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elly to Joule’:Direct laser writing of sustainable jellyfish-based ‘graphenic silicon’ anodes for environmentally remediat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1
作者 Gil Daffan Adam Cohen +3 位作者 Yuval Sharaby Roman Nudelman Shachar Richter Fernando Patolsky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553-565,I0012,共14页
The ramif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source scarcities have made it imperative to re-examine the definition of sustainable energy-storage systems.It is crucial to recognize that not all renewable resources... The ramif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source scarcities have made it imperative to re-examine the definition of sustainable energy-storage systems.It is crucial to recognize that not all renewable resources are inherently sustainable,and their ful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assessed.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invasive jellyfish species wreaking havoc on marine ecosystems and economies worldwide,utilizing overabundant jellyfish as a carbon source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create energy-storage systems that are both financially beneficial and environmentally remediating.Accordingly,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sustainability also requires eco-friendly solutions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cycle,from material sourcing to battery production,without compromising highperformance requirements.Currently,most electrode synthes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employed are energy-intensive,multiple-steps,complex,and additive-heavy.In response,this work pioneers the straightforward use of low-energy laser irradiation of a jellyfish biomass/silicon nanoparticle blend to encapsulate the silicon nanoparticles in-situ within the as-forming conductive carbonized matrix,creating sustainable and additive-free composite anodes.The self-standing anode is directly synthesized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nd requires no post-processing.Here,a laser-synthesized conductiv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silicon composite anode from raw jellyfish biomass for LIBs is presented,displaying outstanding cyclic stability(>1000 cycles),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50% retention after1000 cycles),exceptional coulombic efficiency(>99%),superb reversible gravimetric capacity(>2000 mAh/g),and high rate performance capability(>1.6 A/g),paving a new path to future sustainable energy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Silicon Carbon jellyfish SUSTAINABLE LITHIUM Biom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MD-FE-AJSO-LSTM算法的水闸深基坑变形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 邓彬彬 +5 位作者 仇建春 夏国春 姚兆仁 刘占午 朱新宇 王昱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7,408,共11页
水闸深基坑开挖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非稳定性特征,基于此,引入极点对称模态分解算法(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ESMD)对水闸深基坑开挖变形原型监测序列进行多模态分解,并基于模糊熵(fuzzy entropy, FE)理... 水闸深基坑开挖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非稳定性特征,基于此,引入极点对称模态分解算法(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ESMD)对水闸深基坑开挖变形原型监测序列进行多模态分解,并基于模糊熵(fuzzy entropy, FE)理论对各分解分量进行模糊多模态相空间重构,从而有效甄别水闸基坑变形不同时间尺度有效物理特征。构建基于人工水母搜索算法(artificial jellyfish search optimizer,AJSO)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重构后的各重构子序列为基础进行优化训练,并把训练后的各预测模态分量合并,实现对水闸基坑开挖变形动态预测和分析。以张家港市十一圩江边枢纽改建工程基坑开挖变形监测为例,采用上述方法对该枢纽工程基坑开挖过程变形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SMD-FE-AJSOLSTM算法的水闸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基坑开挖变形非线性特征,相比传统LSTM、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为实现对基坑开挖安全性态实时科学诊断和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点对称模态分解算法 模糊熵 人工水母搜索算法 长短期记忆 水闸 深基坑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迹可控的微型水母机器人研制
3
作者 王琦 李绿洲 +2 位作者 董旭 袁宁一 丁建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0-1248,共9页
为解决微型机器人在较小机身尺寸下实现高效轨迹控制的难题,设计并研制了微型仿水母机器人JRT,其由气室、重心调整机构和仿水母推进器三部分组成,尺寸仅为6.8 cm×5.3 cm,可通过重心调整机构和仿水母推进器协同控制有效实现水下轨... 为解决微型机器人在较小机身尺寸下实现高效轨迹控制的难题,设计并研制了微型仿水母机器人JRT,其由气室、重心调整机构和仿水母推进器三部分组成,尺寸仅为6.8 cm×5.3 cm,可通过重心调整机构和仿水母推进器协同控制有效实现水下轨迹可控.水下实验验证了机器人JRT沿竖直方向游泳和悬停、水平定向游泳以及水平弹射功能,并通过对机器人JRT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游泳过程中的力平衡关系和运动状态数据分析提出了轨迹控制方案,测得水平定向游泳的速度可达到1.7 cm/s,轨迹偏差为0~3.4 cm,展现了微型仿水母机器人JRT较好的轨迹控制能力,可见其在水下资源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人 微型水母机器人 电磁驱动 轨迹控制 运动分析 重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分解和JSO-TCN模型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4
