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1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视角下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2
作者 姜丽萍 刘豪妍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从语篇视角切入,在建立语篇与书面语表达能力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旨在精准施策,为进一步开展留学生书面语教学以及提高留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留学生 汉语书面语 表达能力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3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4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至理与治理:通往国际传播的中国“大视听”话语体系建构
5
作者 史力竹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由中国式现代化视听所生产的话语符号和具象表征,要在新的语境下积极从中华文化根脉中汲取灵感,在文明互鉴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而在互联网极大改变了社会的运行状态的同时,数字化的信息或说数据的经济... 由中国式现代化视听所生产的话语符号和具象表征,要在新的语境下积极从中华文化根脉中汲取灵感,在文明互鉴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而在互联网极大改变了社会的运行状态的同时,数字化的信息或说数据的经济属性也被凸显,当下的“大视听”开始浮现被“流量逻辑”所支配的态势。中国的“大视听”要根植于中华文明,服务人民群众,参与建构协调共生的、足以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中国视听带来更有实效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助力中国社会的美好发展,则是构建中国“大视听”话语体系的终极实践目标。中国文化精神可以为视听生产注入正能量,因此,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将国际传播与内容生产深度关联,开发多维的进路,让中国的文化话语在世界舞台上被更多地“看见”,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 视听话语体系 视听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义、本质要求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饶武元 黄欣鑫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为鲜明底色、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使命,加快实现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要义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华 鲍俊逸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高校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单位,高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评价存在内涵不清楚、特色不明显、价值导向不明确、分类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是应... 高校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单位,高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评价存在内涵不清楚、特色不明显、价值导向不明确、分类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是应然的选择。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应以中国特色高校分类评价驱动中国高校的分类发展为目标,以整体设计和关系性思维为指引;以中国式府学关系为基础,以政府评价为主导,以高校内部评价为主体,以社会评价为重要参考,政府评价、高校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协同共进;以分类评价、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为具体方法,基于赋权型评价、欣赏型评价和包容型评价等基本方略,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实现结果评价的改进、过程评价的强化,最终基于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以高质量的高校评价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校评价 评价体系 政府评价 高校内部评价 社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方法视域下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8
作者 张建伟 姚艳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4期5-20,共16页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挖掘等数字人文方法考察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在日本四家主流报纸上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日媒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的报道呈现片面性...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挖掘等数字人文方法考察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在日本四家主流报纸上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日媒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的报道呈现片面性以及媒体之间报道篇数的不均衡性。“一带一路”等与经济相关的外交话语是传播热点并且热度持续时间长,而“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关键词的报道篇数极少。这种倾向反映出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的传播受经济需求驱动,同时具有刻意淡化我国外交理念、价值观等主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 议程设置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9
作者 唐青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数亿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其经验与智慧受到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全球各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有共通之处,易于引起共鸣和认同,这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数亿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其经验与智慧受到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全球各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有共通之处,易于引起共鸣和认同,这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提供了契机。但如何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如何使这些故事与世界各国政治和学术话语融合,成为共通共情话语,是我们亟需探讨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意义”两个层面,从符号媒介、结构形式、语义内容、实践语境和意识形态五层次建构中国贫困治理五大对外话语体系。该话语体系的建构可促进中国贫困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上升为知识体系,助力于中国国际减贫合作和破解全球减贫难题,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进一步提升中国贫困治理话语权、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扶贫话语 贫困治理 建构 对外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叙事·话语: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的文化之维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是指能够代表和体现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征、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的一系列概念或标识。在全球化背景与现代化发展推进下,标识性概念既是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是指能够代表和体现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征、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的一系列概念或标识。在全球化背景与现代化发展推进下,标识性概念既是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内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窗口。符号、叙事、话语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呈现方式与实现工具。文章从文化之维出发,立足于现实发展需求与时代文化使命,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厘清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的文化理路,以新符号母本重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的识别力、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的表达力、中国国际话语权激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识性概念的精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关键特质刍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裴群羽 李春英 陆虹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对高等教育发生影响的关键特质,这些特质也是高校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实现跃升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高等院校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法国际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伟 田怡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5-73,共9页
