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n_(2)O_(4)/Ce-TiO_(2)双功能催化剂SCR脱硝协同CO氧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唐晓龙 温佳俊 +6 位作者 刘媛媛 王成志 罗宁 段二红 周远松 易红宏 高凤雨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实现工业烟气的超低排放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本工作以负载型Mn基尖晶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Co、Ce金属改性的方式研发了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兼顾CO氧化的CoM... 实现工业烟气的超低排放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本工作以负载型Mn基尖晶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Co、Ce金属改性的方式研发了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兼顾CO氧化的CoMn_(2)O_(4)/Ce-TiO_(2)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烟气组分对同时脱硝脱CO效率的影响:SO_(2)对脱硝效率、脱CO效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H_(2)O降低了NO_(x)转化率却可以提高CO转化率;CO与NH_(3)在较低浓度下起到双还原剂的作用,共同提升NO_(x)转化率,而在较高浓度时,二者由于竞争吸附导致CO转化率下降。分析认为,Mn是主要的SCR反应活性位点,Co是主要的脱CO活性位点,而Ce物种对SCR反应和脱CO反应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同时脱硝脱CO反应中,NO_(x)主要通过NH_(3)-SCR反应脱除,CO主要通过氧化反应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 一氧化碳氧化 CoMn_(2)O_(4)/Ce-TiO_(2)催化剂 二氧化硫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改性MIL-100(Fe)催化剂的SCR-C_(3)H_(6)脱硝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付维 宁淑英 +3 位作者 蔡晨 陈佳音 周皞 苏亚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1-4960,共10页
烃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HC)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催化剂有效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其活性的关键因素。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IL-100(Fe),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Cu含量的m Cu-MIL-100(Fe)催化剂,... 烃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HC)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催化剂有效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其活性的关键因素。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IL-100(Fe),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Cu含量的m Cu-MIL-100(Fe)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中对其催化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的引入使MIL-100(Fe)催化活性得到改善。2.3Cu-MIL-100(Fe)的NO转化率在275℃下可达到100%,275~400℃范围内可维持85%以上NO转化率及90%以上N_(2)选择性,且具有较好抗SO_(2)的能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作了进一步讨论。N_(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加入适量Cu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增强催化剂表面对反应气体的吸附能力;XPS研究结果表明,Cu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数目。Cu与Fe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现象。H_(2)-TPR曲线表明Cu使催化剂的还原特征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增强了其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催化还原 碳氢化合物 催化剂 Cu改性 抗SO_(2)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钛掺杂促进铁氧化物低温SCR脱硝性能的机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强 熊志波 +5 位作者 白鹏 武超 王永贞 周飞 金晶 路春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04-2310,共7页
利用X射线晶格衍射(XRD)、N_2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铈和钛掺杂后的铁氧化物晶相、孔隙结构及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度等物性进行表征分析,得到了铈和钛掺杂对铁氧化物低温NH_3-SCR脱硝性能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铈和钛掺杂会抑... 利用X射线晶格衍射(XRD)、N_2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铈和钛掺杂后的铁氧化物晶相、孔隙结构及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度等物性进行表征分析,得到了铈和钛掺杂对铁氧化物低温NH_3-SCR脱硝性能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铈和钛掺杂会抑制铁氧化物中Fe_2O_3的结晶,细化其孔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铈掺杂会促使铁氧化物表面形成Ce^(4+)/Ce^(3+)氧化还原电子对;进一步掺杂钛会提高铁铈复合氧化物形成更多吸附氧,增强其表面低温催化氧化NO为NO_2的性能;且铈和钛掺杂增强了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性能,尤其提高了对NH_3的低温吸附,从而促进了铁基氧化物催化剂的低温NH_3-SCR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优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CR脱硝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熊志波 郭东旭 +1 位作者 路春美 张信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积分实验系统上考察了NO初始浓度、NH3/NO比及O2浓度对其SCR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借助微分系统探讨了其SCR脱硝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构建了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脱硝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积分实验系统上考察了NO初始浓度、NH3/NO比及O2浓度对其SCR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借助微分系统探讨了其SCR脱硝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构建了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脱硝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O初始浓度越高,每克催化剂的NO转化率越高;随着NH3/NO比的增加,NO转化率先迅速增加后趋势减缓,最终趋于稳定;O2在NH3-SCR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175~225℃下,Fe0.95Ce0.05Oz催化剂的NO和NH3反应级数分别为1级和0级,O2的反应级数接近0.5级,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NO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剂对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熊志波 路春美 +3 位作者 韩奎华 郭东旭 王栋 张信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01-205,共5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两种典型氨基和4种典型碱金属沉淀剂对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3-SCR)的影响规律;借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探讨不同沉淀剂影响铁铈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与...