作者 钟璐 杨华 +4 位作者 李世林 亢丽君 马光文 朱燕梅 黄炜斌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1期74-80,105,共8页
针对光伏功率数据稳定性低、波动性大以及通过单一模型难以全面捕捉信号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解和JSO-TCN模型的光伏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对实际光伏功率数据进行分解;然... 针对光伏功率数据稳定性低、波动性大以及通过单一模型难以全面捕捉信号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解和JSO-TCN模型的光伏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对实际光伏功率数据进行分解;然后分别计算各分量的样本熵,并通过K-means++聚类为高频、中频和低频3个分量,再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熵值最高的模态分量进行二次分解;最终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时序卷积网络(TCN)中并采用水母优化算法(JSO)对TCN进行参数优选。以西南地区某光伏电站为例,相比于其他模型,本模型在3类指标上均具有优势,决定系数(R 2)为98.2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81 MW、均方根误差(RMSE)为0.674 MW。由此可知,基于二次分解和JSO-TCN模型预测精度高、误差小,能够为该地区电网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 预测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样本熵 K-means++聚类 水母优化算法 时序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超声波辅助提取海蜇胶原蛋白及其组成分析
5
作者 薛宇鑫 于阔跃 +4 位作者 董高缘 袁颖 吕艳芳 季广仁 李颖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确定酶-超声波辅助提取海蜇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工艺进行优化,考察胃蛋白酶添加量、提取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海蜇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并对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超声... 为确定酶-超声波辅助提取海蜇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工艺进行优化,考察胃蛋白酶添加量、提取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海蜇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并对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超声波辅助提取海蜇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胃蛋白酶添加量1%、提取时间48 h、超声时间32 min、超声功率318 W,此时海蜇胶原蛋白得率为38.03%。甘氨酸是海蜇胶原蛋白中的主要氨基酸,为24.96%,海蜇胶原蛋白的紫外吸收峰位于235 nm处。在酰胺A、B带以及Ⅰ、Ⅱ、Ⅲ带中,有海蜇胶原蛋白的典型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该研究为海蜇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胶原蛋白提取 胃蛋白酶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海蜇脱铝的研究
6
作者 顾亚芳 吴舒珺 +2 位作者 徐秋生 吴爱红 刘俊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海蜇中铝残留量来判断不同脱铝剂、脱铝剂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料液比下盐渍海蜇的脱铝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脱铝条件参数,经实验验证,采用0.10 mol/L醋酸溶...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海蜇中铝残留量来判断不同脱铝剂、脱铝剂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料液比下盐渍海蜇的脱铝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脱铝条件参数,经实验验证,采用0.10 mol/L醋酸溶液,1∶6的料液比浸泡2.0 h可降低盐渍海蜇中铝的含量,同时保持海蜇良好的口感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海蜇 铝的残留量 脱铝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顶海 张继红 +5 位作者 陈四清 方建光 燕敬平 刘春胜 张明亮 高亚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6,共6页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 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x3.547 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x1.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伞径 碟状体 稚蜇 幼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初辽东湾海蜇放流区大型水母和主要浮游动物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彬 董婧 +5 位作者 刘春洋 孙明 于旭光 刘修泽 李轶平 李培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0,共8页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母的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型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大型水母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大型水母的高密集区往往位于浮游动物高丰度区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大型水母 丰度 渔获密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煮滴定法测定海蜇产品中的明矾 被引量:11
9
作者 岑剑伟 李来好 +5 位作者 杨贤庆 郝淑贤 陈胜军 吴燕燕 石红 周婉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1-484,共4页
明矾可改善海蜇产品品质,但会导致铝离子残留,因此需对海蜇产品中明矾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其食用安全。本研究选用EDTA滴定法测定海蜇产品中明矾含量,采用酸溶液代替水溶液处理样品,分析酸的种类、浓度和煮沸时间对测定结果和过滤效果... 明矾可改善海蜇产品品质,但会导致铝离子残留,因此需对海蜇产品中明矾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其食用安全。本研究选用EDTA滴定法测定海蜇产品中明矾含量,采用酸溶液代替水溶液处理样品,分析酸的种类、浓度和煮沸时间对测定结果和过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6mol/L高氯酸溶液沸煮6min后,样品过滤速度快,本方法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现行标准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结果一致。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达98.91%,相对标准偏差为1.69%,检出限为0.05%。海蜇样品经高氯酸溶液浸提加热处理明显改善提取效果,加快实验速度,提高灵敏度和精确度,为海蜇产品中明矾的测定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明矾 滴定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沙海蜇皮胶原蛋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陶宇 李志皓 +2 位作者 侯虎 王珊珊 李八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10-312,326,共4页