国际汉语教材是传播与推广我国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聚焦国内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法国本土化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从语篇和词汇语法两个层面对两种教材的客体设置... 国际汉语教材是传播与推广我国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聚焦国内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法国本土化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从语篇和词汇语法两个层面对两种教材的客体设置与属性特征以及态度与级差评价资源进行对比,探讨其生态特征与生态取向,从而揭示并评估两种教材的生态价值观。文章发现,两种教材总体上均呈现积极的生态价值观,但程度与方式上有差异。《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客体设置上更注重我国人造景观与当代发展成果,在态度及级差资源上倾向于使用情感资源和提升级差,在生物与自然环境关系上,呈现出更加积极、正面、交互、立场鲜明的特点。《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在客体设置上则较为关注我国的自然景观与环境特点,在态度及级差资源上更倾向于使用鉴赏和判断手段,较少使用提升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国际汉语教材 态度系统 级差系统 生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模式识别理论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媛媛 李吉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39-48,共10页
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赋能教师反思为目标,以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文本数据为基础,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多层面的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模式识别框架,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宏观结构和微观互动的精确建模。然后基于... 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赋能教师反思为目标,以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文本数据为基础,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多层面的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模式识别框架,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宏观结构和微观互动的精确建模。然后基于大语言模型,设计了自动识别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课堂教学模式识别的优势与挑战,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教学模式识别和教育数据挖掘方面的应用潜力。本文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识别框架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设计实现的模式识别方法可有效提升课堂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助力课堂分析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大语言模型 课堂话语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艺术管理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命题
15
作者 张振鹏 陈书婷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中国特色艺术管理话语体系构建是新时代语境下艺术与管理的意义延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构。中国艺术管理的特色在于其计划目标的统一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控制评价的公正性,并形成了多元主体协作与扶持、共同营... 中国特色艺术管理话语体系构建是新时代语境下艺术与管理的意义延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构。中国艺术管理的特色在于其计划目标的统一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控制评价的公正性,并形成了多元主体协作与扶持、共同营造环境、配置资源要素的生态系统结构。基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要求与中国艺术管理实践,艺术生态治理是中国特色艺术管理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命题,其本质是优化艺术生态的协调活动,目的在于实现多元主体的共生、共存、共赢、共荣,增进艺术生态所蕴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对变化具有灵敏适应性的治理是有效的艺术生态治理,其理论与实践探索需要各界共同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艺术管理 艺术生态治理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中文教师语用身份构建
16
作者 高文茜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研究基于“语用身份”概念(Pragmatic Identity)和中介理论(Mediation Theory)考察了某国际中文教师在多语教学环境下多重身份的构建策略及中介效应,采用教学观察、课堂录音、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收集质性数据。结果表明:... 研究基于“语用身份”概念(Pragmatic Identity)和中介理论(Mediation Theory)考察了某国际中文教师在多语教学环境下多重身份的构建策略及中介效应,采用教学观察、课堂录音、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收集质性数据。结果表明:(1)该教师通过对课堂话语的有意识选择构建了指导者、协作者、陪伴者、传播者四种身份;(2)四种身份的交替呈现共同对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与课堂适应起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中介调节作用。文章揭示了国际中文教师语用身份动态构建的复杂性与策略性,提高了中文教师在多语教学环境中对自我身份的定位意识,为教师自觉使用特定话语构建策略身份并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中介效应 国际中文教育 话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本土,放眼国际:中国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探索
17
作者 王楠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本文以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英文期刊近年来国际化建设为例,梳理并总结了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在迈向国际化探索和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借船出海”与国际接轨;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对外拓展期刊国际影响力;引进国际人才,... 本文以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英文期刊近年来国际化建设为例,梳理并总结了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在迈向国际化探索和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借船出海”与国际接轨;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对外拓展期刊国际影响力;引进国际人才,构建学术共同体,加强国际出版传播力;组织特色专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APC定价规则等。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应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和国际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学术期刊 国际化建设 办刊策略 中国特色 国际学术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的“抉择”与“摇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副文本索引研究
18
作者 金菊花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副文本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副文本研究有助于推进其翻译与国际传播。本文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韩译本索引副文本进行分类和描写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析译者在... 副文本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副文本研究有助于推进其翻译与国际传播。本文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韩译本索引副文本进行分类和描写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和三大身份扮演。研究表明:借助副文本理论,通过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索引中的中国特色话语韩译,译者行为和话语建构得到了多维阐释,在实现中国特色话语有效译和精准译中译者发挥的作用也得以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译者行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本 中国特色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翻译理论与国际话语权建构:理论探讨与优化路径
19
作者 余乐 骆应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46-148,共3页
近年来,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均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期。在深刻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发展大势的进程中,人们发现,中医在对外传播中的话语权塑造上的不足已成为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掣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视角出发,以多维度交叉融合... 近年来,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均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期。在深刻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发展大势的进程中,人们发现,中医在对外传播中的话语权塑造上的不足已成为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掣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视角出发,以多维度交叉融合的中医翻译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掘中医药的先进理论和医疗经验,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确保在中医外宣的翻译标准、规范化建设、内容分类、宣发渠道等基础性领域筑牢中医话语权主导地位,进而重塑中医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翻译理论 国际话语权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20
作者 周建松 陈正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形成具有独特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的多元话语体系,发挥了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步形成具有独特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的多元话语体系,发挥了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