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中多酚类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怡 张鑫 +2 位作者 张文芹 曾晓雄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63,共4页
利用带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分析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与绿茶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它们的色谱峰图呈现明显的不一致,说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不同于绿茶。利用半制备型HPLC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 利用带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分析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与绿茶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它们的色谱峰图呈现明显的不一致,说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不同于绿茶。利用半制备型HPLC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了5种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将5种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酪醇葡萄糖苷、绿原酸、4,5-O-二咖啡酰奎尼酸、3,5-O-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4-O-二咖啡酰奎尼酸。因此,认为苦丁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多酚类化合物为绿原酸及其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苦丁茶 多酚 纯化 结构鉴定 咖啡酰奎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晓鹏 王一飞 +1 位作者 刘秋英 杨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采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双氧水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实验,对A、K_1、K_3三个苦丁茶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丁茶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 采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双氧水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实验,对A、K_1、K_3三个苦丁茶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丁茶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H_2O_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反应、对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反应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糖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晓鹏 王一飞 +4 位作者 刘秋英 郝静 杨珂 罗勇 贺震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料比20:1、80℃、提取50 min。在此条件下,苦丁茶多糖提取率为2.43%,先后采用Sevag法脱蛋白、分级醇沉法、DEAE—52纤维素离子...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料比20:1、80℃、提取50 min。在此条件下,苦丁茶多糖提取率为2.43%,先后采用Sevag法脱蛋白、分级醇沉法、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K_1和K_22个组分。同时对各苦丁茶多糖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合Sevag法预实验所得出的结果,推测苦丁茶多糖可能为以某种方式结合蛋白的糖缀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糖 提取工艺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与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文芹 许文清 +2 位作者 孙怡 叶红 曾晓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2-26,共5页
比较苦丁茶冬青苦丁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液中多酚、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多酚含量高的苦丁茶冬青苦丁茶比黄酮含量高的大叶冬青苦丁茶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5种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比较苦丁茶冬青苦丁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液中多酚、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多酚含量高的苦丁茶冬青苦丁茶比黄酮含量高的大叶冬青苦丁茶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5种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各抗氧化方法间相关性良好(R2>0.8478),尤以DPPH自由基法与ABTS+·法的相关性最高(R2=0.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苦丁茶 大叶冬青苦丁茶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Eh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罗盛旭 杜兵兵 +3 位作者 高嵩 石立娜 贾振亚 王佰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33,70,共5页
以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扦插苗(15个月生)进行盆栽实验,通过土施H2SO4、Ca(OH)2和复合肥,改变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研究土壤pH、Eh条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土壤pH范围内,从酸... 以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扦插苗(15个月生)进行盆栽实验,通过土施H2SO4、Ca(OH)2和复合肥,改变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研究土壤pH、Eh条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土壤pH范围内,从酸性到碱性变化,铅在土壤中含量分布趋于减少,在苦丁茶树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布趋于增多,呈现出酸性增大有利于降低铅对苦丁茶树的污染风险。随pH的变化,铅在土壤各层中含量改变较大的是中层,在苦丁茶树的根、茎、叶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根。随pH增大,苦丁茶树中铅含量增大,但铅主要被富集在茶树根部。改变土壤的Eh条件,对苦丁茶树及其土壤中铅的分布均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土壤的表层和茶树的根、叶影响较大。从减少铅污染的角度,存在适宜的土壤Eh值,如在Eh=260.5时茶树土壤将铅富集在表层,从而降低铅在茶树叶中的含量,对茶叶的安全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树 土壤 PH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 Ⅲa的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新 何玲玲 +2 位作者 孔玉梅 徐亮 刘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4-46,共3页
