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2 位作者 王建平 栗根义 张晓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正常可育的品系中19个自交不亲和,与胞质不育系41A测交的3个合成品系中没有找到恢复基因,但它们是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杂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高达80%,其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3个组合抗寒,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菌核病,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现有甘蓝型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大白菜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隶属函数法鉴定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旱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符明联 李根泽 +2 位作者 杨清辉 原小燕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 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性较弱。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材料主花序的三个性状,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在强抗、较抗、不抗材料间的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且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在50%以上,其中主花序籽粒的含油量及千粒重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利用水分胁迫下三个性状的差异变化可对抗旱油菜进行初步筛选。通过筛选,获得2007M004、2007M018和2007M027三份平均隶属函数值≥0.413的抗旱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抗旱鉴定 主花序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芥种间杂交后代DH系花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原小燕 铁朝良 +4 位作者 符明联 李根泽 字德华 张云云 王敬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8,共10页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 本试验以22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油菜花期降雨量约5.7 mm、6.7 mm的情况下,连续两年设置正常灌水、花期干旱胁迫2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多数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高于常规甘蓝型品种,共获得7份抗旱性较强的材料;无论采用直接评价或关联系数综合评价,两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约有42.55%的材料抗旱等级分类一致,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通过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芥杂交后代 DH株系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关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和甘芥杂交后代薹花期耐旱性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4 位作者 张云云 刘珏 铁朝良 李燕 王绍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3,共10页
为筛选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抗旱材料,连续4年于生殖生长关键时期(薹花期),设正常灌水及干旱胁迫处理,考察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甘芥杂交后代共计43份材料成熟期产量及12个产量相关性状,采用经典抗旱指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 为筛选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抗旱材料,连续4年于生殖生长关键时期(薹花期),设正常灌水及干旱胁迫处理,考察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甘芥杂交后代共计43份材料成熟期产量及12个产量相关性状,采用经典抗旱指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抗旱资源,并分析干旱对产量相关因子,尤其是产量组成因子的影响,筛选关键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角果数对薹花期干旱最敏感,千粒重及每角粒数变化不大,干旱使得一次分枝数、侧枝角果数显著减少,导致总角果数下降,成为影响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干旱条件下相对总角果数、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株高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总角果数可作为油菜薹花期抗旱性筛选指标,相对一次分枝数、相对株高也可作为初筛指标;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4年共筛选出17份抗旱材料,抗旱性比较稳定的有3份,其中1份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稳定且干旱条件下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甘芥杂交后代 DH株系 抗旱鉴定 抗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被引量:71
5
作者 李树林 周熙荣 +1 位作者 周志疆 钱玉秀 《作物研究》 1990年第3期27-32,共6页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rf,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msmsRf-和msmsrfrf,而可育株基因型为RfRf的植株可作为恢复系。利用兄妹交配(Msmsrfrf×msmsrfrf)和(Msmsrfrf×MsMsRfrf),其后代的育性分离都能稳定在1:1,前者称为杂合两型系,后者称为纯合两型系,若配(MsMsrfrf×msmsrfrf),其测交一代为全不育系Msmsrfrf。由于全不育系只能出现在测交一代,不能用回交保持,故把双隐性的msmsrfrf可育株称为临保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显性核不育 遗传 制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F_1衍生后代的育性及性状变异 被引量:4
6
