料不仅能优化土壤质量,还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与植物生长,展现出其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肥料 土壤养分 种子萌发 植物生长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大实验模式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云华 胡小文 +2 位作者 刘亚洁 余玲 王彦荣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65,共6页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革新、考核方式完善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作为类似实验课程的改革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玉磊 卢杰 +2 位作者 姜昊 王升星 赵良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等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还从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引入国际人才和课程、强化实习与实践等方面对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展望。综上所述,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种子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新农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引发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活力的生理机制
9
作者 王征宏 王卓 +2 位作者 王非凡 柴江楠 王春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61,共6页
为探究过氧化氢(H_(2)O_(2))引发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活力的生理机制,以中麦578为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H_(2)O_(2)(0、0.01%、0.05%、0.10%、1.00%)引发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 为探究过氧化氢(H_(2)O_(2))引发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活力的生理机制,以中麦578为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H_(2)O_(2)(0、0.01%、0.05%、0.10%、1.00%)引发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H_(2)O_(2)引发,可促进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根、芽的生长,且随H_(2)O_(2)引发处理浓度的增加,各萌发和生长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以0.10%H_(2)O_(2)引发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佳。0.10%H_(2)O_(2)引发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48 h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总淀粉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降低种子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由此表明,适宜浓度的H_(2)O_(2)引发处理,可通过促进小麦种子贮藏物质的分解,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激活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质膜的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引发 过氧化氢 种子活力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种子植物新记录3种1亚种2变种
10
作者 李晓红 孙向阳 +5 位作者 马海军 汪祥 丁百林 方宏明 邵剑文 刘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安徽省种子植物新记录3种1亚种2变种,隶属于6科6属,分别为白花堇菜(Viola lactiflora Nakai)、腺枝毛葡萄[Vitis heyneana var.adenoclada(Hand.-Mazz.) Z. H. Chen, Feng Chen et W. Y. Xie]、东方野扇花(...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安徽省种子植物新记录3种1亚种2变种,隶属于6科6属,分别为白花堇菜(Viola lactiflora Nakai)、腺枝毛葡萄[Vitis heyneana var.adenoclada(Hand.-Mazz.) Z. H. Chen, Feng Chen et W. Y. Xie]、东方野扇花(Sarcococca orientalis C. Y. Wu ex M. Cheng)、刚毛腹水草(Veronicastrum villosulum var.hirsutum T. L. Chin et D. Y. Hong)、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中华景天(Sedum tosaense subsp.sinense K. T. Fu et G. Y. Rao)。此外,野扇花属(Sarcococca Lindl.)为安徽省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种子植物 地理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不同方式采伐32年后土壤种子库特征
11
作者 赵厚本 邹滨 +3 位作者 蔡继醇 周光益 王旭 李兆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6-1196,共11页
土壤种子库既是过去植被的基因记忆又是未来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探究受干扰森林恢复过程的机制和未来演替方向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森林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该文以广东天井山林场皆伐(CC)和择伐(SC)32年后自然恢复的常绿... 土壤种子库既是过去植被的基因记忆又是未来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探究受干扰森林恢复过程的机制和未来演替方向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森林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该文以广东天井山林场皆伐(CC)和择伐(SC)32年后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同地带未采伐(NC)常绿阔叶林为对照,研究不同方式采伐经32年恢复后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通过土壤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了不同方式采伐32年后林下土壤种子库的分布、密度、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等特征,结合植被调查分析了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采伐方式林下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最少;乔木和灌木的种子密度在不同采伐方式中依次为NC>CC>SC,其中NC显著高于CC和SC(P<0.05),CC与SC间无显著性差异;草本种子密度在不同采伐方式间无显著性差异。(2)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43个植物物种,主要为阳生性植物物种,其中乔木7种,NC=CC>SC;灌木15种,NC>CC>SC;草本21种,CC>NC>SC。(3)乔木种子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伐方式中依次为NC>CC>SC;灌木和草本种子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伐方式间大多无显著性差异。(4)不同采伐方式林下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都很低,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共有乔木4种,其中NC 3种、SC 1种,共有灌木2种,SC和CC各有1种,共有草本1种,仅在NC中出现。综上认为,常绿阔叶林采伐后经32年自然恢复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密度、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仍小于未采伐森林;土壤种子库不能支持受干扰森林的快速自然恢复。该研究结果为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和人工促进恢复技术开发提供了科学基础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态 地上植被 相似性 择伐 皆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淹水频率对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动态的影响