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两种典型氨基和4种典型碱金属沉淀剂对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3-SCR)的影响规律;借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探讨不同沉淀剂影响铁铈催化剂SCR脱硝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与碱金属沉淀剂(NaOH,KOH,Na2CO3和K2CO3)相比,氨基沉淀剂(NH4OH和(NH4)2CO3)制备的铁铈催化剂具有良好SCR脱硝性能;氨基沉淀剂促使铁铈催化剂中形成铁铈固溶体,优化铁铈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增大其表面积和孔容,细化其孔径,使铁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SCR脱硝性能;FeCe-NH4OH和FeCe-(NH4)2CO3的比表面积依次为107.05,108.80 m2/g,分别为FeCe-NaOH和FeCe-Na2CO3比表面积的1.36和1.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剂 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SCR催化剂对逃逸氨的催化分解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万苗 刘庆航 +4 位作者 杨昌涛 瞿赞 杨士建 谢江坤 晏乃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8-1063,共6页
为减少烟气氨法选择性还原催化脱硝(NH3-SCR)过程氨的逃逸问题,提出了在SCR催化单元尾部增设对氨具有高效分解作用的改性SCR催化剂的方法。分别考察了Cu及Ru等金属元素对W/V/Ti型SCR催化剂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Cu、Ru两种金属元... 为减少烟气氨法选择性还原催化脱硝(NH3-SCR)过程氨的逃逸问题,提出了在SCR催化单元尾部增设对氨具有高效分解作用的改性SCR催化剂的方法。分别考察了Cu及Ru等金属元素对W/V/Ti型SCR催化剂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Cu、Ru两种金属元素改性后的催化剂对逃逸氨均有较好的脱硝还原效果及强化氨的催化分解作用。对氨分解产物分析表明,Cu改性催化剂对氨的分解产物中NOx转化率较高,而Ru改性SCR催化剂不仅具有非常高的氨催化氧化活性,同时其分解产物对N2的选择性能够达到90%以上。另外,考察了温度、催化剂预硫化处理、NO等因素对逃逸氨的分解作用的影响,催化剂在300-400℃具有最好的活性,预硫化对氨的分解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Cu系催化剂。Ru/SCR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抗硫性能,经过预硫化处理后,在NO存在的条件下,NH,去除率能够达到80%以上,在逃逸氨控制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氨 选择性还原脱硝(scr) Cu系催化剂 RU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CR脱硝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熊志波 路春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7,共7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铈催化剂,考察添加钛、锆、钨和钼对其SCR脱硝的改性规律。结果表明,钨和钼的添加提高了铁铈催化剂高温脱硝性能,却使其低温活性有所降低;钛的添加对铁铈催化剂脱硝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提高了其低温活性,并拓宽...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铈催化剂,考察添加钛、锆、钨和钼对其SCR脱硝的改性规律。结果表明,钨和钼的添加提高了铁铈催化剂高温脱硝性能,却使其低温活性有所降低;钛的添加对铁铈催化剂脱硝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提高了其低温活性,并拓宽了其完全转化温度窗口,为最佳改性物。当钛的物质的量比逐渐由0.10增至0.40,铁铈钛催化剂低温脱硝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但其高温脱硝效率逐渐增大至100%,钛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0.15。XRD和N2吸附分析结果表明,钛能优化铁铈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细化其孔径,并与催化剂中铁、铈氧化物形成良好的固溶体,从而提高了铁铈催化剂的SCR脱硝性能。Fe0.8Ce0.05Ti0.15Oz催化剂在150~400℃取得了高于90%的NOx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NOx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SM-5分子筛催化剂SCR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坤鹏 宋崇林 +2 位作者 宾峰 吕刚 宋金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液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Cu含量的Cu/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其理化特性和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催化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Cu元素主要以Cu+离子的形式富集于分子筛的浅层及表面,且分散性较好.Cu质量分数低于6.39%时,NO低温转化率... 采用液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Cu含量的Cu/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其理化特性和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催化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Cu元素主要以Cu+离子的形式富集于分子筛的浅层及表面,且分散性较好.Cu质量分数低于6.39%时,NO低温转化率随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Cu质量分数超过6.39%后,随Cu含量的增加,高温NO转化率开始衰减的温度降低.反应气流速在150,000,h-1以内时,反应气流速对Cu/ZSM-5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Cu/ZSM-5分子筛催化剂 氮氧化物 脱除效率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石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曾令大 周怀春 +1 位作者 傅培舫 姚斌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介绍了后石电厂SCR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加装SCR装置对空气预热器和引风机等相关辅机的设计和材料选型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后石电厂的尾部烟气进行脱氮处理可以大量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显著改善环境。