以沙海蜇皮为实验原料,分别用胃蛋白酶提取法、热水提取法和酸提取法进行了胶原蛋白的提取,得到酶溶性胶原蛋白(PSC)、热水抽提胶原蛋白(HEG)和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并分析了三种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SC、HEG和ASC... 以沙海蜇皮为实验原料,分别用胃蛋白酶提取法、热水提取法和酸提取法进行了胶原蛋白的提取,得到酶溶性胶原蛋白(PSC)、热水抽提胶原蛋白(HEG)和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并分析了三种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SC、HEG和ASC中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5.77%,5.53%和9.20%;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4、52、38ku。紫外图谱扫描和红外扫描光谱表明,三种方法提取的胶原蛋白结构相似,但略有差别。PSC、HEG、ASC乳化指数依次为:5.07、25.90、3.26m2/g;稳定性依次为:24.68、21.89、88.5min。吸湿性和保湿性最好的样品均为P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海蜇 胶原蛋白 提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的体外免疫活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国艳 刘志龙 +4 位作者 郭金英 樊金玲 梁旺春 邵征 康怀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0-253,共4页
研究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体外免疫活性。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实验,比较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在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小鼠体外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蜇糖蛋白及糖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 研究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体外免疫活性。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实验,比较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在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小鼠体外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蜇糖蛋白及糖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能力,且表现出一定剂量关系。糖肽Ⅰ组在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几个组分,当糖肽Ⅰ组质量浓度为50 g/mL,培养60h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糖蛋白 糖肽 体外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海蜇产品中的明矾含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岑剑伟 李来好 +5 位作者 杨贤庆 郝淑贤 石红 周婉君 戚勃 马海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在海蜇产品加工过程中需经盐和明矾腌渍处理,以达到脱水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这种常规加工方式会引起铝元素的残留,因此,明矾含量的监测是海蜇产品质量控制关键环节。该研究改善传统水煮滴定的测定方法,微波消解样品后与铬天青S,溴化... 在海蜇产品加工过程中需经盐和明矾腌渍处理,以达到脱水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这种常规加工方式会引起铝元素的残留,因此,明矾含量的监测是海蜇产品质量控制关键环节。该研究改善传统水煮滴定的测定方法,微波消解样品后与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反应形成稳定的四元显色体系,明矾含量与其吸光强度成正比。研究结果表明:在595 nm处铝离子浓度在0.1~17.5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98.69%~102.08%,对应明矾的检测限为0.02%,检测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结果一致。采用微波消解海蜇样品明显提升样品的消化效果,四元显色体系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为海蜇产品中明矾的测定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产品 明矾 微波消解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黄海大型水母类资源动态及其与渔业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57
13
作者 严利平 李圣法 丁峰元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以 1990~ 2 0 0 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水母资源的动态及其与渔业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年来 ,水母数量一直维持很高水平的大型水母为霞水母和口冠水母 ,远高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的水平 ... 以 1990~ 2 0 0 3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水母资源的动态及其与渔业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年来 ,水母数量一直维持很高水平的大型水母为霞水母和口冠水母 ,远高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的水平 ;这些水母分布在 2 8°30′~ 34°N、江浙沿海至 12 7°E ,以 7~ 9月份的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为高 ;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东海 黄海 水母类资源 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伞部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庄永亮 赵雪 +2 位作者 张朝辉 闫鸣艳 李八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89-92,共4页
研究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伞部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及SDS-PAGE显示,海蜇伞部胶原蛋白(PSC)为Ⅰ型胶原蛋白;含糖量为2.8%;热变性温度和热收缩温度分别为28.8℃和51.6℃,均低于牛皮Ⅰ型胶原;... 研究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伞部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及SDS-PAGE显示,海蜇伞部胶原蛋白(PSC)为Ⅰ型胶原蛋白;含糖量为2.8%;热变性温度和热收缩温度分别为28.8℃和51.6℃,均低于牛皮Ⅰ型胶原;红外光谱显示PSC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溶解性表明PSC的等电点为pH6,在pH3时有最大溶解度;酸性条件下盐浓度高于4%(m/V)时,PSC的溶解度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海蜇 提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吴颖 李惠玉 +1 位作者 李圣法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1期80-87,共8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东海北部及黄海海域发生大型水母连年暴发的现象,海域生态严重恶化,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型水母暴发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并列举了大型水母暴发的成因;对国内外大型水母生活史的研究现状进...