12
作者 王莹 李德志 +2 位作者 陈婧 贾静 RASOOL Samreen Ghulam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32,共11页
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 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 et F.T.Wang)Tatanov)群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群落和光滩生境土壤种子库共萌发出13种植物,隶属于7科12属,其中海三棱藨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inn.)Scop.)和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Retz.)Koeler)的总频度较高,分别为0.108、0.064和0.059。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是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典型科。本地植物(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海三棱藨草、马唐和升马唐;而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马唐、升马唐和碱菀(Tripolium pannonicum(Jacquin)Dobroczajeva),其中碱菀仅在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中萌发。海三棱藨草群落土壤种子库对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的适应性较强。除光滩生境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种子库在盐度0.0%、0.5%、1.0%和1.5%以及淹水频率1、3、7、10 d处理条件下均有海三棱藨草萌发。与对照(淡水湿润)处理条件相比较,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该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植株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综上所述,在恢复崇明东滩盐沼湿地的本地植物群落时,利用土壤种子库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其中特别推荐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土壤种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 盐沼湿地 崇明东滩 潮汐作用 盐度 淹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赤霉素浓度及温度层积处理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
13
作者 席刚俊 杨鹤同 +2 位作者 史俊 高大响 贾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621-1626,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及温度层积处理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为黄精的规模化、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00 mg·L^(-1)赤霉素处理能够有效打破种子休眠,发芽率高达61.75%。此外,赤霉素与低温沙藏相结合处理时的...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及温度层积处理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为黄精的规模化、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00 mg·L^(-1)赤霉素处理能够有效打破种子休眠,发芽率高达61.75%。此外,赤霉素与低温沙藏相结合处理时的效果最佳,在15℃、100 mg·L^(-1)赤霉素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值。在沙藏56 d后,将种子转入泥炭土中培养10 d,其发芽率达到86.51%。此外,随着沙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萌发时间明显缩短,且种子内脱落酸(ABA)浓度呈下降趋势,也间接表明其萌发率与ABA含量呈负相关。该研究为黄精种子的保存和萌发提供了优化条件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沙藏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作者 董中东 孙丛苇 +4 位作者 张舒宇 陈永芳 裴丹 陈锋 赵磊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并结合90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1.81%~25.58%。利用90K SNP芯片共鉴定到196个与3个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显著性SNPs,其中67个SNPs可以同时在3个性状中检测到;进一步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和单倍型分析,推测TraesCS4B02G359600和TraesCS4A02G494700可能为调控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活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包衣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
15
作者 于英杰 崔杰 +1 位作者 马二登 宋大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4-269,共6页
研究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之间的离散元仿真试验参数,提高烟草育苗播种机排种器离散元仿真试验的准确度。应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烟草包衣种子离散元模型,基于自由落体碰撞试验、斜面滑动试验、斜面滚动试验和堆积试验,对比... 研究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之间的离散元仿真试验参数,提高烟草育苗播种机排种器离散元仿真试验的准确度。应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烟草包衣种子离散元模型,基于自由落体碰撞试验、斜面滑动试验、斜面滚动试验和堆积试验,对比分析EDEM仿真试验结果,标定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之间的离散元仿真接触参数,得到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19和0.6、0.366和0.7、0.034和0.15。采用滚筒式精密排种器进行仿真参数试验验证,对比不同排种轮转速下试验指标的实测值和仿真值,得到精密排种器充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仿真参数可靠,能准确模拟烟草包衣种子物料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包衣种子 离散元法 接触参数 标定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气送式稻麦兼用型高速播种机种子减速器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臧英 张美林 +3 位作者 黄子顺 姜有聪 钱诚 王在满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234,共13页
针对气送式稻麦兼用型高速播种机作业时种子输送速度快造成投种精度低、投种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旋风减速原理的种子减速器。采用CFD-DEM耦合仿真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结构因素并选取适宜尺寸区间。为确定种子减速器结... 针对气送式稻麦兼用型高速播种机作业时种子输送速度快造成投种精度低、投种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旋风减速原理的种子减速器。采用CFD-DEM耦合仿真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结构因素并选取适宜尺寸区间。为确定种子减速器结构参数,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开展了Box-Behnken正交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结构尺寸为圆筒直径D为82.352 mm,圆筒长度H_(t)为101.364 mm,排气口直径D_(P)为25.0002 mm,锥筒长度H_(z)为67.9025 mm,此时籼稻种子出种口流速V_(1)和种子竖直速度V_(2)分别为5.212 m/s和0.462 m/s;粳稻种子出种口流速V_(1)和种子竖直速度V_(2)分别为5.339 m/s和0.473 m/s;小麦种子出种口流速V_(1)和种子竖直速度V_(2)分别为5.341 m/s和0.408 m/s。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出种口处籼稻种子竖直速度为0.411 m/s,粳稻种子竖直速度为0.452 m/s,小麦种子竖直速度为0.457 m/s,与仿真试验结果较符合。条播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有种子减速器时排种成条效果明显优于无种子减速器情况,而且籼稻、粳稻和小麦排量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由无种子减速器时41.61%、25%和37.84%依次降至9.10%、8.42%和8.49%,满足种子减速器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提高气送式稻麦兼用型播种机播种性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播种机 稻麦兼用 种子减速器 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特征局部重采样融合的多种类水稻种子识别