关键词 氮氧化物 烟气脱氮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改性分子筛型催化剂低温SCR反应机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晓东 吕刚 +3 位作者 宋崇林 宋金瓯 宾峰 吴少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使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得到金属改性ZSM-5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In situ DRIFTS).FT-IR实验说明金属的掺杂并未对ZSM-5的结构造成破坏.DRIFT... 使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得到金属改性ZSM-5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In situ DRIFTS).FT-IR实验说明金属的掺杂并未对ZSM-5的结构造成破坏.DRIFTS实验证实,金属改性ZSM-5催化剂低温下的SCR反应主要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即活化的NOx物种和活化的NH3物种进行反应.与Cu/ZSM-5催化剂相比,CuCe0.75Zr0.25Oy/ZSM-5催化剂可以加速氧化NO成为NO2,使得CuCexZr1-xOy/ZSM-5催化剂更容易生成—NO2物种,这对去除NOx催化的低温活性有很大的帮助.催化剂表面上的大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物种都是活性物种,但连二亚硝酸盐是个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ZSM-5分子筛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反应机理 过渡态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楼狄明 谭畅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27,共7页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响,外特性下扭矩平均降幅为1.3%,负荷特性下燃油消耗率平均升幅为2.6%。DOC+CDPF+SCR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_x,THC,CO以及颗粒物排放。DOC主导净化THC和CO,对颗粒物也有良好的减排能力;SCR主导净化NO_x,排气温度较低时转化效率不高;CDPF主导净化颗粒物排放,对中小粒径颗粒物的净化效率更高。PN和PM平均减排率分别为99.1%和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捕集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铈的低温NH_(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娜 陈泽东 +2 位作者 王晶晶 张凯 武文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59,共10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工业烟气和柴油机废气脱硝技术,但是低温(特别是在200℃以下)的NH_(3)-SCR催化剂目前仍没有工业化应用。近几年,很多学者将Ce基催化剂作为低温NH_(3)-SCR催化剂,发现Ce基催化剂有优良的低温催化性...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工业烟气和柴油机废气脱硝技术,但是低温(特别是在200℃以下)的NH_(3)-SCR催化剂目前仍没有工业化应用。近几年,很多学者将Ce基催化剂作为低温NH_(3)-SCR催化剂,发现Ce基催化剂有优良的低温催化性能。本文对Ce基催化剂在NO_(x)低温NH_(3)-SCR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和性能进行了综述。按照CeO_(2)在催化剂的存在形式将铈基催化剂分为: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及CeO_(2)作载体的催化剂三类。影响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有催化剂的活化能、比表面积、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分散性、其他金属掺杂物、氧化还原性能等,本文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针对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重点介绍了Ce基多金属氧化物的载体(Al_(2)O_(3)、TiO_(2)、新型载体)及载体在低温NH_(3)-SCR反应中的作用。CeO_(2)作载体的催化剂,脱硝效率虽不及前两种类型的催化剂,但将金属与CeO_(2)混合或掺杂作为共同载体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硫抗水性能都有显著提升,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文中也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重点研究了低温NH_(3)-SCR机制,包括E-R机制和L-H机制。最后,对NO_(x)低温NH_(3)-SCR的研究前景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氧化铈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左海清 徐东耀 +2 位作者 但海均 杨永利 马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64-3168,共5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主流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其核心是催化剂。凹凸棒石成本低廉,性能优越,适合用作SCR催化剂的载体,而且以凹凸棒石为载体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低温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凹凸...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主流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其核心是催化剂。凹凸棒石成本低廉,性能优越,适合用作SCR催化剂的载体,而且以凹凸棒石为载体的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低温选择性和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凹凸棒石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活性组分、制备方法、前体物种、活性组分负载量、煅烧温度、元素掺杂等因素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导致此类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以及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并指出在凹凸棒石负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上进行的SCR脱硝反应遵循E-R机理,最后指出此类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是进一步提高现有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实现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载体 脱硝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烟气脱硝工艺喷氨混合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韩发年 闫志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51-4157,共7页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成为工程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工艺,而反应器横截面上混合气体流场均匀性优劣是高效烟气脱硝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简述了SCR烟气脱硝系统基本原理和NH3/NOx混合效率指标;综述了线性...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成为工程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工艺,而反应器横截面上混合气体流场均匀性优劣是高效烟气脱硝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简述了SCR烟气脱硝系统基本原理和NH3/NOx混合效率指标;综述了线性控制式、分区控制式和混合型喷氨格栅等几种工程应用上主流技术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各气体流场均匀性调节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氨喷射混合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1优先选用混合型喷氨格栅,分区控制式喷氨格栅和线性控制式喷氨格栅分别次之;2喷氨混合装置设计时重点寻求降低浓度不均匀系数的可行性;3研发简易、高能和稳定的静态混合结构,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操作弹性;4完善还原剂氨喷射效应和喷氨量现代控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喷射混合 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SCR组合后处理技术在非电控柴油机排放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洋 孙亮 +3 位作者 白书战 王刚 张杰 李国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电控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合后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rea-SCR技术的V-W/Ti基催化剂在车用柴油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佟德辉 李国祥 +1 位作者 陶建忠 孙少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小样评价试验台上对制备的适合于车用柴油机SCR技术的V2O5-WO3/TiO2催化剂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同国外成熟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达到了与国外成熟催化剂相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按照ESC和ETC测试方法和... 