采用热重、热重-红外联用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Ⅲa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在225℃以下只失去吸附水,在225~625℃间发生剧烈的裂解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与肝素、淀粉、半乳糖及甲壳素的热分析比较... 采用热重、热重-红外联用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Ⅲa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在225℃以下只失去吸附水,在225~625℃间发生剧烈的裂解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与肝素、淀粉、半乳糖及甲壳素的热分析比较,含有硫酸酯的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和肝素的热稳定性较低,含氨基的甲壳素的热稳定性最好。说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在225℃以下相对稳定,不同的基团对多糖的热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叶 多糖 热重 热重-红外联用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多糖活性成分动态累积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鹃 黄敏桃 +4 位作者 黄云峰 赖茂祥 黄荣韶 刘华钢 黄庶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多糖在不同采收月份的动态累积规律。方法:将不同采收期的苦丁茶叶水浴回流提取3次,用杯碟法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比较不...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多糖在不同采收月份的动态累积规律。方法:将不同采收期的苦丁茶叶水浴回流提取3次,用杯碟法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比较不同采收期苦丁茶水提物抑菌圈直径大小,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苦丁茶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分析多糖含量与苦丁茶抑菌能力之间相关性;同时采集不同采收期红外光谱,分析与多糖相关的特征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一年的不同月份生长期内,苦丁茶多糖含量在1—3月份逐渐增加,4月份达到最大值96.6 mg/g,然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7—10月变化不大,11月份后含量显著降低,12月达到全年最低值47.7 mg/g。苦丁茶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种菌的抑制作用在4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与苦丁茶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苦丁茶抑菌活性多糖成分4月份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期;苷类和多糖为苦丁茶抑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采收期 多糖活性成分 红外光谱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冬青苦丁茶中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晴川 张鑫 +4 位作者 张文芹 孙昕祈 胡冰 孙怡 曾晓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19-122,共4页
以苦丁冬青苦丁茶为研究材料,通过柱层析和半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6种咖啡酰奎尼酸(CQA)类物质产品,并采用TSKgelODS-80TsQA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建立一种便捷、灵敏的分析苦丁冬青苦丁茶中cOA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 以苦丁冬青苦丁茶为研究材料,通过柱层析和半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6种咖啡酰奎尼酸(CQA)类物质产品,并采用TSKgelODS-80TsQA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建立一种便捷、灵敏的分析苦丁冬青苦丁茶中cOA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半制备色谱可分离得到纯度95%以上的6种CQA类单体物质:3-CQA、4-CQA、5-CQA、3,4-diCQA、3,5-diCQA和4,5-diCQA。色谱条件:TSKgelODS-80TsQA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5%。甲酸体系,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26nm。该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3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苦丁冬青 咖啡酰奎尼酸 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冬青苦丁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嘉龙 马丽苹 +2 位作者 叶红 曾晓雄 孙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2-76,共5页
对苦丁冬青苦丁茶多糖(IKPS)的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组成进行研究。IKPS粗品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IKPS-1、IKPS-2、IKPS-3和IKPS-4共4个纯化组分,然后采用PMP柱前衍生化法(HPLC法)和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GC法... 对苦丁冬青苦丁茶多糖(IKPS)的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组成进行研究。IKPS粗品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IKPS-1、IKPS-2、IKPS-3和IKPS-4共4个纯化组分,然后采用PMP柱前衍生化法(HPLC法)和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GC法)分析IKPS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IKPS、IKPS-1、IKPS-2、IKPS-3和IKPS-4中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和果糖,除组分IKPS-4外的其他组分均含有葡萄糖;另外,IKPS和IKPS-1中还含有岩藻糖,IKPS、IKPS-1和IKPS-4检测到了半乳糖醛酸。2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HPLC法能检测到多糖组成中的果糖和糖醛酸信息,结果更为全面、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冬青苦丁茶 多糖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新 何玲玲 刘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0,共4页