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傅寿仲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0,21,共4页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断改善。BC_1F_2和BC_1F_3的每角粒数分别为9.63和13.55粒,单株产量分别为13.62克和21.05克,但在BC_1F_3,种间杂种的遗传紊乱现象依然存在。(3)连续4个世代分离筛选,获得一些变异新类型,如无花瓣、黄种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育种 F1代 育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系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3 位作者 李根泽 王敬乔 魏生广 程德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评价和利用种间杂交的抗旱新种质,以24份甘芥(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材料,在全生育期降水量约60mm的情况下,设置正常灌水、苗期干旱胁迫、薹花期干旱胁迫、角果生长期干旱胁迫4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的4... 为评价和利用种间杂交的抗旱新种质,以24份甘芥(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为材料,在全生育期降水量约60mm的情况下,设置正常灌水、苗期干旱胁迫、薹花期干旱胁迫、角果生长期干旱胁迫4个处理,考察产量及与产量相关的4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应用抗旱指数法、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多数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均高于常规甘蓝型品种,其中角果生长期、苗期更显著,共获得10份抗旱性较强的材料,其中2份在全生育期抗旱性均较强。3个时期抗旱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和薹花期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果生长期和苗期、薹花期的相关性不显著。在苗期、薹花期、角果生长期的任一时期发生干旱均能严重影响油菜地上部鲜重、株高、芥酸及油酸含量,同时薹花期发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苗期。植株在苗期、薹花期、角果生长期的抗旱性与地上部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薹花期抗旱性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DH株系 抗旱鉴定 抗旱指数 关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丽萍 高东杰 +2 位作者 李勇 贾树彪 郭德栋 《中国糖料》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胞中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能相互比较,可以做为鉴定染色体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由于甜菜染色体较小且相互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型 种间杂种 甜菜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抗根线虫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大仁 WFriedt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共4页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的属间不育杂种(ACR)经0.1%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杂种小苗,使杂种小苗的染色体加倍产生可育株,获得了31% 可育的异源倍性植株。再用甘蓝型油菜与之回交,应用胚胎挽救技术产生了133 株回交后代(BC1 ...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的属间不育杂种(ACR)经0.1%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杂种小苗,使杂种小苗的染色体加倍产生可育株,获得了31% 可育的异源倍性植株。再用甘蓝型油菜与之回交,应用胚胎挽救技术产生了133 株回交后代(BC1 )的杂种株。从这些杂种株中筛选出部分抗线虫性强的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抗根线虫基因 油菜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20的选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连益 陈卫江 +2 位作者 李莓 曲亮 王同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18-20,共3页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 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15.0 kg/hm2,比...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 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15.0 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31.7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油菜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近缘三种间杂交后代分离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继志 李汉卿 +1 位作者 郭德栋 孙喜林 《中国甜菜》 1990年第2期9-14,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基本上是同源的。一年生生长习性及野生种根型表现为显性,F_2服从孟德尔分离,但有的表现偏离。三个组合F_2、F_3的花粉育性、株型等表现具有广泛的方离,从中可分离出极少量高糖、高抗病等各种有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属 种间杂交 后代分离 近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花期油菜绿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韩配配 胡小加 +5 位作者 廖祥生 谢立华 李银水 顾炽明 秦璐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642,共5页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高,花期植株硫苷含量差异显著。模拟还田后30d内,两类油菜植株体内硫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TC),均在20d时出现最高峰值。芥菜型油菜硫苷含量高,作为绿肥用其抑制细菌和真菌的能力较强,而低硫苷甘蓝型油菜肥用,对真菌无抑菌能力。芥菜型油菜还田能促进后茬花生生长,花生有效根瘤数和单株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1.4%和7.1%,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花生 土壤 绿肥 微生物 异硫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青杂10号的选育
13
作者 姚艳梅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2期72-73,共2页
利用选育出的不育系144A、保持系144B和恢复系1131R进行三系配套选育出青杂10号新品种,该品种是早熟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185d左右,适宜在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产区种植,如云南、广西、贵州、福建省、江西和湖南... 利用选育出的不育系144A、保持系144B和恢复系1131R进行三系配套选育出青杂10号新品种,该品种是早熟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185d左右,适宜在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产区种植,如云南、广西、贵州、福建省、江西和湖南省南部。芥酸含量0.13%,饼粕中硫甙含量21.08μmol/g,含油量为41.31%,三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产量达到1677.3kghm-2。于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杂10号 三系杂交种 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