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NLR and SII in anti⁃MDA5 antibody⁃positive dermatomyositis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1
作者 CAI Qingqing YOU Hanxiao +7 位作者 WANG Lei LÜChengyin SHI Yumeng QIU Yulu WU Lingyun WANG Fang ZHANG Miaojia TAN Wenfe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and th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in predicting patients with 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positive(...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and th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in predicting patients with 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positive(anti⁃MDA5+)dermatomyositis(DM)develop into the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124 anti⁃MDA5+DM patients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March 2019 and September 2023.We identifi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ortality of RPILD with th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and determined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s for predicting adverse outcomes with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alysis.Results:Among the 124 patients,36 patients(29.03%)developed RPILD,and 39 patients(31.45%)di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levated NLR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PILD development,while the elevated SII expression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mortality of RPILD.Based on the ROC curve analysis,NLR>6.12 was a predictor for RPILD,and SII>875.79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of RPILD.Conclusion:Both NLR and SII are accessible,cost⁃effective,and reliable prognostic indica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nti⁃MDA5^(+)DM,providing a valuable guidance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positive dermatomyositis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与SSc-ILD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周彦 江竞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利用Beta-Poisson模型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捕捉核糖核酸测序(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数据的双峰特征.通过引入Beta-Poisson模型,即用Beta分布替换Gamma-Poisson分布的Gamma分布,构建新的混合分布刻画RNA-Seq数据中双峰特征.分析肺上皮细胞数据集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SSc-ILD疾病的转录组,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和SSc-ILD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为患有新冠肺炎感染的SSc-ILD疾病找到共同的途径和药物靶点.结果表明,COVID-19和SSc-ILD有50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应答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并且富集在细胞对病毒防御反应和干扰素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基于PPI网络检测出hub基因,预测STAT1、ISG15、IRF7、MX1、EIF2AK2、DDX58、OAS1、OAS2、IFIT1和IFIT3是涉及两种疾病的病理表型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又鉴别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与常见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COVID-19和SSc-ILD两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疗分子调控机制,可为治疗两种疾病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多元统计 差异表达基因 新冠病毒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Beta-Poisson模型 富集分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皮病的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宏伟 杨军浩 丁长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11-71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 ,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 ,11例 ( 68.8% )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 ;14例 ( 87.5 % )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 ;... 目的 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 ,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 ,11例 ( 68.8% )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 ;14例 ( 87.5 % )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 ;6例 ( 3 7.5 % )出现胸膜下线影 ;9例 ( 5 6.3 % )出现蜂窝影 ,以两肺下野外带常见 ;10例 ( 62 .5 % )可见间隔旁或瘢痕旁肺气肿改变 ;7例 ( 43 .8% )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 ;9例 ( 5 6.3 % )有食管扩张改变。结论 HRCT可以显示硬皮病的细微病变 ,在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HRCT表现与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舒政 刘颖华 +2 位作者 倪炯 孙凤 屠文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 (SSc)肺纤维化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7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Sc病例行肺部HRCT扫描 ,并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5年以下 ,B组 5~ 10年和C组 10年以上 ) ,分别统计肺纤维化各种HRC...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 (SSc)肺纤维化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7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Sc病例行肺部HRCT扫描 ,并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5年以下 ,B组 5~ 10年和C组 10年以上 ) ,分别统计肺纤维化各种HRCT表现急纵隔相关征象在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 :A组 2 6例 ,HRCT表现以小叶间隔增厚 (14例 ,5 3 .8% ) ,小叶内间质增厚 (12例 ,46.2 % ) ,磨玻璃样密度影 (14例 ,5 3 .8% )为主 ;B组 19例 ,小叶间隔增厚 (12例 ,63 .2 % ) ,网格样影 (11例 ,5 7.9% )多见 ;C组 2 5例 ,蜂窝征 (16例 ,64 % )明显多见 ,并常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 (14例 ,5 6.0 % )、食管扩张 (13例 ,5 2 % )和肺动脉高压 (11例 ,44 .0 % )。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有一定的关系 ,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常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间质性肺疾病 HRCT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艳莉 赵洪军 +3 位作者 罗卉 左晓霞 李全贞 刘思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836,共8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并进一步探讨DNA甲基化对Wnt/β-cat...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并进一步探讨DNA甲基化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19例SSc患者(SSc组)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PBMCs。SSc患者中有10例合并ILD(SSc合并ILD亚组)、9例未合并ILD(SSc未合并ILD亚组)。采用Illumina 450K甲基化芯片和Illumina HT-12 v4.0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研究DNA甲基化对Wnt/β-catenin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存在71个高甲基化位点,98个低甲基化位点。转录组分析发现:与SSc未合并ILD亚组相比,SSc合并ILD亚组有164个基因表达上调,191个基因表达下调。