17
作者 张长胜 李得恺 +3 位作者 杨忠义 王蒙 张付杰 张庭源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2-531,共10页
针对多种类水稻种子识别过程中,形态特征较多、分类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局部重采样融合(Depth feature local resampling fusion,DFLRF)的分类网络,对36种水稻种子进行分类识别。首先,该方法使用ConvNeXt作为骨... 针对多种类水稻种子识别过程中,形态特征较多、分类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局部重采样融合(Depth feature local resampling fusion,DFLRF)的分类网络,对36种水稻种子进行分类识别。首先,该方法使用ConvNeXt作为骨干网络提取水稻种子特征;其次,采用特征强化注意力模块(Feature intensification attention module,FIAM)构造全局特征采集分支,使用多通道卷积局部重采样模块(Multi-channel convolutional local resampling module,MCLRM)和FIAM构建局部特征采集分支;最后,将输出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进行融合,在CosFace损失约束下准确识别出具有近似特征的不同种类水稻种子。本研究使用自采数据集,实验得出,新模型ConvNeXtDFLRF总体准确率达到86.90%,较基础模型提高5.88个百分点,与InceptionResNetV2和EfficientNetV2等主流模型相比,总体识别准确率提升2.92~8.80个百分点,整体识别效果最优。本文所提出模型能够有效地对36种水稻种子进行分类,为多种类水稻种子分类识别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分类 多种类 深度特征 局部重采样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喙乌头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戚淑威 杨少华 +4 位作者 程远辉 康平德 徐天才 杨丽云 陈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为摸清长喙乌头种子生物学特性,采用观察法观察果荚和种子形态,对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和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开展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喙乌头果实为聚合蓇葖果,通常2~5个果荚底部聚合于同一... 为摸清长喙乌头种子生物学特性,采用观察法观察果荚和种子形态,对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和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开展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喙乌头果实为聚合蓇葖果,通常2~5个果荚底部聚合于同一果柄上,黄褐色,有向外形似“鸟嘴”的长喙,种子整体呈“刺猬状”,一端有短喙,具背腹部,背部密生白色、深灰色或黑色渐变色“鱼鳍状”膜翅,腹部具黑褐色网格纹,较光滑;种子千粒重约为3.73 g,其中灰褐色种子千粒重约为2.74 g;种子含水量为7.49%,种子最适浸种时间为48 h;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为88%,种子发芽率为57.6%,明显低于种子理想发芽率;3种颜色种子中灰褐色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7.5%,黑色种子和灰白色种子发芽率极低,仅为8.3%和14.4%;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萌发天数稍有影响。生产中应选择灰褐色、饱满、无虫咬、霉变的种子作为种苗繁育材料,浸种时间48 h,适当的光照有利于缩短出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乌头 种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氮素对Cd胁迫‘泡桐1201’种子萌发的影响
19
作者 朱秀红 纪爽 +1 位作者 杨会焕 茹广欣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5,共11页
探究生物炭配施氮素对缓解Cd胁迫下‘泡桐120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为应用生物炭及氮素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以‘泡桐120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Cd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的泡桐生物炭处理液与氮素处理液对Cd胁迫下种子发芽特征、抗... 探究生物炭配施氮素对缓解Cd胁迫下‘泡桐120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为应用生物炭及氮素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以‘泡桐120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Cd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的泡桐生物炭处理液与氮素处理液对Cd胁迫下种子发芽特征、抗氧化水平、渗透物质及营养水平的影响。1)生物炭、氮素及配施均显著提升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随着处理液浓度增加,幼芽长度、根长、鲜质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递增,至5 g/L生物炭处理时达最大值,而淀粉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单施生物炭或氮素时,GR活性、Pro、MDA含量显著降低,而H_(2)O_(2)含量变化不显著,但均在5 g/L生物炭处理下Pro与H_(2)O_(2)含量最低。SS与SP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APX活性则随发芽时间先升后降。3)生物炭与氮素配施处理下,APX与GR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MDA与H_(2)O_(2)含量显著降低,Pro含量虽有微增但不显著。整体改良效果为生物炭配施氮素>生物炭>氮素。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增强泡桐种子抗氧化及渗透调节能力,促进养分积累,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尤以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生物炭 氮素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 ‘泡桐12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份南瓜种质资源的种子及幼苗性状评价
20
作者 任广乾 刘珍宇 +5 位作者 刘俊杰 邢宗亚 王鹏伟 孙丽 刘振威 李新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80份南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南瓜种子及幼苗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南瓜种子及幼苗表型性状及变异程度,分析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0份南瓜种质资源种子的厚度、长度、宽度... 以80份南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南瓜种子及幼苗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南瓜种子及幼苗表型性状及变异程度,分析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0份南瓜种质资源种子的厚度、长度、宽度、千粒重和幼苗的子叶长度、子叶宽度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性状之间差异显著,数量性状变异类型比较丰富。本研究为了明确不同组群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将80份南瓜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组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种质资源 种子 幼苗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