苦丁茶冬青叶经乙醇脱脂、水提醇沉和Sevag法除蛋白,得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KPSⅡ。KPSⅡ经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两个纯化多糖组分KPSⅢa和KPSⅢb。KPSⅢa和KPSⅢb经过硫酸水解,还原乙酰化,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其组... 苦丁茶冬青叶经乙醇脱脂、水提醇沉和Sevag法除蛋白,得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KPSⅡ。KPSⅡ经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两个纯化多糖组分KPSⅢa和KPSⅢb。KPSⅢa和KPSⅢb经过硫酸水解,还原乙酰化,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其组成及相对含量。KPSⅢa与KPSⅢb均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分别为10.2:1.0:1.2:8.0:5.4和17.7:1.0:1.1:1.8:4.1。以Fenton反应为产生·OH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了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Ⅱ、KPSⅢa、KPSⅢb)对模型中产生的·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KPSⅡ、KPSⅢa、KPSⅢb对·OH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与多糖的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KPSⅡ对·OH的清除作用均比纯化多糖(KPSⅢa、KPSⅢb)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叶 多糖 分离纯化 羟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苦丁茶与近缘种的微形态研究——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玉国 韦发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 (Ilex kudingcha C.J.Tseng)与 4个近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叶表皮仅远轴面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 ,拱盖内缘近平滑 ,浅波状或波状 ,外缘角...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 (Ilex kudingcha C.J.Tseng)与 4个近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叶表皮仅远轴面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 ,拱盖内缘近平滑 ,浅波状或波状 ,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着气孔。但各种间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本研究结果支持将五棱苦丁茶 (I.pentagona S.K.Chen,Y.X.Feng et C.F.L iang)从苦丁茶中独立出来建立一新种 ,但因苦丁茶具有 2种类型气孔器外缘角质膜排列 ,而不支持对扣树 (I.kaushue S.Y.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叶表皮 气孔器 近缘种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惜媚 陆慧宁 邓芹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建立了苦丁茶 (IlexkudinchaC .J .Tseng) 总皂苷F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苦丁茶皂苷F作对照品 ,φ =8%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和 φ =77%硫酸溶液为显色剂 ,6 0℃恒温反应 10min ,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皂苷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 5 34nm ,在 6... 建立了苦丁茶 (IlexkudinchaC .J .Tseng) 总皂苷F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苦丁茶皂苷F作对照品 ,φ =8%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和 φ =77%硫酸溶液为显色剂 ,6 0℃恒温反应 10min ,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总皂苷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 5 34nm ,在 6~ 36 μg 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r=0 9995。平均回收率为 97 17% ,RSD =1 6 9%。测定了苦丁茶不同产品的总皂苷含量 ,结果表明方法简便 ,重现性好。该法可作为苦丁茶质量检测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总皂苷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冬青科 质量检测 保健品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化学成份研究——多酚类与咖啡碱和Vc含量 被引量:28
13
作者 梁月荣 徐月荣 +1 位作者 胡月龄 刘祖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41-44,共4页
分析了苦丁茶多酚类总量、儿茶素组成、咖啡碱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苦丁茶含有少量的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不含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儿茶素[(+)-C],咖啡碱含量为0.0228~0.0... 分析了苦丁茶多酚类总量、儿茶素组成、咖啡碱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苦丁茶含有少量的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不含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儿茶素[(+)-C],咖啡碱含量为0.0228~0.0436%,约为茶叶的1/100;维生素C含量为31.21~45.60mg/100g.在被测代谢物中,苦丁茶与茶叶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苦丁茶 大叶冬青 儿茶麦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芳容 王强 +1 位作者 张静 赵欣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对市售的苦丁茶进行MCF-7人乳腺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和体内抗转移效果评价.通过MTT实验、DAPI荧光染色分析和RT-PCR分析说明其体外抗癌效果.200μg/mL苦丁茶(81%抑制率)水提物表现出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200μg/mL比10... 