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ernal Logic and Value Pursuit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
作者 Gu Zhe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209,共8页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hoi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Marxism,reflecting on historical practice and practicing the value pursuit of Comm...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hoi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Marxism,reflecting on historical practice and practicing the value pursuit of Communists.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internal logic and value pursuit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in favor of upholding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situation,implementing the strictes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and unswervingly taking the path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 development,openness and sharing,and providing ideological powers and operation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ernal logic value pursu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基本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新 冯鑫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加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学说等理论资源,文章提出和阐释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基本逻辑。在政治逻辑上,国家话语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中国话语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政治理... 加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是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学说等理论资源,文章提出和阐释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基本逻辑。在政治逻辑上,国家话语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中国话语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然以中国特色的国家话语来表达和阐释;在文化逻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话语的文化根脉和精神谱系。做好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必须持续提升国家话语传播的主体意识、阐释能力、渠道整合能力。文章通过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指出在实践进路上,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夯实中国话语的知识底座;创新表达方式,增进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共识;拓展交往渠道,形成中国话语的全球传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国际传播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F0002,共13页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强调人是教育的原点,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的人。核心话语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独有的话语,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核心话语,立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具体话语是基础话语和核心话语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实践话语。三种话语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话语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教育本质 话语体系 基础话语 核心话语 具体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视角下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5
作者 姜丽萍 刘豪妍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从语篇视角切入,在建立语篇与书面语表达能力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旨在精准施策,为进一步开展留学生书面语教学以及提高留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留学生 汉语书面语 表达能力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式”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四维探赜
6
作者 陈婉颖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4,共7页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持续加快和我国实力不断增强,用超越西方话语的逻辑和方法建构“新中式”国际话语体系,主动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成为我们当前...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持续加快和我国实力不断增强,用超越西方话语的逻辑和方法建构“新中式”国际话语体系,主动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成为我们当前的现实之需和应然之举。“新中式”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要坚持尊重规律与循序渐进,主体间性与世界同构,受众本位与分众传播,凸显“新”,突出“中”,重在“效”,通过彰显传统底蕴,促进文化融合,体现创新传播,实现价值引领的“新中式”国际话语,完成“话语跟随”到“话语引领”的转变,迈向从“解释中国”到“中国解释”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 国际话语 传播效能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工智能立法的国际化叙事策略与展开
7
作者 许韬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6,共13页
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欧盟《人工智能法》为代表,全球逐渐呈现出“软硬法兼施”或者“硬法化”的立法趋势。立法也是一种叙事,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关注人工智能立法中的国际化叙事策略,以... 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欧盟《人工智能法》为代表,全球逐渐呈现出“软硬法兼施”或者“硬法化”的立法趋势。立法也是一种叙事,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关注人工智能立法中的国际化叙事策略,以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国人工智能立法叙事面临西方话语霸权围堵、自身涉外法治叙事能力障碍以及全球立法共识不足等困境,应采用“立足本土、理念先进;融通中外、普遍认可”的叙事策略,通过“共享、多元、分类”三大策略平衡内外需求,推动全球合作与共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立法 中国话语权 国际化叙事 涉外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向度
8
作者 王兆璟 董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学话语语境的时代性、世界向度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 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学话语语境的时代性、世界向度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新语境。依据话语生产与意义整合、话语传播与叙事转向、话语调适与符号更迭三个方面的机理,可以突显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和专业性,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和世界化。此外,通过突显话语体系的中国特殊性与世界普遍性、提升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增强话语体系的文化叙事力度等路径可以更好地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话语体系 新语境 新机理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译为媒: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构建——以“新质生产力”及其外译为例
9
作者 胡筱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197,共9页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应尽的职责。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向世界真实、正确传播中国的声音,是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习近平在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术语,与新文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该术语在英译中的演变、定型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术语的国际传播需要构建一个政府推广、人人参与、国内外媒体协同发挥作用的立体化、系统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术语 新质生产力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的认知战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澎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65,307,共16页