SSc组患者PBMCs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有35个低甲基化基因,其中卷曲同源物1(frizzled-1,FZD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9(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9,MAPK9)、母亲DPP同源物2(mothers against DPP homolog 2,SMAD2)、转录因子7类似物2(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TCF7L2)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B(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member 5B,WNT5B)mRNA在SS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中Dickkopf相关蛋白2(dickkopf homolog 2,DKK2)、FZD1、MAPK9等多个基因的mRNA表达虽上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有38个低甲基化基因,其中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 1,ARRB1)、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6(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FGR、中性粒细胞胞浆因子1C(neutrophil cytosolic factor 1C,NCF1C)mRNA在SS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中ARRB1、CXCL10、CXCL16等多个基因的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Sc合并ILD与SSc无ILD患者存在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的差异,且SSc患者PBMCs中存在Wnt/β-catenin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多个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与SSc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肺间质病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 转录组表达谱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趋化因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miR-34-5p和miR-142-3p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文根 古晓东 +2 位作者 翁锐强 刘苏东 陈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探讨其在S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未接受治疗的初诊SSc患者,同时以年龄及性别匹配... 目的: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探讨其在S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未接受治疗的初诊SSc患者,同时以年龄及性别匹配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得血浆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外泌体miR-34-5p、miR-92-3p和miR-142-3p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miRNA表达水平与SSc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20例SS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6±12.6)岁,男性7例,女性13例。根据皮肤累及范围,13例为局限皮肤型SSc(limited cutaneous systemic sclerosis,lcSSc),7例为弥漫皮肤型SSc(diffuse cutaneous systemic sclerosis,dcSSc)。根据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结果,7例确诊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13例确诊非ILD。SSc患者血浆外泌体miR-34-5p、miR-92-3p和miR-142-3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3、P=0.0001和P=0.016)。与未并发ILD的患者相比,并发ILD患者miR-34-5p和miR-142-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P=0.037和P=0.015)。miR-34-5p和miR-142-3p的表达水平与ILD(分别为r=-0.48、P=0.031和r=-0.55、P=0.011)、关节炎(分别为r=-0.46、P=0.040和r=-0.48、P=0.032)均呈负相关。miR-142-3p与红细胞沉降率呈负相关(r=-0.55、P=0.012)。结论:SSc的血浆外泌体miR-34-5p、miR-92-3p和miR-142-3p存在表达失调,表达异常的miR-34-5p和miR-142-3p与SSc相关ILD(SSc associated ILD,SSc-ILD)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微RNAS 外泌体 间质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系统性硬化症和COVID-19大流行:世界硬皮病基金会对患者管理的初步建议》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洁涵 杨林 +5 位作者 汪晓平 何晶晶 彭晓欣 冯星 马隽 刘爱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18-2223,2229,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因常继发间质性肺疾病且广泛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在疫情期间应受到关注,其一旦感染则面临着疾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世界硬皮病基金会(WSF)针对COVID-19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因常继发间质性肺疾病且广泛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在疫情期间应受到关注,其一旦感染则面临着疾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世界硬皮病基金会(WSF)针对COVID-19大流行提出了SSc患者的管理建议,本文通过对该建议进行解读与评析,对目前SSc合并COVID-19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SSc患者在COVID-19大流行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为血脏”探讨络脉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雅芸 张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07-2211,共5页
从“肺为血脏”角度出发,结合现代临床和科学研究,重新分析和认识络脉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络脉为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可以说络脉在气血的运行中起关键作用,“肺为血脏”理论认为气血的失常最易造成肺部瘀滞,痰阻血... 从“肺为血脏”角度出发,结合现代临床和科学研究,重新分析和认识络脉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络脉为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可以说络脉在气血的运行中起关键作用,“肺为血脏”理论认为气血的失常最易造成肺部瘀滞,痰阻血瘀,肺络不通,形成痰、毒、瘀、虚等病理产物,肺脏长期得不到滋养,最终发展为间质性肺疾病,肺痿弱不用。“肺为血脏”,易滞易瘀、易入难出,肺虚是形成间质性肺病的基础,络脉不通,气滞血瘀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而络病理论又反过来证明了“肺为血脏”这一理论,临床上补肺益气、活血通络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为血脏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病 肺生血 络脉 气滞血瘀 活血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皮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鲁静浩 周行 +2 位作者 刘超凡 朱鹭冰 李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0-743,747,共5页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表现为皮肤硬化和内脏器官纤维化的自身免疫疾病,SSc相关间质性肺病(SSc-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c-ILD)是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不明,治疗难度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SS...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表现为皮肤硬化和内脏器官纤维化的自身免疫疾病,SSc相关间质性肺病(SSc-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c-ILD)是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不明,治疗难度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SSc-ILD常用药(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在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以及有关新型药(霉酚酸酯、吡非尼酮、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抗IL-6受体抗体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巴利昔单抗)治疗SSc-ILD的探索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间质性肺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达尼布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莉 朱婧妍 +3 位作者 高劭妍 谷小婷 李霄鹤 周红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1-1405,共5页
尼达尼布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被获批用来治疗多种间质性肺病,本文主要对尼达尼布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以... 尼达尼布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被获批用来治疗多种间质性肺病,本文主要对尼达尼布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总结出尼达尼布通过抑制多种促纤维化信号通路及干预多种炎症相关的表型,从而在持续性肺纤维化和炎症免疫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以期为尼达尼布在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达尼布 特发性肺纤维化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的间质性肺病 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101例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11
作者 赵志娜 李桓 李松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集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把每个症状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1、无则赋值0,计算其频次、频率,对主要症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然后...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集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把每个症状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1、无则赋值0,计算其频次、频率,对主要症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然后以公因子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在前10的症状为:少气懒言(75.25%),不寐(75.25%),烦躁(74.26%),气短(71.29%),胸闷(68.32%),咳嗽(59.40%),心悸(57.43%),腰膝酸软(56.43%),动则喘甚(52.47%),咯痰(50.49%)。一共提取公因子13项,总贡献率累计72.898%。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辨证为4型,分别为阴虚内热证、湿热阻络证、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可分为4型,但临床时需结合患者的性别、并发症、年龄等因素具体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 证候分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