对市售的苦丁茶进行MCF-7人乳腺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和体内抗转移效果评价.通过MTT实验、DAPI荧光染色分析和RT-PCR分析说明其体外抗癌效果.200μg/mL苦丁茶(81%抑制率)水提物表现出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200μg/mL比100和50μg/mL苦丁茶水提物具有更强的细胞诱导凋亡效果,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得到增强,Bcl-2表达减弱.苦丁茶水提物处理后炎症相关因子NF-κB,iNOS和COX-2表达减弱,展示了苦丁茶的抗炎特性.由此得出,一定质量浓度的苦丁茶具有良好的抗癌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MCF-7人乳腺癌细胞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与近缘种的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玉国 韦发南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T010,T011,共6页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 (IlexkudingchaC .J.Tseng)与 4个近缘种的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果皮上均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近平滑或有蜡质碎片 ,拱盖内缘近平滑稀浅波状 ,外缘角质膜...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 (IlexkudingchaC .J.Tseng)与 4个近缘种的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果皮上均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近平滑或有蜡质碎片 ,拱盖内缘近平滑稀浅波状 ,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着气孔。但各种间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扣树(I .kaushueS .Y .Hu)的果实有指状毛附属物 ,不支持与苦丁茶的合并。五棱苦丁茶 (I.pen tagonaS .K .Chen ,Y .X .FengetC .F .Liang )的果皮特征与苦丁茶较近 ,但有明显差异 ,支持将其从苦丁茶中独立出来建立一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果皮 气孔器 冬青科 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天等县无公害苦丁茶园的卫生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伦发 何金祥 +2 位作者 王新桂 赵志国 庞冬辉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303-305,共3页
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天等县无公害苦丁茶园的土壤、灌溉水以及苦丁茶的卫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等县无公害茶园土壤和茶园灌溉水的所有卫生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茶园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73,灌溉水综合污染指数为0.... 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天等县无公害苦丁茶园的土壤、灌溉水以及苦丁茶的卫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等县无公害茶园土壤和茶园灌溉水的所有卫生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茶园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73,灌溉水综合污染指数为0.43;苦丁茶所有检测项目仅检测出3项,其中铅的污染指数为0.06,铜的污染指数为0.26,八氯二丙醚的污染指数为0.7,其余指标的污染指数均为0。说明天等县无公害茶园的环境质量与产品质量均达到无公害的要求,该基地可作为生产无公害苦丁茶的示范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无公害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和纯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58-260,270,共4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w=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苦丁茶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平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838-16840,共3页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和31.25mg/ml。[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提取物 体外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健羽 刘德华 +1 位作者 廖利民 张金莲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不同季节,苦丁茶树插穗最适发根的土壤条件不尽相同,秋季扦插以A1类土壤较好,夏季扦插以A2类土壤较好,这时克服一年中不同季节发根快慢不一致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同一枝条中以中段插穗发根最快,插穗以留2叶并剪叶112~1/... 不同季节,苦丁茶树插穗最适发根的土壤条件不尽相同,秋季扦插以A1类土壤较好,夏季扦插以A2类土壤较好,这时克服一年中不同季节发根快慢不一致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同一枝条中以中段插穗发根最快,插穗以留2叶并剪叶112~1/3为宜.母树树龄愈短,剪取的插穗愈易发根;同一植株上,自根颈部附近发出的枝条剪穗,其发根速度较自上部枝条剪穗的快,这为苦丁茶树“超短穗”扦插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根剂B2对插穗发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要注意使用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 育苗 土壤环境 苦丁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文亮 庄辉发 +3 位作者 王辉 张翠玲 朱红英 谭乐和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以苦丁茶冬青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和营养土配方与组合等对苦丁茶冬青扦插生根和装袋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0 mg/L、p H 6.5的萘乙酸(NAA)溶液处理8.0 h以上对苦丁茶冬青... 以苦丁茶冬青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和营养土配方与组合等对苦丁茶冬青扦插生根和装袋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0 mg/L、p H 6.5的萘乙酸(NAA)溶液处理8.0 h以上对苦丁茶冬青插穗的生根效果最佳,移栽的营养土采用黄泥、河沙、椰糠和牛粪并添加复合肥后混匀堆放熟化,对苦丁茶冬青种苗的装袋存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扦插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