认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通过影响目标国民众的认知过程,渗透、削弱、征服或摧毁其认知机制,引发思维扭曲、改变认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乃至改变一个国家颜色的行动模式。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调整了对苏联的冷战战略,认知战逐渐取... 认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通过影响目标国民众的认知过程,渗透、削弱、征服或摧毁其认知机制,引发思维扭曲、改变认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乃至改变一个国家颜色的行动模式。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调整了对苏联的冷战战略,认知战逐渐取代心理战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进而改变苏联社会制度基础的新型武器。在这一战略引领下,美国借助其强大的软实力向苏联发起了认知战攻势,逐渐改变了苏联民众的传统认知以及苏联领导层的判断和决策,使苏联逐渐丧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最终引发苏联国内动乱和解体。苏联的惨痛教训对当今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对美国认知战的研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筑牢国家文化安全防线,提升外交战略主动性,强化网络空间与技术创新,稳健应对美国认知战,牢牢把握国际涉华舆论主导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美战略博弈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牢牢掌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和话语权,确保我国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认知战 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安全 国际话语权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外译中的立格与传意——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军峰 赵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0,89,共19页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系统性、学理化地表达了中国法律智慧、法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其外译传播在塑造国家法治形象、构建对外法治话语体系、争取法治话语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中的法治话语为研究...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系统性、学理化地表达了中国法律智慧、法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其外译传播在塑造国家法治形象、构建对外法治话语体系、争取法治话语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中的法治话语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内涵,重点考察立格与传意翻译策略在法治话语外译中的运用情况,以期为精准传播中国法治思想、增强中国法治话语国际传播效果提供启示借鉴和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 外译传播 立格与传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睿 沈丹怡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20,共9页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中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方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未来,中国将以深化同联合国教...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中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方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未来,中国将以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巩固全球教育伙伴关系、以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激发全球教育活力、以支持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所建设发展培养国际创新型科技人才、以支持国内高校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与学术联盟加强全球教育学术合作、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公共产品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以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合作区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及通过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贡献中国教育智慧与方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建成教育强国 全球教育治理 国际学术话语权 中国教育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创新--以发生学为畛域
16
作者 朱清河 尤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5,共8页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伴随着“两个结合”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而不断发生着与时偕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范式转型。以发生学视角谛视,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本土化、时代化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由表及里、前后...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伴随着“两个结合”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而不断发生着与时偕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范式转型。以发生学视角谛视,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本土化、时代化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由表及里、前后相属、相生相成的动态系统与互动进程。从发生基础来看,“人民至上”指向的是“为谁结合”的新闻政治立场问题;从发生目的来看,“回应时代之需”理清的是“为什么结合”的新闻功能性命题;从发生机理来看,“不断采用最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解决的是“怎样结合”的新闻操作性议题。该三重逻辑交光互影,共同擘画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同中国新闻工作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立体图景,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健康、理性地成长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 话语创新 两个结合 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及意识形态话语权
17
作者 张志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凭借生产工具标准能够区分人类社会形态,但对于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攸关新时...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凭借生产工具标准能够区分人类社会形态,但对于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攸关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新质生产力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人民中心、坚持绿色和谐,有力彰显了它所依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由此成为成功破解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准,支撑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新质生产力支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需要从战略认知、实践推进和话语传播三方面共同发力。新质生产力理论既满足了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提出的要求,又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话语革新,为夺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话语的中国化表征与全球化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立伟 曲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话语”是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专用术语,话语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话语权虽然属于软实力,但是软实力要依附于硬实力,没有硬实力的支撑与保障,软实力也就难以得到彰显和发挥。中国话... “话语”是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专用术语,话语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话语权虽然属于软实力,但是软实力要依附于硬实力,没有硬实力的支撑与保障,软实力也就难以得到彰显和发挥。中国话语建构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语言、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情结和其他中国元素和特征为基础,中国话语的中国化表征与全球化表达彰显了中国特色的治理逻辑。中国话语面向世界进行全球化建构与全球化传播的策略与路径选择,就在于通过建构中国话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实现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体现中国话语的中国观、世界观及其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话语 世界观 方法论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24
19
作者 徐国亮 薛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在价值之维上,有助于推动理论发展、扩大文化影响、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发展;在内容之维上,其传播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在价值之维上,有助于推动理论发展、扩大文化影响、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发展;在内容之维上,其传播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在条件之维上,其传播条件包括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数媒技术成熟、文化发展需要;在实践之维上,其传播路径包括强化传播主体、明晰传播对象、创新传播话语、优化传播媒介、用好传播平台。四重维度是系统的整体,价值之维明晰了国际传播意义,内容之维规定了国际传播要义,条件之维确定了国际传播基础,实践之维是价值之维、内容之维及条件之维在现实中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传合一: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的理路 被引量:10
20
作者 祁芝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80,共14页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情势严重削弱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实践效能。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行为,并分别展开研究,是造成这一情势的根本原因。将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一个整体,并以国际传播为立足点,展开译传合一的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将有益于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效能,最终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国际传播 翻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