在小样评价试验台上对制备的适合于车用柴油机SCR技术的V2O5-WO3/TiO2催化剂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同国外成熟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达到了与国外成熟催化剂相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按照ESC和ETC测试方法和规程对2种催化剂进行了发动机台架排放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柴油机配装采用试验催化剂的SCR催化转化器后,其主要有害排放物测量值低于我国第Ⅳ阶段排放法规的限值,这表明催化剂的配制达到了预定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V2O5-WO3/TIO2催化剂 尿素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装置在超临界锅炉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曾令大 王晓林 +2 位作者 周怀春 姚斌 傅培舫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5,共4页
对超临界燃煤后石电厂的尾部烟气进行脱氮处理可以大量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显著改善环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氮技术是一种用于脱除燃料燃烧后烟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的技术。介绍了后石电厂SCR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加装SCR... 对超临界燃煤后石电厂的尾部烟气进行脱氮处理可以大量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显著改善环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氮技术是一种用于脱除燃料燃烧后烟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的技术。介绍了后石电厂SCR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加装SCR装置对空气预热器和引风机等相关辅机的设计和材料选型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烟气脱氮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镇 陆国栋 +3 位作者 赵彦光 华伦 胡静 帅石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运用GT-Power软件对两种不同结构的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进行了声学性能模拟,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及其NOx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在增加穿孔管后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在400~750 Hz... 运用GT-Power软件对两种不同结构的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进行了声学性能模拟,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及其NOx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在增加穿孔管后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在400~750 Hz区间内受到了削弱,在750~1 000 Hz区间内增强,增加穿孔管后压力损失增加。在绝大部分工况下,增加穿孔管后SCR催化转化消声器的NOx转化效率要明显高于无穿孔管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气消声器 声学性能 压力损失 氮氧化物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锰矿负载CeO_2低温NH_3-SCR脱硝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涛 徐凯杰 +3 位作者 郭晶晶 王曦月 姜松 朱承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5-851,共7页
文章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天然锰矿负载CeO_2复合催化剂,采用一系列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Ce/Mn摩尔比及催化剂的煅烧温度对其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NO性能的影响,得出CeO_2/MnO_... 文章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天然锰矿负载CeO_2复合催化剂,采用一系列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Ce/Mn摩尔比及催化剂的煅烧温度对其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NO性能的影响,得出CeO_2/MnO_x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以安徽省青阳县出产的天然锰矿作为载体,使用浸渍法制备的Ce/Mn摩尔比为0.3、400℃空气气氛下煅烧2h复合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还原NO性能,当NO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时,100℃时NO转化率为72.7%,250℃可达95.7%。较大的比表面积、Ce与Mn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高浓度晶格氧以及表面吸附态氧组分提供更多的表面酸位点使得CeO_2/MnO_x复合催化剂具有优良的低温SCR NO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锰矿 氧化铈 氮氧化物 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车尿素SCR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国仰 张俊 +3 位作者 祁金柱 刘世宇 肖建华 帅石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提出了DeNOx系统催化器集成方案;分析了SCR控制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传统SCR控制技术和先进的SCR控制技术,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SCR控制系统主要面临SC... 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提出了DeNOx系统催化器集成方案;分析了SCR控制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传统SCR控制技术和先进的SCR控制技术,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SCR控制系统主要面临SCR模型非线性问题、多时间尺度耦合控制问题、商业传感器测量问题。开环控制系统NOx转化效率可以达到60%~80%,仅满足国Ⅳ和国Ⅴ排放法规要求。而闭环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NOx转化效率,可以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先进SCR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能更有效地控制NOx排放和NH3泄漏。发动机和后处理系统协同控制增加了后处理系统的可控性,可以进一步降低柴油车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后处理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