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东海北部及黄海海域发生大型水母连年暴发的现象,海域生态严重恶化,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型水母暴发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并列举了大型水母暴发的成因;对国内外大型水母生活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建议模拟海洋环境即在各种环境因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大型水母的生活史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温度及饵料丰度对大型水母生长发育各阶段影响的研究可以补充完善沙海蜇的暴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母 渔业影响 暴发成因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头糖蛋白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任国艳 梁旺春 +3 位作者 詹永献 郭金英 樊金玲 陈树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以海蜇头为原料,通过乙醇分级沉淀、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3种组分均一的糖蛋白JGP-Ⅱ、JGP-Ⅲ、JGP-Ⅳ。检测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均有增殖作用... 以海蜇头为原料,通过乙醇分级沉淀、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3种组分均一的糖蛋白JGP-Ⅱ、JGP-Ⅲ、JGP-Ⅳ。检测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均有增殖作用;对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头 糖蛋白 分离纯化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海蜇丝加工技术及其调味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贤庆 李来好 +4 位作者 吴燕燕 刁石强 李刘冬 陈培基 郝淑贤 《南方水产》 2005年第2期46-50,共5页
研究了即食海蜇丝的加工技术及其调味配方的筛选,着重研究了即食海蜇丝的增脆方法和杀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即食海蜇丝的最佳增脆条件为:在温度为60℃左右的热水中热烫40~60s;有效的杀菌方法为60℃加热辅以紫外线照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 研究了即食海蜇丝的加工技术及其调味配方的筛选,着重研究了即食海蜇丝的增脆方法和杀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即食海蜇丝的最佳增脆条件为:在温度为60℃左右的热水中热烫40~60s;有效的杀菌方法为60℃加热辅以紫外线照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4种主要调味料对海蜇丝成品的色、香、味等方面的影响,筛选出即食海蜇丝的最佳配方(按份量计)为:海蜇丝100、酱油2.0、陈醋3.0、辣椒油2.0、蒜泥1.0、花生油1.0、精盐1.5、白糖1.0、味精0.5、鸟苷酸+肌苷酸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 海蜇 加工技术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海蜇加工过程中铝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洋 赵玲 +2 位作者 刘淇 曹荣 魏玉西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2042-2045,共4页
目的以鲜海蜇为原料,研究三矾工艺加工盐渍海蜇过程中铝的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为盐渍海蜇中铝的控制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溶液浸取法提取海蜇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铝,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各形态铝的含量。结果在... 目的以鲜海蜇为原料,研究三矾工艺加工盐渍海蜇过程中铝的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为盐渍海蜇中铝的控制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溶液浸取法提取海蜇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铝,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各形态铝的含量。结果在加工过程中海蜇的总铝含量逐渐增加,鲜海蜇、初矾、二矾、三矾海蜇中总铝含量分别为12.10 mg/kg、99.80 mg/kg、440.04 mg/kg、701.49 mg/kg;海蜇中铝的主要形态为无机态铝,有机态铝的含量较低,鲜海蜇、初矾、二矾、三矾海蜇中无机态铝占总铝的比例依次为70.83%、79.41%、86.16%、93.10%;无机态铝中大部分为沉淀态的Al(OH)_3,在海蜇样品中均占总铝含量的50%以上。结论采用传统三矾工艺加工盐渍海蜇,海蜇中铝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铝的形态主要为无机态。因此,盐渍海蜇铝毒性的大小可直接用总铝含量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海蜇 明矾 铝形态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及促愈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丁进锋 苏秀榕 +2 位作者 张春丹 李妍妍 徐嘉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9-23,共5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海蜇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并通过小鼠皮肤创伤模型研究海蜇胶原蛋白的促愈合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海蜇胶原...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海蜇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并通过小鼠皮肤创伤模型研究海蜇胶原蛋白的促愈合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海蜇胶原蛋白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小鼠皮肤创伤模型,创面外用胶原蛋白,并以云南白药处理为阳性对照,通过十字测量法测量创面大小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显示海蜇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2.64h、液料比23.6:1,醋酸浓度0.562mol/L;动物实验表明海蜇胶原蛋白能够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对创面修复有促进作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准确可靠;海蜇胶原蛋白具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胶原蛋白 响应面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头糖蛋白基本组成及结构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任国艳 李八方 +3 位作者 侯玉泽 赵胜娟 梁华 陈秀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125,共5页
对海蜇头糖蛋白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探讨。采用多步分离纯化方法获得电泳纯的海蜇头糖蛋白JGP-III。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JGP-Ⅲ中含有12.61%总糖,74.34%总蛋白,8.47%氨基糖,0.84%糖醛酸,1.06%硫酸根、0.92%唾液酸。JGP-Ⅲ的单糖组... 对海蜇头糖蛋白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探讨。采用多步分离纯化方法获得电泳纯的海蜇头糖蛋白JGP-III。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JGP-Ⅲ中含有12.61%总糖,74.34%总蛋白,8.47%氨基糖,0.84%糖醛酸,1.06%硫酸根、0.92%唾液酸。JGP-Ⅲ的单糖组成主要有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和鼠李糖。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缺乏色氨酸和组氨酸。JGP-Ⅲ经消除反应前后紫外吸收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糖肽酶F作用后分子量的变化,表明JGP-Ⅲ中即有O-连接糖肽键的存在又有N-连接糖肽键的存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JGP-III具有糖蛋白的典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头 糖蛋白 组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